《咏物诗》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咏物诗赏析MicrosoftWord文档

咏物诗赏析MicrosoftWord文档

初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咏物诗)一、咏物诗的一般特点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二、咏物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1)拟人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侧面烘托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白莲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3)托物言志: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托物言志(4)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緌”(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5)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

咏物言志诗鉴赏教案

咏物言志诗鉴赏教案

咏物言志诗鉴赏教案第一章:咏物言志诗的概念与起源1.1 咏物言志诗的定义1.2 咏物言志诗的起源与发展1.3 咏物言志诗的特点与价值第二章:咏物言志诗的写作技巧2.1 观察与描写2.2 寄托与象征2.3 对比与衬托2.4 咏物言志诗的构思与表达第三章:咏物言志诗的情感表达3.1 咏物言志诗中的情感分类3.2 情感表达的方法与技巧3.3 情感表达的深度与内涵第四章:咏物言志诗的审美鉴赏4.1 咏物言志诗的审美特点4.2 鉴赏咏物言志诗的方法与步骤4.3 咏物言志诗的审美价值与意义第五章:经典咏物言志诗鉴赏案例分析5.1 《墨梅》王冕的诗鉴赏5.2 《石灰吟》于谦的诗鉴赏5.3 《竹石》郑燮的诗鉴赏5.4 学生互动环节:分享自己的咏物言志诗作品及鉴赏心得第六章:唐代咏物言志诗鉴赏6.1 唐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6.2 唐代咏物言志诗的代表诗人6.3 唐代咏物言志诗案例分析:《蝉》虞世南第七章:宋代咏物言志诗鉴赏7.1 宋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7.2 宋代咏物言志诗的代表诗人7.3 宋代咏物言志诗案例分析:《墨梅》黄山谷第八章:明代咏物言志诗鉴赏8.1 明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8.2 明代咏物言志诗的代表诗人8.3 明代咏物言志诗案例分析:《竹石》郑燮第九章:清代咏物言志诗鉴赏9.1 清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9.2 清代咏物言志诗的代表诗人9.3 清代咏物言志诗案例分析:《石灰吟》于谦第十章:现代咏物言志诗鉴赏10.1 现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10.2 现代咏物言志诗的代表诗人10.3 现代咏物言志诗案例分析:《兰》郭沫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咏物言志诗的概念与起源难点解析:咏物言志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较长,需要对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详细梳理;咏物言志诗的价值在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鉴赏,需要对这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咏物言志诗的写作技巧难点解析:观察与描写需要对咏物言志诗中的物象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寄托与象征需要理解诗人在诗中寄托的志向与情感;对比与衬托需要把握诗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构思与表达需要分析诗的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

2014年公开课优质课课件语文:2.11《咏物诗四首》课件(5)(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4年公开课优质课课件语文:2.11《咏物诗四首》课件(5)(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小松:幼时被人们忽略,长大后才被人们称赞。 感情:批判世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咏物诗小结
1、咏物诗作用: 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讽喻等。 2、常见手法: 比喻、拟人、象征、烘托等。 3、鉴赏方法:
(1)概括物象特征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有关咏物诗
• •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 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 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 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 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自读提示
1、所咏之物有何特点? 2、寄寓了诗人什么感情?如何寄寓的?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托物言 莫辞添竹引龙须。 志
人援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1、侧面烘托 花开时节动京城。 2、拟人、比喻
牡丹:姿容最美,既不过于 妖艳,也不过于俗气。 感情:喜爱、赞美牡丹。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直待凌云始道高。
刘长卿 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万古惟留楚客悲。 (感慨贾谊悲惨命运) 寒林空见日斜时。 (贾谊宅萧条冷落景象) 湘水无情吊岂知? (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怜君何事到天涯! (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景中寓情、双关手法 写诗人经过贾谊旧宅 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 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品诗之法
• • • • • • • 1、知人论世 2、诵读感悟 3、了解句意 4、细品内涵 5、分析技巧 6、把握主旨 7、熟读成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的鉴赏-咏物诗 教案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的鉴赏-咏物诗 教案

咏物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指那些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或讽喻现实,或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咏物诗是以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由于作者的经历际遇,情趣爱好不同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例如李商隐在《咏柳》中借秋柳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而曾巩在《咏柳》中借春柳讽刺了得势猖狂的小人。

在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咏物诗也是很受出题者的亲睐,高考重庆卷选用了《红楼梦》中的两首《咏白海棠》,湖南卷选用了清代张维屏的《新雷》,都是较为典型的咏物诗。

二、特点归纳:1. 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鉴赏方法、步骤鉴赏方法(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分析物的象征意味)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语文教案咏物诗鉴赏

语文教案咏物诗鉴赏

语文教案-咏物诗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课题:咏物诗鉴赏一、导入新课: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初步感知:⒈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⑴诵读解意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⑷手法:托物言志⒉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

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

《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

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

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

“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赏牡丹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赏牡丹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咏物诗”鉴赏一、教学设想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一定量的咏物诗,作为选修课本里的“咏物诗”这一专题学习,本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能通过归纳把握所咏之物特点,分析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在学习比较中进行咏物诗常见主题的归纳。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及常见的主题。

2.让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的前两步:概括所咏之物的特点,体会所言之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及常见的主题。

2.能通过概括所咏之物的特点,体会所言之志。

四、教学方法朗诵、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五、教学步骤(一)导入:猜一猜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请学生猜猜这首诗是写哪一种花?(菊花)(二)回顾旧知,明确咏物诗概念:1、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我们之前学过的咏物诗有哪些?2、你能从我们学过的诗歌中,说说咏物诗具有哪些特点么?明确:(1)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重点)(三)咏物诗鉴赏步骤:1、概括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气味、生长时令、所处环境、精神品质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情感、人生态度、志向、愿望、生活情趣、哲理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对比、象征/托物言志、用典(四)我来试一试快速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诗人所咏之物有何特点?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物言志诗词”教学案

“咏物言志诗词”教学案

“咏物言志诗词”教学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理解古诗常见意象。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分析比照、衬托等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问储藏【咏物诗的鉴赏】1、含义: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表达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予了肯定的感情。

在诗中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奇特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2、特点: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咏子规,题目即为《子规》;咏葡萄,题为《葡萄》;咏牡丹,题为《赏牡丹》。

其次,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石灰吟》中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燃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

其实根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第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德,寄予作者的情志。

如对于青松,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对于梅花,我们可以读出梅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对于石灰,我们可以读出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固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表达,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3、作者借所咏之物所寄予的常见情感:第一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其次表达自甘孤独、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第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第四,表达对人民的怜悯,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鉴赏方法: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予的感情。

咏物抒怀诗教案

咏物抒怀诗教案

咏物抒怀诗一、学习目标1、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二、真题热身三、考点解析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从古人咏叹的对象来看,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月亮、松、竹、梅、兰、菊、莲、柳等都是诗歌中常见的所咏之物。

咏物诗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折柳送别、闻雁思归、听梧桐而心悲凉,客观物象常常寄托着诗人特有的情感;借梅赞其标格高雅节操凝重,借菊赞其欺霜傲雪品格高尚,借莲赞其出淤泥而不染处浊世而气节高洁,借竹赞其根固有节坚贞高雅,借松赞其经冬不凋刚强坚贞,诗人借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植物:松、竹、梅、菊、莲、杨花、兰;动物:蝉、蜂、雁、杜鹃、凤凰等此外还有山泉、瀑布、石灰等。

三、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1、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的节操;2、不慕富贵、淡泊闲适的情怀;3、抒发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四、咏物诗中常见表现手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四、鉴赏指导咏物诗常见的考题形式如下:(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2)通过分析意象(物象),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3)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物象)的寓意,进而分析诗歌蕴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4)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

五、例题演绎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zhì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咏物诗教学案(教师用)

咏物诗教学案(教师用)

咏物诗鉴赏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名句填空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细看来,,。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2、,。

时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4、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山园小梅》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郑燮《竹石》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于谦《石灰吟》以上几首词都属于,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它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咏物诗中常见意象植物:松、竹、梅、菊、莲、杨花、兰;动物:蝉、蜂、雁、杜鹃、凤凰等此外还有山泉、瀑布、石灰等。

三、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1、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的节操;2、不慕富贵、淡泊闲适的情怀;3、抒发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四、咏物诗中常见表现手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五、旧题引路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原创精品教案 咏物诗四首

原创精品教案 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四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过程和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师引导点拨,共同归纳,形成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咏物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教读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咏物诗,认识咏物诗的来源和概念)咏物诗的来源: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咏物诗的概念: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咏物诗常用的写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对比、衬托等。

(二)整体感知四首咏物诗,朗诵诗歌。

(三)鉴赏《葡萄》1、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a、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b、本诗“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c、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2、小组自由讨论,回答问题,师补充或引导点拨。

(四)拓展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该诗写了什么事物,它有什么特征?②作者通过该事物寄托了怎样的情志?③全诗在表达技巧有什么特点?明确:(学生回答问题,师补充或引导点拨)(五)归纳咏物诗步骤和方法: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6、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咏物诗教案(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2.(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4.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2。

咏物诗鉴赏教案

咏物诗鉴赏教案

咏物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活动一:自主研习(《山园小梅》、《卜算子·咏梅》)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预习导学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知识。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词鉴赏之咏物诗鉴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词鉴赏之咏物诗鉴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词鉴赏之咏物诗鉴赏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和常见思想感情。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古代多少文人墨客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概念介绍所谓咏物诗,概括来说,就是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这类诗歌由咏物这一写法而得名。

关于“咏”,《说文解字》说:“咏,歌也。

”咏可以由“歌”引申为“吟咏”。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诗人的思想。

三、咏物诗的类型1、“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

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

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原创精品教案 咏物诗教案

原创精品教案 咏物诗教案

咏物诗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回顾。

1、引入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2、回顾(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前半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7)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如何鉴赏咏物诗1、步骤:(1)意象分析。

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情感分析。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要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手法分析。

高中语文《“咏物诗”鉴赏》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语文《“咏物诗”鉴赏》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届全国教案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咏物诗”鉴赏》教案设计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一一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一一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这着实、妙!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最新整理)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

(最新整理)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

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的情怀。
27
2021/7/26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我花开后百花杀。 花盛开,香透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壮志,不甘为人下
梅》)
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
画菊》)
⑤⑥对比
8
2021/7/26
探究讨论: 如何鉴赏咏物诗?
9
2021/7/26
阅读下面词作,合作探究,完成练习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 作尘,只有香如故。
10
2021/7/26
小 试 身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
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 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 但并非借助秋风。 诗人写蝉是托物自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17
2021/7/26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18
2021/7/26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咏鹅 教案

咏鹅  教案

咏鹅教案咏鹅教案导言:咏鹅,是中国古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只可爱的鹅的形象,以及鹅的特点和行为。

咏鹅这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深受人们喜爱。

本教案将以咏鹅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咏鹅的诗歌内容,并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教师准备一些与鹅有关的道具或模型,如鹅羽毛、鹅蛋等。

3.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课堂笔记。

二、导入活动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鹅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鹅的兴趣。

2. 教师出示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鹅的特点和外貌。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鹅的认识和感受。

三、诗歌学习1. 教师朗读咏鹅,并解读诗歌中的词语和意象。

2. 学生跟读咏鹅,注意语音语调和韵律。

3.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朗读咏鹅,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诗歌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咏鹅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学生分组合作,找出咏鹅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3. 学生尝试仿写咏鹅,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咏物诗。

五、情感体验1.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鹅的行为和习性,如游泳、觅食等。

2. 学生通过模拟鹅的动作和叫声,体验鹅的生活。

3. 学生以鹅的视角,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生活的短文或日记。

六、创意表达1. 学生分组合作,用手工制作一只鹅的模型或画一幅鹅的画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创作灵感。

七、课堂总结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咏鹅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咏鹅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八、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阅读和欣赏其他咏物诗,拓宽诗歌欣赏的视野。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咏物诗,并与同学分享。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咏鹅这首诗,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

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练习题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答:(1)"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有人说“都”、“惊”两字,准确生动,具有丰富的情感内蕴,请赏析之。

2分2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之。

4分答: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1分。

“惊”表明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摆脱冬寒“春色”萌芽后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1分。

2诗的构思甚奇。

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2分。

“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颇有新意2分。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

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附录:明意象,知诗情——古诗词中的一些常见意象古典诗词中较多地保留着前代诗人运用过的一些词汇,由于历史的积淀,这些词汇浸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特定的涵义,就形成了意象。

诗品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以奇。

”胡应鳞在《诗薮》里也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由此可见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也是诗人倾注情感的焦点。

因此鉴赏诗歌时必须熟知常见意象,并理解其寓意,这样才能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折柳”,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

《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

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霸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霸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断肠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恰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开得那样鲜红,便说成杜鹃啼得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蜀道难》诗云:“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杜鹃的啼叫又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思。

“冰雪”,古人往往以它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即高洁的心性。

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

“月亮”,空灵、清澈、高洁,它铸造了不少中国古诗的血脉和灵魂,见证历史的悲凉,演绎生命的绝唱,渲染离别的情怀,倾诉闺阁的幽怨,烘托劫后的荒凉,感悟人生的哲理等。

如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望月思故国,写出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李白《静夜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体现了诗人望月怀亲、思乡念友怀念故国之情。

“南浦”、“长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长亭都喻指送别。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而长亭则是古代设在路边供人休歇的厅舍。

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长亭已成为陆上送别之所。

“浮云”、“春草(芳草)”,则有游子离思之意,“浮云”出自汉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春草(芳草)”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

”如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秦观“凄凄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类似的意象还有“落日(夕阳)”、“蓬草”等。

而苏轼的《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另有“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指实现美好理想的地方。

“梧桐”、“芭蕉”在古典诗歌中大多表达孤独忧愁、凄苦之意。

古语常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得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可见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

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为之动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象“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梅花”、“松柏”,早期的咏梅诗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唐诗中有“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的句子。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中梅花都显示一种高洁的品格。

“松柏”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后世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如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蟋蟀”,《诗经•幽风•七月》中对蟋蟀的活动描写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

蟋蟀又称“促织”,如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写出了一位思念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类似的意象还有“鹧鸪”等。

“寒蝉”,蝉是短命的,一番秋雨后,剩下的只是几声哀鸣,因此蝉是悲凉的同义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酿造的是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而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又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骆宾王《在狱咏蝉》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就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猿啼”,在诗歌中常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老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关山月”,关山指关塞山河。

“关山”与“月”在边塞诗中经常可见,《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

”表现征夫思家,思妇怀远之情。

如卢思道《从军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王昌龄《出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羌笛”,是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如岑参《白雪歌武判官规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而“孤城”“玉门关”和“羌笛”一样往往都与征夫离绪有关。

如高适“孤城落日斗兵稀”,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等。

还有象“春水”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琴瑟”寓夫妇感情和谐,“秋风” 则有倦宦思归之意,“春风”寓得意,“流水”“落叶”寓失意,“大海”寓雄浑,“鸿雁”指书信,“碧云”则指离思,“干戈”、“烽火”指战乱戍边,“鸳鸯”、“流萤”寓相思……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进入古典诗词的意象更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诗人往往用他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因此只有抓住诗词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得之言外,才能真正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