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六章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讲义,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

文学概论,讲义,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就是诸种理论中的第一种,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语言形式。

在东方,14世纪印度的毗首那他认为,风格只是连缀词句的特殊形式(《文镜》)反对8世纪伐摩那的“风格是诗的灵魂”(《诗庄严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的风格理论中,也有从语言角度论风格的,即把文学风格理解为语言风格。

但比较而言,西方在这方面有更悠久的传统,且有词源学的依据。

据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威廉·威克纳格的考证,在西方,“风格”词源于希腊文,由希腊文传入拉丁文,再传入德文、英文等,取其“雕刻刀”(又译为“刀笔”,古希腊人用来在蜡板上写字的工具)的本义,喻指“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

显然,“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辞学的概念,强调语言的修辞因素。

另一说认为,“‘风格’这个术语本身在罗马文学中就已产生了,那时是把它当做‘写作’特点的换喻名称,‘写作’特点就是指某个作者的作品的语言结构、语言形式。

”①虽说有出入,但实质相似,都把风格理解为独特的言语形式。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诸种理论中的第二种,即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这在中外都有相似的理论,而且十分丰富。

在中国,较早的有西汉的司马迁根据“诗言志”的观点评价《离骚》的风格,指出: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首先提出“风格即人”的作家是布封。

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这是诸种理论中的第三种,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观点来理解风格,防止顾此失彼,强调有机整体性,是一种比较切近实际的解释。

当然,也要防止宽泛化。

冈为宽泛地说,文学作品都是上述结合的产物。

所以这里所指的是“相契合时所呈现的特色”,也即风格,而非泛指。

文学概论6

文学概论6

意境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意境论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所谓“境”。

这个“境”由两个部分构成,即“象”和“象外之象”,也就是实境和虚境。

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

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第三是情景并茂式。

(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一般来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三)生命律动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身的美。

(四)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

三、意境的分类(一)刘熙载分类法(二)王国维分类法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一)特征性“特征”两种属性:其一,外在形象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形象表现内在本质极其深刻。

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特征”的特点在于“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巴尔扎克)具体看“特征性”的两个层面:(1)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

(2)具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

(二)历史意蕴(三)艺术魅力三、典型环境(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典型环境也是“个性”鲜明的,也是特定的“这一个”,是富有特征性的个别性与概括性的有机统一(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

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解读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解读





全民癫狂的文革时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 是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 就是好呀就是好 马列主义大普及 上层建筑红旗飘 革命大字报(嘿)烈火遍地烧胜利凯歌冲云霄 七亿 人民团结战斗 红色江山牢又牢 (文化大革命好 文 化大革命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 一代新人在成长 顶风逆浪 战英豪 工业学大庆(嘿)农业学大寨万里神州传捷 报 七亿人民跟着毛主席 继续革命向前跑 (文化大 革命好 文化大革命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 意识形态的联系。 别林斯基:“诗人的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整 个的、自成一体的世界,维持在自己的法则上,有 它自己的原因和基础……诗人的个性越是深刻有力, 他就越是一个诗人。”

抒情内容是抒情主体对客
观社会情感把握的结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主观世界,偏于用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 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
第二节
抒情的现实依据
一、情感经验 1、抒情内容: 文本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 它往往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境, 既是稍纵即逝的,有时微妙复杂的,不想 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或理论思维过程那样 可以用词语相对确切的表述,而往往是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书叔云》

◇ “零度抒情”在中国: 自我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郭沫若《天狗》(我 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燃烧! 我如大海 一样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飞跑! ) 历经血火考验的抗日战争前后——艾青《我爱这土 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热情歌唱的建国初年——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写于1959,改于1962)“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的风格课后习题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的风格课后习题

1.如何理解和评价文学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的观点?该理论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

德莱顿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而风格是这外衣的独特款式。

斯威夫特认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

巴依认为”风格是给予一个已决定的意义加添的选择的附加物”。

阿伯拉姆认为:风格是散文或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

2.如何理解和评价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的观点?该理论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司马迁根据”诗言志”的观点评价《离骚》的风格,认为《离骚》文约辞微、意旨深远,与作者屈原高洁的志向密切相关。

杨雄提出”心画心声说”,认为声画形是人的情感体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人的品味。

曹丕以”气”论文。

三者皆是分别从一个侧面来强调人格志向、审美情趣、个性气质对文学风格的决定作用。

3.怎样看待”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风格即人格”的说法?4.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有何区别?(概念)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区别: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

创作个性并非人皆有之,它是在创作实践中也只有通过实践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俗世生活中变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实存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世俗生活总是为实用功利的目的所困扰。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总结:日常个性是人砸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作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D5.文学风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文学风格的内涵)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 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 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1、1概要复述类似写作中的缩写,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削枝强干,提炼压缩,使其主干清晰,脉络分明。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3、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zhì惫懒bèi内帏wéi宫绦tāo(正确答案)B、盥洗guàn两靥yè忖度cǔn瞋视chēnC、懵懂měng贾赦shè嫡亲dí便宜行事biànD、溺爱nì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5、“租赁”的读音是“zūlì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呵,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公司副总把珍藏多年的书借给你,你说:“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你的表达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58.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桃花源记》中的“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第六章文学作品一、名词解释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

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答:(1)表达目的不同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

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

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

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

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

文学概论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课件

文学概论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课件

❖5、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严羽《沧浪诗话》 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
❖6、立普斯的“移情说”:观照外物时,将自我意识、自我
情感以至整个人格主动移入对象中。
学习交流PPT
22
❖7、简述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8、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9、文学创造中主客体之间关系怎样?
❖ 2、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但是主体选择客体、对客 体的加工改造都要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 3、作品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 物。人成为作家,客体成为欣赏的对象。
学习交流PPT
21

思考题
❖1、《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 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 事……诗所描述的事情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
❖A社会生活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 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统一体,是文学创造的客体。自然、社 会、心灵。
❖B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惟一源泉。文学来自人的社会生活。
学习交流PPT
15
❖特殊性:A整体的社会生活。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B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美好的现实事物、美好的想象世 界甚至丑恶的事物也具有了审美价值。
情感、智力、勇气、
学习交流PPT
2
❖ 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 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意义世界。
❖ 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人是符号的动物,哲 学、历史、艺术……
❖ 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艺术活动更是个性自 由的领域。
学习交流PPT
3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系 不 同
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 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在认识关系中,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把握 是通过概念和逻辑思维去实现的。
认识【追求真理】所要反应的是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和 本质,概念才具有普遍性意义,才有助于深刻揭示规 律和接近事物的本质,所以,认识认识主体必须扬弃 客体的个别性,超越客体的个别形式而不能停留在感 性直观的水平上。 创作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始终是以一种感性直观 的思维方式。
文学概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1.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2.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马克思说过。。。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 产主体…
进一步阐释主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和相互作用 的问题。{刘备,诸葛亮}
关 系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哲学】
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主要活动,物质实践,科学认识,价值 判断。3种方式,同样的主客体之间也形成了这3种关系。 物质实践关系—主客体之间人与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过程【实 践】
认识关系---主体对客体的信息接收和在思维中加工处理信息并 获取真理知识的过程【追求和探索真理】
价值关系—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 要作出体验性评价的过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艹,,审美活动。。价值评价活动【科学认识,价值评价】 文学创造—审美活动? 文学欣赏—审美活动。。文学创造 主体—作家是审美者,是审美价值的评价者和创造者,客 体首先是作为主体的审美和评价对象,作为审美的价值客 体。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 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
文 学 创 造 不 同 于 认 识 关 系
主客体关系的的特征
1.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 的评价以感情体验为心里特 征。

童庆炳_《文学概论》第六章上课讲义

童庆炳_《文学概论》第六章上课讲义
童庆炳_《文学概论》第六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
➢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 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 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 动
——罗丹
钱锺书、张承志
钱锺书对旧式知识分 子的生活和心态的体 验,使他写出了《围 城》。
张承志笔下的黄河, “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 火”,像“自己的父 亲”、“自己的血脉”。
中国古代: 观物取象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客体即“情感”说
➢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 认为艺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 ➢华兹华斯、雪莱 ➢史达尔夫人 、托尔斯泰 ➢苏珊·朗格 科林伍德
➢中国古代文论
华兹华斯、雪莱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 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雪莱:“诗人的职责就在于: 把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 中所得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 于他人。”
苏珊·朗格、科林伍德
苏珊·朗格:“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 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科林伍德:“艺术是在想像中表 现自己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就是情 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 R.G.Collingwood 1889—1943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观点贯穿始终
➢《尚书·尧典》 :“诗言志” ➢《乐记》:“情动于中,故发于声”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严羽《沧浪诗话》 :“诗者,吟咏情性也”

文学概论笔记二(童庆炳)

文学概论笔记二(童庆炳)

文学概论笔记【童庆炳】第三编文学创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概念解释1、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形式,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如衣、食、住等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

就是说,物质生产是人凭借工具通过物质行为对物质世界进行实际改造并创造新的物质世界的活动。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为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如科学知识、艺术品等)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在精神生产活动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精神关系。

就是说,精神生产是人通过意识活动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念性的思索或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凭借符号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活动.3、艺术生产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活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

在各种精神生产活动中,艺术创造突出地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严和保持着“精神的自律”,因而皋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4、文学创造的对象文学创造的对象即文学的反映对象,也称文学客体。

文学客体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

自然界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也是文学的反映对象。

文学创造无论直接描写和反映的是什么,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反映对象,是整体性的、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之后具有审美价值的、为作家体验过的生活.5.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指处于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作家、诗人,也称为艺术生产者。

但在这种活动中,作家、诗人只有处于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即具有主体性或者说具有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时,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概论笔记第六章文学形象的理想状态典型意象意境第一节文学典型典型:最早提出于17世纪以前,实际上为类型概念;18世纪以后强调人物自身的个性;19世纪80年代末,恩格斯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出现“典型”探讨热。

一、典型的美学特征(即典型是什么?)(一)鲜明独特的个性(唯一性)个性:指人与众不同的个别特征,它是由每个人先天的素养的差异和后天不同社会环境、独特的生活经历形成的。

典型个性:①独特而不可重复性②生动、丰富、复杂(变化)(二)巨大深刻的历史内容(历史感,以金庸小说为例。

)(三)深远持久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指文学作品的各种审美因素衍生出来的综合性的审美效应。

艺术魅力具体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

其内涵主要包括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蕴藉性。

诚挚性:主要指作者的态度很真诚蕴藉性:人物形象的含蓄性二、典型化典型化:作家依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对生活现象进行筛选,加工,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高度真实性的艺术形象过程。

(一)个性化(善于发现人物特征,突出人物特征)1、选取:发现生活中能打动你的人或事,作为原型,要与已有的文学典型不同,才有写作价值。

(要点:原型,比较已有类型)2、组合:对原型加工,对生活的人物形象的突出特征进行组合。

(要点:从很多人物形象中选取适合的材料重新组合)3、突出:不是材料的累积,而是对特点的提升。

(二)本质化(强调人物形象要深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现象的集中或摄取,在个别中表现一般,在偶然中反映本质的过程。

一、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一)典型环境的性质和特征典型环境:是作家以现实社会环境为依据,经过集中提炼、升华的一种审美创造,并表现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态的全局和总情势。

类别: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作品中社会历史背景,即人物活动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

小环境:指人物的具体生活场所,以及该环境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两者关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小环境受大环境制约。

文学概论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本章主要讨论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形式和文学批评方法等内容。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结合课程内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具有语言艺术性的创造性文字作品。

文学的定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但总的来说,文学应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

文学不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时期对文学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文学独特的艺术性和创造性都有着共同的认识。

文学的定义涉及到创作、表达和接受三个方面。

创作是指作家以语言为工具,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表达是指作品通过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接受是指读者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作品,产生共鸣和体验。

二、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功能主要包括审美功能、表达功能和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是文学作品的根本功能,它包括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唤起读者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享受,达到审美效果。

表达功能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功能,它通过作家的表达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念,传递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社会功能是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它反映社会生活,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产生影响。

文学的功能与文学的价值密切相关。

审美功能反映了文学的艺术价值,表达功能体现了文学的思想性和情感性,社会功能展示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三、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风格。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形式特点和表现方式。

诗歌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它以鲜明的节奏、韵律和意象为特点;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形式;戏剧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学形式。

文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发展的历史和文学作品的风格和语言特色。

文学形式的变革和创新会带来新的文学风貌和表现方式,对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文学概论第六章

文学概论第六章

第四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一、对现代主义的理解
二、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方法举隅 三、后现代主义


对现代主义的理解

现代主义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以来流行 于西方的诸多文艺流派的总称。 其产生根源有以下几点: 1、社会根源; 2、思想根源。
Hale Waihona Puke 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方法举隅 1.象征主义:
①象征主义的产生; ②象征主义的特征:A、强调诗歌应具有鲜明 的个性,要表现出诗人的创造才能;B、创作应 侧重于表现诗人的心灵,不能满足于摹仿现实; C、创作就是暗示与象征,以此去表现隐秘的内 心世界。 ③分类:A、前期象征主义(在诗歌领域取得 了巨大成绩);B、后期象征主义(由诗歌向戏剧 转变)。
第六章 文学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
第一节 创作方法的性质及其历史发展


一、创作方法的含义 定义:创作方法是指作家依据一定的基本原则, 观察认识生活,探讨研究人生,并艺术地审美 地反映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创作方法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关系 二、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流变 三、创作方法的选择 受社会与历史的制约; 受创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受文体、题材和创作意图的影响。
创作就是暗示与象征
2.表现主义:①产生;
②特征:A、表现主义文学提出并加以探讨的问 题,往往是表现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所忧虑的人 生中迫切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带有一定的哲 理性;B、表现主义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来历不明, 有时连姓名也没有;C、表现主义作品惯于用象征 性的手法去表现抽象的真理 3.意识流:①意识流的特征: A、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B、注重自由联想; C、重视内心独白。 ②意识流的结构:A、单纯型;B、交错型;C、复合 型。

文学概论第6章

文学概论第6章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话语生产
• 文学以语言为符号(语言又以文字、语音为符号), 是话语系统的生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称文学 是一种语言艺术。 • 但是,文学所运用的语言并不是语法意义上的“语 言”,而是一种实际交往的特殊“语言”——话语。 文学创造就是以话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 文学话语既不同于语法意义上的语言,也不同于一般 科学话语和日常话浯,它们之间“有着确凿无疑的差 异”。
文学理论教程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 人类任何生产都是主客体相统一的活动,没有被 生产的客体或者没有生产的主体,便没有生产。 • 同样,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生产,也是人与世界即 主客体间的特定关系的反映。因此,要理解文学 创造的本质规律和特点,必须科学地理解文学创 造的主客体的实质和特征。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 精神生产作为“特殊的生产”,有着不同于物质 生产的特征,主要是: 1.精神生产是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的生产 2.精神生产是以符号为手段创造观念世界的 符号活动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创造与科学的区别
• 科学反映活动立足于客体,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 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 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 满足人的理性需要。科学生产实际上就是某种知识的意 识形态生产。 •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 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 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 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物化形态。文 学创造实质上就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创造。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创造与宗教活动的区别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


相爱的男女青年在海誓山盟的时候说:‚我死也 不背叛你!‛‚不管怎样都不分离!‛这已经是真挚 而富有激情的话了,作为实用话语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可就是缺乏艺术性。如果转换成艺术性的抒情,应 该是这样的: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 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三、抒情角色(抒情与抒情主人公)
1、第一人称抒情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第一人称抒情,可直接勾勒隐含作者形象 志士:《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何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情种:《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 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君子:《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闲人:《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 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 去。时人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第二,表现情感不是传达情感 (communication),因为传达情感有一个前提 条件,那就是艺术家要知道他所传达的情感 究竟是什么。 只有通过表现,才能把情感统一和固定下来, 才能确认情感的基本内容。表现的目的是使 我们明白自己的情感,而传达的目的则是使 别人明白我们的情感。
第三,表现情感不是煽动情感(instigation) , 艺术的目的并不在于使读者“群情激昂” ,使其处于情感的巅峰状态而不能自己。 第四,表现情感不是描述情感(description) ,不能用抽象语言把内心的情感直接表现出 来,例如不能以“我很快乐” 或“我很悲 伤”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或忧愁

文学概论第六章

文学概论第六章

从精神生产的四种历史形式看精神生产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精以 神青 生铜 产器 如为 《主 斯的 巴奴 达隶 克社 》会
奴隶起义
封建骑士 义以 社大 会机 精器 神生 生产 产为 主 的 资 本 主
神以 生铁 产器 为 如主 《的 唐封 吉建 诃社 德会 》精
“基督神学”与“哥特建筑”是与 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
审美
绝句二首(之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审丑
丑的事物,经过 艺术处理,就具有 审美价值。如《阿 Q正传》中阿Q的癞 疮疤。
罗丹
“在自然中人以 为丑的东西在艺术 中可以变成极美” ——罗丹
2、文学与科学的不同 (1)文学与科学的表达方式不同 乔姆斯基说过:“我对人类生活、对人的个性的认识,可能更多地是来自于小说,而 不是科学的心理学”。因为,“许多文学经典就是凭着其对复杂人性的洞幽烛微,而让人 流连忘返”(徐岱《美学新概念》p191)。 “那些看起来是为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结果却制造出无数虚假的需要,技术的每 一件精致的作品都包含着一份奸诈的礼品” 。(徐岱《美学新概念》)
改造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 的基本动力。
(2)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
社会的观念活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科学、哲学、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都是精神活动。艺术生产。
(二)精神生产和物 适为义 应核精 心神 的生 物产 质与
现代革命
人的异化
人的解放

文学概论含答案第六章 练习题

文学概论含答案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练习题一、填空1、“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的。

2、物质生产是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3、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4、文学创造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5、“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说明文学创造的客体即"自然"说。

6、“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说明文学创造的客体即"情感"说。

7、陆机的《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见解,创立了“诗缘情”说,明确肯定文学的主要表现是情感。

8、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9、马克思说“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说明文学创造中主客体之间是的。

10、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的是亚里士多德。

二、多选题1、精神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其特殊性表现在(BCD)A.精神生产现实地创造对象世界B.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C.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D.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E.精神生产按客观规律进行创造活动2、作为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表现在(ABC)A.它是整体的社会生活B.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C.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D.作家经历过的社会生活E.曾经出现过的社会生活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主要表现为(ABD)A.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B.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C.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个人。

D.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4、作为审美创造的文学创造,其主客体关系的特征表现为(AC)A.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B.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逻辑推理为心理特征C.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D.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逻辑思维为思维特征E.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扬弃客体个别性为思维特征三、名词解释1、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生活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文学概论第六章

文学概论第六章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五、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 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 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从而在观念中创造出 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主体始终 处于主导性、主动性的地位并显示出能动创造性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客体被主体重新塑造,受到主体心灵的 “洗礼”,而转化为表征一定意义的客观形式,转化为一种有 意味的生动符号。就是说,通过主体的能动创造,生活客体终 于转化为主客体统一的艺术品。从对客体的选择到重塑,首先 都是按照作家的“内在的尺度”即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需 要、审美目的、审美理想来进行的。
文学创造 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 体是特殊的社 会生活
客体即“情感” 客体即“情感” 说 社会生活是文学 创造的客体和唯 一源泉 作为文学创造客 体的社会生活的 特殊性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具有审美价值的或 经过审美提炼而具 有审美价值的社会 生活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 生活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文 学 概 论 第三编 第六章
多 媒 体 自 学 课件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 的精神生产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发生阶段 文学创造过程 构思阶段 物化阶段 艺术真实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 值追求 情感评价 形式创造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兹华斯、雪莱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 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雪莱:“诗人的职责就在于:把 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中所得 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于他人。”
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
史达尔夫人、列夫· 托尔斯泰
史达尔夫人:诗表现的是诗人“灵魂中的感情”,当热情激动灵魂 时,诗人就借助形象和比喻来表现“内心的东西”。
断 臂 维 纳 斯 莎士比亚的戏剧 柏拉图的哲学 古 希 腊 神 庙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现象
例2、十八世纪伟大的德国文学
十八世纪的德国物质生产极端落后,“一切都烂透了,动 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
席 勒 歌德与席勒铜像 歌 德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现象
《红楼梦》
围绕着宝黛的爱情悲剧 这一轴心,展现的是封建家 族内部的、外交的、世俗的、 官场的、政治的、经济的等 多方面生活相交织的画卷; 同时《红楼梦》所呈现出来 的又是活生生的、五彩缤纷 的生活现象,如一个个青年 女子的悲惨命运……
卢卡契
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 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现象 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的 对立消除了,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的直 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统一体,对 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改造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 的基本动力。
(2)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
社会的观念活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科学、哲学、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都是精神活动。艺术生产。
(二)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
(1)物质生产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物质生产 源于人的物质需要,获取物质价值。 (2)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 生产。精神生产源于人们的精神需要。 例如《核舟记》
(三)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2、符号:精神生产的手段
精神生产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 美国文论家苏珊· 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北大教授董学文在《文学原理》指出,同一语言可能代表四种符号, 具有四种功能: 语音符号,表示一种声音状态。 概念符号,表示一种抽象意义。 表象符号,表示某种事物形象。 情感符号,引发某些情感反映。
第三编
第六章
文学创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七章
第八章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思考练习题
第 六 章 文 学 创 造 作 为 特 殊 的 精 神 生 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 (1)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
(2)“化简为繁”与“化繁为简”:文学与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同 文学思维的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化简为繁”,科学思维的方法是通过推理和 判断而“化繁为简”。德国符号哲学学家卡西尔说。

真实感 求目
标不同
真实性 (主观情感之“真”)与
(客观现实之“真”):文学与科学追
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美,但文学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规律 的真。 在艺术领域里必须认可“虚拟原则”,接受“所有艺术都是骗术”这一戒律。 艺术中有“真”,但这是一种主观情感之“真”,不是客观事实之“真”。 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怎能三千丈? 也正在此意义上,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评价德国戏剧家席勒的《强盗》时说。 叶昼评价《水浒传》时也说。
从精神生产的四种历史形式看精神生产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精以 神青 生铜 产器 如为 《主 斯的 巴奴 达隶 克社 》会
奴隶起义
封建骑士 义以 社大 会机 精器 神生 生产 产为 主 的 资 本 主
神以 生铁 产器 为 如主 《的 唐封 吉建 诃社 德会 》精
“基督神学”与“哥特建筑”是与 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生活和心态的 体验,使他写出了 《围城》。
张承志笔下的黄河, “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 火”,像“自己的父 亲”、“自己的血脉”。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1、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
(1)主体即机械的模仿者。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柏拉图的观点。 (2)主体即天生的模仿者。 亚里士多德、阿尔伯蒂、达·芬奇、锡德尼、狄德罗 的观点 (3)主体即主动的创造者。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歌德、黑格尔的观点 (4)主体即模仿者的不足: “轻视主体性” 写作的人并非作家;画家与画匠不同(别林斯基)
托尔斯泰:艺术就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 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人类活 动。
苏珊· 朗格、科林伍德
苏珊· 朗格:“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 的形式之创造。” 科林伍德:“艺术是在想像中表现自己 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 R.G.Collingwood 1889—1943
(4)文学创造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科学活动以经验为材料的精神活动
杜甫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这里的松与竹并非实际的竹和松,而另 有其它含义。 “新松”喻善,“恶竹”喻恶,借以抒发诗人对人事的爱憎。 再如李商隐 《忆梅》
骆宾王的《秋日送尹大赴京》:“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其中的“竹叶”喻酒, “桃花”喻马。王安石的《木末》:“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以上诗句 用的都是比喻、夸张手法。这些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了很大的不同。
柏拉图:仿造者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对自然(“理式”的影像)的 模仿不过像“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艺术家 作为模仿者也就只是“影像”的复制者,机械的临摹 者。
亚里士多德:主动的仿造者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 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 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 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3、十九世纪70至90年代的俄国 此时的俄国“刚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农奴制的残余 渗透于俄国整个经济之中。文学方面却群星灿烂……
普希金
屠格涅夫
列夫·托尔斯泰
果戈理
契诃夫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
中国春秋时期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杜甫
(三)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观念:精神生产的产品 精神生产以脑力劳动为主,创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审美
绝句二首(之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审丑
丑的事物,经过 艺术处理,就具有 审美价值。如《阿 Q正传》中阿Q的癞 疮疤。
罗丹
“在自然中人以 为丑的东西在艺术 中可以变成极美” ——罗丹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一)“殊途同归”的文学与科学
1、文学与科学的相似 科学与文学分别满足人们的理性和感性需要,在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人性。 (1) 科学 理性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获取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使人成为头脑 清醒的理性人和技术者。 (2)文学 情感体验、感受、评价—表达主观感受—传达给他人—满足人的情感需要-使人成为有 情有义的感性人和审美者。
1、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 础。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始因”和“动因”, 以西方精神史为例。 2、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 了相对的独立性
(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 为什么?
(2)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如作家不写作,就不能印刷;歌唱家不演唱,就无法录制 唱片。没有图纸,就不能盖高楼大厦,不能修建公路桥梁。
2、文学与科学的不同 (1)文学与科学的表达方式不同 乔姆斯基说过:“我对人类生活、对人的个性的认识,可能更多地是来自于小说,而 不是科学的心理学”。因为,“许多文学经典就是凭着其对复杂人性的洞幽烛微,而让人 流连忘返”(徐岱《美学新概念》p191)。 “那些看起来是为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结果却制造出无数虚假的需要,技术的每 一件精致的作品都包含着一份奸诈的礼品” 。(徐岱《美学新概念》)
4、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
(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 (2)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 泉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5、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1)整体性的社会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 如《红楼梦》 (2)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诗意的社会生活) 卢卡契曾指出,审美与审丑 A、优美的自然风景 B、壮美的社会生活 (3)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感性的社会生活) A、“体验”即“体味”。如李贺诗歌的“香”意象 B、“体验”即“灌注”。如张承志对黄河的体验 。 C、“体验”即“移情”。比如钱钟书对旧知识分子的体验、
3、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观点贯穿始终 《尚书· 尧典》 :“诗言志” 《乐记》:“情动于中,故发于声”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严羽《沧浪诗话》 :“诗者,吟咏情性也”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1、客体即“自然”说
模仿论
古希腊传统: 文学模仿此岸世界
希伯莱传统: 文学反映超验世界
中国古代: 观物取象
柏拉图认为: 艺术是“模仿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 艺术模仿可达真理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