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六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精神生产的四种历史形式看精神生产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精以 神青 生铜 产器 如为 《主 斯的 巴奴 达隶 克社 》会
奴隶起义
封建骑士 义以 社大 会机 精器 神生 生产 产为 主 的 资 本 主
神以 生铁 产器 为 如主 《的 唐封 吉建 诃社 德会 》精
“基督神学”与“哥特建筑”是与 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
柏拉图:仿造者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对自然(“理式”的影像)的 模仿不过像“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艺术家 作为模仿者也就只是“影像”的复制者,机械的临摹 者。
亚里士多德:主动的仿造者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 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 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 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三)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3、自由与创造:精神生产的意义
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1)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 科学化的制约。 (2)精神生产却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 形式” 屈原流放写《离骚》,
(四)精神生产的三个功能
1、文化功能 2、政治功能 3、经济功能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一)“殊途同归”的文学与科学
1、文学与科学的相似 科学与文学分别满足人们的理性和感性需要,在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人性。 (1) 科学 理性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获取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使人成为头脑 清醒的理性人和技术者。 (2)文学 情感体验、感受、评价—表达主观感受—传达给他人—满足人的情感需要-使人成为有 情有义的感性人和审美者。
1、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 础。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始因”和“动因”, 以西方精神史为例。 2、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 了相对的独立性
(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 为什么?
(2)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如作家不写作,就不能印刷;歌唱家不演唱,就无法录制 唱片。没有图纸,就不能盖高楼大厦,不能修建公路桥梁。
华兹华斯、雪莱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 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雪莱:“诗人的职责就在于:把 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中所得 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于他人。”
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
史达尔夫人、列夫· 托尔斯泰
史达尔夫人:诗表现的是诗人“灵魂中的感情”,当热情激动灵魂 时,诗人就借助形象和比喻来表现“内心的东西”。
钱锺书、张承志
钱锺书对旧式知识 分子的生活和心态的 体验,使他写出了 《围城》。
张承志笔下的黄河, “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 火”,像“自己的父 亲”、“自己的血脉”。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1、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
(1)主体即机械的模仿者。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柏拉图的观点。 (2)主体即天生的模仿者。 亚里士多德、阿尔伯蒂、达·芬奇、锡德尼、狄德罗 的观点 (3)主体即主动的创造者。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歌德、黑格尔的观点 (4)主体即模仿者的不足: “轻视主体性” 写作的人并非作家;画家与画匠不同(别林斯基)
改造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 的基本动力。
(2)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
社会的观念活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科学、哲学、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都是精神活动。艺术生产。
(二)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
2、文学与科学的不同 (1)文学与科学的表达方式不同 乔姆斯基说过:“我对人类生活、对人的个性的认识,可能更多地是来自于小说,而 不是科学的心理学”。因为,“许多文学经典就是凭着其对复杂人性的洞幽烛微,而让人 流连忘返”(徐岱《美学新概念》p191)。 “那些看起来是为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结果却制造出无数虚假的需要,技术的每 一件精致的作品都包含着一份奸诈的礼品” 。(徐岱《美学新概念》)
第三编
第六章
文学创造
百度文库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七章
第八章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思考练习题
第 六 章 文 学 创 造 作 为 特 殊 的 精 神 生 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 (1)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
基督神学
哥特建筑 生公社 产有会 相制主 适为义 应核精 心神 的生 物产 质与
现代革命
人的异化
人的解放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现象
1、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艺术 古希腊的物质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近代资本主义,但希腊人和莎士比亚的 艺术成就却是近代不可企及的。雕塑、建筑、哲学、戏剧都有经典之作。
有些诗歌用一连串的比喻(博喻),如乔吉《水仙子》(重观瀑布):”冰丝带雨悬宵 汉,几千年晒未干。华露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者以冰丝、 华露、白虹、玉龙、晴雪的五种动态形象,比喻瀑布。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二)“同途殊归”的文学和宗教
1、文学与宗教乃人类“固守崇高”的方式 历史上的宗教与文学糅合在一起的。艺术和宗教有种共同的东西“崇高”和“神 圣”。 两者为什么联系如此紧密。因为它们在反映对象上具有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 形象性的特点。 2、“走向崇高无须重返神学” . 文学是的人本质力量的实现,而宗教却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1)宗教:以虚幻的唯心主义为基础—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导向超验的彼 岸世界-使人成为一具脱离肉体的灵魂. 俄罗斯画家说“整个基督教就是使人沦为奴隶,使人身上一切最优秀最宝贵最高尚的 东西温顺地归于泯灭”。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说:“我早已失去信仰,只能有困惑不解的眼光看那些有信 仰的知识分子”。 (2)文学:以现实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发现、认识、回归世界—导向体现人本质力量的 现实世界. 尽管艺术和宗教中都有“神圣”和“崇高”,但美国哲学家尼古拉斯· 沃尔斯托夫 在《艺术与宗教》一书中指出:“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种宗教信仰,也没有任何理由可 以去认为每个艺术家都有一种宗教信仰,并且认为他的艺术是这种信仰的表现”。
《红楼梦》
围绕着宝黛的爱情悲剧 这一轴心,展现的是封建家 族内部的、外交的、世俗的、 官场的、政治的、经济的等 多方面生活相交织的画卷; 同时《红楼梦》所呈现出来 的又是活生生的、五彩缤纷 的生活现象,如一个个青年 女子的悲惨命运……
卢卡契
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 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现象 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的 对立消除了,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的直 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统一体,对 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观点贯穿始终 《尚书· 尧典》 :“诗言志” 《乐记》:“情动于中,故发于声”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严羽《沧浪诗话》 :“诗者,吟咏情性也”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1)物质生产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物质生产 源于人的物质需要,获取物质价值。 (2)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 生产。精神生产源于人们的精神需要。 例如《核舟记》
(三)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2、符号:精神生产的手段
精神生产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 美国文论家苏珊· 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北大教授董学文在《文学原理》指出,同一语言可能代表四种符号, 具有四种功能: 语音符号,表示一种声音状态。 概念符号,表示一种抽象意义。 表象符号,表示某种事物形象。 情感符号,引发某些情感反映。
4、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
(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 (2)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 泉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5、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1)整体性的社会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 如《红楼梦》 (2)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诗意的社会生活) 卢卡契曾指出,审美与审丑 A、优美的自然风景 B、壮美的社会生活 (3)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感性的社会生活) A、“体验”即“体味”。如李贺诗歌的“香”意象 B、“体验”即“灌注”。如张承志对黄河的体验 。 C、“体验”即“移情”。比如钱钟书对旧知识分子的体验、
(4)文学创造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科学活动以经验为材料的精神活动
杜甫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这里的松与竹并非实际的竹和松,而另 有其它含义。 “新松”喻善,“恶竹”喻恶,借以抒发诗人对人事的爱憎。 再如李商隐 《忆梅》
骆宾王的《秋日送尹大赴京》:“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其中的“竹叶”喻酒, “桃花”喻马。王安石的《木末》:“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以上诗句 用的都是比喻、夸张手法。这些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了很大的不同。
审美
绝句二首(之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审丑
丑的事物,经过 艺术处理,就具有 审美价值。如《阿 Q正传》中阿Q的癞 疮疤。
罗丹
“在自然中人以 为丑的东西在艺术 中可以变成极美” ——罗丹
(2)“化简为繁”与“化繁为简”:文学与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同 文学思维的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化简为繁”,科学思维的方法是通过推理和 判断而“化繁为简”。德国符号哲学学家卡西尔说。

真实感 求目
标不同
真实性 (主观情感之“真”)与
(客观现实之“真”):文学与科学追
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美,但文学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规律 的真。 在艺术领域里必须认可“虚拟原则”,接受“所有艺术都是骗术”这一戒律。 艺术中有“真”,但这是一种主观情感之“真”,不是客观事实之“真”。 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怎能三千丈? 也正在此意义上,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评价德国戏剧家席勒的《强盗》时说。 叶昼评价《水浒传》时也说。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1、客体即“自然”说
模仿论
古希腊传统: 文学模仿此岸世界
希伯莱传统: 文学反映超验世界
中国古代: 观物取象
柏拉图认为: 艺术是“模仿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 艺术模仿可达真理境界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2、客体即“情感”说 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认为艺术表现心灵, 表现情感 华兹华斯、雪莱 史达尔夫人 、托尔斯泰 苏珊·朗格 科林伍德 中国古代文论
断 臂 维 纳 斯 莎士比亚的戏剧 柏拉图的哲学 古 希 腊 神 庙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现象
例2、十八世纪伟大的德国文学
十八世纪的德国物质生产极端落后,“一切都烂透了,动 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
席 勒 歌德与席勒铜像 歌 德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不平衡)现象
3、十九世纪70至90年代的俄国 此时的俄国“刚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农奴制的残余 渗透于俄国整个经济之中。文学方面却群星灿烂……
普希金
屠格涅夫
列夫·托尔斯泰
果戈理
契诃夫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
中国春秋时期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杜甫
(三)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观念:精神生产的产品 精神生产以脑力劳动为主,创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托尔斯泰:艺术就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 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人类活 动。
苏珊· 朗格、科林伍德
苏珊· 朗格:“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 的形式之创造。” 科林伍德:“艺术是在想像中表现自己 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 R.G.Collingwood 1889—19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