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cdea905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f.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2.28•【文号】•【施行日期】2019.02.2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原卫生部令第58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e17a132f60ddccda38a0e5.png)
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切实加强全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全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把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并完善临床用血管理组织,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是指血液制剂进入医疗机构后,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全过程所进行的规范化管理。
第五条本办法是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用血服务的基本标准,是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七条省卫生计生委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的要求,成立省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在省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承担全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八条各市级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在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协助省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九条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医务部门应当明确专人负责临床用血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组)的作用,确保临床用血过程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中。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851eb3452d380eb62946d67.png)
《新办法》要求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 日常管理工作的的医疗机构至少要建立9个管理制度:
6.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7.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培训制度; 8.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9.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排名和公布制度。
27
临床用血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责
医疗机构法人的职责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建全岗位责任制, 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法定代表人的职责 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笫一责任人。(第七条)
28
输血科或者血库的设置要求和职责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临床用血需求设置
31
《新办法》要求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至少在以下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以 执行: 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第八条) 2.输血科或血库工作制度(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条,第十一条) 3.临床用血来源管理制度;(第十三条) 4.科研用血审批制度;(第十三条) 5.血液库存动态预警与临床协调制度;(第十一条,第十 三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及相关法律法规 解读
马鞍山协和医院医务科 胡助时
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
新版与旧版对比
新版(2012年版):六章41条(部长令)
分为:总则、组织与职责、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旧版(1999年版):无章,22条(部发文)
强化了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新办法第三十五~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对医疗机 构违反规定或未履行义务的行为将给予行政处罚, 包括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警告、罚款等。
术中用血规范与流程
![术中用血规范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e0545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a.png)
术中用血规范与流程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及《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制度。
一、手术用血指证(一)、符合用血的条件急性大量出血患者和手术中用血患者;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患者;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患者;严重烧伤患者;(二)、成分血的适应征:红细胞适应证:Hb<70gL,应考虑输;Hb在70-100gL之间,依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血小板适应证: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50×109,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冷沉淀适应证:外伤病人有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全血适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及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的患者。
二、手术用血流程(一)医师在决定是否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备血前,必须对患者术中是否需要输血进行评估,术中用血患者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进行输血前评估,由麻醉医师填写“术中输血前评估表”,麻醉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二)患者或家属签署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的,应向患者及(或)家属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签字,术前备血由主管医师执行,术中紧急用血(术前未备血时)由麻醉医师执行,必要时由手术医师执行,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使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fcfc08168884868662d652.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3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https://img.taocdn.com/s3/m/8fae284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a.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以下是两篇不同风格的最全的范本:模板一:一:目的此管理办法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管理,确保用血的安全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过程管理。
三:血液管理的原则1. 质量安全:临床用血必须符合血液质量安全标准。
2. 临床指征:临床用血必须符合医学临床指征。
3. 合理用血:临床用血必须合理使用,尽量减少血液浪费。
4. 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必须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
5. 信息化管理:临床用血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
四:血液管理的流程1. 用血申请:医务人员根据临床需要提出用血申请。
2. 确认血液需求:医务人员通过临床评估确认患者是否需要用血。
3. 血液安全检测:医务人员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并发送到血液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检测。
4. 血液选择与匹配:医务人员根据检测结果选择适合的血液产品,并进行血型匹配。
5. 血液使用:医务人员根据指征使用所选择的血液产品。
6. 用血记录:医务人员必须准确记录用血情况,包括用血量、用血时间等信息,以便备查与追溯。
五:血液管理的责任1. 医务人员:负责用血申请、用血指征评估、血液选择与匹配、用血过程管理等工作。
2. 血液管理部门:负责血液安全检测、血液储存与发放、血液质量控制等工作。
3. 医院领导:负责血液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用血申请表、用血记录表、血液安全检测结果单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血液质量安全标准:指血液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无传染性疾病和其他血液质量问题。
2. 医学临床指征: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医学知识和经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血液治疗的标准。
3. 分级管理: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将血液使用分为不同级别,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4. 信息化管理: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血液管理的方式,包括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等。
模板二:一:引言1. 目的:本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各项工作,确保用血过程的安全与有效性。
无偿献血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考试题
![无偿献血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d3dd7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a.png)
无偿献血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考试题1.红细胞(RBC)的临床适应症是()。
[单选题]A、增强血液携氧能力,纠正缺氧(正确答案)B、增加营养C、提高免疫力D、提高凝血能力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的实施日期为()。
[单选题]A、1999年1月5日B、2000年6月1日C、2006年3月1日D、2012年8月1日(正确答案)3.临床输血的作用是()。
[单选题]A、补充丢失的血液成分,失多少补多少B、补充功能成分,纠正携氧或凝血功能障碍(正确答案)C、维持血液循环D、提供营养支持4.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指南在下列中有详细规定。
()[单选题]A、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B、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正确答案)C、献血法D、血站管理办法5.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
[单选题]A、携带氧B、抵御炎症感染C、参与凝血机制(正确答案)D、增加血粘度6.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临床适应症是()。
[单选题] A、扩容B、补充蛋白、增加营养C、补充凝血因子、止血(正确答案)D、促进伤口愈合7.严重肝脏疾病伴有凝血因子缺乏出血病人输血宜首选()[单选题]A.保存的液体血浆B.新鲜冰冻血浆(正确答案)C.洗涤红细胞D.代血浆8.我国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 [单选题]A、十八至五十周岁B、二十至六十周岁C、十八至六十周岁D、十八至五十五周岁(正确答案)9. 下列哪项是三级医疗机构应设置的输血管理组织()。
[单选题]A、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B、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C、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正确答案)D、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10.成熟红细胞平均寿命为() [单选题]A、60天B、80天C、100天D、120天(正确答案)11. 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 [单选题]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正确答案)B 输血支持疗法C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写D 无需说明12. 病人输血前,医护人员将做哪些工作?() [单选题]A、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血样标签,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血型等,采集血样送输血科(正确答案)B、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C、病房工人持输血申请和血样送输血科D、无须核对,只要医生写好输血申请,即可送输血科13.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 [单选题]A、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B、用晶体胶体盐维持C、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正确答案)D、等待领导批准14. 输血时只能用什么液体?() [单选题]A、注射用生理盐水(正确答案)B、葡萄糖盐水C、可以用其他晶体液D、代血浆15. 输用保存几天的血液可防止传播梅毒?() [单选题]A、 1-2天B、2天保存C、3天以上的血液(正确答案)D、无关16. 临床输血的原则() [单选题]A、输新鲜血B、同型输注,患者缺什么成分输什么成分,输成分血(正确答案)C、全血比较全,输全血D、依患者的要求17.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和两次采集间隔为:() [单选题] A、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B、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C、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3个月D、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正确答案)18.下列哪种血液保存方式是错误的:() [单选题]A、红细胞2-6℃B、血小板 20-24℃振荡C、冰冻血浆-20℃D、冷沉淀室温(正确答案)19.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宜选用() [单选题]A、新鲜全血B、普通血浆C、代血浆D、新鲜冰冻血浆(正确答案)20.洗涤红细胞与解冻红细胞制备后,多长时间内输注?()[单选题]A、4hB、6hC、8hD、24h(正确答案)。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年2月28日修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年2月28日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4e0959124b73f242336c5fab.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原卫生部令第58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https://img.taocdn.com/s3/m/c7b71c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0.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第二条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患者意愿,与患者充分沟通,获取知情同意;2.严格按照血液管理法规规定进行采供、储存、检测、输注等工作;3.优先使用本单位库存血液,减少对外供血需求;4.根据患者具体条件和需要,合理用血,提高用血效果;5.加强对用血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用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临床用血操作规范,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确保用血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血液管理质控体系,定期进行内外部评审,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用血管理水平。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血液采供工作,确保血液质量,严把血液捐献者的筛查和献血前检测,防止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库存血液质量和数量充足,维护血液供应的可持续性。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规范临床用血操作流程,明确用血适应症和禁忌证,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加强用血监督和追踪,建立用血记录和标本保存制度,对用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追溯。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血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用血事故进行归因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十条对不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卫生主管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总结:《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加强血液采供、库存管理、操作规范等方面的要求,提高用血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该办法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血行为,提升整个临床用血工作的水平。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年2月28日修订)【范本模板】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年2月28日修订)【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97b04f9b7360b4c2f3f6470.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原卫生部令第58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临床用血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并根据自身功能、任务、规模,配备与输血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https://img.taocdn.com/s3/m/e5e1085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0.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行为,保障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合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
第三条临床用血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临床用血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提高血液供应效率。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负责制定用血管理制度,指导临床用血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临床用血管理的组织和职责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用血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用血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南;2. 开展临床用血培训;3. 监督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工作;4. 召开临床用血管理会议;5. 资源整合,合理分配血液资源。
第八条医务人员的职责包括:1. 遵守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 提供必要的临床用血信息;3. 参预临床用血相关培训。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血液安全药师,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临床用血的要求和程序第十条临床用血应遵循适合病情、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原则,确保用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设立血液库房,按照规定保存和管理血液及其制品。
第十二条临床用血应按照医疗机构的用血管理制度进行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用血申请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用血指征、用血量、血型要求等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程序应确保严格按照用血指征和用血量的合理性进行审批。
第四章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血液质量控制工作,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制度,并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回应和处置血液相关的质量安全问题。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4b206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4.png)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组成原则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规定,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院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书记、院长担任,成员由医政科、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护理部开展输血治疗的临床科室主任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医政科、输血科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1.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以上工作会议;2・会议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负责主持,医政科负责召集;3.每次会议参加人数需过委员会成员半数以上,形成的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参加人员方可上报。
三、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决议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形成的临床输血与管理决议,报请院长办公会议通过,主要领导签发后生效。
四、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1.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2.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3・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4.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5.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6.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五、日常管理与持续改进(一)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1.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2.负责制定临床用血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3.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4.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查;5.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6.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7.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8.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9.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c46fa32b160b4e777fcf8f.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3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https://img.taocdn.com/s3/m/2ae51fe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e.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卫生部令第85号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2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1-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2-(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3-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年2月28日修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年2月28日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aa2ec18e5022aaea998f0ff5.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原卫生部令第58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最新版】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f45aeb69eae009591beca0.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3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临床用血考核试题
![临床用血考核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a0138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a.png)
临床用血考核试题单选题,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1、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何年何月何日起实行()?[单选题]A、2012年7月1日B、2010年3月1日C、2012年3月19日D、2012年8月1日(正确答案)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一一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单选题]A、800mlB、800-160Oml(正确答案)C'1200mlD、2000ml3、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ml的,由具有--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O?[单选题]A.、住院医师B、主治医师(正确答案)C、副主任医师D、主任医师4、下列哪个不是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单选题]A、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B、负责制定临床用血储备计划C'负责血液预定、入库、储存、发放工作D、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正确答案)5、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存温度应当控制在-----,血小板的温度应当控制在--?()[单选题]A、2-6℃、20-24C(正确答案)B、2-8℃、20-22°CC、2-6℃、20-22o CD、2-8℃、20-24℃6、据内科输血指南,血红蛋白低于一・一或红细胞压积小于一■时可考虑输注()?[单选题]A、60g∕l,0.2(正确答案)B、70g∕l,0.3C、70g∕l,0.2D、60g∕l,0.37、公民献血的一次献血量为()[单选题]A、200mlB、200-300mlC、300-400mlD、200-40OmI(正确答案)8、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前几天之内的()[单选题]A'1C、3(正确答案)D、4E、59、我国诊断妊娠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O[单选题]A、95g∕lB、100g∕l(正确答案)C>105g∕lD'IlOgZlE.12Og∕l10、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烦的()[单选题]A、4%-5%B>5%-6%C、6%-7%D、7%-8%(正确答案)E、8%-9%H、正常人血浆PH为()[单选题]A'7.05-7.15B、7.15-7.20C、7.25∙7.35(正确答案)D、7.45-7.5512、假如新生儿血型为AB型RHD阴性,母体为A型RHD阴性,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输注红细胞时宜选择()[单选题]A、O型洗涤红细胞B、AB型洗涤红细胞C、O型RHD阴性洗涤红细胞(正确答案)D、AB型RHD阴性洗涤红细胞E、A型洗涤红细胞13、甲型血友病输血宜选用()[单选题]A、冷沉淀(正确答案)B、凝血酶原复合物C、免疫球蛋白D、清蛋白E、机采血小板14、输血反应发生率子最高的是()[单选题]A、全血B、浓缩白细胞(正确答案)C、悬浮红细胞D、浓缩血小板E、血浆15、下列不宜输注血小板的疾病是()[单选题]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大血小板综合症C'血小板病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正确答案)A'实施自身输血(正确答案)B、让病人及家属自行解决C、向本院输血科申请D、放弃治疗E、动员病人家属开展互助献血17、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单选题]A、携带氧B、抵御炎症感染C、参与凝血机制(正确答案)D、增加血粘度E、增加抵抗力18、《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何时实施?()[单选题]A、1999年10月1日B、1998年10月1日(正确答案)C、1998年12月1日D、1999年1月1日19、两次捐献全血的隔时间?()[单选题]A'三个月B、六个月(正确答案)C、一年D、四个月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正确答案)D、戊型肝炎。
输血科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科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689fc0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4.png)
临床用血前评估及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指输血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
包括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
二、除以下情况外,其他住院患者临床用血和择期手术患者术中用血必须遵照本制度执行。
临床急诊抢救患者用血、择期手术术中大出血抢救用血、自体输血、稀有血型输血和新生儿输血。
医师在对上述五种不列入评估的类型进行输血时,应在“南昌市第九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手术科室)”和/或“南昌市第九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非手术科室)”中相应选项处注明。
三、输血前评估: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南昌市第九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手术科室)”和/或“南昌市第九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非手术科室)”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进行输血前评估。
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医师应将评估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四、手术中麻醉科医师决定的输血,在输血后八小时之内必须由临床医师给患者开急查血常规医嘱并切实落实到位。
五、输血后评价1、每份输血病例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南昌市第九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手术科室)”和/或“南昌市第九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非手术科室)”填写结果、签名。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2、各科室质控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一份作为科室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另一份送质控科保存,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
3、各科室质控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简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
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2023年临床用血知识考试题
![2023年临床用血知识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98e13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b.png)
2023年临床用血知识考试题《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即卫生部令第85号令,自()起实施。
A1998/10/1B2000/10/1C2012/8/1(」Fi答案)D2019/7/1输血治疗后,由经治医师及时(),如再次输血要及时调整方案。
A输血前评估B评价输血治疗效果J'.),∙v r⅛)C输血病历书写D输血满意度调查新鲜冰冻血浆紧急对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的输注剂量为()ml/kgoA5-8B6-9C7-10D8-11冷沉淀凝血因子一般来说每次输注剂量为()IU∕kg0A5-8B8-15C10-15H-iD15-20悬浮红细胞在输注前于室温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分钟,输注时应使用标准输血器。
A20B30C40D50急性失血患者如经液体复苏后收缩压能维持在()mmHg左右可暂不输血。
A60B70C8。
D90当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MA值偏低时,应输注()。
A红细胞B血浆C冷沉淀D血小板悬浮红细胞的一般输血指征为:手术科室为Hb<()g/L、非手术科室为Hb<()g∕L o A70、60B60、70C70、80D80、70特别紧急输血时,在申请单上标明“火急”表达的含义是输血科在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在()min内发出第一袋未经交叉配血的O型悬浮红细胞。
A5-10B10-15C15-20D30min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腰部疼痛、面色发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应考虑()输血反应的可能。
A过敏反应B急性肺损伤C急性溶血性D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临床用血遵循的原则有:()A不可替代原则B最小剂量原则C个体化输注原则(1主)D安全、合理、有效输注原则输血前评估包括:()A出血情况B实验室检测结果心;力C对贫血的耐受ID心肺情况和组织供养自体输血主要包括:()A贮存式自体输血,B稀释式自体输血(心丁不)C回收式自体输血(硝?")D微创手术申请用血量在V800ml时,需要签字的人员为()A住院医师B主治医师C上级医师D科主任悬浮红细胞的一般输血指征为:手术科室为Hb<()g/L、非手术科室为Hb<()g/Lo A70B60(E)C50D40输注红细胞前检测项R至少应包括:()A血型HFB免疫八项C血常规D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轻度过敏者反应主要表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3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临床用血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并根据自身功能、任务、规模,配备与输血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
不具备条件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的医疗机构,应当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用血工作。
第十一条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临床用血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提供的血液。
医疗机构科研用血由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核准。
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血站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接收血站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
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一)血站的名称;(二)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三)血液品种;(四)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五)有效期及时间;(六)储存条件。
禁止将血袋标签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在血液发放和输血时进行核对,并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第二十一条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
血站负责互助献血血液的采集、检测及用血者血液调配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和记录。
第二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订临床用血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大量伤员和特殊病例、稀缺血型等应急用血的供应和安全。
因应急用血或者避免血液浪费,在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下,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医疗机构之间可以调剂血液。
具体方案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
第二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边远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保障工作,科学规划和建设中心血库与储血点。
医疗机构应当制订应急用血工作预案。
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危及患者生命,急需输血;(二)所在地血站无法及时提供血液,且无法及时从其他医疗机构调剂血液,而其他医疗措施不能替代输血治疗;(三)具备开展交叉配血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能力;(四)遵守采供血相关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医疗机构应当在临时采集血液后10日内将情况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将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内容。
新上岗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岗前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禁止将用血量和经济收入作为输血科或者血库工作的考核指标。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的督导检查。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定期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评价。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临床合理用血情况排名、公布制度。
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和不合理使用等情况进行排名,将排名情况向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公布,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临床用血情况作为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要指标。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未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工作组的;(二)未拟定临床用血计划或者一年内未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的;(三)未建立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的;(四)未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的;(五)未建立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的;(六)未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的;(七)将经济收入作为对输血科或者血库工作的考核指标的;(八)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的血液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关于应急用血采血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管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