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物理学史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式(1) 位移、速度、加速度(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描述(1) 圆周运动的描述(2)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2.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质点系的力学运动(1) 动量守恒定律(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 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2) 行星运动定律三、静电学1. 电荷(1)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场强2. 静电场(1) 电场中静电力(2)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3) 电场中的等势面(4) 中考常考题型:点电荷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细棒的电场问题、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问题四、电流电路1. 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4. 组合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五、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2.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1) 洛伦兹力(2) 螺线管和荷质比的测量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折射率和全反射2.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公式(2) 球面镜成像规律3. 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特性(2) 干涉、衍射和偏振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量子化(1) 原子结构模型(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2. 放射性(1) 放射性本质和放射性衰变(2) 放射性探测器八、热学1. 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2) 热量的传递和单位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容和等压热容(2) 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以上就是物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中考物理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理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学物理学旨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以下是中学物理学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古代物理学:古代文明国家在探索自然界时发展了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其中,古希腊学者提出了了解物质构成的原子论,人们开始了解火、水、土和气体等自然元素。

2. 牛顿力学:17世纪,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其中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和原理成为了后来力学研究的基础。

3. 热学和热力学:18世纪,卡尔文·卡门迪尔和约瑟夫·布莱克等科学家对热量的本质和传导进行了研究,奠定了热学和热力学的基础。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解释了物质内部的运动和热现象。

4. 电磁学:19世纪初,科学家开始研究电和磁现象,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奥斯特、法拉第和法拉第-安培定律等的发现推动了电磁学的发展。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和磁场的关系。

他的工作成为了电磁学理论的基础。

5. 玻尔原子模型:20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玻尔模型,描述了原子结构和量子理论。

他的工作奠定了原子物理学的基础,也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6. 相对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解释了相对速度、时间和质量的变化,广义相对论则描述了引力和物质对时空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7. 量子力学: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的理论开始发展。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解释了原子和粒子的能量、位置和态的概率性。

波尔、斯卡罗、海森堡和朗道等科学家为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做出了贡献。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方面。

在中考物理中,有些知识点因其理论性强、计算复杂或概念抽象,被认为是最难掌握的。

以下是中考物理中一些最难的知识点的归纳:
1.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其中第二定律尤为关键,涉及到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学生需要理解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和守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串联与并联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影响。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7.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理解折射率、临界角等概念,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8. 原子结构与核能:原子结构和核能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核裂变和核聚变等概念。

结束语:
掌握这些难点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深入理解,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克服这些难点,取得中考物理的好成绩。

中考物理历史常识总结归纳

中考物理历史常识总结归纳

中考物理历史常识总结归纳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的物理历史相关知识越来越多。

了解物理历史常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还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科学发展和科学家贡献的欣赏和尊重。

本文将对中考物理历史常识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为广大中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提出17世纪末,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这些定律成为了经典力学的基石。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受力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强调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任何一次作用都伴随着同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2.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牛顿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他对万有引力的研究。

通过广泛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导,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该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此定律不仅解释了行星运动和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原因,也为后来的物体运动和天体力学提供了基础。

3. 波尔的量子理论20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提出了量子理论的核心观点。

波尔根据普朗克辐射理论和玻尔兹曼热力学理论,提出了电子能级和光子的概念。

波尔的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原子光谱和电子结构等现象,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赢得了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它颠覆了牛顿力学中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并建立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即著名的E=mc²公式。

狭义相对论的研究对宇宙学、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 霍金和黑洞理论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是当代最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之一。

他的贡献主要集中在黑洞理论和宇宙起源理论方面。

中考物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史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现象和规律。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物理学史进行一个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是物理学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对自然世界进行思考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提出了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理性思考的方法,他认为数学是揭示自然规律的关键。

而亚里斯多德则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界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分别是地、水、火和气。

这些观点虽然在今天已经被否定,但是在当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们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研究。

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地心说的反驳,并且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证据。

伽利略的成就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 牛顿时期牛顿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贡献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理论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

4. 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20世纪是物理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物理学进展。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理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奇特性。

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大成就,量子力学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经典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规律。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5. 当代物理学当代物理学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许多新的领域和理论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超弦理论和黑洞理论是当代物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

这些理论试图揭示宇宙中最基本的规律,对人类认识宇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湖北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湖北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湖北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湖北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3.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5.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

二、运动学1.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直线运动。

4.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三、能量与功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4.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四、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4.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五、光学基础1. 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3.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六、电磁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电压:推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力。

4.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湖北物理中考知识点的归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和原理,还需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物理专业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专业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专业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总结性考试,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基础物理知识。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力学部分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

5. 压力与压强:压力是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小,压强是压力的度量单位。

6.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流体体积有关。

热学部分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转移。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4.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包括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电学部分1.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

2.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原因。

3.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

4. 欧姆定律: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5.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配。

6.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消耗或释放的电能,单位是瓦特。

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改变传播方向。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聚焦或发散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声学部分1. 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2.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能量与能量转换1.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能量转换:如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电能转换为光能等。

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

随着上海新中考的改革,物理学科的知识点也有所调整和更新。

以下是对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力学基础:包括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基本概念,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运动类型。

3. 牛顿运动定律:三大运动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4. 能量守恒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概念。

5.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作用效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6.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使用。

7. 流体力学: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行为,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8. 热学基础:包括温度、热量、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

9. 电磁学:涉及电荷、电场、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10. 光学基础: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11.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核反应、放射性衰变等基础概念。

12. 现代物理: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结束语:通过对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学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具有深刻内涵的学科。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物理学习中不断进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考物理学史

中考物理学史

二、中考物理学史物理
学家
国籍重要成就内容
牛顿英国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伽利略意大

阻力对物体运动
影响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
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
力的作用
阿基米德希腊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托里拆利意大

测出大气压的值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欧姆德国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焦耳英国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奥斯

丹麦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
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安培法国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
就是螺线管的N极。

初三物理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历史上,物理学经历了众多学派和科学家的贡献,形成了丰富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参考。

1.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末提出。

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为整个物理体系提供了基本框架。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规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施加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阐明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相等大小、反向相反的力。

2.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

远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静电现象。

17世纪末,科学家库伦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19世纪,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发展出了电磁理论。

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对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古代的光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几何光学,而到了17世纪,荷兰科学家伊萨克·牛顿和德国科学家狄德罗斯都对光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

19世纪的托马斯·杨和奥古斯特·菲涅耳等科学家对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提出了波动理论。

4.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温度和热能转化等热现象的科学。

历史上,人们对热学的研究始于古代希腊时期。

17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奠定了热学的基础。

5.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和声音产生、发射等现象的学科。

古代的希腊、中国、印度等文明都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7世纪,科学家罗伯特·赫雅利特和赫斯特发现了声音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开创了声学的发展。

6.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的科学。

19世纪末,对于原子存在与否的争论逐渐解决,学者们提出了原子论。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知识点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2)相对静止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4)单位:m/s km/h换算 1m/s=h2.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变速运动(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三、长度、时间及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μm 1m=10μm1m=10nm 1μm=10nm4、刻度尺的使用: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物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物理学1. 古希腊物理学古希腊的物理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学的范畴中,以哲学家为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有原子说、火说和地说。

2. 古中国物理学古中国的物理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对物质构成的认识和机械运动等方面,其主要观点有原子说、机械说及物质结构等。

3. 古印度物理学古印度的物理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对宇宙的认识以及数学和天文学等方面,其主要观点有宇宙结构、万物规律等。

二、近代物理学1.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

2. 光学光学是近代物理学的另一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等。

3. 热学热学是近代物理学的另一重要领域,主要包括热力学定律、热传导规律等。

4. 电磁学电磁学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包括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等。

5. 相对论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主要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等。

6.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另一重要理论,主要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三、现代物理学1. 核物理核物理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包括原子核结构、核反应等。

2. 粒子物理粒子物理是现代物理学的另一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相互作用等。

3. 宇宙学宇宙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另一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宇宙大爆炸理论、黑洞理论等。

四、物理学家及其功绩1. 牛顿牛顿是物理学史上的著名科学家,他的开创性工作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主要贡献有万有引力定律、三定律等。

2. 麦克斯韦麦克斯韦是电磁学领域的杰出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有麦克斯韦方程组等。

3.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相对论理论对物理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贡献有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等。

4. 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核物理领域的杰出物理学家,她的发现为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贡献有放射性现象、钋、镭的发现等。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

(一)物理学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史国籍物理学家画像贡献内容英国牛顿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宇宙间的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光学: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焦耳焦耳定律(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德国欧姆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意大利伽利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发现“摆的等时性”单摆摆动时,完成一次摆动所用时间与摆动的幅度、摆锤质量无关。

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周期)越长。

伽利略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托里拆利首先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Pa 。

法国安倍1.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2.发明电流计1.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 极;2.电流在线圈中流动时表现出的磁性和磁铁相似,由此创制出第一个螺线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电流计。

丹麦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

古希腊阿基米德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条件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二)常考物理量的估测、估算数值长度①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 ;②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③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宽度约为18cm ;④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⑤教室的高度约为3m ,长度约为10m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⑥成年人腿长约为1m ;⑦成年人正常的步幅约为0.5m ;⑧头发直径约为70μm ;⑨一拃的长度约为18cm ;⑩手掌宽度约为8cm ;⑪成年人小臂的长度约为30cm ;⑫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⑬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 。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物理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物理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物理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2024年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力的作用效果。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 F = m \times g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3.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包括弹簧的弹力。

4.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运动学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

2.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

三、能量和功1. 功: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公式为 \( W = F\times d \times \cos(\theta) \)。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四、热学基础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热量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2. 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3.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五、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3.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4.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 I =\frac{V}{R} \)。

六、电磁学基础1.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3.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本文将对初三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准备中考。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的结构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壳层围绕原子核存在。

- 元素的概念: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介绍了元素和化合物的简化表示方法。

二、力和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速度和加速度:介绍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三、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光是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和能量传播的特点。

- 光的反射规律:光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规律描述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 光的成像:通过平面镜和球面镜,形成了物体的虚像和实像。

四、电与磁- 电流和电路:电是带有电荷的物质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电路由电源、电路元件和导线组成。

- 电阻和电功率:引入了电阻的概念,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 磁的产生和磁场: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磁场对磁铁和带电粒子有吸引和斥力作用。

- 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引起感应电流。

以上是初三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中考复习提供帮助。

详细的知识内容和计算方法,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解。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套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套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套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实验和观测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以下是中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位置:物体在空间的位置。

2.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

3.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4.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5.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产生变形。

2.力的计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

3.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成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

4.力的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三、压力和浮力1.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2.压强:由于所受力作用面积不同而引起的压力大小差异。

3.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

4.选择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液体中的条件是物体的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

四、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的平衡原理和杠杆的计算问题。

2.轮轴系统:轮轴系统的平衡条件和重力势能和位力的关系。

3.原理应用:简单机械的组合和使用。

五、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1.能量:能够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的物理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动能和位能的总和。

4.功: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产生位移的能力。

5.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能量的总量在各种相互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六、光的性质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2.光的反射:光线撞击物体表面,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3.光的色散: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在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4.光的成像: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形成实像或虚像。

七、电学1.电流:电荷的流动。

2.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力。

3.电压: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压差。

4.电功和功率:电功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中考常考物理学史

中考常考物理学史
1.中考常考物理学史
板块
物理学家
贡献或观点
声学
沈括(宋代)
固体能传声
光学
墨子(春秋战国时期)
小孔成像
牛顿(英国)
光的色散
热学
布朗(英国)
发现布朗运动
瓦特(英国)
发明并改良蒸汽机,命名为功率的单位
摄尔修斯(瑞典)
创立了摄氏温标
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
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恒速前进。
奥斯特(丹麦)
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安培(法国)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命名电流的单位。
沈括(宋代)
发现磁偏角
法拉第(英国)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麦克斯韦(英国)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昂尼斯(荷兰)
超导现象(零电阻效应)的发现
赫兹(德国)
托里拆利(意大利)
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阿基米德(希腊)
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电磁学
库仑(法国)
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伏特(意大利)
发明伏特电池,命名为电压的单位
欧姆(德国)
欧姆定律、命名为为电阻的单位
瓦特(英国)
发明并改良蒸汽机,命名为功率的单位
焦耳(英国)
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命名为功、能量的单位
笛卡尔(法国)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牛顿(英国)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单位的命名
胡克(英国)
胡克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 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2024年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机械学1.1 运动学: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定义、计算方法;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1.2 动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质量、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分析。

1.3 能量和功: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案;功的定义及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1.4 运动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1.5 重力和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和计算;重力的特点和应用;地球上物体的重量。

2. 声学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方式、传播方式和速度的计算;声波的特点。

2.2 声音的调制与利用:噪声、纯音和音乐的区别;音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声音特点及原理。

2.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的反射规律和计算;回声产生的条件和利用。

2.4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声音在物体上的吸收规律和现象;共鸣现象和应用。

2.5 声音的音量和音调:音量与声波振幅的关系;音调与声波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和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3. 光学3.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的计算;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3.2 光的成像: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光的凸透镜组成像的特点。

3.3 光的颜色和光谱:光的三原色和三基色;光的分解与合成;光的干涉与衍射。

3.4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达和计算;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3.5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的表达和计算;光的直线传播的速度与频率的关系;声光二者速度差和应用。

4. 电学4.1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定义和计算;电流的方向和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4.2 电阻和电导:电阻的定义和计算;电阻的串并联和电阻率的计算。

4.3 电压和电动势:电压的定义和计算;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史
一、热学
1.布朗:“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
2.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二、光学
1. 1672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中国墨子发现小孔成像
3.美国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

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用光纤通信的构想,这使得用光进行
通信的幻想得以实现。

三、力学
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的结论;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意大利物理学家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4.法国笛卡尔发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5.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用其名字命名为力的的单位。

6.希腊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

7. 德国奥托克里格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 意大利托里拆利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的值(1643年)
9.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kx)
四、电学
1.荷兰昂尼斯发现超导现象(1911年)
2.美国爱迪生发明灯泡(1879年)
3.英国汤姆生发现电子((1897年)
4.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177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功率的的单位
5.英国焦耳发现焦耳定律,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1840年),并用其名字命名为能量的的单位
6.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建立欧姆定律(182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阻的的单位.
7.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五、磁学
1.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发现磁偏角。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
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方向略有偏离。


2.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安培定则即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1820年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流的的单位。

3.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的关系(1831年)。

4.丹麦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实脸一首先发现电和磁的关系(1820年)
5.美国莫尔斯电报机的发明
6.美国贝尔早期电话的发明
7.德国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六、物理学史拓展知识
1.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提出质能方程2MC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9.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0.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1.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2.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3.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4.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15.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6.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德布罗意波,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17.汤姆生(逊):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18.卢瑟福
(1)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10m。

数量级为15-
(2)卢瑟福:1919年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19.查德威克(卢瑟福的学生):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20.密立(里)根:油滴实验,测得元电荷e电荷量。

21.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
22.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学;发明摆钟
23.托马斯.杨:首先巧妙而简朴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
24.伦琴:德国物理学家。

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和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5.玻尔: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6.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
27.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28.老居里夫妇镭的发现者: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29.小居里夫妇(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用人工核转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产生了正电子(但未被重视)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因放射研究获得诺贝尔)。

30.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31.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2.现代粒子物理成立:1932年利用云雾室来观测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33.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

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34.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 k=hγ一w ;其中γ为入射光子的频率,W为逸出功,E k表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
3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