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

合集下载

爱情诗二首教案 - 副本

爱情诗二首教案 - 副本
3、请注意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应该把2、3、4、5组中的“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分别改为“茂林”、“苑囿”、“华堂”、“云霞、彩旗”,从而更能产生美的对应呢?为什么?
明确: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回顾
教具
背诵
板书设计示意框NO2
致橡树
舒 婷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世俗的爱情:
极力攀附
只知依附
一味奉献
理想的爱情:
独立、平等,
紧密结合相亲相爱
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爱也பைடு நூலகம்一种默契,一种真诚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爱人
急流、小河 -------小鱼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爱情诗两首》教学设计

《爱情诗两首》教学设计

《爱情诗两首》教学设计《致橡树》【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解读第一层:体会作者在诗中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一、课文导入从小我们都听过很多美丽的传说,例如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牛郎与织女、七仙女与董永、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传说都与爱情有关。

的确,世间最甜蜜也最令人烦恼的感情也许就是爱情了,难怪古人曾叹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女诗人舒婷心灵深处,倾听她的心灵独白。

二、作家作品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

三、关于朦胧诗派“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爱情诗二首教案

爱情诗二首教案

爱情诗二首教案教案标题:爱情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爱情诗,培养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欣赏:选择两首不同风格的爱情诗,如《红豆词》和《长恨歌》。

2. 诗歌分析:通过分析诗歌的词句、意境、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自己的爱情诗。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爱情诗句或诗人的名言,引起学生对爱情诗的兴趣。

2. 欣赏诗歌:播放《红豆词》的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进行诗歌欣赏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红豆词》中的词句、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欣赏诗歌:同样的步骤,欣赏《长恨歌》并进行诗歌分析。

5.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两首爱情诗的不同之处,如题材、情感表达、词句运用等。

6. 诗歌创作:给学生一定的创作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自己的爱情诗。

7.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资源:1. 音频或视频素材:《红豆词》和《长恨歌》的音频或视频。

2. 诗歌分析材料:提供《红豆词》和《长恨歌》的诗歌分析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创作指导材料:提供一些创作指导材料,如爱情诗的写作技巧、常用的修辞手法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诗歌欣赏、分析和创作环节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创作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词句运用等方面。

六、拓展活动:1.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爱情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爱情诗展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爱情诗作品进行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分享。

《爱情诗两首》教学设计-

《爱情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爱情诗两首》教学设计授课人段玮婷【教学目标】1. 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2 .通过把握诗中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 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2. 把握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3. 掌握诗歌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在学习两首诗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阅读,可引导学生从中体味到爱情的多种滋味;在阅读中比较,力卩深学生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比较阅读、听说读写结合等手段,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询有关爱情的中外诗文、故事、音乐、歌曲。

三、查找作者舒婷及裴多菲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致橡树》的相关知识、作者及其作品等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包括粗读、细读、重点品读,从而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在品味诗歌语言基础上,把握诗歌形象,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一、课文导入从小我们都听过很多美丽的传说,例如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牛郎与织女、七仙女与董永、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传说都与爱情有关。

的确,世间最甜蜜也最令人烦恼的感情也许就是爱情了,难怪古人曾叹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女诗人舒婷心灵深处,倾听她的心灵独白。

二、作家作品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

语文第十七课爱情诗二首Word版

语文第十七课爱情诗二首Word版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 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5、学生讨论。
师:大家的看法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欣喜的是我发现大家长大了,因为你们已经懂得了真正的爱情。那么,作为动乱年代的女性,舒婷大胆表达自己的爱情观点,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
明确创作动机:十年动乱,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动乱的结束,使舒婷开始自由释放思想,歌颂自主、平等。
明确: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丈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舒婷
一、课文导入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那么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走进《致橡树》。

语文第十七课爱情诗二首Word版

语文第十七课爱情诗二首Word版
八、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朦胧诗”的概念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 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六、拓展延伸。
师:其实我们以前接触过“朦胧诗””,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但大家喜欢的可能还是朦胧爱情诗,老师也相信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们积累了很多的爱情名言,今天不防把你喜欢的读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 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2、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
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

爱情诗二首

爱情诗二首

《爱情诗二首》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情为何物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

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

(完整版)爱情诗二首教案

(完整版)爱情诗二首教案

致橡树【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语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长青的话题。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许多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爱情绝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诗经”时代的爱情经典,反映了那个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对女性的两大价值评判:“窈窕”即阿娜的外在美和“淑”即贞顺的德行美。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们对爱情朴素天真的向往和憧憬.当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

(板书:《致橡树》舒婷)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欣赏《致橡树》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并正音。

文中有几个字词很容易念错,如:凌霄(língxiāo)花炫(xuàn)耀慰藉(jiè)雾霭(ǎi) 流岚(lán)虹霓(ní)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一)初识诗歌1、走进作者舒婷:1952年出生。

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

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2、朦胧诗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爱情诗二首教案

爱情诗二首教案

爱情诗二首教案爱情的主题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诗歌的常见主题。

本诗以一棵橡树的视角,表达了它对木棉树的爱慕之情。

这种爱情并非人类所理解的那种,而是一种纯粹的感情,没有欲望和私欲的成分。

这种爱情超越了物种的界限,是一种跨越物种的爱情。

诗中的爱情观念值得我们深思。

三)鉴赏第二部分意象的意义本诗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凌霄花”、“流岚”、“虹霓”等。

这些意象不仅美丽动人,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比如,“凌霄花”象征着高尚的情操,而“流岚”则象征着橡树内心的波动。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四)鉴赏第三部分诗歌的特点本诗是一首朦胧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神秘感和深刻的意蕴。

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种朦胧的风格,是中国当代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

这首诗的第二部分,诗人开始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平等、独立的,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和奉献。

诗人用“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自由、平等的爱情观。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索取。

诗人还用“你是我的玫瑰,我是你的蜜蜂”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对于平等、互相依存的爱情观。

在这个比喻中,诗人并没有用传统的“你是我的公主,我是你的骑士”等俗套的形象,而是用更加平等、互相依存的关系来表达爱情。

最后,诗人用“我们在一起,是因为彼此相爱,而不是因为彼此需要”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真正的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的。

这个观点,不仅是对于传统爱情观的颠覆,更是对于当代人们追求真正幸福的一种启示。

在第一部分中,诗人以激情昂扬的语言否定了传统的爱情观。

而在第二部分中,诗人向往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高中教材《爱情诗两首》教案

高中教材《爱情诗两首》教案

1.自由朗读,读标准、 读流畅 2.整体朗读,把握节奏、 语气和停顿 3.推选朗读,读出轻重 抑扬,读出情感




一类:急流、小河、荒林、 废墟、草屋、云朵、破旗 ——阔大、粗犷富有男性 的阳刚之气 壮美 另一类:小鱼、小鸟、 常春藤、火焰、夕阳 ——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 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秀美
对 比
生死相依、 纯洁忠贞的 理想爱情
爱的力量凌霄花Biblioteka 鸟儿、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木棉----橡树
×
一方攀附 单方痴恋
一味奉献
柔美----阳刚
赞成:独立平等、互敬互爱的爱情观
提示:
1、艺术手法
2、爱情观
你站哪一边?
《自由与爱情》
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爱情诗二首教学设计

爱情诗二首教学设计
讲授
课题
爱情诗二首


新授
教案
序号
64—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
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析读、讲读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
学法
指导
教师教容及教学程
(信息化资源运用及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课前5分钟
一、课文导入、作者简介。
(10分钟)
二、生字生词
(5分钟)
三、内容理解
(10分钟)
四、修辞分析
(20分钟)
五、质疑析疑
(5分钟)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对偶
例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爱情诗两首教案

爱情诗两首教案

爱情诗两首教案教案标题:爱情诗两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爱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分析和比较两首不同风格的爱情诗。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两首不同风格的爱情诗(如"红豆词"和"爱情")。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学生练习本。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两首爱情诗的标题和作者。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爱情诗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爱情诗是什么?为什么?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爱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如表达情感、运用比喻和象征等。

2. 分析第一首爱情诗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

与学生一起探讨诗中的意象、修辞和节奏等元素。

3. 重复上述步骤,分析第二首爱情诗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

比较(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

2. 学生讨论后,每个小组介绍他们选择的诗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3. 引导学生思考两首诗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讨论作者可能的意图和目的。

创作(20分钟):1. 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爱情诗,可以参考两首诗的风格和写作手法。

2. 学生可以选择分享他们的创作,或者将其保存在练习本中。

总结(5分钟):1. 回顾课堂上学到的爱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强调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研究其他著名的爱情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首与自己经历相关的爱情诗。

3.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诵会,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喜欢的爱情诗。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讨论。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爱情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和提高。

中职教材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设计-爱情诗两首7

中职教材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设计-爱情诗两首7
讨论,明确:爱你爱着的人,爱他们青春岁月里的容光焕发,更爱他们饱经沧桑的容颜。爱我们的爱人,爱我们亲人,爱我们母亲,爱我们的黄河,爱我们的祖国 。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谈论自己的看法。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爱情观,更树立确的爱的观念。
五、课堂
总结(2)
教师总结
学生聆听,做好笔记
提纲挈领,深化主题。
六、作业
教材分析
《当你老了》选自外研社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拓展模块)第五个教学版块,是这个版块《爱情诗二首》中的一篇。这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爱情磁场,诗人用第二人称的“你”字,以假设和对话建构全诗,表达了一种高贵而圣洁的爱情:真正的爱是刻骨铭心的,是永恒的。这节课既是爱情诗的赏析课,也是学生爱情观和爱的价值观的培养课。
意象

主旨
把握
(13)
(一)提问:当我们老了,青春不再,容颜衰老,爱情离去,不免伤感,这样的晚境的确凄凉,深入理解诗歌,你觉得诗中的“你”晚境凄凉吗?你是如何感知的?(多媒体课件展示)
明确:
1描写“你”晚景的意象:白头、睡思、炉火、打盹
2青春和美丽早已离“你”远去,不再有人追随“你”左右,也没有人向“你”再献殷勤。“你”满头染霜,独自一人坐在炉火旁打盹。但是“你”并不孤单,因为叶芝的诗仍然陪伴着“你”。这诗啊,把美好的过去珍藏于其中,“你”能够在垂暮之年回忆往事时,重新品尝昔日的风光和快乐。“你”始终是被爱包围着的幸福的人儿。
1中国爱情诗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诗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和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谈谈理解。
2《诗经-氓》男女主人公爱情甜蜜与婚姻悲剧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以美丽容颜换来的爱情未必可靠。)

爱情诗二首

爱情诗二首

教学设计《爱情诗两首》教学设计授课人段玮婷【教学目标】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2.通过把握诗中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2.把握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3.掌握诗歌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在学习两首诗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 在比较中阅读, 可引导学生从中体味到爱情的多种滋味;在阅读中比较,加深学生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比较阅读、听说读写结合等手段,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询有关爱情的中外诗文、故事、音乐、歌曲。

三、查找作者舒婷及裴多菲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致橡树》的相关知识、作者及其作品等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包括粗读、细读、重点品读,从而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在品味诗歌语言基础上,把握诗歌形象,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一、课文导入从小我们都听过很多美丽的传说,例如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牛郎与织女、七仙女与董永、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传说都与爱情有关。

的确,世间最甜蜜也最令人烦恼的感情也许就是爱情了,难怪古人曾叹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女诗人舒婷心灵深处,倾听她的心灵独白。

二、作家作品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 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

中职教材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课件-爱情诗两首

中职教材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课件-爱情诗两首

品味诗句
白头
第 25 课 爱情诗两首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如霜白发流逝的是时 光,更是你我梦中无可收拾的人事沧桑。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25 课 爱情诗两首
品味诗句
睡思
“晚年唯好静”,睡思的昏沉迷离,大约就是回忆和 老年的全部内涵。
第 25 课 爱情诗两首
品味诗句
诗歌
“回想”的美好,除了诗歌还有什么体裁更适合承载 呢?
第 25 课 爱情诗两首
作业
1. 完成展板。 2. 摘抄自己喜爱的爱情诗,熟读成诵。
第 25 课 爱情诗两首
理解文中的重要意象
复述你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真情一幕,来注解诗句: “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示例: 一个男人搀着一个中风的女人,俩人看起来四十几岁的样子, 男人高大魁梧,女人则娇小可人。为了稳稳搀住女人,男人始终 弓着腰。我鼓足勇气向他微笑一下,主动搭讪:“出来散步啊?” 他先是一惊,然后也朝我友好地笑笑。“我家和你家对面,天天 欣赏你家的花。”提到花,他笑得很灿烂。这时女人插话了,只 见她瘪着嘴角艰难地说:“花是他的情人,对花比对我好多了!” 说话间,女人有口水流出,男人一着急,没来得及掏手帕,就用 腾出的一只手去揩女人的口水,然后在他干净的背心上抹了一把。
第 25 课
爱情诗两首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第 25 课 爱情诗两首
当你老了
课文朗读
第 25 课 爱情诗两首
“爱尔兰可以没有风笛, 但绝不能没有叶芝。”
叶芝
第 25 课 爱情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选材的独特之处,把握诗歌意象, 把握文本意蕴。

爱情诗二首

爱情诗二首

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教案陈勇课程名称:语文班级: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 ) 第节授课课题: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二、能力目标:通过把握诗中的意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二、感悟两位诗人提倡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一、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爱情观。

二、感悟两位诗人提倡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点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诵读法教学步骤:《致橡树》步骤一:精巧导入——创设美播放《姑娘我爱你》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听出这是一首什么歌吗?对,它是一首热情似火的爱情歌曲,叫《姑娘我爱你》。

我们班在座的都是漂亮的美眉,你们甜美的歌声、优美的舞姿难免会惹来男生班众多追求者,也许有同学就把持不住了,认为自己的爱情来了。

那么,这是否是真正的爱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十七课《爱情诗二首》,首先是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舒婷的《致橡树》,看看这位女诗人眼中的爱情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144页)(明确目标引出任务)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通过把握诗中的意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任务:1. 思考:中职生该如何对待爱情?2.仿照《致橡树》来写《致木棉》,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看法,阐述自己的爱情观。

(课后)步骤二:激情诵读——感受美1.听读:任务:思考标题《致橡树》是什么意思呢?要求: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明确:《致橡树》的意思:《致橡树》中的“致”即给予;标题《致橡树》是一封信,即是一封写给“橡树”的信。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应该是爱的一方给另一方的倾诉。

2. 自由朗读:(初步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重音。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课时:4课时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六。

教学过程1、什么是爱情?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祝英台忍受着悲痛死去。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教人生死。

你认为爱情是什么样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

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

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

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

爱情诗二首教学设计 (1)

爱情诗二首教学设计 (1)
(4)《我愿意是急流》主要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5)《我愿意是急流》中诗人把自己和爱人分别比做什么?
比喻
例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
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宣告》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D.流岚(fēn)威仪(yì)懊丧(sàng)绿荫(yīn)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又像戟。B.我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C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D.我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6.下面空白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诗题是“小巷”,由此,我们不妨做这样的猜测:这条深深弯进诗人生命里的小巷,肯定发生过什么。对于一贯唯美的顾城来说,小巷里发生的,肯定是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致使诗人,多年后,还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然而,这是一条“没有门/没有窗”的小巷。
有门,诗人可以用钥匙打开。有窗,诗人可以破窗而入。但是,随着时光的流失,这些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绝望的情绪,首次流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一切源于爱——-----歌德
NO3
一、导入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在你们心目中,爱情是什么?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来说明。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爱情令人痛苦。爱情啊,你到底是什么?请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回顾
教具
背诵
板人物
世俗的爱情:
极力攀附
只知依附
一味奉献
理想的爱情:
独立、平等,
紧密结合相亲相爱
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我爱人
急流、小河-------小鱼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二、提问:《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
人格和扎扎实实的根基。五、《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解析:《致橡树》以木棉和橡树这两种乔木为象征,构思奇特、巧妙,意蕴深邃。它们都是常绿的乔木,同样生活在热带地区,却又各有自己独立的特点。一个又称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一个高大雄伟,乐于造福人类,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两株相傍,“站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既独立、又自尊的崇高而坚贞的爱情观。诗人在诗中所否定的传统的爱情观,往往并非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而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于是双方自然成为主导和从属、依附和被依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这样就失去了爱的本质。这种陈腐的观念,至今仍可见其影响和潜流。因此,诗人在《致橡树》中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这首诗发表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引起文艺界重视的原因。《致橡树》的语言饱含着感情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和爱,表达了“终身相依”的忠贞不渝,而又绝非忘乎所以的狂热和感情用事的宣泄,处处包含着清醒的理性的思考。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使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这首诗的韵律舒畅而有节奏感,读之琅琅上口,韵味售永、悠长。首先,它的诗句排列大体整齐而有变化,既不呆板,也不感重复。有些诗句是成双成对的,这不仅增强了语势,更有节奏感。两个“我如果爱你”,又引出两个“绝不”和两个“也不止像”。“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不仅情趣盎然,而且在形式上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不求严格对仗,却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其次,全诗从头至尾押一个韵,音节连贯绵长,一气呵成,蕴含着脉脉深情,又富于音乐美。总之,舒婷的诗善于把抽象的感情凝聚为形象,用精心描绘的细节去概括生活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质。她大量使用隐喻和象征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意象。这样利于表现当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很明显,她接受了一些欧美现代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构成了她特异的艺术风格。她虽然显露出可贵的诗的才华,还需要吸取更丰富的艺术营养,使之日臻成熟。
课时授课计划
NO1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
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抓意象,品情感;抓语言,欣赏技巧;2、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蕴,并进行多样解读。2、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攀援的凌霄花。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更不能“炫耀”和“高歌”。其次,诗人又用排比句式,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泉奇制胜-源一味送出“清凉的慰藉”,险峰则为了“衬托你的威仪”,还有日光,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还有春雨.只是滋润了对方的心田,……这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一的奉献,却得不到应得到的温暖:这两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的潜流影响,也是封建道德在我们民族心理上的积淀。诗人用排比句,以坚定不移的否定词语,表达了不容置疑的态度。在否定依附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绝不像”“绝不学”;在否定奉献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也不止像”,“也不止像”,“不,这些都还不够”。四、《致橡树》是怎样抒写诗人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的?解析:诗的第二部分抒写诗人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首先,“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为树的形象”,这与前面的“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有同样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交流:“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这种爱,相敬如宾而心心相印,互相理解。“每;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两个人可以分别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迥异的形象和性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刚毅、顽强,是个英勇的男子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美丽、温柔,是个感情丰富的新女性。其次,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诗人以寒潮、风雪、霹雳比作生活中的苦难,用雾霭、云霞、虹霓比作生活中的欢乐,双方分担苦恼,共享幸福。最后,作出斩钉截铁的结论:伟大、坚贞的爱情应该是不仅爱他的外表,更要爱独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