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七课爱情诗二首Word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word教案
17 致橡树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情为何物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
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
爱情诗二首教案 - 副本
明确: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回顾
教具
背诵
板书设计示意框NO2
致橡树
舒 婷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世俗的爱情:
极力攀附
只知依附
一味奉献
理想的爱情:
独立、平等,
紧密结合相亲相爱
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爱也பைடு நூலகம்一种默契,一种真诚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爱人
急流、小河 -------小鱼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17课《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
念 去 去 ,
竟执 无手 语相 凝看 噎泪 。眼 ,
才 下 眉 头 却 上 心 头 。
此 情 无 计 可 消 除 ,
王维西 出 阳ຫໍສະໝຸດ 关 无 故 人 。劝 君 更 进 一 杯 酒 ,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离别相思,苦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 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
更 哪 堪 冷 落 清 秋 节
多 情 自 古 伤 离 别 ,
雨 霖 铃
宋 柳 永 ·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
暮 霭 沈 沈 楚 天 阔 ,
千 里 烟 波 ,
爱情诗二首教案.doc
致橡树【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语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长青的话题。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许多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爱情绝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诗经”时代的爱情经典,反映了那个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对女性的两大价值评判:“窈窕”即阿娜的外在美和“淑”即贞顺的德行美。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们对爱情朴素天真的向往和憧憬。
当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
(板书:《致橡树》 xx)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欣赏《致橡树》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并正音。
文中有几个字词很容易念错,如:凌霄( l íngxi)āo花炫( xuàn)耀慰藉( jia)雾霭(ǎi)流岚( l án)虹霓(ní)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一)初识诗歌1、走进作者舒婷: 1952 年出生。
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
1971 年开始写诗, 1977 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作品 1982 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
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2、朦胧诗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17课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word教案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送元二使安西》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这首诗是盛唐有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交口称赞的送别诗。
王维的挚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境,诗人特地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别,其深沉的友情,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分别情绪,而是别出心裁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迷恋、关切和祝愿。
二、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形,领会朋友之间的深沉友情。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 培育课外主动累积诗歌的优秀习惯。
教课这首诗的重难点是指引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形,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课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课过程一、激趣1、古诗对对碰。
我说上句,大家说下句。
空山不见人,---------------明月松间照,-----------独在他乡为异客,----------------红豆生南国,------------------同学们真的很棒!请问:我们对的古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学生回答)2、知诗人。
对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沟通。
王维,字摩诘(jié),盛唐期间的有名诗人,汉族。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川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暮年没心宦途,专诚奉佛,故后代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 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川。
Ppt:王维(701-761):盛唐期间的有名诗人又是一位有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不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伟,或许是边境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安静,都能正确、精华地塑造出完满非常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境界高远,诗情与画意完整交融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3、揭露课题。
师:今日,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王维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1)过渡:请同学先来读读诗题,想想,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虑: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反应。
十七 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 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也要葬身这片土 地。我死了,我的肉,我的骨,我的血要埋在土 地里面,我的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我的一切 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这是何 等的执著而又深沉的爱啊。如果说这是鸟对土地 的挚爱,不如说这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 唱出对祖国的眷恋,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唱出 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 身的决心。
一首情诗, 一首献给土地、 献给祖国的情诗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作家简介
“悲哀诗人”——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1910年出生在浙江一个中等地主家里。 由于艾青出生时是难产,算命先生说艾 青命里克父母。 于是,父亲把艾青送往同村一个贫苦妇 女大叶荷的家中哺乳寄养。 艾青在大叶荷的家中被寄养了五年, 塑造了他朴实、正直、善良的性格。 最初艾青在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因用画笔抨击黑暗现实,反 映劳苦大众疾苦而被捕。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诞 生在狱中。从此,诗人踏入到了为我们民族的命运歌唱与呐喊的行 列,写下了大量的诅咒黑暗,向往光明,歌唱土地和人民的诗歌。 他的诗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为民族事业而战的革命道路。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诗人发 自内心的声音, 是诗人的心灵 自白。
重 生 ,这 一只 飞鸟 冲就 天像 。凤 凰 浴 火
文中的意象与象征
我爱这土地
意象
鸟 土地 河流 风
象征
诗人自己 祖国大地 满腔悲愤 抗争精神 解放区
黎明
重要语句的解读
• 诗人为何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 你可体会到什么? •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像一只杜鹃,声 声啼血,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 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 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 “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 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 地、对人民执著的爱。这就是诗歌常采用的象征 手法,鸟是诗人的象征,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诗人 内心的情感。
17《爱情诗两首》课件
木棉是“相互”“分担”“共享”,是一种 平等和谐的爱情关系。表达的是一种彼此独 立又相互依存的平等型爱情观。
思 我考们如何评价诗人的这种爱情观?
明确
本诗爱情观的进步性: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更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 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 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 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 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 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
要注意读出诗中积极、昂扬的情感。
20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21
第一段中“崎岖”和 “快乐”形成第一次对照。 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 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 是艰辛痛楚的 。
17
尤其是在1846年爱上森德莱尤 丽亚以后,写了不少优美的爱 情诗。
1847年裴多裴与心爱的人结成 伉俪。这首诗的创作可以看出 他对自己爱情的深情表达。
18
美美听的要求
1、整体感受,理解诗中的形象。 2、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在 一起的。 3、感受诗中那种热烈的深情。
19
朗读提示
写出了为使爱人安逸, 而不畏风雨。
22
树在是只勇对在我
枝我一要敢一河愿
间稠只我地阵流意
做密小的作阵的是
窠的鸟爱战的两荒
……
, ,人 狂岸林
鸣
, 风,,
叫
,
。
23
第二段中小鸟
“勇敢地作战”和
“做巢”“鸣叫”的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17课古诗两首芙蓉楼送辛渐》word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两首送别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教师:盛唐时期的几首送别诗。
学生:查阅王昌龄、王维的资料。
教材简析《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谪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
这首诗是王昌龄七绝中的精品,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
诗中提到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润州地处吴、楚相争之境,因而此诗头两句有吴之江、楚之山的互文。
王昌龄此时为江宁(今南京)丞,虽然以清才妙笔赢得“诗家夫子王江宁”的好名声,但不拘小节,多受谤议,仕途相当不得意。
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
把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大诗人王维这首送别名作,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这首诗前两行写送别时的环境,后两行写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诗一开头就描写了一幅能增强离情别绪的画面,朦胧着一种清冷的氛围——朝雨、轻尘、客舍、柳色,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创设了一种清冷缠绵的意境,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心境。
“柳”的出现更增添了离情别绪。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频频劝酒,一个“更”字凝结着作者多少情意呀——既有分别的怅然和伤感,又有男人的豪迈。
本诗情景兼美,有情语,有景语,把离情寄于景中,情景交融,借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对朋友的真挚感情,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构思精巧,语言新鲜,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具有极高的意境。
十七 爱情诗二首
一味奉献:
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
学生讨论后归纳明确:水虽然能表现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绕山走,给人的感觉总有点依赖之感,缺乏独立性;而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平等独立,又不失女性的温柔之美。
师: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怎样一种特殊的关系呢?
明确: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相关知识: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多媒体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多媒体
明确: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爱情诗二首
爱情诗二首
(第一首:月色真美)
流水丽影撩拨一片春心,
画江南不如话美人。
月儿可否投送我的爱语?
低语着,呢喃着,叫嚣着,
你远在对岸,近在心田,
种下情,等你来滋养。
待两情相悦,我送你玫瑰,牵你手,
走过这小桥可好?
月下水中情人的倒影,
如戏水的鸳鸯,
甜甜的,暖暖的,
抬头看,月色真美。
(第二首:百字令)
恋,
侧脸,
笑真甜,
惹人爱怜,
想你能出现,
盼望与你相见,
就算只能见一面,
回忆你的滴滴点点,
你占据我所有的空闲,你让我开心地过每一天,虽然我不在你的身边,但你总在我的心田,
我的爱只增不减,
我们情比金坚,
我们把手牵,
缠缠绵绵,
连成线,
不变,
献。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3
真正的爱情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心 中 的 爱 情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一颗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 讨论:情为何物?
爱情语录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
同撞击的火花
【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
坦的道路。
【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
充满信心。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 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End!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7课《古诗两首》
看图背诵古诗
杜 甫
绝 句
——
绝 句
窗含西岭 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绝 句
会写的字
吴 含 窗
岭 鸣 泊 柳
含 窗 窗户 窗台 窗花 窗 口 炉 炉火 炉子 炉台 电 炉 岭 山岭 岭南 大兴安 岭
绝 绝对 绝活 绝句 绝妙 银 银白 银发 银行 银河 烟 烟花 香烟 烟雾 烟气 泊 停泊 泊车 泊船 飘泊 流 流通 流动 河流 水流 柳 柳树 柳条 柳枝 柳叶
杜 甫
绝 句
——
杜甫:字子美,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 誉于“诗圣”。本诗是作者 晚年的作品。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lù
hán
l ǐng
bó
wú
鹭
含
岭
泊
吴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 江河,河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峰 紫色的烟雾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 江河
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 色的云雾。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从远处看,瀑布从青翠的山间 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 前。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诗句解释
望庐山瀑布
太阳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生起紫色云雾,远 远看去,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 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从九重天上的银河落 下来的。
高中语文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课件(2)
诗歌第二章、第三章又各写了什么?
第二章写静女赠我彤管,我喜欢彤管。
第三章写静女赠我荑,我认为荑美,实 际是认为静女美。
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 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赠送了彤管与荑草。 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 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 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 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 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
比喻爱人的意象:
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 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 第一节:急流、小河
•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难、坎坷)
• 第二节:荒林
•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第三节:废墟
• (静默中毁灭荒受风雨打击-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觉 《致》女性 视觉
•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 《致》时代 更替
诗 经 两 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 或 《 诗三百》。
内容:风 雅 颂 手法: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gǔ
chǔ
jiù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huā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róng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kuí
féi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mǐ
jí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yù fēi
爱情诗二首
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教案陈勇课程名称:语文班级: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 ) 第节授课课题: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二、能力目标:通过把握诗中的意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二、感悟两位诗人提倡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一、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爱情观。
二、感悟两位诗人提倡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点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诵读法教学步骤:《致橡树》步骤一:精巧导入——创设美播放《姑娘我爱你》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听出这是一首什么歌吗?对,它是一首热情似火的爱情歌曲,叫《姑娘我爱你》。
我们班在座的都是漂亮的美眉,你们甜美的歌声、优美的舞姿难免会惹来男生班众多追求者,也许有同学就把持不住了,认为自己的爱情来了。
那么,这是否是真正的爱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十七课《爱情诗二首》,首先是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舒婷的《致橡树》,看看这位女诗人眼中的爱情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144页)(明确目标引出任务)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通过把握诗中的意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任务:1. 思考:中职生该如何对待爱情?2.仿照《致橡树》来写《致木棉》,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看法,阐述自己的爱情观。
(课后)步骤二:激情诵读——感受美1.听读:任务:思考标题《致橡树》是什么意思呢?要求: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明确:《致橡树》的意思:《致橡树》中的“致”即给予;标题《致橡树》是一封信,即是一封写给“橡树”的信。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应该是爱的一方给另一方的倾诉。
2. 自由朗读:(初步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重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5、学生讨论。
师:大家的看法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欣喜的是我发现大家长大了,因为你们已经懂得了真正的爱情。那么,作为动乱年代的女性,舒婷大胆表达自己的爱情观点,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
明确创作动机:十年动乱,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动乱的结束,使舒婷开始自由释放思想,歌颂自主、平等。
明确: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丈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舒婷
一、课文导入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那么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走进《致橡树》。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请一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再聆听示范朗读(在音乐里寻找共鸣,在画面中领悟蕴味)。
让学生自由朗读(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再请一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四、诗文研读。
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
1、她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阳刚之气。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
5、有学生所谈认识牵引出本诗的主题。
总结主题:这只一种新型的爱情关系,它蕴涵着一种新的人生观。这种新的人生观就是确认个体的自主、自尊,是中国女性关于人格理想的宣言。它是爱情的歌咏,是个性的赞叹。
五、《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
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教师归纳:总之,男女间的爱情、婚姻只有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4、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上面几种爱情观的认识(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师:我真的很佩服大家对诗歌敏锐的感受力,那么请大家继续敞开你们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
明确:(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
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
2、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定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二、作者、作品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
————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