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建筑群

合集下载

广州沙面建筑群介绍

广州沙面建筑群介绍

广州沙面建筑群介绍
广州沙面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岛东部海岸线上,是广州市的一个著名景点。

该建筑群是广州市内少数保存完整、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之一,也是广州市老城区保存较好的街区之一。

广州沙面建筑群结构复杂、品种繁多,为华南最早的洋楼区之一,包括有建于公元1850年的美国领事馆,建于1923年的广州市贸易局旧址、建于1909年的东明洋行、建于1912年的越秀洋行等建筑。

这些建筑体现了广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经济、文化活动和沙面商业的兴起和发展。

现在,沙面建筑群是广州市一流的旅游景点,并被列为广州市文保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不仅仅是广州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外来文化和广州本土文化融合的典范。

沙面.精品PPT课件

沙面.精品PPT课件
沙面南街18号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新古典主义式
新荔枝湾酒家
哥特式
特点是高大而复杂,以石 柱和门窗向上的尖拱为标 志,多用于教堂建筑。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哥特式
哥特式
哥特式
沙面的浪漫主义建筑不多,只有露德天主教堂是沙面唯一的典型的浪漫主义建筑,位 于沙面大街14号,正面分上中下三段式,墙面上有数不清的垂直线条,门和窗都是向 上的尖券状,顶上是一个重重叠叠的尖顶。这些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特点。
广州沙面欧式建筑群的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式
仿哥特式
巴洛克式
拱卷廊式 现代主义式
新古典主义式
特点是模仿西方古 典复兴手法,追求 雄伟、严谨。一般 以粗大的石材砌筑 底层基础,以古典 柱式和各种组合形 式为建筑主体,加 以细部装饰
新古典主义式
新古典主义式
沙面大街54号——胜利宾馆
胜利宾馆是沙面 西洋建筑群中新 古典主义建筑风 格最典型代表
小结:
从这些建筑中直接可以看出它们对今天世界建筑和建筑装 饰风格的影响。同时,为了形成统一的效果,沙面的每幢建筑 的高度被限定在四层之内,使建筑群在一排排浓密树林映衬下。 各种不同风格建筑产生的对比,却又让人感到十分配合、协调。 古老的建筑物在林荫中显得更加美丽和谐,隐约神秘……
如今的沙面,咖啡馆、饭店与酒吧成为了一道迷人的 风景线。150多株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树种满大道两旁。那 苍翠欲滴的古树、飘着曳地长须的老榕,弥散着幽香阵阵的 巨樟,坐落在浓荫掩映中的许许多多的风格迥异、气派豪奢 的欧陆建筑……仿佛隔世的逍遥乐土与浪漫林园,让人体味 到一种时过境迁的恬静闲适,还有矜贵的华美与洋画的风 情……。
沙面—昔日的洋人街
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中国保存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之广州——沙面西洋建筑

中国保存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之广州——沙面西洋建筑

中国保存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之广州——沙面西洋建筑沙面建筑群沙位于荔湾区珠江北岸的椭圆形弹丸小岛沙面。

这里,到处是古榕参天,绿树成荫,花木茂盛,环境闹中取静。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

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沙面是由珠江冲击而成的一个沙洲,从宋朝起就是广州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旅游胜地。

鸦片战争后被英、法国强占为租界,欧美许多国家的领事馆及银行都设在这里,由此成为广州现存外国建筑最多的地区,有“羊城第九景”之称。

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

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主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广州沙面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先后有19个国家相继在此建立领事馆,还兴建了一批洋行、教堂、住宅等。

正因如此,这里被称为欧陆建筑的大观园。

如此数量集中、风格多样的西式建筑群,在旧中国留下的34个租界中也是不多见的。

沙面169幢建筑中,其中被列为文物建筑的有53幢。

现代沙面分区图

现代沙面分区图

现代沙面分区图沙面总览图:
沙面一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印度人住宅
2,赫德爵士住宅沙面二区:
区内主要地标:
1,英国圣公会牧师住宅
2,英国圣公会基督教堂
3,沙面堂
沙面三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泰和洋行(英)
2,广州国际俱乐部
沙面四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天祥洋行(英)
2,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德国领事馆3,老殿典藏馆
沙面五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旗昌洋行(英)
2,德士古洋行
3,万国宝通银行(美)沙面六区:
区内主要地标:
1,西关人家
2,广州沙面建筑群
3,新沙宣洋行
沙面七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屈臣氏药房(英)
2,广东胜利宾馆
沙面八区:
区内主要地标:
1,英国领事馆西副楼
2,英国领事馆动副楼沙面九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法国传教社楼
2,私人住宅
3,台湾银行
4,印度人住宅
5,永胜洋行
6,英国医院招商局
7,沙面和曦展馆沙面十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法国传教社
2,泰国人俱乐部
3,广东侨胞宾馆沙面十一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法国兵营
2,香港牛奶冰厂
3,捷克领事馆
4,海关馆舍
沙面十二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印度人住宅
2,汇丰银行宿舍(英)
3,东方汇理银行(法)
4,法国领事馆
5,宝华义洋行(法)沙面十三区:
区内主要地标:
1,白天鹅宾馆
2,艺廊里
3,沙面网球场(英)
4,法国租界花园。

沙面是一个历史蕴涵丰富

沙面是一个历史蕴涵丰富

沙面是一个历史蕴涵丰富、极富异国情调、风光旖旎的地方,适宜漫步,东西长900米,南北宽300米,来回走上两圈也不会累。

宋、元、明、清历代为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

鸦片战争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沙面像某些欧洲小城一样,路边有很多咖啡馆、餐厅以及酒吧,人行道上放满了优雅的小桌椅。

交通1、可在广州火车站总站坐823路(坐11站)到市中医院站下,走约110米到沙面岛。

2、从广州站乘坐出租车:共行驶5.9公里,费用18元(费用仅供参考,不含过路费和过桥费)。

3、乘坐地铁1号线到黄沙站D出口天桥对面,出站后走约10分钟可到。

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在这幽静的小岛上,既渗透着怡人浪漫的欧陆情怀,亦饱含了历史文化的观赏价值,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独具欧陆风情的世外桃源”!沙面有着浓郁的文艺气息,很多地方都可以拍出超有味道的怀旧照片,比如沙面大街,聚集了各种欧陆建筑;台湾银行旧址,可以拍出浓厚的历史沧桑感;还有露德圣母堂,这里也是最受欢迎的教堂拍摄点。

就是自个儿踩单车还是和李大使踩单车踩到那去咯,,,去到有一股宁静的感觉,慢慢悠悠的走着也很美好,置身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据说是民国时期的,适合和朋友们闲闲散漫的瞎走,要说有什么刺激好玩的,那就是没有滴哟,还有个比较便利的,对面就是上下九步行街了,可以买买买吃吃吃的地方哟O(∩_∩)O,,总之,还是很值得一去哟沙面令我很失望完全不是像很多游记中拍得很美很自在那种!讲真人少的时候去逛逛应该是蛮美的、蛮惬意的!但人多的时候那情境简直像菜市场一样兴致全无!又下着雨天昏地暗的感觉!不过感觉沙面怎么乱七八糟的有点脏脏的感觉!还不停地过车好烦好烦!好多老房子像废弃的样子好多房子已挪作他用风情嘛是少了好多!这里并没有被好好保护!转了转就出来了这里真心比不上鼓浪屿万分之一的异国情调!不去吧遗憾去了心想还不如不去给我留着个美好的想象呢~超級漂亮的風景、經常去廣州都沒有去看看!上次去特意去看看、順便附近吃海鮮大餐!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喜歡一個人到處走走散心!廣州手機經常來的一個地方、讚被河流包围的一个小城,里面是外国风格的建筑物,红砖阁楼,小窗,里面有银行和外国人办事处什么,教堂等,历史感沧桑,街道是工商还有居民的住宅,有普通人家,也有大院,现在的沙面,有餐厅还有各种艺术展,偶尔还能遇到免费的艺术作品展出。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广州沙面建筑群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广州沙面建筑群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广州沙面建筑群沙面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清末至民国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面原是珠江中的一块沙洲,鸦片战争后,英法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行租借沙面,修筑河堤,填土筑基,建成沙面岛。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岛内各建筑设施已基本完备,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等。

建筑有西方风行的新古典式、折衷主义式、新巴洛克式、拱券廊式、仿哥特式等多种形式,建筑群体系至今基本保存。

沙面地区环境幽雅,规划有序,街道纵横,绿树成荫。

现在整个沙面已被定为文物保护区,其中共有54处列入国保。

名单及地址:/xwgd/shgysyjs/201807/68579d6a965c403291ccca0c38eda813. shtml沙面南街2、4、6、8、10号,原为印度人住宅。

国保碑就立在这栋建筑前。

沙面南街12号,法国海军办事处旧址。

沙面南街20号,法国领事馆旧址,现为广东外事博物馆。

沙面南街22号,曾为中法实业银行及日本领事馆。

沙面南街24号,汇丰银行宿舍旧址。

沙面南街42号,法国传教社楼旧址。

沙面南街44号,英国领事馆副楼旧址。

沙面南街48号,太古洋行旧址。

位于沙面南街的皇后花园。

沙面南街58号,中国盐务副总稽核住宅旧址。

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

建于1865年,为三层罗马式教堂,带穹顶。

沙面大街68号,苏联领事馆旧址。

沙面五街4号,泰和洋行旧址。

沙面大街60号,广州俱乐部旧址。

沙面大街56号,正金银行旧址。

沙面大街61号,天祥洋行旧址。

沙面大街54号,汇丰银行旧址。

建于1920年,共四层,古典主义风格,以粗大石块砌筑底层,以古典柱式立面。

沙面四街8号,慎昌洋行旧址。

没有找到文保标识,但却是很漂亮的一栋建筑。

沙面大街46号,万国宝通银行旧址。

沙面三街2号,曾作美国领事馆。

沙面大街36、38号,法国传教社住宅楼旧址。

沙面二街4号,沙宣洋行旧址。

沙面大街22、24号,英国医院旧址。

资料二沙面简介

资料二沙面简介

资料二:沙面简介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按一亩地一千五百钱地所谓租界费,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

侵略者挖了一道河涌把沙面和沙基分开,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

沙面东面1/5为法租界,约66亩。

以西4/5为英租界,约264亩。

规定沿沙面河涌宽90英尺,贴近沙面的45英尺范围属于沙面租界。

中国船只不能停泊。

至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

租界内各种权力则由英法驻广州领事直接控制。

沙面(shameen)曾称拾翠洲。

在广州城区西南。

原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

宋、元、明、清历代为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

鸦片战争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现为广州重要商埠。

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

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沙面介绍

沙面介绍

返回
欧洲建筑群大观园-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也称古典复兴,它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建筑界的反映和延续。新 古典主义提倡建筑要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
•特点:是构图规整,追求雄伟、严谨。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 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
欧洲建筑群大观园-仿哥特式建筑
返回
曾经沧桑的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 年)7月,英国驻省城代理领事引用两份中英、中法签订 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名,要求广州清政府 将沙面划归租界,此意向已早在同年5月得到英国政府方 面电报同意了。当年建造费用近32万美元,全由清政府赔 款支出,按一亩地一千五百钱地所谓租界费。 侵略者挖了一道河涌把沙面和沙基分开,雇工 修护 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沙面东面 1/5为法租界, 约66亩。以西4/5为英租界, 约264亩。规定沿沙面河涌宽 90英尺,贴近 沙面的45英尺范围属于沙面租界。中国船 只不能停泊。 沙面岛的格局就此形成。
欧洲建筑群大观园-现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成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建筑潮流。 •特征:是摆脱历史上建筑式样的束缚,注重功能需要,平面和里面都很自由,形 体为简单的几何组合,墙面光滑,很少有有装饰。
欧洲建筑群大观园-拱券廊式
•拱券廊式也称走马廊式。
•特点:是平面简单,立面是连续的拱廊组合,形式简洁,线脚明朗而无其他装饰, 最大的特征是建筑外围设一圈或一段外廊。这种形式是西方建筑传入东南亚、印 度后,为适应当地高温潮湿气候而产生的,故称为伊丽莎白式的回廊式。
•仿哥特式建筑也称哥特式复兴或者是浪漫主义。 •特点:是高大而复杂,以石柱和门窗向上的尖拱为标志,多用于教堂建筑。

描述沙面岛建筑的文字

描述沙面岛建筑的文字

沙面岛建筑的文化魅力
沙面岛是广州市的一个小岛,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 亩。

沙面岛历史悠久,曾是中国惟一的租界人工岛,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

沙面岛上的建筑风格独特,有西方流行的新古典式、折中主义式、新巴洛克式、拱券廊式、仿哥特式等形式的建筑群体。

如今,沙面岛已成为广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沙面岛的建筑风格主要是西式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领事馆建筑。

沙面岛上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设立的领事馆,这些领事馆建筑各具特色,是沙面岛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沙面岛上还有许多教堂建筑,如露德天主教圣母堂、新天主教堂等,这些教堂建筑也是沙面岛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

沙面岛的建筑文化对广州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沙面岛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岛上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沙面岛的建筑文化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为广州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动力。

综上所述,沙面岛的建筑文化是广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沙面岛的建筑文化反映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对广州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沙面建筑系列一:解读老照片中的沙面建筑群

沙面建筑系列一:解读老照片中的沙面建筑群

沙面建筑系列一:解读老照片中的沙面建筑群沙面清末民初的建筑群有着浓重的历史底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增加对沙面建筑及其历史了解,近期找到一批沙面的旧照片,试图通过比对甄别,对当年的照片建筑物、地点进行解读。

旧照片按沙面建筑物位置顺序——从东至西、从北往南循序解读:图1:法兰西桥图1解:图1的法兰西桥也称为沙面东桥,1967年建人民桥时拆除,后来修建现在的一座连接人行匝道桥图2:1911年沙面英法驻军,当时正是辛亥革命时期,19世纪以来反抗外族侵略运动的浪潮此起彼伏,加强戒备演习图2解:该照片拍摄位置在法兰西桥北侧沙基涌边院落前,当年该院落有对称的两所建筑。

现在该位置是婚纱摄影店,位于沙面北街1号旧捷克领馆东侧。

图1照片背景建筑只剩远端的法国警局楼,前端的建筑已拆除。

图2解备注:上图的解读博主后期发觉是错误的,其实旧照片背景建筑应该是沙面南街的太古洋行,旧照片的建筑应该是英领馆原始建筑的西副楼和南大门,详见博主后面沙面系列建筑三解读。

图3:建成于1906年晚清粤海关俱乐部大楼图3解:该大楼保存完好,位置在沙面大街北2~6号。

图4:当年的法国领事馆,也曾作法国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图4解:迎亚运修饰后的旧法领馆,沙面南街20号图5:1940年沙面日本领事馆,太阳旗高高飘扬图5解:抗战时日本的领事馆,早期日本领事馆在沙面大街“台湾银行”位置。

该建筑现为沙面南街22号,毗邻法领馆,最早是中法实业银行(The China and France Industry Bank)图6:英法沙面驻军是本博旧照的主角,带我们穿越到1911年辛亥时期,游走旧沙面。

图6解:背景是法国天主教露德圣母教堂,现在沙面大街北14号。

图7:继续跟着英法联军,这处营房地点在哪里?图7解:营房还在,外貌仍留:沙面北街49号,建筑山墙屋顶标铭刻着建筑的落成年代:图7建筑于1887年,旧游泳池所在,旁边加建的平顶建筑标注建于1941年。

广州沙面建筑群

广州沙面建筑群

广州沙面建筑群广州,一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而在广州的市区中,有一片名为沙面的地区,它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也是代表性的建筑群聚集地。

沙面,古称“沙民居”。

相传唐朝时期,广东渔民定居在沙面,成为这个地区的起源。

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一片风景秀丽的岛屿,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广州沙面建筑群是一座集民俗建筑、近代建筑和欧式建筑于一体的景区。

沿着沙面岛的主街,你可以看到古老的庙宇、寺庙和民居,这些建筑保存着广州过去的记忆和历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沙面圣心大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是广州市的地标之一,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沙面还保存了很多西式建筑,展示了广州的多元文化。

19世纪和20世纪初,广州成为外商和传教士的殖民地,很多洋房和别墅在沙面岛上拔地而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大公馆、英国领事馆和法国华林公馆。

这些建筑体现了当时广州的城市风貌和国际化程度,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

除了建筑外,沙面还拥有各种文化活动和美食。

每到周末,沙面岛上就会展开各种市集和演出,吸引着喜欢闲逛的市民和游客。

你可以看到售卖手工艺品的小摊位,尝试当地的特色小吃,也可以欣赏到各类音乐会和表演。

沙面建筑群的发展离不开广州市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努力。

他们致力于保护和修复这些建筑,让广大游客和居民能够领略到广州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然而,沙面建筑群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商业化改造的压力使得沙面的建筑保护和更新变得困难。

因此,广州市政府需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保护好历史遗产的同时,使其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结合。

总的来说,广州沙面建筑群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它不仅代表了广州市的风貌,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保护好这些建筑群,对于广州来说不仅是传承历史的责任,也是向世界展示广州魅力的窗口。

希望广州未来能够继续注重建筑保护与发展,让广州沙面建筑群成为一个永久的文化瑰宝。

沙面建筑特点及在城市发展中保护问题

沙面建筑特点及在城市发展中保护问题

沙面建筑的特点及在城市发展中的保护问题提要:本文简述广州沙面建筑群的历史及其风貌特征,提出要保护沙面的环境风貌、建筑群的整体风貌和单体建筑;指出其定位和利用的价值所在,以及利用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建筑特色历史建筑保护古典复兴建筑破坏广州,既是一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较早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率先跨入现代化进程的城市。

沙面,又名拾翠洲,位于广州老城区的西面,在今六二三路之南,河对岸,南临白鹅潭,西隔河湾与黄沙相望,北、东两面有濠涌与市区隔开。

全岛呈椭圆形,仅0.3平方公里。

现有西式建筑150多栋,古树150多株,已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地段。

先后有19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

岛上现存169幢西洋建筑,其中53幢被列为文物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1996年底,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有“羊城第九景”之称。

沙面集中了欧陆多国所建的领事馆、银行、教堂、俱乐部、学校、公园等各类建筑,集中展示了西方建筑的技术与艺术。

沙面虽逊于同期建造的上海外滩,但外部风格颇具特色。

墙壁或褚红或宝绿,造型或尖顶或拱券,置身其中有如走进一个欧陆风情浓郁的建筑博物馆。

按建筑形式而言,大致可分为四类:1:新古典主义风格沙面150多座欧式建筑中,特色鲜明的42座,大多数为英、法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如沙面大街2—6号红楼是法国式,原美国领事馆、汇丰银行采用多种柱式,配合位于交叉道路转折处的优势设有穹顶塔楼标志,入口处设装饰性的门楣和圆窗,门楣用折断山花。

2:新巴洛克风格19世纪的折衷主义也可称为巴洛克风格,他是流行于当时建筑、绘画、雕刻、工艺等部门的一种艺术流派,在建筑形式处理上追求巴洛克建筑的动态感以表示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抗争,并在对称构图上加以巴洛克装饰,沙面建筑多为此类。

3:券廊式风格这是近代西方建筑东南亚及广东一带,为适应地方气候条件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形式,平面较简单,长方形的平面周边柱廊,立面以连续的柱廊组合,形式简洁,线条明朗,无太多的装饰。

广州沙面建筑群在使用中保护

广州沙面建筑群在使用中保护

广州沙面建筑群在使用中保护广州沙面建筑群位于广州市的沙面岛上,是一处集殖民地建筑、传统粤式建筑和现代建筑于一体的历史建筑群。

这里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建筑,如广东会馆、美术馆、文化街等,对于广州市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沙面建筑群的历史文化,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些建筑。

首先,加强对沙面建筑群的管理。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明确各建筑的使用范围和保护要求。

同时,加强对建筑的日常巡查和维护,保持建筑的完好状态。

对于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禁止擅自改变其原有结构和立面,严禁拆除、改建或改变其功能。

对于有必要进行修缮的建筑,应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并严格按照修缮规范进行。

其次,加强对沙面建筑群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普及沙面建筑群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引导公众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尊重。

同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意识,确保他们在使用和管理建筑时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另外,加强对沙面建筑群周边环境的保护。

沙面建筑群周围的环境是其重要的补充和延伸,保护周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对于更好地保护建筑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应该划定建筑群周边的保护区域,并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破坏和污染等行为的发生。

同时,可以适当进行绿化和景观改造,提升周边环境的美观度和品质。

此外,加强科研和合作,推动沙面建筑群的保护工作。

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对建筑群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学研究,为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与其他国内外的类似建筑群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其保护经验,互相借鉴和进步。

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提升沙面建筑群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广州沙面建筑群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广州市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旅游景点。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加强管理、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周边环境以及加强科研与合作等措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将沙面建筑群保护得更好,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广州沙面建筑群观后感

广州沙面建筑群观后感

广州沙面建筑群观后感去了趟广州沙面建筑群,就像来了一场穿越时光的奇妙旅行。

刚踏入沙面,就感觉像是一脚迈进了旧时光的相册里。

那些建筑,哇塞,简直就像一群穿着复古盛装的老爷爷老奶奶,静静地站在那儿,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建筑风格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欧式的、巴洛克式的,还有啥哥特式的(虽然我也不是特别分得清,但是就觉得特别高大上)。

这些建筑就像从欧洲大陆“搬”过来的一样,但是又和广州的气息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它们的外墙有着岁月斑驳的痕迹,就像一位位老者脸上的皱纹,记录着风雨的侵袭和历史的变迁。

我走在那些窄窄的街道上,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电影场景里。

路边的老房子一扇扇窗户就像一只只眼睛,好奇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那些石柱、雕花,精致得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感受一下当年工匠们精心雕琢的温度。

而且沙面这个地方啊,不仅建筑好看,氛围也超棒。

街边有很多特色的小店,卖着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还有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咖啡店。

我坐在咖啡店里,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古建筑和来来往往不同肤色的游客,这感觉就像在喝一杯融合了世界风情的咖啡。

这里还特别适合拍照,不管你是站在古老的建筑前摆个文艺的姿势,还是在街边找个角落抓拍,出来的照片都超级有感觉,分分钟能在朋友圈收获一堆点赞。

不过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也有点小感慨。

这些建筑能保存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它们就像时间的守望者,见证了广州从过去到现在的巨大变化。

希望以后它们能一直被好好保护,继续向后人讲述广州的故事。

总的来说,广州沙面建筑群就是一个充满魅力、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如果你还没去过,那可真得找个时间去体验一下这种独特的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美。

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沙面岛,拍照发朋友圈必备

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沙面岛,拍照发朋友圈必备

• 其实在做攻略的时候一直以来对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情有独钟, 不过第三天真的有点懒,一看沙面离上下九很近,想请不如偶遇, 不妨去转转,其实在网上看照片的时候,沙面真的一点也引不起 我的兴趣,原因很简单,太平淡了。
• • 我们从沙面的最东面开始逛的,也就是靠近文化公园哪个口,就
是一些老建筑的保留,可能民国时期的一些领事馆银行都在这个 区域,主街一条笔直的道,一眼望到头,也不是很长,感觉就是 一个公园吧,和一些网红的景点街拍。
• 沙面岛,一个适合拍照的 经典怀旧的地方。
• 我不了解这里的历史,我 只知道它是一个人工小岛。
• 鸦片战争之后这里便沦为 英法租界,参天的古木大 树见证着沙面悠久的成长 历史。
• 沙面一共有大小街巷八条, 景区挺大的,逛半天下来 有点累。
• 这里没有太多的店铺售卖 纪念品,没有小贩没有摆 摊,街道干净利落,这也 是吸引我的一大优点。
沙面,位于广州市市区西 南部, 是一个与六二三路 相望的小岛,有大小街巷 八条,面积只有0.3平方公 里,但是环境优美,绿树 成萌,充满欧陆风情的建 筑布满整个岛上。在沙面, 你会发现,所有的建筑, 经由岁月的洗礼后,更是 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沧桑 味道。游览其中,看到了 历史,听到了过往。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在宋元明清时期为国内外通商 要津,鸦片战争后沦为英、法租界。 ·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 天建筑“博物馆”。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沙面基督堂、海关馆舍、英国雪厂、汇丰银 行等建筑都独具特色。 ·岛上有如欧洲小镇,咖啡馆、教堂、餐厅以及酒吧出片率都很高, 到这里拍照是个不错的选择。
沙面是我没来广州前就挺想 去的地方,地方不大靠着珠 江,棋盘式布局要走完也是 蛮累的。肆意走了走,沙面 好像并不是我想要的样子, 要我形容的话就像规划挺齐 整的鼓浪屿。也许是看腻了 把历史遗迹当成小清新们拍 同款网红照的地方,本来期 望它有更多不同质的东西, 但沙面还是让我失望了。 没 怎么流连就走了。

广州沙面建筑群观后感

广州沙面建筑群观后感

广州沙面建筑群观后感广州沙面,就像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而那些建筑群就是书中最生动的插图。

刚踏入沙面,我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欧洲小镇的梦境里,但又清楚地知道这是在广州。

那些建筑风格各异,有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等等,我这个建筑门外汉,看着这些风格名字就像看天书一样,但一点也不妨碍我欣赏它们的美。

瞧那一座座带着尖顶的建筑,像是在比谁的帽子更奇特。

有些建筑的外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像是皱纹一样,可这皱纹不但没让它们显得老气,反而多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就像一位优雅的老妇人,岁月虽然带走了她的青春,但留下了无尽的气质。

这些建筑周围的环境也特别迷人。

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走在其间,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旋律上。

路边还有一些特色小店,有卖复古小物件的,也有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咖啡店。

在这样的地方,喝杯咖啡,看着那些老建筑,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我还发现,沙面建筑群的每一块砖、每一扇窗似乎都在悄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里曾经是广州重要的商埠,外国人云集,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

也许在某个角落,曾经有一位外国商人在和本地的商贩讨价还价;又或许在某座建筑里,曾经举办过一场盛大的舞会,穿着华丽礼服的男男女女在这里翩翩起舞。

在这些建筑里漫步,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

从过去广州的繁华商贸,到现在的旅游胜地,沙面建筑群就像一位见证者,默默地看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它既保留了古老的记忆,又融入了现代的活力。

广州沙面建筑群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不管你是想寻找历史的痕迹,还是只想找个惬意的地方消磨时光,这里都不会让你失望。

它就像一颗镶嵌在广州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建筑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建筑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建筑群
广州沙面建筑群,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209/11,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

时代:清。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沙面原是濒临珠江的一块沙洲,明清时曾在此设码头、建炮台,拱卫城垣。

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军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筑河堤,填土筑基,
1861年建成沙面岛,岛内为英、法租界。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岛内各建筑设施已基本建成。

岛内建筑有西方风行的新古典式、折衷主义式、新巴洛克式、拱券廊式、仿哥特式等多种形式,建筑群体系至今基本保存。

岛内环境幽雅,规划有序,街道纵横,绿树成荫,花草连片。

广州有许多老地方老地名,沙面便是一处。

但粗略一算,沙面大约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建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与周边已是大大地不同。

与此相近的情形,在所谓的开放口岸都是遇到过的,上海、汉口、青岛、烟台,……。

而如此密集的欧式建筑,又集中于一个小小的江畔沙洲,沙面似乎是独一份。

数年前,曾入住沙面的白天鹅宾馆。

闲时也在沙面的林荫道上转悠。

当时,也没将什么文物保护单位当回事,只觉得这里的规划做得好,房屋、街道、绿化、配套,在广州或在其它大城市并不多见,行走其间,安详、舒适。

此次旧地重游,安详的感觉却是再也找不到了。

沙面俨然已是广州拍摄结婚照最好的外景地了。

评定星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法国 巴黎圣母院

法国 沙特尔大教堂


英国 索斯伯里主教堂
德国 科隆主教堂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 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 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 观


概述
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 洲新古典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大 革命时在巴黎兴建万神庙是典型的 古典式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 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 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 筑式样的翻板。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 如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 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都是 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其中勃兰登 堡门仿制雅典卫城的山门建成。美 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 样式。独立后,美国借助于希腊、 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 光荣和独立,因而新古典建筑大兴。 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建成, 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华盛 顿的林肯纪念堂等则充分体现了希 腊建筑形式,这种形式在其他一些 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表现比较 突出。

仿哥特式建筑也称哥特式复兴或者是浪漫主义。 特点:是高大而复杂,以石柱和门窗向上的尖拱 为标志,多用于教堂建筑。 代表建筑:沙面的浪漫主义建筑不多,只有沙面 南街46号露德天主教堂是沙面唯一的典型的浪漫 主义建筑,位于沙面大街14号,正面分上中下三 段式,墙面上有数不清的垂直线条,门和窗都是 向上的尖券状,顶上是一个重重叠叠的尖顶。这 些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特点
建筑形式有新巴洛克式,新古典式以及所谓 殖民式,但已不再使用砖瓦和木材,而是用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解放后,沙面回到人 民的手中。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时, 指示要保护沙面的原貌和环境。国家曾拨款 1000万元测绘和规划保护,拟建立历史文化 保护区。1996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 级文物保护区。
起源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 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 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 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 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 的赛会场地。 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 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 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 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 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 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




折衷主义建筑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 传播折衷 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 。而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则以美 国最为突出。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 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巴黎歌剧院 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这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 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 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 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是为纪念意大利重新统一而建造的,它采用 了罗马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腊古典晚期的祭坛形制; 巴黎的圣心教堂 巴黎的圣心教堂,它的高耸的穹顶和厚实的墙身呈现拜占廷建筑的风格,兼 取罗曼建筑的表现手法;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建筑则是模仿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威尼斯建筑的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成为20世 纪影响最大的建筑潮流。 特征:是摆脱历史上建筑式样的束缚,注重功能 需要,平面和里面都很自由,形体为简单的几何 组合,墙面光滑,很少有有装饰。 代表建筑:沙面南街12号,沙面一街16-20号, 四层住宅,是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已经是 “国际式风格”(InternationalStyle)的平屋顶多 层单元住宅。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 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 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介绍 折衷主义建筑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折衷主义建 筑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 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 美。
新古典主义 仿哥特式建筑 折衷主义 现代主义 拱券廊式



代表建筑: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新古典主义也称古典复兴,它是文 在沙面比较多,沙面南街18号的法 艺复兴运动在建筑界的反映和延续。 国东方汇理银行、沙面南街60号的 新古典主义提倡建筑要复兴古希腊 英国圣公会教堂以及沙面大街54号 胜利宾馆,新荔枝湾酒家等。 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 其中,胜利宾馆是沙面西洋建筑群 中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最典型代表。 该建筑建于1920年,曾作英国汇丰 银行,前身是二十世纪初英国人建 造的“维多利亚大酒店”,是广州 市目前唯一一家保存西欧古典建筑 风格的星级酒店。这栋建筑在正面 檐口或者是在门柱上,有三角形的 特点:是构图规整,追求雄伟、严 山花装饰,与底层的重块石有互相 谨。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 呼应的效果,屋顶沿街或转角部位 础,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 还加有穹窿顶阁楼亭,很有古希腊 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 建筑的韵味

意大利
锡耶纳主教堂 米兰大教堂Fra bibliotek
也可称为新巴洛克式。 折衷主义建筑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 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由于折衷 主义建筑往往在古典等风格上加上巴洛克装饰,故也可称为新巴洛克 式。巴洛克即西班牙语“不合逻辑”的意思,主张大胆创作。 特征:是在拱券上加以弯曲的巴洛克装饰,或者在阳台、窗楣等处加 以流畅弯曲的巴洛克线条。例如沙面基督教堂、沙面大街68号原苏联 领事馆等等。 代表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在沙面也比比皆是,如现在的广东省外事办 公室、沙面小学、沙面英国领事馆以及沙面英国亚细火油有限公司以 及沙面伪招商局等等。沙面南街46号、48号、28号、103号、58号; 沙面大街1号,沙面四街8号也都属折衷主义式建筑。其中最容易发现 的就是白天鹅宾馆对面的沙面大街59号,原来是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 也做过德国领事馆。


露德圣母教堂,


哥德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 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 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 “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 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 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 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富著名 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 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目前,沙面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 风景区和休闲胜地,也是白天鹅宾 馆所在地。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 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 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 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 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 筑。现在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 同样位于沙面岛,这使得沙面岛上 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办公,且该领 事馆是美国在中国唯一可以办理中 国公民移民美国签证的场所。建国 后市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该 建筑群于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 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 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1996年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西洋建筑风格千姿百态:
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广州沙面,可能是广州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沙面岛上有150多座 欧洲风格建筑,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总体以英式和法式为主的西方古 典建筑群。今天的沙面,四面环水,一幢幢西方古典建筑,散布在绿 荫花丛之中,环境十分幽美,成为与周边烦嚣都市形成鲜明对比、不 可多得、恬静休闲的欧陆风情地。 广州荔湾沙面是中国广州市珠江上的一个人工小岛,地处白鹅潭北部, 面积约0.3平方公里,宛如一颗翡翠点缀着整个城市。目前是多个国家 驻广州领事馆所在地和在穗外国人的主要活动地区。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 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 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建国后市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来管 理广州沙面建筑群。



艳丽而丰富 一是艳丽而丰富的色彩。如格雷夫斯的波特曼市政厅和(Lcos Pegase Winery,加州, 1988),波菲尔的意大利广场,摩尔的游泳池与桑那浴室更衣室(加州, 1967,Klotz,160)、文丘里和约翰· 洛奇的纽黑文狄克斯威尔消防站(1970~ 1973,Klotz,158)、文丘里、约翰· 洛奇和斯科特· 布朗的BASCO超级市场(费城, 1976,Klotz,157)和BEST超级市场(宾西法尼亚,1977,Klotz,157)等作品,通过色彩的 巧妙对比,创造美妙的画境效果。尤其是文丘里等人设计的BASCO超级市场和BEST超 级市场,或以体形巨大、色彩艳丽的字母装饰店面,或以巨大的梅花图案装饰墙体, 不避雅俗,构思大胆,充分显示了他所标榜的“要素混杂”的美。 古典元素抽象化 二是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在建筑中,既作为装饰,又起到隐喻的效果。如菲利 普· 约翰逊、文丘里、格里夫斯和雅马萨基的一些作品,古典的柱式、拱券乃至山花和 线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勾连,并 产生修辞效果。 粗与细,雅与俗 三是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在许多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 看到,一方面是高雅精致的细部,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犷的浑朴,两种对比鲜明的风格 既互相对抗,又互相统一。文丘里的作品,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美丽的混乱;而斯 特恩的一些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浑朴与典雅完美结合的范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