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建筑与空间特色研究
陈家祠研究报告300字
陈家祠研究报告300字陈家祠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漕垸街道万顷沙村,是广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私人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该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26平方米。
陈家祠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历时12年(1868年- 1880年)才竣工。
陈家祠主要由大宗祠堂、东西厢房、花园、茶楼及大门五个部分组成。
其中,大宗祠堂是陈家祠的核心建筑,为三进式木质建筑,结构巧妙,气势宏伟。
祠堂内部陈设豪华,装饰精美,充满了古代华南地区的建筑艺术风格。
陈家祠的花园是一处迷人的地方,以园林艺术见长。
花园内有假山、花坛、石桥等景观,绿树成荫,水泉潺潺,给人一种清幽雅致的感觉。
游客可在花园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也可在茶楼中品茶休息,感受一下传统的茶文化。
陈家祠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家族文化、宗族制度等都有重要意义。
它是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和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族亲情和家族传统的思想观念。
此外,陈家祠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陈家祠是广东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它的保存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陈家祠的保护状况并不理想。
建筑物存在倾斜、腐蚀等问题,建筑结构和装饰物也面临着严重的损坏和流失。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陈家祠的保护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陈家祠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也是研究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和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
我们应该加强对陈家祠的保护和研究,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座古老而珍贵的建筑。
广州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特色研究
Key V V or ds : Gu a n g z h o u C l a n T e mp l e ;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O ma me n t a t i o n ; T h e c u l t u r e o f L n i g n a n Ar c h i t ct e u r a l
■徐 士 卒 虿 Xu S hi f u
( 广 东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东广 州 5 1 0 3 0 0)
摘
要 : 本 文通 过 对 陈 家祠 建 筑 装 饰 艺 术的 研 究 ,阐述 了陈 家祠 建 筑 装饰 艺术- 是岭 南地域 。 文化朋 特 色
体现 ,是 入世 、 入俗 的 务 实装 饰 风 格体 现. ,具 有 兼容 并 蓄 的开教 性 ,及 追 求 天人合一 、 以 自然 为 宗 的
,
夕 尤 其是 园林 建 筑陶 瓷, 种 类 与题 才 也丰 富
少 笥亩 在 上
迄 今保 存最 为完 整、 岭 南特 色 鲜 明、 在建 筑 技 术 和 建 筑 艺术 上均 有很 高的 成 就 的— 座 民间 宗祠 建 筑 , 被誉 为 “ 中国 岭 南 建 筑 艺 术 的典
c u l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i n g n a n r e g i o n a l r e le f c t e d i n Gu a n g z h o u Cl a n Te mp l e . 1 1 1 e e mb o d i me n t o f he t s e c u l a r a n d p r a g ma t i c d e c o r a t i v e s t y l e , I n c l u s i v e o p e n n e s s ,P u r s u e he t a r t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h a r mo n y b e t we e n ma n nd a n a t u r e.
在广州陈家祠感受传统岭南建筑的力
在广州陈家祠感受传统岭南建筑的力广州陈家祠可以说是中国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领略。
作为一个游客,我也有幸到访了这座古老且神秘的建筑,深深感受到了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西关,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一座以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大型宗祠建筑群。
进入陈家祠的大门,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丰富的雕刻和细腻的彩绘赋予建筑独特的美感。
陈家祠的建筑风格深受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体现了岭南建筑追求和谐、富丽的审美追求。
整个建筑群包括门楼、大宗祠和东西厢房,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空间序列。
每个建筑都充满了细节和层次感,让人惊叹于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在陈家祠的大堂,我看到了大量的木雕和石雕作品,这些作品细腻精美,内容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寓意。
木雕和石雕的技艺在岭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陈家祠将其发扬光大,展示了岭南传统工艺的精髓。
除了建筑本身,陈家祠还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
在大堂的壁画中,我看到了许多中国历史故事的描绘,这些壁画不仅具有装饰的功能,更传递着历史与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古老的文物收藏,如唐代的字帖和明代的陶瓷器。
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更加了解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在游览陈家祠的过程中,我被这座建筑所散发的历史气息所吸引。
它见证了岭南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也记录了无数家族的兴衰和传承。
探索陈家祠的每一个角落,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相遇,感受到了岭南建筑的力量。
除了建筑本身,陈家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深深打动了我。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岭南人民对家庭、传统和历史的重视。
每个建筑元素和装饰物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情感表达的追求。
游览结束后,我深深被陈家祠的魅力所吸引。
它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岭南地区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这次的感受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也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关陈家祠的介绍-定义说明解析
有关陈家祠的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陈家祠作为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本文将对陈家祠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和分析,从其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等方面深入探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陈家祠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进一步凸显其在地方社区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陈家祠相关的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陈家祠的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结论部分将总结陈家祠的重要性,分析其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将全面地了解陈家祠的相关信息,包括其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展望。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目的是介绍陈家祠的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通过深入了解陈家祠,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座古老建筑的重要性和影响。
同时,本文也旨在展示陈家祠对当地社区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历史建筑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陈家祠,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2.正文2.1 陈家祠的历史陈家祠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陈家祠原为陈氏家族祭祀祖先和举行家族重要活动的场所,是一座典型的南方传统民居建筑群。
陈家祠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其设计精美,雕刻细致,被誉为岭南古建筑的瑰宝之一。
在历史长河中,陈家祠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和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岭南、客家和闽南等地的建筑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陈家祠也是南中国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同时, 陈家祠也是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广州陈家祠的装饰艺术分析——传统宗祠研究系列之一
文 张 锋广州陈家祠的装饰艺术分析—传统宗祠研究系列之一修建于晚清时代的广州陈家祠(1888—1894),亦名陈家书院,因其自身凸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审美取向,堪称“岭南合族祠的典范”。
陈家祠因其规模宏大、巧夺天工的装饰华丽而著称,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广州陈家祠的建筑装饰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
解析广州陈家祠的装饰艺术,有助于我们保护与弘扬艺术装饰传统,为当代建筑装饰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本文即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试图解读陈家祠装饰艺术的各个方面特征。
不当之处,尚待专家指正。
一、吉祥如意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讲究事死如事生,宗祠往往寄寓着生者对故去先人的哀思和期待。
祠堂的建造和装饰,不仅讲究肃穆庄重,更讲究吉祥和顺的气派。
陈家祠初建虽然托名书院,也确实带有为族人提供赶考温书的场所功能,但实际上它更是广东陈氏集资兴建的合族祠,它代表的是整个广东陈姓对外的形象。
陈家祠对外传达了本姓团结繁荣的景象,内部装饰也折射出了对合族吉祥如意的期盼和向往,可谓形式符合了内在理念表达的需要。
陈家祠内部装饰随处可见吉祥样式,它综合运用了八仙过海、八宝、八吉、四艺等吉祥元素图样,囊括了传统瑞兽珍禽、龙凤鳌鱼等吉祥形象,借以表达祝福喜庆的文化内涵。
富贵长寿、子孙昌兴、功成名就、财运亨通等人间美好希冀,在实际中都有装饰作品来表现。
具体到构图和造型来讲,就体现为天官赐福、花开富贵、松鹤延年、麒麟送子、福禄寿喜、金玉满堂、加官晋爵等各类形象,尤其大量使用蝙蝠纹样,烘托出福满门庭的祥瑞氛围。
祠堂装饰中的人物造型、动植物形象和景观各有特点,但是以喜庆欢乐为主基调。
陈家祠装饰人物或喜笑颜开,或憨态可掬,或乐观豁达,或富贵喜庆,无一不表达出平安喜乐的欢快情绪;动植物形象则采用龙、凤、麒麟、雄狮、蝙蝠等瑞兽,富贵牡丹、榴开百子、瓜瓞连绵、菠萝荔枝、不老青松等花果树木形象,无一不蕴含富含吉祥欢乐的寓意;景观则选取岭南本地山水名胜,如西樵云瀑、琶洲砥柱、羊城首景等秀山秀水,无一不展现好山好水好地方的丽景风情。
特色陈家祠
特色陈家祠“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1959年郭沫若先生赴陈家祠参观考察即席赋诗到广州旅游,最出名的去处就是“羊城八景”;而如果在“羊城八景”中错过了陈家祠,那只能说是一种遗憾。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筹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于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落成。
1988年,国务院公布陈家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7月26日,陈家祠以“古祠留芳”的景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
从地理位置上看,陈家祠坐北朝南,坐落在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
从建筑结构而言,陈家祠是一个院落式的建筑群,由大大小小十九座单体建筑共同组成: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厅堂、厢房围合,院廊穿插。
每座单体之间又以青云巷相隔,长廊相连。
庭院相隔,布局严谨对称。
空间宽敞,厅堂高大雄伟,雍容大方。
廊芜秀美,庭院幽雅。
从性质上看,陈家祠是由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宗亲捐资兴建而成的合族祠,是极为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
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明珠”和“百粤冠祠”,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
其中,以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二塑(陶塑、灰塑)和彩绘画以及铜铁铸著称的“七绝”装饰艺术凝聚了广东雕刻艺术之精华。
“七绝”巧妙地与祠堂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让人啧啧称奇。
而“七绝”上又雕刻着难以尽数的历史文化故事,让陈家祠无形中成为了一个连木柱、屏门、檐板、花罩和神龛都会讲故事的神奇建筑。
(一)彩绘里的故事陈家祠的正门,是两扇高达5.6l米,宽4.1米,厚0.13米的巨大漆黑木门。
如果只是单纯巨大,也许并不足已让你惊奇。
但大门上那对高达4米用重彩线条勾画出的大幅门神,神情威严,气宇轩昂,这就足以让你惊诧异常了!彩绘作为“七绝”之一,在陈家祠里却并不多见。
一对门神、两幅壁画,再加上一些数量不多的蚀花玻璃画,仅仅如此而已。
虽然彩绘的量少,却能够画龙点睛。
驱魔镇邪的门神给祠堂增添了一种肃穆之感,大型的彩绘壁画“滕王阁序”和“夜宴桃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人物生动,为祠堂增添生动活泼之意。
清代祠堂陈家祠建筑的特点
清代祠堂陈家祠建筑的特点《清代祠堂陈家祠的独特魅力》嘿,咱今天就来说说那大名鼎鼎的清代祠堂陈家祠。
陈家祠啊,那可真是建筑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一走进陈家祠,你就会被它那宏伟的气势给镇住。
那高高耸立的屋脊,就像是骄傲的公鸡抬起的头,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威严与独特。
先说说它的雕刻艺术吧!那简直是巧夺天工啊!各种精致的木雕、石雕、砖雕,就像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你瞧那木雕上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木头里蹦出来跟你聊天似的。
还有那些石雕,精美得让你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怀疑是不是神仙下凡雕刻的。
每次看到这些雕刻,我都忍不住想,当年那些工匠们得花费多少心血和精力才能打造出这样的艺术品啊,真是厉害得不要不要的!再来说说陈家祠的布局,那也是相当有讲究。
什么前堂后寝、东西厢房,安排得那叫一个有条不紊。
走在里面,就感觉自己像个古代的贵公子或者大小姐,特别有范儿。
而且啊,这里面的通道七拐八弯的,像个迷宫似的。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差点都走不出来了,还真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困在里面变成“陈家祠常住居民”呢!还有那屋顶上的装饰,五光十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耀眼啦!感觉就像是给陈家祠戴上了一顶华丽的帽子,美极了。
每次看到这些琉璃瓦,我都想,如果晚上能在陈家祠的屋顶上躺着看星星,那该多惬意啊!陈家祠的建筑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
它见证了清代的繁荣与辉煌,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与沧桑。
每次站在陈家祠里,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能听到先辈们在里面谈笑风生。
总之呢,陈家祠那独特的建筑特点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和欣赏。
如果你还没去过陈家祠,那可真是太遗憾啦!赶紧去感受一下吧,保证让你不枉此行!哈哈!。
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岭南文化意蕴
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岭南文化意蕴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岭南文化意蕴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岭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作为广东省最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陈家祠以其精美的木雕、砖雕、陶塑和彩绘等建筑装饰艺术,充分展示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一、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1.多元性: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融合了木雕、砖雕、陶塑、彩绘等多种传统工艺,呈现出强烈的多元性。
这些装饰艺术形式在陈家祠得以完美结合,为世人展示了岭南文化的包容与多元。
2.精致性: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以精细入微的雕刻和绘画手法见长,无论是木雕的层次感、砖雕的立体感还是彩绘的细腻感,都充分展示了岭南工艺的精致与独特。
3.寓意性: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如木雕中的“福禄寿喜”、“松鹤延年”等图案,寓意着对幸福和长寿的追求;砖雕中的“花开富贵”、“凤求凰”等图案则表达了对于美满婚姻和爱情的向往。
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也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岭南文化意蕴1.务实精神:岭南文化素来以务实精神著称,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装饰中,不仅注重美感的表现,更强调与实用性的结合。
如砖雕的立体感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牢固度,木雕的层次感则有助于加强结构的稳定性。
这些装饰手法既美观又实用,充分展示了岭南文化的务实精神。
2.重商传统: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之地,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也折射出岭南文化中重商的传统。
在陈家祠中,有许多描绘商旅、市井生活等场景的装饰画,这些画作既展示了岭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揭示了岭南商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陈家祠内部的许多装饰品如陶塑、砖雕等也是商业贸易的重要产物,这些都表明了岭南文化中重商传统的浓厚色彩。
3.地域特色: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充分展现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特色和文化风貌。
在装饰中大量出现的水牛、荔枝、芭蕉等元素,以及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法,都展示了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风情。
陈家祠的建筑
陈家祠的建筑风格简析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
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之间。
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
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明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
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装饰。
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练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的民间工艺建筑。
陈家祠研究报告300字
陈家祠研究报告300字
陈家祠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陈祠村。
该建筑建于明朝,是一座传统的南方宅院。
陈家祠主要由正殿、对联、会馆、庭院等部分组成。
正殿是陈家祠的核心建筑,是祖先的灵位所在之处,也是祭祖活动的核心场所。
对联是陈家祠的特色之一,以金漆精工的书法而闻名。
会馆是陈家祠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陈家族的宗族祭祀、会议和聚会等活动场所。
庭院则是陈家祠的景观之一,有着典型的南方庭院风格。
陈家祠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其建筑风格与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陈家祠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砖木结构,以及彩绘、雕刻和砖雕等装饰工艺。
建筑结构严谨有序,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陈家祠也是陈家族的发源地和重要文化遗产。
陈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家族,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陈家祠是陈家族宗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他们祭祀祖先、弘扬家族传统的重要场所。
陈家祠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有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陈家祠,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族结构、宗族礼仪和宗族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陈家祠也是中国南方地区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研究它可以揭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和特点。
总之,陈家祠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族文化和建筑特点。
保护和研究陈家祠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州陈家祠古建之旅
广州陈家祠古建之旅广州陈家祠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也是岭南古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位于广州市中心的六榕街,是岭南文化的重要遗产,被誉为“南国委派”。
一、古建筑的历史沿革陈家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以陈氏家族为主体的宗祠建筑,也是岭南传统民居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建筑。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修缮与扩建,如今的陈家祠已经成为广州市重要的文化景点。
二、古建筑的整体布局陈家祠是典型的中式庭园式建筑,由主体建筑、庭园、院落和祠堂组成。
主体建筑由前堂、正殿和后堂组成,前堂是接待来宾的场所,正殿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而后堂是宗族议事的场所。
整个建筑的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采光和通风的需要。
三、古建筑的建筑风格陈家祠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岭南民居与宫殿建筑的特点,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精髓和特色。
建筑采用木结构,檐口精美,雕刻细致,色彩鲜艳,给人一种宏伟而典雅的感觉。
祠堂内部的壁画、木雕、砖雕等装饰也充满了艺术气息。
四、古建筑的艺术价值陈家祠作为广东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既展示了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又融入了汉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作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陈家祠为后人研究岭南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陈家祠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广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筑修缮工程的进行严格按照古建筑修复原则进行,同时加强了对建筑的日常保养。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陈家祠的管理与监督,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确保古建筑得到合理的利用。
六、游览陈家祠的体验游览陈家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建筑的壮丽与精美,还可以感受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游客可以品味传统的岭南美食,欣赏民间艺术表演,还可以参与各种手工艺制作活动,亲身体验岭南文化的魅力。
结语广州陈家祠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它展示了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保护和传承陈家祠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这座古建筑永葆光彩,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
岭南建筑艺术之陈家祠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 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 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 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 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 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现已成为 著名的广州旅游景点。
岭南建筑艺术之陈家祠
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设计。整座建 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为三进五间九 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陈家祠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著称,它荟 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 号称"百粤冠祠"。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 富。首进头门梁架 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 “尉迟公争帅印”等取材于历 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 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下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 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பைடு நூலகம்而争夺得难解难分的情景,人 物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陈家祠是广东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富有代表 性的清末民间建筑。作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 部分,其具有重要意义。
其彩绘也是栩栩如生,人物形象生动
砖雕也是陈家祠的一大亮点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 地区都有一定差别。
其雕刻技法往往 把了圆雕、高浮 雕、减地浮雕、 镂空结合运用, 其中尤为突出的 是深刻的技法、 线条规整而又流 畅自如,纤细如 丝,故又被称为 “挂线砖雕”
陈家祠建筑风格
陈家祠建筑风格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 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
(光荣史)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
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
1950 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1957 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
1959 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
1960 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 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建筑风格)陈氏书院正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 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
走进书院,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过笔直秀美的连廊,耳畔传来轻柔动听的丝竹乐,游客们无不惊叹于岭南人们的艺术创造。
那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和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
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英、日等国的建筑专著《世界建筑艺术》、《中国南方建筑》中,便盛赞她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
1959 年,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学家和文物鉴赏家的慧眼,写诗赞道:"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 陈氏书院建筑由深三进,广五间,大小十九座建筑物组成,建筑中心是高达二十余米的中进主殿" 聚贤堂" 。
整个建筑根据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把众多大小不同的建筑物巧妙地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筑空间里,前后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
长廊、青云巷使整个建筑四通八达,庭院园林点缀其中,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在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
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
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姓名:刘小洁专业班级:园林081 学号:200810144126 成绩:一、前言岭南园林主要分布在广东和广西南部等经济富裕且文化水平较高的地方。
岭南传统园林造园特色在于以建筑空间为主,庭园功能则以适应生活起居要求为主,适当地结合一些水、石、花、木,以增加庭园的自然气氛和观赏价值。
这种以建筑空间为主、庭院空间为辅的造园手法,形成了与江南私家园林风格截然不同的独特岭南庭园。
建筑作为岭南传统庭院的主要景观,必然在布局上占据重要位置,在造型艺术上精心构思,力求体现岭南特有的气候特征和风土人情。
庭院作为建筑的陪衬,从属于建筑空间,必定要与建筑艺术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才能形成有机整体。
2010年12月03日,在李老师的带领,我们来到广州陈家祠参观,了解其历史及岭南建筑特色,同时重点需要把握认知的是通过陈家祠来了解民间工艺对岭南园林的影响。
二、陈家祠历史概况陈家祠,是广东最大的祠堂之一。
它坐落于广州市西门外(现中山七路恩龙里),是广东七十二县陈姓的合族祠。
建筑物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落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
祠堂建成后一直作为本省各县陈姓子弟来广州进行读书、科举考试准备和住宿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
祠堂兼学院的建筑,来源于古代门孰制,通常是一门两孰,其右孰作为教人读书识字的场所,也即祠堂与书院相结合的做法。
广东祠堂兼书院建筑的布局有两种,一种在堂寝两侧设辅助用房,供学子读书及住宿用,一种在建筑物后面或周围设辅助用房,辅助建筑可用巷道联系,如陈家祠。
也可用天井联系,形成回廊建筑。
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陈家祠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陈家祠平面布局分析陈家祠建筑平面因祭祀仪式隆重,故采用中轴对称、规整严谨的手法。
在形象上崇尚端庄肃穆气氛,色彩以黑白青素色为主,材料大多用原色,如白石、青砖、黑灰瓦等。
材料采用色彩者,也力求深沉和偏冷色调。
为了显示宗族的富豪,设计者对其大门的外观和建筑物的装饰装修手法进行了大量细致全面的考虑。
广州陈家祠文化遗址之旅
广州陈家祠文化遗址之旅广州陈家祠(Chen Clan Ancestral Hall)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显赫的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广州陈家祠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以及文化意义。
一、陈家祠的历史沿革广州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年间,是陈氏家族集中祭祀祖先的地方。
陈家祠起初只是陈氏族人聚会的场所,后来逐渐成为陈氏家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体现。
二、陈家祠的建筑特色陈家祠占地面积约1.99万平方米,主要由大门、牌坊、中堂、后殿等建筑组成。
整个建筑群遵循传统岭南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富有浓厚的古代文化氛围。
1. 大门:陈家祠的大门采用红色檀木制成,雕刻精美,门额上有“陈氏宗祠”四个金字,寓意着家族的兴盛与繁荣。
2. 牌坊:进入陈家祠的正殿前,首先经过一座雄伟的牌坊。
牌坊由花岗石制成,上面雕刻着各种祥云、龙纹以及对联,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3. 中堂:中堂是陈家祠的核心建筑,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
中堂以木材为主要建材,结构严密,布局合理。
内部的彩绘、木雕和砖雕装饰精美绝伦,彰显了陈氏家族对艺术的追求。
4. 后殿:后殿是陈家祠的最后一个建筑单元,也是举行庆典和祭祀活动的地方。
后殿宽敞明亮,石雕和木雕的装饰让人叹为观止。
此外,后殿内还陈列着陈家祠保存的珍贵文物,生动展示了陈家祠的历史渊源。
三、陈家祠的文化意义1. 家族文化:陈家祠是陈氏家族的重要场所,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
许多陈氏后裔会定期返回陈家祠,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他们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2. 文化艺术:陈家祠的建筑展示了岭南建筑的卓越技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陈家祠还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字画、瓷器等,充分展示了岭南地区的艺术成就。
3. 旅游景点:陈家祠作为广州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它不仅给游客带来了美学的享受,还让他们对广州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结语陈家祠是一处既有历史沉淀、又承载着岭南文化精髓的地方。
陈家祠
计19座),布局(中央聚贤堂,其他中轴线分布, 长廊相连
从外向里望 一进高于一进 荣誉 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陈家祠的建筑特点:
1、应用了多种建筑装饰艺术手段:种类
(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陶塑、彩绘),题材 (历史故事,地方风物)
位置:大厅和庭院正中 作用:分隔内外, 内容:“创大业,儿孙永发”图、“五福捧 寿”、“福”字图、“渔舟晚唱”图
长廊
雕塑内容:历史题材,羊城八景 灰塑工艺制作:主要材料,制作方法 蝙蝠造型的图案:寓意 灰塑的规模:总长度1800余米
青云巷
寓意:青云直上 作用:分隔建筑空间,防火
石雕月台的装饰工艺
西斋和厢房
用途:教学读书 建筑装饰工艺:窗饰 壁画:东厢《滕王阁》,西厢《夜宴桃李》
总结
评价: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聪明才智
和精湛技艺的结晶。
郭沫若赋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荣誉:岭南艺术建筑的一颗明珠
2、极富岭南风味:岭南的建筑风格,适应岭
南的气候特点
一进(大门外)
脊饰
灰塑独角狮 数量、高度、颜色、神情、
气势、寓意
花脊
总体介绍(数量、长度、上下两层(灰塑、
陶塑)
陶塑பைடு நூலகம்绍(烧制地点、颜色、人物特点、
制作方法、视线要求、烧制特点)
鳌鱼:造型、气势、寓意(防火避灾,独
陈家祠
陈氏书院
陈家祠的历史:
地理位置
中山七路 清光绪16年动工,光绪20年落成
陈家祠学生实践调研报告
陈氏书院“三雕”之“砖雕”
雕刻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三水、花卉等图案, 雕刻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三水、花卉等图案,是 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 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 墓室、房屋等建筑的构件和墙面。 墓室、房屋等建筑的构件和墙面。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 的雕塑工艺品。 的雕塑工艺品。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 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 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 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 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 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 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 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 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 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 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 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 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 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 雕作品之一。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 雕作品之一。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 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 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 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 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 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 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 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 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 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 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广州陈家祠古老的岭南建筑和文化艺术
广州陈家祠古老的岭南建筑和文化艺术广州陈家祠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岭南建筑,它展示了岭南地区独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艺术。
作为广州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陈家祠充分展示了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广州陈家祠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与岭南文化艺术的关系。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的发祥地,建于19世纪,是广东省最大的祠堂之一。
这座建筑由14个独立建筑组成,包括大门、正堂、四合院和神龛等,形成了一个庄严而富有层次感的建筑群。
陈家祠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时期的特色,体现了岭南地区建筑的奇妙魅力。
首先,陈家祠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典型的岭南建筑特色,包括飞檐翘角、彩绘雕饰和木构架等。
这些细节装饰展示了陈家祠的精湛工艺和细心设计。
例如,祠堂的屋檐上雕刻着各种动植物的图案,彩绘装饰则运用了丰富的颜色和花纹,使整个建筑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陈家祠的建筑也注重光线的利用,通过布局合理的窗户和天井,实现了光线和空气的良好流通。
其次,陈家祠还承载了丰富的岭南文化艺术。
祠堂内部陈设有大量的石雕、木雕和陶瓷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展示了岭南地区的传统艺术风格和技艺。
例如,祠堂正堂内的木雕屏风和石雕剪纸,既精巧又富有民族特色,为观众展示了岭南地区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此外,陈家祠还收藏了大量的古籍书画和文物,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料为研究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陈家祠与岭南文化艺术密不可分,它不仅是岭南地区的重要建筑遗产,也是岭南文化艺术的重要承载者。
通过陈家祠的建筑和艺术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岭南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元的艺术风格。
陈家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岭南文化的窗口,也为文化交流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场所。
综上所述,广州陈家祠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岭南建筑,它展示了岭南地区独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艺术。
作为广州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陈家祠承载了丰富的岭南文化和艺术遗产,成为人们了解岭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通过对陈家祠这一历史建筑群的考察,该文对陈家祠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建筑作了简要地介绍;剖析了陈家祠的建筑空间,指出该建筑群在“空间布局与空间序列”、 “尺度把握和紧凑布局”,“空间效果和手法控制”方面的特点;揭示出陈家祠建筑和空间特色,总结陈家祠建筑群在采用多种设计手法成功地控制空间效果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 陈家祠 历史性建筑 空间空间组织手法 布局 尺度 空间界定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拟就陈家的建筑与空间特色进行探讨,从而探究中国古建筑的建筑艺术形式与手法特征。
1、历史沿革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始建时用作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应科举时学习及住宿场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
1959年,陈氏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传展览广东地区历代各类民间工艺品为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建筑概况陈家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群平面呈正方形,全院占地近1.5万平方米。
陈家祠主休建筑宽80米、深80米,以“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整组建筑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厅堂、厢房围合,穿插六院六廊,规模宏大,相互形成空间的渗透和借景。
整体建筑呈现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形态。
呼应岭南气候特征,建筑造型通透开敞,轻快大方。
全院的门、窗、屏、墙、栏、梁架、屋脊等处处均配上精美的各式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铜铁铸等艺术品,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
主体建筑正门两的外墙上,6幅大型砖雕《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其画内建筑物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其砖雕技艺为近代罕见,可说是惊世之作。
3、空间组织手法探究3.1空间布局与空间序列陈家祠以“三进三路九堂两厢”布设(图1),作为宗族书院建筑,平面布局严谨对称,建筑与庭院均以矩形为母体,采用中轴线组织主体空间,轴线既是建筑空间居中布置的线性基准,也成为了组织空间变化的一个线索。
对于这样一组建筑,主轴线给人的空间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须让人感觉是连续而严谨的。
同时轴线的组织的意义跟在于给空间使用者心理暗示,特别是空间等级方面,在陈家祠中,中轴线串联起陈家祠建筑与空间特色东院西院后进西厅后进正厅后进东厅中进西厅中进正厅 聚贤堂中进东厅首进正厅首进西厅首进东厅正门西厢房东厢房图1 陈家祠平面图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and Space in Chen Clan Academy三进五开间正厅与正厅间的院落,等级与功能层层递进,首进正厅为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过渡,中进正厅为族人聚会交流、处理宗族事务的聚贤堂,后进正厅为最重要的祭祀场所,摆放祖宗牌位。
根据传统的宗族观,后进正厅、中轴线的末端应该是等级最高的空间(图2)。
中轴线的东西两边的厅堂、院落在形制上、尺度上也随之减小,中轴线的东西端为该建筑群的辅助建筑,东、西厢房,主要为本族学子读书的场所,东、西厢房有独立的进出口以供使用,形成了不同的使用流线,进而体现建筑的等级特征。
3.2尺度把握与紧凑布局尺度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抽象的建筑空间语言要素。
尺度是诸多的建筑空间语汇中最具有人性化色彩的因素,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建筑及空间的大小给人的感官体验。
这是一个独特的,似乎是建筑物本身的性质所要求的特性。
尺度不仅与尺寸有关,它还能使建筑物呈现出恰当的或预期的某种尺寸感,这取决于人对空间体验的经验,以及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3.2.1建筑尺度陈家祠中,主体建筑的屋顶高度与室内地坪高度随中轴线的延伸层层递进,从建筑的体量上强化建筑的等级功能,人的尺度与室内的空间尺度与形成大概1:10的比例,突出一种恢弘的空间感,给空间使用者一种威慑力,强化宗族理念。
但中进正厅由于主要用于宗族聚会,更强调人的使用,所以采用降低梁和雀替的高度,加上精美的雕刻,吸引人的注意力,来弱化强烈的尺度感(图4),相比之下,后进厅堂的梁和雀替都相对较高(图3)。
3.2.2庭院尺度庭院的进深与建筑高度形成将近1:1的尺度比例,给人以舒适的空间感受,人到屋顶的视角在45度左右,视线可触及屋面,这是一个最适宜观赏围合建筑的立面与屋顶的空间比例,刚好与立面与屋顶的雕塑相得益彰(图5);同时有利于充分利用建筑投影形成遮阴效果。
而在庭院的宽度上。
由于整体建筑的开间较多,所以形成比较狭长的空间,由于用地相对紧凑以及建筑性格的要求,在庭院中也无法做出如江南园林般的造景,所以陈家祠中采用东西两条连廊切割狭长的庭院,将庭院的尺度严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同时连廊更适用于岭南的气候特征。
首进庭院较后进庭院进深大,主要是为建筑群体外部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同时配合聚贤堂前面抬升的月台强化聚贤堂在空间序列中的地位,提供可观赏建筑细部的距离,后进庭院进深较小,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后进正厅的威严感。
3.3空间效果与手法控制正如前文所述,陈家祠建筑群规模不大,但其带给人们的空间感受确是丰富、深刻而独特的。
这与在空间设计中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且实现了手法对建筑空间效果的成功控制不无关系,接下来对“对比手法”、“围透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3.3.1对比手法陈家祠建筑群成功地运用了多种对比手法来控制建筑空间效果,具体表现为:建筑物体型的对比;建筑界面虚实的对比;空间大小和形状的对比;院落空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对比、明亮与昏暗对比;以及建筑材质的对比等。
其中,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屋顶外轮廓为人们在建筑群外部观察、感受建筑空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例如,首进正厅明间与次间屋顶连为一体,特意抬升,尽间屋顶比明间与次间屋顶低,加上侧厅、厢房屋顶,形成高低错落的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外部开始强化轴线的感觉(图6)。
庭院由于连廊的分割,也形成了一大两小的庭院格局,以小衬大,借以强化主体建筑。
3.3.2围透手法空间布局当中巧妙地处理好空间的围透关系,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
具体表现在各建筑和院落等空间界面的不同围透效果上。
如前文提到过的庭院分割,连廊采用的铸铁柱子图3后进正厅的空间尺度图4 中进正厅的空间尺度图2中轴线的建筑等级序列首进正厅中进正厅后进正厅(体量小,轻盈)更加增添了连廊的通透性,形成三个庭院的渗透关系,同时有自成一体(图7)。
三进正厅全采用柱子进行空间限定,只在正厅后侧采用通透的木雕屏风围合界定,另外,廊道的应用在陈家祠中随处可见,以上的手法都形成了室外与室内相互渗透,形成室外与室内的过渡,同时让建筑体量感更加轻盈,弱化了繁复的装饰带来的厚实感,尽显岭南建筑特色。
陈家祠中的是窗、栏杆、墙、屋顶,也都采用通透的处理手法,来消除紧凑布局带来的封闭感,窗、栏杆与木雕、石雕艺术相得益彰,形成内外渗透的空间效果(图10),又有利于通风,符合岭南气候特征。
墙、屋顶主要采用砖雕、灰塑,弱化墙、屋顶的体量感,带来轻盈的效果。
3.3.3空间界定手法空间布局当中巧妙地运用空间界定的各种手法,有利于对使用者形成心理暗示,表现出空间的相应功能与空间的性格。
陈家祠中,主要有利用柱子形成空间界定,利用屋顶变化形成空间界定,利用高差变化形成空间界定等。
例如后进正厅屋顶的处理手法,屋顶顶面为一体化的硬山屋顶,但屋顶底面利用隔层,将廊道部分屋顶处理为卷棚屋顶,配合柱子,形成主体空间与附属空间的界定(图9)。
首进庭院的后部分进行抬升,与聚贤堂室内地坪平齐,形成月台,月台的设置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强化建筑的地位,一方面是为了给聚贤堂提供更多可利用的扩展空间,因此月台应是聚贤堂空间的一部分,有别于庭院,于是采用了巧妙的手法,将地面抬升,形成空间的界定,同时有助于对主体建筑的强化,而聚贤堂的屋顶则一体连接,没采用后进正厅屋顶的设计手法,从而达到内外功能联系的目的结 语建筑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当今世界文化趋同的大形势下,如何有效地保持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建筑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从人的使用的角度上来说,空间组织的艺术,正体现了传统地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深入研究传统建筑与空间,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是保持、继承和发扬建筑地域文化的前提条件。
宗祠书院建筑出自民间匠人之手,充分吸取了地方建筑的特色;它又是一个宗族最高的尊严的物质化、形式化,侵注了传统的文化思想,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组合群体。
宗祠书院建筑从多方面、深层次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是极为可贵的历史见证。
因此,对陈家祠建筑空间艺术特色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同时相关分析对现代建筑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图5 陈家祠空间尺度示意图图6 高低对比的屋面图7 分割庭院的廊道图8 室外与室内的过渡图9 内外空间的界定图10 通透的栏杆图10 通透的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