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中小学学生辍学和流失问题成因与对策
农牧区中小学学生辍学和流失问题成因与对策
农牧区中小学学生辍学和流失问题成因与对策
农牧区中小学学生辍学和流失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农牧区学生流失的根源主要是农牧区经济困难,部分家庭无能力使青少年接受正常教育,中途辍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基于这种认识,党和国家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入手进行了各种补助措施,在农牧区实行“三包”政策,在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牧区学生的辍学现象得到了好转,部分失学学生又重返校园,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问题,应该说农牧区学生从此可以安心地读书了。
但是,事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农牧区各学校仍然有很多和部分学生离开了校园,学生流失现象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流生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面对流生问题,无论学校还是教师,既感困惑,困惑的是学生为什么流失?为什么不愿意上学?又感无奈,无奈的是采取了那么多的办法为什么就控制不住学生的流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流失问题,要想控制学生辍学,必须要找到学生辍学的原因。
流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家庭和学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学校方面
,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教学行为违反教育法规和政策,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1 教育学生方法不当,职业道德缺失。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农村中小学辍学是指农村地区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提前放弃学业,未能完成初中或者高中的学习,这一现象在一些贫困地区尤为严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的首要原因之一。
农村家庭普遍收入较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家庭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这种经济困难直接影响到孩子接受教育的能力,一些家庭甚至因为无法支付学杂费、购买教材等而不得不让孩子辍学。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落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给予农村家庭经济上的支持,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避免因为贫困而辍学。
二、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农村中小学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家长缺乏对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家务劳动或者帮忙种地更有用。
甚至一些家庭存在对男女不平等的思想,对女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少,导致女孩子更容易辍学。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些家庭存在着家暴、早婚早育等问题,也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孩子的投入。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家庭的帮扶和支持,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农村家庭的文化素质,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也是导致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的原因之一。
一些农村小学由于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较低,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使得学生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
一些学校管理不善,存在学生严重缺乏自主学习权和选择权,过度注重应试教育等问题,也加剧了学生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指导,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和认同。
浅谈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中学辍学问题依然严重,这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辍学学生的长远发展。
无论从何种角度考虑,都应加大力度抓好控辍工作。
一、学生辍学的常见原因1.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
由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教师待遇低、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硬件设施缺乏、环境艰苦,造成学生厌学。
2.教育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
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不少学校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普照阳光,对成绩差点的学生却吝啬雨露滋润。
3.享乐主义侵蚀青少年心灵。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辍学的学生存在严重的享乐主义,他们认为人生在世就是及时行乐,玩命读书划不来。
4.家长思想认识有误区。
在农村,有的学生家长因为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片面地认为让子女读书后挣钱风险大、时间长,不如让他(她)退学在家帮闲或打工学手艺;有的家长受封建思想影响,错误地认为女儿是人家的人,读书是赔本买卖,干脆不让上学或中途强迫其辍学。
二、应对辍学的基本对策1.落实“减负”规定,深化教学改革。
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课外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消除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学生乐学、活学,从根本上预防学生辍学。
2.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学校收费管理。
收费标准要公开透明,不该收的费不收,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以免学生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而辍学。
3.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对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家庭,政府应依法进行处罚;对非法使用未成年人的或使用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用人单位要严厉处罚;对制造假初中毕业证件的要依法严惩。
国家也应考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全面的免费政策,包括书本、乘车、住宿等费用。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一、辍学现象的实际表现在各地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27日发布的《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度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65%,辍学率为0.34%,其中女童辍学率为0.36%;初中毛入学率为92.7%,辍学率为2.84%,其中女生为2.43%。
可见,在义务教育已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头等大事的今天,中小学生的辍学率仍在3%以上。
另外,统计公报还显示,200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9.6%,也就是说,全国尚有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百分比是以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在校生为基数统计的,因而并不能全准确地反映农村教育的状况。
只要考虑到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部分(全国目前有2.2亿中小学生,1.6亿在农村),考虑到辍学乃是农村极为常见的现象,那么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和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率肯定会远远高于以上数据。
如果上述数据由于是整体性的调查结果还略显模糊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一看《中国教育报》记者对农村教育的相关报道。
有记者说,在农村地区采访时,明显感觉到初中生辗学是一个大家都避而不谈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农村中学,常常听到校长诉苦,说最让人头疼的是学生流失。
学校每年都组织专门力量动员学生返校,好不容易找回来,过了几天又走了。
为控制学生流失,县、乡、村、校制订了四级联保制度,对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但学生流失的势头依然难以遏制。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我国某省的一个地级市,2003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共计18万人,然而最终实际参加全省中考的人数,竟然不足8万人!这一巨大的差额说明,大部分中小学生此前就因为种种原因辍学或流失了。
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绝大部分应该是农村中小学的学生。
一位乡教育助理算过一笔账:当地小学辍学率为2.2%,初中辍学率为9.39%,如果不加以控制,照此推算,六年后,小学累计辍学率将达到13.2%,而三年后初中辍学率则要达到28.17%,也就是说,将有一成以上的小学生、近三成的初中生没有完成相应的学业就流向了社会。
浅析农村小学学生流失
浅析农村小学学生流失随着中国的城乡结构不断调整、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问题也日益凸显。
农村小学学生流失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流失原因、流失影响以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学生流失问题进行浅析。
一、流失原因1. 家庭贫困贫困家庭是农村小学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困难,许多孩子被迫辍学或转学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出路。
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和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更加困难。
2. 教学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条件落后,这也是农村小学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小学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对较差,导致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质量不满意,从而选择辍学或转学。
3. 农村劳动力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许多孩子的父母迁往城市务工,孩子也随之外出谋生。
在许多农村地区,孩子相对于成人的工资较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成为流失对象。
二、流失影响1. 教育资源浪费农村小学学生流失,意味着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农村地区,每一个学生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流失一个学生,就是浪费了一份宝贵的教育资源。
这不仅是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浪费。
2. 人才流失农村小学学生流失,也意味着人才的流失。
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天赋异禀,具备很高的教育潜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流失,这必然会造成农村地区人才的流失。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流失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3. 社会稳定受损农村小学学生流失,也会对农村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一大弱点。
农村小学学生的流失,将进一步损害农村社会的稳定。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样的流失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将更加严重。
三、解决对策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增加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
1、经济困难
2、学习压力
压力虽然不是辍学的主要原因,但仍然是部分孩子辍学的一大驱动力,受家庭教育水平、所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因素影响,学习压力大,有
时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力抗衡,于是选择辍学。
3、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也是部分孩子辍学的重要原因,家长失业或家庭失灵,家庭
条件恶劣,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父母对孩子学业不够重视等,都可能引发
辍学行为。
4、受朋友影响
有时候,孩子会受到朋友的影响,从而产生辍学的念头,有时因孩子
自身不够成熟而被他人诱惑,有时受到一定年纪的拘束,将部分一时的想
法变为一种行为,也会引发辍学。
二、辍学原因及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
懂得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必要性。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学
习的进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家长应该
给予孩子充沛的关心和支持,以此来加强家庭教育,以防孩子辍学。
2、建立助学资助体系。
浅析农村贫困山区适龄儿童辍学原因及“控辍保学”的策略
浅析农村贫困山区适龄儿童辍学原因及“控辍保学”的策略第一篇:浅析农村贫困山区适龄儿童辍学原因及“控辍保学”的策略浅析农村贫困山区适龄儿童辍学原因及“控辍保学”的策略控辍保学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和社会各界的鼎力资助,使我们的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农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充分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
对于贫困山区农村来说一系列的教育优惠政策和措施无疑是雪中送碳,特别是“两免一补”“营养餐”的实施更是减轻了贫困山区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然而在政府部门不断优化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的同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适龄儿童的辍学率仍居高不下,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的情况尤为严重。
针对贫困山区适龄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这一现状,“保学控辍”刻不容缓。
我个人认为“控辍保学”应从:弄清贫困山区适龄儿童失学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和制定相应的“控辍保学”的措施两个方面入手。
就我多年在农村从教的经验和从走访的部分农村了解的情况来看,导致贫困山区适龄儿童失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地理环境因数的影响。
多数贫困山区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出行困难,距离学校较远,就学困难。
随着校点逐年的撤并,集中办学模式的出现,这使部分贫困山区儿童就学更是雪上加霜,加大了贫困山区儿童按龄入学的难度。
五六岁的孩子在城里正值家长的心肝宝贝,不忍其受一点委屈。
就山区孩子而言这个年纪不得不背上沉重的书包踏上十几二十里艰难的求学之路,他们在学校除了学习还要学会生活自理。
据走访调查得知,部分学生因本村没有学校,距离其他学校又远,本该入学的适龄儿童推迟了入学时间,以至使部分学生读到四五年级就弃学回家,原因竟是因为觉得自己年龄太大,个子太大而感到害羞,不好意思再读下去。
二、就学生个人而言,厌学,失去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辍学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由于农村孩子本身的基础就差,没有经过学前教育就直接入读一年级,一切都是从零学起,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所学知识的增加。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1、家庭因素1.1家庭经济条件原因。
目前我县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经济还相当落后,甚至尚未脱贫,仅能维持日常生活;虽然现在我县中小学生已实现免费教育,即使家长让孩子读完初中,也没有能力让孩子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于是提前放弃了对子女的培养。
1.2.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间相互推脱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子女像足球一样你踢过来,我踢过去,缺乏家庭的温暖。
1.3 .监护人(家长)的思想较为单纯,文化层次低。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下,农村的初中教育也曾经红红火火。
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
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
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一年少说也能挣二、三千元,现在知识能值多少钱?只要孩子能算算数,记记帐就可以了。
1.4.家庭教育缺失。
有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庭监管力不从心其中有一些孩子因没有大人管教,导致了贪玩和不爱学习,逐步产生厌学情绪,学习上与同学们的差距愈拉愈大,最后无心学习,以致逃学、辍学。
还有一些家庭富裕、文化水平又不高的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随意满足,使孩子养成了好吃、好玩、懒惰的坏习气,学习上不愿吃苦,也不愿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而辍学等等。
有的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对孩子的态度是“要钱给你钱,要穿给你穿”;或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更有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
2、社会因素2.1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原因及其对策宿豫区新庄初中朱君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中,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一直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学生的辍学问题,且多次下发了有关控流工作的若干文件,要求把学生辍学问题要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因此,探讨农村中小学辍学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将本人在近18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的点滴感触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辍学的主要原因1、家庭原因。
(1)经济困难原因。
目前,农村的农民家庭,经济还普遍较苦难,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要支付子女的上学费用却很苦难。
如:小学生费用每学年一般在800元左右,初中生一般在1000元左右,超过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特别是读高中、上大学,费用更高,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实在是负担不起。
(2)家长的素身素质原因。
有些家长文化素质非常低,甚至连小学都未毕业,他们认识不到科学文化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总觉得送子女上学是“白花钱”,“读书无用”。
有的家长还认为,自己孩子的成绩一般偏下,与其在学校“混”,还不如早点出来学门手艺挣钱。
还有个别家长存在着等级观念,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农民的子女还得种地,识点毛字就够了,即使考取大学,也念不起,而起毕业后还不包分配……他们往往不但不支持子女上学,有的还甚至强迫子女辍学。
2、学校原因。
(1)班主任方面。
少数班主任经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后进生(俗称“三差生”,即:品德差、纪律差、成绩差),他们不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却用心良苦地去关心后进生地缺点,哪怕是鸡毛蒜皮的缺点,也要大动干戈,追究到底。
特别在编排学生座位时,优等生都坐在前排中间,后进生者,哪怕个子再矮,也要坐在两边靠墙,甚至后排角落。
个别班主任在处理违纪学生时,不分青红皂白,武断处理,造成许多“冤假错案”,造成流生。
农村小学控辍保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农村小学控辍保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日渐重视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
然而,许多边境农村地区学生的辍学率仍然较高,究其原因,与家庭忽视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不够完善的教学条件及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
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边境偏远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辍学问题,各界仍需加强对边境地区的建设力度,学校、教师及家庭共同努力、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控辍保学政策。
本文我校农村小学控辍保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有效的改善策略。
一、农村小学控辍保学工作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农村地区小学控辍保学工作的社会影响因素包括宣传力度不够、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网络的吸引等。
现阶段,虽然我国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仍有部分地区政府对控辍保学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部分农村地区政府对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拉横幅状态,对于小学生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并未给出明确的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读书无用”的论调频频出现,加之不合规的低成本经济诱惑,使得一些小学生认为上学纯粹是浪费钱,还不如尽早退学挣钱来得实在。
与此同时,网络游戏成瘾也是当下农村地区小学生辍学率上升的原因之一,许多学校周边都设有一些不甚规范的网吧,学生经常无法抵制网络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致使最后不得不辍学,无法继续完成学业。
(二)家庭因素当下,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而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长期性外出务工,使得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家长无法顾及学生的上学及学习问题。
更有甚者认为教育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还不如跟随家长外出务工。
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无法进行辅导,也无法陪伴孩子解决,也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这种情况下选择辍学从业的人更多。
(三)学校因素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使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学校依旧没有转变观念,仍过度重视考试成绩和结果,忽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得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由此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学生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影响了国家和乡村的发展。
因此,如何减少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二、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1.经济原因在农村家庭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许多孩子由于家长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等,不得不辍学。
而且农村家庭多子女家庭比例比较高,有时家长只能选择供养几个孩子,让其他孩子辍学出来务工,所以孩子们只能放弃学业,去其他城市和地区打工,以赚取家庭的生活费用和支持兄弟姐妹的学费等开销。
2.家庭教育水平较低许多农民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家长可能会忽视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生产和农村事务,社会环境和生活经验等方面,这样往往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3.学校教育条件落后农村学校资金、人才、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等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这就导致了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并且,不少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等方面不尽如人意,这也为学生辍学提供了条件。
4.文化传统农村文化传统独特,与城市文化不同,社会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等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传统观念中,认为男孩有成家立业的责任,所以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放弃学业去城市打工成为解决困境的主要方法。
同时,农村文化传统当中,有女孩教育的思想束缚和限制,过分强调其家庭角色并轻视其接受教育的需求。
三、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对策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建设的标准和质量。
政府可以适当增加国家财政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教材配备、奖励优秀教师等方面。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一、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1.经济困难:由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很多家庭无法承担起孩子们的学费、书本费、交通费等学习成本,因此被迫辍学。
2.家庭观念:一些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限,不认识到教育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缺乏教育对孩子人生发展的意识,导致孩子辍学。
3.缺乏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设施条件差,教师素质有限,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从而辍学。
4.留守儿童问题: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失,很多孩子在农村被留守,由于长期缺乏监护,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思想问题、行为问题,从而辍学。
二、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对策1.提供经济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家庭的扶贫力度,提供免费的学费、书本费、交通费等经济支持,帮助家庭改善经济状况,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从而减少辍学率。
2.加强家庭教育宣传:针对农村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加强家庭教育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村家庭传递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到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影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引进优秀教育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辍学率。
5.开展普及义务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农村地区的居民普及、宣传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减少辍学率。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经济、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着手解决。
只有共同努力,提供经济支持、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以及开展普及义务教育宣传活动,才能有效减少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状、原因、后果与对策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状、原因、后果与对策一、预防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重要性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均高于城镇。
2006年,全省普通初中辍学率为1.5%,而农村普通初中辍学率为1.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辍学学生中,男生要多于女生。
2006年,农村普通初中男生辍学率为1.81%,比女生高0.57个百分点,比全省普通初中男生辍学率高0.24个百分点。
大众日报记者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张炉集镇中学所了解到的情况代表了近几年辍学的新动态:1996年至1997年“普九”之初,辍学现象严重。
当时,张炉集镇中学初一入学500多人,毕业时不足200人,平均一个年级一个学年要流失100多人。
时至今日,农村初中辍学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地方遏制住了辍学倾向,有的地方辍学率反而上升。
另一则报道是关于辽宁省新民市芦屯乡的辍学情况:芦屯乡目前只有1所初中,初一新生入学时有学生 170人左右;到了初二,就要减掉30多人;升到初三,就剩下110人了;最后参加升学考试的仅100人而已,其中只有一半的人能升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新生入学时,学校将他们分成4个班;到了初二便重新编班,减成3个班;等到初三,又将3个班编成2个班。
其中有些人还不能顺利毕业。
而《青年报》2004年2月18日刊登了一则关于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沈土中学的辍学情况报道:该校今年开学时多达49名学生没有到校报到,此现象引起了学校和当地政府部门的震惊。
据称,这次“流生事件”绝对不是一场虚惊,事件已经在当地乃至整个浙江省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还引起了浙江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近日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实施情况时指出,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
全国2861个县级单位中还有431个未实现“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些省、自治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在5%以上,个别地区达15%左右。
农村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1.经济困难:农村家庭通常经济状况较为贫困,家庭收入难以支撑孩子的教育费用。
父母常常需要将孩子留在家中务农,帮助家庭增加收入。
对策:提供贫困家庭的教育资助,比如提供教育补贴、减免学费等方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知识差距:由于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面临着更大的知识差距和学习压力。
一些学生因为不能跟上课程进度而选择辍学。
对策: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确保学生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同时,通过设立弹性教育制度,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和支持。
3.缺乏教育意识:在一些农村地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一些家长认为农村环境下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因而对子女接受教育缺乏动力和信心。
对策:开展农村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教育发展努力。
4.学校条件不足: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设施陈旧,教学设备不足。
这也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对策: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5.就业压力: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学生们对完成学业后能否就业产生担忧。
这也成为一些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对策:在农村地区发展农村产业和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学生辍学问题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贫困家庭的教育资助,同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学校应该改善学校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应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认识,与学校和教师积极沟通合作。
同时,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开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能够解决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普及。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引言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孩子们成才的基石,但是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情况却比城市严重许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的差距日益扩大,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率也越来越高。
本文主要从辍学原因和对策两方面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进行探讨。
二、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1、家庭因素农村的家庭是影响孩子上学的重要因素,由于家庭一直以来的文化低,认为男孩接手家庭更重要,女孩就没必要上学,以至于很多孩子被迫退出教育系统。
同时还有一些孩子的家庭贫困,家教不好,家长跟不上孩子的学习进度,孩子还受到一些家庭问题的影响,比如家暴、亲亲犯罪等等,都可能导致孩子辍学。
2、学校因素很多农村小学、初中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较低,很多学校都缺乏设备和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的教育不平等3、社会因素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距,增加了孩子们上学的难度。
由于很多学校停课太长,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贫困,还有一些孩子没有社会认可,可能会被孤立在社会中,这也会导致他们辍学。
三、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对策1、家庭因素要解决孩子退出学校,家庭因素的影响不能被忽略。
政府应该对农村的家庭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家庭充分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儿童权益的保护。
同时需要制定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父母尽早让孩子接受教育,给家长提供免费教学资料等支持。
2、学校因素应该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完善农村小学、初中教育设施,提高教师水平。
协调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资源,增加学校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社会因素政府需要注重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强自身支持农村教育的力度和手段,尽力满足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政府支持外,社会力量也需要积极参与农村教育资金的筹集等公益活动,以使更多农村学生受益。
四、结语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要改善政策奖励教育质量好的学校,提供奖学金等鼓励家长送孩子上学,同时鼓励教师到农村执教,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谋生,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显现。
据统计,农村学生辍学率高于城市学生,辍学原因千奇百怪,包括社会、经济、家庭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背景下,分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改善教育环境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学生辍学现状近年来,随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农村中小学入学率显著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因为种种原因选择辍学。
2019年,我国农村辍学率仍达到1.68%。
由于农村学生辍学原因复杂,如何改善农村学生入学率和减少辍学率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
二、农村学生辍学原因分析1.经济问题由于农村家庭收入低,孩子们的学习成本较高。
许多农村家庭无力承担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曾有家长表示,如果孩子不去上学,他们可以节省许多开支。
另外,农村往往缺乏完善的交通网络,走路上学的孩子必须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少家长认为让孩子工作更为划算。
2.家庭因素农村家庭劳力分散、生产力低,一些家庭无法负担教育费用和时间。
一些家长忙于生产和打工,无暇照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例如,晚上没有照明设备,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环境。
此外,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高,随意放任孩子,甚至允许孩子辍学或早日脱离学校。
3.社会问题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各种教育资源,很多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差距明显。
有些农村孩子还面临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家庭问题,或者因长期在家帮助家长务农和做家务而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这些都是农村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三、对策研究1.加强财政资金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改善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并在物质上支持有困难的家庭渡过难关。
2.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因此,应加强家庭教育,提升家长和家庭的责任心。
浅析农村小学学生流失
浅析农村小学学生流失农村小学学生流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流失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浅析。
一、流失原因1. 家庭经济条件农村家庭经济水平普遍较低,生活困难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农村家庭由于缺乏经济来源,无法支付孩子的学习费用,导致孩子被迫辍学。
2. 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小学较为匮乏,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不便,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父母观念一些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有时会因为短期经济利益而让孩子辍学去务农或在城市打工。
4. 学习环境一些农村地区,学校的学习环境较为恶劣,学校的卫生条件差,甚至没有良好的食宿条件,这些也是导致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流失的影响1. 教育资源浪费农村小学学生流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一些学校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或学生数量减少,导致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无法充分利用,这既是对学校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2. 社会发展受阻农村地区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流失的学生将会影响到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从而阻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 学生自身发展受限农村小学学生流失导致了学生的教育程度受到限制,使他们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对学生个人成长的一种损害。
三、应对措施1. 提高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学生因为教育资源不平衡而流失的情况。
2. 完善师资力量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师待遇,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使其拥有更加专业的教育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增加家庭经济帮扶政府可加大对低收入农村家庭的帮扶力度,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从根本上减少因家庭经济原因而流失的学生。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浅谈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浅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教育受到广大群众的十分重视,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但是在各级各类学校里都存在着一种很特殊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差生”辍学。
这是令老师和家长很感觉棘手的一个问题。
一、学生辍学率不断攀升自从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绝大部分的适龄儿童都有了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在农村,随着国家对农村的学校、学生资金补助的增加,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环境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学生的入学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随着普九工作的深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学生辍学率不断攀升就是就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之一。
在农村的中小学里,绝大部分学校都面临着这一问题。
在我十几年的教学历程中,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走访学生家长,深入社会调查,并结合自己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得出以下几方面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自己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二、学生辍学原因分析(一)家庭的原因导致学生辍学家庭是农村中小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家庭成员的思想素质、家庭里的经济条件、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可能导致学生辍学。
1.家长的思想素质落后,导致学生辍学在农村家庭里,不少的家长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眼界狭窄,这样的家长不能认识到知识在今后市场经济中强大力量,不能理解在今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知识会让孩子在竞争中具有优势。
这样的思想导致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不关心,并由此影响到孩子在思想上也不重视学习。
研究表明,父母受过大学或更高教育的,子女品德优良的占55.8--62.3%,品德较差的占0--1.9%父母文化程度在小学或以下的,其相应的百分比分别为22.5%--28.9%和10%左右【1】。
思想决定行为,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思想左右下,学生怎么会专心学习呢?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成绩落后,以至于辍学。
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与对策一、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旷课、辍学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那么造成辍学的原因有哪些呢?1.经济原因:家庭经济困难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过大,家长无法支付孩子的学费和相关费用。
或者对于家庭来说经济效益比教育效益更重要,导致孩子被迫辍学。
2.学校原因:学校教育质量不过关是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存在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选择辍学。
3.家庭原因:家庭教育环境不良也是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家庭教育环境的不良包括家长没有教育意识、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4.个人原因:个人原因包括学生本人对学习的不重视、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学生选择辍学。
以上就是造成中小学辍学的主要原因,下面将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对策。
二、中小学辍学对策1.经济对策:对于经济原因造成的中小学辍学,可以通过政府和学校提供贷款、奖学金等方式,减轻家庭经济压力,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2.学校对策:学校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优化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接轨,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兴趣。
3.家庭对策: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注意一下几点: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学习,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家庭关系和谐,提供一个稳定、温馨的学习环境;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4.个人对策:对于学生本身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兴趣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辍学预防工作的对策辍学预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将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加强辍学预防工作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牧区中小学学生辍学和流失问题的成因与对策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农牧区学生流失的根源主要是农牧区经济困难,部分家庭无能力使青少年接受正常教育,中途辍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基于这种认识,党和国家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入手进行了各种补助措施,在农牧区实行“三包”政策,在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牧区学生的辍学现象得到了好转,部分失学学生又重返校园,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问题,应该说农牧区学生从此可以安心地读书了。
但是,事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农牧区各学校仍然有很多和部分学生离开了校园,学生流失现象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流生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面对流生问题,无论学校还是教师,既感困惑,困惑的是学生为什么流失?为什么不愿意上学?又感无奈,无奈的是采取了那么多的办法为什么就控制不住学生的流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流失问题,要想控制学生辍学,必须要找到学生辍学的原因。
流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家庭和学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学校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教学行为违反教育法规和政策,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1 教育学生方法不当,职业道德缺失,使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的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方法粗暴简单。
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歧视学生,对差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加上有个别老师道德修养不好,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最终离开学校,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
1.2 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相当多的初中是从小学借调教师拔高使用,加之近几年毕业的教师专业不对口,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致使农牧区教师业务水平整体不高,再加上平时不注重钻研业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后进生越来越赶不上优等生,产生厌学情绪。
1.3 目前农牧区学校基本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给学生不断布置各类练习、补充题、测验题。
一些学校干脆把其它的”副科”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在”主科”上,有的学校甚至连节假日都不让学生休息,继续给学生补课,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哪有什么兴趣可言?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1.4 教学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高教学质量违背教学规律,急于求成,使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遭受批评、承受压力。
2.家庭方面:2.1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错误的观点很容易动摇学生原本摇摆不定的学习信心。
现在好多学生认为读书纯属浪费青春,社会上只有钱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是这种心理作用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转向外出打工挣钱,挖虫草就是最好的例证。
2.2 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对子女辍学的影响相当大,家长受教育程度往往较低,甚至从未受过教育,他们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及经济的重要意义,盲目地认为“读书无用”。
看待问题不全面,没有长远的打算,学生的这种行为反倒迎合了他们的心理。
在子女尚不能自立的情况下,父母的这种陈旧观念无疑成为农牧区学生辍学率高的催化剂。
2.3 家庭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者家庭缺乏劳动力,或者家中有需要照顾的老人、病人和幼儿,或者家庭中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或者学生自身残疾,等等,从而造成部分学生辍学。
农牧区“重男轻女”封建意识仍根深蒂固。
在流生中,女生比例高这充分说明了女孩受教育的权利被落后的封建残余思想所剥夺。
2.4 家长缺少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生辍学的又一原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了近二十多年的今天,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小孩是自己的,送不送他读书是自己的事,不关别人的事,几乎没有几个家长认为不送子女(或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3.社会方面,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
而目前农牧区学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
3.1 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欠佳,学生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学生缺乏安全感。
3.2 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不顾有关的法令或向学生出租不健康的书刊,或向学生售烟酒,或打着“学生优惠”的招牌引诱学生入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等场所,以达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
3.3 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部分家长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论是大、中专生毕业分配,还是招工、招干,部分单位不是量才用人,而是搞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以权谋利等不正之风,出现了没才能也能找上好工作、好单位,而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使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事业与前途失去信心,逐渐产生弃学心理。
4.政府部门4.1 执行法律的力度不强》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
”对不接受义务教育这一违法行为的执法主体应该是当地人民政府,而有的政府官员却认为学生辍学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与政府没有多大关系,不愿管这些事。
有的想管,但不知道如何执法,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才能督促家长依法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
另外,辍学的初中学生大部份都打工去了,劳动部门对违法招收童工的治理也缺乏力度,这从另一方面促长了学生的辍学。
4.2 “一阵风”式的政策执行方式学政策的执行活动涉及面广,涉及的政策对象多,是一项复杂的政策过程。
希望通过“一阵风”式的政策过程执行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政策科学规律的。
地方政府之所以在一定时期愿意“大手笔”集中解决普遍存在的辍学问题,基本出发点在于“辍学率不能超过3%”,这是一个“两基”验收中一票否决的指标。
为了使本区域农牧区学生辍学率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有的地方给初中教师分任务,“要赶在验收前动员辍学生回学校”;有的甚至弄虚作假,用小学高年级学生或其他学校学生到被查学校充数;有的地方甚至“修正”原始数字,对辍学率作技术处理。
实践表明,地方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信奉的“强制执行”并不能完全彻底消除农牧区学生的辍学现象;弄虚作假更使得政策执行过程趋于复杂化,掩盖了辍学的真实情况,干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决策。
辍学政策的执行效果也由此陷入了“治标不治本”的怪圈。
这才有了农牧区学生辍学现象“屡有反弹”的问题出现。
5.教育主管部门5.1 课程设置不科学无用,严重脱离农牧区学生实际,也是造成农牧区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有不少学科知识其实都是为学生读高中读大学准备的,对于考不上大学的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既难学且枯燥。
要他们每天面对这些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知识,怎能不令他们生厌?5.2 资源配置不合理,农牧区学校无论硬软件都远远落后于城市,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许多“惠民工程”,但师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许多地方师资依然短缺,汉族教师在农牧区实施“双语”教学困难重重。
5.3 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教育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会加剧学生的流失。
学生方面:5.3.1 升学无望,升入大学虽不是读书的惟一目标,却是读书的第一目标。
如果学生确信自己升学无望,那么,他读书也就失去了动力。
5.3.2 读书无趣,读书如同嚼蜡,毫无乐趣;读书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是一件异常辛苦、枯燥和乏味的事情。
他们视教室为监狱。
他们盼望早日长大,早日结束学习生涯,以脱离“苦海”。
5.3.4 学习困难,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他们听不懂课,作业不会做,成绩不好,学习倍感吃力,有度日如年之感。
6.控制农牧区学生辍学的对策和建议6.1 对农牧区的“五个倾斜”;对农牧区教育投资倾斜;对农牧区毕业生就业倾斜;对农牧区教育资源配置倾斜;对农牧区教师待遇倾斜。
6.2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育的硬件投入,也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软件投入。
6.3 要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6.3.1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依法保证对农牧区义务教育的投入。
6.3.2 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
6.3.3 加大依法治理学生辍学的处罚力度,学生家长不敢不送子女读书,用人单位不敢招用童工。
一方面要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树立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法律意识,要让他们认识到适龄儿童、青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要依法建立治理学生辍学问题的目标责任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惩造成学生辍学的直接责任人。
运用铁的手段,该罚款的要坚决罚款,处罚让家长害怕,恐惧、胆颤,迫使其将学生不得不送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劳动部门要认真清理使用童工的现象,加大查处力度,杜绝使用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
对实施义务教育漠不关心、不作为的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教育和依法查处。
6.3.4 学校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使部分学生心灵受到污染,思想不求进步,学习不求上进,这需要进一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第一、学校应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政教处牵头,各处室配合,以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齐抓共管。
第二、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后进生,对后进生要经常进行教育,不歧视、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批评后进生应耐心细致,把握尺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激励。
对待后进生可以采取倾斜政策,如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优先安排座位等。
第三、学校要对后进生转化实行档案管理,建立后进生转化卡,摸清后进生的表现,定出转化目标、计划和措施。
政教处要定期对各班转化差生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和评比,把转化后进生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转化后进生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