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资料]共7页文档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对照考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新中国的曲折历程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2、冷战:、、、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或冷战结束的标志):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苏联解体:1991年。
二:共和国风雨历程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跃进”影响:1)自然环境:毁林炼钢和毁林开荒,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2)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3)人们思想方面: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浮夸风、假话盛行。
3、教训: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开始标 志 1946年“铁幕”演说 ————开始序幕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 ————重要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的建立 时间:1949年4月 为首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目的:联合西欧,对抗苏联“北约”的建立 时间:1955年5月为首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目的:与美国和西欧抗衡“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的概念:成就1964.10.16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跨入核行列标志内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时代英雄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主要内容: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的意义:(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2)、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4、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1、港澳回归的意义:(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2)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3)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4)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2).台湾的历史演变:2、近代台湾问题的形成:(近代台湾的有关史实---2次分离1次回归):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日本割占台湾;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主权;(回归)3、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前提(原则、政治基础):一个中国;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复习提纲(全)精编版
2014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19世界末20世纪初,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飞跃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2、近代日本快速发展的原因是?明治维新3、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渴望重新瓜分世界愿望最为强烈的是?德国4、一战前,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矛盾最尖锐的是?德和英56、一战爆发后,从同盟国转投协约国的是哪个国家?意大利7、一战爆发前,哪个地方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火药桶)?巴尔干半岛8、(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9、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哪里为主战场?欧洲10、一战时同时两线作战的国家有?德国和奥匈帝国11、一战时发生在西线的两次著名战役是?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12、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13、凡尔登战役发生在哪两个国家?德国和法国14、1917年,协约国中的哪个国家由于国内发生什么革命退出一战?俄国发生十月革命15、一战时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大炮、飞机、飞艇和毒气弹16、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首次使用的武器是?毒气弹和坦克(坦克是英国发明)1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帝国主义发动的掠夺和侵略战争,也是一场非正义战争1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是因为?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二、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1919年)1、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是?战胜国2、哪个战胜国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苏俄3、巴黎和会讨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德国4、主张用最严厉的方式处罚德国的是?法国5、巴黎和会签订了什么条约?凡尔赛条约6、《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被哪个国家继承?日本7、为什么最终中国没在《凡尔赛条约》中签字?1919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8、为什么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和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并大肆宰割德国三、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P11--13)1、世纪初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1——3单元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1--3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两极”与“冷战”1、1945年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4、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20世纪90年代,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改变。
2、表现: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苏联分为15个独立的国家、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三、“冷战”后的和平主题1、冷战后绝大多数国家都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恐怖主义作为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的威胁(2001年9。
11)(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表现。
(美国)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
3、根据1999年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2001年9。
11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说说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主义力量的增长,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
4、在这些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北约轰炸南联盟、巴以冲突和轰炸伊拉克事件中,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干涉其他国家事务,以霸权、强权的野蛮行径在世界各地推行自己奉行的一套价值观念。
它既是战争的组织者,又在战争中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加剧,世界更加不安定。
历史与社会_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一)新中国的成立: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今年61周年)重大事件(标志):开国大典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3、新中国成立的首要任务:巩固新生政权(二)土地改革:(1950—1952年)1、土改的内容: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
2、完成的时间:1952年底3、意义:(1)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三)抗美援朝1.原因:1)保家卫国;2)巩固人民政权;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英雄人物:黄继光(堵枪眼)3.交战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朝军;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性质:美方:非正义的战争;中朝方面:正义的反侵略战争6.意义:1)保卫了中国的和平、保卫了家园;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4)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7.美国将军说的四个“错误”各指什么意思?(时)二战后人民反感战争,渴望和平;(地)美军远离本土作战,战线太长;不如中国军队熟悉地形和作战条件;(对手)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勇于牺牲;作战上训练有素,尤其善打夜战;(性质)侵朝战争是非正义的,抗美援朝是正义的。
8.此时的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9.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1)政治上孤立;2)经济上的封锁;3)军事上包围。
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两弹一星”。
P14—P22(一)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1953年—1956年底)1、内容: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的是德国。
3.当时的德国外交大臣曾说:“……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说明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4.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5.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最引人注目6.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7.巴尔干半岛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成为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有:抢占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军备竞赛、军国主义10.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迅速扩展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历时4年。
以德国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1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规模空前1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英国首先使用了坦克,一战中首次使用了战斗侦察机1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8.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代表聚集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巴黎和会上,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法国要求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想让法、德两国相互制约,所以放宽了对德国的一些苛刻条件。
美国借大战之机大发横财,主宰战后世界的野心随之膨胀20.《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21.由《凡尔赛和约》等条约构成的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被称为凡尔赛体系22.凡尔赛体系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提纲1.我国四大基本国策;2.我国两大基本战略;3.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4. PRED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分别是什么?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1.1战后世界新格局【“两极”与“冷战”】(1)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它形成的标志;(2)东西方对峙的方式、它开始的标志;(3)殖民时代终结的标志;(4)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的目的;1.2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巩固新生政权】(1)__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是指什么事件?中国出兵的目的是?(3)在此期间,西藏得到_______解放;(4)“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指什么事件?它的意义?======================================================== ==========1.·改革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3.·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过多,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破坏环境,威胁人的生存与发展4. 人口发展1.1 【“两极”与“冷战”】(1)东西方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2)冷战·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3)纳米比亚的独立(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2 【巩固新生政权】(1)新中国的成立(2)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3)和平(4)1952年土地改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5)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各种措施最终作用(目的);【进入社会主义】(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标志;(2)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4)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失误与挫折】(1)三大失误;(2)文革结束的标志;(3)“大跃进”的影响;(4)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在哪里?(6)失误出现的原因;【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1)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间;=========================================================== ==========(5)巩固新生政权【进入社会主义】(1)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完成(2)农业生产合作社(3)公私合营(4)一五计划(交通运输、重工业)【失误与挫折】(1)·大跃进(“吹牛”)·人民公社化运动(公共食堂、一切公有)·文化大革命(1966~1976)(“批斗会”“破坏文物古迹”“大字报”)(2)党中央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3)·毁掉不少山林·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4)·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5)违背了紧急发展的客观规律(6)·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1)1964年10月16日(2)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名字;(3)“两弹一星”的精神内容;1.3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年代】(1)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历史性决策;(2)新时期鲜明特点;(3)改革,首先在______展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第一单元】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
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
“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时间:15—17世纪。
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
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
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
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
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九年级 上教版 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 古代世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世界》复习提纲本单元包含的中考考点:1、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
埃及的金字塔。
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佛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其教义,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2、古代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
斯巴达、雅典及其政治特色。
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及其政治特色。
3、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其教义。
4、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其教义。
5、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天方夜谭》。
一、四大文明古国(北纬20-40度之间)★文明古国地理位置发源地域出现年代文明成就共同点产生原因古埃及地处非洲东北部。
北接地中海,东接红海。
尼罗河流域前4000年金字塔、象形文字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和农耕。
古巴比伦地处西亚地区,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内部的波斯湾沿岸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产地。
两河流域前3500年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古印度地处南亚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印度河、恒河前2300年佛教、包括“0”在内的0-9十个数字古代中国地处东亚地区。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黄河、长江前2070年禹建立夏四大发明、甲骨文等金字塔:法老的陵墓,是古代埃及人民勤劳、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埃及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二、古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印度的等级制度称之为种姓制度。
社会成员按血统和肤色可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统治阶级一(嘴)婆罗门僧侣阶层掌握宗教祭祀大权二(手)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行政大权被统治阶级三(腿)吠舍农民牧民商人手工业者供养前两个阶层四(脚)首陀罗破产者、被征服者没有任何权利三、古代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课程标准:2—1通过数据和实例,了解和说明现阶段世界与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状况和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2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他们的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2—3了解我国解决PRED问题的宏观对策与具体措施,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2—4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知道问题的解决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自身和各方面的努力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1.一道难解的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为例,分析其成因:“人口急速增长──土地压力加大──围湖垦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洪水灾害”的关系链。
直观地展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重重矛盾(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酸雨等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发展”这个当代社会的主题下,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却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2.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
目前,尽管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还在持续增长。
人口问题的表现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表现在增长过快(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技术进步、传统观念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少数发达国家人口问题表现在人口增长缓慢(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社会负担、整体竞争力下降)。
适度的人口增长才不会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3.资源出现短缺:自然资源指的是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物质和能量。
它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水等)和非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矿产资源等)。
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不断的获取自然资源。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 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四、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环境问题的恶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同:史前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农业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进入工业社会后,环境问题增加了新内容,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和破坏,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形成的“三废”污染。
2、中国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4、你如何理解“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资源问题”?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
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5、白色垃圾的危害: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6、环境问题是关乎全球的问题五、可持续发展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2、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而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要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5、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提高人口质量和其它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
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整理九年级(上)第2课157.汉谟拉比法典背景: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中央集权。
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影响(意义):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第3课 158.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希腊—雅典)内容:①(政治方面)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方面)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b5E2RGbCAP 影响: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西方文明之源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评价:伯利克里改革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4课159.日本大化改新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时间、天皇:7 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p1EanqFDPw 影响(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评价: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改革。
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一、世界古代史概述1.远古时期的人类起源与传播2.文明的兴起与发展3.古代文明古代社会制度的变革4.罗马帝国的兴衰和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二、中国古代史概述1.夏、商、周三代的更替2.秦汉两代的统一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亡4.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状况三、世界近代史概述1.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2.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3.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运动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四、中国现代史概述1.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4.中国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五、世界现代史概述1.冷战与苏联的崩溃2.欧盟的形成与一体化进程3.中东地区的石油战争与恐怖主义4.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六、历史上著名事件与人物1.亚历山大大帝与希腊文明的传播2.秦始皇与统一六国3.贵族革命家罗伯斯庇尔与法国大革命4.英国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瓦特5.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孙中山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领导人及其影响七、历史地理知识1.世界主要国家及其首都、位置2.中国地理位置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要素八、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观的含义与作用2.研究历史的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3.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的解释与发展的影响九、历史与现实的联系1.历史对于现实的启示与借鉴2.历史对于国家、民族与个人的意义3.维护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性以上提纲只作为复习历史知识的一种参考,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教材和教师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系统的复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核心内容,为历史考试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加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总结提纲
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P89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参政的民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的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5、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全国人大行使哪些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7、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或法律监督机关)例如:最高立法权——表决《反分裂国家法》;最高监督权——审议温家宝总理的报告;最高决定权——批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表决举办长江三峡工程等;最高任免权——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等。
8、我国的权力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产生、领导和监督其他机关;其他机关对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
备注:人大——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其它各级人民政府)、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机关)等。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称为司法机关。
9、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P89。
人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10、人大代表行使哪些职责?P91A、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向有关政府机关反映情况;B、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C、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D、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E、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11、易混淆的知识点: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地方人大)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依法治国。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版)
• 4、影响/作用:(P31)工农业生产恢复,人们生活改善,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 • 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大权。
斯大林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应当 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21教育网 • 2、方针确定: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提出 要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 和设备的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3、特点: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②片面发展重工业。 • 4、成就:取得巨大成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 个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 • 5、问题:苏联的农业生产和轻工业生产缓慢。
英国控制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 维艰。 • 2、印度社会开始觉醒(领导组织):国民大会党成立,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组织。 • 3、领导人:“圣雄”甘地 • 4、1919年非暴力运动未料引发流血惨案,非暴力运动 不得不中止。 • 5、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20世纪20—40年 代; • 意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长打击了一个殖民当局,为 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协约国发动了武 装干涩,国内反革命也掀起叛乱。战争的紧迫关头,饥荒 降临。②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应对严峻形势,苏维 埃政府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由于政府付给农民的货 币急速贬值,引起农民的不满。③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 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
• 2、时间:1921年3月,俄共(布)大会通过决议。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导语】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仅供⼤家查阅。
【第⼀单元】 ⼀、⽂艺复兴运动(“对⼈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利。
2.核⼼思想:⼈⽂主义(⽂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主义精神。
⼈⽂主义特点:以⼈性发对神性,以⼈权发对神权,以⾃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由,强调和发挥⼈的作⽤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是创新,是资产阶级⽂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4.主要代表⼈物及作品: (1)但丁(意):⽂艺复兴的先驱。
是中世纪的最后⼀位诗⼈,同时⼜是新时代的最初⼀位诗⼈。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化巨⼈。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莎⼠⽐亚(英):⽂学巨匠。
“四⼤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
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的作⽤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个整体。
1.时间:15—17世纪。
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葡萄⽛。
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根本动机:获取黄⾦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陆(地理⼤发现)。
1492年从西班⽛(欧洲)出发,横渡⼤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海的西印度群岛)。
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到达⾮洲最南端的好望⾓。
(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次环球航⾏。
经过的⼤洋依次是:⼤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个整体。
(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伸向世界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一)(2017-10-9)
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
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
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新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 2.新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② 青年争取婚姻自由;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第三课 美国资本主义改革
第四课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第一个 陈独秀 1920年 上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①提出者:毛泽东
②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
(3)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三、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不同国家发展道路不同,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