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山东省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

山东省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

山东省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根据新出台的2012年山东省高考说明,2012年山东省仍将采用“3+X+1”的模式,总分为750分,语文、数学、英语(听力除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基本能力测试科目的试题,仍由山东省组织专家自行命制。

5门科目成绩相加为750分,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虽然最终仍然由山东省自主命题,但是综合科目的试卷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近年来命题一直比较稳定的“基本能力”,今年也有较大变化,所有试题均改为选择题。

一、语文考试内容: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为必考内容,共132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9分;作文共60分。

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选做题为选考内容,共18分,本题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所选文本后的题目。

二、数学考试内容:文史类和理工农医类的必修内容都为: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文史类选修内容为: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2012江西高考

2012江西高考

2012江西高考概述2012年江西高考是江西省举办的一次高考选拔考试,是对学生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考核,也是决定学生升入大学的关键考试。

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2012江西高考包括文科和理科两个科目,具体安排如下:文科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语文:6月7日上午8:00-9:30•数学:6月7日上午10:30-12:00•英语:6月8日上午8:00-9:30•政治:6月8日上午10:30-12:00理科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语文:6月7日上午8:00-9:30•数学:6月7日上午10:30-12:00•英语:6月8日上午8:00-9:30•物理:6月8日上午10:30-12:00•化学:6月9日上午8:00-9:30•生物:6月9日上午10:30-12:00试题难度及评分按照惯例,2012江西高考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占试卷总分的60%以上。

选择题由A、B、C、D四个选项组成,考生需要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非选择题则为主观题,要求考生使用合适的语言、条理清晰地回答问题。

江西高考评分采取综合评分方法,将学生答卷中的具体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对照评分。

同时,非选择题的评分还要考虑答题的逻辑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达能力。

考试内容变化与趋势根据考试的命题方向,每年高考都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考点,2012江西高考也不例外。

对于文科考试科目,注重细节的考点较多,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名著、名人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而理科考试科目,主要鼓励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逐渐偏离死记硬背的考察,注重深度思考和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备考建议准备高考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以下是一些建议: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学习各科目的知识点,并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

2.多做题: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

3.注意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

4.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以检验备考水平,同时熟悉高考考试形式和时间限制。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与解析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与解析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及题型示例(一)选择题示例(1-6)例1背景材料:(1)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2)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3)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4)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i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I和于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D.1mol a能与4 mol NaOH完全反应例2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X(g)+Y(g)Z(g)+M(g)+N(s),△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例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例4 右图标所警示的是A.当心火灾——氧化物B.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D.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例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A.9B.16C.20D. 25例6.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和-1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A.-44.2 kJ/molB.+44.2 kJ/molC.-330 kJ/molD.+330 kJ/mol(二)非选择题示例例7 现有甲、乙、丙、丁4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的单质在大气层高空释放的蒸气呈现明亮的橙黄色云雾,科学家由此可确定火箭在空中的位置;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丁元素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Ⅰ.考试性质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

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目标要求与考试范围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考试内容。

政治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二、考试内容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5、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家的本质现代国家的刮泥形式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2)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012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的16个生物课本实验归纳与整理

2012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的16个生物课本实验归纳与整理

实验一: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DNA 绿色两种试剂不是单独使用,应混合使用吡罗红+RNA 红色2. 8%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0.9%NaCl 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蒸馏水:配制染色剂,冲冼载玻片 三.方法步骤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甲液:0.1g/ml NaOH 溶液 乙液:0.05g/ml CuSO 4 溶液Cu ( OH ) 2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Cu 2O )。

2.。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 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A 液:0.1g/ml NaOH 溶液B 液:0.01g/ml CuSO 4 溶液 肽键结构与铜离子反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 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实验材料1.做还原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最好无色,防止颜色干扰且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等。

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一)可还原糖的鉴定 几种液体 的作用水浴加热 斐林试剂 使用时:甲乙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双缩脲试使用时:先加A 液后加B 液(二)脂肪的鉴定 ⑴显微镜观察法染液 染液 红色三、蛋白质的鉴定制备组织样液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能看到细胞器,无法看清细胞器结构),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文科数学Word

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文科数学Word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数学(文)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2.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Ⅲ.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独立操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汇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质量要求个性质量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合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试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想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涉及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Ⅳ、考试范围与要求(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④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③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 了解指数函数x a y = 与对数函数x y a log = (a >0,且a ≠1)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①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 结合函数12132,,,,-=====x y x y x y x y x y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 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 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 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 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偏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偏差(不要求记忆公式).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偏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数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②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①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 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απαπ±±,2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x y x y x y t an ,cos ,sin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与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 ⎝⎛-2,2ππ的单调性. ④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αααααcos sin tan ,1cos sin 22==+ ⑤ 了解函数()ϕω+=x A y sin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 ()ϕω+=x A y sin 的图像,了解参数ϕω,,A 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 会用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 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 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 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 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 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 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 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 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 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① 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 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汇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 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汇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汇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汇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 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2.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③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13.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 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 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 )0,0(2>>≥+b a ab b a ①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4.常用逻辑用语① 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④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⑤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⑥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5.圆锥曲线与方程① 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②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③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④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⑤ 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16.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① 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② 通过函数图像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012山东各科考试说明(高考)

2012山东各科考试说明(高考)

按照省招考院公布的《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今年我省继续采用“3+X+1”的模式,5门科目成绩相加为750分。

除英语听力外,其他各科全部由山东省自主命题。

《考试说明》发布后,针对新变化,在复习、备考时考生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把握?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实验中学的10名优秀教师,为考生详解夏季高考山东卷部分科目2012年高考说明。

语文写作是必考内容重头戏解读人:郭尚民(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语文学科同去年相比,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变化。

《考试说明》必考内容中的“论述类文章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是高考经典内容了,多少年波澜不惊。

对其中的“文言文阅读”和“名句名篇默写”要有足够的重视,它们的最大特点是考察的知识点在课内,考生只要工夫到家,是能够稳操胜券的。

写作是必考内容重头戏,《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作文题型中特别注明:所有作文题型都在考试范围中。

所谓的“所有题型”,其实主要指“新材料(含“看图”)”“命题(含“半命题”)”“话题”三种类型。

其中新材料作文尤以内容的具体性、贴近性和丰富性而大受命题者青睐。

一位资深命题专家特别提醒:新材料作文尽管具有审题角度的多样性,但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数学注意知识交叉点和结合点解读人:田广明(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根据山东招考院公布的考试说明,从考查内容来看,主要知识点的考查稳定,六道解答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与2011年的保持一致,没有发生变化。

可见2012年高考数学科考试将继续保持“稳”字方针。

文理科数学相似度还是保持稳定。

复习建议:1.注重教材,夯实基础。

高考数学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法通解。

在复习中,应以抓双基落实为重点,通过双基的巩固,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2.注重联系,提升能力。

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报道摘要:江苏省考试院于2011年11月10日公布了《2012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

今年已是江苏实施“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的第四个年头。

记者从考试院获悉,明年的高考在加强考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将加大探究型试题和应用型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

这意味着,明年的江苏高考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理解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明年的化学调整首先体现在命题指导思想上。

相较今年的命题思路,要既能为高校选拔具备继续学习潜能的学子,又能发挥命题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在考查重心的调整上,表现为试题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减少了偏怪难类型知识点的能力要求。

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 2012年化学科(江苏卷)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既能促进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又能体现化学基础学科的作用;既关注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潜能的评价,又能发挥高考命题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11考纲:2011年化学科(江苏卷)的命题将充分体现“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生,有利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高中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2.2012年化学科(江苏卷)以考查学生的化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为主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本思想。

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化学思维等能力。

2012年江苏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发布

2012年江苏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发布

2012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发布昨天,江苏省考试院公布了2012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

今年已是江苏实施“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的第四个年头。

记者从考试院获悉,明年的高考在加强考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将加大探究型试题和应用型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

这意味着,明年的江苏高考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理解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出题思想强化基础知识考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记者昨天获悉,明年的江苏各科试卷都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加大比重。

如语文学科,在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识记字音和字词,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病句等能力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考查考生的“推敲、锤炼”语言能力;在英语学科上,要求考生掌握约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并能根据语境连贯、熟练使用。

镇江九中的王汉明认为,从这些要求来看,说明江苏高考对于考生基础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传达出了一个信号:考生在今后的备考中,无论何时都不能抛开书本。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明年江苏高考对考生的应用能力提高要求的同时,继续加大了探究题型的比重。

如在语文学科中,将出现不少文本题型,要求考生对这些文本进行独立的思想概括和总结评价,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和思辨能力。

在物理学科中,也将出现不少课外的实验题,要求考生应用学过的理论或方法,尝试着解决实际问题。

试卷结构语文: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语文试卷满分为160分,结构依然分为必考和加考两个部分,其中加考内容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作答。

在必考部分,又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文阅读以及现代文阅读几个部分。

在加考部分,除了考查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名著阅读能力,还将着重考查考生的文本材料处理以及分析和鉴赏能力,其中包含归纳题和表述题。

要求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有见解”“有发现”之外,更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

这意味着语文科目对考生的考查将更加全面和深入。

语文试卷的难度比例为,容易题30%、中等题50%、难题20%。

2012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2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2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符合考试目标,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其中,历史(I)、历史(Ⅱ)和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

2012年浙江高考考试说明(英语)

2012年浙江高考考试说明(英语)

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英语)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II.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2800个左右。

英语学科考试由两项组成。

第一项为听力测试。

根据《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使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试卷,单独安排,满分30分。

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3)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第二项(英语卷)。

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包括第一、二部分,为选择题;第II卷(第三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本部分共分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

(见附录2“语法项目表”和附录3“功能意念项目表”和附录5“词汇表”)第一节: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

每题在一句或几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节:共20题,每小题1分。

在一篇不少于250个词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本部分共分两节,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短文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生词量不超过3%),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2012年高考,是中国教育系统中一年一度的重要考试。

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入学选拔的标准化考试,也是学生大学择校的重要依据。

每年的高考都备受关注,而2012年高考也不例外。

2012年高考于6月7日至6月9日进行,为期三天。

该考试由教育部主管,各省级教育考试院具体组织和管理。

考试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类别,根据考生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可以选择参加其中一个类别或两个类别的考试。

在2012年的高考中,共有大约千万名考生报名参加,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学生。

这些考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备考,希望通过高考进入心仪的大学。

高考成绩对考生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考生们都非常重视这个考试。

在高考前夕,考生们和家长们的紧张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考生们通常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模拟考试来备战高考。

同时,各种媒体也会给予高考相关的报道和关注,鼓励考生们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2012年高考的试卷是由各省级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的。

试卷的内容覆盖了考生所学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

试卷的难度不同,分为简单、中等和困难。

考生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试题,以展示他们的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

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核,高考还会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例如,语文科目经常会要求考生写作一篇文章来展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数学科目则需要考生根据实际问题解决数学题目,体现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高考是一场对自己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考试结束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志愿填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录取通知书代表着他们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就会投入到大学生活的新阶段,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涯。

除了对考生个体意义重大之外,高考对整个社会也具有重要影响。

高考结果的公布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社会上对于高分、状元的讨论也层出不穷。

2012年上海高考考试手册地理

2012年上海高考考试手册地理

一、考试性质上海市地理学科高考是为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考试。

其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又要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的地理教学改革。

考试对象为2012年上海市选考地理科的考生。

二、考试目标地理学科考试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即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并且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具体考查目标为:1.地理知识1.1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

重要地理数据。

1.2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1.3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1.4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1.5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国土开发和整治的措施;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地理技能2.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2.3对地理思维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地理思维3.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3.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考试细则1.考试方法和试卷总分考试方法为闭卷书面考试。

试卷总分为150分。

2.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考试目标和内容占总分比例按测量目标划分,地理知识部分占25—35%,各地理技能部分占20—30%,地理思维部分占40—50%。

按课程内容划分,区域地理部分内容约占15—20%。

系统地理部分约占80—85%;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占50%左右。

4.试卷结构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占50分。

选择题釆用机器阅卷,考生应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综合分析题答案写在试卷上,综合分析题部分包含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

2012年广东省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2012年广东省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理科综合Ⅰ.命题指导思想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学、生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以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新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要求,确定理科综合考试内容。

物理一、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湖北省高考语文《2012年考试说明》五大变化

湖北省高考语文《2012年考试说明》五大变化
体 裁的基本特 征及 主要表现手法。 文
文学 类 阅读 本 身具 有很 多 “ 不定 点” “ 义空白” 不同的主体 、 和 意 , 不同 的视角必然带来文本解读的多义性和开 放性 , 而这无疑 给探究能力的考查提供 了广阔空间, 因此湖北卷很可能在文学
类 文 本 阅读 和 古 诗 鉴 赏 两个 板 块 中设 置探 究 题 。
有3 篇 。 5 在语言 文 字运 用和 名句名 篇默 写部分 设 置 选 做 题 。 在 名句名篇 默 写 会
错别字 ( 3 错 字扣 1 , 分 重复的不计 ) 。
发 展 等 级 要 求 : 刻 ( 过 现 象 深 入 深 透 本 质 , 示事 物 内 在 的 因果 关 系 , 点 揭 观
容 范 围确 定 为 语 文基 础 知识 ( 语 言 文 含 字 运 用和 文学 常识)古代 诗文 阅读( , 含文
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 分 为基 础等级和发 展等级 。 基础 等级 要求 : 合题意 : 符 符合文体要求 ; 感情
真 挚 , 想健 康 ; 思 内容 充 实, 中心 明确 ; 语 言通 顺 , 构 完 整 ; 点 正 确 , 写 结 标 不
用 “ 范汉字 ” 在 “ 规 。 正确 运 用常见 的 修
步扩大到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在考点中 增加了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义 和用 法” 的要求 。 常见文 言虚 词 : 、 而
颖 , 料新鲜, 思新巧, 材 构 推理想象有 独到之处 , 有个性色彩 ) 。
辞手法” 考点中, 增加 了 “ 反复” 的修辞
大板块。新增内容和 变化简述如下: 1 . 语言文字运用 将 “ 言知 识和 语 言表 达 ” 为 语 改
“ 言 文 字运 用 ” 对 识 记 字音 的要 求 语 。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此处是2012年添加的内容),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二、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2012年广东高考英语考试说明词汇表-不规则动词表(含增补)

2012年广东高考英语考试说明词汇表-不规则动词表(含增补)

ed
--lost --made -- / --meant --met --
mistaken
不规则动词表(8)
pay
--paid --paid
put
--put --put
read
--read --read
rewind 重绕 --rewound --
ride
--rode rewound
ring
--rang --ridden
lead 带领
forecast(ed)
foreca精品s课t件 (ed)foretold
不规则动词表(增补2)
melt 融化 melted melted/molte
mislead 误导 misled n
overcome 战胜 overcamemisled
overdo 做过火overdid overcome
forbidden
--
forgotten
不规则动词表(5) Oct. 26th
freeze 结冰 --froze --frozen
get
--got --got
give
--gave --given
go
--went --gone
grow 生长 成长 --grew --grown
hang 悬挂 绞死 hung/hanged hung/hanged
--lent
不规则动词表(7)
lie
--lay --lain
light
--
--
lose
lit/lighte lit/light
mmmmmmoaaeuveikyeseasettrnthaekaer无意偷中听听d------m,精i------品slmmmm课件toieeaosgatdothnettk

2012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理科综合

2012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理科综合

2012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新课标】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生物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012年湖北新课程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2012年湖北新课程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一)“稳”字当头
“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 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 素质教育和贯彻课程标准的原则,以各学科课程标准、考 素质教育和贯彻课程标准的原则,以各学科课程标准、 试大纲为依据,坚持命题的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 试大纲为依据,坚持命题的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基 础性原则,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基础,突出能力, 础性原则,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基础,突出能力, 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部分学科中设立选考内容,设 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部分学科中设立选考内容, 计选考题,体现课程改革要求; 计选考题,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命题既要使试卷整体上具 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 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也要符合湖北省教学和考 生的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 生的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湖北 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命题原则) 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命题原则)
(二)变化显著
4.试卷模式的调整。设置选考题供考生选做,反映 .试卷模式的调整。设置选考题供考生选做, 课改新要求。选考内容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考生 课改新要求。选考内容分值控制在 分左右, 分左右 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二)变化显著
5.2012年理综试卷物理试题结构: . 年理综试卷物理试题结构: 年理综试卷物理试题结构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 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 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5.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古代希腊、罗马*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选修内容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大抗议书*②内战*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①《独立宣言》②《人权宣言》4.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Ⅲ.考试形式闭卷、笔答。

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ⅤⅥ.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Ⅶ.题型示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A B C D答案:C12.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实行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皇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答案:D13.“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答案:B14.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15是A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16.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的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表1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B .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 .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答案:B17.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 .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 .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 .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答案:B18.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发明家”是指A .科学社会主义者B .第一国际领导人C .巴黎公社领导人D .空想社会主义者 答案:D19.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 .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B .两极对峙变成了欧、美、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C .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D .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答案:C二、非选择题36.表4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应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参考答案:(1)晚清组。

(2)①东汉组、宋代组。

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恒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 宋代组可增加其他朝代学生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反映佛、道产生了较大影响。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

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

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

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

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

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

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

土耳其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

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

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

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

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耶?——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

评析这一观点。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

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②对“亚洲古学复兴”论的看法;③分析两者异同;④总体评价。

(3)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有理。

(4)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3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