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高中地理 高考知识点总结 大气(二)气压带和风带
14、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1)三圈环流形成的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①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北进。
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地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
因此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上升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
(3)全球气压带形成的原因①热力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
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②动力原因: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城内辐合或辐散,从而导致气压发生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4)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③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2、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高山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
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二、气候类型的及判断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气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 带:
(南北纬
30°之间,
T最冷月>15℃)
1、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o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
地势较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改变了大气环流状况),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西南部沿岸
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
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地形平坦、大分水岭对东南信风的阻挡。
秘鲁沿岸
秘鲁寒流的影响、安第斯山的阻挡。
索马里沿岸
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太阳辐射能在高低纬度间分布的不均匀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假如大气在均匀的地表(地表是平坦的,消除了地势的高度起伏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消除了物质比热容的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上运动,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一、图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无论三力平衡还是不平衡,风向始终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斜交等压线);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当二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其结果是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与北极之间或赤道与南极之间的三圈环流,全球近地面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特征1、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等压线与纬线平行,形成的气压带也与纬线平行。
2、近地面气压带和高空气压分布状况。
当近地面是高压带时,盛行下沉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低气压;当近地面是低压带时,盛行上升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高气压。
3、二分日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4、气压带和风带的宽度。
理论上讲,每一个气压带大约有10个纬度的宽度,每一个风带有20个纬度的宽度。
5、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6。
气压带的移动范围。
气压带和风带最大移动范围为10个纬度。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压带位于5°S-5°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5°N-35°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55°N-65°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5°N至北极之间。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至10°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N-40°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70°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7。
高中地理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知识讲解 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考纲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压迫和直接的热源: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局部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重要方面是辐射热交换。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温度分布规律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补不均,造成上下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1.成因:上下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三圈环流〔1〕低纬环流赤道上空:南风→西南风→西风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30°N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
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三圈环流也可用以下列图来表示:〔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以下列图〕3.季节移动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以下列图〕。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移动大约5°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高考地理经典必备 :气压带风带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气压梯度的含义: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此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图示受力状况风向理想风向只受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风向受F和P(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F、P和f(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1)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G为极地高气压带(2个),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4)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北半球:B 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中纬西风带⎩⎨⎧北半球:D 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极地东风带⎩⎨⎧北半球:F 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分布: ①北半球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3.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知识点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对物体产生的压力。
在地球表面上,气压的分布并不均匀,而是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分布规律,这就是气压带。
而气压带的存在,也直接导致了风带的形成。
一、气压带气压带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的转动、不同经纬度的热量分布以及地形的影响。
根据气压分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气压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四个带状区域。
1. 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受到阳光直射的影响,地面上的气体分子被加热后上升形成气压下降,形成低压带。
由于气压低,空气上升,水汽充足,距离赤道越远,雨量越多。
因此,赤道低压带也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2. 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以北约30°到40°之间,主要由于赤道地区上升的空气在30°左右下沉形成的压力。
这里空气下沉,水汽减少,降雨较少,天气晴朗。
这也是为什么多数沙漠地区位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原因。
3. 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北约60°到70°之间,该区域的天气寒冷,气温低,很少有人类居住。
由于经度和季节的变化,副极地低压带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4. 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是气温最低的地区。
由于冰雪的存在,极地高压带的地表气温极低,冬季长时间黑暗,气温更是低至零下50摄氏度左右。
二、风带风带是由气压带形成的,气压差是产生风的主要原因。
高压区的气压较大,而低压区的气压较小,两者之间的压强差就会引起风的产生。
根据气压对称性的原则,风流始终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
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风的方向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根据风流的方向,我们可以将风带分为赤道东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副极地东风带和极地西风带。
1. 赤道东风带赤道东风带位于赤道附近,又被称为信风带。
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赤道附近的空气流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风的切向速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东风。
3-2气压带和风带(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0° 赤道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相互碰 撞抬升
90°S
寒冷堆 积下沉
30°S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组成
2.三圈环流
4)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每个气压带约占10个纬度, 每个风带约占20个纬度
1.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N
1)形成条件(假设)
①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 高低之分)
②地球不自传(无地转偏向力)
③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S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组成
1.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2)成因:
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
垂直方向 赤道地区:上升气流 两极地区:下沉气流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北纬30度上空
①赤道低压带 (热力原因)
②副热带高压带 (动力原因)
南风 赤道上空
形成副热带高压
③东北信风带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赤道形成低压
到北纬30度 上空偏转成西 风,气流无法 北上在此堆积 (动力不足)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组成
1.三圈环流 2)中纬环流
①盛行西风带
②副极地低压带
被 迫
(动力原因)
下 沉
极 锋
被迫 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冷气团 北纬60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纬30度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西南风——盛行西风带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知识点概述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小节的知识点,主要知识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因素分析,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分布等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
20l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
20l1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
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常见误区提醒误区提醒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与分布特征一、知识讲解二、跟踪训练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A. ②①③④B. ②③①④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2.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风带 a 和 c 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B. 气压带M 和风带 b 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 无关D.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 c 的北移有关【答案】1. C 2. D【解析】1.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2.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 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极地低气压带4. 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 宁波地区夏季受甲风带的影响B. 丙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C. 7月,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D.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答案】3. B 4. D【解析】3.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图中的“丙气压带”的风吹向两侧,是高气压带,A、D错。
北侧是东南风,南侧是西北风,是指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对。
极地高气压带周围是东北风或东南风,C错。
4.宁波地区夏季受丙气压带的影响,出现伏旱天气,A错。
丙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B错。
7月,北半球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南半球是冬季,大陆上是高压,C错。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D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作为地理示意图的一种,主要体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是大气运动部分的高频考点,解读分析思路如下:1.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1)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乙。
(2)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①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乙、丁;②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③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④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
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3.根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如(1)中图乙,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4.“由因索果”判断气候类型(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
(2)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二、经典高考试题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 市。
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解析第(1)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确。
第(2)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答案(1)C(2)D2.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1.概念:气压带是指地球大气环流中垂直方向上由于高、低压带的交替分布而形成的区域。
2.成因:气压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强度不同有关。
地球赤道处因受到直射日照,气温升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而在两极地区因受到斜射日照,因此气温较低,使大部分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特点:气压带的特点是交替分布,即从赤道开始,每个半球上交替分布着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1.概念:风带是指受到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地表特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在赤道、中纬度和极区分布的气流带。
2.成因:风带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的结果。
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气流会产生科里奥利力,使得大气环流形成了赤道东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等气流带。
3.特点:风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向和强度上的不同。
赤道附近主要是东风带,中纬度则是西风带,而极地地区形成了东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气压带和风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气压带的形成是风带形成的基础,气压带分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例如,赤道的低压带形成了赤道东风带,中纬度的低压带形成了副热带西风带等等。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干旱地区的形成,而赤道附近则多为热带雨林气候。
2.农业生产:-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季节性变化。
农业生产的定位与规划也要考虑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气象灾害:-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可能会引发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干旱、暴雨等,对人类活动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做好农业生产、避免气象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篇总结,能够对气压带和风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1、大气环流
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特点:全球性、规律性和长时期平均状态等特点;
成因: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意义:促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交换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和促使水汽循环;
2、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1)单圈环流
对位置。
春秋分时:南北纬25° —— 35 °之间;
夏季:南北纬30 °——40°之间;
冬季:南北纬20 °——30 °之间;
自学:请再尝试写出其他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和冬季时的纬度相对位置。
总结: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气压带表现为高压、低压相间分布;
3)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相同;
(1)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点拨:根据图中冰岛的纬度位置,及气压带的移动范围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4、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分析
掌握背景: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明确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对于分析和掌握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等十分重要。
南半球:东南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有规律的周期性移动。
规律: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具有整体性,相对位置不变;一年中的移动幅度大约为5 °;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偏,冬季南偏。
聪明的你,尝试一下移动规律,尝试写出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冬季时的纬度相
①为什么赤道地区的空气会上升?赤道低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赤道地区受热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从而导致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
完整版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完整版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气压带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不同纬度带状区域,在这些区域内的气压特征和风向变化相对稳定。
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球自转和辐射能量的分布有关。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
1.高压带和低压带:高压带是指大气压强较大的区域,通常位于中纬度35°N和35°S附近的地带,例如副高带。
低压带是指大气压强较小的区域,通常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带,例如副低压带。
2.赤道低压带(赤道高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带,此地区受太阳直射,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形成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全球季风的重要影响区域。
3.副高带:位于30°N和30°S之间的地带,此地区受到下沉气流的影响,形成高压带。
副高带是气温较高,降水较少的地区。
4.副低压带:位于60°N和60°S之间的地带,此地区受到突然性天气变化的影响,气压变化较大,形成低压带。
副低压带是气温较低,降水较多的地区。
5.极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的地带,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空气向外扩散,形成高压带。
6.风带:与气压带相对应的是风带,风带是指在不同纬度区域内气压不断变化而引起的风速和风向的变化。
7.赤道风带: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带,受到赤道低压带和副高带影响,形成持续的东风。
赤道风带是全球环流的动力源之一8.副热带风带:位于20°N和20°S之间的地带,受到副高带和副低压带影响,形成持续的西风。
9.极地风带:位于极地附近的地带,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空气向外扩散,形成持续的东风。
10.季风风带:位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地区,季风风带是由于大陆和海洋之间辐射能量的差异而形成的。
季风风带的风向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冬季主要为北风,夏季主要为南风。
11.活动中心:气压带和风带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称为活动中心。
活动中心分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高压中心通常是气压升高的地点,低压中心则是气压下降的地点。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②假设地面均一,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高二地理气压带风带知识点
高二地理气压带风带知识点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形成与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地理气压带的形成与特点地球自赤道向两极方向,呈现出不同的气压分布,共有五个地理气压带。
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和赤道高压带。
每个气压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纬度相关,具有以下特点:1.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压较低,因为热带地区辐射日照强,造成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带来高温和多雨的天气。
2.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气压相对较高,因为热带辐射加热导致空气下沉,形成沉降带,天气晴朗且干燥。
3.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气压较低,因为极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冷涡带,带来湿润的天气。
4. 极地高压带: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气压相对较高,因为极地地区冰川环绕,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天气干燥且寒冷。
5. 赤道高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压相对较高,因赤道往两极水平温度差异大,造成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天气晴朗且炎热。
二、风带的形成与特点地理气压带的不同压力分布导致了风的形成与环流,形成了一系列的风带。
主要有东风带、信风带、西风带和反信风带。
每个风带都具有独特的特点:1. 东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主要吹向西方,由于热带地区辐射加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产生东风,带来暖湿空气。
2. 信风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主要吹向赤道方向,由于热带地区的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的相互作用,形成信风带,风向一般为东北。
3. 西风带:位于副极地低压带和赤道高压带之间,主要吹向东方,由于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呈现出西风带,风向一般为西北。
4. 反信风带:位于赤道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主要吹向赤道方向,由于高压带和低压带相互作用,形成反信风带,风向一般为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假设条件:①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高中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第5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类型气流运动对气候影响举例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暖高压控制地区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地区寒冷干燥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项目对气候影响举例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西风带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信风带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沛,降水较多夏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稀少,降水较少冬季风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因素影响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大气环流造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海陆分布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造成降水差异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因素的影响。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风坡、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三、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1.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1)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2.典型案例(1)热带沙漠气候形成了荒漠景观,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常绿阔叶林景观。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2022
分布
季节 风向
南亚
东亚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我国东部、日本、
我国西南
朝鲜半岛
1月(冬季) 7月(夏季) 1月(冬季) 7月(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性质
冬:寒冷干燥,风力强劲
夏:温暖湿润,多降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的差异
学生探究
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
1.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位 置
影响气 压分布 的因素
时 间
被切断的 气压带
气压中心的变化
亚欧大 陆
太平洋
北
海陆热
1月
副极地低 压带
半 力性质
球
的差异
7月
副热带 高压带
冷高压 保留副极 (块状) 地低压带
热低压 保留副热
(块状)
带高压带
南 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因为 海洋 面积
半 占绝对优势 球
气流垂直运动与天气状况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90
极地高气压带
80
极地东风带 70
冰原气候 全年少雨 苔原气候 全年少雨
寒全 冷年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少雨且集中于夏季
冬
冷
5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
盛行西风带
40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全年多雨 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
大陆性气候 全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少雨
2022高三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备课组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气压带知识点总结
风带气压带知识点总结一、风带和气压带的概念风带是指地球上由于气候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气流带,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上的不同温度和气压差异而产生的。
根据地球不同经纬度上的气温和气压分布情况,可以将风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气压带是指地球上由于气候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气压的分布带,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上的不同气温而导致的气压差异。
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温分布情况,可以将气压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和气压带的形成原因1. 赤道低压带的形成原因赤道附近的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最多,因而气温较高,形成赤道热带低压带。
赤道地区的空气受到日照的影响升温,变得轻盈,开始上升形成对流。
2. 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原因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向两侧流动,经过大约30°纬度处的下沉,使得此地区成为副热带高压带。
3. 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原因副极地高压带的空气向两极流动,流向两极地区后,受到地球旋转的影响而偏转,形成旋转风,其中有一部分空气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高压地区散发出来形成溜降风,使得两极形成低压带。
4. 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原因极地地区气温非常低,地球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大,形成高压带。
三、风带和气压带的特点1. 赤道低压带的特点赤道地区因为日照充足,气温高,大量的水汽上升形成对流,形成赤道地区的低压带。
赤道地区气温高,湿度大,降水丰富,气流多为上升气流。
2. 副热带高压带的特点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左右的纬度,气压高,降水少,天气晴朗,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空气下沉使得大气对流不活跃,从而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3. 副极地低压带的特点副极地低压带位于50°附近的纬度,由于向南或向北偏转的风,这些气流在地面上汇总使得地面气压下降,形成极地高压带。
4. 极地高压带的特点极地高压带位于地球的两极,由于气温低、大气密度大,形成了气压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知识点概述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小节的知识点,主要知识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因素分析,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分布等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
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
20l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
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
20l1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
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
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常见误区提醒
误区提醒
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
(高考江苏卷地理56题)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5~6题。
图2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6.产生图示区城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暖锋
C.反气旋
D.冷锋
【命题分析】 5题考查了对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能力。
M位于高压的东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该地吹西北风。
【命题分析】 6题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锋面气旋的理解程度。
图中降水区域的东南方为低压槽,该处气流交汇形成冷锋,雨区位于冷锋的锋后。
以上就是高中频道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欢迎大家进入高中频道了解信息,帮助同学们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