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硬膜外麻醉临床路径(麻醉医师版)

硬膜外麻醉临床路径(麻醉医师版)

硬膜外麻醉临床路径(麻醉医师版)一、硬膜外麻醉适用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情况,可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二、选择麻醉方案的依据: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临床麻醉学》,徐启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三、进入临床路径的标准:1. 有硬膜外麻醉适应证2. 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四、进入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标准阶段分为麻醉前评估与准备、麻醉实施、麻醉后随访3个阶段。

1. 麻醉前一日:进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详见麻醉前访视路径);2. 手术当日:(1)核对病人的身份和手术部位,再次进行病情和硬膜外麻醉可行性的评估;(2)监测生命体征;(3)开放静脉通路;(4)根据所实施的手术,确定硬膜外穿刺的间隙;(5)硬膜外穿刺;(6)试验剂量;(7)麻醉维持;(8)麻醉处理;3. 手术结束后至送入病房后24h:(1)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和末次用药时间确定患者去向:①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可送至病房;②麻醉平面在T5以上、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1小时以内以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观察;③患者病情危重或在PACU观察1小时病情仍不稳定,可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ICU观察。

(2)送至病房后24h内,观察和处理:①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的运动与感觉;②麻醉相关并发症;③填写术后随访记录。

五、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出现麻醉并发症者(如全脊麻、局麻药毒性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硬膜外腔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等),按相关指南抢救处理。

2. 穿刺失败。

硬膜外穿刺困难导致失败者,可改为全身麻醉等其它麻醉方式,进入其它临床路径。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2016年县医院版)一、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S06.501)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ICD-9-CM-3:01.3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2):100-101)、《神经外科学高级教程》(张建宁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临床表现:(1)病史:一般都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其间呕吐和躁动比较多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5)局灶性神经损伤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合并脑挫(裂)伤或/和脑内血肿压迫而引起肢体偏瘫、癫痫、失语。

2.辅助检查:头颅CT扫描(带骨窗像)。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2):100-101)、《神经外科学高级教程》(张建宁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手术治疗: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有以下情况者应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1)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伤后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GCS评分下降>2分,和/或出现新的阳性体征(如瞳孔不等大或一侧瞳孔固定散大)、再次出现昏迷;(2)CT扫描提示脑实质受压明显,一侧或双侧环池受压变形,大脑中线移位>5mm;(3)幕上血肿量>30m(颞部血肿>20ml)、或(和)血肿厚度>10mm,或幕下血肿量>10ml。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4)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4)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4)时间
住院第12日
(术后第11天)
住院第13日
(术后第12天)
住院第14日
(术后第13天)
主要诊疗工作
o 临床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o 复查血常规、血血生化
o 完成病程记录
o 临床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o 复查血常规、血生化
o 完成病程记录
o 确定患者能否出院
o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o 通知出院处
o 开出院诊断书
o 完成出院记录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饮食/鼻饲
长期医嘱:
o 二级护理
o 饮食/鼻饲
o 通知出院
主要护理工作
o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o 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o 做好基础护理
o 预防并发症护理
o 协助患者肢体功能锻炼
o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ppt课件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ppt课件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 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 3.当患者双侧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停止1小 时以上,或处于濒死状态,不进入此路径。
.
11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六)术前准备(入院当天)。
•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 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建议使用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等;明确 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 药物。
.
13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 2.手术方式: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 3.手术内置物:硬脑膜修复材料、颅骨固定
材料、引流系统等。 • 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脱水药、止血药,
酌情应用抗癫痫药物和激素。 • 5.输血:根据手术失血情况决定。
.
14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九)术后住院恢复≤13天。
•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24小时之内及出院 前根据具体情况复查头颅CT了解颅内情况;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
4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二)诊断依据。
• 1.临床表现: • (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
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 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 (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 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 • (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 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 •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 硬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 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 (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 迫引起偏瘫、失语。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21年版〕一、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IC D-10:S06.501〕行硬脑膜下血肿去除术〔ICD-9-CM-3:01.3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等。

1.临床表现:〔1〕病史:一般都有外伤史,临床病症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伤后短时间可开展为濒死状态;〔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3〕颅压增高表现:颅压增高病症出现较早,其间呕吐和躁动比拟多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 反响〕;〔4〕脑疝病症: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病症;〔5〕局灶病症: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自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头颅CT扫描(带骨窗像):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表现为脑外表的新月形高密度影。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等。

1.手术治疗: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有以下情况者应行硬脑膜下血肿去除术:〔1〕有明显颅压增高病症和体征,意识障碍或病症进展性加重,或出现新的阳性体征、再昏迷;〔2〕CT扫描提示脑受压明显,大脑中线移位>5mm;〔3〕幕上血肿量>30ml或幕下血肿量>10ml。

2.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ICD-10:S06.401)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临床表现:(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

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

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2)头颅X线平片:约90%的病例合并有颅骨骨折;(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选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1)临床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2)幕上血肿>30ml,颞区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3)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者。

2.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

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2020年版)一、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ICD-10:S02.902)行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或颅骨钛板、硅胶板、有机玻璃修补术(ICD-9-CM-3:02.02-02.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病史:多有头部外伤病史;(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等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2)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凹陷骨折征象,平扫可除外有无继发颅内异常;(3)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cm,临床出现局灶性症状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粉碎性凹陷骨折,手术摘除游离骨片,保留带有骨膜的骨片,缩小日后需修补的面积,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大静脉或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下陷较深仍可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重要功能区的凹陷骨折,当骨折片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9.04•【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39号•【施行日期】2009.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等骨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附件: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九月四日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临床路径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临床路径


□ 完成护理记录
□ 完成护理记录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1. 2.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 4 天 (术后第 3 天)
住院第 5 天 (术后第 4 天)
住院第 6 天 (术后第 5 天)
□ 临床观察神经系统功能 变化情况

道内营养

内营养
□ 监测生命体征 点 □ 脱水对症支持治疗
临时医嘱:
□ 调整抗酸药
□ 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


□ 头颅 CT
□ 根据神经体征及昏迷评分

判断患者 2 周内清醒机会
者,可以早期气管切开
□ 抗血栓预防或治疗
主要 护理 工作
□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 情况
□ 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 况及手术切口敷料情况
处于濒死状态,不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
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 X 线平片。 (4)头颅 CT 扫描(含骨窗像)。 2.根据患者病情,建议选择的检查项目 (1)颈部 CT 扫描、X 线平片。 (2)腹部 B 超,心肺功能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
2.辅助检查 (1)头颅 CT 扫描(带骨窗像):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表 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如果合并脑挫裂伤, 局部可观察到高密度的碎片影;如果有对冲部位硬膜外血肿, 常可见到对冲部分紧邻颅骨的凸透镜型高密度影。 (2)头颅 X 线平片:半数患者可见颅骨骨折,包括线 性骨折或凹线性骨折,部位可与血肿部位不一致。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杨 树源、张建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现代创伤医学丛 书·颅脑创伤分册》(周良辅、赵继宗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表单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表单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表单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表单(2010年版)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ICD-10:S06.401),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出院日期、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住院第1日(手术当天)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

进行术前相关检查。

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完善术前准备。

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安排全麻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记录。

长期医嘱:一级护理。

临时医嘱:备皮(剃头)。

抗菌药物皮试。

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感染性疾病筛查。

头颅CT扫描。

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入院护理评估及宣教。

完成术前准备。

遵医嘱完成术前化验检查。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状况。

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切口敷料情况。

遵医嘱给药。

完成护理记录。

住院第2日(术后第1天)临床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进行切口换药。

观察切口情况。

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有引流时)。

复查头颅CT,评价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完成病程记录。

住院第3日(术后第2天)临床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切口敷料情况。

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决定是否拔除引流管(有引流时)。

完成病程记录。

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一级护理、术后流食/鼻饲、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补液治疗。

临时医嘱: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

头颅CT。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状况。

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切口敷料情况。

观察引流液性状及记量(有引流时)。

遵医嘱给药。

遵医嘱完成化验检查。

进行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护理。

完成术后指导及用药宣教。

完成护理记录。

护理工作: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切口敷料情况。

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中的应用

理 。由科 室主任 、 护士长 以及高年资 医护人员参考《 临床路径实施手册 》 【 4 】 , 根 据经硬膜外血肿开颅血肿清 除术 的特点及护理要 点共 同制订临床 护 理路径 表。 如病情平稳 , 护理工作按临床护理路径发展 , 则责任护士在 相 应 内容 旁的“ 口” 内打“ 、 / ” 并 签名 ; 如 病情有变化 , 不能按原 定l I 每 床路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 2 0 1 1 年3 月一 2 0 1 3 年 1 2月收治的创伤性
硬 膜外 血肿患 者 6 O例 , 男4 9例 , 女 l 1 例, 年龄 l 5 — 7 O岁 , 平均 年龄 4 3 岁; 血肿位于颞部 2 7 例、 额顶部 1 6 例、 颞顶部 1 3 例, 枕部 4 例 。所有 患 者 均行头颅 C T扫描 , 确诊为硬膜 外血肿 , 均采取开 颅血肿清 除术 伴( 或 不伴 ) 去骨瓣 减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 O 例, 2组患者 年龄 、 性别、 病情、 文化 程度 等方面 比较差 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1 . 2 . 1 对照组采取硬膜外血肿 开颅血肿清除术后 常规护理 , 由当班 护 士严格 执行 医嘱 , 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任护士制 订护 理计划 , 进行健康教 育 , 按医嘱完 成 每 日的治疗及 护理工作。 1 . 2 . 2 观察组采 取硬膜外 血肿开颅 血肿清 除术后 l 临床护 理路径护
(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 医院护理 部 , 江苏
宿迁 , 2 2 3 8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讨 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硬膜 外血肿 患者 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择 我科 2 0 1 1年 3月 一2 0 1 3年 1 2月收治的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ICD-10:S06.401)。

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可出现中间清醒期。

(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比较明显(库欣反应)。

(4)脑疝症状:常见于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巨大硬脑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

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

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2)疑有后颅窝血肿,CT扫描伪影严重时,考虑行急诊MRI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前I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临床路径目录

外科临床路径目录

外科临床路径・髌骨骨折(2012版)2013-03-04 ・尺骨鹰嘴骨折(2012版)2013-03-04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2012版)2013-03-04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2012版)2013-03-04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012版)2013-03-04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012版)2013-03-04 ・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肛裂(2012版)2013-03-04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肱骨干骨折(2012版)2013-03-04 ・肱骨髁骨折(2012版)2013-03-04・股骨髁骨折(2012版)2013-03-04 ・踝关节骨折(2012版)2013-03-04 ・急性乳腺炎(2012版)2013-03-04 ・甲状腺良性肿瘤(2012版)2013-03-04 ・结节性甲状腺肿(2012版)2013-03-04 ・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颈椎病(2012版)2013-03-04・胫骨平台骨折(2012版)内科临床路径・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脑出血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胃溃疡合并出血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4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口腔科临床路径・唇裂(2012年版)2013-03-04・腭裂(2012年版)2013-03-04 ・复发性口腔溃疡(2012年版)2013-03-04 ・个别乳磨牙早失(2012年版)2013-03-04 ・口腔扁平苔藓(2012年版)2013-03-04 ・口腔念珠菌病(2012年版)2013-03-04 ・乳牙慢性牙髓炎(2012年版)2013-03-04 ・乳牙中龋(2012年版)2013-03-04・下颌骨骨折(2012年版)2013-03-04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鼻出血(2012年版)2013-03-04・鼻中隔偏曲(2012年版)2013-03-04・慢性扁桃体炎(2012年版)2013-03-04・突发性耳聋(2012年版)2013-03-04眼科临床路径・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3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3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3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2012年版)2013-03-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ICD-10:S06.401)
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临床表现:
(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
(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

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

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2)头颅X线平片:约90%的病例合并有颅骨骨折;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选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
(1)临床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
(2)幕上血肿>30ml,颞区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
(3)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者。

2.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4.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新发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应当立即复查头颅CT,并重新评价手术指征。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S06.40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双侧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停止1小时以上,或处于濒死状态,不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颈部CT扫描、X线平片;
(2)腹部B超,心肺功能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等;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注射:
①成人:0.5-1.0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三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 者,每日2次,每次3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推荐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
①成人:1g/次,一次静脉滴注;
②儿童:儿童用量一般按成人量的1/2给予;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3.手术内置物:颅骨固定材料、引流系统等。

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脱水药、止血药,酌情应用抗癫痫药物和激素。

5.输血:根据手术失血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24小时之内及出院前根据具体情况复查头颅CT 了解颅内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2.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选择的检查项目:胸腹部X线平片或CT,腹部B 超。

3.术后用药:抗菌药物、脱水药,酌情应用预防性抗癫痫药及激素。

4.每2-3天手术切口换药一次。

5.术后7天拆除手术切口缝线,或根据病情酌情延长拆线时间。

(十)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并发症。

2.体温正常,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切口愈合良好。

3.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生命体征平稳,经评估不能短时间恢复者,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可根据患者情况考虑继续治疗或转院继续康复治疗。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继发其他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再次开颅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切口、颅骨或颅内感染、内置物排异反应,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伴发其他疾病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
单纯血肿清除费用6000-12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