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共30张PPT】
四史
❖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疫区居住史, 否认特殊化学物品或放射性物品接触史。
❖ 家族史:否认有遗传病史,家属及子女 身体健康。
病程介绍
患者于 年8月10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及 相关宣教,于11日行头颅置管外引流术。 14日CT显示血肿消失拔管。
五、护理诊断/问题
1.意识障碍 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 脑外科入院护理常规
❖ 各种检查前宣教
❖ 术前处置(皮试,备皮,备血,通知禁食水,卫生清洁等)
❖ 术前准备(准备术前药物,检查各项检查、检验结果是否齐全) ❖ 术前宣教,发放病院健教手册(手术介绍,术前、术后配合事项,睡眠、饮食等)
❖ 康复训练指导(床上排便,有效咳嗽等)
❖ 饮食、排泄护理(预防便秘及腹胀) ❖ 心理护理 ❖ 睡眠护理
康复训练指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严密监护: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颅高压、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病危时进行心电、血压、体温监测。 饮食、排泄护理(预防便秘及腹胀)
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出院日:
❖ 执行出院医嘱 ❖ 出院宣教
❖ 出院康复指导
❖ 终末消毒
病例导入
❖姓名:谢德林
❖年龄:51 岁
家族史:否认有遗传病史,家属及子女身体健康。
2.知识缺乏 3.有导管滑脱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术后不适用
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疝、压疮、肺部感染等
六、护理措施 ★
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1.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头抬高15°~30°,保持
功能位。
2.严密监护: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颅高压、 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病危时进行心电、血压、体 温监测。
脑疝前驱症状有哪些?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住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与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按常规护理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住院费用进行比较。
结果: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发于50岁以上老人,病史多不明确或有轻微头部外伤史,血肿多发生于一侧或双侧,随血肿的慢性增大,一般在2~3周内由于颅内压增高和脑的直接受压两种原因引起临床病象[1]。
钻孔引流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2]。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护理程序为患者进行护理,并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预定的护理效果。
笔者所在科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运用了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与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常规护理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常规护理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72岁,一侧硬膜下血肿27例,双侧硬膜下血肿3例,所有患者都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2011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临床路径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4.5岁,一侧硬膜下血肿26例,双侧硬膜下血肿4例,所有患者都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1.2 方法常规护理组按照慢性硬膜下血肿及围术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临床路径组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及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表,患者入院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路径设置的时间、内容进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患者入院日(手术前1 d)向患者本人及家属做好入院介绍;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向患者本人及家属介绍病情及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目的、操作过程、手术的优点、术中配合、术后的注意点,强调术后保持头低足高位是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重要性措施之一;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其思想顾虑;清洁头发并剃头,床上大小便及头低脚高位的训练,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临床路径】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常规【概述】成人单侧幕上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成人颅脑损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单侧幕上硬脑膜下血肿,可有头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一侧肢体肌力减弱、走路不稳等局灶性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头颅CT显示单侧幕上骨板下新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诊断标准】1、成年人。
2、可有头部外伤病史。
3、头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嗜睡、行走不稳、肢体无力,失语。
4、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5、CT或MRI扫描,符合单侧幕上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以上。
2、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头颅CT或(和)MRI扫描确诊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
3、不合并其它类型颅脑损伤。
4、不合并重要脏器的其它病症。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征: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脑受压症状体征者。
(2)麻醉方式:基础+局麻+监护。
(3)术后拆线换药,术后第3天或第4天复查头颅CT后拔管,术后第7天拆线,出院前复查头颅CT。
2、药物(1)术前半小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抗生素、止血药物、补液等。
3、检查(1)术前: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凝血常规、输血体检、心电图、胸片。
(2)术后:血常规、头颅CT。
【出院标准】1、切口1/甲愈合。
2、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3、症状及体征改善。
4、头颅CT示血肿量明显减少,脑受压征象改善。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2天。
2、疗效标准:好转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0.5%。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编码:D32.902 M95300/0 疾病名称:慢性硬膜下血肿适用对象: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20 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术前住院天数:1 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神经外一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医师篇)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2、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9-1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备皮(剃头)
术前禁食水8小时
定于明日在全麻/局麻下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阿托品0.5mg手术前半小时肌注
地西泮针10mg术前前晚肌注(可选)
术前下尿管保留(可选)
生理盐水100ml+头孢曲松(罗氏芬)2.0-4.0静点
长期医嘱:
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禁食水
吸氧
心电监护(可选)
(术后第1天)
住院第4日
(术后第2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
相关检查
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完善术前准备
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安排次日手术
安排局麻+镇痛(不配合患者可行全麻)下钻孔引流手术
术后观察引流液性状及记量
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记录
精葡萄糖500ml+止血芳酸0.4+氯化钾1.0静点(可选)
复方氨基酸250ml+氯化钾0.5静点(
可选)
精葡萄糖250ml+脑蛋白
60mg静点
精氯化钠500ml +喜炎平150mg静点
临时医嘱:
复查头颅CT(可选)
长期医嘱:
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半流食
吸氧(可选)
生理盐水100ml+头孢曲松(罗氏芬)2.0-4.0静点
可选)
精葡萄糖250ml+脑蛋白60mg静点
精氯化钠500ml +喜炎平150mg静点
长期医嘱:
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流食
临床路径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评价
中 图分 类 号
临 床 路 径 ( P 是 指 医 院里 的 一 组 人 员 共 同 针 c) 对某 一病 种 的监 测 、 治疗 、 复 和护 理所 制 定 的一 种 康
执行 , 由上班 护 士按 照常 规 护理方 案进 行护 理 。
1 评 价指 标 . 3 ( ) 院天 数 ;2 住 院费 用 ;3 患 1住 () () 者满 意 度调 查 ;4 健 康 知识 掌握 程 度 。本 院 自制 患 ()
龄 5 ~ 7岁 , 接受 钻孔 引流 术 。两 组 在性 别 、 龄 28 均 年
平 均住 院天 数观 察组 为 91± . .8 1 5天 , 照 组为 3 对 1.O .. 1 ±22 5 0天 ; 院费 用 观 察组 为 87 02 + 1 . 住 9 . 5 05 0 2 元 , 照组 为 1 3 .0 7 9 6元 : 者 满意 度 观察 对 02 6 + 8 . 0_ 6 患 组 为 10 , 照 组 为 9 .%; 健 康 知 识 观 察 组 掌 0% 对 1 2 对
现代 社会 人 口老年 化 ,人 民群 众 对 医疗 需 求不 断增 加 ,医疗 费 用快 速 攀升 已成 为 当 今社 会面 临 的
重要 问题 , 寻求 一 种 既 能持 续改 进 医疗 质量 、 高工 提 作 效率 ,又能 控 制 医疗成 本 和 医疗 费用 的途 径 十分 必要 。 P就 是在 这种 背 景下 产生 的一 种为 患者 提供 C
的 比较 采用 x 检 验 ,< . P 0 5为 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0
从 20 0 9年 1 6月 收 治 的慢 性 硬 膜 -
2 结 果
1 一般 资料 . 1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以2012年1~12月在上海市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外科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30例為对照组,以2013年1~12月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30例为观察组。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综合治疗和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及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少且满意度高。
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规范了护理流程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让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共同对某一种疾病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品质[1]。
临床路径一般以治疗护理有一定模式可循、容量大、费用高、变异少、治疗效果和住院天数较明确的疾病为对象[2]。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于>50岁老人,多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或没有外伤史。
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随血肿的缓慢增大,一般在2~3 w由于颅内压增高和脑的直接受压两种原因引起临床病象[3],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我科于2012年1月开始采用临床路径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进行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8~81岁,平均65岁,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以2012年1~12月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4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08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一、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ICD-10:I62.006)。
(二)诊断依据《临床诊疗指根据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以及大小便难以控制等;(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5)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头颅CT不能明确者,推荐应用头颅MRI辅助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
手术首选钻孔引流,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甚至华法令抗血小板或抗凝药),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严重性;口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者,停药2周以上,可以在家属同意情况下审慎手术。
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3.对于钻孔引流手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血肿、预计手术风险较大者,建议转上级医院诊疗。
4.对于血肿大小尚不至于引起脑疝、没有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在保证患者有严密病情监护情况下,可试行阿托伐他汀治疗,但应监测肝功能,注意有没有肌肉酸痛。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实践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实践体会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l]。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
血肿钻孔引流术是治疗CSDH 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标准的治疗方法。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我院2010年制定了CSDH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
本研究是对2009年5月至2010年05月实行CNP管理之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治疗(non clinical pathway ,non-CP)的62例CSDH患者病例资料与2010年05月至2011年05月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治疗的56例CSDH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为2009年5月至2010年05月,实行CNP管理之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治疗CSDH患者62例,其中男4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6岁,年龄最大的91岁,年龄最小的48岁;观察组为2010年05月至2011年05月实行CNP管理治疗的CSDH患者56例,其中男3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60岁,年龄最大的89岁,年龄最小52岁。
两组一般资料应用χ2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回顾性研究在病例统计过程中为减少样本差异,排除了术前有其他合并症如有严重基础疾病、脑疝形成、神志昏迷等术前病情危重的患者,同时也排除术后出现癫痫,继发急性血肿,颅内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需要加强监护治疗的病例,以及需要其他特殊处治并有较大路径变异的病例。
这样保证两组样本无明显差异。
病例纳入标准:①经CT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无严重合并症或合并症不影响实施手术治疗;②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
护理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术期中的应用
2 结 果( 2 表 )
表 2 两 组结果比较 ( S 士 )
路径上的指示 ,根据患者需要进行人院介绍 ,解释临床路径 的有关 内容和作用 ,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与合作 ,并在路
径 上对 患者需要的 、已执行的 内容打勾并签名 。 责任护士每
日按照 路径 上的指 示 ,根据 患者需 求并结 合患者 一般情 况
进 行评估 、落实措施 、评价 ,以达到规范护理 的 目的 。护士 由表 2可见 ,观察组 的住 院时间短 于对 照组 ,住 院费
表1 慢性硬膜 下血肿患者临床路径 流程 表
时 间
第 l 天 第 2天
内
容
热情 接待患 者,进行人 院宣教 ,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 察患者 一般 状况及 神经系统 状况, 观 观察患者神志 、瞳子 、 L 生命 体征, 按 疾病进行术 前知识宣教 , 讲解手术经过和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及不 良反应 , 安慰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在基础麻 醉加局 部麻醉下行血肿腔钻孔引流手术 , 术后观察患者神志 、 瞳孔、 生命体征 的变化及一般状况 、 神经系统状况, 保 持 引流管通 畅 , 观察 引流 液性状 及量 ; 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 , 按 术后 6 小时 内禁食水 , 4 4 小 时内采取 头低足高患侧 卧 2~ 8 位 , 切观 察切 口敷料渗血情况 , 密 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 卧床期 间满足 其各项生 活所需
及康复知识 ,参与病情 的治疗 护理和 预防的全过程 。本文结 果 显示 , 察组的平均住 院 1 观 3、住 院费用 明显低于对照组 , 而健康知 识掌握情 况好 于对 照组 。 3 3 实施临床路径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在制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 : 162.002)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 病史: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或已无法回忆;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受伤2-3个月后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状态;(2)凝血象及血小板检查:了解凝血因素是否正常;3. 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第一诊断符合ICD : I62.00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2. 凝血功能;3.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2)头颅MRI 扫描:对本症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及《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 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
2.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 严密观察。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时与医生交流体会 , 医生根据孩子具体训练情况强化 个 体训 练 内容 , 从 而使 极 低 出生体 重儿 的智 能 发 育 和 体 重 增长 明显提 高 。
婴幼 儿时期 是体 格 智 能 发 展最 迅 速 的时期 , 特 别
是 0— 1 岁小儿科学合理的营养为前提, 早期给予 良好 的环 境刺 激和科 学 的养 护 可 起 到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
【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7 3 8 6 ( 2 0 1 4 ) 1 9 — 3 0 2 2— 0 2
临床路径 是 指导针 对 于某一 疾病类 型 实施 的包 含 监测、 治疗 、 康复、 护理 为一体 的具 有严 格 工作顺 序 、 以 时间 为轴线 的诊疗 计划 , 旨在有效 配 置临 床资 源 , 加 快 患 者康 复 , 提 高 医护效 率 , 为患者 提供 更优 质 的服务 质 量 。慢性 硬 膜 下 血 肿 位 于 蛛 网膜 与 硬 脑 膜 间 , 发 病相 对 隐 匿和 缓 慢 , 钻孔引流手术被认 为是有效 、 安
时2 组的智能发育商 O 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推测 可 能是 由于家 庭 智护 训 练 时 间太 短 , 尚未
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临床路径效果评价
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临床路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临床路径;选取46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诊治。
结果住院费用实验组为(8710.06±498.12)元,对照组为(10216.20±765.63)元;平均住院天数实验组为(10.10±1.20)天,对照组为(12.40±2.10)天;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为96.2%,对照组为89.1%;术后并发症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10.87%。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其次,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了住院费用的支出。
同时,临床路径作为一个标准的作业流程有效地规范了医务人员的临床治疗行为,避免了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用药的随意性及盲目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药学服务。
临床路径促进了医、护、患之间的交流,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临床路径的流程特点,使他们提前预知住院时间和将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费用,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增加了患者的监督机制,使患者主动配合,减轻焦虑[5]。
同时,通过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和康复的知识,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诊治工作,增加了患者的主动性,加强医患沟通,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强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和信任[6]。
3.2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临床路径虽然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资源消耗的优点,但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研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及经验总结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
究其原因,首先,临床路径要成为正式医疗记录的一部分,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尚未确定。
出于对自身的保护,加上目前的医疗环境,部分医务人员对此颇有疑虑。
其次,实际工作中有人认为,临床路径是统一的、固定的规范化流程,局限医生的临床判断力和思考力。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6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硬膜下血肿患者中,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临床路径;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膜下腔引起的一种常见颅内血肿病,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和慢性硬膜下血肿[1]。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人,该病起病较为隐匿,病程较长,患者通常在3个月以后出现视物模糊、头痛、患侧肢体无力等症状[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慢性硬膜下水肿多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其术后恢复期较长,且并发症较多[3]。
因此,我院选取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6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5~81岁,平均(59.67±2.15)岁;研究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6~80岁,平均(59.74±2.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疾病护理等。
研究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入院第1天:协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并向其介绍科室医生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到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机制、手术内容、并发症发生及预防、注意事项等,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及家属次日手术,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水。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是否可以广泛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73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护理满意24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3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9%,对照组36例患者,护理满意18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77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临床路径给予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有效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而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由此证明,临床路径可以应用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并发症;护理效果;费用【中图分类号】R248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2510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
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
本文就笔者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就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性分析,现报告如下,旨在探究临床路径是否可以广泛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护理中。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73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4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25)岁,女性33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1±3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标准,均行头颅CT检查出血量为9ml~66ml,平均(621±119)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1±108)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
006) 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
(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与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与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
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
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得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得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I62。
00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1、所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ABO血型、RH血型;
(2)凝血功能检查;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心电图、胸部正侧位CR片;
(6)头颅CT扫描。
2。
其她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一般选用二代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2、预防感染用药时间为术前1小时。
3。
根据手术后引流时间,手术后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3—5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镇痛;患者无法配合者,可酌情考虑全麻。
2。
手术方式: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3、钻孔置硬脑膜下持续引流。
4、术后保持硬脑膜下持续引流,观察性状及记量。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术后回病房,患侧卧位,引流袋低于头平面20cm,观察性状及记量,继续补充等渗溶液。
2、术后第3天复查头颅CT。
3。
每2-3天切口换药一次。
4、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或根据引流量与头颅CT复查情况酌情延长引流时间、
5。
拔除引流管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化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后停用抗菌药物。
6、术后7天头部切口拆线或酌情门诊拆线。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体温正常。
2。
复查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基本消失,切口愈合良好后,予出院、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于不适合手术得患者,可适当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2.术后因血肿粘稠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血肿残留、血肿复发等情况,可适当延长引流时间、
3.对于个别术后复发、钻孔引流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应
施行骨瓣开颅血肿摘除术,适应证:(1)血肿内容物为大量血凝块;(2)血肿壁厚,难以切开引流或引流后脑组织不能膨起者。
4。
术后继发其她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再次开颅手术。
5。
住院后伴发其她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
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