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我们离不开植物
四年级科学1~8单元知
四年级科学1~8单元知一、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例如,蚕豆种子较大,呈肾形,颜色为青绿色;芝麻种子很小,呈卵形,颜色为黑色等。
- 种子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有种皮和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2. 种植凤仙花。
-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 种植过程包括准备好花盆和土壤,将种子种入深度约1厘米的土中,浇适量的水,放在温暖的地方。
3. 种子长出了根。
- 种子萌发先长出根,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
- 根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生长的,具有向地性。
4. 茎和叶。
-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向上运输到叶等器官,同时将叶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植物的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条件是阳光。
叶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5. 凤仙花开花了。
- 凤仙花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
- 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
6. 果实和种子。
- 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 凤仙花的果实是蒴果,成熟时会自动爆裂,将种子弹射出去,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射传播。
7. 种子的传播。
- 除了弹射传播外,还有风力传播(如蒲公英,种子轻小,有绒毛,能随风飘散)、水力传播(如莲蓬,果实能漂浮在水面上)、动物传播(如苍耳,果实表面有钩刺,能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等方式。
8. 凤仙花的一生。
- 凤仙花的一生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
二、第二单元:电路。
1. 电和我们的生活。
- 生活中的电器多种多样,如电灯、电视、冰箱等,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危险。
小学科学1《植物》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植物》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教案)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地球上最基础、最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
没有植物,地球上将无法存在其他生物。
它们为我们提供氧气、食物、药物和森林覆盖,同时还起着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这篇科学阅读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植物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与植物的紧密联系。
植物为我们提供氧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我们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然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这种氧气交换过程使得我们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除了氧气,植物还是我们的食物来源。
大米、小麦、玉米、水果、蔬菜等都是植物种类的食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生产出食物。
通过食物链,植物能够提供给动物们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植物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药物资源。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利用各种植物来治疗疾病。
现代医学中,许多药物的原料都是从植物中提取得来的,比如阿司匹林、紫杉醇等。
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功效,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植物还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城市中的许多公园、花坛、绿化带,都是通过种植各种植物来美化环境。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
森林覆盖能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植物的存在使得地球变得更加美丽,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除了直接的实用性作用,植物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根系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气温、湿度,并形成降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大气中的气候;为许多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链基础等等。
这些生态功能使得植物成为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与植物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依赖。
植物与人类之间还存在着精神层面的连接。
人们通过观赏鲜花、赏叶、园艺种植等活动来享受植物带来的美好。
最新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像狗尾巴一样摆动。
二、画植物现在出发,向校园观察植物去。
1、要带上哪些工具?2、从哪些方面观察植物特征?3、注意:不拔起,不采摘,不伤植物。
4、活动提示①按小组不同地点观察②选定一棵植物,把它画下来③了解这棵植物的名称5、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把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在表格中。
三、说植物1、我们有哪些新发现?描述提示:①这棵植物长在哪里?②这棵植物长些什么?③叶有什么特征?④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归纳:2、我们在观察中遇到哪些新问题?四、课堂练习1、把植物与生长地点连线回答:记录夹和笔回答:茎、叶、花、果实。
画植物研讨连线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把植物与名称连线五、拓展提高: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为什么说我们离不开植物?明确:1、有些食物来自植物2、利用植物建筑房屋3、有了植物,城市和乡村更加美丽4、植物用来制作日用品5、很多植物是中药材六、作业布置本单元,你都学习哪些有关植物的知识?阅读资料拓宽知识面巩固单元知识课堂小结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编者寄语泛舟书海和攀登书山,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有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愿你鼓足勇气,从现在做起,在理想的天空下结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老师相信你定会成为有心的“渔人”,德识双收,满载而归。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愿聪明的你树立美好的理想,向着既定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定可以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拥有幸福人生。
加油!。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课练作业练习题(全套)
一年级(上)《科学》作业姓名一年级(上)《科学》作业姓名1、我们知道的植物姓名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植物有、、。
2、植物的生长是离不开、、的。
二、判断。
1、植物是可以走动的。
()2、塑料花也是植物。
()3、我们要爱护小花小草。
()4、有的植物是不会生长的,它们都很小。
()2、观察一棵植物姓名一、填空。
1、植物都有根、、。
2、观察植物可以用手摸、用眼睛、用鼻子闻。
二、判断。
1、陆地上有植物,水中就没有植物了。
()2、所有的植物叶子都是一个样子的。
()3、观察植物时不可以随便把它们折断。
()3、观察叶姓名一、填空。
1、不同植物的叶子的样子是的。
大小也。
颜色也。
2、同一种植物的叶子的样子都是的。
二、判断。
1、所有植物的叶子都是一个形状。
()2、松树的叶子像针。
()3、同一棵植物的叶子形状都相同。
()4、这是谁的叶姓名一、填空。
1、我们学校里的植物有、、。
(写出三种)2、枫叶的颜色是的。
二、判断。
1、银杏叶是手掌形状的。
()2、桑树叶和杨树叶是一样的。
()3、同一种叶子的颜色不一定都一样。
()5、植物是“活”的吗姓名一、填空。
1、动物是“活”的。
植物也是。
2、我自己种养的植物有、、。
二、判断。
1、塑料花是活的。
()2、植物会长大、会长叶、会开花结果。
()3、春天,小草发芽了。
()6、校园里的植物姓名一、有空。
1、校园里的植物有、、等。
2、对植物的观察和记录要带好和。
二、判断。
1、观察植物可以把它抜起来。
()2、我们观察的时候不要伤害植物。
()3、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和水。
()7、我们离不开植物姓名一、填空。
1、我们吃的食物,来自植物的有、、。
(任写三种)2、我们美丽的城市和乡村都离不开。
二、判断。
1、植物可以用来制造日用品。
()2、中药材不是植物。
()3、我们要保护植物。
()8、观察记录姓名画一画,在校园里你观察了那些叶子,把它们画出来。
1、2、2、4、9、在观察中比较姓名一、填空。
1、在动物中,恐龙是很的。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一:我们离不开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一:我们离不开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阅读一:我们离不开植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阅读和探究活动,学生将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图片、观察活动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难点:理解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植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呈现: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植物,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种植心得。
5.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种植植物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准备讨论交流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植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种植植物,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种植心得,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一到六年级科学知识总结
一到六年级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比如(桂花树、狗尾草、青菜、萝卜)等。
2.塑料花(不是)植物。
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2.观察植物时可以(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
3.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植物。
第三课《观察叶》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3.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槭树叶像(手掌)。
第四课《这是谁的叶》1.叶是多种多样的。
2.辨别植物的叶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观察,其中最主要是从(形状)进行辨别。
第五课《植物是“活”的吗》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
2.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长大。
第六课《校园里的植物》1.在观察植物时,想要了解叶的气味可以用(鼻子)观察。
2.在校园里观察植物,可以带上(放大镜、记录夹、笔)等工具。
3.在校园里观察时,我们不拔起和不采摘植物,做到(不伤害)植物。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1.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
2.我们从(长短、高矮、宽窄)等方面观察和比较物体。
3.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二课《起点和终点》1.青蛙跳远比赛,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2.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
3.(比较和测量)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第三课《用手来测量》1.一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2.不同人一拃的长度往往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拃的长度也会有(变化)。
3.用拃测量物体长度时,一拃一拃要(相连)。
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固定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比如橡皮、小棒、回形针等。
2.测量同一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校园里的植物(共36页)PPT
•
10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 体构造 的精巧 与和谐 之美。
•
11.诗歌常常肩负社会责任,而新诗过 多承载 社会功 能会伤 及审美 意蕴, 也在一 定程度 上弱化 了新诗 的经典 意识。
•
12.新诗坚持反传统立场,这在很大 程度上 ,决定 了新诗 是一种 缺乏经 典意识 ,甚至 抵制经 典化的 特殊文 体。
科学
一年级 上册
xiào yuán li de zhí wù
6.校 园 里 的 植 物
不拔起、不采摘、 不伤害植物
探索
带上我们的工具,去观察、认识 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的植物
落叶树、常绿树简介并举例
落叶树是指每年到了秋末冬初叶子全部脱落的 多年生木本植物。在温带,这种植物春天发新 芽,秋天或冬初叶子脱落。这种树比较常见, 如柳树、杨树、梧桐树等。
•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
3.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 些基本 的交通 规则。
•
4.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研讨 ,发现 当月球 运行到 太阳和 地球中 间,并 且三者 成或接 近一条 直线时 ,地球 上的人 会看见 太阳被 遮住一 部分或 全部遮 住,就 是发生 了日食 。
植物可以用来制造日用品。
植物可以用来制造日用品。
很多植物是中药材。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和 她的团队成功地从黄 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 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 方法。2015年,屠呦 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情感。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完整版PPT1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 》完整 版PT1
很多植物是中药材。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和 她的团队成功地从黄 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 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 方法。2015年,屠呦 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 》完整 版PPT1
科学
一年级 上册
xiào yuán li de zhí wù
6.校 园 里 的 植 物
不拔起、不采摘、 不伤害植物
探索
带上我们的工具,去观察、认识 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的植物
落叶树、常绿树简介并举例
落叶树是指每年到了秋末冬初叶子全部脱落的 多年生木本植物。在温带,这种植物春天发新 芽,秋天或冬初叶子脱落。这种树比较常见, 如柳树、杨树、梧桐树等。
科学阅读 我们离不开植物
我们吃的食物,有哪些来自食物?
科学阅读 我们离不开植物
我们吃的食物,有哪些来自食物?
科学阅读 我们离不开植物
我们吃的食物,有哪些来自食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 》完整 版PPT1
科学阅读
我们离不开植物
我们吃的食物,有哪些来自食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 》完整 版PPT1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 》完整 版PPT1
人类利用植物建造房屋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 》完整 版PPT1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 》完整 版PPT1
有了植物,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更加美丽!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 》完整 版PPT1
(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 》完整 版PPT1
常绿树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多年生木本植 物。常绿树的叶子并非永不掉落,只不过叶 子的寿命长一些。如罗汉松的叶子一般可活8 年。常绿树每年春天都会有新叶子长出,同 时也有部分老叶子脱落。常绿树分为阔叶树 和针叶树两类,阔叶树分布在热带、亚热带 地区,一般不耐寒,如棕榈、香樟、柑橘、 珊瑚树等。常绿针叶树多半是裸子植物,如 松树、柏树等。
最新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离不开植物》优质课件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 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 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 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 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 究的活动方式。 四、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五、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11
课堂小结
• 植物的用途:衣食住行药 • 珍惜植物、保护植物
12
课堂总结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叶(yè)柄(bǐnɡ)
四、拼叶画
再见
4 这是谁的叶
一、课程导入
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
二、讲授新课
kàn xínɡ zhuànɡ
看形状
kàn biān yuán
看边缘
二、讲授新课
叶缘
huà yī huà
画一画
叶脉
要找这种形 状的叶!
二、讲授新课
注意平时可不能 随意践踏草地!
形状差不多,可 颜色不一样!
试一试 量一量它们的长度
探究
讲授新课
用纸
的
手
长
册
聚焦问题
讲授新课
选两种物体来测量
观察
讲授新课
我们的桌面有多长?
几块 橡皮? 几根小棍儿? 几个小立方体?
讲授新课
我选的物体
橡皮 小棍儿 小立方体
桌面的长度 预测 测量
手册的长 预测 测量
讲授新课
你想怎样量?
1
怎样量会更准?
它的生长需要阳光、 土壤、水分、温度
……
二、讲授新课
思考:塑料花是“活”的吗?为什么?
不是“活”的
因为塑料花 不会生长,不 会凋谢,不需 要阳光、水分
……
再见
6 校园里的植物
一、课程导入
本资源为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攀缘植物。
二、讲授新课
dōng qīng 冬青
yín xìng 银杏
1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课程导入
说一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花huā
树shù
草cǎo
shū cài
蔬菜
shuǐ guǒ
水果
二、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 它们是植物吗?
1-7《我们离不开植物》(教学设计)2023秋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难点:1.对不同类型植物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观察、触摸实物,结合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其功能,加深学生理解。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合理利用植物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加强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严厉打击非法捕猎、买卖珍稀植物等行为。
4.应用题:假设你要为学校设计一个植物园,请列出你会选择的植物种类,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我会选择以下植物种类:
-乔木:如樟树、梧桐,它们生长迅速,遮阴效果好;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7课《我们离不开植物》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植物图片、分类图表、植物生长过程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植物标本、模型等辅助教具。
3.实验器材:提供放大镜、显微镜、植物样本等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交流;布置实验操作台,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展示植物生长环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预留展示空间,以便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成果。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世界的科学探究能力、生命观念及环境责任感。通过学习《我们离不开植物》,学生将能:1.发展观察、描述和分类植物的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2.认识到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生命观念;3.理解植物在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活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植物、环境的责任感。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下册全册作业练习题
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姓名一、选择题:1、我们可以通过()来感知物体的颜色。
A、鼻子B、眼睛 C.耳朵2、我们可以通过()来感知物体的形状。
A、眼睛 B.耳朵 C.鼻子二、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里大√,错的打×)1、玻璃珠和乒乓球的形状相同。
()2、乒乓球和木块的形状相同。
()第二课:谁轻谁重姓名判断题。
(对的在题后的括号里大√,错的打×)1、轻重是判断物体特征的一个方面。
()2、木块比乒乓球重。
()3、判断物体轻重的方式有预测、掂一掂和称一称。
()第三课:认识物体的形状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里大√,错的打×)1、物体都有固定的形状。
()2、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3、把同一种物体放在同一个盒子中,不论怎么平铺都是放置的物体数量一样多。
()第四课:给物体分类姓名一、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里大√,错的打×)1、分类是根据物体的特征来进行的。
()2、物体的特征体现在轻重、形状、大小、用途和颜色等方面。
()填空(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玻璃珠2、木块3、乒乓球4、水杯5、橡皮檫球状:方块状:柱状:第五课:观察一杯水一、选择题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是()。
A.透明的B.有颜色的C.不会流动的二、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里大√,错的打×)1、水是无色透明的。
()2、水是有颜色的。
()3、水是无味道的。
()第六课:它们去哪里了姓名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里大√,错的打×)1、石头、沙子在水里可以溶解。
()2、白砂糖在水里可以溶解。
()3、食盐在水里会溶解。
()4、由于污染,我们会闻到水会有难闻的气味()5、我们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第七课认识一袋空气一、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里大√,错的打×)1、空气是不会流动的。
()2、空气是有颜色的。
()3、空气是有气味的。
()4、空气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
()5、由于污染,我们会闻到空气有难闻的气味。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教案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 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 1 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
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
质
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 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
发
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主题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为此,我们慎重地选择了这 两个单元作为开篇,作为小学一年级起始科学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备课
课 题 1.2 观察一棵植物
课 时 第 3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5 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科学态度目标
1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2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3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4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一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说说尺子和测量纸带相同点和不同点。
统一使用尺子做测量长度的工具有什么好处?
二、完成习题
填空
1、比较几只恐龙可以从等
几方面比较。
2、想比较谁的纸蛙跳的远,要先确定点和点。
3、一拃通常指指尖和指尖之间的距离。
4、常用的尺子种类有等。
5、卷尺的最小刻度通常是1 。
判断
7、用“拃”测量同一物体长度,不同人测量的结果各不相同。
8、用物体当测量工具比“拃”要准确些。
9、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
和终点。
10、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11、测量长度只能用尺子。
12、使用相同物体测量和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
简答
1、你见过哪些测量工具?如何使用?
2、说说你是如何做测量纸带的?
3、用拃量课桌的长度,老师量的结果是3拃,而我们量的结果是5拃,这是什么的原因?
三.总结。
我们的生活需要比较和测量,比较和测量需要测量工具,我们要学会使
用测量工具,测量时要与人合作,互相比较,互相学习。
1.比较高矮、比较长短、比较大小
2.起点、终点
3.大拇指、中指
4.卷尺、直尺、软尺、卡尺
5.毫米
7.√
8.√
9.√
10.√
11.×
12.√
1. 直尺,卷尺,皮尺,测量长度
2. 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
3. 这是因为老师的手
比我们的大,他的每拃也比我们长。
就是说长度单位的长度值不相同造成的
教科版一上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上期)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一)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小学科学_ 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周围的植物【课标解读】着手备课之前,我再次细细研读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课标》中强调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结合《课标》精神,我意识到要想把《我们周围的植物》这节课上好,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资料,参与交流、讨论和再思考,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探究式学习不是简单的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它需要在教师引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将学习引向深入。
《课标》指出,科学课程中评价的导向作用也很重要。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也应该多样化。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植物》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1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的特征,进一步感受生动的生命世界,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植物。
生活中,学生对周围的常见植物并不陌生,他们能说出部分植物的名称,知道一些植物的用途,大部分学生具有初步的栽培植物的经验。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使学生知道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
关于生命世界,儿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与动植物交朋友,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对有趣的动物、奇特的植物充满了好奇。
学习本课时,就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搜集资料,从身边熟悉的植物入手,调动多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征。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一:我们离不开植物》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一:我们离不开植物》教案2一. 教材分析《科学阅读一:我们离不开植物》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缺乏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会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的探究方法,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植物生长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