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摘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充足的资本和合理的资本结构既是维护公众对银行信心的基本需要,也是银行自身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缓冲器”,其最重要的反映指标就是资本充足率。
但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过低一直是个老难的问题,也是中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资本金;信贷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金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是衡量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是维持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4年巴塞尔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新巴塞尔协议》,建立了包括最低资本、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的资本管理规定,大幅度提高最低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其资本充足率延续了8%的最低要求。
在全面借鉴和吸收《新巴塞尔协议》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我国制定并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已基本采用国际通用准则。
依据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且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长期次级债务(计入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
并在资本充足率测算规定的基础上,详细规定了资产损失准备充分计提、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市场风险资本等细节处理,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措施及资本充足率披露的具体内容。
[1]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管理虽然在不断地学习进步,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一)资本充足率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资本金缺口依然较大:1998年财政部为补充资本金定向发行27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序幕。
之后,又通过剥离不良贷款、注资等方式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
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日趋科学化、合理化。
此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重要途径。
资管新规细则对银行的影响
资管新规细则对银行的影响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若干规定的通知》,即资管新规细则。
这部细则是对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旨在引导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
本文将分析资管新规细则对银行的影响。
资管新规细则将进一步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向净值型转型。
净值型产品是指产品的收益取决于资产的实际运作,银行不再承诺保本或固定收益。
这意味着银行将不再承担投资风险,而客户将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投资。
这种转型有利于提高银行的业务透明度,减少不当利益输送,同时提升客户的投资风险意识。
资管新规细则对银行的资金池业务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资金池业务是一种将不同类型和期限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匹配的方式,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对冲。
新规要求银行加强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匹配,防止期限错配和滚动发售等行为,这将对银行的资金池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资管新规细则还将加强对银行资管业务的监管。
新规要求银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确保各项业务符合监管要求。
这将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专家的角度来看,资管新规细则的出台有利于促进银行业更加健康、稳健地发展。
银行应积极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加强自身内部管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资管新规细则对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理财业务向净值型转型、对资金池业务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以及加强对银行资管业务的监管。
银行应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资产管理行业成为了银行的一个重要业务领域。
然而,随着资管新规细则的出台,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其资产管理业务,以便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资管新规细则的出台背景是,我国金融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出现了不少乱象和风险,如影子银行、非法集资等。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资产管理业务规定,即资管新规。
新监管标准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影响及建议
新监管标准对中国商业银⾏资本管理的影响及建议2019-06-24【摘要】为加强⾦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融监管改⾰成果,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和国内银⾏业实际情况,确⽴了中国银⾏业新监管标准。
新资本充⾜率标准将使银⾏在未来⾯临资本补充压⼒,杠杆率和贷款损失准备标准将抑制银⾏贷款过快增长,流动性标准将促进银⾏业务转型。
新监管标准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银⾏业监管体系,但在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上似乎还存在⼀定的局限性。
根据新监管标准,此⽂提出了商业银⾏资本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新监管标准商业银⾏资本管理⾦融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充分暴露出此前⾦融监管的问题,新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完善了资本框架,建⽴了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于推动全球银⾏业监管改⾰具有重⼤意义。
为了构建更完善的⾦融监管框架,中国银⾏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巴塞尔协议Ⅲ》为根据,结合国内银⾏业经营和监管的实际情况,在2011年5⽉3⽇颁布了《中国银⾏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监管标准),即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
新监管标准实现了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统筹考虑了我国经济周期和⾦融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科学明确了资本充⾜率、杠杆率、流动性和贷款损失准备四⼤新监管指标,进⼀步完善我国银⾏业监管标准,致⼒于维护银⾏体系的长期稳健发展。
⼀、新监管标准的重点内容新监管标准的重点内容按照四⼤新监管指标总结如下:(⼀)加强资本充⾜率监管核⼼⼀级资本充⾜率、⼀级资本充⾜率和资本充⾜率分别最低5%、6%和8%。
引⼊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即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
系统重要性银⾏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其和⾮系统重要性银⾏的资本充⾜率分别最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建⽴杠杆率监管标准杠杆率不低于4%,以控制银⾏业⾦融机构的杠杆率积累。
(三)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建⽴流动性覆盖率(最低100%)、净稳定融资⽐例(最低100%)、流动性⽐例、存贷⽐以及核⼼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资本充足率监管是指各国监管机构通过设定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保持一定比例的资本与风险权衡。
该监管措施旨在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在不同风险情境下保持足够的资本以抵御损失,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理论角度上,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有以下影响:1.提高商业银行资本水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保持一定的资本水平,以覆盖可能的亏损。
这将迫使商业银行增加其资本储备,以满足监管的要求。
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减少了其面临的潜在风险。
2.刺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评估和管理其风险情况,以确保其资本水平满足监管的要求。
在资本充足率的考量下,商业银行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并采取措施来减小潜在风险。
因此,资本充足率监管激励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力和运营。
3.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资本充足率监管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带来一定影响。
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可能会采取一些策略,如增加股东权益、扩大盈利能力等,以增加其资本储备。
这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时更加谨慎,降低其承担风险的能力。
4.增加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在面临风险时能够有足够的资本来应对损失,从而减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通过确保商业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资本充足率监管有助于减少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5.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的创新和发展也带来一定的限制。
由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可能会对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创新持谨慎态度,以避免资本不足的风险。
然而,过度的限制也可能对金融创新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资本充足率监管需要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关系。
综上所述,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和风险具有深远影响。
它促使商业银行增加资本储备、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影响其经营策略和金融创新,同时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资本新规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思考
资本新规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思考哎呀,这可是个大问题啊!咱们现在银行经营管理可是受到了资本新规的影响,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那咱就得好好琢磨琢磨,看看这新规对咱们银行经营管理到底有啥影响,又该咋应对呢?咱们得了解这资本新规到底是个啥东西。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套针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定,目的是为了让资本市场更加稳定、透明,防止出现一些不正之风。
那这些规定对咱们银行经营管理有啥影响呢?1.1 资金来源方面咱们得说说资金来源方面。
这个新规要求银行在筹集资金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乱搞什么高风险投资、不良资产处置等。
这就意味着,咱们银行在筹集资金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搞一些所谓的“创新”业务,比如说投机性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等等。
这对于咱们银行的资金来源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2 业务扩张方面这个新规还对银行的业务扩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在新规的要求下,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必须要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
这就意味着,咱们银行在开展业务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肆扩张,而是要审慎行事,确保每一个业务都是经过严格评估的。
2.1 内部管理方面接下来,咱们还得说说内部管理方面。
这个新规要求银行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这就意味着,咱们银行在内部管理上,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粗放式管理,而是要精细化管理,从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
2.2 人才选拔方面这个新规还对银行的人才选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在新规的要求下,银行在选拔人才时,必须要注重人才的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
这就意味着,咱们银行在选拔人才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看重学历和经验,而是要全面考察人才的综合素质。
3.1 合规经营方面咱们还得说说合规经营方面。
这个新规要求银行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规经营。
这就意味着,咱们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合规问题,而是要始终把合规经营放在首位。
3.2 社会责任方面这个资本新规对咱们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金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利器,也是当代经济的血脉所在。
在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商业银行处于非常独特的位置。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无论对于金融业发展还是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必须依靠资本监管,其中资本充足率被称作是风险管理的最终防线,因此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从2014年开始,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经济背景,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寻找更加适合自身的经营模式,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出现特大金融风险。
鉴于此,资本充足率问题依旧是历年来学界和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资本充足率与《巴赛尔协议》概述《巴赛尔协议》是巴塞尔委员会为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而出台的为国际范围所普遍接受的监管法规。
自1988年《巴赛尔协议I 》问世以来,一共经历了1996年、2004年、2010年等多次修订和完善。
最新版《巴赛尔协议III 》于2010年面世,据其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分为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资本不足问题1.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资本结构单一的问题。
一级资本几乎全部来自于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数量极少。
同样,二级资本工具数目也极其匮乏,仅包含优先股、次级债和可转债等常见资本工具,缺乏其他资本工具的创新。
2.贷款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处于较高水平。
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各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1571万亿元、2.2352万亿元、2.3672万亿元和2.413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0%、1.81%、1.86%、1.86%;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92.17%、190.61%、187.63%、186.08%。
以2018年为例,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情况如下:浦发银行2.06%,中信银行1.80%,华夏银行1.77%,民生银行1.72%,平安银行1.68%,农业银行1.62%,兴业银行1.59%,工商银行1.54%,建设银行1.48%。
银行业资本充足管理整改措施与效果分析
银行业资本充足管理整改措施与效果分析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加,银行业资本充足管理成为保障金融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管理的整改措施以及其效果进行分析。
一、背景与动因1.1 背景分析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变得日益复杂多变,银行的业务风险和道德风险不断加大。
因此,确保银行业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的发生,成为了当务之急。
1.2 动因分析银行业资本充足管理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危机期间,不少银行因资本充足率不达标而倒闭或破产,引发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管理的高度关注。
其次,银行业对外提供贷款以及承担风险,因此需要一定的资本作为后备工具,以抵御风险的冲击。
再次,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也对银行资本充足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整改措施2.1 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首先,银行业需要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以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来承担风险。
其次,在内部管理上,银行需要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
2.2 引入资本补充工具为了确保资本充足,银行业不仅可以通过自有资本增加的方式来补充资本,还可以考虑引入外部资本,包括发行债券、吸引投资者的股权投资等方式。
2.3 加强内外部监管银行业需要加强对内外部的监管力度,通过完善的内外部监管机制,确保银行行为合规,并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三、效果分析3.1 银行业风险防控能力提升通过整改措施的实施,银行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和加强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使得银行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有效预防了金融风险的发生。
3.2 金融市场稳定性增强资本充足管理的整改措施不仅对银行业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银行业的资本充足能够提高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避免了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资本新规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思考
资本新规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思考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资本新规”对银行经营管理影响的深度思考。
我们都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而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稳健经营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
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金融监管政策,这些被称为“资本新规”的政策,对银行的日常运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让我们谈谈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资本新规要求银行增加资本储备,这意味着银行需要拿出更多的自有资金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这对银行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通过提升资本充足率,银行能够增强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从而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这也促使银行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结构,确保长期稳健发展。
流动性覆盖率的调整也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流动性覆盖率要求银行维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贷款扩张速度。
对于追求规模扩张的银行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这也迫使银行更加审慎地评估贷款项目的风险,避免过度借贷,从而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
再来看看流动性风险的监测。
资本新规强调了对流动性风险的持续监控,要求银行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这不仅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效率,还增强了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度。
因为,透明度高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预防潜在的流动性危机,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资本新规还对银行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规的要求,银行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确保各项业务活动都在法律和监管框架内进行。
这对于维护银行自身的声誉和客户的利益至关重要。
面对这些变化,银行也需要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
例如,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银行应对资本新规带来的挑战,还能促进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想说,资本新规的实施虽然给银行带来了不少挑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会。
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分析
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分析摘要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不足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变得越来越严重。
不停的注资和资本市场再融资给资本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直接导致控股股东的频繁变更严重影响银行的经营和战略.本文首先研究了资本充足率相关标准,然后对影响资本充足率的因素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相关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影响因素的正确性.一、有关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审慎的银行管理在防范风险时用自由资本的资金抵消银行的风险发生。
因此,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和抗风险能力大小的一个因素,是银行信誉的基本保障措施。
资本充足率各国银行监管实践中是一个重要的监管指标。
各国关于资本充足率方面主要遵循《巴塞尔协议》规定的主要原则[1]。
1988年《巴塞尔协议》被制定,银行要健康经营、减少风险提出了一个标准即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不得低于8%的资本充足率.在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的同时,也借鉴了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框架基础之上,《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在2006年被我国银行的资本监管单位通过了[1]。
2007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落实下来,资本监管的约束力度得到提高。
(表1)表 1 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分类资料来源:来自银监会相关资料整理该办法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相关计算,即计算公式:资本充足率+(资本=5.12(风险加权资产)—倍的市场风险扣除项)其中,资本包括附属资本和核心资本。
附属资本即有长期次级债务、优先股重估储备、可转换债券等.核心资本即有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等。
核心资本充足率5.12=[2]。
(核心资本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扣除项)—二、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2。
1 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相对来说,经营规模大的商业银行其经营实力也相对较为雄厚,而且抵御风险和抗风险的能力也就相应地较强,同时相对于小银行来说,其占有弹性负债市场的能力更强,也更容易赢得公众的信任,所以其运用较少的资本就可以保证稳定地从事相关业务经营活动;且成本和收益的可控性较强,相应的破产风险也较小。
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于 切 实 做 好 2 1 年 地 方 政 府 融 资 平 台 贷 01 款 风 险 监 管 丁 作 的 通 知 》 要 求 各 银 行 , 在 6月 底 前 对 平 台 贷 款 整 改 为 公 司类 贷 款 的 项 日 重 新 逐 一 审 定 , 对 不 符 合 要 求 的 “ 网”甲 台货 款统计 ,冈此 现有平 打 台 贷 款 的 风 险 定 性 、 分 类 处 置 方 案 、 商 业 化运 作贷 款 等情 况仍仔 在变 数 ,一旦 监 管 部 门 采 取 更 为 严 格 的 分 类 审 定 标 准 , 拿 覆 盖 类 平 台 贷 款 比 例 将 可 能 下
着 重调 整 资本 允足 率和 加权 风 险资产 的 计 算 方 法 ,扩大 资 本 覆 盖 的 风 险范 围 。 新 办 法 采 用 差 异 化 的 信 用 风 险 权 重 方 法 推 动银 行提 升信 用 风险 管理 能力 ,主要 变 化 有 : ( )非 按 揭 零 售 业 务 的 风 会 4月 初 再 次 发 义 关 银
【 关键 词 】
商 业银 行 ; 资 本 充足 率 ; 资 本监 管 ;影
响 ;对 策
性 的 信 贷 过 快 增 长 , 需 计 提 逆 周 期 超 额 资 本 。 从 影 响 来 看 , 资 本 监 管 新 规 更 强 涮 普 通 股 在 监 管 资 本 中 的 主 导 地 位 , 对 核 心 一‘ 资 本 实 行 更 加 严 格 的 扣 除 标 准 级 此存 融 资方 式上 ,原来 依靠 较低成 本 发行 次级 债补 充 附属资 本 的方式 不得 不 向 较 高 成 本 发 行 股 票 筹 集 核 心 资 本 的 降 、 无 覆 盖 类 平 台 贷 款 比 例 可 能 上 升 , 方式 转变 ,商业 银行将 面临更 高的 资本 进 一 步 加 大 资 本 充 足 率 压 力 。 成本。 ( )规 范银信 理财合 作 ,信贷 资产 转让 三 2 l 年 6月 初 银 监 会 发 布 《 业 银 和 信贷 资产 类理 财业 务 01 商 行 资 小 充 足 率管 理 办 法 》 征 求意 见 稿 , 2 0 底 2 1 年 初 ,银 监 会 加 大 0 9年 01
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
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在现代金融监管中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那么,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呢?首先,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在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的指导下,商业银行需要按照一定比例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以抵御风险和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从而,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的实施可以让商业银行避免因资本不足而导致的经营风险,并保障其资本安全。
其次,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高的商业银行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
在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的指引下,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资本充足率,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此外,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还可以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
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银行需要严格遵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优化风险管理机制,保障资本安全,以减少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
最后,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还包括对商业银行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好坏。
在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的指引下,商业银行需要按照监管要求调整资本充足率,以保证其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稳健。
总之,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在现代金融监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提升了其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强化了其风险管理意识和机制,对商业银行的业绩和财务状况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资本监管办法对城商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
新资本监管办法对城商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作者:高峰孙伶俐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2年第10期摘要: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进程,日前,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拟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办法不仅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这对城商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结合城商行实际情况,分析了新办法对城商行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未雨绸缪,符合新办法的监管要求。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巴塞尔协议Ⅲ;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一、背景6月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不仅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同时明确了资产证券化、场外衍生品等复杂交易性业务的资本监管规则。
《资本办法》将资本监管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低资本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第二层次为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包括2.5%的储备资本要求和0—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第三层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第四层次为第二支柱资本要求。
相比巴塞尔协议Ⅲ,《资本办法》要求更加严格,如过渡期较短。
基本上每个过渡期均较国际标准短了1—3年。
且目前的标准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需要补充其他监管标准,如杠杆率、系统重要性判定、逆周期监管、影子银行监管、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资本计量归属等,将对银行业影响会越来越大。
从短期看,实施《资本办法》不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直接冲击。
但是长期来看,《资本办法》对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信用风险的测量及风险资产的标准计算方法、权重设计的原则做了重大修改,并提出了计算风险资产的其他替代办法。
二、对城商行的影响1、扩大了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增加了资本计量要求《资本办法》扩大了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对城商行而言增加了资本计量要求。
资本新规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思考
资本新规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这些改革和调整涉及到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业务结构等方面,对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资本新规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资本新规的理论背景资本是金融机构的重要支柱,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也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资本新规,旨在提高银行业整体的资本水平,降低金融风险。
1.1 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为了提高银行业整体的资本水平,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现行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而对于部分风险较高的业务,如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资产处置等,资本充足率要求更高。
这意味着银行需要加大自有资本的投入,以满足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1.2 优化资本结构的要求资本新规还要求银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核心一级资本的比重。
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股本、其他权益工具和一些特定目的实体投资。
优化资本结构有助于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降低内部人控制风险的可能性。
二、资本新规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2.1 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使得银行在经营管理上需要更加注重风险防范。
银行需要加大自有资本的投入,提高资本实力。
这意味着银行在业务拓展、投资决策等方面需要更加审慎,避免盲目追求利润而导致风险暴露。
银行需要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加强对信贷、投资等业务的风险评估,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银行还需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实现。
2.2 优化资本结构的实施优化资本结构的实施要求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更加注重核心一级资本的积累。
这意味着银行需要调整业务结构,优先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摘要: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运营发展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至关重要。
2008年金融危机极大的冲击了全球金融体系,暴露了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
危机过后,各国重新认识到资本监管的重要性,资本充足率监管逐渐成为银行监管的核心。
但关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的影响,理论界并没有一致的观点,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资本、风险的理论分析出发,引入单期模型分析了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资本监管;银行资本;银行风险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是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商业银行经营的商品是货币,其突出特点是高杠杆性,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决定了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资本的理论分析(一)资本的定义资本,不同的学科对它有不同的界定。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
在会计学意义上,资本代表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减负债后的净值。
银行资本包含三层涵义:1、会计资本,即账面资本,代表银行的净值。
从会计的角度,等于资产减负债后的差额,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获得,但容易受到会计制度和计量方法的影响。
2、经济资本:严格意义上等于风险资本加商誉,但在一般的定义中往往忽略了商誉,仅指风险资本。
银行持有风险资本是为了吸收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各种损失,以此降低银行破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银行持有多少经济资本从本质上来说可以认为银行愿意为某项业务承担多大的风险。
3、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的硬性规定。
它是统一的、明确的和可以实施的标准,银行必须持有。
监管资本考虑了银行的外部性。
(二)资本充足率的内涵与量化资本充足率用来衡量银行资本充足与否。
等于资本和风险加权资本的比。
一般来说,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越小,有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而且可以提高储户对银行的信任,更加愿意到银行办业务,有利于银行的发展,但是,资本充足率过高,银行没有充足的额外资金去投资,也会影响银行收益。
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分析
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分析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其财务健康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银行负债与资产之间的平衡程度,对银行经营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信用风险抵御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对资本充足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盈利能力高的银行可以通过内部积累利润来增加资本,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而盈利能力低的银行则面临着资本不足的风险。
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贷款利差、手续费收入和投资回报率等。
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差、增加手续费收入以及优化投资组合来提高盈利能力,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其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影响巨大。
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银行降低损失,保持稳健的资本充足率。
银行可以通过严格的信贷评估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模型以及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降低贷款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此外,金融监管政策也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重要影响。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越严格,银行就需要保持更高的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要求。
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银行需要额外的资本,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不稳定时期。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合规并提高资本充足率。
此外,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也会对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
负债结构稳定的银行通常具有更高的资本充足率,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和资金成本。
银行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来降低负债风险,如通过发行债券吸收资金、增加存款比例等方式来改善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
最后,宏观经济环境也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造成影响。
经济周期性波动时,银行面临着经济衰退、产业不景气等风险,这些都可能对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从而降低资本充足率。
为了应对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拨备覆盖率,以应对潜在的信贷损失。
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第一篇: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银行监管部门加大审慎监管力度,密集出台资本管理新规,以强化资本约束并推动银行业务转型,本文对相关资本监管政策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监管;影响;对策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银行监管部门结合国内银行业实际状况,积极推动巴塞尔Ⅱ、Ⅲ的实施,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监管部门明显加大了审慎监管力度,密集出台一系列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新规,以强化资本约束并推动银行业务转型。
一、资本监管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影响(一)资本监管新标准正式出台,资本数量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为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2011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正式启动。
新标准确定了最新资本监管框架,提出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等四项审慎监管新工具。
天之信新标准将监管资本从现行的两级分类(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修改为三级分类(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分别不低于5%、6%和8%,同时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理念,资本留存资本2.5%,逆周期超额资本0-2.5%,并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1%的附加资本要求。
在达标时限上,新标准自2012年初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1应于2013年底前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底前达标。
新监管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为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从影响来看,资本监管新规更强调普通股在监管资本中的主导地位,对核心一级资2本实行更加严格的扣除标准,因此在融资方式上,原来依靠较低成本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方式不得不向较高成本发行股票筹集核心资本的方式转变,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资本成本。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商业银行作为融资中介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其自身的高杠杆经营又导致了较高的风险隐患,这些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必然要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
在监管方式的选择上,经营的高杠杆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具备充足的资本以吸收和化解风险,因此,资本充足率便成为监管机构实施监管的重要工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西方众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这使得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再次受到金融理论界的关注。
尽管强化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半封闭化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创新的不足等因素使我国商业银行成功的避过此次危机的波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是有效的。
强化的资本监管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但另一方面却增加了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降低了银行的盈利水平,最终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率。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也逐渐凸显,这就需要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立足于银行稳定与银行效率的协调统一。
但是,从资本监管的实践看,我国目前实施的强化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
因此,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并探讨我国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如何实现防范银行风险的同时兼顾银行效率的提升,从而进行有效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效率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接着对资本充足率监管、银行效率及二者关系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然后,从我国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利用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代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及银行稳健性的监管压力指标与代表银行效率水平的综合效率指标(用DEA数据包络法测算获得)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本文发现,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不足,监管当局片面的追求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及银行稳定,而忽视了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
新监管资本标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影响分析
新监管资本标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摘要:20世纪90年代,已经实行了《巴塞尔资本协议》美国和日本均出现了信贷紧缩,导致经济衰退现象出现,研究得出,银行资本监管标准导致了日本和美国银行压缩贷款规模,对宏观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基于我国新监管标准,通过建立动态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信贷的影响。
关键词:新监管资本标准;银行;信贷影响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一、银行资本监管架构变化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我国新资本监管政策中,引入了提高资本质量、建立多层次资本监管架构和严格资本扣除项等。
通过《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能够看出,我国资本监管即将呈现多层次架构:一是最低资本监管标准,分为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二是商业银行在盈利较好的时期,应该不断积累资本,以应对经济衰退时期带来的坏账损失增加和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三是针对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实施的附加资本做出要求。
二、新资本监管对信贷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分析在新资本监管标准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加准确阐述该影响,本文通过使用历史数据,采用动态某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在资本充足率影响信贷的理论基础上,新资本监管标准究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带来哪些影响。
(一)选择实证研究变量本文从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信贷紧缩效应进行研究,指标和变量的选取与设定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和变量的选取与设定(二)建立实证研究模型基于上表对指标和变量的选取与设定,运用线性回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信贷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谷,建立以下实证研究模型:;表示第年的信贷增长率,是截距项,、、、、是回归系数,是随机误差项。
表示第年的经济增长率表示第年的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它们是影响贷款需求的因素之一,用来表示宏观经济的状况和货币政策的松紧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银行监管部门加大审慎监管力度,密集出台资本管理新规,以强化资本约束并推动银行业务转型,本文对相关资本监管政策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监管;影响;对策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银行监管部门结合国内银行业实际状况,积极推动巴塞尔Ⅱ、Ⅲ的实施,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监管部门明显加大了审慎监管力度,密集出台一系列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新规,以强化资本约束并推动银行业务转型。
一、资本监管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影响(一)资本监管新标准正式出台,资本数量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为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2011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正式启动。
新标准确定了最新资本监管框架,提出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等四项审慎监管新工具。
天之信新标准将监管资本从现行的两级分类(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修改为三级分类(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分别不低于5%、6%和8%,同时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理念,资本留存资本2.5%,逆周期超额资本0-2.5%,并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1%的附加资本要求。
在达标时限上,新标准自2012年初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1应于2013年底前达标,非系统重要1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已被列为系统重要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可能入选。
性银行2016年底前达标。
新监管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为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从影响来看,资本监管新规更强调普通股在监管资本中的主导地位,对核心一级资本实行更加严格的扣除标准2,因此在融资方式上,原来依靠较低成本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方式不得不向较高成本发行股票筹集核心资本的方式转变,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资本成本。
2011年6月初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着重调整资本充足率和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方法,扩大资本覆盖的风险范围。
新办法采用差异化的信用风险权重方法推动银行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主要变化有:(1)非按揭零售业务的风险资产权重从100%下调到75%;(2)同业业务的风险资产权重从0至20%上调到20%至50%;(3)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权重从100%提高至150%;(4)铁路、公路及其他基建项目贷款的风险权重从100%提高至110%;(5)提高长期贷款的风险权重天之信其中5年期以上长期企业贷款由100%提高到150%至300%;(6)评级在BB-以下的企业债权风险权重由100%上调至150%。
同时,进一步明确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风险度量和资本分摊。
该办法目前仍在征求意见阶段,最终出台的政策可能有所变化,但从趋势来看,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日趋严格的要求已不可逆转,这些政策将限制未来银行资产业务的快速扩张,同时驱使银行对其资产结构进行调整,一定程度2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全额在核心资本中扣除;有赎回权的次级债需银监会批准后才能计入核心资本。
上影响商业银行利润的高速增长。
(二)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采用差异化的信用风险权重为防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银监会2010年12月发布《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自2011年起大幅提高非全覆盖类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权重(全覆盖类100%;基本覆盖类140%;半覆盖类250%;无覆盖类300%),融资平台贷款对银行资本的占用明显加大。
从执行情况看,该政策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银监会4月初再次发文《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在6月底前对平台贷款整改为公司类贷款的项目重新逐一审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打回”平台贷款统计,因此现有平台贷款的风险定性、分类处置方案、商业化运作贷款等情况仍存在变数,一旦监管部门采取更为严格的分类审定标准,全覆盖类平台贷款比例将可能下降、无覆盖类平台贷款比例可能上升,进一步加大资本充足率压力。
(三)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信贷资产转让和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2009年底-2011年初,银监会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连续下发多份文件对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以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进行规范,严格要求信贷资产的真实转移,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引导银信合作方式去信贷化,要求银信合作各方转向自主投资为主的理财业务模式。
按规定,商业银行应在2011年底前严格将银信合作理财由表外转入表内核算,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同时大型银行应按11.5%、中小银行按10%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提资本。
根据银监会披露,2011年初商业银行银信合作业务规模为1.66万亿元,其中融资类业务1.07万亿元,若按银信合作贷款余额每季降幅不低于25%的比例压缩,相当于每季度需转入表内的银信规模达2675亿元。
在2011年信贷调控趋紧的背景下,大量表外资产转入表内,使得银行信贷额度更趋紧张。
(四)其他重要政策1、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
为抑制银行信贷冲动,2011年央行已多次在货币信贷调控中运用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工具,对资本充足率较低、信贷增长过快、顺周期风险隐患增大的商业银行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
调整参数中涵盖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率等指标及信贷政策完成情况天之信对信贷增速和流动性产生直接影响。
差别准备金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在信贷增速、资本充足率、差额准备金率之间保持均衡,要避免被执行差别准备金,要么减少贷款投放,要么只能提高资本充足水平或稳健程度。
而在当前市场对银行盈利预期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减少信贷投放势必影响盈利,因而资本充足率成为重要的业务保障。
2、对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提出限制性条件。
为夯实银行资本基础、提高资本素质,银监会2009年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对银行利用次级债方式补充附属资本提出多重限制条件:一是比例限制,规定发行长期次级债务的额度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25%;二是银行间互持限制,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要全部扣除;三是发债限制,要求发行次级债时,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
近两年,银行间次级债互持限制的影响已基本消化,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发行比例限制,商业银行一旦累计发行的长期次级债务总额超过核心资本的25%,短期内将难以再通过发行次级债形式补充附属资本。
3、将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纳入加权风险资产计算口径。
根据2011年1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发卡行应将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纳入承诺项目计算表外加权风险资产,按照50%的信用转换系数,并根据信用卡交易主体确定相应风险权重。
据了解,早在2009年银监会就要求银行将信用卡未使用的授信额度打5折计入加权风险资产,并相应扣减资本金,但部分银行延迟到2011年一季度才执行。
4、将主承销信用债纳入风险资产规模。
2011年1月银监会下发《加强商业银行信用债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商业银行主承销的信用债(主要指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规模纳入银行客户授信额度,并相应计提风险资本。
该政策一旦实施,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控制和风险资产规模控制亦将产生一定影响。
上述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银信合作贷款监管政策对银行近期资本充足水平造成较大压力。
据银监会统计,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下降,2011年3月末,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8%,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10.1%,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从中长期影响看,资本监管新规的达标虽在时间上留有缓冲期,但更趋严格的资本要求已体现在诸多监管领域,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提前布局加以应对。
二、商业银行需采取的应对策略外部监管环境的日趋严峻,令资本充足率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确保资本充足水平达到新的资本监管要求,必须从资本充足率计量的分子分母同时着力,一方面加强资本补充,保障业务发展所需的资本需求;另一方面,在资本开源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内部资本约束和资本管理,在资本运用、资产扩张、资本消耗上节流。
(一)加强资本规划和资本补充管理在新的资本监管格局下,为保证未来各项业务平稳有序发展,商业银行应定期对全行资本充足率状况进行计算、监测和分析,在综合考虑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构成及外部资本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天之信适时提出阶段性资本补充规划,并合理选择资本补充渠道。
资本补充分为内源性资本补充(税后盈利留存和计提拨备)和外源性资本补充(上市、增发或配股、次级债、可转债或分离交易可转债、混合资本债),近年来银行对外源式资本补充的依赖性较高,随着资本补充压力日益增大,向市场融资的步伐、频率将进一步加快。
但是依靠频繁的外部融资补充资本以支撑快速资产扩展的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从长远来看,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由再融资向主要依靠内生资本积累的转变才是商业银行彻底摆脱资本困局的出路。
(二)加快业务转型,降低资本消耗随着外部政策环境急剧变化,以资产扩张、贷款增长为主导的粗放式发展已不可持续,商业银行应摈弃单纯追求规模和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增长,向多元化价值增值型的内涵式增长转变。
在具体经营策略上,商业银行应强化资本约束意识,高度重视资本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合理调整信贷业务结构,增加非息业务比重。
一是放缓传统贷款业务增速,抑制信贷投放冲动,在贷款期限上增加短期贷款,减少长期贷款,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加权风险资产系数;二是在贷款对象上提高非按揭类零售业务占比,增加小企业贷款,减少需计提更多拨备的政府融资平台或大型企业的大额授信贷款,在客户结构上降低对大企业、大项目的依赖,降低资本消耗速度;三是大力发展不占用资本金的中间业务,减少对传统存贷利差盈利模式的依赖,并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加速转型,注重产品、服务的创新,积极发展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各类新兴业务,在提升银行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努力拓宽收入来源。
(三)建立内部资本管理机制,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为切实增强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确保风险增长与资本增长相协调,促进长期效益的提升,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内部资本管理机制,实施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结合资本供给能力、盈利贡献和资本回报率进行风险资产的分配和管理;同时进一步建立以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经济资本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
通过EVA 和RAROC 指标,用经济资本定量评价各部门、各分行和各业务品种在盈利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水平,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对客户的风险定价,使绩效评价和利率定价更为科学;同时有效引导分支机构大力发展高回报业务和中间业务,弱化信贷扩张的冲动,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进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适应资本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