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写景诗鉴赏(共2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一)诗歌的形象把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课前预习】什么是景物形象、意象、意境?1.景物形象,也就是诗人的感情载体,也就是景中情。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2.意象,寄寓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例:月、柳)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3.意境,由意象组合起来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题材课件

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题材课件
A.首句作者将自己比作漂泊的鸿雁,作者着两个“尽”字抒写思乡之情。 B.“一春憔悴有谁怜”一句承上启下,这一问既问人,亦自问,更显惆怅自怜。 C.“见说”两句用暗喻手法写江头春浪好像对人有情,要送作者回乡。尾句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凄迷朦胧的意 境,离别之情溢于言外,含蓄而轻灵。
2. 请对“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这一联进行赏析。
情感二:描写艰苦猛烈的戍边生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情感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情感四:愿意戍守边关、期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情感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羁旅诗语言常见意境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二、常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借景抒情:以“故乡”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① 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 情 2 . 渲染烘 3. 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4. 虚实结合 5 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的吐蕃。②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9.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 西羌。”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
译文:
的将领。 10.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 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高考复习诗歌专题:写景抒情诗鉴赏 导学案

高考复习诗歌专题:写景抒情诗鉴赏 导学案

………………………………………装…………………………………………订………………………………………线……………………………………诗歌专题——写景抒情诗【本节学习重点】1.把握写景抒情诗的常见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写景抒情诗。

【考情分析】1.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考点提示: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相近,手法相似,阅读诗歌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分值为9分。

3.考情预测:羁旅行役诗在诗歌鉴赏中常考诗歌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查形式既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所以要注意概括分析羁旅行役诗的内容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高考真题】(2018年新高考卷I)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全诗看,诗人虽然生活贫穷,衣食无着,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B.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6分)【知识清单】一、诗歌常见景物意象1. 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3.冰雪、松、菊、梅、竹,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高三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教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教学案

三仓中学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诗词鉴赏教学案(二)学习目标:1.了解写景抒情诗的常见的表达技巧2.掌握景与情关系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学习过程:一.导入二.课堂导练学生先练习,黑板展示、典型错题投影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作者在诗中描写哪些景物?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诗一句一景,第1、2句写江月、风灯,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宁静。

第3句写沙头宿鹭。

最后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本诗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江上月夜图。

联系杜甫飘泊的一生,可知,此诗寄寓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小结:答准-------找准意象答顺-------连词成句答美-------力求生动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2)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湖早春美景的?试就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前六句写景。

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方法。

景物有远有近,远近结合,富有层次感。

作者的眼睛和画笔起始于瞭望远山白云,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然后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回来,写堤上的黄莺春燕,乱花小草,于是西湖的一片秀丽风光,便一览无余了。

运用了动静映衬的方法。

作者笔下的景物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衔泥做窝的小燕子,婉转鸣叫的黄莺与五颜六色的花卉,青青如茵的小草,一上一下,一动一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写出了江南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让人倍感生命的美好。

绘声绘色,色彩鲜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 边塞征戍诗鉴赏共2课时【VIP专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 边塞征戍诗鉴赏共2课时【VIP专享】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写景诗复习课件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写景诗复习课件
•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明亮,宛如夜烛相伴,照 人无眠。
•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 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4分)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②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诗歌鉴赏小结(二)
写景作用
知识梳理(二)
• 内容+情景关系+结构+情感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景 • 2、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 物 景结情。 描 •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写 • 4、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的 • 5、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作 • 6、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用 • 7、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 8、诗人感情
•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晕,月晕。
•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Fra bibliotek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 赏析。(4分)
针对训练
•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 本诗前三句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 的?(6分) • 水粼粼渌菜畦香——嗅觉 • 塔影如龙卧夕阳——视觉 • 高柳乱蝉风不住——听觉
• 双调·落梅风·春晚 【元】张可久 •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品象悟境,分析内涵复习目标1.找准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掌握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北京卷《病柏》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意象意蕴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考向一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项)。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简单地说:(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围。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步骤(1)研读诗歌,确定意象,分析表层属性。

通读诗歌,确定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揣摩并把握意象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特别是其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探求深层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需要联想平时积累的意象含义,再抓住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有些意象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必须结合诗人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具体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诗歌导学案2

诗歌导学案2

即墨市市北中学导学案学科:语文级部: 高三编写:吴迪审核:高三语文组 2012.12.23编号38课前预习案一.读懂诗歌1、第一步,读懂内容: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

看题目:定诗歌类型、定题材。

分类标准: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②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代诗);③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④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持、咏史诗、闺怨诗、赠别诗等;⑤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看作者:定诗风、明情感。

看诗句: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字词锤炼、画面描述。

看注解:背景材料、特殊提醒。

2、第二步,划定类型:题材、形象、情感、风格、手法。

题材: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赠别诗、边塞诗、闺怨诗。

形象:洒脱豪放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情感:忧国伤时、人生感怀、思乡怀人、羁旅行役、长亭送别、怀古伤今、寄情山水、田园逸趣。

风格:语言风格,平淡、工丽、直率、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清新、沉郁。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3、第三步,审题干,答题目。

课堂探究案二、掌握诗歌题材(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内容范围: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多。

★分析重点: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①借景抒情;②营造氛围;③塑造背景或环境;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⑤以景衬境、以景衬情;⑥奠定情感基调。

)★基本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典型题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答案】(5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 含解析

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 含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课题●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真题演练(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注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题。

从题目中“明府”一词的使用及注解中的“尊称”一词,可见诗人对邹明府的态度应为尊敬赞扬。

然后,根据“马不肥”“债多”可推断其为官清廉,生活清贫,而“载书归”除了印证其“清廉”的特点外,也表现出主人公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俗世同污的性格。

诗歌除了以叙事写人外,还以景衬人,颈联中的“雪”隐隐透露出邹明府的清廉清洁,而“风透卧衣”更是显示出他身上衣单的困窘之状,由此可见其清贫自守。

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酬孝峙鹧鸪天钱继章清][②。

折闲倚杖,戏临罾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钱继章,③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古诗词鉴赏指导 一轮复习导学案

古诗词鉴赏指导 一轮复习导学案

古诗词鉴赏指导编稿老师:科建宇审稿老师:李家声责编:程彦芳从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可以看到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为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20XX年加入延伸题后在鉴赏题中也会考察从不同层面对诗歌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或者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诗歌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发。

具体的考查内容有内容、主旨、情感理解,形象、意境把握及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

为了答好诗歌鉴赏试题,考生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

考生应从下列角度做好储备。

一、诗歌体裁可以借助课本梳理下列知识点: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指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诗经》中的很多篇幅、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属古体诗。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

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

每句有几个字即称为几言。

词: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一般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二、诗歌流派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是《楚辞》。

宋词有两个重要流派,豪放派与婉约派。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的作品视野广阔,激情充沛,想象力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多姿多彩;婉约派以李煜、柳永、李清照为代表,他们的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侧重表现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三、了解一点专业术语1.题材:诗歌的表现内容。

我们读过的诗歌题材大致可以分为,思乡与羁旅,怀人与送别,边塞与山水田园,登高与怀古,咏物与咏怀,写景与叙事。

大家可以借助这个分类,将学过的篇目加以梳理。

2.意象:赋予了特殊含义与文学意味的物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认识写景诗歌的写作特点和常见考点;(第一课时)2、学习常用写景技巧和情景关系;(第一课时)3、在训练中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学习写景的表现手法,辨析情景关系。

【学习内容】第1课时一、诗歌中的情与景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诗人们或先写景后抒情,或只写景但融情于景,或边写景边抒情情景交融。

比如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考:列举几首你熟悉的写景诗二、写景方式(写景技巧)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写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常见的写景手法有:1、正与侧的结合2、动与静的结合3、声与色的结合4、虚与实的结合5、点与面的结合6、远与近的结合7、白描手法8、细节描写应用:把以上手法对应到以下几首诗中,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三、常见考点与基本功除以上提到的写景技巧外,经常出现在写景诗中的考点还有: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这些技巧和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渲染与烘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烘托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渲染一般是渲染气氛和环境,烘托一般是烘托形象和心理;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衬,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丑的”衬托“美的”。

例子: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以乐景衬哀情)。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用对比可揭示矛盾,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例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

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

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

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写景诗的考点一般集中在炼字、鉴赏形象、情感、手法这几方面,但无论考查什么,都离不开“再现画面”这一基本功。

★答题基本步骤:1.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诗人的情感,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切记空洞,要回答具体。

四、鉴赏范例1、琅玡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

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题: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析与思考,写出答题思路:回答示例:围绕溪水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营造了一个轻松明快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200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凉州词注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问题: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回答示例: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边城景象:暮雨菲菲,大雁低空飞,沙漠绿洲上的芦笋长势很好,后两句以虚写为主,遥想了驮队远行的情景,虚中有实。

3、(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问题: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5分)回答示例: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答题时还需注意:一、意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具体的诗篇中,诗人往往借助一系列的意象来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只有整体把握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颇。

二、由于诗人的情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达风格不同,再加上意象自身的多义性,鉴赏诗歌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仔细分辨、掌握分寸。

第2课时鉴赏训练▲牛刀小试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4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5 .樯橹灰飞烟灭。

()6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咏鹰》()8.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9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4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写景技巧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诗歌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江大风袁枚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①呜窗有声。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①鼍(tuó):即扬子鳄,鸣声如鼓。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边。

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5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仲殊①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注】①仲殊,宋代僧人。

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真题演练1、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前舟已渺渺,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2 )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