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图片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血象:WBC 8700-16000/mm3, 嗜酸性粒细胞超过6% , 最高者达 4924/mm3。测定19例病人24h尿肌酸的含量,15例均有升高,最高者达 2176mg/dl。4例腓肠肌活检,1例中找到旋毛虫囊包。ELISA检查患者 血清,19例血清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
(Classification and Species)
1、分类 线形动物门 (Phylum Nemathelminthes) 线虫纲 (Class Nematoda) 鞭尾目 (Order Trichurata) 毛形虫科 (Family Trichinellidae)
医学ppt
3
二、形态(Morphology)
医学ppt
17
线虫生活史总结、比较
蛔虫
感染
阶方途 段式径
移行
寄生
离体
阶 路 阶 部 习 食 寿阶 方 途 段 线 段 位 性 性 命段 式 径
钩虫
蛲虫
旋毛虫
医学ppt
18
谢谢
医学ppt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囊包形成期:导致慢性肌肉病变,导致慢性肌痛。
医学ppt
11
五、实验诊断(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
肌肉活检查囊包。
2、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辅
助诊断,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
旋毛虫1522页PPT文档
五、流行
感染方式:人的感染主要与人的饮食习 惯有关,最主要是通过生吃或半生吃含 有活囊包的动物肉类(主要是猪肉)而 感染。
云 南 生 皮
烧烤肉
五、流行
由于聚餐宴请而发生暴发流行屡有发生, 2019年~2009年我国共报告15次人体 旋毛虫病暴发流行,其中12次是生吃或半 生吃猪肉引起。也有报告吃凉拌狗肉(吉 林)和涮羊肉(哈尔滨)、野猪肉、马肉 等引起感染。
五、流行
1、分布:世界性,曾在欧美国家严重流 行。
在我国分布也很广,15个省(含台湾)有 流行,散发病例见于17个省市及香港,主 要流行区有3个区域:
①西南地区的云南、西藏、四川、广西; ②河南、湖北; ③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
五、流行
过去几十年全国发生过数百次暴发疫情, 1964年~2019年,仅云南省就发生300余 起,发病人数35000余例,占同期全国病 例数的90.7%,死亡294例。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及幼虫均寄生于 同一宿主,可寄生于多种动物,也可寄 生于人体,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 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 我国是世界上旋毛虫病危害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在我国它不但被列为三大人兽 共患寄生虫病之首(旋毛虫病,囊虫病 及棘球蚴病),也是肉类进出口和屠宰 动物的首检和必检的人兽共患病。
五、流行
2、流行因素:旋毛虫病的流行有地方性、 群体性和食源性特点,也是一种人兽共患 病和动物源性疾病,已知有150多种哺乳 类动物有自然感染该虫,主要有猪、猫、 犬、牛、羊、马、鼠、野猪等。有些地方 猪的感染率很高,是重要的传染源。幼虫 囊包的抵抗力很强,-15℃下可存活20天, 熏烤、腌制肉类难以杀死。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幼虫寄生于身体各部肌肉所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以华南、华中及东北地区流行较广,其中河南、湖北等地是旋毛虫感染率最高,除猪外,目前已知至少有数十种哺乳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旋毛虫病。
人由于生吃或者吃未煮熟的患病猪肉而发生严重感染,常常可以造成死亡,因此,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本病的病原为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虫。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猪的横纹肌中,称为肌旋毛虫,其中以膈肌脚、膈肌、腰肌、肋间肌、舌肌、咬肌等部位寄生数量为最多。
幼虫移行到肌肉内,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作用,引起肌纤维变性、肿胀、增生,导致幼虫在横纹肌内形成包囊,包囊呈纺锤形,囊内有一条虫体,有时也含2~3条虫体,幼虫呈螺旋形蜷曲,包囊长轴与肌纤维平行,肉眼可见,时间长久可形成钙化。
旋毛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有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百余种动物,包括肉食兽、杂食兽、啮齿类和人。
我国以华中地区较为普遍,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旋毛虫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很长,在人体中有经31年还保持感染力的报道,在猪体内约经11年还有感染性。
肌肉中有幼虫在-10℃低温条件下能很好地耐受。
盐腌和烟熏都不能杀死肌肉的幼虫,但是70℃以上的高温数分钟内可杀死虫体。
(二)临床症状猪对旋毛虫病有很大的耐受性,自然感染的患猪无明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患猪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幼虫进入肌肉后,引起肌肉发炎,僵硬,肌肉疼痛或麻痹,运动障碍,声音嘶哑,并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咀嚼与吞咽障碍,尿频,眼睑和四肢水肿,逐渐消瘦、衰弱。
(三)诊断自然感染的患猪无明显症状,故生前诊断比较困难,若怀疑猪生前感染旋毛虫病,可采取1小片舌肌进行压片镜检。
同时也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沉淀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来加以诊断。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季节性
旋毛虫病的发病高峰期通 常在温暖的季节,因为幼 虫在温暖环境中的活力更 强。
02
CATALOGUE
旋毛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眩晕、肌肉疼痛、发热 等。
其他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等。
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粪便或血液检查,找到旋毛虫的 包囊或幼虫。
04
CATALOGUE
病例研究
病例一:感染途径与症状
感染途径
食用被旋毛虫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猪肉和鼠肉。
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后期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发热和全身 无力。
病例二:诊断与治疗过程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和肌肉活检可以确诊。
治疗
主要采用阿苯达唑进行治疗,需要连 续治疗2类是其终末宿主之一 。
感染途径
摄入感染期幼虫
人类通过摄入含有感染期幼虫的 肉类食物而感染。
直接接触
与感染旋毛虫的动物直接接触也 可能导致感染。
流行病学
地区分布
旋毛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 。
人群分布
人类旋毛虫病主要发生在 肉类加工、屠宰和销售人 员中。
临床应用与转化研究
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
针对旋毛虫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转化医学研究
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药、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动医学寄生 虫学的临床应用和普及。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中的旋毛虫抗体,如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ELISA)。
旋毛虫10.21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 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可引起旋毛虫病 (trichinelliasis)。 不少哺乳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是人畜共患 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严重感染时常能致人死亡。
一、形态
1.成虫
线状 白色 微小 ♂ 1.4~1.6mm ♀ 3.0~4.0mm 咽管占体长的1/3 至1/2。
我国旋毛虫病的地理分布
七、防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预防
1)讲究个人饮食卫生,不吃生的或半生 熟的肉类 2)加强肉类和食品卫生管理 3)改善养猪方法, 提倡圈养 4)查治牲畜,以减少传染源 5)捕杀鼠类,防止猪鼠间的相互感染
2.治疗
首选药物---丙硫咪唑(阿苯达唑、肠虫清) 不仅能驱除肠内早期幼虫,还能杀死 成虫、移行幼虫和肌肉中的幼虫 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
囊包形成期
囊包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 组织由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长大、卷 曲,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 形成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周围结缔组织的增生 形成囊壁。(恢复期)
急性炎症消退,全身症状逐渐消失,肌痛仍可维 持数月。
6个月后包囊壁增厚,囊内发生钙化,但幼虫 并不死亡,感染力降低,包囊幼虫可存活数年至 25年。
三、致病
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其致病作 用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活力和侵犯部位以及人 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诸多因素有关。
致病过程可分为连续的三个过程 侵入期 幼虫移行期
囊包形成期
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 成虫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 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 力、畏寒、低热等全身症状,极易误诊为其 他疾病。 病程:1周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第八节 旋毛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第八节旋毛虫病一、概述定义:旋毛虫寄生于猪、犬、猫、鼠和人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昆虫均能感染旋毛虫。
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特点:旋毛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包括人、猪、鼠、犬、猫等49种动物。
人感染旋毛虫多与生吃猪肉,或食用腌制与烧烤不当的猪肉制品有关。
欧美,特别是北美,因食用生香肠和以废肉作为猪的饲料,故造成本病流行。
我国人的旋毛虫病,也是和生吃猪肉的习惯有关的,故常呈区域性分布。
二、形态旋毛虫成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4毫米,阴门位于食道部中央。
为胎生。
具体见图1-8-1“旋毛虫”。
图1-8-1 旋毛虫1.雌虫2.雄虫3.雄虫尾端幼虫多寄生于动物的横纹肌细胞之间,可长达1.15毫米,能形成包囊。
包囊内一般有1~7条虫体。
包囊有内外两层壁。
外层薄,是机体炎性反应的结果。
内层厚,是机体对被损伤细胞进行修复中由成肌细胞转化而成。
主体蜷曲在包囊内。
包囊呈椭圆或圆形,连同两端的囊角便呈梭形,长0.5~0.8毫米。
具体见图1-8-2“旋毛虫幼虫”。
图1-8-2 旋毛虫幼虫1.旋毛虫幼虫2.肌纤维中的旋毛虫(初期)3.包囊中的旋毛虫三、生活史肠内的旋毛虫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黏膜的淋巴间隙,在此产出长约0.1毫米的幼虫,幼虫随淋巴经脑导管、前腔静脉流入心脏,然后随血流散布到全身,在肌肉内,特别是膈肌、舌肌、喉部肌肉、眼肌、咬肌、肋间肌等处停留下来继续发育。
幼虫进入肌肉后14天可达0.8~1.0毫米,并开始倦曲,周围形成包囊,3个月后包囊形成完成,囊内可有1~3个甚至6~7个幼虫。
包囊长轴与肌纤维平行。
被侵害的肌纤维变性,6个月后包囊开始钙化,但囊内幼虫仍能存活数年。
此幼虫如不被另一动物吞食则不能继续发育,而以全部钙化死亡告终。
具体见图1-8-3“肌肉中旋毛虫幼虫”。
图1-8-3 肌肉中旋毛虫幼虫动物采食含有活的幼虫的肌肉后,幼虫在胃内破囊而出,在小肠内经40小时发育为成虫。
猪旋毛虫病
预防
(1)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工作
(2)改善环境卫生,提倡养猪有圈,实行厩外
积肥,扑灭鼠类;取消连茅圈,不用生的废 肉屑喂猪,以杜绝感染来源。 (3)改变饮食习惯,不吃猪、犬等动物的生肉。
诊断
生前诊断困难,猪旋毛虫病常在屠宰后检出,常用 的方法为: 常用压片法检查猪肉内的旋毛虫。一般先用肉眼观 察,当发现在膈肌纤维(膈肌脚)间有细小的白点时, 再取样做压片镜检。方法是从肉样上剪下麦粒大的 肉片24块,摊平在载玻片上,排成两行,用另一载 玻片压上,两端用橡皮筋缚紧,置低倍镜下检查, 观察肌纤维间有无旋毛虫幼虫的包囊。
猪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成虫寄生于猪
的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而引起的 人畜共患病。该病是人畜重要的寄生 虫病,人感染可引起死亡。有吃生猪 肉或未煮熟猪肉的习惯,因而易发生 该病。该病在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 各地肉品要加强对该病的检验。
病原
旋毛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成虫为白色、前
细后粗的小线虫,肉眼勉强可以 肉纤维中的幼虫,每个包囊内含1~2条幼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故通常称之为肠旋毛虫; 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故称肌旋毛虫。
临床
病猪轻微感染多不显症状而带虫,或出现轻
微肠炎。严重感染,体温升高,下痢,便血; 有时呕吐,食欲不振,迅速消瘦,半个月左 右死亡,或者转为慢性。感染后,由于幼虫 进入肌肉引起肌肉急性发炎、疼痛和发热, 咀嚼、运步困难和眼睑水肿,1个月后症状消 失,耐过猪成为长期带虫者
病变
幼虫侵入肌肉时,肌肉急性发炎,表现为心肌细胞 变性,组织充血和出血。 后期,采取肌肉做活组织检查或死后肌肉检查发现 肌肉表现为苍白色,切面上有针尖大小的白色结节, 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虫体包囊,包囊内有弯曲成折 刀形的幼虫,外围有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 成虫侵入小肠上皮时,引起肠黏膜发炎,表现黏膜 肥厚、水肿,炎性细胞侵润,渗出增加,肠腔内容 物充满黏液,黏膜有出血斑,偶见溃疡出现。
《寄生虫课件旋毛虫》课件
02
旋毛虫对人体的危害
旋毛虫病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肌肉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泻等。
咳嗽、呼吸困难、胸痛 等。
头痛、头晕、发热等。
肌肉疼痛、肌肉痉挛等 。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食用生或半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 的猪肉或猪肉制品。
接触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或猪 肉制品,再通过口腔或皮肤破损
旋毛虫的生活习性
总结词:寄生生活
详细描述:旋毛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中。成虫在肠道内产卵,孵化出的 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其他动物或人食入后,幼虫在肠道脱囊而出,进入血液,随血流到达全身, 最终到达肌肉组织定居。
旋毛虫的分布范围
总结词:全球分布
详细描述:旋毛虫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主要流行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都有 旋毛虫病的报道。
预防性治疗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预防 性治疗。
旋毛虫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
治愈率
预防
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旋毛 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需再次治疗 。
04
寄生虫防治的重要性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寄生虫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 重影响,可能导致腹泻、营养 不良、贫血等症状,甚至危及 生命。
处进入人体。
直接接触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粪 便,再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
。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 猪肉及猪肉制品,尤 其是未经高温处理的 猪肉。
加强肉类检验,对感 染旋毛虫的猪肉及猪 肉制品进行高温处理 或销毁。
旋毛虫病图片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概述
本病为人畜共患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其生 活史特殊,以同一宿主作为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小肠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 宿主的各部肌肉称肌旋毛虫。
其宿主除猪外,肉食动物、鼠类、人均可感 染。
家畜中以为畜猪为主,感染人时可致人死亡。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2
2007.9
图2-51 旋毛虫幼虫 1 1.蜕囊的幼虫 2.幼虫钻入肌肉内 3.在肌肉内形成包囊
3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旋毛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哺乳动物之间 广泛传播,其原因主要是:
➢1、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自然疫源 丰富。
➢2、肌肉包囊中幼虫的抵抗力很强,在—
20℃可存活57天,在腐败的肌肉可存活100天以 上,盐渍和烟熏均不能杀死肌肉深部的幼虫;
➢3、因猪、鼠都是杂食动物,一般认为感染旋毛
虫的猪多好吞食死鼠、蝇蛆、步行虫、洗肉水和肉 屑等。
➢ 犬的活动范围大,吃到动物尸体的机会多,感染 的情况严重。
➢ 因此,猪、鼠、犬及人之间相互传播是本 病流行的关键所在。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人体的 危害
➢ 旋毛虫病主要是人的疾病,不但影响身 体健康,甚或造成死亡。 ➢ 其致病作用可分为成虫对肠道和幼虫对 肌肉两方面。
➢ 成虫侵入肠粘膜时,引起肠炎、粘膜增厚、水 肿、粘液增多和瘀斑性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疡。 感染后15天左右,幼虫经血管移行至肌肉,引起 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疼痛;同时出现吞咽、咀 嚼、行走和呼吸困难;脸,特别是眼险水肿,重 症者可遍及全身。食欲不振,显著消瘦。严重时 多因呼吸肌、心肌及其他脏器的病变和毒素的作 用等而引起死亡。
旋毛虫病
武汉某学院学生于1998年10月1日从市场购瘦猪肉2.6Kg,切 成0.5cm厚肉块,炭火烤吃,49人食用,从10月18日至11月3日 先后有19人发病。49人中,吃肉串10块以上者10人,均发病, 吃6-10块者11人,9人发病,吃肉串少于6块的28人未发病。 临床表现:轻型8例,体温37-38.5ºC左右,热程一周,腓肠 肌疼痛较轻;中型4例,体温38.5-39ºC左右,热程超过一周, 腓肠肌疼痛明显;重型7例,体温高于39ºC,热程超过一周,全 身肌肉疼痛,心悸、胸闷、脉缓,5例有烦躁、头痛、表情淡漠、 嗜睡等表现。 血象:嗜酸性粒细胞超过6%。测定19例病人24h尿肌酸含量, 15例均有升高,4例腓肠肌活检,1例中找到旋毛虫囊包。19例 血清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
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为囊包幼虫,同时导致血管炎和肌炎的 过程。 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肌肉,又称肌肉期。 感染后7-11天。 致病机理: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所经之处 组织的炎症反应。
临床症状:幼虫移行期
肌肉症状:两周至两月 全身变态反应症状 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 重症:心肌炎,脑炎,肺炎
生活史
感染动物:人,猪,犬,猫,鼠,狐等120多种哺乳动物。 寄生部位:肠道和横纹肌。 生活史: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 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动物含幼虫肌肉,胃内破囊→小肠经40h
雄虫死亡,雌虫,可活6周
→成虫交配,
→黏膜深部肠腺约3d后,产幼虫, 1500个/条,粪便→淋巴管血液循环,全身→横纹肌膈肌、舌 肌、喉部肌肉、眼肌、咬肌、肋间肌等→继续发育第17-20d,幼 虫盘曲→形成包囊第7-8周,包囊完全形成→感染性幼虫2.5 个盘转,6-9月开始钙化,可活11年→动物误食感染。
《旋毛虫》ppt课件
诊断标准
⒈疑似病例
⑴有流行病学史:询问病史,多数患者在发病 前3~40天内有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类史,尤其是多人同时 发病;⑵有一般临床表现如发病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等症状,继之或同时出现发烧,常呈持续性高热; ⑶或无明显流行病学史但临床表现典型发热、眼睑和面部 水肿、四肢及全身性肌肉酸痛等。 ⒉临床诊断病例 ⑴有流行病学史并有典型临床表现;或⑵无 明显流行病学史但临床表现典型和血清学检测抗体性。 ⒊确诊病例 病原镜检阳性,或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 血清学检测抗体恢复期4倍升高。
囊包
•
成熟幼虫卷曲于横纹肌内的梭形囊包中。 囊包大小为 (0.25~0.5)mmX(0.21~0.42)mm; 其长轴与横纹肌纤维平行排列。一个 囊包内通常含有1~2条幼虫,也可多达 6~7条。囊包壁厚,分内外两层,内厚 外薄是成肌细胞退变及结缔组织增生的 产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抵抗力
⒈耐低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耐低温,在一15℃ 下可存活20天,在一12℃时可存活57天,腐肉中 可存活2~3个月。在我国长春市曾发生一起9人因 摄入室外冰冻(一l5℃~一22℃)保存11~33天的 狗肉而患旋毛虫病。乡土旋毛虫对低温的抵抗力 特别強,在一18℃可存活4年,在一20℃可存活 20个月。 ⒉熏烤、腌制及曝晒等常不能杀死囊包内的幼虫。 ⒊旋毛虫幼虫不耐热,在肉块中心温度达到71℃时 囊包内的幼虫即可被杀死。
成虫形态
幼虫形态
幼虫形态
新生幼虫:产出的幼虫称为新生幼虫 ,大小 124µmX6µm。 感染性幼虫:在横纹肌内发育为成熟的幼虫,亦称 称之为囊包幼虫、成囊期幼虫 或肌肉期幼虫 大小为1.OmmXO.03mm。由于在幼虫假体腔内含 有血红蛋白,幼虫呈淡橙红色,尤其是当大量幼 虫集中在一起时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囊包幼虫头 端较细,尾端钝圆,咽管结构与成虫似。
寄生虫旋毛虫
旋毛虫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宿主之间的食物链传播。当宿主食用了含有旋毛虫囊包的肉 类或其他食物时,旋毛虫的幼虫会被释放出来,并在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此外,旋毛虫 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例如在动物之间的捕食或交配过程中
寄生虫:旋毛虫
寄生虫:旋毛虫
旋毛虫对宿主的危害
旋毛虫对宿主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感染的严重 程度和宿主的抵抗力。轻度感染可能不会引 起明显的症状,但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宿主出 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呕吐、腹泻等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宿主甚至可能因旋毛虫感 染而死亡
总之,旋毛虫作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对宿主具有较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治旋毛 虫,需要对其生活史、传播方式、对宿主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并采取 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旋毛虫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
寄生虫:旋毛虫
旋毛虫病的治疗
旋毛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治疗和病原治疗。支持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如止吐、止泻 、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病原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杀死或抑制旋毛虫的生长
寄生虫:旋毛虫
防治旋毛虫的方法
防治旋毛虫的方法主要包括预防和控制感染 两个方面。为了预防感染,应加强对肉类和 其他食物的卫生管理,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 熟的肉类。此外,加强动物检疫和监测也是 预防旋毛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现有感 染,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源,并进行治 疗
寄生虫:旋毛虫
总结
旋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对宿主具有较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治旋毛虫,需要了解 其生活史、传播方式、对宿主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 人类来说,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以确保自身健康
支持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只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即可。这包括保持充足 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以及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免加重肠胃负 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图2-51 旋毛虫幼虫 1.蜕囊的幼虫 2.幼虫钻入肌肉内 3.在肌肉内形成包囊
2
2007.9
3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旋毛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哺乳动物之 间广泛传播,其原因主要是: 1、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自然疫源 丰富。 2 、肌肉包囊中幼虫的抵抗力很强, 在 —
20℃可存活57天,在腐败的肌肉可存活100天以上, 盐渍和烟熏均不能杀死肌肉深部的幼虫;
旋毛虫病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概述
本病为人畜共患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其生 活史特殊,以同一宿主作为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小肠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 宿主的各部肌肉称肌旋毛虫。 其宿主除猪外,肉食动物、鼠类、人均可感 染。 家畜中以为畜猪为主,感染人时可致人死亡。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成虫侵入肠粘膜时,引起肠炎、粘膜增厚、 水肿、粘液增多和瘀斑性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 疡。感染后15天左右,幼虫经血管移行至肌肉, 引起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疼痛;同时出现吞咽、 咀嚼、行走和呼吸困难;脸,特别是眼险水肿, 重症者可遍及全身。食欲不振,显著消瘦。严重 时多因呼吸肌、心肌及其他脏器的病变和毒素的 作用等而引起死亡。 旋毛虫对猪和其他动物的致病力轻微,几乎 无可见的临床症状。
3、因猪、鼠都是杂食动物,一般认为感染旋毛
虫的猪多好吞食死鼠、蝇蛆、步行虫、洗肉水和肉 屑等。 犬的活动范围大,吃到动物尸体的机会多,感 染的情况严重。
因此,猪、鼠、犬及人之间相互传播是
对人体的 危害
旋毛虫病主要是人的疾病,不但影响身 体健康,甚或造成死亡。 其致病作用可分为成虫对肠道和幼虫对 肌肉两方面。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屠宰检验必检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