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旋毛虫

合集下载

旋毛虫

旋毛虫

(二)幼虫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 , 长 约 1mm , 在 宿 主 中以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形式 中以 幼虫囊包 形式 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 一个囊包内通常含 条幼虫。 有1~2条幼虫。
幼虫在囊包内(肌肉切片) 幼虫在囊包内(肌肉切片)
二、生活史
(一)生活史过程 当人或动物宿主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的肉 ①当人或动物宿主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 类后,幼虫在胃中从囊包内逸出,侵入小肠粘膜内, 类后,幼虫在胃中从囊包内逸出,侵入小肠粘膜内, 成虫。 经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内并发育为成虫 经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内并发育为成虫。 ②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重新侵入肠粘膜内,并 雄成虫交配后,雌虫重新侵入肠粘膜内, 产出幼虫。 产出幼虫。 新生幼虫只有到达横纹肌内才能继续发育, ③新生幼虫只有到达横纹肌内才能继续发育,形成 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 ④肌肉组织内的幼虫囊包必须进入另一个宿主才能 继续发育,否则逐渐钙化并死亡。 继续发育,否则逐渐钙化并死亡。
(二)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①旋毛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多种哺乳动物 可作为保虫宿主,是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 可作为保虫宿主,是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 传染源:主要是猪, ②传染源:主要是猪,人的感染主要与人的饮食 习惯有关, 习惯有关,最主要是通过生吃或半生吃含有活囊 包的动猪肉而感染。 包的动猪肉而感染。 幼虫囊包的抵抗力强,腌制、 ③幼虫囊包的抵抗力强,腌制、曝晒或熏烤和冷 冻等方式均不能杀死幼虫。 冻等方式均不能杀死幼虫。 猪的感染主要是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屑、 ④猪的感染主要是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屑、鼠类 或污染的饲料。 或污染的饲料。
六、防治
预防: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预防 : 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 不吃生的或半生 的肉类。另外,要加强肉类检疫制度, 的肉类 。 另外 , 要加强肉类检疫制度 , 防止病兽肉 上市。 上市。 治疗:阿苯哒唑是首选药物,其次可用甲苯咪唑。 治疗:阿苯哒唑是首选药物,其次可用甲苯咪唑。

旋毛虫检验

旋毛虫检验

3.囊包形成期 或称恢复期。囊包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 导致宿主肌组织由损害到修复损伤的结果。随幼虫的长大、卷曲, 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长梭形的肌腔包围 虫体,随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囊壁。随着囊包的形成,急性炎 症逐渐消退,患者的全身症状亦日渐减轻或消失,但肌痛可维持数 月之久。严重感染者晚期可呈现恶病质或虚脱状态;抑或因并发心 肌炎、心衰、毒血症以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死亡。国内本 病的死亡率为3%左右。 儿童患旋毛虫病起病急,症状不典型,多数无腓肠肌疼痛症状 ,个别重症感染可累及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若诊治不及时,可导 致死亡。 旋毛虫感染可使宿主产生显著的免疫力,表现在对再感染具有 一定的抵抗力,致使幼虫发育障碍,抑制成虫生殖和加速虫体排除 等。
旋毛虫 囊胞
幼虫 小肠内
24小时后返 回肠腔
成虫
幼虫 在全身 各组织 ,主要 于横纹 肌中
幼虫 穿过 肠壁进入 血液和淋 巴液移行
旋毛虫 囊胞
(三)生活史要点: 1、宿主关系: 人:是中间又是终末宿主 猪等动物是保虫宿主 2、感染期和感染途径: 囊胞,经口感染 3、寄生部位: 全身各组织,主要于横纹肌中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1.分布 旋毛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但以欧美的发病率为高。我国的 调查资料显示,到1996年底,在云南、贵州、甘肃、四川、西藏、江西、广东、 广西、内蒙、东北三省、河南、湖北、天津等15个省(市、自治区)发生旋毛虫 病和旋毛虫病暴发流行。 2.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自然界中约有百余种哺乳动物 可感染旋毛虫,成为本虫的主要传染源。猪的感染主要因吞食含有旋毛虫囊包幼 虫的肉屑或鼠类。鼠及其他野生动物则是通过相互残食或因吃了含有活幼虫的动 物尸体而感染。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临床表现:轻型8例,体温37-38.5ºC左右,热程一周,腓肠肌疼痛 较轻;中型4例,体温38.5-39ºC左右,热程超过一周,腓肠肌疼痛明显; 重型7例,体温高于39ºC,热程超过一周,全身肌肉疼痛,心悸、胸闷、 脉缓,5例有烦躁、头痛、表情淡漠、嗜睡等表现。
血象:WBC 8700-16000/mm3, 嗜酸性粒细胞超过6% , 最高者达 4924/mm3。测定19例病人24h尿肌酸的含量,15例均有升高,最高者达 2176mg/dl。4例腓肠肌活检,1例中找到旋毛虫囊包。ELISA检查患者 血清,19例血清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
(Classification and Species)
1、分类 线形动物门 (Phylum Nemathelminthes) 线虫纲 (Class Nematoda) 鞭尾目 (Order Trichurata) 毛形虫科 (Family Trichinellidae)
医学ppt
3
二、形态(Morphology)
医学ppt
17
线虫生活史总结、比较
蛔虫
感染
阶方途 段式径
移行
寄生
离体
阶 路 阶 部 习 食 寿阶 方 途 段 线 段 位 性 性 命段 式 径
钩虫
蛲虫
旋毛虫
医学ppt
18
谢谢
医学ppt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囊包形成期:导致慢性肌肉病变,导致慢性肌痛。
医学ppt
11
五、实验诊断(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
肌肉活检查囊包。
2、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辅
助诊断,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

旋毛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之一

旋毛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之一

寄生虫--猪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它是由毛形科(Trichinellidae ) 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所引起的。

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均能感染。

鸟类可以实验感染。

人若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可患病致死,故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

【病原形态】成虫细小,雌雄异体(雄虫长为1.4~1.6mm、雌虫长3~4mm)。

前部较细为食道部;食道的前部无食道腺围绕,其后部均由一列相连的食道腺细胞所包裹。

后部较粗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

雌雄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

尾端有泄殖孔,其外侧为一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内侧有2对小乳突;缺交合刺。

雌虫阴门位于虫体前部(食道部)的腹面中央。

胎生。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之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肌旋毛虫【生活史】旋毛虫的生活史比较特殊 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宿主感染时,先为终宿主,后变为中间宿主。

旋毛虫正常寄生于人、猪和鼠类等。

宿主摄食了含有幼虫包囊的动物肌肉即被感染,幼虫在消化液的作用下破囊而出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经两昼夜发育为成虫。

交配多在粘膜内进行,交配后不久,雄虫死去,雌虫钻入肠腺或粘膜下的淋巴间隙中发育。

一般在感染后的7~10天开始产幼虫,幼虫产于粘膜中,有时直接产于淋巴管或肠绒毛的乳糜管中。

每条雌虫一生中可产1000~10000条幼虫。

雌虫的寿命为5~6周。

雌虫所产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入胸导管,再到右心,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至全身各处肌肉,以活动量较大的肋间肌、膈肌、舌肌和嚼肌中较多。

新产的幼虫呈圆柱状,到达肌纤维膜内开始发育;感染后1个月,幼虫长到1mm长,感染后第17~20天幼虫开始盘曲。

感染后第21天开始形成包囊,到第7~8周完全形成。

包囊内的幼虫似螺旋状盘绕,发育充分的幼虫,通常有2.5个盘转,此时幼虫已具感染性,若被另一宿主食下即重新开始下一个生活史。

寄生虫——丝虫、旋毛虫

寄生虫——丝虫、旋毛虫

⑵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鞘膜积液、淋巴液、腹
水、乳糜尿和尿液等中均可查到微丝蚴。
⑶成虫检查法:
1)直接查虫法:用注射器从可疑的结节中抽取成虫; 或切除可疑结节,在解剖镜下或肉眼下剥离组织检 查成虫。 2)病理切片检查:丝虫性结节——结节中心有成虫, 其周围为典型的丝虫性病变。
2.免疫诊断可用作辅助诊断

象 皮 肿
马来丝虫病人
Elephantiasis due to Brugia malayi, complicated by severe dermatitis and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2、睾丸鞘膜积液: 由于精索、睾丸的淋巴管阻塞性病变,使淋巴 液流入鞘膜腔内而引起。 积液中有时可查到微丝蚴。
阳性检出率仅50%。
2.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 环幼沉淀试验: 皂土絮状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间接血凝试验IH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 应选用2-3种方法同时进行,以提高诊断的准 确度
流 行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北美洲 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性、 群体性、 食源性。
深部淋巴管、结,如腹腔、阴囊、腹股沟等处。
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一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 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昼伏夜出,夜多昼少 的现象称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班氏微 丝蚴10PM-2AM,马来微丝蚴8PM-4AM 。


关于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有人 认为与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的兴 奋、抑制有关。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 肠和横纹肌细胞内,多种动物可作为本虫的 保虫宿主。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旋毛虫、丝虫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旋毛虫、丝虫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四、致
相关因素:
食入囊包的多少 幼虫的活力

幼虫的侵犯部位 宿主的功能状态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成。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旋毛虫幼虫囊包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 钻入肠粘膜发育后再返回肠腔)
脱囊幼虫
( 肠腔内 )
成 虫
( 产出)
( 被另一宿主食入)
幼虫囊包
( 肌肉等组织内 ) ( 至横纹肌内发育) ( 随血流至全身)
新生幼虫
( 侵入小肠 ) ( 小L\小V )
Lu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美蓝染色图片
未染色和部分染色-美蓝染色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T1肌幼虫常温下(25℃) 形态观察(100×)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寄生虫学]旋毛形线虫

[寄生虫学]旋毛形线虫
主要内容:
丝虫
(P180)
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 P176)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简 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 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细胞内。人 和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 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的寄生 虫病之一。
生活史(Life cycle)
生物源性线虫 • 中间宿主:蚊虫 • 终宿主:人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生活史都需经过两个 发育阶段: • 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的发育 • 成虫在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
(一)在蚊体(中间宿主)内的发育
蚊子叮咬→微丝蚴(蚊胃,脱鞘)
血腔 腊肠期幼虫(胸肌) 蜕皮2次 感染期幼虫-丝状蚴(感染期,胸肌) 血腔 下唇 蚊吸血时从下唇逸出,经吸血伤 口或正常皮肤钻入人体
主要致病期是幼虫。 旋毛虫致病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 侵入期
• 幼虫移行、寄生期 • 囊包形成期
1、侵入期(肠型期):
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成虫食肠绒毛,幼虫频繁入侵 机制 肠粘膜炎症反应 受累部位出现充血、水肿、出血, 甚至形成浅表溃疡
临床表现
胃肠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全身症状


机体反应 感染程度 重复感染情况 丝虫侵犯的部位 继发感染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因素
丝虫的成虫、感染期蚴和微丝蚴对人体 有致病作用,但以成虫为主。
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
1、微丝蚴血症:
• 潜伏期后血中出现微丝蚴达到一定密度后趋
生活史(life cycle)

【宠物寄生虫PPT】 旋毛虫

【宠物寄生虫PPT】  旋毛虫
• 此期病程:2周-2月
3.包囊形成期
• 包囊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 肌组织由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 长大、卷曲,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 膨大呈纺锤状,形成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 由于结缔缔组织的增生而形成囊壁。
•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 痛仍可持续数月。
四、诊 断
二、生 活 史
•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横 纹肌内
• 感染阶段:幼虫包囊 •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吃了活幼
虫包囊的肉类及其制品 • 致病阶段:幼虫、成虫 • 诊断阶段:幼虫及囊包 • 成虫寿命:♀1~2个月
生活史特点
• 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在发育和 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 但必须通过吃不熟的肉,才能更换宿主使虫 种延续。
1~2条幼虫。
旋毛虫幼虫包囊
• 肌肉切片
肌肉压片
Trichinella spiralis larvae in
muscle section (H&E) and
muscle press

Trichinella spiralis Larvae
in Muscle Section
• Encysted larvae of Trichinella in pressed muscle tissue. The coiled larvae can be seen inside the cysts.
一、形 态
• 1.成 虫
• 线状,微小,
♀3-4mm ,♂1.4-1.6mm 咽管长,占体长1/3~1/2,
其背侧有一串杆细胞组成 的杆状体,杆细胞呈圆盘 状,每个杆细胞内有核1个, 位于中央。
• 成虫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尾端具一对钟状 交配器,无交合刺;♀为胎生,自阴门产出的 幼虫称新生幼虫,大小只有124×6µ m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第八节 旋毛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第八节  旋毛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第八节旋毛虫病一、概述定义:旋毛虫寄生于猪、犬、猫、鼠和人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昆虫均能感染旋毛虫。

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特点:旋毛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包括人、猪、鼠、犬、猫等49种动物。

人感染旋毛虫多与生吃猪肉,或食用腌制与烧烤不当的猪肉制品有关。

欧美,特别是北美,因食用生香肠和以废肉作为猪的饲料,故造成本病流行。

我国人的旋毛虫病,也是和生吃猪肉的习惯有关的,故常呈区域性分布。

二、形态旋毛虫成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4毫米,阴门位于食道部中央。

为胎生。

具体见图1-8-1“旋毛虫”。

图1-8-1 旋毛虫1.雌虫2.雄虫3.雄虫尾端幼虫多寄生于动物的横纹肌细胞之间,可长达1.15毫米,能形成包囊。

包囊内一般有1~7条虫体。

包囊有内外两层壁。

外层薄,是机体炎性反应的结果。

内层厚,是机体对被损伤细胞进行修复中由成肌细胞转化而成。

主体蜷曲在包囊内。

包囊呈椭圆或圆形,连同两端的囊角便呈梭形,长0.5~0.8毫米。

具体见图1-8-2“旋毛虫幼虫”。

图1-8-2 旋毛虫幼虫1.旋毛虫幼虫2.肌纤维中的旋毛虫(初期)3.包囊中的旋毛虫三、生活史肠内的旋毛虫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黏膜的淋巴间隙,在此产出长约0.1毫米的幼虫,幼虫随淋巴经脑导管、前腔静脉流入心脏,然后随血流散布到全身,在肌肉内,特别是膈肌、舌肌、喉部肌肉、眼肌、咬肌、肋间肌等处停留下来继续发育。

幼虫进入肌肉后14天可达0.8~1.0毫米,并开始倦曲,周围形成包囊,3个月后包囊形成完成,囊内可有1~3个甚至6~7个幼虫。

包囊长轴与肌纤维平行。

被侵害的肌纤维变性,6个月后包囊开始钙化,但囊内幼虫仍能存活数年。

此幼虫如不被另一动物吞食则不能继续发育,而以全部钙化死亡告终。

具体见图1-8-3“肌肉中旋毛虫幼虫”。

图1-8-3 肌肉中旋毛虫幼虫动物采食含有活的幼虫的肌肉后,幼虫在胃内破囊而出,在小肠内经40小时发育为成虫。

寄生虫旋毛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旋毛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旋毛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寄生虫旋毛虫的生活特征和行为习性,进一步了解其寄生生活方式和对宿主的影响。

实验材料:1. 寄生虫旋毛虫(根据实验需要,可以使用人体中的旋毛虫或其他动物的旋毛虫)2. 宿主实验动物(根据实验需要,可以使用小鼠或其他适宜的动物)3. 显微镜和镜片4. 培养皿和培养液5.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实验动物适当饲养,确保其体内无寄生虫旋毛虫存在。

2. 采集寄生虫旋毛虫:根据需要,可以通过采集宿主实验动物的组织或排泄物来获取寄生虫旋毛虫。

3. 观察寄生虫旋毛虫的形态特征:将采集到的寄生虫旋毛虫置于显微镜下,使用适当的放大倍数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建立寄生虫旋毛虫与宿主实验动物的寄生实验:将寄生虫旋毛虫接种到宿主实验动物体内,观察其寄生情况并记录下来。

5. 观察寄生虫旋毛虫在宿主实验动物体内的行为: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旋毛虫在宿主实验动物体内的活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式、食物摄取方式等,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6. 观察寄生虫旋毛虫对宿主实验动物的影响:观察宿主动物是否出现明显的症状或生理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7.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和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寄生虫旋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对宿主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8. 实验总结和结论: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根据本次实验观察,寄生虫旋毛虫的形态特征为(根据实际观察记录填写)。

在宿主实验动物体内,寄生虫旋毛虫的行为表现为(根据实际观察记录填写)。

而在宿主动物体内的寄生过程中,宿主动物出现了(根据实际观察记录填写)的症状或生理变化。

实验讨论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实际观察结果和分析填写)。

此次实验对于了解寄生虫旋毛虫的生活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对宿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而,由于实验规模和条件的限制,我们对寄生虫旋毛虫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寄生虫-旋毛虫

寄生虫-旋毛虫
咽管后段背侧面有杆 状体(杆细胞组成)
杆细胞呈圆盘状,其 分泌物具有消化功能 和较强的抗原性。
毛细管 咽
杆状体
雄虫虫体末端有两枚形似钟状的交配附器
2.幼虫
刚产出的幼虫称新生蚴 大小:124×6 μm
宿主横纹肌内成熟幼虫 长1 mm,尾端钝圆, 头端较细
幼虫包囊 梭形,纵轴与肌纤维平行
• 皂土絮状实验:用吸附幼虫抗原的皂土颗粒,与待 检患者血清作用,若有特异性抗体存在,即呈现凝 集反应。一般在感染后2周可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 可高达97%,且假阳性反应极少。
• IFA和ELlS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急性期病人 的诊断效果较佳。
五、流行
•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欧洲、北美洲发病率较高 • 我国17个省有病例报告,
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
猪肉中的幼虫囊包 腐肉中幼虫囊包 猪肉中的幼虫囊包
-15℃ 常温
70℃以上
20天才死亡 存活2~3个月
可被杀死
2.加强肉类检验、禁止未经检验的肉类上市 3.改善养猪方法,实行圈养,保持猪舍清洁 及使用熟饲料,以防猪感染。
4.扑杀鼠类等保虫宿主,以减少传染源。
5.治疗
云南省最为严重 • 流行特点
地方性 群体性 食源性
2.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是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在哺乳 动物之间传播,已知有150余种哺乳动物可自然 感染,是旋毛虫的重要保虫宿主。
(1)主要传染源:猪
猪与鼠的相互感染是人群旋毛虫病流行的重要来 源。人不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 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猪肉
三、致病
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 因素
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 幼虫侵犯的部位 机体的功能状态(对旋毛虫的免疫力)

旋毛虫病预防和措施

旋毛虫病预防和措施
健康风险
旋毛虫病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肌肉 损伤、发热和腹痛。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影响, 甚至致命。
为什么要预防旋毛虫病? 经济负担
旋毛虫病的治疗费用高昂,且可能导致工作 缺勤。
对于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压力。
为什么要预防旋毛虫病? 公共卫生
控制旋毛虫病的传播对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能降低疾病负担。
定期检查市场和餐厅,确保食品安全标准。
谁负责预防Leabharlann 毛虫病? 教育机构学校和社区应开展旋毛虫病预防知识教育。
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
若出现肌肉疼痛、发热或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 医。
尽早诊断和治疗对恢复至关重要。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饮食回顾
旋毛虫病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旋毛虫病? 2. 为什么要预防旋毛虫病? 3. 如何预防旋毛虫病? 4. 谁负责预防旋毛虫病? 5.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旋毛虫病?
什么是旋毛虫病?
定义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 过食用受感染的肉类传播。
该病常见于猪肉和野生动物肉,感染后可导致肌 肉疼痛、发热等症状。
如近期食用生肉或未熟肉类,需告知医生。
医生可以根据饮食历史来进行判断。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谢谢观看
什么是旋毛虫病? 传播途径
旋毛虫病主要通过食物链传播,尤其是食用生或 未熟的肉类。
在一些地区,野生动物的肉类也是重要传播源。
什么是旋毛虫病?
影响人群

《寄生虫课件旋毛虫》课件

《寄生虫课件旋毛虫》课件

02
旋毛虫对人体的危害
旋毛虫病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肌肉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泻等。
咳嗽、呼吸困难、胸痛 等。
头痛、头晕、发热等。
肌肉疼痛、肌肉痉挛等 。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食用生或半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 的猪肉或猪肉制品。
接触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或猪 肉制品,再通过口腔或皮肤破损
旋毛虫的生活习性
总结词:寄生生活
详细描述:旋毛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中。成虫在肠道内产卵,孵化出的 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其他动物或人食入后,幼虫在肠道脱囊而出,进入血液,随血流到达全身, 最终到达肌肉组织定居。
旋毛虫的分布范围
总结词:全球分布
详细描述:旋毛虫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主要流行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都有 旋毛虫病的报道。
预防性治疗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预防 性治疗。
旋毛虫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
治愈率
预防
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旋毛 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需再次治疗 。
04
寄生虫防治的重要性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寄生虫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 重影响,可能导致腹泻、营养 不良、贫血等症状,甚至危及 生命。
处进入人体。
直接接触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粪 便,再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 猪肉及猪肉制品,尤 其是未经高温处理的 猪肉。
加强肉类检验,对感 染旋毛虫的猪肉及猪 肉制品进行高温处理 或销毁。

旋毛虫病(寄生虫学pbl)

旋毛虫病(寄生虫学pbl)

3、其他检查 、
幼虫移行期——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
第四周——出现尿肌酸最明显(提示肌肉疾病)
治疗
• 阿苯达唑亦称丙硫咪唑,为首选病原治疗药物 首选病原治疗药物。 首选病原治疗药物
剂量400—500mg,2—3次/d,儿童按20mg/kg/d计 算,疗程5d。副作用 副作用仅有头昏、食欲减退等 副作用 • 在具体临床治疗中分重度、中轻度、儿童、孕妇 四类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会配合糖皮质激素, 止疼药等 • 在病原治疗时应注意赫氏反应发生,可以小量药 物开始应用或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诊断
最主要临床症状——肌肉明显压痛 肌肉明显压痛
服药无效,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淋巴细胞正常,中 性粒细胞正常,说明无细菌病毒等感染——排除流感 、 流感、 流感 伤寒、肠炎、 伤寒、肠炎、钩端螺旋体病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过敏反应
可能是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旋毛虫病 肌肉囊尾蚴病(猪 旋毛虫病/肌肉囊尾蚴病 血管神经性水肿 旋毛虫病 肌肉囊尾蚴病( 带)/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
旋毛虫的生活史
• • • • • • 食入囊包 幼虫逸出,侵入小肠黏膜 24小时后 小时后,返回肠腔,4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小时后 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入肠黏膜 第五天,新生蚴诞生 第五天 新生蚴侵入肠壁淋巴管或小静脉,随血液到达 全身各组织、器官或体腔 • 到达横纹肌内进一步发育 • 感染后 个月 感染后1个月 个月,形成纤维性囊壁,构成囊包 半年后开始钙化,幼虫逐渐死亡 • 进入新宿主or半年后 半年后
全身性症状——排除血管神经性水肿(多为局部)
肌肉无包块,粪检正常
排除肌肉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的历史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

武汉某学院学生于1998年10月1日从市场购瘦猪肉2.6Kg,切 成0.5cm厚肉块,炭火烤吃,49人食用,从10月18日至11月3日 先后有19人发病。49人中,吃肉串10块以上者10人,均发病, 吃6-10块者11人,9人发病,吃肉串少于6块的28人未发病。 临床表现:轻型8例,体温37-38.5ºC左右,热程一周,腓肠 肌疼痛较轻;中型4例,体温38.5-39ºC左右,热程超过一周, 腓肠肌疼痛明显;重型7例,体温高于39ºC,热程超过一周,全 身肌肉疼痛,心悸、胸闷、脉缓,5例有烦躁、头痛、表情淡漠、 嗜睡等表现。 血象:嗜酸性粒细胞超过6%。测定19例病人24h尿肌酸含量, 15例均有升高,4例腓肠肌活检,1例中找到旋毛虫囊包。19例 血清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
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为囊包幼虫,同时导致血管炎和肌炎的 过程。 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肌肉,又称肌肉期。 感染后7-11天。 致病机理: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所经之处 组织的炎症反应。
临床症状:幼虫移行期
肌肉症状:两周至两月 全身变态反应症状 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 重症:心肌炎,脑炎,肺炎
生活史
感染动物:人,猪,犬,猫,鼠,狐等120多种哺乳动物。 寄生部位:肠道和横纹肌。 生活史: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 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动物含幼虫肌肉,胃内破囊→小肠经40h
雄虫死亡,雌虫,可活6周
→成虫交配,
→黏膜深部肠腺约3d后,产幼虫, 1500个/条,粪便→淋巴管血液循环,全身→横纹肌膈肌、舌 肌、喉部肌肉、眼肌、咬肌、肋间肌等→继续发育第17-20d,幼 虫盘曲→形成包囊第7-8周,包囊完全形成→感染性幼虫2.5 个盘转,6-9月开始钙化,可活11年→动物误食感染。

《旋毛虫》ppt课件

《旋毛虫》ppt课件

诊断标准
⒈疑似病例
⑴有流行病学史:询问病史,多数患者在发病 前3~40天内有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类史,尤其是多人同时 发病;⑵有一般临床表现如发病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等症状,继之或同时出现发烧,常呈持续性高热; ⑶或无明显流行病学史但临床表现典型发热、眼睑和面部 水肿、四肢及全身性肌肉酸痛等。 ⒉临床诊断病例 ⑴有流行病学史并有典型临床表现;或⑵无 明显流行病学史但临床表现典型和血清学检测抗体性。 ⒊确诊病例 病原镜检阳性,或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 血清学检测抗体恢复期4倍升高。
囊包

成熟幼虫卷曲于横纹肌内的梭形囊包中。 囊包大小为 (0.25~0.5)mmX(0.21~0.42)mm; 其长轴与横纹肌纤维平行排列。一个 囊包内通常含有1~2条幼虫,也可多达 6~7条。囊包壁厚,分内外两层,内厚 外薄是成肌细胞退变及结缔组织增生的 产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抵抗力
⒈耐低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耐低温,在一15℃ 下可存活20天,在一12℃时可存活57天,腐肉中 可存活2~3个月。在我国长春市曾发生一起9人因 摄入室外冰冻(一l5℃~一22℃)保存11~33天的 狗肉而患旋毛虫病。乡土旋毛虫对低温的抵抗力 特别強,在一18℃可存活4年,在一20℃可存活 20个月。 ⒉熏烤、腌制及曝晒等常不能杀死囊包内的幼虫。 ⒊旋毛虫幼虫不耐热,在肉块中心温度达到71℃时 囊包内的幼虫即可被杀死。
成虫形态
幼虫形态
幼虫形态
新生幼虫:产出的幼虫称为新生幼虫 ,大小 124µmX6µm。 感染性幼虫:在横纹肌内发育为成熟的幼虫,亦称 称之为囊包幼虫、成囊期幼虫 或肌肉期幼虫 大小为1.OmmXO.03mm。由于在幼虫假体腔内含 有血红蛋白,幼虫呈淡橙红色,尤其是当大量幼 虫集中在一起时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囊包幼虫头 端较细,尾端钝圆,咽管结构与成虫似。

寄生虫旋毛虫

寄生虫旋毛虫
旋毛虫的传播方式
旋毛虫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宿主之间的食物链传播。当宿主食用了含有旋毛虫囊包的肉 类或其他食物时,旋毛虫的幼虫会被释放出来,并在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此外,旋毛虫 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例如在动物之间的捕食或交配过程中
寄生虫:旋毛虫
寄生虫:旋毛虫
旋毛虫对宿主的危害
旋毛虫对宿主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感染的严重 程度和宿主的抵抗力。轻度感染可能不会引 起明显的症状,但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宿主出 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呕吐、腹泻等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宿主甚至可能因旋毛虫感 染而死亡
总之,旋毛虫作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对宿主具有较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治旋毛 虫,需要对其生活史、传播方式、对宿主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并采取 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旋毛虫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
寄生虫:旋毛虫
旋毛虫病的治疗
旋毛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治疗和病原治疗。支持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如止吐、止泻 、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病原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杀死或抑制旋毛虫的生长
寄生虫:旋毛虫
防治旋毛虫的方法
防治旋毛虫的方法主要包括预防和控制感染 两个方面。为了预防感染,应加强对肉类和 其他食物的卫生管理,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 熟的肉类。此外,加强动物检疫和监测也是 预防旋毛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现有感 染,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源,并进行治 疗
寄生虫:旋毛虫
总结
旋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对宿主具有较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治旋毛虫,需要了解 其生活史、传播方式、对宿主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 人类来说,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以确保自身健康
支持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只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即可。这包括保持充足 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以及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免加重肠胃负 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选药物——丙硫咪唑
不仅能驱除肠内早期幼虫,还能杀死成虫、移行幼虫 和肌肉中的幼虫。
临床疗效确实,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为防止或减轻因虫体死亡引起的过敏反应,对重症患
者可同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作辅助治疗。
云南省最为严重 流行特点
地方性 群体性 食源性
2.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是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在哺乳动 物之间传播,已知有150余种哺乳动物可自然感 染,是旋毛虫的重要保虫宿主。
(1)主要传染源:猪
猪与鼠的相互感染是人群旋毛虫病流行的重要来 源。人不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 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猪肉
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
传染源
生活史特点
1.成虫与幼虫同寄生在一个宿主体内 成虫寄生于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细胞内 活动较多、血液供应较丰富的肌肉(膈肌、舌肌、咬肌、 咽喉肌、胸肌、肋间肌、腓肠肌等)
2.生活史中无外界自由生活阶段,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 宿主
3.除人以外,许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如猪、 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
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
猪肉中的幼虫囊包 腐肉中幼虫囊包 猪肉中的幼虫囊包
-15℃ 20天才死亡 常温 存活2~3个月 70℃以上 可被杀死
2.加强肉类检验、禁止未经检验的肉类上市 3.改善养猪方法,实行圈养,保持猪舍清洁
及使用熟饲料,以防猪感染。
4.扑杀鼠类等保虫宿主,以减少传染源。
5.治疗
横纹消失 主要病变部位——肌肉
临床表现
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眼睑水肿或面部水肿,重者水肿可 遍及全身,发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0%-70%)
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为甚。咀嚼、吞咽、说话困难,声音嘶哑甚至无声。气 短、呼吸时困难。
局灶性肺出血、肺水肿、胸腔积液。 颅内压升高、昏迷、抽搐等 广泛性心肌炎,心包积液,导致心力衰竭 严重感染者:广泛性心肌炎——心力衰竭
4.感染期:幼虫囊包 5.感染途径:经口感染(食入含活幼虫囊包的动物肉或肉
制品)
6.成虫寿命:1~4个月
三、致病
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 因素
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 幼虫侵犯的部位 机体的功能状态(对旋毛虫的免疫力)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 重者可在患病的3-7周内死亡
1.侵入期(肠型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粘膜发育为成虫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
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一、形态
1.成虫
细小线状,前细后粗,无色透明 雌虫:(3.0-4.0)mm×0.06 mm 雄虫:(1.4-1.6)mm×0.06 mm
两性成虫的生殖系统 均为单管型
咽管
为虫体体长1/3~1/2
一个囊包通常含1~2条幼 虫,个别囊包有6-7条
生活史
新宿主
48h
消化酶
幼虫囊包 幼虫
(宿主吞食) (小肠)
成虫
(交配)
5-7d
新宿主
淋巴 新生蚴
血循环
囊 包
横纹肌细胞
钙化
成 虫 ==同一宿主(猪、鼠
羊、牛、人等)
幼虫囊包
转 换 宿 主
转 换 宿 主
成虫
幼虫囊包 ==同一宿主(猪、鼠
羊、牛、人等)
的过程。 病变部位——肠壁 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出血、浅表溃疡
十二指肠发炎 空肠发炎 临床表现: 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全身症状——厌食、乏力、畏寒、发热
2. 幼虫移行期(肌型期)
指新生蚴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 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阶段。 机械损害、毒性作用——血管炎症反应 横纹肌病变——肌纤维变性、肿胀、排列紊乱、
咽管后段背侧面有杆 状体(杆细胞组成)
杆细胞呈圆盘状,其 分泌物具有消化功能 和较强的抗原性。
毛细管 咽
杆状体
雄虫虫体末端有两枚形似钟状的交配附器
2.幼虫
刚产出的幼虫称新生蚴 大小:124×6 μm
宿主横纹肌内成熟幼虫 长1 mm,尾端钝圆, 头端较细
幼虫包囊 梭形,纵轴与肌纤维平行
(0.25-0.5)mm(0.210.42)mm
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肌肉压片法:取患者疼痛部位的横纹肌(腓肠肌、肱
二头肌),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
人工消化法:可采用人工胃液消化横纹肌,取沉渣或
离心后检查有无幼虫以提高检出率,多用于动物旋毛虫 病检查。
检查患者吃剩的动物肉,以资佐证。
2. 免疫玻 片内,加待检病人血清,37℃孵育24小时,镜检在 虫体口周或肛周表皮出现泡沫状或颗粒状沉淀物为 阳性反应,可用于轻度感染或早期诊断;
皂土絮状实验:用吸附幼虫抗原的皂土颗粒,与待 检患者血清作用,若有特异性抗体存在,即呈现凝 集反应。一般在感染后2周可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 可高达97%,且假阳性反应极少。
IFA和ELlS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急性期病人 的诊断效果较佳。
五、流行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欧洲、北美洲发病率较高 我国17个省有病例报告,
如在云南等地,居民有食“杀片”、“酸 肉”、“生皮”和“剁生”等习俗,极易引 起本病的暴发流行。
杀片
侗族酸肉
动物间传播
猪的感染
主要因吞食含有旋毛虫囊包幼虫的肉屑和鼠类
鼠及其他野生动物
通过相互残食或因吃了含有活幼虫的动物尸体而 感染。
防治原则
1.加强卫生教育,改变食肉方式,不食生的或未
熟透的猪肉。
死亡 毒血症、呼吸系统伴发感染
3. 囊包形成期
感染后4-16周 受损肌细胞修复过程
急性炎症消退,全身症状逐渐消失,肌痛仍可 维持数月
四、实验诊断
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相当复杂,仅依据临床 症状及时作出准确诊断较为困难,常常出现误诊
或漏诊。
发热、浮肿、肌痛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 者。 询问病史:应询问其有无曾生食或半生食肉类史, 应考虑作本病的进一步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