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简介
旋毛虫
(二)幼虫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 , 长 约 1mm , 在 宿 主 中以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形式 中以 幼虫囊包 形式 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 一个囊包内通常含 条幼虫。 有1~2条幼虫。
幼虫在囊包内(肌肉切片) 幼虫在囊包内(肌肉切片)
二、生活史
(一)生活史过程 当人或动物宿主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的肉 ①当人或动物宿主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 类后,幼虫在胃中从囊包内逸出,侵入小肠粘膜内, 类后,幼虫在胃中从囊包内逸出,侵入小肠粘膜内, 成虫。 经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内并发育为成虫 经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内并发育为成虫。 ②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重新侵入肠粘膜内,并 雄成虫交配后,雌虫重新侵入肠粘膜内, 产出幼虫。 产出幼虫。 新生幼虫只有到达横纹肌内才能继续发育, ③新生幼虫只有到达横纹肌内才能继续发育,形成 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 ④肌肉组织内的幼虫囊包必须进入另一个宿主才能 继续发育,否则逐渐钙化并死亡。 继续发育,否则逐渐钙化并死亡。
(二)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①旋毛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多种哺乳动物 可作为保虫宿主,是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 可作为保虫宿主,是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 传染源:主要是猪, ②传染源:主要是猪,人的感染主要与人的饮食 习惯有关, 习惯有关,最主要是通过生吃或半生吃含有活囊 包的动猪肉而感染。 包的动猪肉而感染。 幼虫囊包的抵抗力强,腌制、 ③幼虫囊包的抵抗力强,腌制、曝晒或熏烤和冷 冻等方式均不能杀死幼虫。 冻等方式均不能杀死幼虫。 猪的感染主要是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屑、 ④猪的感染主要是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屑、鼠类 或污染的饲料。 或污染的饲料。
六、防治
预防: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预防 : 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 不吃生的或半生 的肉类。另外,要加强肉类检疫制度, 的肉类 。 另外 , 要加强肉类检疫制度 , 防止病兽肉 上市。 上市。 治疗:阿苯哒唑是首选药物,其次可用甲苯咪唑。 治疗:阿苯哒唑是首选药物,其次可用甲苯咪唑。
旋毛虫病(Trichinosis)
旋毛虫病(Trichinosis)本病是旋毛线虫(pork worm,简称旋毛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旋毛虫可寄生于猪、野猪、鼠、熊等多种动物及人体内,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肉内。
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以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在黎巴嫩、泰国、智利等国曾有爆发性流行。
我国自1965年首次报道人体旋毛虫病后,陆续在西藏、云南、河南、东北等地区多次发生此病的流行。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般通过进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生或未煮熟的猪肉而染上本病。
食物在肠内消化后,幼虫在十二指肠自包囊内逸出,并钻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的肠壁黏膜,在2天内进行4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
雄虫交配后死亡,雌虫则寄生于肠黏膜,甚至到达腹膜及肠系膜淋巴结,并产生大量幼虫,后者由淋巴管或血管进入右心,经肺循环回到左心,再随体循环散布全身,但只有到达横纹肌的幼虫才能继续发育,幼虫穿破微血管进入肌细胞内逐渐长大,由于幼虫机械的和代谢产物的刺激,使肌细胞受损,局部出现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5~15天,平均10天。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食入幼虫包囊的多少、生活力的强弱以及人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因素有关,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于感染后3~7周内死亡。
根据旋毛虫在体内的生活过程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3期:(一)小肠期此期约1周,幼虫钻入肠壁引起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可伴乏力、畏寒、发热,少数人可有胸痛、胸闷、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二)幼虫移行期典型表现为持续性高热、眼睑和面部水肿、皮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变态反应性症状及全身肌肉酸痛等。
高热可持续2~4周,重者可达6周,以后热度逐渐下降。
发热的同时大多数患者出现眼睑、眼眶周围及面部水肿,重者可伴有下肢甚至全身水肿。
部分病人出现眼球结膜水肿、出血。
约18%的患者出现指、趾甲下线状或半月形出血。
全身性肌痛是本病最为突出的症状,可有肌肉肿胀,硬结感,压痛与触痛明显,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为甚,患者常呈强迫屈曲状而不敢活动。
旋毛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之一
寄生虫--猪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它是由毛形科(Trichinellidae ) 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所引起的。
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均能感染。
鸟类可以实验感染。
人若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可患病致死,故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
【病原形态】成虫细小,雌雄异体(雄虫长为1.4~1.6mm、雌虫长3~4mm)。
前部较细为食道部;食道的前部无食道腺围绕,其后部均由一列相连的食道腺细胞所包裹。
后部较粗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
雌雄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
尾端有泄殖孔,其外侧为一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内侧有2对小乳突;缺交合刺。
雌虫阴门位于虫体前部(食道部)的腹面中央。
胎生。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之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肌旋毛虫【生活史】旋毛虫的生活史比较特殊 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宿主感染时,先为终宿主,后变为中间宿主。
旋毛虫正常寄生于人、猪和鼠类等。
宿主摄食了含有幼虫包囊的动物肌肉即被感染,幼虫在消化液的作用下破囊而出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经两昼夜发育为成虫。
交配多在粘膜内进行,交配后不久,雄虫死去,雌虫钻入肠腺或粘膜下的淋巴间隙中发育。
一般在感染后的7~10天开始产幼虫,幼虫产于粘膜中,有时直接产于淋巴管或肠绒毛的乳糜管中。
每条雌虫一生中可产1000~10000条幼虫。
雌虫的寿命为5~6周。
雌虫所产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入胸导管,再到右心,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至全身各处肌肉,以活动量较大的肋间肌、膈肌、舌肌和嚼肌中较多。
新产的幼虫呈圆柱状,到达肌纤维膜内开始发育;感染后1个月,幼虫长到1mm长,感染后第17~20天幼虫开始盘曲。
感染后第21天开始形成包囊,到第7~8周完全形成。
包囊内的幼虫似螺旋状盘绕,发育充分的幼虫,通常有2.5个盘转,此时幼虫已具感染性,若被另一宿主食下即重新开始下一个生活史。
共患疫病的检疫——旋毛虫病
肌肉压片
5
共患疫的检疫——旋毛虫病
3. 检疫后的处理
在检样中发现有旋毛虫包囊成钙化虫体者.全尸作工业用,干性 化制或销毁。
34
6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7
《动物检验检疫》
共患疫病的检疫——旋毛虫病
目录 Contents
1 临诊检疫 2 实验室检疫 3 检疫后的处理
共患疫病的检疫——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旋毛虫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 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痛及血液嗜酸性白细胞 增多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是肉品卫生检验中的必检项目。
34
3
共患疫病的检疫——旋毛虫病
1.临诊检疫
(1)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广泛。家畜中猪、犬感染率高,鼠类易感。成虫寄生于
小肠,幼虫寄生于全身肌肉。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 (2)临床症状
动物对旋毛虫耐受性较强,猪感染时往往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 初期有肠炎症状,严重者粪中带血。随后出现肌肉疼痛、步伐僵硬、 呼吸和吞咽也有不同程度障碍。
(3)成病虫理可变引化起动物肠黏膜出血、发炎和3绒4 毛坏死。幼虫移行时可引
起肌炎、血管炎等,在肌肉寄居后可引起肌细胞萎缩、肌纤维结缔组 织增生。
4
共患疫病的检疫——旋毛虫病
2.实验室检疫
(1)旋毛虫病生前诊断困难,可采用变态反应、间接血凝试验、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反应等免疫学方法。 (2)但在宰后检疫中,仍多利用眼观结合肌肉压片镜检,大批量检 疫还可以用集样消化法进行。
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 )
六、防治
1、卫生教育,不吃生或半生肉类,加强肉类检疫, 捕杀保虫宿主,改变食肉的方式,不吃生的或未熟透 的猪肉及野生动物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 发现病肉要坚决焚毁;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 是防止人群感染重要环节。 治疗:丙硫咪唑是首选药物,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及 抑制雌虫产蚴作用,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并兼有 镇痛、消炎功效。如在感染后第1周内用药,尚有防 止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治愈率可达100%。
3.包囊形成期期
包囊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组织由 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长大、卷曲,幼虫 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梭形的 肌腔包围虫体,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而形成囊壁。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持 续数月。
三、致病
总结:分为三期 侵入期(1周内):侵入肠粘膜、水肿、出血、溃疡
肠炎和全身中毒症状,类似中毒和感冒
移行期(2~3周):侵入血管、肌肉等
高热、全身肌肉酸疼(腓肠肌尤甚) 3%因并发症而死亡
包囊形成期(4~16周)
除疼痛外,症状渐消退。
四、诊断
1.询问病史. : 有无吃生肉 2. 病原诊断: 肌肉活检、 检查吃剩肉品 3. 免疫诊断: 皮试、ELISA、IEST(免疫酶
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幼虫同在一宿主体内,无需体外发育 (生物源性 线虫),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2. 人因吞食幼虫包囊而受感染(经口) 3. 有多种保虫宿主 4. 人可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三、致病
1、侵入期
1.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的阶
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季节性
旋毛虫病的发病高峰期通 常在温暖的季节,因为幼 虫在温暖环境中的活力更 强。
02
CATALOGUE
旋毛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眩晕、肌肉疼痛、发热 等。
其他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等。
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粪便或血液检查,找到旋毛虫的 包囊或幼虫。
04
CATALOGUE
病例研究
病例一:感染途径与症状
感染途径
食用被旋毛虫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猪肉和鼠肉。
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后期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发热和全身 无力。
病例二:诊断与治疗过程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和肌肉活检可以确诊。
治疗
主要采用阿苯达唑进行治疗,需要连 续治疗2类是其终末宿主之一 。
感染途径
摄入感染期幼虫
人类通过摄入含有感染期幼虫的 肉类食物而感染。
直接接触
与感染旋毛虫的动物直接接触也 可能导致感染。
流行病学
地区分布
旋毛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 。
人群分布
人类旋毛虫病主要发生在 肉类加工、屠宰和销售人 员中。
临床应用与转化研究
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
针对旋毛虫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转化医学研究
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药、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动医学寄生 虫学的临床应用和普及。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中的旋毛虫抗体,如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ELISA)。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肌肉中的旋毛虫包囊
二.病原
旋毛形线虫(T.spiralis)
部位:成虫寄生于肠道(肠旋毛虫), 幼虫寄生于横纹 肌(肌旋毛虫)。 形态:细小呈毛发状,无色,表皮光滑,前端较细,食道 为列细胞体型,呈串珠状,约为体长的1/3。 雄虫:长1.4~1.6 mm,尾端有泄殖孔,外侧有1对耳状的 交配叶,无交合刺。 雌虫:长3~4mm,阴门位于食道中部,肛门在虫体末端。 幼虫:胎生。刚产出时呈圆柱状,大小约(80~120)微 米×56微米,感染后30天,幼虫长1mm。同时形成包囊。 包囊:呈梭形,长轴与肌纤维平行,内含虫体1~7条。
死后
人工胃液:浓盐酸7mL、胃蛋白酶加强饲养管理:灭鼠,卫生,生泔水。 加强肉类检疫,注意饮食卫生,提倡熟食。
2.治疗
丙硫咪唑:猪 15mg/kg体重,内服,连喂10~18d。 人 24~35mg/kg•d,分3次内服,连5d。 甲苯咪唑:400mg/次,3~4次/d,内服,连10d以上。 磺苯咪唑:猪 30mg/kg,肌内注射,一次杀虫率为 99.47%;1次/天,连用2~3次,杀虫率为100%。
2.病变
急性卡他性肠炎:肠黏膜增厚,被覆黏液,有出血点或 小溃疡。 急性肌炎:肌纤维变性、肿胀、排列紊乱、横纹消失, 肌纤维膜增厚。形成多量旋毛虫包囊。
六.诊断
1.临床诊断:
猪舍卫生不良,有饲喂未煮熟泔水的病史。症状和病变。
2.实验室诊断:
生前 活检法:取舌肌压片镜检查肌幼虫。 免疫学方法:IHA、补反、荧光、皮内试验、 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法。 目检法:肉样表面有针尖大的细小白点。 压片镜检法: 人工胃液消化集虫法:肉样30g+10倍量人工胃 液,37℃,12~24h,沉渣镜检。
旋毛虫生活史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第八节 旋毛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第八节旋毛虫病一、概述定义:旋毛虫寄生于猪、犬、猫、鼠和人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昆虫均能感染旋毛虫。
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特点:旋毛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包括人、猪、鼠、犬、猫等49种动物。
人感染旋毛虫多与生吃猪肉,或食用腌制与烧烤不当的猪肉制品有关。
欧美,特别是北美,因食用生香肠和以废肉作为猪的饲料,故造成本病流行。
我国人的旋毛虫病,也是和生吃猪肉的习惯有关的,故常呈区域性分布。
二、形态旋毛虫成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4毫米,阴门位于食道部中央。
为胎生。
具体见图1-8-1“旋毛虫”。
图1-8-1 旋毛虫1.雌虫2.雄虫3.雄虫尾端幼虫多寄生于动物的横纹肌细胞之间,可长达1.15毫米,能形成包囊。
包囊内一般有1~7条虫体。
包囊有内外两层壁。
外层薄,是机体炎性反应的结果。
内层厚,是机体对被损伤细胞进行修复中由成肌细胞转化而成。
主体蜷曲在包囊内。
包囊呈椭圆或圆形,连同两端的囊角便呈梭形,长0.5~0.8毫米。
具体见图1-8-2“旋毛虫幼虫”。
图1-8-2 旋毛虫幼虫1.旋毛虫幼虫2.肌纤维中的旋毛虫(初期)3.包囊中的旋毛虫三、生活史肠内的旋毛虫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黏膜的淋巴间隙,在此产出长约0.1毫米的幼虫,幼虫随淋巴经脑导管、前腔静脉流入心脏,然后随血流散布到全身,在肌肉内,特别是膈肌、舌肌、喉部肌肉、眼肌、咬肌、肋间肌等处停留下来继续发育。
幼虫进入肌肉后14天可达0.8~1.0毫米,并开始倦曲,周围形成包囊,3个月后包囊形成完成,囊内可有1~3个甚至6~7个幼虫。
包囊长轴与肌纤维平行。
被侵害的肌纤维变性,6个月后包囊开始钙化,但囊内幼虫仍能存活数年。
此幼虫如不被另一动物吞食则不能继续发育,而以全部钙化死亡告终。
具体见图1-8-3“肌肉中旋毛虫幼虫”。
图1-8-3 肌肉中旋毛虫幼虫动物采食含有活的幼虫的肌肉后,幼虫在胃内破囊而出,在小肠内经40小时发育为成虫。
旋毛虫病是什么
旋毛虫病是什么一、旋毛虫病是什么1. 旋毛虫病是什么2. 旋毛虫病的症状3. 旋毛虫病的发病机理二、旋毛虫病吃什么好三、旋毛虫病怎么预防旋毛虫病是什么1、旋毛虫病是什么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人因生食或未煮熟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而感染。
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
本病于1828年在伦敦首次发现人体病例。
我国在1881年发现厦门猪旋毛虫感染,首例患者于1964年发现于云南。
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发现本病,甚至有暴发流行的报告。
2、旋毛虫病的症状2.1、早期:相当于成虫在小肠阶段。
可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通常轻而暂短。
2.2、急性期:幼虫移行时期。
病多急起。
主要表现有发热、水肿、皮疹、肌痛等。
发热多伴畏寒、以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为常见,多在38—40之间,持续2周,重者最长可达8周。
发热同时,约80%病人出现水肿,主要发生在眼睑、颜面、眼结合膜,重者可有下肢或全身水肿。
进展迅速为其特点。
多持续1周左右。
皮疹多与发热同时出现,好发于背、胸、四肢等部位。
疹形可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疹或出血疹等。
全身肌肉疼痛甚剧。
多与发热同时或继发热、水肿之后出现,病人子肌肉疼痛或压痛,以腓肠肌为甚皮肤呈肿胀硬结感。
重症患者常感咀嚼、吞咽、呼吸、眼球活动时疼痛。
2.3、恢复期:长囊期所致症状。
病程第3—4周,急性期症状渐退,而乏力、肌痛、消瘦等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
3、旋毛虫病的发病机理本病的发病与食生猪肉习惯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等无关。
发。
旋毛虫病预防和措施
旋毛虫病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肌肉 损伤、发热和腹痛。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影响, 甚至致命。
为什么要预防旋毛虫病? 经济负担
旋毛虫病的治疗费用高昂,且可能导致工作 缺勤。
对于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压力。
为什么要预防旋毛虫病? 公共卫生
控制旋毛虫病的传播对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能降低疾病负担。
定期检查市场和餐厅,确保食品安全标准。
谁负责预防Leabharlann 毛虫病? 教育机构学校和社区应开展旋毛虫病预防知识教育。
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
若出现肌肉疼痛、发热或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 医。
尽早诊断和治疗对恢复至关重要。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饮食回顾
旋毛虫病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旋毛虫病? 2. 为什么要预防旋毛虫病? 3. 如何预防旋毛虫病? 4. 谁负责预防旋毛虫病? 5.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旋毛虫病?
什么是旋毛虫病?
定义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 过食用受感染的肉类传播。
该病常见于猪肉和野生动物肉,感染后可导致肌 肉疼痛、发热等症状。
如近期食用生肉或未熟肉类,需告知医生。
医生可以根据饮食历史来进行判断。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谢谢观看
什么是旋毛虫病? 传播途径
旋毛虫病主要通过食物链传播,尤其是食用生或 未熟的肉类。
在一些地区,野生动物的肉类也是重要传播源。
什么是旋毛虫病?
影响人群
分子寄生虫病-旋毛虫3
2000年 6月26日 各国科学家公布了人 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2001年2月,人类 基因组计划、美国塞莱拉遗传信息公司、 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 联合宣布,继科学家2000年绘制成功人 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之后,他们又绘制 出了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人类基因 组图谱,对人类基因的面貌有了新的发 现。
(e) Collagen type VI synthesis. Synthesis of mRNA begins on Day 7 after the larva infects the muscle cell and continues at a low level throughout the infection period. (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RNA synthesis. Synthesis begins on Day 7–8 after the larva invades the muscle cell and continues throughout the infection period.
旋毛虫表达序列标签 旋毛虫表达序列标签的研究正在进行, 该项目由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主持。 目前公布25314 个旋毛虫EST 2006-11 10 000 2009-02 25 334
Makedonka等对10130个 旋毛虫表达序列标签进行 了分析,将序列相似的 EST分成5958个contigs, 然后再对contigs进行同源 性分析,得到3454个 clusters,最后去除EST中 相同的小片段序列得到 3262个基因。将这3262个 基因其和线虫基因库 (NemaGene)进行比较, 发现44%的EST和已知的 线虫基因无同源性。
旋毛虫病的疾病防治
旋毛虫病的疾病防治旋毛虫病是旋毛线虫的幼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
除猪感染外,犬、猫、鼠、兔、狼、狐狸等也可感染,还可感染人。
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那么旋毛虫病如何进行防治呢?旋毛虫病是旋毛线虫的幼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
除猪感染外,犬、猫、鼠、兔、狼、狐狸等也可感染,还可感染人。
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那么旋毛虫病如何进行防治呢?1、病原学与流行病学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阶段,都寄生在同一个体上。
但是虫体的发育和继代,需要更换宿主。
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里,也称为肠旋毛虫,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0~4.O毫米。
虫体前细后粗,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雄虫无交合刺,雌虫阴门位于食道部中央。
雌虫于感染后第5~10天开始产出幼虫。
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液和淋巴系统进入全身横纹肌中生长,逐渐蜷缩成螺旋状,称为肌旋毛虫。
由肌旋毛虫的机械性的和代谢产物的刺激,周围形成包囊,约于感染后一个月内完全形成。
包囊形成后6~7个月就开始钙化,但幼虫在钙化的包囊内仍能存活很久,可保持感染能力数年,甚至25年之久。
宿主吃了有肌旋毛虫的鼠类或其他宿主肉屑,包囊被消化,幼虫逸出,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发育成长,经48小时可变成性成熟的肠旋毛虫,雄虫交配后死亡,受精后的雌虫可生活25~45天,产完幼虫后死亡。
2、临床症状猪自然感染本病,多不现症状,仅在宰后检验时发现。
3、病理变化生前仅凭临床症状不易诊断。
主要在屠宰时检查发现,才能确诊。
常用的检验方法,取膈肌左右角各一块,先用肉眼观察肌纤维内是否有小白点样病灶,并剪下24个似米粒大小的肉块,并列夹在两片玻璃板中,将肉块压薄后,低倍显微镜检查,可见带包囊或尚未形成包囊的幼虫。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不能做出诊断,确诊需进行膈肌中的虫体检查或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目前生前诊断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防治加强猪屠宰检疫工作。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幼虫寄生于身体各部肌肉所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以华南、华中及东北地区流行较广,其中河南、湖北等地是旋毛虫感染率最高,除猪外,目前已知至少有数十种哺乳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旋毛虫病。
人由于生吃或者吃未煮熟的患病猪肉而发生严重感染,常常可以造成死亡,因此,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本病的病原为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虫。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猪的横纹肌中,称为肌旋毛虫,其中以膈肌脚、膈肌、腰肌、肋间肌、舌肌、咬肌等部位寄生数量为最多。
幼虫移行到肌肉内,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作用,引起肌纤维变性、肿胀、增生,导致幼虫在横纹肌内形成包囊,包囊呈纺锤形,囊内有一条虫体,有时也含2~3条虫体,幼虫呈螺旋形蜷曲,包囊长轴与肌纤维平行,肉眼可见,时间长久可形成钙化。
旋毛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有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百余种动物,包括肉食兽、杂食兽、啮齿类和人。
我国以华中地区较为普遍,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旋毛虫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很长,在人体中有经31年还保持感染力的报道,在猪体内约经11年还有感染性。
肌肉中有幼虫在-10℃低温条件下能很好地耐受。
盐腌和烟熏都不能杀死肌肉的幼虫,但是70℃以上的高温数分钟内可杀死虫体。
(二)临床症状猪对旋毛虫病有很大的耐受性,自然感染的患猪无明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患猪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幼虫进入肌肉后,引起肌肉发炎,僵硬,肌肉疼痛或麻痹,运动障碍,声音嘶哑,并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咀嚼与吞咽障碍,尿频,眼睑和四肢水肿,逐渐消瘦、衰弱。
(三)诊断自然感染的患猪无明显症状,故生前诊断比较困难,若怀疑猪生前感染旋毛虫病,可采取1小片舌肌进行压片镜检。
同时也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沉淀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来加以诊断。
旋毛虫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旋毛虫病的治疗
随访
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病情恢复情况。
复查时可进行血液检测,评估抗体水平。
谢谢观看
旋毛虫病的预防
公共卫生教育
加强对旋毛虫病的公共教育,提高人们的认 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的自我保护 意识。
旋毛虫病的治疗
旋毛虫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轻度感染可通过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进行治 疗。
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进行综合管理。
旋毛虫病的治疗
症状管理
对症处理,包括退烧药和止痛药。
这意味着人类之间不会直接感染,但应注意 食品安全。
旋毛虫病的症状
旋毛虫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
初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在感染后1-2周内出现。
旋毛虫病的症状
后期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发热、浮肿 等症状。
严重感染可导致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旋毛虫病的症状
诊断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感染来源
人类主要通过食用受感染的肉类而感染旋毛 虫。
生肉尤其是猪肉、野猪肉和未充分加热的肉 类是主要的感染源。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潜伏期
感染后的潜伏期通常为1到3周。
在潜伏期内,寄生虫在体内繁殖,症状尚未 明显。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人际传播
旋毛虫病不通过人际传播,而是依赖于动物 作为宿主。
旋毛虫病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旋毛虫病? 2.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3. 旋毛虫病的症状 4. 旋毛虫病的预防 5. 旋毛虫病的治疗
什么是旋毛虫病?
什么是旋毛虫病?
定义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汇报人:2023-12-06目录CONTENCT •旋毛虫病概述•旋毛虫病临床症状与诊断•旋毛虫病预防措施及策略•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旋毛虫病对养殖业影响及经济损失分析•总结与展望01旋毛虫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猪、犬、猫等多种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分类根据旋毛虫的寄生部位和致病特点,可分为肌肉旋毛虫病和内脏旋毛虫病两种类型。
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危险因素主要感染来源为病猪或带虫猪,人类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而感染。
旋毛虫幼虫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在肠道内发育为成虫,成虫产出的幼虫侵入肠壁淋巴系统,进而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生食或半生食猪肉、猪肉制品加工不当、饲养环境脏乱差等是感染旋毛虫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季节分布流行病学特点人类对旋毛虫普遍易感,感染率与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无明显关系。
但从事生猪饲养、屠宰、肉制品加工等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旋毛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节感染率较高,可能与秋冬季节人们喜食腌制、熏烤等肉制品有关。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尤以欧美等发达国家感染率较高。
我国各地均有病例报告,以南方地区感染率较高。
02旋毛虫病临床症状与诊断早期症状肌肉症状皮疹消化道症状临床症状表现01020304发热、肌肉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肌肉僵硬、肿胀、疼痛,以咬肌和腓肠肌为主,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01020304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肌肉活检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与标准取患者肌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旋毛虫幼虫和囊包等病理改变。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旋毛虫特异性抗体。
通过镜检或培养等方法检测旋毛虫病原体。
结合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肌肉活检结果进行诊断。
与皮肤病鉴别如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等,需通过皮肤活检和免疫学检查等进行鉴别。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蛲虫病与钩虫病流行特点 蛲虫病与钩虫病的防治方法
2.熟悉内容
旋毛虫成虫形态 带虫者 实验诊断
钩蚴培养法
免疫学诊断 旋毛虫病的防治原则
3. 囊包形成期 为受损肌细胞修复 过程。随着虫体长大、卷曲,寄生部位 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梭形 的肌腔包绕虫体。
旋毛虫的寄生可以诱发宿主产生保
护性免疫力,尤其对再感染有显著的抵 抗力。可表现为幼虫发育障碍、抑制成 虫的生殖能力及加速虫体的排除等。
四、实验诊断
1. 病原诊断 采用活检
2.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环蚴沉淀试验
蛲虫、钩虫、旋毛虫的教学要点
1.需掌握重点内容
拉丁文种名。 蛲虫卵与钩虫卵形态及鉴别要点。 掌握蛲虫、钩虫、旋毛虫的生活史要点。 蛲虫、钩虫、旋毛虫成虫、旋毛虫幼虫寄
生部位。 感染期、感染途径和方式。 钩虫幼虫、成虫所致病。 钩虫病慢性失血的原因 。
钩虫引起的异嗜症。
旋毛虫致病特点 实验诊断方法
3. 感染方式 经口。 4. 感染阶段 含幼虫的囊包。 5. 人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6. 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 狼、狐等野生动物,均可作为本虫的保虫宿主。
三、致病
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 1. 侵入期(肠道期) 指幼虫在小肠内自囊
包脱出并发育为成虫的阶段,由于幼虫及成虫 对肠壁组织的侵犯,而引起十二指肠炎、空肠 炎。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是一 种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在同一宿主 小肠和肌细胞内的线虫,由其引起 病称为旋毛虫病,对人体的危害性 很大。
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毛虫病
传染源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属线虫(蛔虫)引起的,除了传统旋毛虫感染外(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食肉动物和杂食类动物上发现),现在被公认的还有其它几类旋毛虫,包括伪旋毛虫(哺乳类和鸟类)、北方旋毛虫(北极熊)、南方旋毛虫(非洲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布氏旋毛虫(欧洲和亚洲西部的食肉动物)、和巴布亚旋毛虫(野生和圈养的猪,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泰国)。
在非洲的鳄鱼身上发现了津巴布韦旋毛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它跟人类的疾病有关!
生活史
根据传统分类,旋毛虫可分为以下几种:旋毛虫线虫、伪旋毛虫、北方旋毛虫、穆氏旋毛虫、南方旋毛虫、巴布亚旋毛虫和津巴布韦旋毛虫。
除了津巴布韦旋毛虫,其他的都与人类的疾病有关。
成虫和幼虫囊包在特定的脊椎宿主体内发育生长,被感染的动物可作为终宿主和潜在的中间宿主,旋毛虫需要第二中间宿主进行周期循环!伴人循环最多见于猪和啮齿动物,也包括其他家养动物,例如:马。
在野生循环中,被感染的动物数量很多,最常感染人类的是熊、鹿和野猪。
人感染旋毛虫病,是因为生食了感染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类(不包括伪旋毛虫和巴布亚旋毛虫,它们没有囊包),接触胃酸和胃蛋白酶后,幼虫从囊包中释放出来,然后侵入到小肠粘膜,它们在小肠粘膜生活四周后发育成成虫。
雌虫2.2毫米长;雄虫1.2毫米长,感染后一周,受精后的雌虫开始产出幼虫,幼虫迁移到横纹肌,在这里继续发育形成囊包。
诊断通常是根据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还可以通过解剖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看是否有旋毛虫幼虫囊包。
地理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最常见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和美国。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可能没有症状,侵入肠道可导致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呕吐),幼虫移行到肌肉组织(感染后一周)可引起眶周和面部水肿、睫毛炎、发热、肌肉痛、片状出血、皮疹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会出现危及生病的症状,如:心肌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肺炎。
囊幼虫在肌肉中可引起肌肉痛和乏力,还会出现血沉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