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旋毛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僵硬,大弯上有小弯
• 头间隙 较短,1:1或1:2 (长/宽)
较长,2:1
• 体 核 “小、圆、匀、清” “大、叠、密、
糊”
•尾 核

2个,前后排列,
尾核处略膨大。
二、生活史
(一)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 发育:带鞘微丝蚴
腊肠期幼虫
蜕皮 2次
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 微丝蚴只发育,不增殖;在一定密度 范围内才可感染蚊 并在其内发育。
3. 急性过敏性炎症(属I型或III型变态反应)
• 可引起淋巴管的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 • 管壁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细胞浸润 • 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管内形成淋巴栓 • 浸润的细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1)淋巴管炎:
(2)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压痛
(3)丹毒样皮炎: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毛细淋巴 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 有压痛及灼热感,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 部。
一、形态
(一)、成虫
• 外观:乳白色,细长如丝线,
体表光滑,雄虫尾端 向腹面蜷曲0.5~3圈, 有长短交合刺各一根。
• 雌雄异体:雌虫雄虫
• 大小:班氏:雌: 58.5~105×0.2~0.3mm
雄: 28.2~42×0.1~0.15mm
马来:雌: 40~69.1×0.12~0.22mm
• 卵胎生
• 传播 媒介
• 发育 需时
• 夜现 周期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为主,中华按蚊次之
长,5~6月
22:00~2:00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为主,东乡伊蚊次之
短,2.5~3月
20:00~4:00
三、致病
(一)致病阶段: 感染期蚴、成虫、
微丝蚴
(二)致病机理:
• 机械性作用: • 变态反应: 幼虫、成虫的分泌物、
丝虫引起的象皮肿
河盲症
• 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近年在回国人员 中发现有感染罗阿丝虫和常现丝虫的少数病例。
• 流行已久,祖国医书早有记载。 丝虫热:两足胫红肿,寒热如伤寒状,从此一月 一发或半月、数月一发。 乳糜尿:小便白如米汁 阴囊象皮肿: 疝重坠,囊大如斗
• 流行区群众对丝虫病的症状和体征颇为熟悉,形 象地称之为流火、大脚风、冬瓜腿、大蛋子、白 尿等。
(15~100条/20l)
• 蜕皮2次
• 发育时间:与温度和湿度有关。最适:温度20~30℃,相 对湿度75~90%;温度高于35℃或低于10℃,不利于发育 一般,班氏:10~14天,马来:6~6.5天。
(二)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繁殖
• 移行途径:小淋巴管 大淋巴管 淋巴结
• 蜕皮:2次 • 食性:淋巴液 • 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微丝蚴 • 微丝蚴去向:大多随淋巴液进入血循环 • 发育需时: 班氏丝虫:人体内发育约需几个月(最早于
• 离心沉淀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甚至3ml,用肝素或 柠檬酸钠抗凝,加9倍蒸馏水溶血,离 心沉淀,取沉渣镜检。
1. 血液检查:采血时间晚上9:00~次晨2:00
(1)厚血膜法:3大滴( 60l),涂成2×3cm的长方形厚 血膜,平放,干燥过夜,蒸馏水溶血,待完全干燥 后用甲醇固定,再用吉氏或瑞氏或苏木精染色镜检
(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一大滴于载玻片的生理盐水 中,加盖片立即镜检。
(3)浓集法:最适于低密度微丝蚴患者
(4)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仅见于班氏丝虫 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时。
(5)丝虫热: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 有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 等。有些患者仅有寒热,无局部症状,可能 是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表现。
4. 慢性阻塞性病变 原因: 反复发作引起
(1)象皮肿:是晚期丝虫病最常见的体征。 (2)睾丸鞘膜积液:精索、睾丸,班氏丝虫 (3)乳糜尿: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
2. 皮下寄生性:• 罗阿罗阿线虫(Loa Loa)
• 旋盘尾线虫(Onchocerca volvulus) • 链尾棘唇线虫(Dipetalonema streptocerca)
3. 体腔寄生性:• 常现棘唇线虫(Dipetalonema perstans)
• 奥氏曼森线虫(Mansonella ozzardi)
感染后2个半至3个月可查到成虫、微丝蚴)
马来丝虫:人工感染长爪沙鼠57天发育为成 虫,63天在腹腔液中查到微丝蚴。
(三)两种丝虫生活史的区别
班氏பைடு நூலகம்虫
马来丝虫
• 寄生 部位
深部淋巴系统为主,如 阴囊、精索、腹股沟、 腹腔、盆腔、肾盂等
浅部淋巴系统为主,如 上下肢,主要是下肢
• 保虫

宿主
有(猫、(叶、长尾) 猴、穿山甲等)
代谢产物、雌虫子宫排 出物及虫体分解等。
(三)发病过程
1. 潜隐期和潜伏期
• 潜隐期:从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到首次出现 可检出的微丝蚴的这段时间。班氏: 5~6月;马来:2.5~3月。
• 潜伏期:从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 症状这一段时间。最短为4w,一般 6~16个月。
2. 微丝蚴血症
外周血液中可查到微丝蚴,但无临床症状 及体征者。有些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不出现临 床症状。
班氏丝虫病
5. 隐匿型丝虫病:
也称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PE),属 I型变态反应。指病人感染丝虫后无典型临床症状, 血中也找不到微丝蚴,但内脏器官和组织内则有 微丝蚴存在,肺和淋巴结均可查到。
四、诊断
(一)病原学诊断
从血液、尿液、抽出液(鞘膜积液)中查微丝 蚴;活体组织(穿刺或切开浅表淋巴结)中查成虫
雄: 13.5~28.1×0.07~0.17mm
(二)微丝蚴
• 外观: 细长,宽约 5.0~7.0m, 可在毛细血 管内自由蛇 行样运动
• 结构: 头间隙 体核 尾核
两种微丝蚴鉴别: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 大 小 244~296×5.3~7.0 177~230×5.0~6.0 (cm)
• 体 态 柔和,弯曲自然
丝 虫(filaria)
由吸血昆虫传播,寄生于人体及其它脊椎 动物组织内的一类线虫,引起的丝虫病,危害 严重,十类热带病占二类,也是我国解放初期 要求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人体的丝虫有八种,按寄生部位可分为:
1. 淋巴寄生性:•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 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 • 帝汶布鲁线虫(Brugia timor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