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旋毛形线虫丝虫

合集下载

线虫重点

线虫重点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学习要点】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不需在外界友育。

成虫寄生在猪、鼠等动物小肠内,幼虫寄生在横纹肌内,因生食或食含有活幼虫的猪肉而感染,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寄生,雌虫产出幼虫经血循环散布于全身组织,但幼虫仅在横纹肌内发育形成囊包。

目的要求一、了解旋毛虫生活史。

二、认识旋毛虫成虫及幼虫的形态特征。

项目与方法一、自己观察幼虫切片标本:幼虫长而细,约100×6微米。

在横纹肌内形成柠檬形囊包,囊内多含1~2条幼虫。

二、示教成虫自然形态:虫体细长,雄虫大小1.4~1.5×0.04毫米,雌虫为3~40.06毫米。

食道为长行单细胞组成。

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内,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卵,被人吞食后,幼虫在小肠里,经移行至盲肠发育为成虫。

注意鞭虫的成虫及卵形态有何突出的特征?目的要求一、认识鞭虫成虫的形态特征,了解鞭虫生活史。

二、掌握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鞭虫卵:比蛔虫卵小,呈腰鼓形,黄褐色,卵的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结节,卵内含一未分裂的卵细胞。

鞭虫成虫:成虫马鞭形,头部纤细,雌虫尾部较粗钝,而雄虫尾部向腹而作360°螺旋状弯曲。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又称蛲虫(pinworm ),可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

蛲虫寄生在人体大肠及小肠下部,雌虫在肛门周围产卵,卵经短时期发育为感染性卵,主要经口而使人感染,亦可自身感染。

目的要求一、掌握蛲虫的形态特征。

二、认识蛲虫成虫形态特征。

三、了解蛲虫的寄生部位、产卵方式以及用透明胶纸检查烧虫卵的方法。

蛔虫(Round worm)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round worm),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

五大寄生虫病

五大寄生虫病

寄生虫10级护理二班五大寄生虫病:疟疾、日本血吸虫病、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一、1、共生关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均受益。

如海葵和海螺23、寄生关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如蛔虫与人4、寄生虫: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

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5、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6、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7、储蓄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寄生的除了人以外的脊椎动物。

8、转续宿主: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在此宿主体内始终保持幼虫状态,如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则可发育为成虫。

9、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10、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11、感染期:虫体发育至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称为感染阶段。

12、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在体内存活或增殖/繁殖的过程。

13、寄生虫病: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

14、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

15、隐性感染):是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16、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时(如艾滋病患者),这些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死。

该类寄生虫又可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17、异位寄生:是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18、幼虫移行症):有些寄生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

19、免疫逃避: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而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继续发育、繁殖、生存,这种现象称20、虫媒病: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这种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虫媒病。

钩虫丝虫旋毛虫

钩虫丝虫旋毛虫
2 防蚊灭蚊 3 流行病学监测
旋毛虫病
1、成虫: 细长,线状,前细后粗 雌:3~4mm, 雄:1.4~1.6mm
2.幼虫囊包: 梭形,与肌肉纤维平行, 0.25~0.5×0.21~0.42mm大小 内含1~2条盘曲幼虫
雌虫 3~4mm
雄虫 1.4~1.6mm
旋毛虫成虫
幼虫
500~3000/条
慢性期
阻塞性病 变
1 急性期过敏性炎症反应: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淋巴结炎,精索、附睾、 炎、睾丸炎、丹毒样皮炎,丝虫热等。
2 慢性阻塞性病变:
机械堵塞 成
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
虫 寄
内皮增生,管腔变窄
淋巴管闭塞

虫体死亡
丝虫性肉芽肿
栓塞
淋巴液淤积
淋巴管曲张、破裂, 淋巴液进入组织
象皮肿、 乳糜尿、 鞘膜积液
之间有明显空隙。
虫卵结构图:
卵壳 卵细胞 空隙

成虫
(小肠上段)
24h
虫卵
土壤

期 杆
2~3d


二 期 2~5d 杆 状
丝 感染期 状 蚴
蚴经
5-7周

成虫
气管 咽 小肠 游 皮下




杆状蚴
丝状蚴
流行环节及因素
1. 传染源: 病人及带虫者 2. 传播途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
鲜粪施肥致虫卵污染土壤 适宜的温、湿度,阴蔽条件和 农作物栽培和耕作方式
(1) 厚血膜法,取血60µl涂成厚血膜,染色凉
干后,镜下观察,定 种 (2) 新鲜血滴法,或浓集法 (3) 体液或尿液检查、组织活检
2.免疫学:(1) 皮内试验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传染源
粪便里含有受精蛔虫卵的病人和带虫者
• 感染方式
误食感染期虫卵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 的主要原因
1. 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主 2. 蛔虫产卵量大 ( 24万个/日/雌 ) 3.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卵壳蛔甙层) 4. 含虫卵的粪便污染土壤 5. 人们不良的卫生行为
六、防 治
卵 壳 中层 —— 壳质层(较厚较硬,对虫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内层 —— 脂层/蛔甙层(可防止虫卵内、外水份的渗透)
• 内含物 (从宿主体内排出时)
• 内含一个卵细胞(蛔虫卵、鞭虫卵) • 内含多个卵细胞(钩虫卵) • 内含幼虫 (蛲虫卵 )
有些线虫为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丝虫、旋毛虫)
丝 虫
三、致 病
• 幼虫致病
主要为移行时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和变态反 应,如发热、咳嗽、咳血痰等一过性肺部炎症, 称为肺蛔虫症(Loeffler 综合征)
• 成虫致病
• 夺取营养 • 变态反应 • 并 发症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时, 如发热
胃肠病变或食入过多的辛辣食物以及驱虫方法不当等,均
防治原则
• 加强卫生宣教 (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 查治病人/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 粪便无害化处理 (杀灭粪便中的虫卵)
本节要点
1. 蛔虫成虫(雌/雄)和虫卵(受精/未受精)的形态特征 2. 蛔虫生活史(发育阶段、感染阶段、感染方式) 3. 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的移行途径 4. 蛔虫幼虫和成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5.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6. 蛔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7.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
丝虫成虫
新鲜血滴中的微丝蚴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寄生虫——丝虫、旋毛虫

寄生虫——丝虫、旋毛虫

⑵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鞘膜积液、淋巴液、腹
水、乳糜尿和尿液等中均可查到微丝蚴。
⑶成虫检查法:
1)直接查虫法:用注射器从可疑的结节中抽取成虫; 或切除可疑结节,在解剖镜下或肉眼下剥离组织检 查成虫。 2)病理切片检查:丝虫性结节——结节中心有成虫, 其周围为典型的丝虫性病变。
2.免疫诊断可用作辅助诊断

象 皮 肿
马来丝虫病人
Elephantiasis due to Brugia malayi, complicated by severe dermatitis and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2、睾丸鞘膜积液: 由于精索、睾丸的淋巴管阻塞性病变,使淋巴 液流入鞘膜腔内而引起。 积液中有时可查到微丝蚴。
阳性检出率仅50%。
2.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 环幼沉淀试验: 皂土絮状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间接血凝试验IH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 应选用2-3种方法同时进行,以提高诊断的准 确度
流 行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北美洲 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性、 群体性、 食源性。
深部淋巴管、结,如腹腔、阴囊、腹股沟等处。
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一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 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昼伏夜出,夜多昼少 的现象称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班氏微 丝蚴10PM-2AM,马来微丝蚴8PM-4AM 。


关于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有人 认为与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的兴 奋、抑制有关。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 肠和横纹肌细胞内,多种动物可作为本虫的 保虫宿主。

线虫比较

线虫比较
住 肠线虫
钩 虫


旋 毛 虫 旋毛形线 虫
似蚓蛔线虫
毛首鞭形线 虫
十二指 班氏丝虫、 肠钩虫、 马来丝虫 美洲钩 虫 1cm左 右,雄 尾膨大 伞状 3~10cm, 丝状
成 虫
15~35 cm
3~5cm
0.5~1.3c m
0.1~0.4cm
虫 卵
受精卵、未 受精卵,椭 圆 成虫:小肠
幼虫:肌肉 损伤
检 查
直接涂片
直接涂片
透明胶 粘贴
饱和盐 水漂浮
血涂片查微 丝蚴
肌肉组织活 检
梭形,两端 有透明塞, 内C 成虫:盲肠
柿核状, 椭圆, 内为幼 内为多 虫 个卵细 胞 成虫: 回盲部 感染性 虫卵 成虫: 小肠上 段 丝状蚴
无(直接产 微丝蚴)
无(直接 产幼虫)
寄生部 位 感染阶 段
成虫:淋巴 系统,幼虫 血液 丝状蚴
成虫:小 肠;幼虫: 肌肉 囊包(幼 虫)
感染性虫卵
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
经口
经口
肛-手 -口
皮肤粘 膜
蚊子叮咬
吃猪肉内囊 包
幼虫移行
血液、呼吸、顺自然 消化 卵随粪 卵随粪
顺自然
血液、 呼吸、 消化 卵随粪
顺自然
顺自然
排出体外
雌虫晚 肛周产 卵
微丝蚴被蚊 人不是传染 携带(夜现) 源
致 病
成虫:蛔虫 成虫:鞭虫 成虫: 病 病 肛周痒
成虫: 贫血
成虫:象皮 肿

寄生虫学-旋毛形线虫

寄生虫学-旋毛形线虫
流行特点:地方性、群体性和食源性 分布: 旋毛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但以欧美地区发病率为高。 我国云南、西藏、四川、河南、湖北及东北等地也屡有该病发生。
流行因素:
旋毛虫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猪、犬、羊、牛、鼠等多种哺乳动物成为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 流行与猪最为相关,猪主要是由于吞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屑或被污染的饲料而感染。 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动物肉类
头间隙(长:宽)
较短(1:1或1:2)
较长(2:1)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有2个,前后排列,尾核处角皮略膨大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生活史(Life cycle)
生物源性线虫
• 中间宿主:蚊虫 • 终宿主:人
蜕皮2次
从蚊子口器中逸出的丝状蚴
丝状蚴
(二)在人体(终宿主)内发育
(感染期幼虫)丝状蚴(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钻入皮肤)
成虫(大淋巴管、淋巴结)
微丝蚴(大淋巴管、淋巴结→胸导管→血循环)
淋巴管
幼虫(大淋巴管、淋巴结)
蜕皮两次
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血管,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班氏吴策线虫 (Wuchereria bancrofti )简称 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 ( Brugia malayi)简称马来丝虫。
由蚊传播,成虫寄生在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班氏丝虫的危害较马来丝虫严重。
1.成虫:两种丝虫成虫形态相似。 虫体乳白色,细长丝状,表面光滑。 雄虫尾端向腹面呈螺旋状卷曲2-3周,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雌虫大于雄虫,尾端钝圆,雌虫生殖系统双管型。 雌虫 雌虫 雄虫 形 态(Morphology)

线 虫 概 述 ( introduction of the nematode)

线 虫 概 述 ( introduction of the nematode)

The lips of A. lumbricoides
• The three lips are seen at the anterior end. • The margin of each lip is lined with minute teeth which are not visible at this magnificat 形状 • 颜色 • 卵壳 • 内容
两种蛔虫卵比较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内容
受精蛔虫卵 6045m 宽椭圆形
棕黄色 厚、外披蛋白膜, 凹凸不平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 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蛔虫卵 9040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壳及蛋白膜均薄
含大小不一的 折光性卵黄颗粒
2.3 感染期卵
3. 内部器官: ① 消化系统:简单但完全;口→咽→中肠→直肠→肛门 ② 生殖系统:发达,管状结构,雄虫属单管型,雌虫属双管型
4. 生活史:分直接和间接发育型 ① 基本过程:虫卵、幼虫、成虫(三阶段) ② 幼虫发育特征:蜕皮,一般蜕皮4次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lum Nematoda
• 全球分布最广泛的肠道线虫。
形态
蛔虫头部 “品”字形3个唇

1. 成虫
• 圆柱形,似蚯蚓;雌雄异体 • 雌虫:20-35 cm,生殖系统为双管型 • 雄虫:15-31 cm,尾部向腹面弯曲,生殖系统为单
管型,镰刀状交合刺一对
✓雄蛔虫交合刺
Tangled mass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膜(卵黄膜)、壳质层和蛔甙层。 壳外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 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 内含一大而圆的受精卵细胞(卵 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

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

第五讲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一、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犬、猫的食道、胃肠道或心脏等处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旋毛虫病和心丝虫病等。

(一)蛔虫病1、概述:蛔虫病是指几种蛔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引起的以卡他性胃肠炎为特征的疾病,常导致幼龄犬、猫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本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2、病原及感染途径:病原主要有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基本形态为淡黄白色两端较细的线状或圆柱状虫体(1)犬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65~100毫米,寄生于犬和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胎内和吸吮初乳感染。

(2)猫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40~120毫米,寄生于猫和猫科动物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和吸吮初乳感染。

(3)狮弓蛔虫:雄虫长20~70毫米,雌虫长20~100毫米,寄生于犬、猫和多种野生肉食兽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感染。

3、症状:(1)食欲旺盛,但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多有异嗜现象;(2)间歇性腹泻,大便含有黏液,常随粪便排出蛔虫虫体,严重时表现血性腹泻;(3)当宿主发热、妊娠或饥饿时,蛔虫可窜入胃内引起呕吐,并被呕出;(4)虫体大量寄生可造成肠阻塞或套叠,严重时引起肠破裂;(5)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肝炎或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4、诊断:依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

犬蛔虫卵为短椭圆形,直径75~85微米,深黄色,外膜厚并有明显的小泡状结构,内含有分裂卵胚,卵囊充满卵黄细胞。

猫蛔虫卵为亚球形,直径65~70微米,卵壳薄,表面有许多点状凹陷。

狮蛔虫卵近似圆形,直径60~75微米×75~85微米,呈浅黄色,外膜光滑,内含未分裂卵胚,卵胚不够充满,卵壳内空隙较大。

5、治疗:投服左旋咪唑10mg/kg体重,每天一次;投服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25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天;皮下注射伊(阿)维菌素或通灭(多拉菌素)0.05~0.1ml。

医用寄生虫线虫部分总结,个人亲手总结

医用寄生虫线虫部分总结,个人亲手总结

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和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成感染阶段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形线虫必须在中间宿主发育才能感染宿主蛔虫的生活史蛔虫卵在外界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土壤中,受精卵中的卵细胞发育成幼虫,经过第一次蜕皮,发育成第二期幼虫这种虫卵就做感染期卵人吃感染期卵,虫卵先到达胃和小肠,在小肠诶幼虫释放出孵化液,幼虫孵出,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进入静脉或者淋巴管,气管,进入肺,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开始第二次第三次蜕皮,幼虫沿着气管支气管逆行到达咽喉部,随着吞咽下行到胃和小肠,在小肠进行第四次脱皮,称为童虫,经过数周发育,形成成虫毛首鞭形线虫生活史成虫常寄生于盲肠,但是感染严重时,也可以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寄居,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卫视虫卵排出后在土壤中发育成感染期卵,经口食入,幼虫在小肠孵出,自肠腺隐窝侵入肠粘膜,摄取营养,之后返回长枪,移行至盲肠发育成成虫。

钩虫生活史两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其他适宜条件,温度在25-30经第一次蜕皮可变为第二期杆状第二次蜕皮可以变成丝状幼进入感染阶段钻入宿主皮肤,进入血液护着淋巴管,随着血液进入肺部,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它的穿刺能力逐渐消失,沿着湿润的肺泡壁,向阻力最弱的方向前行,借助支气管,器官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运动移动至咽,随着吞咽,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到达小肠的幼虫,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第四次蜕皮发育成虫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成虫寄居与人体的盲肠和阑尾以及结肠直肠回肠下段,也可出现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处,以其头端附着于肠粘膜或者呈游离状态以肠腔容物,血液,组织为食雌雄交配后,雄虫多即死亡,雌虫子宫充满虫卵后脱离宿主肠壁,在肠腔向下移行,在肠温度和低氧环境下,一般不排卵或者只排少数卵,当宿主睡眠时,肛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雌虫可以从肛门爬出,受到温度和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的排卵。

雌虫排卵后大多干瘪死亡,少数雌虫可以爬进肛门或者阴道或者尿道,开始异位损害虫卵在肛门附近,氧气充足,很快可以发育成感染期卵,当患者用手搔抓肛门附近的皮肤,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自身感染,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孵出幼虫,幼虫沿着小肠下行途中蜕皮两次,再到结肠蜕皮一次发育成成虫丝虫生活史旋毛形线虫生活史幼虫:刚产出的幼虫为新生幼虫在骨骼肌发育成为成熟的幼虫称为感染性幼虫成囊期幼虫肌肉期幼虫成熟幼虫蜷曲于骨骼肌的梭形囊包一个囊包通常有1-2条幼虫,囊包壁由外两层构成层厚而外层薄成虫寄居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则寄居于同一宿主的骨骼肌细胞因此被旋毛形线虫寄居的宿主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旋毛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再外界发育,但是必须转换宿主才能继续下一代生活史宿主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制品而感染,囊包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幼虫从囊包中出来,并钻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肠粘膜中,之后又返回肠腔,幼虫经过4次蜕皮发育成成虫,少数虫体可以侵入腹腔或肠系淋巴系统,之后雌雄虫交配,雄虫就死亡,雌虫子宫的虫卵发育成幼虫之后雌虫产出又幼虫,产生于肠粘膜的幼虫,侵入局部淋巴管或者静脉,随着血液或者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有到达骨骼肌的幼虫才能进一步发育,,在幼虫周围形成囊包,幼虫最终定居于骨骼肌,成熟囊包对新宿主有感染性幼虫若侵入骨骼肌以为的器官组织,则不能形成囊包,并且很快会死亡,人体感染一般是旋毛虫的终结三个时期侵入期肠道期幼虫在小肠脱去囊并钻入肠粘膜发育成成虫,脱囊幼虫和成虫侵入肠粘膜,成虫以肠绒毛卫视,加上虫体的分泌排泄大量幼虫的刺激引起十二指肠或者空肠的炎症,病变局部会充血水肿灶性出血甚至出现表浅溃疡幼虫移行症肠外期肌肉期新生幼虫随着淋巴,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及侵入骨骼肌发育成幼虫囊包的过程新生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可以穿破个脏器的毛细血管,其毒性代物质可以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以及过敏反应,导致全身性血管炎与肌炎囊包形成期恢复期囊包形成期为受损肌肉修复过程随着虫体长大蜷曲,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

寄生虫概论

寄生虫概论

医学寄生虫学线虫:第一节概论1.类型可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的线虫主要有蛔虫、蛲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等。

2、形态1.成虫:圆柱状或线状,两侧对称,虫体细长,不分节,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无体腔膜覆盖,称原体腔或假体腔。

腔内充满液体,是物质交换的介质。

由于流体静力学原理,对于保护内部器官和虫体的运动、排泄等功能起重要作用。

1)体壁①角皮层:由皮下层分泌形成的无细胞结构,在虫体前、后端由角皮增厚形成特殊结构:唇瓣、乳突、皮棘、翼膜以及雄虫交合伞、交合刺等。

②皮下层:无细胞合胞体组成。

在虫体的背、腹面及两侧面向原体腔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纵索,分别称背索、腹索和侧索。

(分别有神经干和排泄管通过)。

③纵肌层: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被纵索分成四个区(两个亚背区和两个亚腹区)。

根据肌细胞大小、数量及排列方式多肌型、少肌型、细肌型。

2)消化系统:线虫的消化管完整,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3)生殖系统:细长、弯曲的管状结构。

雄性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组成,通入泄殖腔,泄殖腔背面伸出交合刺 1~2 根。

雌性生殖器官是双管型,有两套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两个排卵管汇合通入一个阴道,开口于虫体腹面的阴门。

4)神经系统:咽部神经环是中枢。

5)排泄系统:位于虫体两侧皮下层,各有 1 条排泄管纵贯虫体,有横管相连,横管中央有一小管通至排泄孔。

2.虫卵:一般为卵圆形,无卵盖。

卵壳多为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卵黄膜或受精膜(外层):薄卵壳壳质层(中层):较厚,抵抗机械压力脂层或蛔甙层(内层):薄,调节渗透第二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活时呈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雌雄异体2.虫卵: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09钩虫丝虫旋毛虫

09钩虫丝虫旋毛虫

马来微丝蚴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头间隙 (长:宽)
体核
较短(1:1或1:2)
较长(2:1)
圆形,较小,大小均匀, 卵圆形,排列紧密,大 排列疏松,相互分离,清 小不等,常相互重叠, 晰可数 不易分清
尾核

有2个,前后排列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 周期性。 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 马来微丝蚴则在晚上8时至次晨4时。

大小(0.25~0.5) mm×(0.21~0.42)mm 1个囊包内通常含1~2 条幼虫 囊包壁由内、外两层


构成,由成肌细胞退
变以及结缔组织增生 形成。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骨骼肌内 感染阶段:幼虫囊包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活囊包的 肉类及其制品 人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无外界发育的阶段,但完成生活史则必须更换 宿主。

白天
夜晚
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 感染阶段:丝状蚴
中间宿主:蚊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具有夜现周期性。
致病机制:

丝虫寄生引起淋巴组织的超敏反应 使淋巴瓣膜受损,导致淋巴回流障碍 引起淋巴水肿 刺激组织增生,纤维化。



(1)微丝蚴血症:一般无症状,或仅有发热和淋 巴管炎表现。 (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丝虫热,淋巴结炎, 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象皮肿 鞘膜积液 乳糜尿 隐性丝虫病
(1)钩蚴性皮炎:

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可 有丘疹出现,即为钩蚴皮炎

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脓疱。
(2)呼吸系统病变

医用寄生虫线虫部分总结,个人亲手总结

医用寄生虫线虫部分总结,个人亲手总结

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和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成感染阶段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形线虫必须在中间宿主内发育才能感染宿主蛔虫的生活史蛔虫卵在外界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土壤中,受精卵中的卵细胞发育成幼虫,经过第一次蜕皮,发育成第二期幼虫这种虫卵就做感染期卵人吃感染期卵,虫卵先到达胃和小肠,在小肠诶幼虫释放出孵化液,幼虫孵出,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进入静脉或者淋巴管,气管,进入肺,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开始第二次第三次蜕皮,幼虫沿着气管支气管逆行到达咽喉部,随着吞咽下行到胃和小肠,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脱皮,称为童虫,经过数周发育,形成成虫毛首鞭形线虫生活史成虫常寄生于盲肠,但是感染严重时,也可以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寄居,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卫视虫卵排出后在土壤中发育成感染期卵,经口食入,幼虫在小肠内孵出,自肠腺隐窝侵入肠粘膜,摄取营养,之后返回长枪,移行至盲肠发育成成虫。

钩虫生活史两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其他适宜条件,温度在25-30 经第一次蜕皮可变为第二期杆状第二次蜕皮可以变成丝状幼进入感染阶段钻入宿主皮肤,进入血液护着淋巴管,随着血液进入肺部,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它的穿刺能力逐渐消失,沿着湿润的肺泡壁,向阻力最弱的方向前行,借助支气管,器官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运动移动至咽,随着吞咽,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到达小肠的幼虫,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第四次蜕皮发育成虫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成虫寄居与人体的盲肠和阑尾以及结肠直肠回肠下段,也可出现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处,以其头端附着于肠粘膜或者呈游离状态以肠腔内容物,血液,组织为食雌雄交配后,雄虫多即死亡,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后脱离宿主肠壁,在肠腔内向下移行,在肠内温度和低氧环境下,一般不排卵或者只排少数卵,当宿主睡眠时,肛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雌虫可以从肛门爬出,受到温度和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的排卵。

雌虫排卵后大多干瘪死亡,少数雌虫可以爬进肛门或者阴道或者尿道,开始异位损害虫卵在肛门附近,氧气充足,很快可以发育成感染期卵,当患者用手搔抓肛门附近的皮肤,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自身感染,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幼虫沿着小肠下行途中蜕皮两次,再到结肠蜕皮一次发育成成虫丝虫生活史旋毛形线虫生活史幼虫:刚产出的幼虫为新生幼虫在骨骼肌发育成为成熟的幼虫称为感染性幼虫成囊期幼虫肌肉期幼虫成熟幼虫蜷曲于骨骼肌内的梭形囊包一个囊包通常有1-2条幼虫,囊包壁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厚而外层薄成虫寄居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则寄居于同一宿主的骨骼肌细胞内因此被旋毛形线虫寄居的宿主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旋毛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再外界发育,但是必须转换宿主才能继续下一代生活史宿主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制品而感染,囊包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幼虫从囊包中出来,并钻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肠粘膜中,之后又返回肠腔,幼虫经过4次蜕皮发育成成虫,少数虫体可以侵入腹腔或肠系淋巴系统,之后雌雄虫交配,雄虫就死亡,雌虫子宫内的虫卵发育成幼虫之后雌虫产出又幼虫,产生于肠粘膜的幼虫,侵入局部淋巴管或者静脉,随着血液或者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有到达骨骼肌的幼虫才能进一步发育,,在幼虫周围形成囊包,幼虫最终定居于骨骼肌,成熟囊包对新宿主有感染性幼虫若侵入骨骼肌以为的器官组织,则不能形成囊包,并且很快会死亡,人体感染一般是旋毛虫的终结三个时期侵入期肠道期幼虫在小肠内脱去囊并钻入肠粘膜发育成成虫,脱囊幼虫和成虫侵入肠粘膜,成虫以肠绒毛卫视,加上虫体的分泌排泄大量幼虫的刺激引起十二指肠或者空肠的炎症,病变局部会充血水肿灶性出血甚至出现表浅溃疡幼虫移行症肠外期肌肉期新生幼虫随着淋巴,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及侵入骨骼肌发育成幼虫囊包的过程新生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可以穿破个脏器的毛细血管,其毒性代谢物质可以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以及过敏反应,导致全身性血管炎与肌炎囊包形成期恢复期囊包形成期为受损肌肉修复过程随着虫体长大蜷曲,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

人体寄生虫学-钩虫-丝虫-蛲虫-旋毛虫

人体寄生虫学-钩虫-丝虫-蛲虫-旋毛虫
(1) 细小,乳白色 (2)口孔 (3)虫体前端的角皮膨大形成“头翼” (4)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咽管球”
2、雌雄虫的区别点
大小 外形 末端 生殖器官
雌虫 较大 梭形 细长直 双管型
雄虫 微小 “6”字形 稍卷曲 单管型
(二)虫卵
1、无色透明,中等大小 2、呈“D”字形 3、卵壳厚 4、内含蝌蚪期幼虫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白天不出 现于外周血液,集中于肺毛细血管, 而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夜 多昼少的现象。
班氏微丝蚴:晚10 时至次晨2 时 马来微丝蚴:晚8 时至次晨4 时
两种微丝蚴的区别
生活史
蚊再次叮咬吸血,经皮肤
感染性蚴
(蚊口器)
蚊人
成虫
(淋巴系统)
腊肠蚴
(蚊胸肌)
蚊叮咬吸血
虫卵
6
8 小 时
肛周
雌虫
成虫
(回盲部)
感染性卵
经口
幼虫
1、寄生部位:回盲部 2、产卵特性:夜间、肛周 3、感染时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肛 手 口 4、完成生活史约需2-6周,雌虫寿命2-4周 5、雌虫产卵后的去向: (1)死亡 (2)爬回肠道
(3)进入女性阴道、尿道、腹腔、盆腔等,即异位寄生
1、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易重复感染 2、防止再感染 3、治疗: (1)内服:甲苯咪唑、阿苯哒唑 (2)外用:蛲虫膏、2%白降汞膏、
龙胆紫等
班氏丝虫主要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
(一)成 虫
1、丝线状,乳白色 2、雌虫生殖器管为双管型
雄虫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二)微丝蚴
检出钩虫卵或孵出钩蚴便可确诊
(1) 最常用:饱和盐水漂浮法 (2)其次: 钩蚴培养法

钩虫丝虫旋毛虫课件

钩虫丝虫旋毛虫课件
虫卵
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为(75~100)μm×(40~50)μm,壳薄,一侧有 略斜的凹陷,另一侧较平。
丝虫的生活史
感染阶段
感染期幼虫(也叫感染期蚴)
感染方式
经皮肤侵入或经口摄入感染期幼虫
中间宿主
蚊虫和其他吸血昆虫
丝虫的生活史
终末宿主
人及其他哺乳动物
生活史周期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成熟后,进入蚊虫等吸血昆虫体内,通过蚊虫等吸血昆 虫叮咬人而传播给人类。在人体内,幼虫发育为成虫并产卵,卵随淋巴液进入血 液循环,被带到蚊虫等吸血昆虫体内,再经叮咬人而传播。
03
04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钩虫丝虫旋毛虫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个人防护
教育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勤洗 手、不赤脚行走等,避免接触 钩虫丝虫旋毛虫的感染源。
环境改善
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卫生条 件,减少钩虫丝虫旋毛虫的滋
生和传播。
疫苗接种
针对特定人群,如高危职业人 群,推广钩虫丝虫旋毛虫疫苗
状蚴呈细丝状。
钩虫的生活史
钩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血液或肠黏膜为食。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于粪便中,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孵化成杆状蚴,再 经两次蜕皮后成为丝状蚴。
丝状蚴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口腔,经食道到达小肠,最后在肠壁内发育为 成虫。
钩虫的分布与流行
钩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特别是在雨水充沛、 气候湿润的地方。
寄生部位
少数幼虫可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再移 行至膈肌、喉头、气管、支气管等处, 最后进入肌肉组织寄生。
旋毛虫的分布与流行
01
02
03
分布地区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 主要流行于欧洲、美洲、 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医学蠕虫防治原则:(1)土源性蠕虫:加强卫生宣传、粪便无害化处理、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2)生物源性蠕虫:加强卫生宣传、消灭中间宿主、消灭节肢动物、改变饮食习俗,不食生的或未熟的的肉类线虫土源性线虫:蛔虫(我国感染率较高)、钩虫、鞭虫、蛲虫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虫形态:有口有肛门。

雌雄异体。

生活史:卵、幼虫、成虫3个发育阶段。

幼虫需经肺移行的寄生虫为钩虫和蛔虫。

生理:成虫获取能量--糖代谢。

钩虫丝状蚴时期以脂类代谢为主。

致病:成虫>线虫甲硝咪唑不能用于治疗线虫病。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1.形态:是人体肠道寄生线虫中最大的虫种。

口孔周围有3个呈“品”字排列的唇瓣。

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则直而顿。

生殖系统:雌虫双管,雄虫单管。

受精蛔虫卵类圆形或宽椭圆形。

卵壳厚而透明,由外向内分为受精膜、几丁质层和蛔苷层。

为所有蠕虫卵中最厚者。

壳外有一层胆汁染成棕黄色的蛋白质膜。

蛋白质膜常有脱落,虫卵的颜色常可深浅不一。

卵内为一个未分裂的大而圆的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形成新月形的间隙。

未受精蛔虫卵蛋白质膜薄,呈锯齿状。

2.生活史:人误食感染期卵,小肠(幼虫孵出)→肺泡(第2,3次蜕皮)→咽→胃→小肠(第4次蜕皮→童虫,发育为成虫)。

成虫寄生小肠,以半消化食物为营养,卵随粪排出。

受精卵在22-30℃,有氧,荫蔽,潮湿土壤中,经2-3周发育为感染期卵(因此食入新鲜受精蛔虫卵不会感染蛔虫病)。

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卵(经第1次蜕皮,第二期幼虫)感染途径:口吞入虫卵→成虫产卵(24万个/天)需要2-2.5个月,成虫寿命约1年。

2.致病:幼虫:蛔幼性肺炎——幼虫在肺泡中,代谢产物、蜕皮物等,可引起肺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哮喘等症状。

还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成虫:(1)损伤肠黏膜:间歇性脐周腹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

(2)夺取营养:营养不良,见于感染钟营养差儿童。

(3)合并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阑尾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可以沿植物茎向上移行
3.流行环节及感染方式
钩虫病人和带虫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北方婴儿常可通过穿上“土裤子”或睡沙袋受到感染。
六、防治原则
1.查病治病
西药:噻嘧啶、左旋咪唑(十二指肠钩虫),甲苯咪唑(美洲钩虫)
中药:雷丸、槟榔、苦楝树根皮
2.管理粪便
3.防止感染
做好个人防护,使用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涂防护剂(25%白矾溶液、2.5%松香酒精、2%碘酊);左旋咪唑涂肤剂治钩蚴性皮炎。
大小:60×40um
形状:椭圆形
颜色:无色透明
卵壳:无卵盖、薄
内容物:4-8个卵细胞
3.幼虫
杆状蚴:第一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
丝状蚴:感染阶段
二、生活史
1.基本过程
2.总结:(六大环节)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经皮肤
体内移行:皮肤—血—心—肺—咽—小肠
离开人体:卵随粪便排出
体外发育:卵—第一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
重点与难点:
一、钩虫
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的区别、虫卵的形态特征(重点)
2.生活史,幼虫的迁延移行现象(难点)
3.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重点)
4.实验诊断方法
5.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重点)
二、旋毛虫
1.生活史(重点)
2.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重点)
即:旋毛虫生活史特点(在一个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幼虫的致病作用。
方式:经口食入含旋毛虫的肉类。
2.寄居
成虫: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幼虫:横纹肌(咬肌、胸肌、腓肠肌、膈肌等)。
寿命:雌虫1~2个月,肌肉囊包内幼虫约为数年,但最长可达30年。
3.生活史特点
成虫和幼虫可生活在同一宿主(人等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必须有宿主更换
人等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人是死角宿主
2.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猪,其次是各种野生动物
3.流行原因
食入不熟的受感染猪肉或野生动物肉类是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
六、防治
1.预防感染
加强宣传教育,不吃生的或没有熟透的猪肉及野生动物肉类。
无自由生活阶段和离体阶段
为卵胎生寄生虫,唯一寄生于细胞内的线虫
三、致病
1.致病阶段
成虫、幼虫(主要)
2.致病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2.1虫体侵入期:引起消化道炎症和溃疡,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
2.2幼虫移行和肌肉受累期:肌肉损害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导致过敏症状和全身肌肉疼痛,严重者可累及心脏导致心衰而死亡
第六节旋毛形线虫
一、形态
1.成虫
形状:线状。
大小:细小,雄虫长1.5mm左右,雌虫长3~4mm
颜色:乳白色。
结构特点:咽管很长,约占体长的1/3 - 1/2
2.幼虫
新生蚴虫体极小,长度100um左右。寄生于宿主肌肉中的成熟幼虫长约1mm,卷曲于梭形的囊包中,又称幼虫囊包
二、生活史
1.感染
阶段:幼虫囊包。
三、致病性
1.丝状蚴侵入皮肤与移行发育阶段
1.1皮肤的损害:钩蚴性皮炎(灼热、针刺、奇痒感),继而出现斑疹或丘疹,1-2日内成为水泡,一般于数日内消失。
1.2肺部的损害:局部出血和炎性病变
2.成虫寄生
2.1慢性失血:使宿主长期、不断地丧失血液
A、其钩齿或板齿咬破肠粘膜
B、分泌抗凝素,使伤口不凝血而易吸血
三、丝虫:
1.丝虫生活史及主要媒介(重点)
2.致病机理(难点)
即:丝虫生活史:在中间宿主(蚊)和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过程,两种丝虫成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部位,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的特点。丝虫致病机理:早期急性过敏性淋巴结炎和晚期慢性淋巴管阻塞所致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其他□
(mm)♂:8-11×0.45♂:7-9×0.3
体态头和尾向背侧弯曲,略呈“C”形头向背、尾向腹弯,略呈“S形
口囊腹侧有两对钩齿腹侧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略圆略扁
背辐肋由远端分二支,每支又分三小支由基部分二支,每支又分二支
交合刺二根、末端分开二根,末端合并成一个倒钩
阴门在体中略后在体中略前
尾刺有无
2.虫卵
教学手段(请打√选择):
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第三十五章线虫
第五节钩虫
一、形态
1.成虫
体细小圆柱状,长约10mm左右,活时呈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
两种钩虫形态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
大小♀:10-13×0.6♀:9-11×0.4
2.3囊包形成期:导致慢性肌肉病变,导致慢性肌痛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肌肉活检查囊包
2.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五、流行
1.地理分布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猪等动物感染较普遍,人体病例也见于全国各地,并且近年有增多趋势,在云南、西藏和河南还曾有过局部流行。
四、实验诊断
1.粪便检查
1.1直接涂片法
1.2饱和盐水浮聚法
1.3钩蚴培养法
2.成虫检查法
可鉴定虫种或考核疗效,服药后淘洗大便收集虫体。
五、传播与流行
1.地理分布
全世界分布,多见于热带亚热带,我国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2.钩蚴习性
A、丝状蚴生活在泥土表层
B、向温向湿性
C、侵入人体主要靠机械作用,也有酶的作用
C、边吃边拉(血)
D、吸完血后,伤口继续流血,吃了多少还流多少
E、不断更换吸血部位
★危害:造成贫血、异嗜症、妇女闭经、早产或流产,并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2.2损伤肠粘膜:成虫咬在肠粘膜上,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有时也可有大块出血性淤斑出现。造成宿主消化功能紊乱,加重贫血程度,油样黑便。
长沙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三十五章线虫(钩虫、旋毛形线虫、丝虫)
授课教师
所属系(部)
基础医学院
所属教研室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职称
讲师
授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第次课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班级
专业(本科√专科□)级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习题课□讨论课□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病原生物学(第4版)罗恩杰科学出版社2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12月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钩虫卵的形态特征及两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要点;
2.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
3.掌握班氏及马来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
4.掌握钩虫、旋毛虫、丝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5.了解钩虫、旋毛虫、丝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