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丝虫-旋毛虫yy14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寄生虫-旋毛虫PPT参考幻灯片

寄生虫-旋毛虫PPT参考幻灯片

(0.25-0.5)mm(0.210.42)mm
一个囊包通常含1~2条幼
虫,个别囊包有6-7条
5
6
生活史
新宿主
48h
消化酶
幼虫囊包 幼虫
(宿主吞食) (小肠)
成虫
(交配)
5-7d
新宿主
淋巴 新生蚴
血循环
囊 包
横纹肌细胞
钙化
7

成 虫 ==同一宿主(猪、鼠
羊、牛、人等)
幼虫囊包
转 换 宿 主
转 换 宿 主
云南省最为严重 流行特点
地方性 群体性 食源性
19
2.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是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在哺乳动 物之间传播,已知有150余种哺乳动物可自然感 染,是旋毛虫的重要保虫宿主。 (1)主要传染源:猪 猪与鼠的相互感染是人群旋毛虫病流行的重要来 源。人不是传染源。
20
(2)传播途径
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 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猪肉
人工消化法:可采用人工胃液消化横纹肌,取沉渣或
离心后检查有无幼虫以提高检出率,多用于动物旋毛虫 病检查。 检查患者吃剩的动物肉,以资佐证。
17
2. 免疫学诊断
环幼沉淀实验:取活幼虫50~100条,放入凹载玻
片内,加待检病人血清,37℃孵育24小时,镜检在
虫体口周或肛周表皮出现泡沫状或颗粒状沉淀物为
如在云南等地,居民有食“杀片”、“酸 肉”、“生皮”和“剁生”等习俗,极易引 起本病的暴发流行。
21
杀片
侗族酸肉
22
动物间传播
猪的感染
主要因吞食含有旋毛虫囊包幼虫的肉屑和鼠类
鼠及其他野生动物
通过相互残食或因吃了含有活幼虫的动物尸体而 感染。

旋毛虫病演示课件

旋毛虫病演示课件
传播途径多样
人们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的肉类而感染,此 外,接触感染动物的粪便、污染的水源和土壤等途径也可 能传播旋毛虫病。
社会危害严重
旋毛虫病可引起人体严重病变,甚至导致死亡,对社会造 成危害。同时,疫情的爆发和流行可能引起公众恐慌和社 会不稳定。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诊断技术进展
免疫学诊断技术
深入研究旋毛虫生物学特性
完善诊断技术
进一步了解旋毛虫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 生物学特性,为研发新型抗旋毛虫药物提 供理,降 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同时研发新的诊断技 术,以满足临床需求。
加强疫苗研究
应对耐药性问题
开展旋毛虫疫苗的研究工作,预防旋毛虫 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疾病负担。
病原学检查
从患者肌肉或组织中分离 出旋毛虫幼虫或成虫,是 确诊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骨骼X线平片可显示骨膜反 应和软组织肿胀
CT检查
可显示肌肉肿胀、密度不 均等改变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显 示肌肉水肿、炎症等改变 ,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严重程度
03
治疗措施及方案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 ,减少体力消耗。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但以青壮年为主 ,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2周,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随着幼虫在肌肉组织内发育,患者逐渐出现肌肉疼痛、僵硬、肿胀等肌炎症 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全身症状。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以消化道症状和 肌炎为主;缓解期症状逐渐减轻;慢性期则以长期肌肉疼痛和僵硬为主要表现 。

医学寄生虫学 旋毛虫优秀ppt

医学寄生虫学 旋毛虫优秀ppt

六、流行
旋毛虫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六、流行
2、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猪,其次是各种野生动物。
3、流行原因
食入不熟的受感染猪肉或野生动物肉类是 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
七、防治(Treatment)
1、预防感染
加强宣传教育,不吃生的或没有熟透的 猪肉及野生动物肉类。
2、治疗患者
丙硫咪唑是首选药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2;vol 18(1) P.131
医学寄生虫学 旋毛虫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可寄生于 人和猪等多种哺乳动物,引起的旋毛虫 病(trichinellosis)是一种危害严重 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幼虫寄生在肌肉 组织,是主要的致病阶段。人可因食入 不熟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类而感染。
一、生物学分类及主要虫种 (Classification and Species)
但最长可达30年。
三、生活史
3、生活史特点
成虫和幼虫可生活在同一宿主(既是终宿 主又是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必须有宿主 更换;
为卵胎生(ovoviviparity)寄生虫; 无自由生活阶段和离体阶段; 为唯一寄生于细胞内的线虫。
四、致病 (Symptomatology and pathology )
钻入肠粘膜,
囊包 消化液 幼虫 24h内返回肠腔
蜕皮4次后,经
48h发育
♂交配
♀、♂交配
后死亡
成虫
♀ 受精卵 新生蚴 入肠壁 囊包
3-5 天发育
随血流致
横纹肌
三、生活史
1、感染
阶段:幼虫囊包。 方式:经口食入含旋毛虫的肉类。
2、寄居
阶段及部位: 成虫: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幼虫:横纹肌(咬肌、胸肌、腓肠肌、膈肌等)。 寿命:雌虫1~2个月,肌肉囊包内幼虫约为数年,

《旋毛虫》ppt课件

《旋毛虫》ppt课件

免疫学检查(2)
国内ELISA试剂盒有检测IgM和IgG两种, 由于IgM和IgE在寄生虫感染的急性期常明 显升高,对早期诊断更有特殊意义,而IgG 在血清中含量高,持续时间长,较易检测, 且酶结合物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故在进 行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时,一般实验室仍是检测IgG。
免疫学检查(3)
旋毛虫和旋毛虫病
⒈旋毛虫形态 ⒉旋毛虫生活史特点 ⒊旋毛虫病的病原学诊断 ⒋旋毛虫病治疗 ⒌旋毛虫病的预防
成虫形态
成虫形态
形状:微小,细线状,乳白色,表皮光滑,头端较尾 端稍细
大小:雄虫为 (1.0-1.8)mmx(0.030.05)mm, 雌虫为(2.5-3.5)mmXO.5mm
咽管:体长的1/3-1/2 杆状体: 咽管后段的背面有50个左右单层串珠状杆
囊包

成熟幼虫卷曲于横纹肌内的梭形囊包中。
囊包大小为
(0.25~0.5)mmX(0.21~0.42)mm;
其长轴与横纹肌纤维平行排列。一个
囊包内通常含有1~2条幼虫,也可多达
6~7条。囊包壁厚,分内外两层,内厚
外薄是成肌细胞退变及结缔组织增生的
产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抵抗力
⒈耐低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耐低温,在一15℃ 下可存活20天,在一12℃时可存活57天,腐肉中 可存活2~3个月。在我国长春市曾发生一起9人因 摄入室外冰冻(一l5℃~一22℃)保存11~33天的狗 肉而患旋毛虫病。乡土旋毛虫对低温的抵抗力特 别強,在一18℃可存活4年,在一20℃可存活20 个月。
细胞组成的杆状体, 杆细胞分泌物经小管排入咽管 腔,具有消化功能和抗原性。
卵胎生:子宫后段充满虫卵,近阴门处已有发育成熟 的幼虫,成熟幼虫自阴门排出。

丝虫旋毛虫实验(共60张PPT)

丝虫旋毛虫实验(共60张PPT)

Morphology(microfilaria)
成虫的外层为体壁,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称原体腔或假体腔。
体形
头端与尾端均向背面弯曲, 头端向背面弯曲,尾端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口囊
口囊
美洲钩虫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
背辐肋分为四小支
背辐肋分为六小支
钩虫卵
椭圆形,大小约57~76μm×36~40μm,两端钝圆。卵壳较 薄,无色透明,卵内通常含2~4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 明显空隙。
十二指肠钩虫
成虫
美洲钩虫
成虫




十二指肠钩虫 vs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成虫主要形态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mm) ♀ 10~13×0.6
9~
♂ 8~~0.5
7~
体形
头端与尾端均向背面弯曲,
头端向背面弯曲,尾端
虫体呈“C”形
向腹面弯曲,虫体呈“S”形
口囊
背辐肋
交合剌
尾刺
腹侧前缘有2对钩齿 远端分2支,每支再分3小支
我国重要人体线虫
重要目 重要科
重要属
重要种
感染期 感染途径 寄生部位
蛔目 蛔科
蛔线虫属 似蚓蛔线虫
虫卵 经口 小肠
圆线目 钩口科 钩口线虫属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幼虫 皮肤钻入 小肠
美洲板口线虫 幼虫 皮肤钻入 小肠
丝虫目 丝虫总科
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幼虫 蚊媒 淋巴系统
鞭尾目 毛形虫科 旋毛形线虫属 旋毛形线虫
线虫基本知识
鼠肉压片查旋毛虫幼虫囊包 雌虫寿命一般为1~2个月,长者3~4个月。 幼虫所致损害:幼虫进入宿主体内并在宿主体内移行过程中可造成相应的组织或器官损害。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hookworm)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微丝蚴 鼠肉压片查旋毛虫幼虫囊包 在肠道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不但可损伤肠粘膜,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而且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重度感染者会产生严重贫血。 而一些寄生于犬、猫等食肉哺乳动物的线虫幼虫如进入人体后,由于人体不是起正常宿主,这些幼虫可引起皮肤或内脏幼虫移行症。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腺体。 多数虫种在输卵管近端有一受精囊,受精囊与子宫相连。 两性成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 大小(mm) ♀ 10~13×0. 体壁自外向内由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 ♂ 8~~0. 旋毛虫幼虫寄生于肌肉内可导致肌炎和全身症状。

《丝虫、旋毛虫》课件

《丝虫、旋毛虫》课件

环境卫生
改善环境卫生,清除一切污水 长滞留区,渗滤池,垃圾堆放 处等等。在危险地区限制血液 交换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疾 病的发生率。
药物预防
预防用药是预防丝虫和旋毛虫 感染的另一个选择。这种药物 可以通过杀死病毒来防止感染, 并且它们通常是安全有效的。
丝虫和旋毛虫的区别
1
传播方式
2
丝虫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旋毛虫却
《丝虫、旋毛虫》PPT课 件
丝虫和旋毛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它们经常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在本课件 中,我们将讨论这些寄生虫的特征、症状、传播方式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丝虫的特点
形态
传播方式
丝虫通常是很细的、长形的蠕虫, 身体可以弯曲成弧形。它们的体 表有细小的厚壳,呈链状排列。
丝虫通常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 丝虫通过被蚊子叮咬的人的皮肤 进入体内,繁殖和生长。
症状
感染旋毛虫通常会引起鼻窦炎、肺炎和肝脏/肾脏问题,导致头痛、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 不易引起初期自主症状,但是后期纹痕很难舍去。
丝虫和旋毛虫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措施是预防丝虫和旋 毛虫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保持身体清洁,不穿露出皮肤 的衣服,使用蚊帐等都可以有 效减少感染的概率。
旋毛虫感染是由于人类接触污水、痰、糞便等渠 道而受到的感染,引起呼吸困难、头痛、皮肤红 斑等症状。
症状
丝虫感染的症状包括肿胀、麻木 和疼痛,因此也被称为淋巴丝虫 病。某些丝虫感染可能导致失明 和肾损害。
旋毛虫的特点
形态
旋毛虫也是一种寄生虫,身体像长条形,旋转时像电线杆。它们的体表覆盖着短而柔软的毛, 外壳表面有不规则的纹路。
传播方式
旋毛虫感染通常是通过接触能够传播虫卵的土壤、糞便或面包糠等渠道而受到传染。传播过 程中会出现口腔、鼻子或眼睛等部分的病症表现等。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PPT课件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PPT课件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大理名菜——生皮!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幼虫 宿主吞食 幼虫 侵入肠粘膜
囊包
(十二指肠)
成虫
(肠腔)
Larve enkystée
囊包
♂虫死亡♀ 虫产新生蚴
(肠粘膜内)
入 血
幼虫 (横纹肌)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幼虫 宿主吞食 幼虫 侵入肠粘膜
囊包
(十二指肠)
成虫
(肠腔)
囊包
♂虫死亡♀ 虫产新生蚴
(肠粘膜内) 入 血
幼虫 (横纹肌)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旋 毛 虫 幼 虫 在 肌 肉 内 形 成 囊 包 的 过 程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肠粘膜内)
入 血
幼虫 (横纹肌)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虫产新生蚴
入血
(肠粘膜内)
幼虫
(横纹肌)
幼虫移行期(migration de larve)
变态反应 Allergie
心肌炎Myocardite
肌肉酸痛 Myalgie
脑炎 Encephalopathie
肺炎 Pneumonie
幼虫
(横纹肌)
囊包
囊包形成期(Calcification)
急性症状消退
肌肉酸痛 Myalgie 恶病质Cachexie
心肌炎Myocardite
毒血症 Toxé mie
Pré paration: Comment diagnostiquer la maladie?

《旋毛虫、丝虫》课件

《旋毛虫、丝虫》课件
分类
旋毛虫属于线形动物门,丝虫属 于节肢动物门。
分布与传播
分布
旋毛虫和丝虫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 ,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传播途径
旋毛虫主要通过食用被感染的动物肉 制品传播,丝虫则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
生物学特性
生命周期
旋毛虫和丝虫的生命周期都较长,通 常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完成一个完整 的生命周期。
经验总结
防控旋毛虫、丝虫需要政府、 社区和居民共同努力,加强协
调配合。
某地区旋毛虫、丝虫研究案例
案例概述
某地区开展旋毛虫、丝虫生物学特性 及防治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研究内容
研究旋毛虫、丝虫的生态习性、传播 途径、致病机制等,开发新型检测技 术和防治方法。
研究成果
成功研制出快速检测试剂盒,为早期 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禁止食用或接触感染旋毛虫、丝虫的动物产品,防止交叉感染。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控制食品的卫生质量,防止感染旋毛虫、丝虫的动物产品进 入食物链。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以降低感染风 险。
环境卫生改善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灭蚊蝇等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旋毛虫、丝虫》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旋毛虫、丝虫概述 • 旋毛虫、丝虫对人类的影响 • 旋毛虫、丝虫的预防和控制 • 旋毛虫、丝虫研究进展 • 案例分析
CHAPTER
01
旋毛虫、丝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旋毛虫和丝虫是两种常见的寄生 虫,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分类群 ,但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 公众对旋毛虫、丝虫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旋毛虫、丝虫、肝吸虫ppt课件

旋毛虫、丝虫、肝吸虫ppt课件

2019
-
4
三、致病(pathogenesis)
侵入期(肠型期 enteral phase) 幼虫移行期(肌型期 muscular phase) 囊包形成期(恢复期 convalescent phase)
2019
-
5
四、诊断(diagnosis)
病原学诊断
The definitive diagnostic procedure is the demonstration of live larvae in a specimen of biopsied muscle. In such a procedure, usually performed during about the third or fourth week of infection, a muscle section is typically taken from the deltoid or gastrocnemius muscle, placed between two slides or in a muscle press, and examined microscopically.
-
3
生活史的特点:
1、旋毛虫是人畜共患寄生虫; 2、被寄生的宿主既为中间宿主又为终宿主;
3、必须更换宿主才能造成疾病的流行。
★Trichinella spiralis requires only one host in its
life cycle, with larval and adult stages occurring in different organs.
免疫学诊断
2019 6
五、流行
(Endemity)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丝虫、旋毛虫ppt课件

丝虫、旋毛虫ppt课件
2019 26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由于阻塞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 1 )象皮肿:是晚期丝虫病最常见的体 征。 机制: 象皮肿是由于从淋巴管溃破流出 含高蛋白质的淋巴液积聚于皮下组织, 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
2019 27
临床表现:
初期为淋巴液肿。若在肢体,大多为压凹性水 肿,提高肢体位置,可消退。 组织纤维化后,出现非压凹性水肿,皮肤增厚、 弹性消失、变粗、变硬形似象皮的象皮肿。 象皮肿的产生是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的 汗腺及毛囊功能消失,抵抗力降低,易并发细 菌感染,出现急性炎症及慢性溃疡。
2019
-
15
2.在人体内的发育
蚊吸血时丝状蚴可侵入人体。 (1)幼虫迅速进入皮下附近的淋巴管,再 移行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幼虫在此经两 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成虫以淋巴液为食,交配后,产出微 丝蚴,大多随淋巴液经胸导管进入血循环。 当蚊叮咬时,进入蚊体发育。
2019 16
2.在人体内的发育
(2)两种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 的部位不同: 马来丝虫多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 统,以下肢为多见。 班氏丝虫除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外,多 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主要见于下肢、阴 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等处。
2019 17
2.在人体内的发育
两种丝虫均有异位寄生,尤其是班氏 丝虫,如眼前房、乳房、肺、脾、心 包等处。 (3)丝虫寿命:成虫4-10年,微丝蚴一 般约为2-3个月。

2019
-
18
3.生活史要点
( 1)成虫寄生部位:马来丝虫 : 浅部淋 巴系统; 班氏丝虫:浅、深部淋巴系统 (2)感染期:丝状蚴 (3)感染方式:经媒介昆虫(蚊)传播 (4)中间宿主:蚊 (5)保虫宿主:班氏丝虫,无;马来丝 虫:长尾猴、叶猴、猫、长爪沙鼠等。 (6)微丝蚴在人体的夜现周期性

丝虫旋毛虫ppt课件

丝虫旋毛虫ppt课件
病原学检查确诊:
肌肉活检查幼虫囊包; 对剩肉镜检或动物接种; 脑炎患者,偶可在脑脊液中检获幼虫。
辅助诊断:查抗体或循环抗原。 2019 16
流行 prevalence
世界流行,我国西南、中原、东北等地流行;
猪是人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动物源性); 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活的幼虫囊包的猪肉及肉制品感 染(食源性); 流行特点:地方性、群体性、食源性。
-
13
幼虫移行、寄生期(肌型期)
部位:主要在横纹肌; 原因: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侵入器 官及横纹肌; 病变:血管炎、肌炎等; 表现:发热(38~40℃)、颜面部水肿、过敏 性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肌肉痛(腓肠 肌、肱二、三头肌),重度因肺炎、心肌炎、 脑炎死亡。
2019 14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lis
简称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 主的小肠和肌细胞内, 引起旋毛虫病,人和 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感染,是严重的人兽共患 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高,重者死亡。
2019 1
学习目的
掌握旋毛虫生活史特点、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 疗首选药;
熟悉形态、生活史过程、诊断、防治措施等;
2019
-
17
2019
我国旋毛虫流行分布图
-
18
防治 prevention & treatment
幼虫囊包抵抗力强:




耐低温,-15 ℃,活20天; 常温下,活2~3月; 熏、烤、腌和晒不能杀幼虫; 71 ℃以上,很快死亡。
卫生宣教: 肉类质检: 科学养猪:
防治:

治疗病人:阿苯达唑
幼虫是主要致病阶段,致病程度与食入囊包的数量、 新生幼虫侵入部位及人体的免疫力等有关。 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发病后数周内死亡。 脱囊幼 虫侵入 肠粘膜 新生幼 虫侵入 横纹肌 侵入期(1周内,肠型期) 消化道症状 移行期(2周~2月,肌型期)

旋毛虫病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旋毛虫病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旋毛虫病的科 普知识PPT课件
目录 引言 旋毛虫病的原因 旋毛虫病的症状 诊断和治疗 预防旋毛虫病 结论
引言
引言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人 体所引起的疾病。 旋毛虫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普 遍,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尤为 严重。
引言
该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 只会引起轻微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会 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旋毛虫病的症状
更严重的状况包括过敏性反应和发热。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诊断旋毛虫病可以通过检查皮 肤,但是这可能相当困难。 旋毛虫可以通过用药物或手工 移除皮肤上的孵化区去除。
诊断和治疗
如果感染被继发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生 素治疗。
预防旋毛虫病
预防旋毛虫病
避免与寄生虫接触的最佳方法 是不赤脚走路。 洗澡可以在感染之前帮助去除 旋毛虫。
预防旋毛虫病
保持健康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是降低 感染风险的好方法。
结论
结论
虽然旋毛虫病很常见,但是通 过保持聪明的卫生习惯和有效 的治疗方法,可以轻松地避免 这种病症的影响。 如果感觉有寄生虫感染的症状 ,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很重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பைடு நூலகம்
旋毛虫病的原 因
旋毛虫病的原因
旋毛虫是一种可以通过钻进人 体皮肤的寄生虫。 旋毛虫的寄生会导致皮肤瘙痒 和炎症。
旋毛虫病的原因
寄生所引起的症状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 反应引起的。
旋毛虫病的症 状
旋毛虫病的症状
旋毛虫病的症状通常包括皮肤 瘙痒和炎症。 如果旋毛虫没有完全钻出皮肤 ,可能会引起继发性感染。

《寄生虫课件旋毛虫》课件

《寄生虫课件旋毛虫》课件

02
旋毛虫对人体的危害
旋毛虫病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肌肉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泻等。
咳嗽、呼吸困难、胸痛 等。
头痛、头晕、发热等。
肌肉疼痛、肌肉痉挛等 。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食用生或半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 的猪肉或猪肉制品。
接触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或猪 肉制品,再通过口腔或皮肤破损
旋毛虫的生活习性
总结词:寄生生活
详细描述:旋毛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中。成虫在肠道内产卵,孵化出的 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其他动物或人食入后,幼虫在肠道脱囊而出,进入血液,随血流到达全身, 最终到达肌肉组织定居。
旋毛虫的分布范围
总结词:全球分布
详细描述:旋毛虫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主要流行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都有 旋毛虫病的报道。
预防性治疗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预防 性治疗。
旋毛虫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
治愈率
预防
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旋毛 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需再次治疗 。
04
寄生虫防治的重要性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寄生虫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 重影响,可能导致腹泻、营养 不良、贫血等症状,甚至危及 生命。
处进入人体。
直接接触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粪 便,再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 猪肉及猪肉制品,尤 其是未经高温处理的 猪肉。
加强肉类检验,对感 染旋毛虫的猪肉及猪 肉制品进行高温处理 或销毁。

旋毛虫病讲课PPT课件

旋毛虫病讲课PPT课件

中期症状
肌肉疼痛:由于旋毛虫病引起的肌肉炎症和损伤,导致肌肉疼痛和无力。 肿胀:由于旋毛虫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肿胀和硬结。 发热:由于旋毛虫病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胃肠道不适:由于旋毛虫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晚期症状
肌肉萎缩:由于旋毛虫病影响肌肉,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 呼吸困难:由于肺部受累,导致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 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 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 猪肉和野猪肉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患者男性,因 发热、咳嗽就诊,经检 查确诊为旋毛虫病,经 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病例二:患者女性,因 呕吐、腹泻就诊,经检 查确诊为旋毛虫病,经 过治疗病情好转。
病例三:患者儿童, 因呼吸困难就诊,经 检查确诊为旋毛虫病, 经过治疗病情稳定。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对于寄生在心脏的旋毛 虫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 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如输液、补充 营养等
预防措施:加强肉类检验,避免食 用未煮熟的肉类;加强个人卫生, 避免与感染动物接触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可能的感 染源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早发现和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勤 洗手、洗澡
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和传 播途径
旋毛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措 施旋毛虫病对人类和动物健 的影响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旋毛虫病的 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 有效的方案。
加强旋毛虫病与其他 寄生虫病的比较研究, 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 识和防治水平。
探索旋毛虫病与其他 疾病的关系,为相关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新寄生虫丝虫、旋毛虫ppt课件

最新寄生虫丝虫、旋毛虫ppt课件
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而形 成囊壁。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 持续数月。
男,4岁。因稽留热3天,头痛、呕吐、 抽搐1天就诊。病儿呈昏迷状,脑膜刺激 征阳性。初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14 小时死于呼吸衰竭。死后检查脑脊液,发 现旋毛虫幼虫。向家长追问病史,病前1 周曾食大量烤肉串。病儿之兄亦同食肉串, 18天后发热、肌肉痛,血嗜酸性粒细胞增 加,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诊为旋毛虫病, 经治疗而愈。
寄生淋巴系 统
生活史
丝状蚴移行至蚊下唇 丝状蚴(感 染期)
蜕皮2次 3. 腊肠蚴
丝状蚴侵入淋巴管内,并 移行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 发育为成虫
成虫寄生在淋巴系统, 交配后雌虫产微丝蚴, 随淋巴入血循环
蚊叮吸带有微丝蚴的患者, 微丝蚴进入蚊胃,穿胃壁 经血腔侵入胸肌
生活史要点
✓ 寄生部位:成虫 — 人体淋巴系统 微丝蚴 — 人体血液系统 , 具有夜现周期性
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或猎获的野生动物 及其制品是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占 发病人数的90%以上。
我国旋毛虫病例报告(1964-2003)
省(区、市) 暴发次数 病例数 死亡数 死亡率% 合计县(市)数
云南
461
20344 217 1.0667
42
广西
3
106
6
5.66
3
西藏
8
241
12 4.979
2.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 环幼沉淀试验:
皂土絮状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间接血凝试验IH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
应选用2-3种方法同时进行,以提高诊断的准 确度
流行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北美洲 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性、 群体性、 食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临床拟诊为什么病?依据是什么?
2、该怎样处理?
.
2
诊断依据: ➢特殊症状。 ➢所有肠道蛔虫B超下纵切呈弯曲平行 管征,内径3~5mm不等,横切为 “O” 号征, 有时可见蠕动。
.
3
治疗原则: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 感染 。
胃镜引导下取虫。
.
4
讨论:肠道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 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 不当后)易使蛔虫骚动,并可引起并发 症。
.
12
肝功正常参考值: 总蛋白(TP):60-80克/L; 白蛋白(A):40-55g/L ; 球蛋白(G):20-30g/L; 白蛋白(A)/球蛋白(G):1.5-2.5:1
.
13
人院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 予以输血、补液及垂体后叶素、血凝酶等 药物止血治疗,患者虽出血量减少,但仍 每天有暗红血便2~3次,约200ml/d。人院 3d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疾患;4d后胃镜检 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见数条长约1cm 大小的线样寄生虫,活检报告为美洲钩虫。 胃镜检查后,多次粪便找虫卵、饱和盐水 漂浮法找虫卵均阴性。
临床病例1例
王某,10岁,突起右上腹剧痛,呈阵发 性钻顶样痛,疼痛放射至右侧肩背部, 伴有恶心及呕吐1小时。
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
1
B超右上腹加压检查,GE—LOGIQ5型超声诊断仪,探 头频率为24MHz。声像图特征为:肝外胆管扩张, 扩张的胆管内可见均匀性中等回声条索状影,与胆 管壁分界清楚,由虫体、假腔形成的无回声带使虫 体回声呈现为两条光滑的平行线“等号”状,横切 面呈 “同心圆”状,可见虫体蠕动。
3、了解丝虫和旋毛虫的流行与防治。
.
20
丝虫
( filaria)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
21
寄生于人体的有8种 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引起淋巴丝虫病
(lymphatic filariasis)
盘尾丝虫引起河盲症,危害严重
国内有: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
22
一、形态
(一) 成虫: 1、细丝线状, 白色,头端膨 大;乳突 2、雌虫生殖 器官双管型, 产幼虫
③钩虫病所致消化道出血,单纯的止血、输血、扩容等 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须驱虫治疗。一旦确诊为钩虫, 驱虫治疗后出血可以较快停止。
.
19
丝虫 旋毛虫
教学要求:
1、掌握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的区别; 掌握丝虫生活史、致病、诊断;掌握夜现周 期性的概念。
2、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形态、生活史、 致病与诊断。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到0.05 (3)嗜碱性粒细胞(B):0到0.01 (4)淋巴细胞(L):
成人:0.20到0.45 儿童:0.30到0.56 (5)单核细胞(M):
成人:0.02到0.06 儿童:0.02到0.08
.
11
Hale Waihona Puke 血小板正常参考值: (100 ~ 300) ×109/L 凝血酶时间正常参考值:(16 ~ 18)秒 延长3秒以上异常,缩短无临床意义
.
17
针对本例,我们有以下体会:①对于无 明确出血诱因、溃疡等基础病的农村患 者,突发消化道大出血时,除考虑溃疡、 肿瘤等常见病因外,临床医师应详细询 问病史,考虑到钩虫病并发的消化道大 出血可能。应反复大便检查,以免误诊; 必要时,高危患者亦可考虑诊断性治疗。
.
18
②钩虫多寄生于小肠,胃镜能检查到十二指肠降部近段, 对于吸附在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钩虫检出有帮助。 胃镜下虫体常发现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虫体较多时 球部甚至结肠亦查到。对于高度怀疑钩虫感染者,而 多次粪检阴性者,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的有 效手段。
.
14
修正诊断: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 血。予以阿苯达唑片40Omg顿服,患 者出血停止,大便转黄。出院后个1 个月,复查血常规、大便及潜血均 正常。
.
15
讨论:钩虫病临床主要表 现要是贫血、营养不良、 胃肠功能不全。
.
16
钩虫病导致贫血多为慢性失血所致。钩 虫口囊咬附在患者的肠壁上,经常更换 吸附部位;且吸食血液同时分泌抗凝物 质,引起黏膜伤口渗血,甚至大出血。 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见,但若是 钩虫病感染严重,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大 出血。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因无特 异性症状、体征,临床上常被误诊。
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 ~ 60次/分。婴儿每分钟120 ~ 140次,幼儿每 分钟90 ~ 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 ~ 90次。
.
8
血常规:RBC1.6×1012/L, Hb41 g/ L,WBC5.5×109/L,N0.76,L0.12, E0.03,患者血小板计数60×109/L。 大便常规+,潜血:褐红色, RBC+/Hp, 潜血4+。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凝血 象正常。肝功能:白蛋白19.8g/L,余 正常。
蛔虫厌酸习性。
.
5
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王 乔 章礼久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30601)
患者男,60岁,农民。因解暗红色血便3d,晕厥1 次,于2012年l0月1日人院。入院前3d患者无诱因 下解暗红色血便,每日>6OOmL;无呕血、腹痛,伴 头晕、出汗。2d前晕厥1次,就诊于当地县医院予 输血、止血等治疗,因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否认既 往有内外科疾患史,平素体力可,从事田问劳动。
.
6
人院查体:T36.8℃,P104次/分钟, BP100/65mmHg 神志清,重度贫血貌; 无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 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
.
7
体检指标正常值
• 血压:(90 ~ 140)/(60 ~ 90)mmHg; • 呼吸:16 ~ 18次/分钟; • 血糖:80 ~ 120毫克/每百毫升血; • 脉搏:60 ~ 100次/分钟;常为每分钟70 ~
.
9
血象
RBC正常参考值: 男(4.0 ~ 5.5 ) ×1012/L 女(3.5 ~ 5.0) ×1012/L
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男大于120 g/L 女大于110 g/L
.
10
• WBC正常参考值: (4.0 ~ 10.0 ) ×109/L WBC分类 (1)嗜中性粒细胞(N): 成人:0.40到0.75 儿童:0.30到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