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寓教于乐到寓乐于教
寓教于乐 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这是一句古训,却是至今不衰的真理。
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教育应该让学生感到快乐,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在当今社会,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理念更显得重要。
寓教于乐,意味着教育要让学生感到快乐。
快乐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才能更愿意主动地探索未知的世界,才能更能体会到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育者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快乐的教育氛围,例如通过交流互动、游戏竞赛、戏剧表演等形式,使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富有乐趣和活力。
快乐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教育不能只顾及学生的情感需求,更要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寓教于行,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
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明晰规范,自觉守纪,培养自律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教育也要注重道德情操的培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尊重他人,热爱家庭,关心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在具体的教育中,如何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理念呢?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各种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既能带给学生快乐的体验,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比赛、体育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培养勇于拼搏的品质;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真实情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可以举办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从小热爱助人为乐,培养互助互爱的品格。
这些活动恰恰是对学生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生动实践。
除了课外活动,教育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来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目标。
可以通过精彩的故事、趣味的游戏、新颖的展示,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寓教于乐 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行都是指在娱乐或行动中融入教育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在娱乐或行动中学到知识或技能,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寓教于乐是指在娱乐活动中融入教育元素。
这种方法利用人们对娱乐的兴趣和乐趣,结合教育的目的,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电视节目《开心超人联盟》利用卡通形式来教授儿童关于安全、友善和责任的知识;互动游戏“儿童会说英语”通过游戏方式帮助儿童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增强其对知识的接受和记忆。
而寓教于行则是通过行动来进行教育。
这种方法强调实践和体验,通过亲身参与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活动可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农村体验教育项目可以让城市学生亲身体验田园生活和农民劳动,了解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辛勤工作。
这样的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寓教于乐还是寓教于行,都可以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人们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并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与传统的单一教育相比,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行更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使学习更加丰富和有效。
在教授孩子们读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增加游戏元素。
这样一来,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在英语学习中,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来巩固语言知识,能够提高学习动力,增加学习乐趣,同时也可以促进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寓教于行的教育方式可以在不同的课程中应用。
在地理课上,可以安排学生前往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在历史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亲自了解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这种实践体验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
“ 寓乐于教” 目的性与实践性结 获 取 “ ” 把 教 的效 果 。 合起来 ,把满足人 民群众的身心愉悦
作 为教 育 的 目的 ,把 教 育 的理 念 方 式 于 教 ” 就 要 求我们 根 据 不 同 目的和 对 到 ” ” “ 互动 双 赢 的效 果 。 , 乐 与 教” 譬如 ,
的工程师。所 以, 文艺工作者要正确运 效果更好地统一起来 ,这就是二者的 点 引导 到 教 育 或宣 传 的 主题 上 来 , 让 用“ 寓教于 乐” 寓乐于教” 与“ 的思想方 同一 性 。两 者 的 不 同点 在 于 “ 寓教 于 观众在接 受“ 的同时 , 教” 享受获得 新 法和工作 方法, 处理好“ 与“ 的关 乐” 教” 乐” 是把 “ ” 教 的要求作为重点, 需把握 知 的快 乐 , 观 众 觉 得 接 受 “ ” 一 使 教 是
传统 “ ” 教 的基础上 , 借鉴 现代多元 的 段 , 反映到文艺工作 中, 就是运用丰富
“ 寓教 于 乐 ” 把 “ ” 是 教 的理 论 充 分
“ ” 教 的方 式 。做 到 实 现手 段 与 表现 形 多彩 的文艺形式 , 譬如舞蹈 、 杂技、 交 融 入 到人 民群 众喜 闻 乐见 的娱 乐 方 式
美 国 财 政 部 国 月
“ 是文艺 工作者的使命 , 教” 这是 是效果 ;乐” “ 既是载体 , 又是过程。
不 言 而 喻 的。 毋庸 讳 言 , 年来 , 们 近 我
同目的。: 文艺工作者 的责任就是把
“ ”检 验 我们 的思 维 能 力 ,于 ” 和 政府 的要 求 和人 民群众 的文 化 需 寓 “
“ ” 是 目的 , 是 手段 :乐 ” 教 既 又 “ 既 动 是 宣传 的渠 道 ,文艺 创作 是 实践 的 术 感 染力 远 胜 直 白的说教 ,群 众 易于
既寓教于乐又寓教于效
既寓教于乐又寓教于效多年来我一直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在实践中,我真正感受了工作的快乐,同时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以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三个方面谈谈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及收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寓教于“谣”,实现从“愉悦表情”到“润泽心灵”的双效合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固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一年级小学生天真活泼,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但他们的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和学习热情往往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我改变了传统大班“说教”式课堂组织形式,改为用童谣来组织教学。
童谣是儿童歌谣的简称,大部分的童谣有押韵,有意境,有节奏,充满情趣,不但可以用口诵(唱),还可以边诵(唱)边游戏。
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不仅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培养孩子的语感,还能潜移默化地渗透良好习惯,在调节情绪、愉悦身心的同时,使教学变得丰富有趣味。
如:《课前操儿歌》“铃响进教室,安静迎老师。
身体做端正,听课要认真。
发言先举手,起立身站直,回答声音响,错误没关系。
”上课铃声响起后,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一边背诵儿歌一边做课前准备操,孩子们边诵边做,个个精神饱满,用充满自信和期待的目光等老师前来上课。
再如《读书儿歌》“双手平拿书,站起大声读。
读中有问题,千万别放弃。
问题提出来,小组齐讨论,你行我更行,共同长本领。
”设计这首儿歌,一是鼓励学生大声读书,并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更在于激励,唤醒。
老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
当然,在教学时,为消除学生厌烦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经常变换儿歌,或挑选一些有趣味性的童谣儿歌和学生诵读,或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一起创编儿歌。
这些朗朗上口的童谣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不仅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愉悦了师生的表情,更润泽、滋养了心灵,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和长效。
寓教于乐 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行"是两个古语,意思是通过娱乐和行动来教育人。
这两个概念是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强调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实际行动来巩固所学知识。
"寓教于乐"强调了在教学中融入娱乐元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不仅可以更快地掌握知识,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音乐、艺术等方式来教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
"寓教于行"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去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育者们应该注重这两种教育理念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
只有通过娱乐和行动,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寓教于乐 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教育方法。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是指在娱乐中学习,在行为中教育。
这种理念的出现,根源于人们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不满,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需要改革和创新。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首先要求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俗话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找到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融入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长。
而要寓教于行,则需要教育者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示范教育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在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
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在行为中不仅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更能够传播正能量,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也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将生活融入教育。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
可以通过游戏、手工制作、讲故事等方式来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设置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动脑;在课堂上讲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想象和思考中学会感悟生活。
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感悟、实践,达到学以致用,寓教于行的目的。
而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教育。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工厂等地方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发展,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寓教于乐到寓乐于教
从寓教于乐到寓乐于教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校长管理学校的艺术,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状态。
当年,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游刃有余地施展有效管理的艺术,使老师和学生都乐于以校为家。
而今要想像这些教育家一样从容治校,在教学评价的压力和社会的过度关注下教书育人,校长们就需要多读书,读有趣的书,读名家的书,从不同的校长身上汲取丰富的营养。
快乐,不仅仅是作为教育的形式存在的,而且是作为核心价值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是作为第一标准对教师素养提出相关的要求。
可以说,这就是美国斯德维尔学校赋予快乐教育的新内涵古人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誉为人生三乐之一。
在美国,有一所名叫斯德维尔(Sidwell)的学校,却得罗斯福、尼克松、克林顿等美国前总统的子女及孙女们而教之,甚至现任总统奥巴马也送孩子到这里上学。
这所学校的校长理查德·洛迪希先生为了向世界宣示“快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写了一本名为《在学校学习并快乐着》的书。
该书通过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小事例,阐释了一个独到的教育理念:寓乐于教。
寓乐于教是让孩子快乐学习,让社会跳动快乐的和谐音符《学记》有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可见,我国自古以来,“歌”虽然与“教”对举,使“教”沾染了欢歌快乐的色彩,但“乐”毕竟只是作为“教”的参照体出现。
然而,当畅读《在学校学习并快乐着》一书后,会惊喜地发现,不仅“乐”可以是主体,可以是“教”的神髓,“教”也可以为“乐”服务,即寓乐于教。
寓教于乐,侧重的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寓乐于教,强调的是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而通过教育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自己快乐、同时能够使别人获得快乐的人,这个快乐教育最终目标的达成,则有赖于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两者的契合。
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
”恰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教育固然神圣,但它必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它快乐、有趣。
寓教于乐,乐以载道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寓教于乐,乐以载道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观念在教育界已引起广泛重视并逐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头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教育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
为此,笔者就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作初步探讨。
一、发掘传统音乐中的思想教育功能乐,原本指思绪的解放,兴趣的迁移,情感的抒发,艺术的享受,这是音乐的原始功能;如果匠心引导,也可能形成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启迪、感情的升华、艺术的共鸣,这就是人们追求的思想教育功能。
孔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家。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音乐在孔子的课表中——礼、乐、射、御、书、数,被列为第二位,他把音乐视为人的最高修养。
孔子的教育学说,被后人如荀子的《乐论》和公孙尼子的《乐记》加以系统化,形成了儒家的音乐教育功能,强调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强调寓教于乐。
二、挖掘音乐课堂中的思想教育功能1.乐的启迪,心灵的震撼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舞台,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熏陶。
如讲授《国歌》时,笔者加入了日军侵华的视频,从视觉上冲击学生的心灵,让其感受祖国的命运与荣辱,唤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当唱到“起来!起来!起来!”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升,不少学生流下了眼泪。
2.旋律清晰,善恶分明在欣赏《梁祝》时,主要从故事中选取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这三个情节。
美丽的祝英台的音乐形象和爱情主题曲由小提琴奏出,憨厚、诚实的梁山伯的音乐形象由大提琴奏出,而祝父的音乐形象和封建势力的主题曲则由低沉的铜管乐奏出。
通过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表现了这对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与反抗。
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寓教于学
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寓教于学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寓教于学——关于新时期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李玉广为了让每一位老干部都能在有生之年依然能永葆革命青春,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活得更加自信一点,自尊一点,健康一点,充实一点,快乐一点,潇洒一点。
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老字号”大舞台上,演绎夕阳银发映晚霞的精彩人生,我们需要在老年群体,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中大力弘扬“三平精神”。
即:坚持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始终坚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仍然在平凡的工作、平静的进程中涌动;坚持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所作所为无不体现着对当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老干部个人政治信仰的坚定性和革命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我们组织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结合新时期的特点,根据老干部队伍的实际建立一套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实践证明:新时期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最忌讳的莫过于居高临下的空头说教和生搬硬套的理论灌输。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只有建立在潜移默化的心理滋润和感情共鸣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有效的、牢靠的。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的体会是:“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寓教于学”应当是新时期开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寓教于情——开启心灵大门的钥匙所谓“寓教于情’,要而言之,就是要对老干部从政治上关心;从思想上关怀;从生活上关照。
只有从政治上关心他们,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党对他们的信任,体会到组织的温暖;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他们政治上的“失落感”、情绪上的“空虚感”、交际上的“孤独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他们的“政治归属感”、“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自豪感”;才能把他们的愿望和热情转化为热爱生活的激情,服务社会的热情以及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要做到政治上的关心,首先要在政治上对老干部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读有深度,以读促写——从“YU教YU乐”到“YUE教YUE乐”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探究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23期总第619期读有深度,以读促写——从“YU教YU乐”到“YUE教YUE乐”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探究摘 要: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阅读对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深度阅读下的“YUE读YUE 写”5S教学模式,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4E”读写教学策略,探究如何实现从“YU教YU乐”到“YUE教YUE乐”的跨越,促进初中生英语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读写教学策略;以读促写;深度学习;初中英语作者简介:张美蓉,厦门市梧侣学校。
读是理解的技能,写是表达的技能。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写作则是将获取的信息进行重组后表述个人观点和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阅读是写作的内涵,写作是阅读的外延。
一、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现状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基本上以浅层意义的分析文本为主,强调语篇知识的记忆巩固,缺少对读写结合的认知,阅读完没有情境的迁移运用,阅读课和写作课呈现明显分离状态。
学生在写作课上经常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谋篇布局,语言输出结构混乱,零碎而松散。
这种状况下,写作任务显然难以完成,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这样便为学生写作提供了脚手架,实现以读促写,让写作变得更简单,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深度学习与“YUE读YUE写”的内涵和重要性(一)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地理解记忆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高阶思维,并且学习结果迁移性强。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理解知识内涵,建构个性化知识系统,建立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有效迁移运用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应该是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整合的教学、基于思辨的教学。
寓教于乐 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寓教于行,是一种注重教育和行为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乐趣中实现教育的目标。
这种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将其列为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寓教于乐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充满消极情绪。
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优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寓教于乐的理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有趣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寓教于行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知识是有限的,而实践能力却是无限的。
通过寓教于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努力和实践,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行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欢乐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品德素养。
这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行的理念如何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推广和落实呢?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内容的改进,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寓教于乐 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这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知识和教育理念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种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其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能够继续不断地学习、成长和创新。
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和发现,而不是被 passively 接受和理解知识。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老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思考、实践、探索。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落实这一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音乐、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去学习。
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寓教于行,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来深入理解知识,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组织野外考察,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和收集植物、动物等自然现象,从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成果。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更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应用。
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冷暖,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
也可以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如朗诵比赛、科技创新比赛等,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这些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多姿多彩和丰富有趣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去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得教育的效果更加直观和深刻。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方式不仅适用于学生,在教育者的成长过程中也同样重要。
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
寓教于乐 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行,是两种教育方式,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而存在的。
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种教育方式的详细解释。
寓教于乐是一种通过娱乐的形式学习知识的方式。
此类教育通过把学习过程变得更加
有趣,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比如,通过游戏、观察动画、演出等娱乐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
这种方法达到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的效果。
因为学习过程是愉悦而充满活力的,所以学生会更快乐,更自然地去学习。
寓教于行是另一种教育方式。
它要求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学习。
这种教
育方式认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
实际中,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
比如,课堂讲解之后,老师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
实践,或者鼓励学生到社区去做实践,到博物馆去参观,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所学知识。
虽然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行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它们都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现代教育中,特别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应该把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行运用合理,创造出更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总之,无论是寓教于乐还是寓教于行,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快乐
地成长。
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在这方面探索,不断创新教育,让教育越来越贴近时代和社会。
运用“三寓”,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
运用“三寓”,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特殊孩子的关注和关爱也日益增多。
特殊孩子是指那些在身体或智力上有所不同的儿童,他们需要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特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三寓”——寓教于乐、寓爱于心、寓励于行,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如何运用“三寓”来帮助特殊孩子健康成长。
寓教于乐,是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让特殊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
特殊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与正常孩子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特殊孩子时,我们可以采用游戏、音乐、艺术等方式,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学,让特殊孩子学会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教学,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寓爱于心,是指在教育和关爱特殊孩子的过程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
特殊孩子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差异,常常会受到同龄人的排斥和歧视,导致他们心理上的不安和自卑。
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在家庭和学校中,我们可以通过关心、倾听、理解和鼓励来表达对特殊孩子的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重视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建立互助和支持的机制,让特殊孩子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中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寓爱于心,我们可以改善特殊孩子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情感稳定性,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寓励于行,是指在特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通过激励和引导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特殊孩子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和支持,让他们情愿地去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
在教育和培养特殊孩子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小目标、小奖励的方式,激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克服挑战。
我们也要注重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的辩证思考
“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的辩证思考——兼论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原则、工作属性,从而找到通往目标的基本路径。
笔者认为,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既是思想方法又是工作方法。
掌握了它,就像是找到了过河时的“桥”或“船”,就可以顺利抵达理想的彼岸。
一当前,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宣传、教育、服务方面,应当坚持“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
“教”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这是不言而喻的。
毋庸讳言,近年来,我们在运用“教”时,显得方法单一、陈旧、不合时宜;在内容的表现方面依然存在“高、大、全”“假、大、空”的现象。
这种状况不改变,就很难使文艺工作有的放矢。
因此,“教”必须摆脱僵死的、生硬的、一成不变的老方式,而应当在传统“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多元的“教”的方式。
做到实现手段与表现形式的创新。
譬如,廉政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让人们在这个严肃的课题面前做到“寓乐于教”,是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去年,河北省文化厅与邯郸武安平调落子团就注意在挖掘成语典故“黄粱一梦”上做文章,对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集传统戏曲,现代舞蹈,杂技,魔术,现代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精心打造了一台舞台魔幻剧《黄粱梦》。
作品一经推出,在河北、北京等地演出多场,引起强烈反响,使人民群众在尽享其“乐”中,感到了“教”,成为一部反腐倡廉的活教材。
二文艺工作者首先是一个教育者,言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所以,文艺工作者要正确运用“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处理好“教”与“乐”的关系。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学习就应该是无趣的,正因为如此,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理念便应运而生。
这个理念不仅是教育家们的共识,也是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追求。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理念并不是让学习变成游戏,而是通过连接学习和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中,寓教于乐这个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面对枯燥的书本和固定的教学方式,会感到乏味和疲惫,这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如果老师能够巧妙地通过各种方式,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那么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
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制定有趣的学习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向前的动力,持续地坚持学习。
在家庭教育中,寓教于乐的理念同样重要。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如果教育的方式单一和枯燥,会使孩子因为得不到乐趣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父母需要运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并自然而然地爱上学习。
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进行有趣的学习活动,或者给孩子设置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甚至可以通过玩游戏的形式来教育孩子。
这样一来,孩子在学习的也能够享受到乐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除了寓教于乐的理念,寓学于乐同样重要。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能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获得乐趣,同时也需要通过享受学习本身,通过学习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理想的学习状态是,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享受探索和思考的乐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而不是因为学习成为一种负担而感到疲惫和厌烦。
这就需要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学习,喜欢获取知识和技能。
寓教于乐 寓教于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这是一句深具教育意义的名言。
它指出了一种教育理念,即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接受教育,从而使教育更为生动有趣,更加深入人心。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们将会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寓教于乐,意味着教育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方式来进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最容易产生兴趣的动机就是在喜爱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所以,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来挖掘教育资源,引导他们在兴趣中寻找乐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体育运动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一种乐趣,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奋斗精神和团队精神。
这些精神在成长过程中会对孩子们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活泼、轻松和愉快的特质,使得孩子们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这些精神。
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体现。
再美术、音乐等艺术培养则能够让孩子们在欣赏美的潜移默化地吸收文化的熏陶,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情操。
与此教育还需要寓教于行,也就是说,教育要求在实践中去落实,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在传授知识的也要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寓教于行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深入的教育,也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知识的应用与价值。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学生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参与科技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科学知识的精妙。
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这样一来,知识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植根于实际生活之中的实用工具。
在实践中,学生还会接触到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种寓教于行的展示。
教育要以寓教于乐寓教于行为核心,使学生在乐趣中增长,通过实践中的印证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双重效果。
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充满色彩的校园生活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育游戏案例:寓教于乐,寓乐于学
幼儿园教育游戏案例:寓教于乐,寓乐于学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增强幼儿的体能和认知能力,还可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幼儿园教育游戏为主题,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在游戏中寓教于乐,寓乐于学。
二、幼儿园教育游戏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游戏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能和认知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另外,幼儿园教育游戏也可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可以更加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也可以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幼儿园教育游戏的实践案例1. 儿歌大联唱《儿歌大联唱》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园的教育游戏。
在游戏中,老师可以带领幼儿唱各种儿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
在游戏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语言能力,选择不同的儿歌。
比如,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等;对于3岁以上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难度稍大的儿歌,如《小星星》、《小毛驴》等。
通过唱儿歌,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和音乐感。
同时,老师还可以在唱歌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汉字和数字,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2. 数字寻宝《数字寻宝》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园的数学游戏。
在游戏中,老师可以隐藏一些数字在教室或者幼儿园的其他场所,让幼儿去寻找这些数字,并且通过这些数字来学习数学知识。
在游戏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字,如1-10,甚至可以选择一些颜色、形状等,让幼儿在寻找数字的同时,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通过数字寻宝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运用“三寓”,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
运用“三寓”,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在教育特殊孩子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寓”是一种融入教学中的有效方法,通过寓教于乐、寓言于事、寓理于物,帮助特殊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围绕运用“三寓”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展开讨论。
寓教于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特殊孩子通过愉快的游戏、歌曲、音乐、艺术等方式来学习。
对于特殊孩子来说,学习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们可能对学习缺乏兴趣,或者难以集中注意力。
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乐趣教学来吸引特殊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拼图游戏来让孩子学习数字和运算;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可以通过儿歌故事来让孩子学会识字和理解语文知识;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的奥妙。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特殊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寓言于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寓言、故事等形式来讲述知识,引导特殊孩子通过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寓言等形式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特殊孩子往往对抽象的知识缺乏直观的理解,难以从纯理论的知识中获取知识内涵。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让孩子通过具体的情节和形象化的表达来理解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和牢固地掌握知识。
在教授道德知识时,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来表达道德观念,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道德选择;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可以通过历史故事、传统传说等形式来让孩子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通过寓言于事的方式,特殊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寓理于物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具体的物品、实物等来展示、说明知识,让特殊孩子通过直观的方式感知和理解知识。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特殊孩子从感官上接触知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自然科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带孩子到实地去观察、摸索,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界的奥妙和规律;在教学艺术知识时,可以通过观赏名画、雕塑等形式来让孩子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寓教于乐到寓乐于教
——读《在学校学习并快乐着》有感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校长管理学校的艺术,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状态。
当年,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游刃有余地施展有效管理的艺术,使老师和学生都乐于以校为家。
而今要想像这些教育家一样从容治校,在教学评价的压力和社会的过度关注下教书育人,校长们就需要多读书,读有趣的书,读名家的书,从不同的校长身上汲取丰富的营养。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小学校长王欢
快乐,不仅仅是作为教育的形式存在的,而且是作为核心价值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是作为第一标准对教师素养提出相关的要求。
可以说,这就是美国斯德维尔学校赋予快乐教育的新内涵
古人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誉为人生三乐之一。
在美国,有一所名叫斯德维尔(Sidwell)的学校,却得罗斯福、尼克松、克林顿等美国前总统的子女及孙女们而教之,甚至现任总统奥巴马也送孩子到这里上学。
这所学校的校长理查德·洛迪希先生为了向世界宣示“快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写了一本名为《在学校学习并快乐着》的书。
该书通过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小事例,阐释了一个独到的教育理念:寓乐于教。
寓乐于教是让孩子快乐学习,让社会跳动快乐的和谐音符
《学记》有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可见,我国自古以来,“歌”虽然与“教”对举,使“教”沾染了欢歌快乐的色彩,但“乐”毕竟只是作为“教”的参照体出现。
然而,当畅读《在学校学习并快乐着》一书后,会惊喜地发现,不仅“乐”可以是主体,可以是“教”的神髓,“教”也可以为“乐”服务,即寓乐于教。
寓教于乐,侧重的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寓乐于教,强调的是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而通过教育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自己快乐、同时能够使别人获得快乐的人,这个快乐教育最终目标的达成,则有赖于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两者的契合。
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
”恰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教育固然神圣,但它必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它快乐、有趣。
”快乐教育以孩子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生命的角度看待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欢笑中成长,让孩子能够真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从而为孩子一生快乐成长埋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
当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和信息迅速更新的时代,吸纳、合作、责任、进取是每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主流品质,快乐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富有爱心,充满责任,善于合作,让社会跳动快乐的和谐音符。
学校是学生生长的沃土,快乐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治学严谨、风气端正,充满温馨、富有爱心、尊重友善的学校氛围。
“学校应当既充满朝气与活力,又注重灵魂的塑造;既有活跃的学习氛围,又有宁静的反思过程;既要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思想家,又要有虚心好学的思想者;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求知的喜悦与认真治学的态度。
希望孩子们把教室当作一片宁静的圣土,让他们感到安全,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学习,跟同学和老师交流。
”作者在该书第三章“走出非此即彼的误区”写下了这段话。
而营造理想的学校氛围最终离不开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这也正是全书思路的归集点。
教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的成长、教育的成功和失败与教师有着密切关系。
斯德维尔学校崇尚教师的如下品质:备课是否充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表现出耐心、毅力、倾听、沉着、温和、深刻、创造性等特质。
甚至,还有课堂上的笑声以及激情……学生的快乐成长已成为衡量教师的标准之一。
教师应该是寓乐于教的源泉,让快乐教育伴随学生一生
细读全书,快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性、社会性和高贵的人格。
教师的职业性是快乐教育的载体,社会性是快乐教育的起点,人格是快乐教育的风帆。
职业性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属性,是在微观层面上对教师素养提出的内在要求;社会性是教师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沟通工作所需的重要属性,是在中观层面上对教师素养提出的内在要求;高贵的人格是教师基于普世价值需求,促进学生生命自觉所需的本质属性,是在宏观层面上对教师素养提出的内在要求。
职业性、社会性和高贵的人格,三种属性层层拓展,三重要求层层递进,互补、互动、互证,共同构成教师的核心价值体系。
真正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学充满了无穷的变数。
真正的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性,能够用职业的眼光、态度、方式看待教育工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快乐教育首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这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感情基础,也是具备职业性的前提条件。
热爱学生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尊重孩子神圣的童年与成长的过程,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职业的全部。
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德知、德识、德行,还必须具备爱的智慧,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尤其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走在发展的前面,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用职业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好教师能随时调整自我生命状态,用人格促进学生的生命自觉
快乐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教育者本身需要成为学习者”。
快乐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对科学问题的兴趣,以便在受教育者面前揭示知识、科学和学习过程的吸引力,让孩子在生活中享受教育的成果,感受成长的快乐。
真正的教师必须具备社会性,能够跳出小学校园的视野,要学而不厌,勤于沟通,善于合作,为人师表;要善于从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生命学习,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
在该书“做品行高尚的人”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可能对于忠告充耳不闻,对于成人的一举一动却铭记在心头。
”教育是一个高贵的职业,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高贵的人格是支撑教师教育理想大厦的基础。
好教师能随时调整自我生命状态,用高贵的人格与生命对话,促进学生的生命自觉。
“在学校学习并快乐着”,斯德维尔学校所崇尚的快乐,不仅仅是作为教育的形式存在的,而且是作为核心价值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是作为第一标准来对教师素养提出相关要求的。
可以说,这就是斯德维尔学校赋予快乐教育的新内涵,让我们不仅寓教于乐,而且寓乐于教,让快乐教育浸润每一个师生的心灵,让爱和欢乐伴随学生一生,让学校成为学生最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