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高中历史 1-4专题训练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2)1——4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以下项目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特点的是A.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B.主要采用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耕作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进步2.《敦煌掇琐·上辑·琐三十》载:“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
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问。
十六作夫役,廿一充府兵。
”这主要反映了A.沉重的徭役、兵役B.佛教教义对人们的影响C.繁苛的赋税负担D.社会矛盾尖锐,局势动荡3.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
发明此一工具的是A.战国李冰B.战国郑国C.东汉杜诗D.东汉崔寔4.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是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5.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A、大禹B、郑国C、李冰D、王景6.“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诗中提到的“草市”最早出现于A、秦代B、六朝时代C、唐代D、宋代7.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④东京的夜市十分繁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B、《坊墙倒塌以后》C、《汴河两岸D、《宋代东京的辉煌》9.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B[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是在揭示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故B项正确。
] 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②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③男女分工明确④田园生活自然悠闲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D[材料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生活状态,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故④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3.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A[文物A是商代的青铜器,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故A项正确;文物B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排除;文物C是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排除;文物D属于彩色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
]4.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D[从材料中可知李充是在官方“公凭”下才去的日本,“公凭”是市舶司发给经营海外贸易商人的凭证,这说明商贸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管,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仅是中国商人与日本贸易,无法体现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朝贡”贸易方面,C项与材料无关;从李充的随船货物可以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正确。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全一册阶段检测试卷(解析版)
阶段检测(一)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
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主要由于( )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B.要求有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C.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发展D.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解析:随着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故选B项。
答案:B2.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①②解析:埃及象形文字几乎与西亚的楔形文字一样古老,①正确;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③正确。
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A3.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
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会的特征,农耕文明的扩张是指私有制产生后,社会分化加剧,具备扩张潜能,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A项正确。
答案:A4.逝去的注定不会再现,然而无数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一段段远古的文明正是在这种回望中逐渐展露出她神秘的笑靥。
右图文物出土于( )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解析:由题干图片中的“巴比伦”可联系到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一到四单元综合复习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四单元综合复习训练一、选择题1、有人称赞古时的某生产工具,见下。
据此推断,该工具的功能是A. 蓄水B. 祈雨C. 耕田D. 灌溉2、2011年4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六安城东两座战国早期的大型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珍贵文物100多件。
下列物品可能会在墓葬中出现的是A. 白瓷小碗B. 青铜小镜C. 精致棉鞋D. 曲辕犁模型3、明代以后,江南以水稻栽培为主体的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量耕地改种经济作物,以经济作物及其加工业为主体的新型结构,逐渐成为主业。
这反映出江南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 农耕技术有了大幅提升C. 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D. 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4、《前汉书·食货志上》载:“士农工商,四民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四民”排序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 闭关锁国B. 以吏为师C. 重农抑商D. 重商主义5、道光六年(1826年),官府“贷蚕民蔡万春、李荇、董太和等资本银九百余两……设机房三处,集织匠三十余人……绸成得价倍”。
这里的“织匠”实际成了A. 私营手工业者B. 雇佣工人C. 官办手工工人D. 包买资本家6、下图拍摄于“纪念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500周年”的活动中,照片中,麦哲伦船队的帆船之一“维多利亚”号的复制品(中)在纪念活动上航行。
这一照片拍摄场地最可能属于A. 葡萄牙B. 菲律宾C. 西班牙D. 阿根廷7、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它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它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
上述评价坚持的历史观是A. 民族史观B. 社会史观C. 革命史观D. 文明史观8、有历史学家在论述英国1603~1660年的殖民地扩张原因时说:“1603~1660年的对外贸易史与殖民地史关系密切,难以区分。
”按其理解,当时英国殖民地扩展的重要手段是A. 商业贸易B. 国家支持C. 武装威慑D. 平等交换9、机器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起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测试:专题一、四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单选题1.南宋学者黄震说:“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各有一业……同是国家一等齐民。
”这一言论反映了当时2.《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盜。
”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A.破坏了经济发展术社会稳定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3.白居易在《策林》中指出:“善为国者,不求非农桑之产,不重非衣食之货,不用计数之吏,不畜聚敛之臣。
闻榷管之谋,则思侵削于下,见羡徐之利,则念诛求于人。
然后德泽流而歌咏作矣!”这反映出白居易A.开拓进取的经济主张B.劝诫统治者应实施仁政C.固守传统的经济思想D.强调赋税改革的必要性4.唐中期以前,“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到清乾隆年间,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达到了280余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变化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关系的变动C.士贵商贱的观念已完全打破D.商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5.在《明神宗实录》中曾对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做过这样的描述:“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
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据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地区人民多以手工业为生B.该地区“机户”与“织工”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C.该地区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仍以家庭生产为主D.该地区手工业从业人数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6.汉武帝时期,为了对盐、铁行业进行整顿和治理,采取的措施是()A.将铸币权收归中央B.盐铁官营C.抑制工商业者发展D.均输平准7.“闭关政策”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系列对外政策的概括。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试题
高2021级历史期末试题〔2〕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2.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方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
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3.观察以下图,它反映了〔〕4.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
但是,到明末,民窑已到达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
这反映了〔〕5.2021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
“南海一号〞是一艘漂浮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表达在〔〕A.宋代造船技术登峰造极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C.“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粉彩瓷器D.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6.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
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
这反映出〔〕7.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
这些规定在明朝晚期苏松一带被置假设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
这一转变直接反映了〔〕8.“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及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
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9.“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
高中历史专题整合二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核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五大阶段: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短暂发展、日益萎缩两大命运: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二)重大历史线索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限制性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择的素材看: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多以文字材料、图片及图表形式呈现,当中包含历史事件、人物等内容。
2.从选择的条件看:具有较强的限制性条件,这种限制性条件主要表现为对时间、频率、大小、多少、秩序、长短、程度等的限定。
【典型例题】《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 )A.农民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官僚资产阶级D.手工业者【技法攻略】析题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的结果是使美国获得了在华特权,因此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题干要求选出对中国打击最大、最直接的阶级。
挖寓意——美国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势必会直接影响民族工业生产出的商品销售。
析选项——农民阶级会受到影响但不是最大,故排除A;民族资产阶级所受打击最大、最直接,故B项正确;C项官僚资产阶级所受打击不是最大;D项手工业者虽然受到影响,但不是最直接,也不是最大。
明答案——美国凭借此条约独霸中国市场因而对民族资产阶级打击最大、最直接,故选B。
【针对训练】1.一位老人回忆说,在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
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解析:本题材料表明兵勇恶霸不敢随便冒犯外国代办,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当时列强在华势力的强大。
答案:C2.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民国杂志”“法币满地”和所学史实判断,这应该属于国统区为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含答案)
D.上海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A.北京是民国时期文化中心B.北京的教育水平要高于上海
C.上海的纸质传媒优于北京D.上海的市场经济比北京发达
二、简答题
27.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击”……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上海人愚昧、落后
B.上海开始了生活的近代化
A.皮影B.电影C.戏剧D.电视
9.在中国,大到商场酒店,小到接头摊贩,均可以接受基于互联网的支付宝、微信等手机移动支付方式。这一现象说明
A.网络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B.网络发展便利了人口的流动
C.网络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10.当筑造铁路的权力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持建成了淞沪铁路。这些资料说明了( )
23.“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2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宣传“时间就是金钱”,提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广州人特别崇尚温哥华“慢”式生活理念:高品质生活不在于工作有多忙、节奏有多快,而在于留出时间陪家人、慢下来欣赏自然,沉浸思考。下列对“慢”文化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测试.docx
2014年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一年级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文科)一、单选题(60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1、刘禹锡《竹枝词》“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温庭筠《烧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作品反映唐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情况:①刀耕火种是当时主要耕作方式②向山要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③江南已成为经济重心④缓解了人地矛盾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
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 “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4、周杰伦《青花瓷》“……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 歌词中青花瓷烧制工艺出现的时间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国语•论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论点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已推广到全国各地B.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7、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 据此可知①唐朝形成青、白两大制瓷系统②作者相对推崇越州青瓷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唐朝时期白瓷产量不如青瓷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完整版)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二检测题
必修二专题一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北宋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B.雇佣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2.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这表明………………………………………()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3.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折,你认为合理的是()A.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D.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4.“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
”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5.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D.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
浙江省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二、三、四测试(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四测试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35*2)分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2.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耜耕B、铁犁牛耕C、石器锄耕D、火耕3.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
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 B.浙商 C.粤商 D.京商4.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是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海禁政策5.“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6.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
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7.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8.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扩大其自身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9.中国古籍中有神农氏教民耕种、有巢氏教民筑房的记载。
《左传》中记载了“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这“烈山氏”的称呼可能与哪种历史情形有关?A.养蚕织丝B.烧山耕种C.铸造青铜D.使用铁器10.孔子的学生中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A.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畜牧业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部门C.当时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D.孔子生活的时代可能已有牛耕11."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课时检测:专题四 专题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阅读下图《变迁》。
图片以中间为分界线,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
下列关于该图片说法正确的是()A.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C.社会生活体现出土洋并存特色D.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解析:选C。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乡之间的差异,故A项错误;“普遍接受”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从材料“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体现出传统与近代并存的特色,故C项正确;“完全取代”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2.“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名之曰“番菜”。
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映了()A.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B.民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C.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D.国人对西方餐饮去芜存菁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番菜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C项正确。
3.(2019·嘉兴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到: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B.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C.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D.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解析:选B。
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悄然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说明民众的着装与政治有密切的关联,故B项正确;列宁装成为普遍选择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装虽有中西合璧的特征,但材料不能反映这一特征,故D项错误。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习题:专题3专题4 测试题 含答案
专题三、专题四测试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2.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3.同学们在运用下图时,最有可能是想以此佐证( )A.小农户经营方式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
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5.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6.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
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D.标志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四)(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某某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某某开近代风气之先B.某某某某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D.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某某妇女服饰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某某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某某地区先后出现,社会的变革引起人们思想的变化,所以出现妇女服饰的变化。
2.1912年9月,某某《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答案 D解析解题时请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12年9月,这是民国初期,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发生巨变(辛亥革命),民众服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所以答案是D项。
3.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某某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
从这X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蒋介石与宋美龄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礼俗的变化。
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①②正确;③错在“彻底”摒弃上;④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中没有体现。
4.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某西餐馆“一品香”内,男女客并坐品尝西餐的情景。
下列有关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某某人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②男女平等意识增强③某某人的生活方式被西方同化④图中现象与“西学东渐”有较大关系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C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某某人到西餐馆品尝西餐的情景,这不能说明某某人的生活方式被西方同化了,而只能说明饮食习惯有所变化,故排除③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畎。
五耕五耨,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
大草不生,又无暝蜮。
”材料主要反映了()A.耕作技术的进步B.水利技术的发展C.土地制度的变革D.生产关系的进步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4.《礼记·典礼》中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这段记载中的“工”是指(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5.杜甫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杜甫赞美的是()A.白瓷B.青花瓷C.彩瓷D.粉彩瓷6.下列是关于中国古代某时期“市”发展的描述:“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方便了交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该时期应该是()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由此可知黄宗羲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态度是() A.禁止B.限制C.重视D.反对8.右图是对我国古代传统家庭经济生活的典型写照。
牛郎织女这一家赖以生存的传统经济开始解体于()A.明朝中后期B.鸦片战争后C.洋务运动期间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9.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
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士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该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导致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D.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10.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晚清小农经济的繁荣”B.“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11.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万两),请根据此表判断,X至Y这段时间应该是()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X年输入总值90000 3500 9600 520 2800Y年输入总值240000000 110000000 4900 150 0 A.1895—1912 B.1914—1919 C.1927—1937 D.1945—194912.1928~1936 年,我国实有的经过登记注册的公司数量从394 家增加到了2702 家,其实收资本总额也从1.75 亿元上升到了7.97 亿元。
国内出现了更多实力较强、信用良好的民族股份公司。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与当时政府的经济促进政策有关,该政府是()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 北洋军阀政府13. 19世纪70年代,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B.封建主义的束缚C.官僚资本的侵蚀D.自然经济的抵制14.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15.造成下图所示的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改革开放16.报纸的新闻报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曾对全国各地高产丰产进行了广泛的报道,下面是其中一片文章的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这说明()A.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B.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C.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D.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17.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利润增长多少,劳动者的收入和集中福利增加了多少。
——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
”这里“主要的政治”是指()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18.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
不许分田单干。
……社员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不能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
”这份文件是指在农村() A.建立人民公社体制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C.实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
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对国营企业的管理B.增强国营企业的活力C.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20.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A.深圳B.珠海C.海南D.浦东21.下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2.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A.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23.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1848~1905年)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在诗人生活年代,能使“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的交通工具不包括()A.轮车B.火车C.汽车D.飞机24.下面是小明在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有关广播事业发展这一内容时所做的整理笔记,其中记载有误的一项()A.1923年1月,“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开播B.1926年6月,中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哈尔滨正式开播C.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国营广播电台D.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25.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2.1%,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人,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
其中人均一天看手机的次数是53次,高端用户人均每天看153次,平均每6分钟看一次手机。
腾讯CEO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上述材料揭示了() A.互联网基本取代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B.互联网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很大影响C.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D.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增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
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4)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27.张謇是晚清的状元,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他致力发展实业的实践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其理想,但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摘自1895年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材料二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漏洞),不知进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
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
(振兴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
……通(南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
——摘自张謇《张季子九录》材料三当时洋纱还不能占领整个中国市场,华商纱厂所得利润不算微薄。
计每年每股100两,可以得到余利22两,利润率高达22%。
——摘自章元沅《从状元到资本家》材料四1913年,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
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逐将昙花一现之基础,……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摘自隗瀛涛著《实业之梦——张謇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张謇的观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思想?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