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效应

合集下载

启动效应 例子

启动效应 例子

启动效应例子
启动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或行为时会受到之前的信息或环境的影响,从而对后续的决策或行为产生影响。

下面是一些启动效应的例子:
1. 价格锚定效应:当人们看到产品的价格时,他们的决策往往会受到这个价格的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商品的原价为100元,打折后的价格为80元,人们往往会认为80元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而忽略了原价本身是否合理。

2. 第一印象效应:人们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或事物的好坏。

例如,如果第一次见到某个人时他穿的衣服很笨重,你很可能会认为他不太聪明或者缺乏自信,这种印象会影响你对他的后续评价。

3. 可得性启动效应:当某个信息容易被记忆或者获取时,人们往往会高估这个信息的重要性。

例如,如果你看到一个广告宣传某种产品,然后在路上看到这种产品,你很可能会错认为这种产品很受欢迎,从而更加倾向于购买它。

4. 印象管理启动效应:人们会根据外界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言语,从而影响别人的印象。

例如,如果你在一个晚会上表现得非常得体,别人很可能会认为你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人,从而对你的评价更加高分。

5. 语言启动效应:语言的使用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决策。

例如,如果你用一种积极的语言来描述某个事物,人们往往会认为这
个事物比较好,而如果你使用一种消极的语言来描述同样的事物,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事物比较差。

启动实验方法

启动实验方法
注意的促进和抑制 ——启动的实验方法 ——启动的实验方法
主要内容
一、启动效应 二、启动实验程序 三、正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四、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2012-3-26
启动的实验方法
2
一、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 effect)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的加工活 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正启动效应:起促进作用的启动效应,也叫促进 正启动效应:起促进作用的启动效应, 性启动效应; 性启动效应; 负启动效应( ):起 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 effect ):起 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也称为抑制性启动效应。 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也称为抑制性启动效应。
实验内容:采用正负启动技术, 实验内容:采用正负启动技术,在严格控 制条件下比较学困生和学优生在选择性注 意加工机制——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方 意加工机制 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方 面的差异。 面的差异。
2012-3-26
启动的实验方法
11
设置三种实验条件: 设置三种实验条件:
①目标重复启动 ②负启动条件 ③控制条件
控制条件
分心字母启动条件
重复分心字母条件
2012-3-26
启动的实验方法
6
对结果的解释
注意——目标激活与分心物抑制 注意——目标激活与分心物抑制
2012-3-26
启动的实验方法
7
2、负启动效应与注意机制 负启动效应与注意机制——金志成、张 金志成、 负启动效应与注意机制
雅旭的负启动实验
四个实验条件: 四个实验条件: 启动显示中只有一个分心物, ①启动显示中只有一个分心物,并且该分心物在 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 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 启动显示中有2个分心物 个分心物, ②启动显示中有 个分心物,并且其中一个分心物 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 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 启动显示中有4个分心物 个分心物, ③启动显示中有 个分心物,并且其中一个分心物 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 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 控制条件,启动和探测无关。 ④控制条件,启动和探测无关。

心理学知识之启动效应

心理学知识之启动效应

心理知识之启动效应【导读】用心理学术语解释,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在生活中,为了记住某件事情,可以用一个特殊的词语或者动作与之联系起来,应用很多。

(来源心融网)打一套降龙十八掌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总是忘记有没有锁门。

同事就告诉他一个秘诀,每次锁门时,做一个醉拳的动作,就可以记住了。

后来,这哥们在锁门前必须要打一套降龙十八掌,才能安心离开。

笑话归笑话,这个方法确实管用。

记住降龙十八掌显然比记住锁门这件小事更加容易。

而降龙十八掌则使锁门的记忆更容易被提取。

这种效应心理学上叫做“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什么是启动效应用心理学术语解释,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举个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

比如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单字,其中包含一个“河”字(之前的刺激),虽然并不需要被试记住都有哪些字,但是在下面的任务中,如果要求被试写出一个含有三点水旁的字时,被试更倾向于写出“河”而不是其他字(对同一刺激的提取)。

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我颇爱听周杰伦的歌,但是周董的歌词实在是太难听懂了,没办法我对着歌词听了一两遍。

这之后那些之前听起来模棱两可的歌词,就非常容易被识别,至少笔者再没有把《完美主义》歌词里的“周杰伦周杰伦”听成“小贱人小贱人”。

启动效应和记忆启动效应和记忆关系非常紧密,甚至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的发现就是基于对失忆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

1968年,Warrington和Weiskrantz发现健忘症患者虽然不能再认出以前学习的单词,但是在补笔任务中,却同正常被试表现出一样的成绩,而且这一现象甚至在间隔7天后依旧存在。

所谓补笔任务就是要求被试用头脑中第一个出现的词补全词干,比如uni__,被试可能补全为“unit”或“unicorn”,如果之前被试看到的词为“”,受到启动效应影响被试可能补全为“unicorn”而非更常见的“unit”。

启动效应及其在我国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启动效应及其在我国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启动效应及其在我国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启动效应是内隐记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启动效应备受心理学家们关注,研究者们通过多种实验设计证明了启动效应的存在并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设。

本文主要介绍了启动效应,并研究了其在我国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标签:启动效应内隐记忆特殊教育研究1 启动效应概述1.1 定义启动效应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公认的启动效应可以表述为:启动效应就是指先前呈现出来的刺激对后续刺激加工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影响,也可能是负影响。

只有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间存在一定的正向或负向关系,启动效应才会出现。

这种关系主要包含含义层面和形式层面两部分内容[1]。

1.2 启动效应的分类根据启动效应作用方向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正启动和负启动两种。

其中,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加工起促进作用为正启动效应,反之则为负启动效应。

根据先后呈现的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关系可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重复启动指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完全相同,后者只是对前者的重复,间接启动则指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不完全相同时出现的启动效应。

根据启动效应对语义加工的依赖程度和是否具有直觉特异性可分为知觉启动和语义启动。

知觉启动指识别目标刺激提取的线索与启动刺激在知觉特性上相关,主要反映对刺激形式的优先加工。

语义启动与之不同,主要反映的是对刺激意义的加工,也称概念启动[2]。

1.3 研究程序实验时一般分两个阶段:首先呈现启动刺激,要求被试注意目标而忽略分心物;然后在测验阶呈现探测刺激,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目标反应,而不理会分心物。

依据启动刺激和探测刺的关系,实验条件可分为三种:①目标重复条件:启动刺激和探测刺激中的目标相同或相似;②控制条件:启动刺激中的目标和分心物与探测刺激中的无关;③忽略重复条件:其启动刺激中的分心物是探测刺激中的目标。

[3]1.4 常用测验方法多种测验方法都可用于启动效应的研究,研究中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和词段补笔。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研究启动效应的实验一般都包括两个阶段: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刺激,如词、图形或面孔等;然后在测验阶段呈现残词、模糊词、速视词或图等残缺的知觉或语义线索,要求被试命名或辨认;⏹测量指标是被试的认知倾向、操作速度或准确性的改变,如反应时和正确率等⏹若被试对先前呈现刺激的命名时间或辨认正确率大于未学习过的控制刺激,就认为先前呈现的刺激对后来的刺激产生了启动。

⏹其与传统的记忆测量方法(又称直接测量),如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有所不同,它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学习过的信息,而是对任务的操作结果进行测量(又称间接测量),通常所用的方法有词干补笔、知觉辨认、快速命名和自由联想等。

双任务(dual-task)实验范式⏹如果完成两项任务需要同一心理过程或心理资源参与,那么,同时进行这两项任务时每一任务的成绩将比各自单独进行的情况下要差。

⏹如果某一认知任务(如推理、言语理解)依赖于短时记忆,那么当被试在完成认知任务时同时记一些数字(占用短时记忆)时,随着被试要记住的数字量的增加,被试的成绩将受到很大影响。

⏹当记忆负荷为3个数字时,各种认知任务成绩基本上未受影响。

当记忆负荷为6个数字(接近正常人的记忆广度)时,认知任务成绩均虽然明显降低,但没有预想的差。

⏹要求被试在进行数字记忆广度任务(0-8位,出声复述)的同时完成一项推理测试,随着记忆负荷的加大,推理所需时间明显增加,但其时间仅延长约35%,且错误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包含一个中央执行(central executive, CE)控制器,以及至少两个从属的子系统:语音环(phonological loop, PL)和视空间模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 VSSP)。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的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主要区别⏹工作记忆强调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操作和保持的同时性,而短时记忆则只强调信息的(被动)储存。

启动效应综述研究

启动效应综述研究

启动效应综述研究启动效应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反应时缩短和准确率提高等。

启动效应常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两种。

重复启动效应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试刺激完全相同于先前呈现的启动刺激;而在间接启动效应中,启动刺激与测试刺激有所差别。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将启动效应分为知觉型启动和语义型启动。

所谓知觉型启动指的是发生在所谓材料驱动的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启动现象;与它相对的是语义型启动,指的是发生在语义的或概念驱动的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启动现象[1]。

1.无意识启动启动效应常用来作为内隐记忆的指标,但必须是在被试没有使用外显提取策略的前提条件下。

为了弄清楚被试在内隐记忆测验时是否使用了外显记忆的提取策略,在实验中必须考虑下列三个关键部分:(l)给做外显测验和内隐测验的被试提供同样的名义上的线索;(2)只改变测验指导语的内隐/外显性质;(3)区分产生内隐作业成绩和外显作业成绩分离现象的实验或被试变量。

有研究发现,无意识信息不仅能够得到低水平的特征分析层次的加工,还能得到高水平的语义层次的加工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考察了“看不见的”刺激的语义启动效应。

此外,大量的来自ERP 方面的证据也表明“看不见的”刺激存在语义启动。

研究中发现,即使被试看不见启动刺激,但在ERP 上却能观察到N400 成分受到启动项与目标项关系的调节,即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引起一个更负的N400 成分。

目前以往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分开地研究无意识信息加工中刺激的不同属性,比如位置、大小、形状和语义等[2]。

2.掩蔽启动掩蔽启动范式是引发信息的无意识自动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

视觉掩蔽是指一个快速呈现的刺激(即目标刺激)在另一个快速呈现的刺激的作用下(即掩蔽刺激)可視性减弱或消失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当掩蔽刺激与目标刺激的时间间隔很短,(SOA 为0-60ms),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反应倾向相同时(相容条件),相比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反应倾向相反时(不相容条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错误率更低,产生正相容效应。

词语启动效应实验报告(3篇)

词语启动效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情绪心理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词语启动效应作为一种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情绪模式图片和词语刺激对情绪启动的时间效应,从而丰富和深化对情绪启动机制的认识。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图片:选择具有明显愉快和悲伤情绪的图片,确保图片内容清晰、真实,且能够引起被试的情绪反应。

- 词语:选取与愉快和悲伤情绪相关的词语,如“快乐”、“悲伤”、“阳光”、“阴霾”等。

2. 实验设计:- 实验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每组5人。

- 实验组1:图片启动组,先展示愉快或悲伤图片,再进行情绪评价。

- 实验组2:词语启动组,先展示愉快或悲伤词语,再进行情绪评价。

- 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刺激,直接进行情绪评价。

3. 实验步骤:- 首先,对被试进行情绪评估,记录其初始情绪状态。

- 然后,对实验组被试分别进行图片和词语刺激,控制组被试不进行任何刺激。

- 刺激结束后,立即对被试进行情绪评估,记录其情绪状态。

- 最后,对被试进行追踪评估,分别在刺激后的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35分钟、40分钟、45分钟、50分钟、55分钟、60分钟进行情绪评估。

三、实验结果1. 图片启动效应:- 愉快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愉快情绪轻微波动,且略有上升势态。

启动的愉快情绪至少持续8分钟。

- 悲伤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悲伤情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

在最初的2分钟时间内,下降速度最快,基本接近控制组;4分钟后,悲伤情绪稳定;启动的悲伤情绪一般持续2~4分钟。

2. 词语启动效应:- 愉快情绪:与图片启动效应相似,愉快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轻微波动,且略有上升势态。

- 悲伤情绪:与图片启动效应相似,悲伤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

四、讨论1. 情绪启动效应:- 本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图片还是词语刺激,都能够有效地启动愉快和悲伤情绪。

启动效应调查实验报告

启动效应调查实验报告

启动效应调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启动效应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并验证启动效应的存在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1. 实验组:受试者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会先阅读一个旨在激发积极情绪的文章,然后进行一个决策任务。

2. 对照组:受试者直接进行决策任务,无任何启动效应的引导。

实验步骤:1. 选取一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的学生先阅读一篇短文,内容涉及到激励个体积极思考,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

3. 对照组的学生不进行任何额外操作,直接进行决策任务。

4. 决策任务为:每位参与者需要在给定的两种选择中选取一种策略,以最大化收益。

两种策略分别设计为一种相对保守的选择和一种相对冒险的选择。

5. 记录每位参与者的选择和相应的决策结果。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1. 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选择保守策略的比例。

2.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选择冒险策略的比例。

3.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决策结果。

预期结果:由于实验组在阅读激励性文章后,可能会更积极、冲动地进行决策,我们预计实验组中选择冒险策略的比例较高,相应的平均决策结果也可能更好。

讨论与结论:1. 若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选择冒险策略的比例较高,说明启动效应的存在。

2. 启动效应的应用可以帮助个体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3.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究其他启动效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其对决策结果和个体行为的长期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启动效应,为个体决策提供科学的基础和指导。

启动效应的ERP研究综述

启动效应的ERP研究综述

启动效应的ERP研究综述一、概述启动效应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趣,好像是一种神秘的魔法,能让我们的大脑在某个时刻突然觉醒,迸发出无限的潜能。

ERP(企业资源规划)研究,就是围绕着这个神奇的现象展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启动效应在ERP研究中的奥秘吧!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启动效应,简单来说启动效应就是在某个任务开始之前,我们已经对这个任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期待,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我们在这个任务中的表现。

换句话说启动效应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佳水平,也可能让我们因为过高的期望而产生压力,影响到实际表现。

那么启动效应在ERP研究中究竟有哪些应用呢?其实启动效应在很多领域都有涉及,比如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等。

在ERP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启动效应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调整任务的设置、环境的营造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利用启动效应,让员工在面对任务时更加充满信心和动力。

当然启动效应并非一味地追求高涨的情绪和强烈的动力,有时候适度的压力和挑战反而能激发出我们更大的潜能。

因此在运用启动效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让员工在任务开始时充满激情,又要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启动效应是指在某种情境下,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积极性往往受到已有经验和认知的影响。

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电记录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人类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RP技术在启动效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启动效应是指在某种情境下,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积极性往往受到已有经验和认知的影响。

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电记录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人类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RP技术在启动效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启动效应名词解释

启动效应名词解释

启动效应名词解释启动效应( kick-off effect)是指当一种新事物开始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时,人们对于这种新事物的评价和认知也会随之逐渐提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心理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领域。

启动效应的基本解释是,当人们开始接触和使用一个新事物时,他们的大脑会立即产生对这个新事物的“好感”,并试图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想和整合。

这种联想和整合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人们真正开始使用这个新事物并深入了解它的优点和缺点时,才会逐渐减少。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评价和认知也会逐渐提高。

启动效应的一个例子是社交媒体的兴起。

当人们第一次接触和使用社交媒体时,他们往往会被社交媒体的“新鲜感”所吸引,认为它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方便地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等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逐渐深入了解社交媒体的各种缺点和局限性,比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社交成瘾等等,这些了解会逐渐降低他们对社交媒体的好感度,并影响他们对社交媒体的评价和认知。

除了对新事物的评价和认知外,启动效应还可以影响人们对于其他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例如,在教育领域,启动效应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学生第一次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那么他们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评价和认知会相对较低,后续学习时的难度和效果也会相应降低。

相反,如果学生第一次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么他们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评价和认知会相对较高,后续学习时的难度和效果也会相应提高。

启动效应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影响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评价和认知,也可以影响人们对于其他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新事物时,需要考虑到启动效应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启动效应的影响。

启动效应的实验报告

启动效应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概述实验名称:启动效应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启动效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验证启动效应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3. 探讨启动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心理实验室实验者:[姓名]指导教师:[教师姓名]二、实验原理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的刺激对后续刺激的反应或认知过程产生的影响。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广泛存在,如视觉启动效应、听觉启动效应等。

启动效应的存在提示我们,先前的刺激可能会无意识地影响我们的后续反应。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刺激:包含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图片、文字或声音。

2. 实验仪器:电脑、投影仪、键盘、鼠标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人。

2. 实验流程:a. 第一组:仅接受启动刺激。

b. 第二组:接受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

c. 第三组:仅接受目标刺激。

3. 实验操作:a. 在实验开始前,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

b. 按照分组情况,依次进行实验。

c.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对象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第一组(仅接受启动刺激)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较低。

b. 第二组(接受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较高。

c. 第三组(仅接受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与第二组相似。

2. 分析:a. 启动效应的存在:实验结果表明,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产生了显著影响,验证了启动效应的存在。

b. 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之间存在关联时,启动效应更为明显。

这提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先前的刺激对后续反应的影响。

c. 启动效应的应用:启动效应在心理学、市场营销、教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启动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实验结论1. 启动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先前的刺激对后续刺激的反应或认知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

摘要 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回顾负启动的研究:负启动与选择注意的关系;早期以抑制为主导的负启动研究成果,包括抑制的功能、负启动的时间历程、加工位置与个体差异以及实验情景和策略对负启动的影响;负启动的理论解释,包括干扰项抑制假说、情景提取解释和短暂辨别理论。
关键词 负启动,选择注意,抑制,情景提取
表1 典型负启动范式
控制条件 实验条件 启动 显示
B(目标) B M(干扰项) T
反应 B B 探测
显示 T T C
c 反应 T T
表注:黑体字为目标,空心字为干扰项,每次显示中,被试只对目标作出反应,而忽略干扰项。
2 负启动的研究现状
负启动的发现可以追溯到60年代,而对负启动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则开始于80年中期。从直觉看负启动现象似乎是注意的抑制在起作用,因此人们曾花了很大的功夫探寻负启动背后的抑制机中的功能
通常,人们假设注意的抑制是发生在选择期间,它用于减少当时无关项目的干扰[3-5]。因此,如果抑制有助于当前所作的选择,那么在选择之后的较短时间内负启动应当是存在的,并且一旦在给定的试验中完成选择后,负启动将逐渐消失。同样,如果抑制在注意选择期间起作用,那么负启动与干扰应当沿相反的方向变化,即有效的抑制越强,出现的干扰则越少。
在选择注意的条件下,被试要对一些当前出现的或潜在的刺激作出反应,同时避免对其它干扰绩效的刺激作出反应。研究选择注意的实验方法之一是启动程序。这种程序需要被试对探测刺激作出反应,探测刺激可能与先前(启动)刺激无关,也可能与之有关。启动效应是指对有关或无关的探测刺激的反应的延时或准确度发生变化。大量的实验表明启动效应有正负之分。负启动是指当一探测刺激与先前的启动刺激的一个忽略干扰项的维度相同或有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度下降。这个经典结论首先是由Dalrymple-Alford和Budayr(1966)演示的。他们发现当一个项目的字色相应于上一个先前字的字义时,需要命名这一有色字的字色的时间特别慢(如:前一项目为“红”,字色为绿;当前项目为“黄”,字色为红)。在典型的负启动任务中,给被试成对同时显示的一系列测试,如表1所示:对每一次显示被试都要对目标刺激(如:B)有选择地作出反应,同时忽略一个干扰项刺激(如:T)。在负启动任务的成对显示中,前一次显示称为启动显示,后一个显示称为探测显示。探测显示中的目标就是启动显示的干扰项。在控制条件下,探测显示和启动显示的目标与干扰项均无关。负启动条件下比在控制条件下对测验显示的反应时变慢量(或准确度下降量),即为负启动效应测量的指标。尽管负启动是在Stroop任务中首先发现的,然而后来的研究表明负启动也可以在任何一个以项目接项目为基础的测量程序上产生[4]。Tipper和Cranston的研究[3]表明,当被命名的字母与启动显示中被忽略的字母相同时,两个重叠字母的辨认测验显示,对目标的反应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之后在任务为辨认两个重叠的自然物线条画面的研究中,对目标的反应也出现了相似的效应。

启动效应实验范式

启动效应实验范式

启动效应实验范式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启动效应实验范式。

这玩意儿啊,就像是在我们的大脑里藏了个小机关,轻轻一按,就能引发一连串神奇的反应。

你想想看,咱平时的想法、行为,是不是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呀?比如说,你正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个红色的东西,然后就莫名其妙地想起了上次吃的草莓蛋糕。

这其实就可能是启动效应在作祟呢!就好像有根看不见的线,把这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儿给串起来了。

咱来具体说说这个实验范式哈。

研究者们会设计各种巧妙的实验,给参与者一些小小的刺激,然后观察他们之后的反应。

比如说,先让他们看一些和“老”有关的词,然后再让他们判断一个人的年龄。

嘿,你猜怎么着,这些人往往会更容易把那个人的年龄判断得更大!这多有意思呀。

这就好比你本来心情好好的,突然听到一首悲伤的歌,结果接下来你看啥都觉得有点忧伤。

启动效应就是这么神奇,它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咱再举个例子啊。

要是你早上起来,看到阳光明媚,心情特别好,然后去上班。

这时候同事跟你开了个小玩笑,你可能就哈哈一笑,不当回事儿。

可要是你早上起来就遇到一堆烦心事,再遇到这个同事开玩笑,说不定你就发火啦!这启动效应不就体现出来了嘛。

那这个启动效应对我们到底有啥用呢?用处可大啦!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呀。

比如说,知道了启动效应,我们就能明白为啥有时候自己会莫名其妙地有某种情绪或想法。

而且,在教育上也能派上用场呢。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这不是很棒吗?还有啊,商家也能利用启动效应来推销产品呢。

他们可以通过一些广告、包装设计啥的,在我们心里种下一个小小的种子,等我们去购物的时候,就更容易选择他们的产品啦。

总之呢,启动效应实验范式就像是一个隐藏在我们大脑里的秘密武器,我们得好好研究它,利用它。

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刺激和反应,它们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大的变化呢!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呀?以后再遇到一些奇怪的想法和行为,可别再觉得莫名其妙啦,说不定就是启动效应在捣鬼呢!。

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的例子

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的例子

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的例子《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生活中的奇妙心理现象》嘿呀,今天咱来聊聊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

这俩玩意儿可太有意思了,在咱们日常生活中那可是无处不在呀!先说这启动效应,那真就是给咱大脑来了个暗地里的“小推动”。

比如说,你大早上起来正迷糊着呢,看到电视上在播牙膏广告,广告词还特别洗脑那种,结果等你去超市的时候,哎哟喂,不自觉就拿了那个老是在电视上看到的牙膏。

这就是启动效应在搞鬼啦!你大脑被那个广告悄悄地启动了,让你在做选择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受到了影响。

还有啊,有时候和朋友们聊天聊到了某个明星,然后接下来那几天你就会发现好像老是能看到这个明星的消息,或者在各种地方都能听到别人提到这个明星。

嘿嘿,估计也是启动效应在背后捣鼓呢!你的大脑就像被按了一个开关,对这个明星相关的信息变得特别敏感。

再来说这负启动效应,那可就有点“小调皮”了。

举个例子吧,你要是正在做一件事,突然有人打断你,等你再回过头来继续做的时候,你好像就有点卡顿,感觉哪儿都不对劲。

这其实就是负启动效应在捣乱呀!它就像给你的大脑踩了一脚刹车,让你一时半会儿缓不过劲儿来。

想象一下,你正在打游戏打得热火朝天呢,突然你妈叫你去帮忙干点活。

等你回来再继续打游戏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自己好像都不会玩了,操作都生硬了许多?哈哈,这就是负启动效应搞的鬼呀!我自己就有特别深刻的体会。

有一次我在写一篇文章,写得正投入呢,突然来了个电话。

接完电话再回来写,哎呀,脑子就跟一团浆糊似的,之前想好的思路都没了,半天都找不到感觉。

这不就是负启动效应让我掉坑里了嘛!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真的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奇妙心理现象呀。

它们有时候让我们做出有趣的选择,有时候又给我们带来一些小麻烦,但不管怎样,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我们可得好好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在它们偷偷捣乱的时候也能应对自如呀!哈哈,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你们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小调皮呀!。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类)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两种呈现方式:静态和动态面部表情:正(高兴)、中(平静)、负(恐惧)---表情启动清晰度:清晰和模糊------------------------------------------加工水平问题:1: 陌生面孔是否会产生启动效应?2:加工深度是否影响面孔与表情的识别?3:面孔和表情加工是否会受到动静态呈现方式的影响?实验:1以静态方式呈现不同表情的面孔,2以动态方式呈现,两实验中的其它处理条件均相同。

实验假设:1如果呈现相同面孔时,反应时快于呈现不同面孔时,则说明陌生面孔产生了重复启动效应。

2如果清晰和模糊条件下的反应时存在差异,则说明加工水平影响面孔与表情的加工。

3如果不同表情下反应时不同,则说明表情效价影响面孔表情加工。

4如果在实验一和二中对面孔表情的反应无差异,则说明表情加工是自动化的,不受注意控制。

5如果仅在实验二中发现表情加工存在差异,则可能是因动态呈现的面孔更易于吸引被试注意,从而分配到更多的注意资源,说明表情加工不是自动的,是需要耗费注意资源的。

实验一:被试:男20女20共40设备:计算机和DMDX软件材料:照片男90女90;正中负各60。

其90模糊处理;留有外部轮廓。

判断指标:性别,女“F300ms 300ms 300ms 1000ms 300ms 注:仅对第2 张面孔反应,2000ms内无反应记X共540次,相同:女女90,男男90 共180不同:女女90,男男90 女男90 男女90 共360 剔除数据:错误反应反应时>2000ms 剔除2人图表:红色为不同面孔蓝色为相同面孔数据分析:2(相同性)X2(清晰性)x3(表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反应时:面孔:F(1,37)=20.07,P<0.001反应时:同661ms < 不681ms清晰:F(1,37)=47.42,P<0.001反应时:清657ms<模684ms表情:F(2,74)=3.10,P=0.06(边缘显著)表情和清晰:F(2,74)=4.561,P<0.05简单效应检验:仅模糊:F(2,74)=6.76,P<0.01其他:无正确率:面孔:F(1,37)=23.33,P<0.001正确率:同0.92<不0.94反应时和正确率不显著相关r= -0.2 p=0.114速度与准确性权衡排除清晰: F(1,37)=31.38,P<0.001正确率:清0.95>模0.92表情:F(2,74)=3.22,P<0.05t检验:t (37)=2.849,P<0.05正确率: 正0.94>负0.93各因素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讨论:1面孔启动效应明显,且不受清晰度影响,陌生面孔也有重复启动效应2 清晰条件下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都优于模糊条件下因此清晰性是优化面孔加工的重要因素3 表情维度效应不明显,且受清晰度影响,猜测?可能是静态呈现表情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资源造成的留有问题表情维度的效应不明显,且受到清晰度的影响,是否是因静态呈现条件下的表情没有分配到充足的注意资源造成呢?实验2解决实验二被试:男11、女23 共34人仪器:同实验一材料:共360词相同:女女60 男男60 共120不同:女女60男男60女男60男女60共240 正性:180 负性180判断指标:性别女“F”男“J”剔除数据:错误反应反应时>2000ms 剔除2人图表:数据分析:2(相同性)X2(清晰性)x2(表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反应时:表情:F(1,31)=6.051,P<0.05反应时:正674ms < 负662ms面孔相同与清晰性交互作用显著F(1, 31)=6.329, P<0.05简单效应检验:模糊条件下:F(1, 31)=9.96, P<0.01反应时:同678ms>699ms其他主效应均不显著正确率:面孔:F(1,31)=4.698,P<0.05清晰: F(1,31)=30.967,P<0.001面孔与表情交互作用:F(1,31)=3.691,P=0.064 (边缘显著)正确率:清0.95>模0.92面孔、清晰性与表情三重交互作用:F(1,31)=6.272,P<0.05 简单效应检验:模糊负性图片:F(1,31)=7.87,P<0.01正确率:同0.91<不0.93其他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讨论:在动态呈现时:1表情效应显著,且不受面孔清晰度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prime effect

心理学中的prime effect

一、Prime effect的定义Prime effect即“启动效应”,是指外部刺激或暗示能够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现象。

这个概念最早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被提出,并逐渐被心理学家们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中。

Prime effect通过潜移默化地激活个体的某种心理构念,从而影响其后续的认知加工和行为反应。

Prime effect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Prime effect的类型1. 行为Prime effect行为Prime effect是指外部刺激或暗示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个体受到某种特定的行为激活时,其会更有可能采取与该行为相关的行为。

一项实验中,被试在观看电影后被安排完成不同的任务,结果发现,被观看浪漫电影的被试在完成任务时展现出更为浪漫的行为。

这种行为Prime effect进一步证实了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2. 情绪Prime effect情绪Prime effect是指外部刺激或暗示对个体情绪状态产生的影响。

研究显示,暗示以及身边的情绪氛围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当个体在情感上接受到积极的Prime刺激后,其会更倾向于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在心理治疗中,临床心理学家常常利用情绪Prime effect来调整患者情绪状态,帮助其缓解焦虑和压抑情绪。

3. 认知Prime effect认知Prime effect是指外部刺激或暗示对个体认知加工过程产生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被试接收到某种与特定知识、概念或经验密切相关的Prime刺激后,其在后续认知任务中会表现出更快速、更准确的认知加工。

这一发现为Prime effect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拓展了我们对认知加工机制的理解。

三、Prime effect的机制1. 神经生理机制神经科学研究发现,Prime effect的产生与大脑神经网络的活动密切相关。

启动效应 心理学

启动效应 心理学

启动效应心理学嘿,朋友!咱们来聊聊“启动效应”这个有点神秘但又特别有趣的心理学玩意儿。

你知道吗?启动效应就好像是我们大脑里的一个神奇开关。

比如说,你刚看了一部关于冒险的电影,然后出门散步的时候,你就会更容易注意到路边那些可能隐藏着小惊喜的角落。

这就是启动效应在悄悄地发挥作用啦!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房间,里面布置得温馨又舒适,到处都是柔软的抱枕和温暖的灯光。

这个环境是不是让你一下子放松下来,甚至更愿意跟身边的人友好交流?这就是环境对你的“启动”。

再比如说,考试前如果老师总是强调细心,那你在答题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更注意细节?这也是启动效应哟!就像在一个花园里,不同的种子会因为不同的浇灌和照顾而有不同的生长。

我们的大脑也是这样,外界的信息就像是那浇灌的水,能让某些想法和行为的种子更快地发芽生长。

有时候,启动效应就像一阵风,轻轻吹过,却能改变我们思维的方向。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笑脸的图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是不是会更容易对别人展现出友好和善意?又或者,你在商场里听到一首欢快的歌曲,然后你逛街的脚步都变得轻盈起来,买东西的欲望也可能更强了。

这难道不神奇吗?在生活中,启动效应无处不在。

商家们可精明着呢,他们知道怎么利用启动效应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忍不住买买买。

比如那些色彩鲜艳的广告,还有充满诱惑的广告语,都是在悄悄启动我们消费的欲望。

我们自己也能巧妙地运用启动效应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比如,早上起来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这一天是不是可能都充满阳光?朋友,启动效应是不是很有意思?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大脑深处的小魔法师,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可得好好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呀!。

启动效应实验报告

启动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启动效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启动某种行为或活动时,该行为或活动在短期内表现出比平时更高的效率或效果。

启动效应在心理学、教育学、市场营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探究启动效应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对启动效应进行了研究。

二、实验目的1. 探究启动效应的存在性;2. 分析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3. 探讨启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每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1)启动组:在进行实验任务前,要求实验对象进行一次简单的启动活动(如:大声朗读一段文字)。

(2)非启动组:在进行实验任务前,要求实验对象进行一次与实验任务无关的活动(如:观看一段短视频)。

(3)对照组:在进行实验任务前,不进行任何启动活动。

3. 实验任务:实验对象在完成启动活动或无关活动后,立即进行一项认知任务(如:数字加减法),记录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4. 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由实验员记录每位实验对象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启动效应的存在性对三组实验对象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启动组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明显短于非启动组和对照组,说明启动效应确实存在。

2. 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1)启动活动的内容:本实验中,启动活动为大声朗读一段文字。

结果显示,朗读活动对启动效应有显著影响,说明启动活动的内容是影响启动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2)启动活动的强度:实验中,启动活动的强度保持一致。

进一步分析发现,启动活动的强度对启动效应没有显著影响。

(3)启动活动的时间:实验中,启动活动的时间控制在短时间内。

分析结果显示,启动活动的时间对启动效应没有显著影响。

3. 启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教育领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启动效应,通过设置有趣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正启动效应实验报告

正启动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正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由于先前刺激的影响,使得个体对后续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发生变化。

正启动效应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提高认知功能、改善情绪和行为等。

本实验旨在验证正启动效应的存在,并探究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验证正启动效应的存在。

2. 探究正启动效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3. 分析不同启动刺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20名大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启动刺激(如积极词汇、消极词汇、中性词汇)和目标刺激(如字母、数字、图片等)。

3. 实验流程(1)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每组10人。

(2)每组实验对象先接受一组启动刺激,如积极词汇、消极词汇或中性词汇。

(3)启动刺激呈现完毕后,立即呈现目标刺激。

(4)记录实验对象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

(5)重复步骤(2)-(4)三次,分别对应三种启动刺激。

4.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包括计算机、投影仪、键盘、鼠标等。

四、实验结果1. 正启动效应的存在实验结果显示,在积极词汇启动刺激下,实验对象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明显短于消极词汇和中性词汇启动刺激下的反应时间。

这说明正启动效应确实存在。

2. 正启动效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在积极词汇启动刺激下,实验对象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明显缩短,表明正启动效应可以提高认知功能。

3. 不同启动刺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实验结果显示,积极词汇启动刺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消极词汇和中性词汇启动刺激的影响相对较小。

五、讨论与分析1. 正启动效应的存在:实验结果验证了正启动效应的存在,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

2. 正启动效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启动效应可以提高认知功能,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相符。

3. 不同启动刺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实验结果显示,积极词汇启动刺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和词语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比较
【摘要】 目的:观察图片和词语的情绪启动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国际图片系统中的情绪图片和汉语情绪词语为刺激材料,启动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颜色Stroop判断和主观情绪的自我评定,采用2(材料类型)×3(情绪类型)的被试间设计。结果:①不同情绪类型的Stroop反应时和错误率差异显著(F=36.216,P=0.000&lt;0.05),情绪自我评定时积极组与中性组之间差异显著,但消极组与中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②不同刺激材料类型的Stroop反应时和错误率及情绪自我评定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图片和词语作为情绪刺激材料都可产生情绪启动效应,尤其是积极情绪;词语具有与图片相当效应的情绪启动功能。 更多还原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和Stroop效应之对比实验研究
【摘要】 采用同一批正常成人被试,在相同的情绪刺激启动下,进行颜色判断和对模糊刺激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效率和认知偏向的影响差异。结果未见显著的情绪Stroop效应,但发现消极情绪刺激启动使被试对模糊刺激的判断发生显著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讨论将该结果归因于被试面对颜色判断任务采取直接进入策略而对于模糊刺激则采取启发式策略所致。分析认为对情绪—认知关系进行发展性研究会富有成效,另外也指出在我们注重效率的今天可能忽视隐性环境扭曲我们认知的可能。 更多还原
现消极图片,被试的情绪自评PA值、投射分显著低于中性组被试得分,情绪自评NA值(负性情绪分)显著高于中性组被试得分,HR(心率)显著上升,FPV显著下降。结论:1.阈下呈现积极网络符号时具有情绪启动现象,其效价与积极情绪图片相当;2.阈下呈现消极网络符号时的情绪启动效应不明显,与消极图片之间情绪启动效应差异显著。 更多还原
汉语情绪词启动反转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摘要】 情绪启动研究是近20年来研究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大量研究表明存在情绪启动效应。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存在情绪启动反转效应且目标词汇的词频是引起反转效应的一个因素,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词-词情绪启动范式,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查汉语情绪
不同类型材料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
【摘要】 目的本研究试图探讨不同类型启动材料之间的情绪启动效应的差异。方法选取情绪词、情绪图片、表情图片3种不同的启动材料,激发正性和负性两种情绪,采用3×2完全被试间设计,以stroop判断反应时、错误率和情绪自评量表得分为情绪启动效应的指标。结果无论是以情绪词、情绪图片还是表情图片为启动材料,我们都发现了情绪启动效应。对材料类型的主效应进行分析时,均未发现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3种启动材料都可以且具有相当效果的情绪启动。 更多还原
词情绪启动反转效应的存在及其神经机制。本研究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2×2×2三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启动刺激类型(积极启动,消极启动),启靶刺激一致性(一致,不一致),阈限(阈上,阈下);实验二采用2×2×2三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启动刺激类型(积极启动,消极启动),启靶刺激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目标词词频(高,低),两实验均要求被试执行情绪效价分类任务,前者考查阈上与阈下水平呈现下,汉语高频情绪词是否存在情绪启动反转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后者考查高频目标词与低频目标词在情绪启动效应中的差异及其神经机制。实验一结果显示:启靶刺激一致性与启动刺激类型交互作用差异显著,在积极启动条件下,启靶刺激一致性的反应时短于不一致时反应时,事件相关电位LPC成分显示启靶刺激一致的平均波幅更正,潜伏期更短;在消极情绪启动条件下,启靶刺激一致的反应时长于不一致的... 更多还原
文学形象的情绪启动效应对人的记忆的影响研究
【摘要】 消极文形象的情绪启动状态下对人的记忆影响与中性形象的情绪启动状态下对人的记忆影响显著差异。积极文学形象的情绪启动状态下对人的记忆影响与中性形象的情绪启动状态下对人的记忆影响显著差异。消极文学形象的情绪启状态下对人的记忆有抑制作用。积极文学形象的情绪启动状态下对人的记忆有促进作用。文学形象的情绪启动效应状态下性别的记忆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更多还原
正性情绪词与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摘要】 以大三学生为被试,以正性情绪词和中性词匹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加工类型×2种测验方式,研究个体情绪的内隐特征。结果表明:(1)文字的正性情绪信息对个体的正性内隐情绪具有启动效应。(2)以汉字作为实验材料也可以研究个体的内隐情绪特征。(3)内隐情绪特征的研究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设计上具有启示意义。 更多还原
情绪启动对不同框架风险决策的影响
【摘要】 在以往关于情绪对风险决策影响的大量
研究中,大多采用情绪诱发方式产生不同的情绪,而产生情绪的方法除情绪诱发外,还有情绪启动。情绪启动又分为阈上和阈下情绪启动,这两种启动产生的情绪是不同的。另外,在许多风险决策研究中都证明存在框架效应,即由于语言描述的不同(获益和受损描述),决策者对同一问题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而关于情绪对不同框架风险决策的影响很少有人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方式,选用情绪启动中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图片作为刺激材料,分别以阈上和阈下方式启动不同的情绪,比较不同的启动方式、不同的情绪和不同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实验结果发现:(1)在情绪启动效应的检验中,不同情绪图片的主效应显著,F(2,138)=8.119,P=.000&lt;0.01;不同启动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1,138)=6.078,P=.015&lt;0.05。(2)在风险决策的分析中,启动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F(1,132)=0.069,P=0.793&gt;0.05;描述框架的主效应显著,F(1,132)=35.162,P=0.000&lt;0.01;情绪类型与描述框架的交互作用显著,F(... 更
反向情绪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摘要】 情绪启动是近20年来比较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者们采用正向情绪启动范式进行大量实验,其结果支持情绪优先性假说。也有研究者用反向情绪启动范式,获得了相同的结论,但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反向情绪启动效应,有助于加深对情绪的自动加工、态度的自动激活的理解。因此,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反向情绪启动效应的存在及其神经机制。本研究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以汉语双字词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被试执行评价分类任务,考查反向情绪启动效应的存在及其内在机制。实验二以人物面孔表情图片为启动刺激,汉语双字词为目标刺激,考查不同刺激材料间的反向情绪启动效应及其神经机制。通过实验,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以汉语双字词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时,存在显著的反向情绪启动效应。与启动词语—目标词语情绪效价不一致相比,启动词语—目标词语情绪效价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在中央区、顶区诱发的LPC的波幅更大,显示其加工程度更深、更有效。2、以人物面孔表情图片为启动刺激,汉语双字词为目标刺激时,存在显著的反向情绪启动效应,表明编码一致性并非情绪启动效应的必要条件。3、被试对积极目标词语和消极目标词语的反应... 更多还原
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
【摘要】 目的:探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分析阈下情绪启动中是否存在负性偏向。方法:采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的方式,要求大学生尽快对目标图片做出正负性的判断。采用重复测量ANOVA分析,比较大学生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正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的差异。结果:不同情绪启动条件、目标图片的性质对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均存显著主效应,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非启动条件,而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非启动条件;受试对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正性图片,对负性图片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正性图片。结论: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可观测到明
【摘要】 目的:探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分析阈下情绪启动中是否存在负性偏向。方法:采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的方式,要求大学生尽快对目标图片做出正负性的判断。采用重复测量ANOVA分析,比较大学生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正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的差异。结果:不同情绪启动条件、目标图片的性质对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均存显著主效应,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非启动条件,而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非启动条件;受试对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正性图片,对负性图片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正性图片。结论: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可观测到明显的情绪启动效应;在阈下情绪启动中,存在“负性偏向
句子阅读中的情绪启动效应:来自眼动的证据
【摘要】 &lt;正&gt;本实验采用眼动记录法,尝试采用快速情绪启动范式,探讨汉语句子阅读过程中的情绪启动效应,同时考察SOA=30ms条件下,是否存在对句中目标词的快速启动效应。实验采用2(启动词效价:积极词、消极词)×2(目标词效价:积极
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
目标刺激的熟悉度和呈现角度对情绪启动的影响
【摘要】 本研究初步考察目标刺激的熟悉度和呈现角度对情绪启动的影响。研究采用女性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实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当目标刺激为熟悉图片时,出现了情绪启动效应;当目标刺激为不熟悉的图片时,未发现情绪启动效应;目标刺激的呈现角度对情绪启动效应没有影响。 更多还原
正性情绪词与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摘要】 以大三学生为被试,以正性情绪词和中性词匹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加工类型×2种测验方式,研究个体情绪的内隐特征。结果表明:(1)文字的正性情绪信息对个体的正性内隐情绪具有启动效应。(2)以汉字作为实验材料也可以研究个体的内隐情绪特征。(3)内隐情绪特征的研究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设计上具有启示意义。 更多还原
显的情绪启动效应;在阈下情绪启动中,存在“负性偏向”。
中英文词语刺激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于以中英文情绪词为启动刺激,考查它们情绪启动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研究采用多媒体投影仪,以汉语感情色彩评定词库中的9个词语和自编的英语感情信息评定表中的9个单词为情绪启动的刺激材料,采取阈上掩蔽的方式,用幻灯片呈现启动刺激。随机选取6个班的大学生被试,共218名,分别接受积极中文词语组、积极英文词语组、中性中文词语组、中性英文词语组、消极中文词语组和消极英文词语组的实验处理,在启动刺激呈现完后进行情绪自评,即让被试填写情绪自评量表。结果发现:不同情绪材料形式(中文词语和英文词语)的情绪启动效应之间差异不显著。 更多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