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一)(曾秀香)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4、通过诵读,使学生大胆释放自我。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继续节选一些精典诗文,让学生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的做人、学习、言行等基本活动内容,感受修德益智、博学好礼、敬慎律己、好学能问……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书中不仅有注音、注释、译文,还设有诗歌赏读、日积月累、活动园地等。
让学生在“神奇汉字”中领会汉字的奥妙与神奇;在“诗歌赏读”中,进入文学的百花园,品赏艺术的奇花异草;在“日积月累”中,通过讲述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你积累文化知识;并通过读、想、说、写的深切体验,让学生真正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
本册教材有三单元,包括12课:第一个单元是以“修德益智”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第二单元以“”敬慎律己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第三单元以“”为好学能问主题来编排课文。
三、教学目标1、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
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能将经典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3、能将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4、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日常行为规范,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措施1、趣味化诵读,比如:视频领读,学生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有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例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例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诗词、文言文等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史记》等。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背诵国学经典。
3. 定期组织诵读比赛和分享活动。
三、教学步骤:1. 熟悉国学经典:a. 通过讲解、解读和讨论,让学生对选取的国学经典有初步了解。
b.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背诵国学经典:a. 分阶段进行背诵,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背诵。
b. 提供给学生合适的背诵方式和技巧,如利用卡片、录音等工具进行背诵。
3. 朗读练习:a. 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b.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通过互相听评、自我调整,提升朗读水平。
4. 诵读比赛和分享活动:a.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成果。
b.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分享活动,让学生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比,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交流会,让学生互相评议和分享学习心得。
3. 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对学生的诵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书籍和电子资料。
2. 朗读比赛和分享活动所需的场地和设备。
注:以上仅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的一个例子,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三单元“诗词中的自然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三首古诗的学习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学会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提高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难点:古诗中的意境与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生平事迹,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味。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外两首古诗的意境与修辞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首古诗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国学经典诵读——诗词中的自然美2. 内容:《静夜思》《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意境:月夜、湖光山色、秋日山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七、作业设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国学经典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篇一:三年级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地诵读文本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3.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包括语音、语调、语气、停顿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在诵读中的困难,如发音不准确、缺乏自信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优秀的诵读作品或教师亲自示范,引导学生进入诵读的主题。
2. 讲解示范:教师详细讲解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正确的发音、语调、语气、停顿等,并亲自示范。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诵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4. 总结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进步。
5.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技能,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小组合作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展示、实物操作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诵读技巧和方法。
2. 作业:布置相关诵读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技能。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优秀的诵读作品、语音教材等。
2. 教学工具:教学PPT、教学视频播放器、录音设备等。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地进行实践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三、活动内容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
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5、比赛地点:(待定)四、评比奖励办法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2为了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特开展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我校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国学经典熏陶,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_(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古今贤文》十篇及20首古诗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
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
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学生反复朗读: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三、学生反复朗读:
播放古典音乐作为背景,教师朗诵“经典要义”的三句话。
二、学生自读,引导熟读“经典要义”。
1.学生自由朗读“经典要义”,争取读熟。
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
3.你读懂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三句话的大概意思。
(夫轻诺必寡信,易必多难。轻诺:轻易许诺。多易:多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点评:信用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脱离实际,言过其实,一定会导致丧失信用。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2.抽生诵读,评价提高。
四、小结、交流:你读懂了写什么?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课后反思
能熟读这四个小节的内容,并践行于自己的言行之中。
上课时间
执教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守诚信(五)
教学内容
《论语·学而》的8、9、10、11小节
诵
读
目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章:《三字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三字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三字经》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三字经》中的故事讲解和品德教育。
教学步骤:1. 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全文。
3. 分段讲解《三字经》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的品德教育。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章:《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学习中国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意义。
教学步骤:1. 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全文。
3. 分段讲解《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百家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百家姓》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百家姓》中的家族传承和文化意义。
1. 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百家姓》全文。
3. 分段讲解《百家姓》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家族故事,让学生了解《百家姓》中的家族传承和文化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百家姓》的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2. 理解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3. 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与抄写。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2. 《弟子规》的学习3. 《百家姓》的学习4. 《三字经》的学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国学经典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导学引导学生讨论国学经典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3. 学习《弟子规》3.1 通过阅读《弟子规》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3.2 分段学习《弟子规》,帮助学生理解每段规则的含义和作用;3.3 配以相关的示范诵读和抄写活动,提高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百家姓》4.1 通过阅读《百家姓》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百家姓》的特点和意义;4.2 分段学习《百家姓》,帮助学生掌握其中常见姓氏的读音和意义;4.3 配以相关的诵读和抄写活动,培养学生对于姓氏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5. 学习《三字经》5.1 通过阅读《三字经》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来源和作者;5.2 分段学习《三字经》,帮助学生理解每篇诗句的意义和教导;5.3 配以相关的诵读和抄写活动,提高学生对《三字经》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6. 总结与拓展6.1 综合性学习任务:设计相关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国学经典进行研读、表演或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6.2 拓展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经典著作,培养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表现,评价其发音准确性和语调抑扬的情况;2. 观察学生抄写国学经典的仪态和认真程度,评价其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程度;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展示,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国学经典课的学习,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追求。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精选21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1一、活动背景:为贯彻落实东明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东明县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学校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活动的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创新型融为一体,让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的心灵,不断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二、活动目标:让小学生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与小学作文教学个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三、活动意义:1、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2、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使高年级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
学生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四、活动内容:《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经典故事等。
五、活动实施:1、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组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2、职责:组长负责全校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诵读活动的开展与日常管理、检查;组员负责协调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和本班学生的诵读活动,以及活动安排与实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6-10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6-1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劳者一.诵读内容:1、《江上渔者》2、《陶者》3、《蚕妇》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上渔者》2、《陶者》3、《蚕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劳者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三)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11-1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1-1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边塞一.诵读内容:1、《塞下曲(其三)》2、《哥舒歌》3、《塞下曲》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塞下曲(其三)》2、《哥舒歌》3、《塞下曲》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边塞一.诵读内容:《千字文》(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16-20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6-2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第五单元气概一.诵读内容:1、《凉州词》2、《剑客》3、《乌江》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凉州词》2、《剑客》3、《乌江》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第五单元气概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五)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21-2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21-2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第六单元沧桑一.诵读内容:1、《八阵图》2、《行宫》3、《河满子》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八阵图》2、《行宫》3、《河满子》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第六单元沧桑一.诵读内容:《千字文》(六)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26-29则。
2.了解这4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26-29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杨山小学2017-2018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