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片制作染色和血检质量控制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血片染色好坏除了与玻片是否清洁,血片 制作质量好坏等有关外,还受到以下几个 因素的影响:
(1)染料溶剂的质量 染料、甲醇和甘油 如果不纯,常使配制的染液偏酸或偏碱而 影响染色效果。因此必须用分析纯的甲醇 和中性甘油,而且在配制时所用的器具必 须干净而无水份。
18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22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6)染色用水 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后冲洗用 水应选择Ph7.0~7.2清洁水,通常使用的新鲜 的蒸馏水或过滤的冷开水,以及自来水、井水、 河水、泉水和雨水等。如果偏酸或偏碱,可用缓 冲蒸馏水调整。染色后发现血膜颜色偏蓝(偏碱) 或偏红(偏酸)时,可用与之相反的酸、碱度水 冲洗血片予以纠正。
成批血片染色:将已固定薄血膜的血片插入染 色缸,倒入2%吉氏染液稀释液(2毫升原液加中性 蒸馏水98毫升稀释均匀即成),同时对厚薄血膜染 色30分钟(如染液不合标准时,得酌情增减染色时 间),然后用清水轻轻将染液冲去,再用清水轻轻冲 洗一次,干净后将血片标本(血膜面朝下)插于晾干 板上,待干镜检。
16
一、血片制作
血膜的制作 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血液涂
呈薄膜状,称薄血膜;一种是血液涂成圆盘,称 厚血膜。薄血膜上的血细胞要求平辅在玻片上面。
发热病人血片
标本片 1
血膜的制作(取血时间)
取血时机 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取血,疟疾普 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某期 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的取血时机。
20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4)染液的稀释浓度 染液的浓度高其着 色就快而深,从而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薛氏 点粗大显著,但颜色常偏碱;染液浓度过低 则染色时间久,颜色偏酸,薛氏点不明显或 消失。
21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5)染色时间 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好, 反之较差。室温高则着色快,染色时间可 略缩短,气温低可适当延长。因此染色时 间应根据染液的质量、新旧、稀释浓度和 气温而适当增减。
涂2个厚血膜1个薄血膜,以
防血膜脱落而影响检查;
疟疾调查时,每张玻片
可涂制2~3人血膜。
6
血膜的制作
血膜编号 血膜制成后,立即用特种 蜡笔或水笔于玻片面上写上受检者的 号码,以防差错,待薄血膜干后再用 铅笔于薄血膜中写上血片种类的代号 和受检者的个人编号,依次顺序插入 标本盒内。
7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血片的染色 (三)吉氏染液血片染色方法
先用甲醇或无水酒精固定薄血膜,待干 后进行染色。亦可在固定薄血膜后用清水对厚 血膜溶脱血红蛋白,然后才进行染色。
单张血片染色:薄血膜经固定干燥后, 用2%吉氏染液稀释液1~2毫升,滴入血片 标本上染色30分钟左右,或用中性蒸馏水1毫 升,加吉氏母液1~2滴,混合均匀后滴入血 片标本上,染色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轻 轻将片上的染液冲洗干净,晾干镜检。
13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注意:蛋白质是二性电解质,当其处于较等电点为酸的溶液中时, 便呈硷的作用,即与酸结合* ,这就说明为何在染液偏酸时, 伊红的着色力强,使红细胞着色鲜艳而淋巴细胞和原虫的胞浆 着色不著;反之,蛋白质在偏硷的溶液中呈酸的作用而中和硷 基,也就说明为何染液偏硷时,红细胞和嗜伊红白细胞的颗粒 等被染成紫兰色。
(2)染液的新旧 新配制的染液因色素尚 未充分溶解,染色力较弱且常呈现偏碱性。 染液存放时间越久,染色力越强。通常在 染液配制1~2周后才使用,盛装染液的瓶 子应加塞盖密。以防吸潮而影响染液质量。
19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3)染液稀释后使用时间 吉氏和瑞氏染 液的主要成份是美蓝、伊红和由美蓝氧化 产生的天青,三者能在酒精溶液中溶解, 但在水溶液中伊红遇到美蓝和天青即产生 沉淀。因此,必须在稀释染液当时使用, 一般在半小时内染色力最强。
30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2 、血检对象
因此,为尽可能多地发现病人, 各地把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 疟疾、发热原因不明和感冒及 其它发热的“四热”病人列为 血检对象。
31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2 、血检对象
但是,随着疟疾流行程度的降低,“四 热”病人中查出的疟疾病例所占的比例 也发生了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 国10 省、区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地 区开展研究,发现 92.33 %的病例发 生在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包括 来自高疟区流动人口)中(见表)。
11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伊红是酸性水溶性钠盐,美兰是碱性 水溶性盐酸盐,当它们各自溶化水中时,就离 解为带阳电和阴电的离子。伊红主要离解为酸 性的阳离子,在遇到碱性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 嗜伊红白血球颗粒等即可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 沈淀物染成红色。美兰主要离解为碱性的美兰 离子,美兰就与疟原虫、淋巴和大单核细胞的 胞浆、嗜碱性白细胞的颗粒等酸性蛋白质结合 染成兰色。#
10
二、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液种类:目前所用的血片染色液,虽然名称 很多,但都是从罗门诺夫斯基氏创造的染液 变化过来的。总的可分为水溶液和酒精溶液 两大类,前者包括罗氏、西氏(Simon)、 J.S.B氏染液等,后者包括利氏 (Leishman)、瑞氏和吉氏染液等。这些染 液中的主要染剂都包含美兰、伊红和由美兰 氧化所成的天青,所以称多色性染剂。
浓液混入瓶内,至25毫升甲醇 洗净钵中甘油染液为止,塞紧瓶
2、甘油25毫升
塞,充分摇匀,置于55~60℃ 3、甲醇25毫升
水浴中或温箱内24小时或室温
内3~5天,多加摇动,即成原
液。吉氏染液是目前较优良的血
膜染剂,即使在炎热天气中,亦
可经久不变。 15
血片的染色 (三)吉氏染液血片染色方法
先用甲醇或无水酒精固定薄血膜,待干后进行 染色。亦可在固定薄血膜后用清水对厚血膜溶脱血红 蛋白,然后才进行染色。
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一般人为耳垂,指头, 通常在耳垂取血(现场取血用采血针采血, 一人一针,避免血传疾病)。先用75% 酒精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冬季用手捻动耳 垂使其充血后再行消毒),待酒精干后,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耳垂上方,右手持 消毒针迅速刺入耳垂下端1~2毫米,不宜 过深或过浅。然后用右手中指轻轻向上挤 压出血。
因此血检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发热病 人血检达到确诊疟疾病例。它的意 义在于及时发现传染源和明确感染 的疟原虫种类,以能针对虫种选择 正确的治疗方案。
28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2 、血检对象 在疟疾严重流行时期,卫生部 有关文件中提出,疟区的各级 医疗卫生单位,都要把发热病 人血检疟原虫列为常规。
23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7)染色后不要直接将染液倒掉,应沿玻 片或染色缸边缘加水使染液表面一层溢出, 并轻轻冲洗,以免染液色素颗粒沾污血膜。
24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19世纪后期,显微镜的出现
使人们不断发现了传染病的病因,
1880年法国军医拉韦朗
(Laveran)第一次见到并描述
了人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至此才
3
取血量及涂片法(涂片操作)
薄血膜 取洁净的载玻片2 张,1张平置在桌上,以左 手拇指,食指夹持载玻片 两端(手指切勿接触玻片 表面),用另一张边缘平 滑(最好为磨口边缘)的 载玻片做推片,用推片一 端边缘的中点从取血部分 取约1微升的血量(相当于 1/4火柴头大小),使血 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 并形成25~30度夹角,待 血液向两侧扩展约2厘米长 度时,均匀而迅速地轻轻 向左推出(约2.5厘米 长)。
12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美兰与伊红都不能使原虫和白细胞 的核着色,必须由天青作为媒介(染媒)才 能使其着色。天青虽然也是碱性染剂,但又 具有染媒作用,使原虫核和白细胞核等原来 只能染上极淡兰色的结构染上显著的酸性染 剂伊红,这样,就使白细胞粗大的核染成显 著的既兰又红的紫兰色,而较小或菲薄的原 虫核和淋巴细胞原浆中的颗粒染成紫红色。
间日疟在寒热发作时,外周血液中主要可见环 状体期;发作后数小时,环状体发育到滋养体 期,疟色素形成,形态较易辩认,为诊断的有 利时机;36~48小时,可检出裂殖体;发作 一、二次后,配子体出现较多。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20小 时内取血,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虫。
2
血膜的制作(取血操作)
29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2 、血检对象
但根据20世纪80年代各地的观察结果表表明, 全部血检阳性的病例中,有47.8%(江苏)、 73.5%(山东)、77.7%(南方7省)、 84.1%(河南)是在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 疾的发热病中查出的,而其它15%~42%的病 例,是在临床初诊为发热原因不明和感冒及其它 发热病人中查出的。
疟疾病例确诊的金标。
26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1 、目的与意义
在疟疾诊断标准中把疟疾病例分为 疑似病例、临床病例、确诊病例和 带虫者,前两者依据流行病学史和 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而后两者 需通过发现病原方能做出诊断。另 外,除带虫者外,病例的最基本临 床表现为发热。
27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1 、目的与意义
伊红在水溶液内遇到美兰或天青,时间一长即可互相化合 而产生沈淀从而失去染色力,因此,吉氏母液绝对不能进水。
14
血片的染色
(二)吉氏染液母液配置方法
取吉氏粉0.5克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于研钵中,
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再加再磨,
至25毫升加完为止,倒入60或 100毫升带有玻塞的有色玻瓶中。
材料:
在研钵中加少量甲醇,洗去甘油 1、吉氏粉0.5克
4
(涂片操作)
厚血膜 用推片的一 角,从取血部位刮取 约4微升血量(相当 于火柴头大小),使 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 接触,再由里向外或 由外向里一个方向旋 转,转2~4圈,涂成 直径0.8~1厘米大小 圆形厚血膜,血膜厚 薄均匀,过厚易于脱 落,过薄达不到检出 率的要求。
5
血膜的制作(涂片操作)
涂制厚、薄血膜的位置 通常是将厚、薄血膜 涂在一张载片上。方法是将载片分为6等分, 第1、2格备贴标签及编号用;厚血膜涂在第3 格中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 作为标本的血片每张玻片涂厚、薄血膜各1个; 门诊和发热病人血片
32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2 、血检对象
表 各类发热病人血检原虫阳性率
临床初诊 疟疾
血检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率% 10931 670 64.49
占总阳性人数 %
64.24
疑似疟疾 24733
发热原因不明 10602
其它
96084
293 76 4
2.35 0.02 0.004
28.09 7.29 0.38
33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2 、血检对象
表中显示,在诊断为发热原
因不明的病人中,原虫阳性率仅为
9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3. 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或 火烤,干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膜。 夏天标本尽可能24~48小时内固定染色; 冬天也不能超过72小时。放置时间越久, 厚血膜越不易溶血,染色效果也差。若 不能及时染色,膜血膜宜先用甲醇固定 (1~3分钟)然后用过滤清水对厚血膜 溶血,晾干固定后装入盒内盖严,待以 后染色。
1. 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 磨损。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 全清洁而毫无油渍或污垢。制片 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 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 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 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平滑, 才能使推出的血膜均匀一致。
8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2. 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在标本盒内,厚血膜 未干前勿使标本盒倾斜,以免血膜倾向一侧, 造成血膜厚薄不均,厚处不一溶血和着色而影 响检查结果;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 蝇、蟑螂等昆虫吮吸血膜,干后应及时装入标 本盒并盖严,新的木制标本盒需敞开放置一段 时间,让木醇挥发后才能使用,以免厚血膜红 蛋白被其固定,不能溶血或染色效果不佳。
解开了困扰人们数千年的疟疾的
病因之谜。
25
三、发热病人血检的质量控制
此后,随着显微镜的不断改进和
血膜上疟原虫染色方法的出现,使显
微镜检查疟原虫的方法成为疟疾病原
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尽管这种方法存
在着操作复杂、技术难于掌握等缺点,
但以其高特异性一直被作为确诊病例
主要依据。时止今日,由于技术的、
经济的等原因,镜检疟原虫仍是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