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1_2_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版苏教版
1.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3.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写一篇关于“公园绿化与环境保护”的小论文。
2.引导学生通过作业深入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公园绿化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讲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等,以及这些影响对生物的影响。
4.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实践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明白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案例中,我设计了一堂以“城市绿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我选择了学校附近的公园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自参与公园的绿化工作,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激发学生的持续学习和改进的动力。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板书: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得出结论: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一个探究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探究技能和方法的训练。
对于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感悟。
使生物学课程也能像语文课一样收获艺术的享受,让教和学都变得轻松而快乐,稚嫩的语言,令课堂笑声不断,不经意间,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了超越知识本身的美的教育。
学生尤其喜欢这个展示风采的舞台。
从贴近生活的生物入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降低了难度,活跃了思维。
教学评价设计: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语言对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对小组表现的评价采用加分机制,最后对班级全体学生整体表现进行评价。
课后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附课堂练习: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2、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3、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4、许多蚂蚁一起向一个大型的昆虫进攻,并把它搬运到巢穴中,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雨露滋润禾苗壮”6、一种捕食小虫的动物,白天一般不活动,傍晚出来觅食,其体色为黑色,白天很可能是在哪里休息?()A.干燥的地方 B.潮湿的地方 C.黑暗的地方 D.明亮的地方7、下列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8、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上 1.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
沙漠干旱缺水,这样恶劣的条件使许多植物望而却步,仙人掌却生活得很好,为什么?
[小结]: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作用;茎—贮水,代替叶光合作用;根—发达,深入地下吸收水分。
这样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
[观察]:P10图1—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况。
[提问]:你知道蚯蚓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吗?
[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巩固练习达标检测巡堂陪同监督,完成学案“达标检测”
分组讨论
解决问题
检测巩固5min
答疑解惑
总结升华
总结点评4min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完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展示
构建体系,强
化学生识记
水平
2min
七、教学板书的设计
1-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清楚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但因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缺乏,并不能自己举一反三。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上 1.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
验证假设1的装置:培养皿里放在一半干土,一半湿土,在湿土的上方盖上黑纸板,造成阴暗、潮湿的环境
验证假设2的装置:干土上方直接接受阳光照射,造成明亮、干燥的环境
把鼠妇放在培养皿的中间,即明暗交界处,计算一定时间内鼠妇最终移至何处。
2、如果把蚯蚓和鱼的生活环境对换一下,它们还能不能活下去?
3、如果把浮萍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对换一下,结果又将怎样?
生:……
小小结: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够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探究小实验:看看鼠妇生活环境中的某种因素是如何影响鼠妇的生存和分布的。
探究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探究有一定的步骤: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讨论: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作出你的假设。
做出假设:1.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可能喜欢温暖的环境(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设计实验方案:要想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必须设计实验。
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教案 苏教版
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言]:有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叫生态因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生态因素的有关内容。
二)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提问]:同学们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到了一些鼠妇,能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适应什么样的环境?(潮湿、土壤、阴暗、花坛里、石头下等。
)[讲述]: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发现鼠妇的有趣经历,那么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探究。
[讲解]:探究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一定的步骤: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讨论]: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作出你的假设。
[假设]:1.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可能喜欢温暖的环境(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设计实验方案]:要想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我们必须设计实验。
[推荐器材]:现在提供实验材料有培养皿、干土、湿土,黑纸板,请每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
七年级生物上册 1_2_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新版)苏教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集体备课备课札记课题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初步体会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实验活动中,建立小组活动秩序,学习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情景体验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活动探究:(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先主学生自学5分钟,然后4人一组,分组讨论。
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
最后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教师要求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
(2)实验过程: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
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目标】1.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锻炼观察、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例说出光、温度等非生物条件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分类1.生态因素是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后者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等。
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各组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方案中实验变量的设置。
4.探究过程:(1)原理:鼠妇随机分布在湿度、温度等条件都相同的环境中,一边有光照,一边处在黑暗中;通过对照,观察光是如何影响鼠妇生活的。
(2)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花铲、解剖盘、玻璃板、书本。
(3)实验步骤:A.在解剖盘内放上一层湿土,盖上玻璃板,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书本。
B.将鼠妇放入以上装置,两侧各放5只鼠妇(或将10只鼠妇全放于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
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因此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
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3.由此可见,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合作探究1.猛犸象的鼎盛时期在第四纪大冰川期,它们已经适应了寒冷的环境,长有长长的体毛、厚厚的脂肪层和庞大的身躯。
大约1万年前,第四纪大冰川期结束,全球气候迅速变暖,短时间内猛犸象和一些其他的生物来不及适应环境,从而导致了大范围死亡。
猛犸象的灭绝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猛犸象的灭绝说明了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能够运用黑板展示讲解知道生物圈2.知道环境中的生态因素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方法与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对照学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物科学的有关问题。
学会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二、点拨评价: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随机深入小组指导讨论和随机点拨,并及时对学生展示的过程进行评价。
三、拓展延伸: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深层问题,先引导学生答疑,对学生群学、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延伸讲解。
四、收集汇总:将学生在展示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比较创新和疑难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在反馈课集中讲解。
但是对学生提出的特别难的问题,而且给学生讲解以后学生都很难理解的将不予收集。
问题收集:教学反思:重点: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hslx3y3h难点: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常见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下发展示任务卡,课代表领取、撕条、小组长抽取展示任务条。
2、小组群策群力,讨论解决展示任务条设置的展示内容3、小组代表板演展示、其他同学相互问答学习检测。
4、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讲解或演示、扮演展示任务,其他同学寻找质疑点、提出质疑问题,相互评价,相互答辩。
(展示任务详见展示任务卡,见附页)附件:展示任务卡第___组:知道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第___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第___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第___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___组:练习册P5、7第___组:练习册P5、10练习册P5、12。
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5
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通过投影使学生逐步了解本课时的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①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生态学的意义②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概念。
③ 生态因素的概念。
(2)理解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和水对动植物的影响。
(3)掌握阳光、温度和水对植物分布的不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训练表达能力,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德育目标(1)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培养生态意识。
4.方法目标(1)学习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2)学习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2、3、4教师掌握,不必展示给学生)(二)整体感知无机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与下一节课有机环境(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相对应。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了解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生态学的意义。
教师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鱼生活在水中),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如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疏松)。
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生态学代表生物学的宏观发展方向。
生态学的研究与人类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被大量破坏,粮食不足,能源短缺,这些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它们的解决都离不开生态学。
2.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了解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投影:生活在沙漠上的仙人掌。
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茎肉质、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叶退化成刺,表面有蜡质。
师生共同分析其原因:沙漠干旱的环境影响了仙人掌的形态和生理,也使不耐旱的生物不能生存,也就是影响植物的分布。
投影:生活在淡水中的菱。
提示学生观察其叶的形状:长在水面上的较宽大,且叶柄长短不同,不会互相重叠;长在水中的呈羽毛状。
教师问:这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思考:都有利于增大与阳光接触的面积,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与水中光照相对不足的环境相适应。
苏教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第1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精品教案 (1)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引言]:有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生态因素定义。
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叫生态因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生态因素的有关内容。
[提问]:同学们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到了一些鼠妇,能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适应什么样的环境?[讲述]:刚才同学们汇报兴趣很浓,问题激发起学生回答的热情,纷纷举手述说自己捕捉鼠妇的经历与经验。
提到潮湿、土壤、阴暗、花坛里、石头下等。
了发现鼠妇的有趣经历,那么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探究。
[讲解]:探究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一定的步骤: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讨论]: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作出你的假设。
[假设]:1.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鼠妇相互讨论归纳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和温度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可能喜欢温暖的环境(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设计实验方案]:要想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我们必须设计实验。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
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讲解、情景体验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活动探究:(一)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学生自学书中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集体备课
备课札记
课题
1-2-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能说出生态因素具体包括哪些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相应的环境意识,以及热爱生物、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教师: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所以生态因素也就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
问题:
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受到了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展开讨论:1.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3.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呼吁人们为保持生态平衡而行动起来!)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观察课本第10页中的图1—10,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况。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含反思)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能说出生态因素具体包括哪些因素。
2.通过探究实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3.举例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初步体会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如何控制实验变量与设置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相应的环境意识,以及尊重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区分生态因素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探究实验活动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难点体验探究过程,体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引言:夏天,荷花开满了池塘,常州就有以荷文化为主题的公园——荷园,放眼望去,碧绿的荷叶、各色的荷花,异常美丽。
今天,我们作为“荷园考察队”中的小小科学考察员,一起来荷园进行科学探索吧。
学生观察并思考。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以身边的景色、事物等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生物的兴趣,带领他们进入学习的情境。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考察项目一:美丽的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呢? 考察项目二:以荷花为例,分析影响它生存的因素有哪些?出示资料:荷苗命薄遭鱼咬食,“荷花池里学生:荷花、水草、浮游植物、鱼、虾、微生物等。
本环节承接导入,以考察项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并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放生”害花又害鱼。
教师总结:此实例中与荷花有关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2)生物因素:鱼、水草等。
总结几个相关概念: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②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③生物生活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二、探究过程:(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做出假设:(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学生分两组: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
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上方盖玻璃板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该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玻璃板,然后把鼠妇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展示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环境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黑暗潮湿 5 6 7 8 9明亮干燥 5 4 3 2 1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1.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构成。
难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掌握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如沙漠植物和动物的适应性,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设计互动小游戏,模拟食物链的构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食物网的形成和能量流动。
3.食物链与食物网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抓住重点,理解和记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核心概念。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32页的习题2.1,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重点在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设计一个简单的食物链或食物网模型,并描述其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身边的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收集有关生物适应性的新闻或科普文章,总结至少三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
2.作业反馈
-对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在理解生物适应性和食物链概念上的常见错误。
-对学生设计的食物链或食物网模型进行评价,指出模型中可能存在的生态学错误,并提供改进建议。
-举例说明环境变化对生物群体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对迁徙动物的影响。
-食物链与食物网:
-介绍食物链的概念,以简单的食物链为例,讲解能量在生物间的流动。
-拓展到食物网,说明生物间的复杂关系。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活动:分发生态模型和食物链演示教具,让学生分组构建简单的食物网。
-课堂提问:挑选几组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构建的食物网,同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提问环节让我看到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他们能够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问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平衡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新版)苏教版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
l min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总数
平均数
黑暗潮湿
5
6
7
8
9
35
7
明亮干燥
5
4
3
2
l
15
3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先主学生自学5分钟,然后4人一组,分组讨论。
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最后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教师要求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
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1 )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 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情景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集体备课备课札记课题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初步体会光、水、温度等因素
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
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实验活动中,建立小组活动秩
序,学习与他人合作。
教学
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
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
方法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情景体验教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活动探究:(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先主学生自学5分钟,然后4人一组,分组讨论。
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
最后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
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教师要求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
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
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l min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总
数平均数
黑暗潮
湿
5 6 7 8 9 35 7
明亮干
5 4 3 2 l 15 3
燥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学生6~10实验小组:
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湿土、冰湿土。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并提示:实验开始时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
学生: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冰湿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
(后一点是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讨论后作出的结论)。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
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1min 2min 3 min 4min 5min 总数平均数温暖 5 6 6 8 9 34 6~7 冰凉 5 4 4 2 l 16 3—4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的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