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学案:专题2 细胞代谢1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三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三)[专题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时间:40分钟)1.某个氨基酸分子出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 )A.协助扩散 B. 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D.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B.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体现了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3.(双选)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是蔗糖分子扩散到液泡内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C.细胞呼吸时,丙酮酸不需要转运到线粒体内就可被利用D.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4.将洋葱表皮细胞放臵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5.下列操作对胃蛋白酶溶液(1 mL)中胃蛋白酶活性影响最小的是( )A.加入1 mL淀粉酶B.从35 ℃降至0 ℃C.加入2 g氢氧化钠D.加入1 mL新鲜胰液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B.底物只有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才能被催化C.RNA聚合酶能催化遗传信息的翻译D.酶均由腺细胞合成,具有高效性7.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内容,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号和3号实验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 .1号和2号实验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 .通过实验证明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 有关D .新鲜马铃薯汁中可能含有多种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8.洋葱内表皮细胞液浓度很高,但却不是紫色的。
取洋葱内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边滴入添加了含红墨水分子的质量浓度为0.3 g/mL 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进行观察。
高三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二 细胞的代谢 第1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酶与ATP课件
5.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
6.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7.酶的作用具有 高效性 、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8.ATP的结构简式是 A—P~P~P ,其中A表示 腺苷 ,P代表 磷酸基团
。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9.ATP的合成部位有
。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生物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生物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1.化合物中“A”的辨析
2.ATP的形成及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关系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生物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答案】A
【解析】题图甲中的A代表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腺苷是 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A项错误;ATP水解时离A最远的高能 磷酸键(c键)断开并释放能量,B项正确;ATP与ADP的快速转化 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C项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 应的活化能,D项正确。
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
(1)温度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a.载体是一类蛋白质,具有特异性,运输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 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b.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 胞吸收该载体运输的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①载体数量。 ②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 气浓度、温度等。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作为横坐标,低温段比较平缓,高温段较 陡(温度升高使酶迅速失活),两端开口宽些;pH 作为横坐标两端都较陡(过酸、过碱都会使酶迅速 失活),开口窄些。 (2)高温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大部分酶是蛋白质 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导致酶变性失活且不可恢复 在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故 适当升高温度,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高三生物复习学案:专题2 细胞代谢1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专题二细胞代谢小专题一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核心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内吞)胞吐(外排)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细胞外→内细胞内→外运输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ATP)能量(ATP)能量(ATP)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实例水、CO2、O2、甘油、乙醇红细胞吸收葡萄糖K+、Ca2+、Mg2+,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O2浓度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 C[知识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作出判断。
【互动探究1】(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解析] 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K+进入丽藻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
高考生物冲刺复习教案《细胞代谢专题》
2019年高考生物冲刺------细胞代谢专题【高考展望】本专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物质的跨膜运输、酶与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且与其有关的图表与曲线图较多,是对考生能力考查的很好的出题点。
物质跨膜运输中的渗透作用原理、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及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酶的相关知识并不多,但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如酶的本质、特性及酶特性的实验分析和设计等。
光合作用几乎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对其考查往往与呼吸作用、酶、ATP的结构与转化及在细胞内能量供应系统中的作用等联系在一起。
【知识升华】一、知识网络二、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1. 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物质特点运输方式物质运转方向载体蛋白消耗能量举例能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如上图中的物质A)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耗能水、气体等小分子;甘油、固醇等脂溶性分子不能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如上图中的物质B、C)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耗能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能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如上图中的物质D)主动运输/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耗能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离子出入细胞注意:蛋白质等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不属于跨膜运输,而是依靠胞吞和胞吐来进行,它的特点是需要能量,不需载体蛋白。
2. 影响跨膜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自由扩散:细胞内外的浓度差(随着浓度差的增大,运输速率也增大)协助扩散:细胞内外的浓度差、载体蛋白数量(开始时随着浓度差的增大,运输速率不断增大,但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增大到一定程度便不再增大)主动运输:能量、载体蛋白数量(呼吸越强,ATP越多,运输速率越大,但由于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增大到一定程度便不再增大)三、酶内容解析产生部位由活细胞产生由活细胞产生后,可在细胞内或细胞外起作用。
本质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合成原料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功能生物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其本身的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特性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非常高;探究实验: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探究实验: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实验作用条件温和酶在常温、pH为中性的环境中起作用,剧烈的环境条件会使酶失活(但也有特例: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在偏酸的环境的起作用);种类胞外酶(如各种消化酶)、胞内酶(如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酶的常见误解①误解: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正解:活细胞均可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②误解:低温和高温均可使酶变性失活正解:低温只抑制酶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第3讲 ATP、酶与物质运输教案
第3讲ATP、酶与物质运输[考纲要求] 1.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
2.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b)。
4.扩散和渗透的过程(b)。
5.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及原因(b)。
6.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b)。
7.胞吞和胞吐(a)。
8.酶的发现过程(a)。
9.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b)。
10.影响酶作用的因素(c)。
1.从ATP结构简式理解其组成上图所示序号分别表示为:①C、H、O、N、P;②腺苷;③核糖;④腺嘌呤;⑤核糖;⑥磷酸基团;⑦高能磷酸键;⑧腺苷;⑨ADP(腺苷二磷酸)。
提醒(1)ATP≠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一种储能物质,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2)生命活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但细胞中ATP含量很少。
其能量供应依赖于ATP与ADP间快速转化。
(3)ATP合成时可产生水,ATP水解时需耗水。
2.牢记与ATP产生和消耗有关的细胞结构及生理过程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质膜消耗ATP:主动转运、胞吞、胞吐细胞溶胶产生ATP:细胞呼吸糖酵解阶段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碳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线粒体产生ATP:需氧呼吸的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3.熟记酶的相关知识提醒有关酶的6个误区(1)误认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实际上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进而引申为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或细胞核。
(2)误认为“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实际上,凡是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
(3)误认为“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实际上酶是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
(4)误认为“酶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实际上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2细胞代谢第1讲物质的跨膜运输课件
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 D.若将该菌先65 ℃水浴灭活后,再用 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 表面积无变化 【答案】 A
【解析】 分析甲组结果可知,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与0时(原生质 体表面积大约为0.5μm2)相比,原生质体表面积逐渐增大,甲组NaCl处 理 不 能 引 起 细 胞 发 生 质 壁 分 离 , 说 明 细 胞 吸 水 , 表 明 细 胞 中 浓 度 >0.3 mol/L ,但不一定是细胞内NaCl浓度≥0.3 mol/L,A错误;分析乙、丙 组结果可知,与0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大约分别为0.6μm2、0.75μm2)相比 乙、丙组原生质体略有下降,说明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 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正确;该菌的正常生 长,细胞由小变大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该菌吸水也会导致原生 质体表面积增加,C正确;若将该菌先65 ℃水浴灭活,细胞死亡,原生 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再用 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D 正确。
变式突破
变式一 辨析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2022·四川绵阳中学考试)如图A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不
同浓度的同种溶液,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为显微镜
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
(B )
高于装置1的液面
B.图B中的⑤④⑥相当于图A中的②
植物细胞渗透系统
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 基本组成或条件 半透膜、浓度差
——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原理
水分子通过半透 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之间 膜的扩散作用 发生渗透作用
最新整理高三生物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名师讲义.docx
最新整理高三生物教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名师讲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1.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答案×分析:协助扩散为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
2.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答案×分析: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性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
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其结构。
3.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答案×分析:血浆中的碘含量很低,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碘含量很高,因此碘以离子状态经主动运输进入其内。
4.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答案√分析:红细胞从外界吸水膨胀,使红细胞破裂。
5.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分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6.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答案×分析:酶不提供能量,而是降低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7.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答案√分析: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8.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答案×分析: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核膜上的核孔有选择地让蛋白质和RNA 进出,而不是“自由”进出。
渗透作用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典例1(2013 江苏高考)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挖空练及易错提醒专题02细胞代谢(答案版)
专题02细胞代谢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材料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同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3、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5、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6、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⑴19世纪末,欧文顿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同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⑵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⑶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⑷1970年,科学家以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核人细胞融合实验,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⑸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7、糖被是细胞膜的外表,是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其作用是保护和润滑、识别。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2 细胞代谢中的酶和ATP(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二)(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2019·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分解硅尘的酶B.脲酶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C.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膜,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因此溶菌酶能够溶解大多数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2.(2019·安徽六校联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设置对比实验可以探究不同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B.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增加某反应体系中酶的数量,反应速率会加快,最终产物浓度会增加D.酶不但可以作为一个反应的催化剂,还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C[通过设置一系列pH梯度的实验,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形成对比,故可通过设置对比实验探究不同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B正确;如果在反应体系中增加酶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会加快,由于酶只起到催化作用,因此不改变产物的量,C错误,D正确。
故选C。
] (教师备选) (2019·山东各校联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如图所示,3号试管滴加两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4号试管滴加两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2、4号试管加快反应的原理不同B.1、4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不能证明酶的高效性C.该实验可以证明催化剂能通过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D.2、3、4号试管底物反应完毕释放的O2量应相同C[该实验可以证明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但并不能证明是通过降低活化能来实现的。
] 3.(2019·天津高考)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A.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麦芽糖,不消耗能量,A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在幼嫩组织中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需要光能,不需要ATP供能,C错误;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变成乳酸,不需要ATP供能,D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第2讲《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ppt精编课件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生物
回
访
真
重
题
访
好
题
基
础 记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技
忆
法
备
考
热
点
盘
提
点
能
专
训
[二轮备考讲义]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1讲 第3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生物
回
访
真
重
题
访
好
题
基
础 记
第1讲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技
忆
法
备
考
热
点
盘
提
点
能
专
训
[二轮备考讲义]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1讲 第4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生物
回
访
真
重
题
访
好
题
基
础 记
进入回访真题 领悟高考
技
忆
法
备
考
热
点
盘
提
点
能
专
训
[二轮备考讲义]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1讲 第5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生物
回
访
真
重
题
访
好
题
基
基础记忆 思维对接
础
记 忆
实现一二轮无缝对接
技 法
备
考
热
点
盘
提
点
能
专
训
[二轮备考讲义]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1讲 第6页
记
技
忆 代谢有关的酶类,常伴随着ATP的合成;另外,ATP自身的合
高三生物 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第1讲 酶和ATP课件
第1讲 酶和ATP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考纲要求
高考印证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T6
(Ⅱ)Leabharlann 2.ATP在能量代谢中 的作用(Ⅱ)
T1C、T4C T1C
3.实验:探究影响酶
T29
活性的因素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备考策略
1.命题趋势:(1)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常以曲线、图表形式或 实验探究、分析评价形式进行考查。(2)ATP部分命题频率低, 多融合到代谢(或生理)过程中与其他知识点一起考查。 2.备考指南:(1)复习时通过构建温度、pH和底物浓度对酶 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数学模型加深对酶特性的理解。(2)联系细 胞内稳定的能量供应系统复习ATP的相关知识。
3.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六个结构”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_主__动__运__输__、胞吞、_胞__吐_______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___第__一_____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__光__反__应____;消耗ATP:暗反应和 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解析:无论细胞分化到什么程度,某些基本的物质和能量 代谢是所有细胞共有的,如DNA的转录、翻译等,这些 反应中涉及的酶就是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所共有的酶, 如RNA聚合酶等,故A项正确。酶的催化作用需要一个适 宜的温度,如果低于这个温度,会使分子运动减弱,反应 速度降低,表现为酶活性降低,但并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 构,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故B项错误。酶在生化反应中起 着催化剂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提高了反应速度,故C项正确。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酶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可作为催化剂,而在另一些 化学反应中,则可能作为底物被相关蛋白酶分解,故D项 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代谢考点1酶与atp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考点1 酶与ATP
12/9/2021
要点整合 1.常考必记的7类酶 (1)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间缩聚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DNA 复制。 (2)RNA聚合酶——用于转录时DNA解旋及核糖核苷酸间的连接。
12/9/2021
――限―制 ――酶―→ 特异性切割DNA分子(断开磷酸二酯键) (3)基因工程
12/9/2021
1234
A.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增加的因素是酶量不足 B.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反应速率值,可用图一中的曲线c和d表示
√C.对于图二中曲线b来说,若酶量减少,其走势可用曲线f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可能变为曲线f;增大pH,可能变 为曲线e
12/9/2021
12/9/2021
3.能量“通货”——ATP (1)与ATP产生和消耗有关的细胞结构及常见生理过程
细胞结构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 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产生ATP:光反应
叶绿体 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
12/9/2021
C.②和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后所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在细胞中能与ADP相互转化实现储能和放能,从而实现能量的循
环利用
12/9/2021
1234
解析 答案
解题模板
ATP结构与功能的解题方法 (1)ATP、磷脂及核酸的组成元素相同。ATP中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 (2)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 酸键容易断裂和形成。 (3)吸能反应往往需要消耗ATP,放能反应往往产生ATP,人体在运动状 态下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速率大于安静状态下的转化速率。 (4)物质出入细胞时,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 和胞吐消耗ATP。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二 第一讲 新陈代谢、酶和ATP
实验组
对照组
衡量标准
验证酶 待测酶液+ 已知蛋白液+双缩 是否出现
是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脲试剂
紫色
பைடு நூலகம்
验证酶具 底物+相应
底物是否
底物+等量蒸馏水
有催化作用 酶液
被分解
验证酶具 有专一性
底物+相应 酶液
另一底物+相同酶 液或同一底物+另 一酶液
底物是否 被分解
.
实验名称
实验组
对照组
衡量标准
验证酶具 底物+相应酶 底物+无机催化
.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 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 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乙图: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 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
5.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名称
.
.
.
考点 考点 解读
新陈代谢与酶 1. 2.酶的特性及实验验证
.
1.(2010·上海高考)如图表示细胞中
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 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点 验探究
高考对本热点的考查多从如下角度展开:
命题 考查酶的化学本质、组成单位、来源等;结合坐标
角度 曲线考查酶的作用特性及活性制约因素;结合图表
信息设计实验探究或验证酶作用特性及其制约因素
专题02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教学案)-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1.本专题知识难点较低,考查时一般是章内或章节间的综合考查,多以图像分析或综合比较的形式考查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在结构、功能上的区别与联系。
2.往往与代谢知识综合起来考查,并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高考一、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2.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
3.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对无机盐离子则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二、酶的本质、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因素1.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1.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思路分析重点](1)探究某种酶的本质(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②设计方案示例: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3)验证酶的高效性。
(4)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
①实验设计思路:⎭⎪⎬⎪⎫底物+T 11+酶液底物+T 22+酶液底物+T 33+酶液⋮ ⋮ ⋮底物+T n n+酶液――→检测 底物的分解速度或存在量②操作步骤: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 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反应溶液pH 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①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细胞代谢中的酶和ATP考点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案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酶的本质与概念(1)酶的作用原理①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的特性的曲线图1 图2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3)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图1 图2 图3①分析图1和图2:温度或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图1和图2中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的因素是高温、过酸和过碱。
③分析图3: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酶浓度。
3.酶的实验设计(1)反应物和酶的选择①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的分解,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易分解。
②研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由于酸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并且碘可与碱反应,所以一般不选用淀粉和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常选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
(2)检测时试剂的选择①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鉴定淀粉是否分解用碘液,一般不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②若物质反应前后均能与试剂发生反应,例如麦芽糖和水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再如蛋白质和水解后形成的多肽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此类试剂不能选用。
③若物质反应前后均不能与试剂反应,例如蔗糖和水解后的单糖均不能与碘液反应,此类试剂也不能选用。
1.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 ℃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 ℃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在生产上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设计实验测定极端耐热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指出两点即可)(2)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提示:(1)底物淀粉溶液的浓度和用量、pH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细胞代谢小专题一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核心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内吞)胞吐(外排)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细胞外→内细胞内→外运输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ATP)能量(ATP)能量(ATP)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实例水、CO2、O2、甘油、乙醇红细胞吸收葡萄糖K+、Ca2+、Mg2+,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O2浓度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 C[知识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作出判断。
【互动探究1】(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解析] 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K+进入丽藻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
大量厌氧细菌能在池中繁殖,说明池中缺少氧气,丽藻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所以K+难以进入丽藻。
[答案] C考点整合二:酶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的研究方法(1)自变量:要研究的因素。
(2)因变量:酶的催化效率。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研究要做到科学和严谨。
3.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1)酶浓度在有足够多的底物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如图所示。
(2)底物浓度当酶浓度、温度、pH等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酶全部参与催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了,如图所示。
(3)pH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的活性最强时的pH即为该酶的最适pH。
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且该种变性是不可逆的,如图所示。
(4)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中反应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
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甚至会使酶失去活性,如图所示。
特别提示:高温使酶失活是由于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即使恢复到最适温度,该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而低温条件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在恢复至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4.教材中常见的酶及其作用酶的名称酶的作用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多肽DNA酶催化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纤维素酶催化分解纤维素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酪氨酸酶催化利用酪氨酸合成黑色素解旋酶催化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断开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R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转录R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形成黏性末端DNA连接酶将DNA分子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例2】(2009·宁夏理综、辽宁理综)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解析] 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故B正确。
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也逐渐上升,故A错误。
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被破坏,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两项均错误。
[答案] B[知识总结] 与酶相关的常见误区明示【互动探究2】(2010·合肥质检)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A.曲线1 B.曲线2C.曲线3 D.曲线4[解析] 最大生成物的量与温度无关。
从图1中可以看到,温度为2a时的酶促反应速率比a时要高,所以在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要比a时短,根据图2可以看出只有曲线2符合。
[答案] B考点整合三:ATP的结构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ATP的结构简式结构简式可以写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的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
另外,要注意将ATP的结构简式和与遗传相关的DNA.RNA的结构简式中的不同部位的“A”进行区分,如下图中圆圈部分所代表的分别是:①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图解分析3.生物与能量归纳(1)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光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3)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当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可用于生命活动。
(4)能量一经利用,即从生物界中消失。
(5)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6)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生成ATP的反应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7)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ATP所需的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能。
(8)病毒等少数种类的微生物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其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代谢。
【例3】(2010·海淀区质检)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惟一来源B.有氧状态下,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有氧条件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解析] 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ATP,在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也可产生ATP,故A 错误。
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故B错误。
根毛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故D错误。
[答案] C[知识总结] 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两过程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具体如下:项目ATP合成ATP水解反应式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所有需要能量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条件由ATP合成酶催化由ATP水解酶催化能量来源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光能(光合作用)和化学能(细胞呼吸)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能量去路储存在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互动探究3】(2010·临沂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解析] ATP是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腺苷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组成;酶具有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作用的条件要温和,所以要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 D高考链接1.(20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解析:本题考查与物质运输相关的生理过程及各自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供能;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仍进行新陈代谢,需要吸收葡萄糖将其分解供能;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从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抗体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B2.(2010·山东卷,3)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穿)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跨(穿)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运用和识图的能力。
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度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无关,这时候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b 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因此A选项错误;方式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如果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那么与之有关的载体蛋白应贯穿于细胞膜中构成蛋白质通道,所以B选项错误;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而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因此D选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