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成功原因分析 自主创新方面
从吉利发展看我国汽车业自主创新路径
次的细 分市场组成 。运用价格和产品档 次两种标准 对行
业 市 场 层 次 进 行 划 分 ,可 以得 到 如 表 1 所 示 的 从 低 端 市
取 决于 消 费者 的接 受程 度和 国 外企业 的 反应 。从 实效 看 ,一方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于价格和定位差 异 ,消费者不会刻意将 本土企 业的品牌与合资企业 的品牌进行 比较 ,而是 出于 经济性 考虑 ,更易于接受本土企业产 品。另 一方面 ,合 资企业因为产品档次 的悬殊和利润 的微 薄也没有关注本
大差 异。 高 端市场 对 应 的技术 难度 更 高 、品牌 效应 更 强、资金投入更大 ,新进入者 无法在短期 内克服 高昂的 有形和无形 的进入成 本。低端市场对技术 、品牌 、资金
等 的 要 求 相 对 较 低 ,企 业 进 入 的难 度 相 对 较 小 ,要 克 服
“ 替代模 式”的成 本创新 ,实现 了国内消费者 能承 受而
在汽 车业中 ,吉利 、奇 瑞、 比亚迪 、华 晨、五菱等 在进入汽 车产业 时 ,都 选择 了1 O Z - 元甚至 5 万元 以下 的 低端市场切入。其他后进入 的本土企业 ,如Ⅱ 合飞、比亚 迪 、长安等 ,也都是 以与合资企业车型风格和价格定位
迥 然 不 同 的 姿 态切 入 汽 车 市 场 的 。
鲜 明对照。第三 , “ 建 设 厂房 ” 和 “ 生 产 制 造 设 备 ” 等
在通过低端市场 实现产业进入 后 ,企业面 临着 爬坡
的问题 ,这 需 要从 战略 上确 立创 新在 企业 发展 中的地 位 。通过 产业实践发现 ,不论是在技术成熟 产业还 是技 术 变化迅速 或出现技术轨道变迁 的产业 中 ,能否前 瞻性 地确 立 创新 的重 要地 位 是决定 企 业创 新动 力 的重要 因 素 ,也 因此是企业能否 “ 站稳脚”的重要前提。 在1 9 9 0 年 吉利 进入 汽 车业 之际 ,正是 合 资企业 凭 借所掌握 的核 心技术而处于绝对垄 断地位 之时 ,我国汽 车 行业试 图通过 “ 市场换技术 ”的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效
课题研究论文:集成外部资源实现低成本自主创新———吉利汽车的经验启示
企业战略论文集成外部资源实现低成本自主创新———吉利汽车的经验启示一、研究背景经典创新理论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来自于内部创新。
但是随后研究人员发现,由于专业分工的存在,技术创新过程愈来愈复杂,不同的经济主体专注于特定的专业领域,任何一个主体都不能完全独立掌控创新结果。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再是独立开展的,而是依赖于对外部资源的综合利用[1].对企业而言,必须通过与其他经济主体进行密切的联系,及时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进而实现基于外部资源集成的企业创新发展,因此经济主体间的合作与依赖就更加重要。
由于创新的高风险性和创新资源的有限性,中国企业试图借助低成本途径来实现自主创新,以使自身在产业链条中位居优势地位,具有产业话语权,利用对产业的控制能力最终达成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
在众多产业中,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与国外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亟需通过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提高产业竞争力[2].作为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十大品牌之一,吉利正在走出一条低成本的自主创新路径。
从进入的时间看,吉利是汽车工业的“后来者”(1997年正式进入轿车领域,2001年列入国家产品公告,2003年进入中国3+6主流轿车制造厂家行列1)。
但是吉利克服了资金有限和基础薄弱的不利条件,通过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3].例如: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吉利已经拥有专利3 000多项,发明专利340项,多项技术和产品获得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成果奖。
吉利汽车率先成为集成利用外部资源的自主创新型汽车企业,通过进行技术自主探索和开发实践获得了显著的低成本创新绩效,其创新经验可以为其他汽车企业提供可行性借鉴。
二、吉利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吉利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在准备进入汽车领域的时候,吉利清晰地认识到自主创新是企业成功的途径,只有实现低成本自主创新才能在汽车行业拓展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在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吉利认真分析了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制定了低价占领市场的战略,如图1所示。
吉利汽车的SWOT分析
吉利汽车的SWOT分析一、分析背景吉利从1998年第一辆豪情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
在这12年中,吉利是最能“折腾”的一个汽车厂家。
首先是控股国润,借壳在香港上市成功;其次,还成立了吉利大学来培养汽车人才;最后收购英国锰铜公司,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以及炒得最火的收购沃尔沃,都是吉利的大手笔。
下面根据战略分析中比较常用的SWOT分析法来对吉利汽车进行战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
二、优势分析1、在低端市场中国本土企业具成本优势,根据市场调查,吉利汽车与中低端市场有着很好的契合点。
2、国家鼓励政策(国家鼓励1.6L排量汽车减免5%购置税政策,这使吉利大部分车型都受惠于这项利好政策)。
3、吉利已经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逐渐过度,加大研发力度.(巨额投入研发,2010年投入19亿元,吉利的研发经费已经达到销售额的8%。
)。
4、分品牌营销的策略,除吉利母品牌外,吉利日后所有的产品都将分为帝豪、全球鹰以及上海英伦三个品牌来销售。
以多品牌的战略布局增强吉利汽车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5、吉利已经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
三、劣势分析1、宣传力度不够。
吉利汽车在各个地区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其他自主品牌的汽车。
2、吉利车质量不尽人意。
由于吉利汽车在各个地区的服务站比较少所以导致当吉利汽车出现故障的时候维修起来很费时间,从而使得大众都一概认为吉利车质量不好,避而远之。
3、售后服务不够完善。
因为吉利所设立的服务站相对较少,而且服务站条件并不是很高级,所以使消费者对于吉利汽车的售后服务很没有信心。
4、吉利车系内部“重贵轻贱”。
吉利汽车面对旗下的几款品牌所花的关注度不够平衡。
四、机会分析1、出现向其他地理区域扩张,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如2009年非洲19国官员访吉利寻汽车发展共同机遇) 。
2、客户群的扩大趋势或产品细分市场。
( 随着一系列中低端车的推出,加大其低端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有更大的动力迈向中端市场)。
吉利成功原因分析自主创新方面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汽车工业并获得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国内轿车“3+6”格局的重要成员,并正以“中国”的资格和自主创新的姿态,引人注目地登上国际汽车工业舞台,成为中国轿车走向世界当之无愧的代言人;回顾的发展史,任何对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对吉利在打造民族轿车上的执着和艰辛,任何稍有民族情结的人都会肃然起敬;2005年10月,国家召开的“吉利现象研讨会”甚至用这样的热情洋溢的语言评价吉利: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剥下轿车的“贵族”外衣1997年,董事长走进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中从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市长”、“局长”的坐骑,“老板”、“老总”的,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车”就是“商车”;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人目眩的外衣,像神祗身上年久的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首先是价格,四五万元的吉利轿车一上市,理所当然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众多合资品牌轿车,即使心犹不甘,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朴,而是观念的归真;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伪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李书福就是用这种貌似狂妄的语言,彻底刷新了人们对轿车的理解,颠覆了中国人对制造轿车的敬畏感;这种刷新和颠覆不亚于是中国轿车界的一次思想解放;在此之前,弥漫在轿车界的“没有20年时间打造不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不出自己的发动机、”、“中国没必要搞自主品牌汽车”等悲观、猥琐的论调比比皆是,窒息着中国汽车人自主创新的意志;在此之后,络绎不绝的步上吉利的后尘,意气风发地加入自主研发轿车的行列;一支可以与外商叫阵、令巨头不敢小觑、让国际传媒惊呼“中国车来了”的力量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吉利的观念创新,成就了中国汽车界的一场革命;打造强势“吉利军团”李书福嗜“才”如命;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下大批俱佳的汽车技术人才;这些佼佼者的共同信念,就是期望在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热潮中建功立业;然而蜂涌而入的,无情地扼杀了精英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报国热情;当立志“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李书福树起“招贤纳士”的旗帜,“投奔”者如过江之鲫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短短几年间,吉利旗下英才云集,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多达900余人;其中有工程院院士2名、外国专家8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吉利的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逐步形成科技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很快改变了吉利的面貌;短短几年,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并投产九大系列不同的车型,其中、已在国内外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代名词,近期投产的还有6款新车型;在开发手段上,吉利已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目前已完全具备了全数模的开发方式,拥有每年开发2-3款新车型的研发能力;逐步掌握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实现了中国第一台也是迄今中国唯一的的设计制造、电子智能系统的设计生产、世界领先国内领先的大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整车设计、匹配、试验、验证技术的全面应用;如今,吉利已经形成、美日、、SRV、美人豹、、自由舰、、等9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谱,拥有到的8大系列发动机和JLS160、Z110等8大系列;不仅仅是注重“引才”,李书福更注重“育才”;自1998年至2005年,吉利先后在临海、北京、海南创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等大专院校,培养专业的汽车技工、技师和各类汽车人才;进入2007年,吉利又创办了国内首家培养行业高级专业人才的“浙江吉利汽车工程学院”;在办校同时,吉利又设立了“未来人才基金”,为吉利未来事业定向培养1000名学习成绩好、创业心强、不怕苦、愿奉献,但家庭贫寒的大学生;李书福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宣称:根据吉利汽车年产销量200万辆的规划,吉利共需员工近20万;因此,我们计划把吉利在校学生增至10万人,平均每年毕业2-3万人,每年进入吉利工作1—2万人;再经过10年的发展,一个年产销200万辆汽车的吉利集团公司就有了基本的人才保证;只有自主开发方能命运自主李书福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也就是说主权经济,你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面;”进入轿车行业后,吉利是怎样把这个“主权”始终紧紧攥在自己手里的呢一是下大力气攻克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李书福提出,吉利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整车技术;为此,吉利投下巨资,建起现代化的汽车研究院,现代化的基础、电气、道路模拟、多功能实验室,现代化的变速箱、发动机厂……其间自然有无数的艰难困阻,这里毋庸细述,结果则是:479Q发动机下线了,MR479Q系列发动机通过了,电力助力转向系统开发成功了……一系列的成功,标志着吉利完全具备了一家自主企业必须拥有的整车造型、车身、底盘、汽车附件、发动机、变速箱、整车电子电器等开发设计能力;当然,坚持自主开发并不是“”,更不是“闭门造车”;相反,吉利愈是坚持自主,愈是注重汲取世界先进技术;吉利没有同世界上的任何合资,但却同世界上几十家汽车技术及相关专业公司进行着技术合作,包括引人注目的与英国合作打造出租车;这是一种拥有100%自主权的合作,吉利具有充分的话语权;这也正是吉利能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赶上国际先进造车水平的“奥秘”所在;二是逐步实现零部件全面国产化;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纺织、五金、机械、模具、塑料、橡胶、电子电器、石油化工、、信息技术等行业都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李书福由此认为,将这些行业的相关技术整合在一起,通过技术集成优化,就是一辆中国汽车;正是通过这种整合,吉利与国内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建起了,通过知识的交流互动,形成了以本土企业为主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吉利的销量也由此呈现出的增长:由1999年的1600辆,跃向1万辆、2万辆、4万辆、8万辆、10万辆、15万辆直到2006年的辆;2007年,集团更把在29万辆;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吉利这一“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的成果灿烂而又辉煌;。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汽车战略计划
组 员:郭 兵 崔叶欣 程子健 刘 露 付鹏程 丁燕娟 郭嘉君 付桥涛 指导老师:孟 鹰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公司简介
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情况分析
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公司简介
吉利汽车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企 业。我们的使命就是以“创造超值生活”为核心价值 观,为百姓提供低价优质的轿车;通过研发与创新, 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充 分发挥个性和才能的人性化环境,为企业股东提供合 理的投资回报,为社会尽公司应尽的义务;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民族汽车工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让吉 利轿车走向世界。
在“十一五”只做经济型轿车,并 立 志做精、做强、做大,达到40万辆 的产销规模,做中国经济型轿车的 “领头羊”。 做好、做足、创新、发展上坚持走 经济型汽车的发展战略 目前已具备产品研发和年产15万辆 轿车、18万台变速器、20万台发动 机的生产能力,公司生产的轿车遍 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并已成功出口 美洲、西亚市场。
得分高于一般指标2.5,外部环境对吉利有利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公司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公司 拥有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瑞虎 五种车型的轿车与其配套的发动机、变 速箱等系列产品。奇瑞具有政府背景 概述
中国经济型轿车行业领先企业。 主要生产“夏利”、“威姿”、 “威乐” 系列轿车。夏利具有丰田的背景
(2)金融危机对汽车行 业的冲击
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
(1)价格与性价 (2)个性化、实用性
(3)品牌意识
(4)节能环保
政策(political)环境分析
中国国内政策 国家政策的支持: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作为国 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 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小排量汽车的解禁 国家政策的局限: 1、汽车税费过重;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吉利案例分析-PPT精品文档
吉利产英国豪华出租车
谢谢观看
传奇人物
李书福
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 经济师职称,台州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 2019年底,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20多亿元, 年销售收人30多亿元。 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 此外,吉利还投资8亿多元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 京吉利大学.
三,人才培育创新。
优势与机会
优势
自主品牌; 自主研发能力; 成本优势,性价 比高 组织结构紧凑, 决策效率高、执 行力强 凝聚力较强,冲 劲足;
机会 小排量汽车的 解禁政策 消费者对养车 成本的关注
消费税调整将 进一步改变轿车
消费结构
吉利汽车一览
如今的吉利已经能造出堪比劳斯莱斯的轿车
2019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 斯· 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2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 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创新 力
创新-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一,自主技术创新。 二,营销方式创新。
四大品)
大事记
2019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 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 企业之一 2019年8月23日,《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了2019“中国顶 尖企业”百强名单,吉利榜上有名。 2019年3月28日,北京时间晚9点,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 汽车公司签署了正式收购沃尔沃的协议,从而为这场历时一年多的 并购“马拉松”画上了句号,同时18亿美元的收购价也创造了中国 民营企业至今为止金额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战略分析1公司愿景及使命1.1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1.2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用户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的今天,能否制造充分保障生命、爱护环境的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共识。
吉利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2战略目标贯彻“不打价格战、不降价”整体策略,并将单纯的“数量战”升级成价值战、服务战和营销能力战,建设以“顾客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营销价值链,持续推进多品牌建设,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主品牌,实现全年销售41.2万辆的目标3公司现行战略分析3.1公司战略2010年实现年销量41.2万两,相比2009年的30万两,增幅达37%以上,足以说明吉利采取了积极的发展型战略;与此同时,吉利将在2010年新推出多种车型,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更宣称要新增两至三个更大更豪华的车系,说明其选择产品多角化战略,进行品牌延伸,获取更大利益。
吉利的战略由原先的立足国内、抢占低端市场逐渐转变为全球扩张,向中、高端市场延伸,收购沃尔沃正是它迈向中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战略布局为实施国际化战略,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整车及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吉利的创新之路
吉利的创新之路————————————————————————————————作者: ————————————————————————————————日期:吉利的创新之路一、吉利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含沃尔沃),连续九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目前,吉利已经拥有国内先进、世界一流的汽车研究院,并形成了五大技术平台、十五大产品平台、帝豪、全球鹰、英伦等品牌四十二款车型的产品规划体系。
吉利目前已申请各项专利近1500项,已授权500余项,并且获得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称号。
二、市场创新——吉利收购沃尔沃开拓海外市场吉利收购了沃尔沃,首次实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对一家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全品牌收购和全体系收购。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一方面可以利用沃尔沃原有的欧美市场,加强吉利在国际的销售;另一方面,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是豪华品牌的诞生地和集中地,注定了竞争激烈,且两个市场都比较成熟,短时间沃尔沃要在这两个市场快速提升销量显然是相当的困难。
因此,沃尔沃可以利用吉利的销售渠道,大力开拓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
开拓公务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的销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吉利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拓中国市场,特别是公务车市场。
当前,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政府采购应“优先购买新能源和中国品牌汽车”,自主品牌汽车采购比例要达到50%。
吉利集团pest分析
•
• 这项海外并购,可以 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 本土市场的竞争力, 为自主创新提供原始 技术依据,实现技术 跨越,并为中国汽车 产业“走出去”提供 现成的通道,迅速提 升中国汽车及零部件 在欧美日市场的比例, 解决中国汽车产业自 主创新所面临的知识 产权问题,实现在发 达国家汽车市场你中 有我零的突破,从根 本上改变中国汽车产 业的国际形象。
??这项海外并购可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为自主创新提供原始技术依据实现技术跨越并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现成的通道迅速提升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在欧美日市场的比例解决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实现在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你中有我零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形象
浙江吉利控股有限公司
税前利润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 了大幅下滑,由07年的约180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 (1)战略性出售:发 展福特品牌 • (2)经济压力:沃尔 沃成为烫手的山芋 • (3)继续持有风险更 高。 • (4)沃尔沃历史使命 已完成
福特选择吉利的原因
英伦
全球鹰
帝豪
政治环境法律
• 国际:
• 1.政治局势复杂(美国、俄罗斯、欧盟、叙利亚) • 2.欧美国家经济衰退 贸易自由转向贸易保护。 • 3.关税、反倾销、反丌正当竞争
• 国内:
• • • • • • 工信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新能源汽车) 国税总局:自主开収享受所得税优惠、出口退税,小排量 汽车减征购置税。 财政部:购车补贴 政府采购:公务车国产化,吉利29款车入围。 汽车税费过重,结构不合理,公路收费站点多,造成消费者买 得起用不起,制约汽车市场的发展。
吉利汽车SWOT分析
应用技术学院课程大作业说明书课程名称: 汽车营销学课程代码: 题目: 吉利汽车SWOT分析年级/专业/班:学生姓名: 学号:开始时间:年月日完成时间:年月日课程大作业成绩:学习态度及平时成绩(30)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20)创新(5)说明书(计算书、图纸、分析报告)撰写质量(45)总分(100)指导教师签名:年月一、吉利公司➢简介集团目前拥有员工8000名,2002年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421位、“浙江省100强”第28位。
2003年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
拥有台州临海、宁波、台州路桥、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2010年3月28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豪情、吉利·美日系列经济车型,美人豹,华普三大子品牌系列;两厢、三厢经济型轿车、都市跑车等七个汽车品种。
吉利控股集团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为己任,为让更多的老百姓早一日拥有汽车,早一日享受快乐人生而不懈努力。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含沃尔沃),连续九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二、优势吉利集团总部设在杭州,目前在浙江宁波、临海、路桥、上海、兰州、湘潭等地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吉利汽车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700多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
吉利汽车发展案例
吉利汽车公司发展之路过20年的艰辛努力,吉利集团终于脱颖而出,成长为寄托着民族汽车工业希望的新兴实体之一。
然而,与许多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吉利并不以取得的业绩和成就为满足,因为这与始终盘桓在创始人李书福心头的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吉利的“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将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透过上述规划,你可以窥见,“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目标是多么宏伟、多么令人振奋!为了保证这一规划的顺利实现,从2004年起,吉利在国内外就开始了艰难的战略布局。
其中包括与马来西亚、英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合作伙伴签订各种合作协议;在国内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建设组装工厂等等。
截至目前,吉利已经形成了年产20万辆整车的产能。
现在,以提高生产能力为标志的布局仍在紧张进行中。
以全球汽车工业格局为考量、立誓要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李书福,在最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用空前严峻的口吻指出:布局,这是吉利面临的最为紧迫、事关生存的事!吉利的前身1997年11月6日,在中国江南古镇路桥,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把“黄岩县北极花冰箱厂”的招牌挂上工厂的大门。
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若干年以后,一个代表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会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工厂中诞生。
更没人会想到,从这家小工厂破壳而出的小汽车公司,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会奇迹般地发展起来,朝气蓬勃地走向浙江、走向中国,成为令全世界汽车界都为之震动的跨国企业集团!20年的跋涉伴随着太多的艰辛,也伴随着无上的荣光。
吉利人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种种史诗般的实践,已经历史地镌刻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上。
如今,当我们用更加自信的心情来检视往日的峥嵘时,一种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国人、无愧于民族的豪情,就会像春潮一样,涨满所有吉利人的心胸!由于创始人的志存高远,吉利()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开拓之路。
吉利面试题目总结:探秘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吉利面试题目总结:探秘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内著名的汽车企业,吉利汽车一直以来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了国内汽车制造业的重要代表之一。
而作为一家存在时间超过十年的企业,吉利汽车的成功背后必定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究吉利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以及为什么这些独特的竞争力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
1.产品研发与创新作为一家汽车企业,高品质和技术领先的产品一定是其根本所在之一,特别是在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者对于车辆的安全、舒适、便携、绿色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这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在吉利汽车的产品研发中,企业牢记技术创新是企业自我价值的代表之一,对于创新投入会尽可能地保证,通过软实力和技术支持不断做出各种大胆创新推陈出新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以其2015年推出的中国首个风阻系数为0.23的博瑞GE为例,这款车型价格合理、安全效果优秀、续航能力高,成为了当时市场上一款颠覆当时市场对于汽车的看法的智能车。
在这个汽车行业,吉利汽车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毋容置疑,因此,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这样的独特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2.全球化的布局和战略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作为一个国内的品牌,拥有全球的市场推广战略显然是吉利汽车的一个优势。
吉利汽车在全球市场布局上抱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收购、合资、出口等方式,拥有了在全球市场上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同时也打造出了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网络,为企业保持其领先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吉利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来看,该企业通过未来品牌的收购,取得了一席之位,同时战略性合作了多个欧洲国家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并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
其在美国也通过战略性投资,实现了在美国市场上的加强。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这一优势也将不断发挥作用。
3.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在市场增长情况不明朗的年代,为企业保持活力的研发能力才是一条正道。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分析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分析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逐渐崛起,其中吉利汽车以其独特的成功之道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吉利汽车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中国自主品牌崛起的背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源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对汽车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政府为了促进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层面对自主品牌汽车给予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等,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佼佼者,从成立之初起步较晚,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吉利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关注产品品质,提高技术水平,并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
首先,吉利汽车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吉利汽车逐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需求。
其次,吉利汽车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合作,吉利汽车提高了自身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再次,吉利汽车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
吉利汽车通过大力投入宣传推广,加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市场营销策略的落实,成功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吉利汽车成功之道的启示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产品质量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关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选择。
其次,技术创新是实现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重要途径。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汽车技术的升级。
再次,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是打造自主品牌汽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加强品牌的宣传推广,注重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最后,国家政策的扶持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重要保障。
吉利汽车战略分析评价
品牌建设
提升品牌形象:加 强品牌传播,提高 品牌知名度和美誉 度
强化品牌定位:明 确品牌核心价值, 巩固品牌在消费者 心中的地位
创新品牌体验:提 供优质的售前、售 中、售后服务,增 强消费者对品牌的 认同感和忠诚度
拓展品牌合作:寻 求与同行业或跨行 业的品牌合作,实 现资源共享和优势 互补
组织变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才引进:吉利汽车积极引进外 部优秀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团队建设:吉利汽车重视团队建 设,通过团队活动、交流等方式 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 高团队凝聚力。
财务保障
资金来源:吉利汽车 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包括自有资金、银行 贷款和合作伙伴的投 资。
战略协同:吉利汽车注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战略协同,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战略评估
战略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 制造商
战略实施:加大研发投入,提升 品牌形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战略布局:多元化产品线,拓展 国际市场
战略效果: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竞争优势
品牌影响力:吉利汽车在国内市场拥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
技术创新能力:吉利汽车在研发和生产方面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能够推出更具竞争力 的产品。
渠道优势:吉利汽车拥有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能够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成本控制能力:吉利汽车在采购、生产、管理等环节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能够提 供更具竞产品线不足
售后服务有待提 升
库存管理:采用 先进的库存管理 技术,确保库存 充足且不过多
物流配送:优化 物流配送路线, 提高运输效率
吉利集团的发展及战略分析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上海、
宁波、临海、路桥、兰州、湘潭六个地建有汽车 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 、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吉利汽车 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500个4S店和近600家服务站 ,据统计,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 120万辆。为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储备人才,吉 利在培养轿车人才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有吉利 汽车研究院和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浙江汽车工程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 。
2.2吉利集团的整车产业
•
吉利整车生产企业产品布局
吉利整车生产企业产品布局
2.3吉利集团的零部件产业
2.4吉利集团的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的方法由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第 一次提出,如下图所示。
作为我国第一家民营资本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 商,吉利汽车公司的价值链分布大致如下:
在人力资源方面,吉利汽车依托自己的教育产 业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员工队伍并形成了一整套适 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制度。
3.6市场需求分析
吉利汽车直接面对消费者,在 不考虑渠道管理的情况下,根据 上述需求函数对其影响比较大的 主要有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 人口数量和市场饱和程度几个方 面。
第4章 吉利集团的SWOT分析
4.1机会分析 4.2威胁分析 4.3优势分析 4.4劣势分析
4.1机会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 2、WTO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3、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4、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好车市
3. 从技术能力上看
沃尔沃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的公 司,拥有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具备低碳 经济发展能力,在汽车主、被动安全领域 拥有一系列领先技术,具有生产豪华车型 的技术体系能力,这些正是吉利所缺乏并 孜孜以求的。
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一、吉利收购原因。
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
①渴望技术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谁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②提升品牌吉利虽有三大品牌,但尚缺乏一锤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这个空缺沃尔沃正好可以补上,有了沃尔沃,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
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
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
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
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
4、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
敢赌敢拼敢挑战的李书福的个人魅力也是主要原因。
5、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的原因1)金融危机创造了历史机遇。
任何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过程都是复杂的,取得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天时和地利。
实际上,吉利早在2007年9月就开始申请并购沃尔沃,并通过太平洋汽车公关咨询公司与福特保持日常联络。
2008年吉利组织了包括富尔德律师所、德勤会计师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内的项目团队,正式开始运作并购沃尔沃项目。
但此时的福特一方面正忙于出售路虎和捷豹,无暇顾及沃尔沃,另一方面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不够,无心卖掉自己的技术重心沃尔沃。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美国2008年的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18%,福特的汽车销量更是下降21.8%,亏损146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于1999年耗资高达64亿美元收购的沃尔沃的全部股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民企自主创新:路径选择与机制构建——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为例
■ I 吉利: 自主创新, 业绩辉煌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 ,是 国内汽车行业 十强中唯一
一
家 民营轿车生产 经营企业 。 19 年第一辆吉利车下线 到今 从 98
天, 吉利 至今 累计 已经生产 汽车 6 0多万辆 、 口 3 出 万辆 。 跻身 于 行业 十强 , 成为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 , 连续 四年进入全 国企业 5 0强 , 0 被评为 “ 中国汽车工业 5 0年发展速 度最快 、 长最 好” 成 的企业之一。 短短 的几年间 , 吉利 已经 研发并投产吉利豪情 、 日、 美 优利 欧、R 美人豹 、 S V、 华普 、 自由舰 、 吉利金刚 、 景等 8款不 同的车 远
纳士, 合纵联 横 , 来居上” 后 的战略理念 ; 坚定地选 择了走“ 自主 创新 、 自主品牌 、 自主知识产权” 的道路 。吉利创新 , 不仅态度坚
型, 多款新车型在研发当中。 还有 被喻为“ 中国第一跑” 的都市休
闲跑 车“ 美人豹 ” 获得 了“ 中国工业设计创新 特别奖 ” 成为永久 , 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的中国第一辆 自主设计开发 的跑 车; 吉利“ 自 由舰” 车被评为“ 轿 消费者喜爱的 自主汽 车品牌” 。 吉利迄今 获得 专利成果 2 6项 ( 中发明专利 2 项 、 6 其 1 国际 专利 1 3项 ) 自行研制 的 4 1 ( V —) , G 8 V T i发动 机处于 国际同类机 型的先进水平 ; 自主研 发的 z系列 自动变速器 填补 了国内空 白,
略, 即从最 简单 的技术着 手 , 人才培养着手 , 零部件 体系建 从 从
设着手 , 从标准 、 规范着手 ; 先把低端市场做好 , 然后进入 中级轿 车市场 ; 把国 内市场做 好 , 步走 向国际市 场 ; 先 逐 逐步积 累 自己 的研 发能力 , 从而不断形成 核心竞争力 。
集成外部资源实现低成本自主创新―――吉利汽车的经验启示
集成外部资源实现低成本自主创新―――吉利汽车的经验启示【摘要】吉利汽车作为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商,通过集成外部资源实现低成本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从打破传统束缚、引入外部资源以及通过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吉利汽车成功的经验启示。
通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竞争力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吉利汽车在市场中取得了较大优势。
本文进一步总结了集成外部资源的重要性,成功案例的励志意义以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启示,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价值。
通过吸取吉利汽车的经验,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企业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低成本、自主创新、吉利汽车、集成外部资源、合作、技术创新、研发成本、竞争力、战略合作关系、经验、思考、成功案例、创新能力、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一直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传统的自主研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为了实现低成本自主创新,吉利汽车开始探索集成外部资源的新模式。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吉利汽车意识到单靠自身研发很难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因此开始借助外部资源来实现创新。
通过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吉利汽车成功引入了各种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打破了传统的自主研发模式,实现了低成本自主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吉利汽车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地集成外部资源,实现技术创新,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竞争力。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吉利汽车已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吸取这些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集成外部资源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2. 正文2.1 打破传统束缚,引入外部资源打破传统束缚,引入外部资源是吉利汽车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过去,吉利汽车曾经受限于自身研发实力和资源投入,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
吉利分析论文
关于吉利汽车的分析论文吉利品牌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所销售的轿车均属于自主创新产品。
2005年10月,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湖南建有五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整车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0万辆,发动机生产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有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经营吉利、美人豹、华普三大品牌系列轿车;2004年吉利轿车在国内销售达到101611辆,市场占有率达到4.5%,在国内轿车市场排名由2003年的第十位跃居到第七位,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4%;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8年底,在海外已建有28家代理商和156个销售服务网点,累计出口近25000辆吉利汽车。
用“五型模式”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从汽车消费市场看,我国人均拥有水平过低,为汽车需求的加速增长带来了可能。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总需求量为994万辆,2015年总需求量为1457万辆。
国内外汽车厂商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长期发展。
①汽车拥有率低:中国目前城市地区汽车拥有率仍低,按照现阶段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水平,我国汽车拥有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②市场需求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向私人消费的重要转变,汽车的私人消费市场处在蓄势待发的重要时期。
③潜在购买力大:中国购车一族的年龄主要在26—45 岁之间,正是中国人口结构中人数最为庞大的人群。
④消费环境与消费政策的不断改善。
在汽车市场向好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企业还是面临着严峻的竞争。
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大部分被欧美企业占领,而低价汽车更是有日韩低价汽车的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汽车工业并获得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已成为国内轿车制造业“3+6”格局的重要成员,并正以“中国自主品牌”的资格和自主创新的姿态,引人注目地登上国际汽车工业舞台,成为中国轿车走向世界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回顾吉利的发展史,任何对中国汽车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对吉利在打造民族轿车上的执着和艰辛,任何稍有民族情结的人都会肃然起敬。
2005年10月,国家科技部召开的“吉利现象研讨会”甚至用这样的热情洋溢的语言评价吉利: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脊梁。
剥下轿车的“贵族”外衣
1997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
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炮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市长”、“局长”的坐骑,“老板”、“老总”的专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车”就是“商车”。
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
人目眩的外衣,像神祗身上年久的油漆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
首先是价格,四五万元的吉利轿车一上市,理所当然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
众多合资品牌轿车,即使心犹不甘,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朴,而是观念的归真。
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伪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本相。
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
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
李书福就是用这种貌似狂妄的语言,彻底刷新了人们对轿车的理解,颠覆了中国人对制造轿车的敬畏感。
这种刷新和颠覆不亚于是中国轿车界的一次思想解放。
在此之前,弥漫在轿车界的“没有20年时间打造不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国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中国没必要搞自主品牌汽车”等悲观、猥琐的论调比比皆是,窒息着中国汽车人自主创
新的意志。
在此之后,络绎不绝的中国企业家步上吉利的后尘,意气风发地加入自主研发中国品牌轿车的行列。
一支可以与外商叫阵、令世界汽车巨头不敢小觑、让国际传媒惊呼“中国车来了”的力量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形成。
吉利的观念创新,成就了中国汽车界的一场革命。
打造强势“吉利军团”
李书福嗜“才”如命。
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下大批德馨俱佳的汽车技术人才。
这些佼佼者的共同信念,就是期望在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热潮中建功立业。
然而蜂涌而入的合资企业,无情地扼杀了精英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报国热情。
当立志“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李书福树起“招贤纳士”的旗帜,“投奔”者如过江之鲫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短短几年间,吉利旗下英才云集,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多达900余人。
其中有工程院院士2名、外国专家8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吉利的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逐步形成科技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很快改变了吉利的面貌。
短短几年,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并投产九大系列不同的车型,其中美人豹、自由舰已在国内外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代名词,近期投产的还有6款新车型。
在开发手段上,吉利已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目前已完全具备了全数模的开发方式,拥有每年开发2-3款新车型的研发能力。
逐步掌握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实现了中国第一台也是迄今中国唯一的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制造、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生产、世界领先国内领先的大升功率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整车设计、匹配、试验、验证技术的全面应用。
如今,吉利已经形成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吉利金刚、远景等9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谱,拥有1.0L 到1.8L的8大系列发动机和JLS160、Z110等8大系列变速器。
不仅仅是注重“引才”,李书福更注重“育才”。
自1998年至2005
年,吉利先后在临海、北京、海南创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等大专院校,培养专业的汽车技工、技师和各类汽车人才。
进入2007年,吉利又创办了国内首家培养行业高级专业人才的“浙江吉利汽车工程学院”。
在办校同时,吉利又设立了“未来人才基金”,为吉利未来事业定向培养1000名学习成绩好、创业心强、不怕苦、愿奉献,但家庭贫寒的大学生。
李书福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宣称:根据吉利汽车年产销量200万辆的规划,吉利共需员工近20万。
因此,我们计划把吉利在校学生增至10万人,平均每年毕业2-3万人,每年进入吉利工作1—2万人。
再经过10年的发展,一个年产销200万辆汽车的吉利集团公司就有了基本的人才保证。
只有自主开发方能命运自主
李书福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开发,也就是说主权经济,你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面。
”进入轿车行业后,吉利是怎样把这个“主权”始终紧紧攥在自己手里的呢?
一是下大力气攻克轿车核心部件研发技术。
李书福提出,吉利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整车技术。
为此,吉利投下巨资,建起现代化的汽车研究院,现代化的基础、电气、道路模拟、多功能实验室,现代化的变速箱、发动机厂……其间自然有无数的艰难困阻,这里毋庸细述,结果则是:479Q发动机下线了,MR479Q系列发动机通过国家鉴定了,电力助力转向系统开发成功了……一系列的成功,标志着吉利完全具备了一家自主企业必须拥有的整车造型、车身、底盘、汽车附件、发动机、变速箱、整车电子电器等开发设计能力。
当然,坚持自主开发并不是“从头开始”,更不是“闭门造车”。
相反,吉利愈是坚持自主,愈是注重汲取世界先进技术。
吉利没有同世界上的任何汽车公司合资,但却同世界上几十家汽车技术及相关专业公司进行着技术合作,包括引人注目的与英国锰铜合作打造世界名牌出租车。
这是一种拥有100%自主权的合作,吉利具有充分的话语权。
这也正是吉利能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赶上国际先进造车水平的“奥秘”所在。
二是逐步实现零部件全面国产化。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纺织、五金、机械、模具、塑料、橡胶、电子电器、石油化工、计算机工程、
信息技术等行业都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
李书福由此认为,将这些行业的相关技术整合在一起,通过技术集成优化,就是一辆中国汽车。
正是通过这种整合,吉利与国内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建起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知识的交流互动,形成了以本土企业为主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
吉利的销量也由此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由1999年的1600辆,跃向1万辆、2万辆、4万辆、8万辆、10万辆、15万辆直到2006年的20.4辆。
2007年,集团更把目标锁定在29万辆。
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
吉利这一“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的成果灿烂而又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