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合集下载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摘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摘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摘要【规划编制进展】鉴于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近期目标已经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2000年4月6日,市政府批准同意南京市规划局开展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

6月14日,市政府成立总体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15个区县和25个相关部门。

规划局成立了总体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

本规划由南京市规划局和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联合编制。

2001年7月7日,南京总体规划调整成果通过国内专家组评审通过。

8月30日,建设部建规函[2001]259号认定同意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

【规划内容介绍】一、指导思想: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

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

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主要规划调整内容:(一)城市性质:对国务院批准的现行总体规划明确南京城市的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做调整。

(二)城市发展目标:本次规划在对南京未来发展的宏观区域背景分析以及南京区域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国际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城市(三)城市发展布局:本次规划调整延续现行总体规划把都市发展区作为南京城市化重点推进的地区和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主要空间,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深化:1、都市发展区范围稍作调整。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一、总则1、修编目的为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江都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2、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充分把握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时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显著增强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规划重点(1)加强区域协调,实现联合发展研究江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沿江开发深入发展进程中、与扬州“同城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体现江都特点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引导、空间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导集聚发展发挥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引导二、三产业和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合理划定交通分区,调控交通需求增长,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培育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

(3)优化市域空间组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条件,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集聚,优化市域城乡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转型发展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生事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5)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09年,现状数据以2009年底为准。

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5、规划范围(1)规划区:江都市域范围,总面积1330.1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为9.51平方公里)。

南京市建邺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建邺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功能定位
南京都市圈重要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具体的城市职能为: (1)都市圈层面的以金融商务、文体会展、休闲为主的现代化服务 业中心。 (2)市级的国际性新城区的展示地区。 以青奥会为契机,提高建邺区的国际性形象和品质。 (3)市级的高品质的滨江休闲、亲水、旅游的滨江圣地,彰显滨江 特色。 (4)重要的宜居宜业的新城区。 建邺区是承接老城人口疏散、迎接城市新增人口的高水平的居住区; 未来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提供高端就业岗位的功能。
发展目标
(1)南京主城滨江地区的繁华新城、科技(智慧)新城、生态新城、 和谐新城。
(2)宜居宜业的国际性人文绿都示范区。 (3)南京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发展规模
2015 2020 2030
城镇人口 (万人)
50 55 65
城镇建设用地 (平方千米)
36 45 50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平方米/人) 72.0 81.8 76.9
发展战略
(1)国际化战略 抓住举办青奥会和建设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的重大契机,按照国际化理 念和国际化标准,打造国际化功能、国际化元素、国际化社区、国际化环 境,使建邺区成为南京承载国际化功能的核心载体和展现国际化形象的重 要窗口。 (2)功能强化与品质提升战略 围绕高品质滨江生态宜居宜业新城区的定位,按照低碳生态示范区的 理念,进一步优化中北地区的环境品质和配套设施,高标准推动南部地区 和江心洲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滨江沿河地区,优化沿长江、秦淮新河的 公共活动空间规划,增加滨江沿河地区的公共活动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 提高滨江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使得建邺区成为展现南京现代化滨江宜居城 市的名片。 (3)产业高端化和集群化战略 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文体中心的定位,集中发展商务、 金融、会展、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以规划的5大功能载体为重点,发挥 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4)创新驱动和人才战略 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紫金特别社区为抓手,强化理念创新、体制创 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活力,以高端产业、高端 环境为核心竞争力,积聚高端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城市发 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江心洲位于南京市区西南部的长江之中,系长江中的一座洲岛,隶属于南京市建邺区,东隔夹江与主城的河西新城区相邻,西隔长江主航道与浦口新市区相望。

江心洲自1999年开始举办葡萄节,至2005年已累计举办六届。

除举办葡萄节外,根据季节的不同,举办江上人家新春乐(春节)、江鲜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打造了江心洲民俗一条街、江鲜美食一条街,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000万元,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授予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随着河西新城区的快速发展,滨江公园的建设,纬七路过江通道和地铁二号线工程的启动建设,使一江之隔的江心洲必然成为未来河西新城区建设的延伸区,成为南京未来观光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

二、项目名称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三、项目地点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四、规划设计范围江心洲控制性规划设计的范围包括整个江心洲,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应适当扩大到潜洲和河西滨江风光带(规划范围见附图)。

五、规划阶段以《河西新城区总体规划》、《南京市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策划报告》、《江心洲概念规划》、2006年4月25日南京市人民政府规划项目审批小组第2号会议纪要中对江心洲概念规划的审批意见、以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对江心洲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分两个阶段:(一)规划研究阶段1、功能定位研究江心洲的功能定位和容量需求,进一步优化深化江心洲地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功能配置,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比例以及各类用地规模。

研究江心洲功能定位时可不局限于以农水为主,可适当附加以现代化的特色,要与河对岸的河西现代化新城有所呼应,更倾向于成为有江岛特色的城市生态公园。

通过对发展目标、功能用途和项目需求进行认证和策划,满足社会需求,使得规划内容更能适应长远发展、经营城市的实际需求,使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今后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确定提供参照。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 1310022班 131002217 唐劼南京是我国具有优秀规划传统的城市,六朝古都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近代,南京曾普编制过七轮总体规划。

建国至07版总规南京编制过七轮规划,尤其是80年版、90年版总体规划,01年总体规划调整,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科学的引领作用。

一、规划期限、范围及总目标规划期限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本着与国家层面规划和省里有关规划要求相衔接的原则,本次规划修编的期限近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30年和远景进行规划展望。

规划区范围南京市行政区作为南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规划层次市域: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都市区:包括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和六合区大部,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4388平方千米,是南京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层次产业承载区,也是南京城乡空间一体化高品质地区。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建设用地规模约693平方千米。

二、总体发展目标总目标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都会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发展规模三、市域布局现状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发展现状1.城乡总体发展速度加快,但城乡之间仍存较大差距全市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但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

2.国家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城乡均等化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南京已进入了城乡发展新阶段07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6.8%,南京未来城市化重点将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城市发展由“以城为重点”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型。

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过江通道:南京长江三桥、大胜关大桥。
设人才公寓。
>>板桥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
>>综合交通规划图
>>近期规划图
景观体系规划
城镇景观轴线:绿洲东路发展轴、工农河路发展轴、六 号路发展轴。
绿化景观轴线:秦淮新城百里长廊景观轴线、滨江景观 轴、板桥河景观轴线。
城市景观节点:莲花湖节点、三山矶公园节点、工农河 公地公园。
>>景观体系规划图 >>公共设施规划图
社会事业与公共设施规划
中小学用地:规划共安排小学15所,其中新建11所;安排 中学13所,其中新建10所。
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发展目标:南京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 基地,先进制造业和钢铁产业集中区。
重点发展产业:软件产业,商贸商务业. 产业空间布局: 以中国软件谷升级跨越区为主体的软件业集聚区; 以梅山钢铁为中心的钢铁产业集聚区; 以莲花湖地区为中心的商务商贸业集聚区; 以板桥南部工业园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行政办公用地:板桥新城地区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分布 于国际关系学院周边。
商业金融用地:在莲花湖北侧建立新城商业中心。 文化娱乐用地:在莲花湖东侧结合莲花湖设置板桥地区 级文化中心。 体育用地:结合莲花湖设置地区级体育中心。 医疗卫生用地:保留原有梅山医院,结合新城中心规划 建设一所二级综合医院。 教育科研用地:保留现状国际关系学院。新建软件大学。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结合莲花湖南社区中心规划新建一 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 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 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 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 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2
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 《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2003-2010) 《江苏省沿江地区”十一五”产业空间布局规划》(2006-2010) 《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2-2020)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10) 《江苏省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2011) 《南京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03-2010) 《南京市长江段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 《南京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 《南京港总体规划》(2006-2020) 《长江南京段岸线开发利用研究与整治规划报告》(2006-2020) 《南京主城滨江南北两岸概念性城市设计》(2008) 《南京市船舶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2010-2015)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与此同时,规划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长江 12.5 米深 水航道向上延伸工程的实施,将使 5 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为南京长江国际航运 中心的建设发展带来重大契机;新一轮江苏省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对 南京市过江通道布局方案作了新的调整;长江岸线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 其开发利用规划必须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因此现有的十年规划年限偏短;深水 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理顺。基于此,现 行部分规划方案在指导岸线开发利用中逐步显示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为此,需要 重新审视长江岸线规划。基于以上背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 展新形势,修订编制《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2010-2030)》。
6.1 岸线功能分类及控制标准.........................................................................31 6.2 各类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布局 .............................................................33 6.3 各段岸线的规划布局.................................................................................42 6.4 重点岸线规划方案的优化建议 ..................................................................56

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规划总体研究

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规划总体研究

区位
基地概况
基地分析
•与城市的关系 •旅游休闲开发 •交通组织 •水系 •开放空间 •村镇建设 •农业生产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基地概况
Existing Site
江心洲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江堤24.38公里。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合当地农业发展 强调自然生态的保育 体现与城市资源的互补
可持续发展 吸引广大休闲消费群众 (活动\节庆)
有效经营与管理策略
积极宣传与市场策划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1 基地背景与分析
-幕燕风景区:山体、自然 -钟山风景区:国家风景区、历史人文、自然 -雨花台风景区:爱国教育基地 -滨江风景区:滨水、时尚、生态农业、休闲
江北新区
紫金山 仙林新区
江心洲
南京老城 河西新城
城市新绿核
• 现有的紫金山是南京主城的绿核 • 南京跨江发展成为联结河西新城和江北
新市区的绿核 • 未来与紫金山形成功能互补的城市新绿
S 优势
• 自然开放的乡村环境能够吸引 大量城市游客
• 农民自发的农业旅游开发已形 成一定的知名度
W 劣势
• 旅游休闲设施简陋,缺乏统一 管理
• 旅游景点类型单一,位置分散, 旅游线路缺乏整体规划
• 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O 机遇
• 与城市的新的联系带来开发城 市休闲娱乐活动的可能性

2010南京市建邺区

2010南京市建邺区

2010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工作报告区长储永宏2010年1月6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建邺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在逆境中经受严峻考验、应对困难挑战、推动创新突破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区域发展要求和年度工作重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宏观调控政策,及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区域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巩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突出项目带动,培育高端产业,区域经济实现新发展围绕“保增长、促转型”,深入实施“一区五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突出抓好功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财税工作,区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领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三产增加值60.21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财政总收入30.0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9%和2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3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亿元,同比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2.13亿美元,为年计划的266%;完成地方外贸出口7300万美元,为年计划的112.3%;服务外包执行额4985万美元,为年计划的127.8%,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六城区前列。

功能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河西中央商务区累计入驻企业1100余家,省内首家内资保险总部——江苏紫金财产保险和首家外资保险总部——韩国乐爱金财产保险实现开业,首家外资银行法人总部——菲律宾首都银行即将开业,新引进北京银行南京分行、中大期货江苏公司、省再担保公司、南京紫金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等数十家金融机构,金融集聚态势进一步凸显;河西中央商务区南延新开工建设交通银行南京分行、中国移动南京公司办公楼等项目。

[edaw]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规划总体研究

[edaw]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规划总体研究

雨花台
城市新绿核
紫金山
江北新区 仙林新区 • 现有的紫金山是南京主城的绿核 • 南京跨江发展成为联结河西新城和江北 新市区的绿核 • 未来与紫金山形成功能互补的城市新绿 核
南京老城
江心洲
河西新城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S 优势
• 开放空间面积大而连续,改造 灵活性大 • 田园风光,特色鲜明 • 沿大江有大片的防风林带,为 江滩景观增色
W 劣势
• 现有开放空间功能单一 • 环江堤开放空间单调,夹江一 侧形象展示差
O 机遇
• 此次政府大力规划整治过程中, 有机会将江心洲的开放空间系 统作一整体性的梳理
T 威胁
• 商业化的旅游开发过程可能影 响到开放空间的公共性和连续 性
生态环境策略
Environmental Strategy
2 3 4
总体目标与定位 分项目标与策略
•与城市的关系 •旅游休闲开发 •交通组织 •水系 •开放空间 •村镇建设 •农业生产
项目策划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基地背景与分析
Project Background and Analysis
1
区位
基地概况 基地分析
•与城市的关系 •旅游休闲开发 •交通组织 •水系 •开放空间 •村镇建设 •农业生产
区域结构
Regional Structure

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土地利用

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土地利用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办事处二〇一七年六月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整治所作的统筹安排与整体部署,是实施土地利用管控和用途管制的主要手段,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处于综合、先导和基础地位,是土地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抓手和依据。

在新的形势下,土地利用是否符合规划是依法管地用地的重要标准,土地规划的能力和水平是土地管理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根本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快建设法治国土的客观要求。

因此开展江心洲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维护规划严肃性、现势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措施,意义重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江苏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意见》、《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并结合江心洲街道实际情况,编制《江心洲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街道土地利用方向,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统筹全街道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为打造“活力、宜居、生态、智慧洲岛”重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

《方案》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指导思想 (1)二、调整依据 (1)三、调整原则 (2)四、规划调整期限 (3)五、规划调整范围 (3)第二章规划背景 (4)一、区域概况 (4)二、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5)三、现行规划执行情况 (6)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安排 (11)一、耕地和基本农田指标 (11)二、建设用地指标 (11)三、新增建设用地 (11)四、效率指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2)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3)第五章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5)一、划定前任务 (15)二、划定后任务 (15)第六章建设用地控制 (16)一、城镇建设用地 (16)二、基础设施用地 (16)三、重点建设项目清单调整 (17)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8)一、生态分区 (18)二、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 (19)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分区 (21)一、土地用途分区 (21)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23)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26)一、行政措施 (26)二、经济措施 (26)三、技术措施 (27)四、社会措施 (27)附则 (29)第一章总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为依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400.00公顷以内,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43.30公顷以内,为江心洲街道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前言为更好地落实修编后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相关内容,加强规划对各区县发展建设的引导,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下层级规划之间的关系,南京市规划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对各区县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支撑性设施、近期发展策略等进行规划安排,以指导各区县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玄武区是南京六城区之一,也是主城的核心区,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区域内有著名的钟山风景区、玄武湖风光带,是南京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绝佳风貌特色城区。

同时,玄武区也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等一系列重要政府机关及省委省政府重要机构所在地,是南京市的行政、文化与经济中心。

新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面对玄武区自身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如何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优势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社会经济与城市功能品质的再提升,这是玄武区“十二五”乃至更长远规划亟需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和立足点。

说明: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功能定位南京市政治、文化与科教中心;人文绿都标志区;高端产业引领区。

发展策略湖山为心,分片整合,四极提升,全区统筹湖山为心:“一山”、“一水”凸显了玄武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精髓。

分片整合:受制于自然地形阻隔,玄武区应该注重分片组团状的发展,强调各片区功能配套相对完善,加强各片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江心洲位于南京市区西南部的长江之中,系长江中的一座洲岛,隶属于南京市建邺区,东隔夹江与主城的河西新城区相邻,西隔长江主航道与浦口新市区相望。

江心洲自1999年开始举办葡萄节,至2005年已累计举办六届。

除举办葡萄节外,根据季节的不同,举办江上人家新春乐(春节)、江鲜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打造了江心洲民俗一条街、江鲜美食一条街,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000万元,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授予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随着河西新城区的快速发展,滨江公园的建设,纬七路过江通道和地铁二号线工程的启动建设,使一江之隔的江心洲必然成为未来河西新城区建设的延伸区,成为南京未来观光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

二、项目名称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三、项目地点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四、规划设计范围江心洲控制性规划设计的范围包括整个江心洲,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应适当扩大到潜洲和河西滨江风光带(规划范围见附图)。

五、规划阶段以《河西新城区总体规划》、《南京市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策划报告》、《江心洲概念规划》、2006年4月25日南京市人民政府规划项目审批小组第2号会议纪要中对江心洲概念规划的审批意见、以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对江心洲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分两个阶段:(一)规划研究阶段1、功能定位研究江心洲的功能定位和容量需求,进一步优化深化江心洲地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功能配置,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比例以及各类用地规模。

研究江心洲功能定位时可不局限于以农水为主,可适当附加以现代化的特色,要与河对岸的河西现代化新城有所呼应,更倾向于成为有江岛特色的城市生态公园。

通过对发展目标、功能用途和项目需求进行认证和策划,满足社会需求,使得规划内容更能适应长远发展、经营城市的实际需求,使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今后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确定提供参照。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内容提要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内容提要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
1.总规回顾
2.总体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职能、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等)
3.区域合作
4.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城乡人口分布、城乡统筹)
5.都市区(土地利用、中心城区、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镇)
6.综合交通(铁路、公路、航空、货运物流、综合客运枢纽、城市道路、跨江通道、公共交通-轨道及路面、静态交通)
7.名城保护
8.住区建设(居住用地布局规划、社区公共设施配套)
9.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保障)
10.产业布局(工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商贸业、科技产业)
11.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绿地系统)
12.岸线利用(城市生活岸线、港口产业岸线)
13.市政设施(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境卫生)
14.综合防灾(防洪、抗震、消防)
15.地下空间
16.总体城市设计
17.规划实施(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 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 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 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两带、六轴、七点、十一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指位于中部的市级商务、商业中心。 “两带”:指滨江生态景观带 和秦淮河滨河休闲风光带。 “六轴”:江东中路东侧商务 办公轴,青奥江山大街轴,位于 江东中路以西、梦都大街和奥体 大街之间东西向文化体育活动轴, 河西大街北侧的商业休闲轴,沿 应天大街、淮河路布置城市公共 空间发展轴。 “七点”:规划形成7个重点发 展地区。 “十一片”:包含九个居住片 区、一个都市产业区、一个生态 科技区。
功能定位
南京都市圈重要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具体的城市职能为: (1)都市圈层面的以金融商务、文体会展、休闲为主的现代化服务 业中心。 (2)市级的国际性新城区的展示地区。 以青奥会为契机,提高建邺区的国际性形象和品质。 (3)市级的高品质的滨江休闲、亲水、旅游的滨江圣地,彰显滨江 特色。 (4)重要的宜居宜业的新城区。 建邺区是承接老城人口疏散、迎接城市新增人口的高水平的居住区; 未来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提供高端就业岗位的功能。
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布局、土地
利用规划和 “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2)注重特色资源的挖掘与提升
包括基于六城区共性特色,例如城市土地的再开发以及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问题;建邺区特色内容包括国际化如何体现的问题、十大平台的落实
与吸纳、青奥会品牌塑造等方面内容。并且力求实现规划单元和行政单元
的合一。
(3)对接辖区合理的发展诉求
规划落实新一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各项核心内容,结合最新发展实
际,指导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和调整。强化与建邺区各项发展需
求的衔接,强化行政管理区域的建设引导和管理协作,将南京市新一轮总
体规划相关内容转化为着眼长远2030年、落实中期2020年、着手近期
2015年的建邺区总体规划。
南京市建邺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前言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及“三个提升” 的总体要求,深化落实《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总体 定位、规模和布局要求,指导规划期内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和建设,市规 划局会同建邺区人民政府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 建邺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了建邺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 展战略、发展规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历史文化、生态 绿地、近期建设、实施政策等核心内容,强化行政管理区域的建设引导 和管理协作,对接区、街道最新发展诉求,编制本次建邺区总体规划, 以成为指导建邺区近远期开发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
发展战略
(1)国际化战略 抓住举办青奥会和建设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的重大契机,按照国际化理 念和国际化标准,打造国际化功能、国际化元素、国际化社区、国际化环 境,使建邺区成为南京承载国际化功能的核心载体和展现国际化形象的重 要窗口。 (2)功能强化与品质提升战略 围绕高品质滨江生态宜居宜业新城区的定位,按照低碳生态示范区的 理念,进一步优化中北地区的环境品质和配套设施,高标准推动南部地区 和江心洲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滨江沿河地区,优化沿长江、秦淮新河的 公共活动空间规划,增加滨江沿河地区的公共活动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 提高滨江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使得建邺区成为展现南京现代化滨江宜居城 市的名片。 (3)产业高端化和集群化战略 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文体中心的定位,集中发展商务、 金融、会展、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以规划的5大功能载体为重点,发挥 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4)创新驱动和人才战略 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紫金特别社区为抓手,强化理念创新、体制创 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活力,以高端产业、高端 环境为核心竞争力,积聚高端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城市发 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2015年建邺区常住人口50万人, 建设用地规划为36平方千米左右。
综合交通规划图 绿地系统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综合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道路等级为快速路、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规划快速路 三条,形成“三横二纵”的路网结构; 规划主干路十条,形成“八横二纵” 的路网形态;规划次干路有15条。
轨道交通:交通线路6条,分别是 轨道交通2、7、 8、 9、10、12号线。
长途客运站:规划安排1处。 停车设施:规划安排停车场18出。 加油站:规划12处。
规划范围
建邺区行政管辖范围,总 面积为80.83平方千米。东至秦 淮河、西至长江、北至汉中门 大街和集庆门大街、南至秦淮 新河,包括南湖、滨湖、南苑、 兴隆、沙洲、双闸、江心洲7个 街道。
规划思路
规划区位示意图
(1)突出区县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
包括现状描述与分析、重要发展要素分析、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
发展目标
(1)南京主城滨江地区的繁华新城、科技(智慧)新城、生态新城、 和谐新城。
(2)宜居宜业的国际性人文绿都示范区。 (3)南京现 2020 2030
城镇人口 (万人)
50 55 65
城镇建设用地 (平方千米)
36 45 50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平方米/人) 72.0 81.8 76.9
规划结构图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图
建设用地面积5008.4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606%,人均建设用
地77平方米/人。
其中:居住用地1929.74公顷,公共设施用地989.8公顷,对外交
通用地5.39公顷,道路广场用地754.94公顷,市政设施用地144.63公
顷,绿地1143.44公顷,特殊用地19.78公顷,预留用地20.7公顷。
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发展要遵循“重点地区、重 点板块、重点项目和重点投入”四个重 点原则。应集中精力投入到重点地区和 重点板块的建设中,集中谋划“一区五 城”的功能区布局结构,提高市级中心 的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 实施区级和社区级公共设施的配建, 重点打造滨江、滨河风光带与江心洲生 态休闲带,充分挖掘现有文化资源,重 视历史文化特色塑造,整治道路沿线绿 化设施,完成河西南部地区道路网和局 部地区建设,完成江心洲局部地区建设, 完成紫金建邺特别社区建设。
历经多次论证,于2010年11月通过了南京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 专家评审,南京市人民政府在2012年12月12日批复了建邺区总体规划 (2010-2030年)。
说明
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 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 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绿地系统规划
公共绿地由城市公园、社区公园、 街头广场绿地组成。其中,城市公园分 别是中央公园、行政广场绿地、滨江公 园、世纪轴线文化公园、商业休闲轴西 端的城市休闲公园、西南部的城市生态 公园、南部的中心公园;社区公园结合 街道社区中心和基层社区中心均匀分布 于规划区各处。
防护绿地:规划防护绿地主要指绕 城高速两侧设置100米宽防护绿带,高压 线两侧根据不同等级要求布置一定宽度 的防护绿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