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ja_山岳的形成 第2课时
推荐-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案3 精品
4.2《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知道褶皱的概念及其基本形态;2.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其基本形态特征;3.应用所学知识,能够在示意图中判读背斜与向斜;4.知道断层的概念,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5.知道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的这一节是以山岳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了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其它版本的教材则把该部分内容作为知识介绍给学生,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山东版的褶皱内容与人教版差不多,断块山较为简单;北师大版没有褶曲的基本形态特征介绍,断块山反而具体一些;湖南版是以“活动”的形式上学生探究地质构造的成因、基本形态及形成的地表形态。
从以上分析来看,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能在示意图上判断背斜和向斜,并能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2、能够结合实例,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特征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培养学生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关注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危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
五、教学过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华山、富士山的图片。
地球上雄伟高大的珠穆朗玛峰,险要陡峻的华山,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一、山岳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1、褶皱及褶皱山[课件演示]:褶皱及褶皱山,让学生了解世界重要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弟斯山是怎样形成的。
高中地理 4_2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分析:山岳是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最明显的场所.教材紧紧地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山岳这一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因此,本节在讲述地貌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山岳地貌为案例,剖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这个学习主题是通过山岳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的内力地貌的学习中。
褶皱山与断块山地貌类型教材简单介绍了褶皱和断层的概念及基本形态;然后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其它们的基本形态特征。
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景观,也是地理学中的体现。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理解褶皱、断层构造在找油、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案例材料教学方法:综合分析法,课件演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述]: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可能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板书)[展示图片并讲解]: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火山口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出口。
没有被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洼的封闭洼地,所以会积水成湖。
如长白山天池。
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是由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上陡下缓。
如果火山是在海底喷发,火山喷发物不断堆积,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比如夏威夷岛,同样,冰岛也是火山岛,所以冰岛被称为“冰与火的国家”[承转]:如果岩浆是沿着狭长的裂缝流出地表,可能会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比如美国的哥伦比亚高原。
[探究活动]:南京江宁方山是火山的判断。
给学生展示玄武岩(浮岩)。
推荐2019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42《山岳的形成》教案(2)-精选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课设计●冷静讲课山岳是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最详细而生动的表现。
本节主要叙述了因为不一样方式的内力作用而形成的三类山岳。
从岩层的受力方向、地表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三个方面来说明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利用活动指引学生议论:判断一个褶曲终究是背斜仍是向斜,为何最根本的依照是岩层的新老关系?从岩体受力、位移方向和地表形态三个方面解说断层,教课中要运用实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火山部分的难度不大,能够经过播纵火山喷发的录像增添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此认识不一样的火山喷发形式会形成不一样的火山地貌。
同时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提交他们自己对火山的认识,理解事物是辩证的,火山既能形成巨大的灾祸,也会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地热、温泉、肥饶的土壤等。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能够用山地图片投影来使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并联合“活动”,培育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地理数据剖析、解决地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学致使用,理论联系实质。
用实质的案ks5u 例及表 4.1和 4.2说明影响山区公路修筑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培育学生运用数据剖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种类。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经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ks5u的塑造。
过程与方法1.剖析法、议论法。
2.研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展现,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色。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分山的危害和气处的剖析使学生建立辩证法的思想;经过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睦一致。
●教课要点1.山岳的三种种类。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课难点背斜、向斜的判断依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网上收集的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 1课时●教课过程[新课导入]经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鼎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情况趋势于缓和。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山岳的形成
第二節山嶽的形成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1、內力作用形成山嶽的三種類型。
2、山嶽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3、通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進一步使學生理解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過程與方法1、分析法、討論法。
2、探究與活動,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斷。
3、利用直觀的錄影、景觀圖片等進行戰士,使學生理解山嶽地貌的成因與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火山的危害和好處的分析使學生樹立辯證法的思想;通過山嶽對交通的影響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明白人類的活動應和自然和諧統一。
教學重點1、山嶽的三種類型。
2、山嶽對交通的影響。
教學難點背斜、向斜的判斷依據。
教具、資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同學們一定見過和聽說過許多山脈,如我國的五嶽、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山脈的形成原因是什麼?他們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問題。
【板書】第二節山嶽的形成【介紹】山嶽又稱山地,是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陸地的骨架。
山嶽有多種類型,如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都與內力作用有關。
【板書】一、褶皺山、斷塊山、火山【引導】什麼叫褶皺、斷層呢?(教師在講課時可利用隨手教具——書本、紙張進行演示,並強調岩層的受力方向) 【講解】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岩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叫做褶皺。
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時,岩體就會破裂。
岩體發生破裂後,如果兩側的岩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
我們下面先來瞭解一下褶皺山的有關知識。
【板書】1、褶皺山①概念:岩層彎曲變形(連續性變形)【指導讀書】褶皺的基本形態表現為兩種,即背斜和向斜。
什麼是背斜、向斜呢?(教師在黑板上用板筆繪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態圖,並標出受力方向)【板書】②形態:背斜和向斜③褶皺形成過程:【提問】同學們仔細觀察,背斜和向斜從外部形態上看有什麼不同呢?【學生回答】從外部形態看,背斜的岩層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層一般是向下彎曲的。
4.2山岳的形成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活动题:
(1)地形、河流、沼泽、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 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要尽量避开陡坡,呈“之” 字形迂回前进。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避开 沼泽地。 (2)河谷平原。 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 们 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 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由于差别侵蚀,
向斜
背斜部位反而低
于向斜部位,形
成背斜成谷,向
斜成山的现象.
乙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 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便于施工。
华山处在秦岭山脉 的北坡,在地壳运 动中秦岭北坡发生 了大断层,华山的 北坡形成了陡峭的 断崖。
断块山:地壳断
裂上升所形成的 块状山体称为断 块山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线路延伸方向
在山岳地区, 人们通常优 先修建成本 较低、难度 较小的公路, 其次才是铁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 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山岳地区交通线路往往需要迂回延伸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 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 西部的横向铁路,这样选择 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 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坚硬的地壳为什么会发生褶皱呢?
板块构造学说
褶皱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褶曲
背斜 向斜
背斜
1 2 3
向斜
背斜
1 2 3
在经受外
力侵蚀的过程
中,背斜顶部
因受到张力的
影响。侵蚀程
向斜
度较大,而向
斜因受挤压力,
不易侵蚀,因
而侵蚀程度较
小。
背斜
1 2 3
一段时间后,
优品课件之第四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目标分析:(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二)知识与能力: 1、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2、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说明影响山区修建公路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并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观看配乐图片幻灯,峨眉山、恒山、衡山、华山、黄山、九华山、普陀山、嵩山、富士山等。
以上的秀丽山川都是各地出名的风景名胜区,产生过多少脍炙人口的传说。
而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岳是怎样形成的呢?回答:根据前课所述,地质作用,特别是内力作用。
但地质作用也有很多种,我们看到各山形态不一,其实也就告诉我们影响他们形态的因素各不相同。
我们知道,山岳形成中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下面我们依据影响山岳形成的不同内力作用类别,按成因把山岳分类。
喜马拉雅山、华山、富士山这三座山刚好对应着这三个类别请同学们来连线学生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对这三种山岳逐一研究褶皱山褶皱山的形成与褶皱有关那么,褶皱又是什么呢?观看褶皱形成演示及说明请大家观察同样有褶皱形成的山又有什么不同呢?褶皱也可以分类背斜和向斜分别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呢?学生回答:背斜→山,向斜→谷是吗?大家看这里甲乙分别是什么地形?又是什么地质构造呢?学生回答:甲→山,向斜;乙→谷,背斜让我们看看原因吧。
观看视频,学生回答: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影响。
容易被侵蚀。
向斜的槽部到挤压力的影响。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PPT课件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岩层从中心 向两侧由新 到老对称分布
弯曲
3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1、褶皱 2、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3、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
4
思考:找石油和天然气应在什么地质构造中找?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3
5
6
7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 *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 2、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8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与断块 山呢?
20
2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2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9
10
火 山
11
(三)火山 火山锥
组成 火山口
12
13
14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二)断块山 (三)火山
15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示范教案(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褶皱山和断块山,它们都是山岳的重要类型,都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形成的。
这节课我们要再认识一种成因不同的山岳——火山。
(播放录像“维苏威火山的喷发”,出示图片“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推进新课师哥伦比亚高原和长白山主峰都是由岩浆喷发而形成的,为什么在地貌景观上大不相同呢?生喷出口不一样。
前者是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的,而后者是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的。
师对。
请看图片,说出火山的结构。
(出示图片“火山示意图”)生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构成。
火山口是岩浆在地表的喷出口,火山锥是火山碎屑物质和喷出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师不错。
火山的规模大小不等。
(材料)世界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海拔6959米,位于阿根廷境内,被公认为西半球的最高峰。
山峰座落在安第斯山脉北部,峰顶在阿根廷西北部门多萨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北海岸低地。
世界最小的火山:菲律宾八打雁省达加泰镇有一座塔尔湖,湖中央有一座小火山岛,是世界上最小的火山,也称“湖中火山”。
(出示资料“火山的利弊”)烈焰熊熊、烟尘滚滚的火山爆发,吞噬了大片土地森林,毁坏村庄城镇,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
在过去的500年里,约有几百万人死于火山之灾。
但谁知这大自然之凶神恶煞,也能提供给人类有益的礼品。
火山活动搅动了地下炽热的岩浆,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岩。
这些火山岩浆里饱含着各种矿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后,凝结富集成多种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像南京的梅山铁矿、安徽马鞍山铁矿、安徽庐枞铁矿和安徽、浙江的明矾石,很多地方的硫铁矿、膨润土矿,中国的四大图章石(福建寿山、浙江昌化、浙江清田、内蒙巴林)……都是火山活动铸造成的,也可说是火山在“地下工厂”中加工的“产品”。
火山是天然的化肥厂。
有的活火山地区的居民,尽管那里火山频频爆发,他们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山虎口底下居住。
问他们为何留恋在此,他们则说舍不得离开这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案-山岳的形成
第四章第二節《山嶽的形成》教學設計一、明確課標要求1.瞭解褶皺的概念和褶皺的基本形態;2.瞭解褶皺山的形成和褶皺山的基本形態特徵;3.能夠在不同的示意圖中識別和判讀背斜與向斜;4.知道和理解斷層的概念和斷塊山的形成,瞭解斷塊山的基本形態特徵;5.知道火山的形成、結構和規模。
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結合具體圖像,瞭解褶皺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態特徵。
2.能在示意圖上識別和判斷背斜和向斜。
3.理解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並能夠明白其形成的原因。
4.能夠結合實例,理解斷塊山的形成及基本特徵。
5.知道火山的形成、結構和規模。
過程與方法目標:1.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力、外力因素。
2.通過案例,嘗試聯繫實際,培養動手演示、判讀圖像、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習地理問題的興趣,從而培養科學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過程多媒體投影:珠穆朗瑪峰的自然風光設問:珠穆朗瑪峰是如何形成的呢?學生閱讀教材。
一、山嶽的形成1.褶皺山多媒體投影:喜馬拉雅山的形成過程學生思考。
學生嘗試回答。
教師引導演示:以課本演示岩層受力的方向,形成的基本形態──背斜和向斜。
學生模仿。
多媒體投影:背斜和向斜的對比表格。
學生閱讀教材。
學生填寫表格。
教師提問並點評。
多媒體演示:1.演示岩層的受力情況,說明背斜頂部因受張力作用,常被侵蝕成為谷地;向斜的軸部因受力擠壓,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過程。
提問:背斜和向斜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學生思考後回答。
教師總結:1.從地表形態和岩層新老關係兩方面比較背斜和向斜,其中岩層的新老關係是最重要的判斷依據。
2.在對有關地質示意圖進行背斜和向斜判斷時,不能單看其地表形態,一般可通過兩種方法進行判斷:①根據中心和兩翼岩層的新老關係進行判斷;②通過觀察岩層之間的關係,以恢復構造的原來面貌來判斷。
多媒體投影:“華山、廬山、泰山”景觀圖提問:“華山、廬山、泰山”屬於哪種山?學生閱讀教材。
优品课件之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 .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 .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 .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 .火山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 .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投影片、火山构造动画素材等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介绍】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
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板书】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引导】什么叫褶皱、断层呢?(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一一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高中地理 4.2《山岳的形成》说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材分析:第一部分的内容——山岳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岳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
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岳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的内容——山岳对交通的影响,教材主要分析了山岳对交通三方面的影响:对运输线路结构、对线路分布格局和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并且设计了相应的活动题帮助学生理解。
重难点分析:●重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课标分析:●知识和技能: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识记了大量的中外名山,而且也了解了“大陆漂移假说”及“板块构造学说”,特别是本章的第一节学习了内力作用的有关理论,本节“山岳的形成”是具体的案例运用与拓展,因此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亲眼看到,所以需要学生进行地理的理性思维,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所以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上课用-山岳的形成
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 外力 不易被侵蚀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
大西洋
海沟--岛弧链 安第斯山
东 非 裂 谷 带
6大板块
碰撞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形成山脉
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岛弧、
(消亡边界)
海岸山脉
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
(生长边界)
在甲还是乙修隧道?
思考:找石油和天然气应在什么地质 构造中找? 找地下水呢?
断层
陡崖
几个断层
地垒 地堑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 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 与断块山呢?
外貌景观
外貌景观
断块山一般形成陡崖
内部构造
断块山岩层发生了断裂、移位
• (1)图中A, 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 属于向斜的是______。 •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C处在地貌上是 __ ___,形成原因是____ • D处在地貌上是_,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 • (3)图中B处在地貌上往往形成__,如我国的 ___和__
第二节
学习目标
地质构造指什么 褶皱、褶曲、背斜、向斜的关系 背斜、向斜的特点 背斜、向斜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及其原 因 断层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貌 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背斜、向斜的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形成的地形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 两翼新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 两翼老
3、火山
火山口
火山锥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结构 山地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而后才 是铁路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选址
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 地带 影响交通要迂回前进,呈 “之”字形称盘山公路
人教版高三地理山岳的形成 (2)
必修一 4.2山岳的形成制作人: 审核人:高三地理组 2016年11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关注国家或家乡重大的交通建设,树立运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志向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一、褶皱山1、褶皱:指在地壳运动的强大的作用下,岩层发生 ,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其有两种基本形态, 和 。
23: 。
二、断块山1、断层指岩体沿 面发生明显的 。
2、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和 ,举例我国的 、 __ 等。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 或 ,举例我国的 、 、 _ 。
三、火山1、火山形成原因: 。
2、火山构成:和 。
火山湖形成的原因: 。
火山锥特点 。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 为主,其次才是 。
山岳地区通常人们会把线路地址选在 和 。
3、为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修建公路和铁路需要 。
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线路的 和 一般要 平原和丘陵地区。
地?为什么?(5)若要在此处找地下水、煤、铁、石油、天燃气,哪么,在背斜处找还是在向斜处找,为什么? 1、可不可以在断层处找泉水?为什么?2、能否在断层处修铁路、建大坝?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火山喷发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故事和新闻,火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小组评价:1、2007重庆卷 下图为a 城到d 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推荐-山岳的形成教案2 精品
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明确课标要求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褶皱的基本形态;2.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和褶皱山的基本形态特征;3.能够在不同的示意图中识别和判读背斜与向斜;4.知道和理解断层的概念和断块山的形成,了解断块山的基本形态特征;5.知道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图像,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能在示意图上识别和判断背斜和向斜。
3.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并能够明白其形成的原因。
4.能够结合实例,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5.知道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
2.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投影:珠穆朗玛峰的自然风光设问:珠穆朗玛峰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阅读教材。
一、山岳的形成1.褶皱山多媒体投影: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学生思考。
学生尝试回答。
教师引导演示:以课本演示岩层受力的方向,形成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学生模仿。
多媒体投影:背斜和向斜的对比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填写表格。
教师提问并点评。
多媒体演示:1.演示岩层的受力情况,说明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的轴部因受力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
提问: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1.从地表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两方面比较背斜和向斜,其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2.在对有关地质示意图进行背斜和向斜判断时,不能单看其地表形态,一般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判断:①根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②通过观察岩层之间的关系,以恢复构造的原来面貌来判断。
多媒体投影:“华山、庐山、泰山”景观图提问:“华山、庐山、泰山”属于哪种山?学生阅读教材。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目标分析:(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二)知识与能力:1、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2、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说明影响山区修建公路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并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观看配乐图片幻灯,峨眉山、恒山、衡山、华山、黄山、九华山、普陀山、嵩山、富士山等。
以上的秀丽山川都是各地出名的风景名胜区,产生过多少脍炙人口的传说。
而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岳是怎样形成的呢?回答:根据前课所述,地质作用,特别是内力作用。
但地质作用也有很多种,我们看到各山形态不一,其实也就告诉我们影响他们形态的因素各不相同。
我们知道,山岳形成中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下面我们依据影响山岳形成的不同内力作用类别,按成因把山岳分类。
喜马拉雅山、华山、富士山这三座山刚好对应着这三个类别请同学们来连线学生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对这三种山岳逐一研究褶皱山褶皱山的形成与褶皱有关那么,褶皱又是什么呢?观看褶皱形成演示及说明请大家观察同样有褶皱形成的山又有什么不同呢?褶皱也可以分类背斜和向斜分别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呢?学生回答:背斜→山,向斜→谷是吗?大家看这里甲乙分别是什么地形?又是什么地质构造呢?学生回答:甲→山,向斜;乙→谷,背斜让我们看看原因吧。
观看视频,学生回答: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影响。
容易被侵蚀。
向斜的槽部到挤压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褶皱山和断块山,它们都是山岳的重要类型,都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形成的。
这节课我们要再认识一种成因不同的山岳——火山。
(播放录像“维苏威火山的喷发”,出示图片“长白山主峰白头山”)
[教师精讲]
师:哥伦比亚高原和长白山主峰都是由岩浆喷发而形成的,为什么在地貌景观上大不相同呢?
生:喷出口不一样。
前者是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的,而后者是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的。
师:对。
请看图片,说出火山的结构。
(出示图片“火山示意图”)
生: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构成。
火山口是岩浆在地表的喷出口,火山锥是火山碎屑物质和喷出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师:不错。
火山的规模大小不等。
(材料)世界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海拔6959米,位于阿根廷境内,被公认为西半球的最高峰。
山峰座落在安第斯山脉北部,峰顶在阿根廷西北部门多萨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北海岸低地。
世界最小的火山:菲律宾八打雁省达加泰镇有一座塔尔湖,湖中央有一座小火山岛,是世界上最小的火山,也称“湖中火山”。
(出示资料“火山的利弊”)
烈焰熊熊、烟尘滚滚的火山爆发,吞噬了大片土地森林,毁坏村庄城镇,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
在过去的500年里,约有几百万人死于火山之灾。
但谁知这大自然之凶神恶煞,也能提供给人类有益的礼品。
火山活动搅动了地下炽热的岩浆,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岩。
这些火山岩浆里饱含着各种矿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后,凝结富集成多种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像南京的梅山铁矿、安徽马鞍山铁矿、安徽庐枞铁矿和安徽、浙江的明矾石,很多地方的硫铁矿、膨润土矿,中国的四大图章石(福建寿山、浙江昌化、浙江清田、内蒙巴林)……都是火山活动铸造成的,也可说是火山在“地下工厂”中加工的“产品”。
火山是天然的化肥厂。
有的活火山地区的居民,尽管那里火山频频爆发,他们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山虎口底下居住。
问他们为何留恋在此,他们则说舍不得离开这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
因为火山爆发的火山灰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它含有多种农作物所需的养分。
蜚声中外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下,意大利人已在火山附近开了几家大型化工厂,利用火山喷发的气体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
利用火山的巨大热能发电是顺理成章的。
世界上已有几十座热能发电站。
常年被冰雪笼罩的冰岛,已有1/5的家庭通过送来的火山蒸汽取暖供热。
冰岛不冰,四季如春,原来也是火山的功劳。
诱人的火山风光,更是当今的旅游资源和疗养胜地的热点。
日本的富士山、夏威夷岛的火山群、美国的黄石公园、法国的维希公园,都以其火山景观名噪于世。
我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是在1719年才喷发形成的。
那里的火山地貌景观多姿多彩,或孤山独耸,或双峰对峙,或如卧虎,或形如蟒蛇,奇异如此。
还有5个明珠般的火山湖。
云南腾冲火山群,以各种温泉、泉华等火山地貌闻名于世。
1973年,在日本西之岛毗邻,因海底火山从水下冒出一块陆地,与岛连在一起,日本人马上正式命名为西之新岛,以此增加了0.24平方千米的领土,也是值得高兴的。
夏威夷群岛附近的洛伊希火山顶峰,现在还位于海平面以下980米处,但它一直不断地上升,这座活火山一旦露出地面,也将增加一个新岛。
师:我们了解了山岳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主要骨架,它的分布格局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它对我们人类的直接影响就表现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板书)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思考,山区与平原相比,在对交通运输的哪些方面影响不同?
生: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势崎岖,交通方式比较单调,交通线路的分布和走向也受较大的制约。
师:很好。
请结合活动题的第1题,理解为什么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
(生回答,师总结):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
从表4.2分析,山岳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
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P82活动第2题,该题难度属中等,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可让学生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
图中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对公路选线产生影响?(主要是地貌和水文)
公路选线时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山区,公路线是如何伸展的?河流对公路的造价有着怎样的影响?)
人口的分布是社会经济因素,对公路线的分布有着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
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
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板书设计
1.运输方式的选择
2.交通线的分布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交通线的走向
●活动与探究
把南昆铁路和京九铁路相比较,课后可以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比较这两条铁路在单位距离上的造价和各自经过的地形区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