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数学广角——算术与图形的转化1.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3.在研究例题的数形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介绍有关数学史。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
“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老师不要加以限制。
1课时算术与图形的转换教材第107~111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投影出示。
计算下面的算式1+2+3+4+5+6+7+6+5+4+3+2+1=?(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图形与算式一一对应起来,找出图形和算式存在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共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与形的概念、关系以及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与形的联系,能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索数与形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数与形的联系和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与形的概念,掌握数与形的关系,能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与形的概念,掌握数与形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对数与形的运用和创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数与形的兴趣。
2.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数与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概念。
3.巩固: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其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形结合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数形结合的概念和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形结合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形结合的规律。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丰富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数形结合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形结合的规律。
5.总结提升:对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概念:数形结合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相结合,通过观察图形来发现问题的规律。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章《数学广角—数与形》精品教学课件及课后练习讲解(44页)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 妈妈到了健身中心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 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 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下面几个图哪个是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 距离的关系?哪个是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1 2
1+ 2
1 4
+
1 8
= 1 ( -
1) 8
=
7 8
1
1
8
2
11 16 16
1
2
1+ 2
1 4
+
1 8
+1 16
= 1 ( - 116)
15
= 16
巩固练习
一条马路长200米,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马路的 起点出发。当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到达马路的终点。 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回终点,到达终点 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小狗从出发开始,一 共跑了多少米?
a
b
大正方形的面积:(a+b)²
a a²
ab
(a+b)²
b ab
b²
=a²+ab+ab+b² =a²+2ab+b²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在研究问题时将数与形结合起来,把图形性质问题 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或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 性质问题,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10×(10+1)÷2
=10×11÷2
15
=110÷221
28
=55
下面每个三角形都是由多少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如果小三角 形的边长是1,每个三角形图的周长分别是多少?,每个三 角形包含小三角形的个数与这个三角形图的周长之间有什么 样的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数与形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对应图形中小正方形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结果与对应图形中小正方形的关系。
(3)引导学生应用规律直接得出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1.小组合作,学习例1。
(1)观察、讨论、总结: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设疑激趣。(5分钟)
1.现在来做一个口算题,抢答出结果。
1+3=?
1+3+5+7=?
1+3+5+7+9+……+21=?
2.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很快地告诉大家第三个小题的结果是121。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板书课题)
学生口算,抢答结果,并说说是如何思考的。
1.管理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数与形
课题
数与形(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进行分析与思考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鉴于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
合作探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时先合作探究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对明确的例1,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此类题的方法,再应用发
(2)发现、总结规律:
版式结果正好是每行(每列)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3)应用规律填完,也可以画图帮助理解。
1+3+5+7=(4)2
1+3+5+7+9+11+13=(7)2
1+3+5+7+9+11+13+15+17=(9)2
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8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学广角数与形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规律。
2、引导学生探究加法算式中的加数与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是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提升,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借助“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形结合的优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结论,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生:数学是计算、加减乘除、图形…师:没错(大屏幕出示)数学就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师:简单来说,“数量关系”就是研究数与数的关系,“空间形式”就是形,我们的数学就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
(板书:数与形)问:同学们知道“数”吗?知道“形”吗?他们之间有关系吗?师:其实“数与形”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见过了,并且生活中经常接触,不信你们看。
出示1个正方形师:你看到了什么?(正方形),联想到了数字几?(1)(在黑板上贴1个正方形表示形,写上“1”表示数量)这就是它们之间最简单的关系。
你们准备好去了解更复杂的关系了吗?(整顿纪律,进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由形到数(发现算式左边都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的和”)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怎么列式?(出示课件:4个正方形)再出示一些正方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快速的计算答案。
1=1 师: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啊?1+3=( 4 )生:因为有规律,等号左边都是奇数。
小学数学六上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由形到数”和“由数到形”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价值。
2.发现图形中的规律,会利用图形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极限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直观与抽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知识点1.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例1的规律:从1开始,n 个连续的奇数相加,等于n 2。
例2的规律:12 +14 +18 +116 +132 +164 +……=1,也就是从12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12 连续相加,即 12n 连续相加等于2n -12n 。
教材108页“做一做”参考答案:1.分析:(l)l+3+5+7=42 5+3+1=321+3+5+7+5+3+1=42+32=25(2)1+3+5+7+9+11+13=72 11+9+7+5+3+1=621+3+5+7+9+11+13+11+9+7+5+3+1=72 +62=85解答:25 852.第6个图形有6个红色小正方形和18个蓝色小正方形;第10个图形有10个红色小正方形和26个蓝色小正方形。
规律:红色为n 蓝色为6+2n=2(3+n)练习二十二(教材109~111页)参考答案:第1题.第5个图形最外圈有40个小正方形。
因为第n 个图形最外圈有(2n+1)2 -(2n-1)2=8n(个)小正方形,所以第5个图形最外圈就有5×8=40(个)小正方形。
规律是(2n+1)2-(2n-1)2=8n第2题.提示:第1个数是1,对应的圆片数是1个;第2个数是3,对应的圆片数是1+2=3(个);第3个数是6,对应的圆片数是1+2+3=6(个);第4个数是10,对应的圆片数是1+2+3+4=10(个)……第n 个数就是从1加到n ,即1+2+3+4+…+n=(1+n)n 2 ,所以第10个数是(1+10)╳102=55。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主要内容为数与形的探究和理解。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与形的内在联系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探究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关系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与形的概念,认识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与形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数与形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物体排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排列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数与形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数字序列和对应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
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然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新增的内容。
教材分两个例题进行编排,其中例2是利用图形直观解释抽象的数学问题,是以形助数的内容。
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计算,发现加数的规律与和的规律。
通过利用分数意义的直观模型,感受“无限接近”的含义,让学生知道最终的结果就是1,从而说明有些问题通过画图解决起来更直观。
教材仅仅通过画图就要让学生认为最终结果就是1,缺乏应有的推理和严谨的逻辑很难使学生信服,怎么从数的“无限接近”到了作图就能说明等于了呢?难道图比数更精确吗?【学情分析】虽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一些感受和认识,特别是对以形助数来分析问题有一定体会,但是本课教学的真正起点在哪里?笔者认为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课前检测。
下面是我对本班50名学生的前测数据:题1:用图形解释5.8×3+5.8×7=5.8×(3+7)=58 的合理性?前测结果:正确率32%,大部分学生知道计算过程是应用乘法分配律,但无法用图形解释。
分析:1.多数学生认为以形助数是额外的负担。
2.没有相关内容的训练和技能保证。
题2:算一算0.9+0.09+0.009+……=?前测结果:0.9+0.09+……=0.999……(72%)0.9+0.09+0.009+……=1 (10%)不会解答(18%)分析:1.学生缺乏表示无限结果的方式。
2.学生难以理解无限接近就是等于。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在解决1/2+1/4+1/8+……=1的问题情境中,借助图形支撑直观感受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解决数的问题,感受极限思想和错位相减法。
2.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过程,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体会数形结合、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活动,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增强以形助数的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三篇人教版六班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一设计说明:数与形之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转化,相辅相成。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握好数形结合的度,就可以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在引进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进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抽象能力的提升。
因此,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和与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3+5+...+95+97+99=( )设疑:怎样快速计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观察图形,把算式补充完整。
1=()1+3=()1+3+5=()1+3+5+7=()(2)观察图形与算式,(总结)规律。
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关系。
汇报规律。
[规律一:算式左边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规律二:算式左边加数的和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和。
规律三:算式左边加数的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总结:即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即是几的平方。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抽象思维的转换: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数的规律,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数形结合的理解深度:学生需要理解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并非表面,而是深层次的内在关系,这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选择合适的策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与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数与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践。我尝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希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数列规律的探究中遇到困难,他们难以从图形中抽象出数的规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更为直观和具体的方式,如使用教具或动画,来帮助他们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
此外,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回顾环节,我实。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和复习,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4.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数学审美,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交流能力。
5.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从而引出数学公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索能力,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这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2.理解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点,并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找出其他图形中点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中点的规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中点的规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课后整理)根据教学内容,整理板书,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数与形》一、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数与形》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内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中数与形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关系,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数与形的相互关系,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与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数与形的相互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数与形的定义、特点,分析数形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与形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数与形》2. 主要内容:数与形的定义、特点、数形结合的方法、实例演示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2. 提高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与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丰富,实例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4.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数与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和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体会数学的美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与形的结合,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和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体会数学的美感。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数的排列规律和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体会数学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PPT、图片、图形等。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如“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1+2+3+…+100的和?”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数的排列和图形的例子,如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与形的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计算,验证和总结规律。
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如“请找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第10个数是多少?”、“请计算一下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加深对数与形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数与形》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数与形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图形表示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数与形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化对数与形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图形表示数,能找出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图形表示数,找出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体会数与形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表示某个点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与形的联系。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停车场有4行5列共20个车位,某辆车停在了第3行第4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中的例1。
一、说教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
有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侓,可利用数的规侓来解决图形的问题。
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
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
还有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
二、说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修订,从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
“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全部数学大体上就是围绕这两个概念的提炼、演变、发展而逐步展开的。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相对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结合本节课的目标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1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一)》(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1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数与形(一)》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有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有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也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
这些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与形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数与形的联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与形的密切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数与形的联系,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与形的联系,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操作活动法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数与形的联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与形的联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与形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与形的联系,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解析版)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第8单元数与形专项训练(解析版)1.如图这样用小棒搭了3间房子,那么搭100间需要用()根小棒。
A.400B.401C.500D.501【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搭1间房子需要5根小棒,以后每增加1间房子就增加4根小棒,由此搭n间房子需要(4n+1)根小棒;据此解答即可。
4×100+1=400+1=401(根)故选:B。
2.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2n B.2n+2C.4n D.4n+4【答案】C【解析】第1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1=4个;第2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4=4×2=8(个);第3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4+4=4×3=12(个)……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n个.故选:C。
3.飞飞在玩拼图游戏,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继续拼下去,5个这样的图形拼成的总长度是()A.9.6cm B.12cm C.8.8cm D.8cm【答案】C【解析】4﹣2.4=1.6(cm),5.6﹣4=1.6(cm),因此每相邻两幅图的总长度相差1.6cm,依此计算并选择。
4个这样的图形拼成的总长度是:5.6+1.6=7.2(cm),5个这样的图形拼成的总长度是:7.2+1.6=8.8(cm)故选:C。
4.按下列规律印刷笑脸图案,第8幅图案有()个笑脸。
A.8B.32C.36D.45【答案】C【解析】第一幅图案有1个笑脸,第二幅图案有(1+2)个笑脸,第三幅图案有(1+2+3)个笑脸……第八幅图案有(1+2+3+4+5+6+7+8)=36(个)笑脸。
故选:C。
5.李老师装修房子,打算用下面的直角三角形瓷砖贴满正方形的电视墙(如图)。
请你想一想,空白部分还需要()块这样的瓷砖。
A.6B.8C.10D.12【答案】D【解析】根据图形的拼组方法可知,空白部分可以分成12个小三角形。
如图:空白部分还需要12块这样的瓷砖。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8 数学广角——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内容主要包括:数列的规律、图形的变化、数形结合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思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列,如1、2、3、4、5、6、7、8、9,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数列的规律。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图形,如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提问:你们发现这个图形有什么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图形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求其面积。
”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如:“一个等差数列,前两项分别为1和2,求第10项。
”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形结合的思想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让学生自由发言,拓展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启用,随之而来大 亚湾核电站投产.中国正规划,兴建 4 座新的核电站,到 2010 年核电站 总量有望达到 2000 万 KW 新的水平。 5. 核聚变能技术的开发.
[小组活动].阅读课本 P161—162 核电站的优越性和安全性.并讨论” 关于我国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核电站”讨论后根据讨论的具体情况,从 对无污染,无危害及反应物处理情况等更为理想的能源寻找,自然进入 太阳能的内容 二.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热核反应所释放出的光能、热能及辐射能量。它每 年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达 1813 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全世界年需 要能量总和的 5000 倍,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其中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 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 2.4x104 亿吨标煤。按照目前太阳质量消耗
3.12 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 34 人正进行乒乓球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
★4.100 个和尚吃 100 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 3 个,小和尚 3 人吃一个,大、小和尚各多少个?(提示: 小和尚 3 人吃一个,一人吃_____个)
成气候异常,加速土地沙漠化过程,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
灾难性的影响,核电站并不排放这些有害物质,不会造成“温室效 应”,与火电厂相比,它能大大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
的生态环境等。在国外核电站的周围有人居住、游泳、放牧牛羊、
钓鱼,有的核电站位于大城市附近,有的位于游览区。核电站是安 全、经济、干净的能源,与火电站相比,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核电厂和火电厂对环境影响的比较(电功率 100 兆瓦) ——
1、如下图,第 20 行第 2 个数是( 1
23 456 7 8 9 10 …… 2、如下图,第五个图形中有(
)。 )个正方形。
达标测评:2
1.有龟鹤共 40 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 112 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 38 人,共租了 8 条船,每条大船乘 6 人,每条小船乘 4 人,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 了多少条?
数学广角——数与形
合作探究(二)
计算 12+ 14+ 18+ 116+ 132+ 164+…. (1).仔细观察,找出算式特点.
(2).按照运算顺序试着计算
12+ 14=34 34+ 18=78 78+ 116=1516 … (3).观察计算结果,猜想隐含的规律。
(4)自己画图探究规律。
达标测评 1
烟灰:1100
氪氙1
0
0
30-42
磷 20
[提问]你们说核能的缺点呢? 你知道核电站最需注意的是什么吗? (防止核泄漏和核污染)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因而建设核 电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造成 放射性污染,以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我国对核电站的安全非常 重视,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保证核能的安全应用. 4. 核能发电的前景
阳电池是把太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常见的器件。太阳电池的
光电效率约10-14%,
③.太阳能直接转化成化学能,光
化学转化
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的理想能量循环.由于世界的飞速发展,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能源 越来越短缺,这就激发了各国的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及其模拟的研 究,只能从能源上考虑,光解水制造氢是太阳能光化学转化与储 存的最好途径。因为氢燃烧后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是便于储 存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同学们太阳能怎样分解水制氢?廉价提 取氢现在有什么困难呢?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了解,看谁能了解 的多. 3.我国的太阳能的开发现状和前景 :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黄毅诚近日提出,应加速开发无污染、可再 生的太阳能资源,力争到2020年建成50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 电容量,使太阳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 [提问]:既然太阳能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不大量推广、大范围 应用呢?(讨论得出)→ 4.广泛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①、太阳能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 ②、太阳能不稳定,不能正常使用
核电站对周围环境无污染 居民受到 二氧化硫排 烟灰粉尘物 二氧化氮排 采矿面积
的辐射剂 量
放量
危害健康的相
质
放量
(亩/ 对指数
年)
(吨/年) (吨/年) (吨/年)
SO:32000
燃煤发电
46000-127500 厂 0.048
3500
26250-30000 1210 NOx:4530
核电站:
0 0.018
2.目前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
①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物体内能,光
热转化
即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集热器,把吸收的热能直接加以利用。(结合多
媒体讲解)
平板型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等
聚焦型集热器:反射式太阳灶等
②.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光
电转化 (结合多媒体讲解)
太阳光电转换,主要是各种规格类型的太阳电池板和供电系统。太
轻核聚变: 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原子核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简 称聚变,又称热核反应. 由于原子核都是带正电的,互相排斥,要使核发生聚变,必须使核以极高 的速度互相碰撞才能实现,这需要把它们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自然界只有在太阳这样的恒星内部,温度高达 1 千万摄氏度以上,轻核
才有足够的动能克服彼此之间的斥力发生聚变.氢弹是利用迅速而剧 烈,不可控制的热核反应原理设计制造的炸弹,爆炸产生的高温使聚变 反应迅速而剧烈的发生,人们当然现在无法控制它的进程. 如何才能有效控制核能的释放,实现可控制的轻核聚变?科学家正在 做努力,热核反应的主要原料是氘,每千克海水中大约有 3mg 氘,而 1mg 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己于 100L 汽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若把地 球上的氘完全利用,足以供人类用上百亿年.目前在欧洲,中国都在研制 此类装置,若取得实效,将对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起决定作用.
速率计,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足以维持 6x1010 年,相对于人类发展历史 的有限年代而言,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内部时 时刻刻进行热核反应,向空间释放巨大能量. 1.太阳能的优点:①1.无处不在,普遍,到处可利用,不需开采,运输.②太 阳能无污染。③可以长期持续使用.④能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