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主权及领土完整、经济独立性都已丧失。
---半封建:指形式上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形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清朝后期(1840—1911年)→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2.两对矛盾:
1.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2.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两大任务:1.反帝 2.反封建
4.两个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5.三条线索:
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
B、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C、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列强侵华:
列强侵华的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西方工业革命以后,急需开辟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晚期,国力衰弱,内部危机严重。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清末五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
中法战争(1883-1885)法国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侵华格局的变化特征:
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危害:
割地中国领土主权被破坏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沿海的门户
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影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补充内容:《南京条约》签定后,英美法等国又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外国传教士传教权等
⑴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⑵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的原则
⑶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后来租界的由来
⑷军舰巡查贸易权:破坏中国领海主权
⑸外国传教士传教的特权:破坏了中国的文化主权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危害:
1.割地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赔款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负担加重
3.开埠通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开设工厂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体现日本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
深层影响:
1.政治: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充分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
2.经济: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
《辛丑条约》(1901年):
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内容:危害:
1.赔空前的勒索加剧了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
2.划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3.拆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4.禁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华的影响:
*灾难性:
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政治上: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和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2.经济上: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种种手段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3.文化上: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建设性:
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
1.政治: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先进中国人开
始向西方学习,开始进行一些现代政治制度的改良尝试。
2.经济: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引进西方现代技术与设备,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思想文化:促使国人的觉醒,激发爱国热情,并开始向西方学习.
●列强侵华变化:
1.军事上: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合行动。
2.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由战争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以华治华”。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2.甲午中日战争:反割台斗争。(1.2.
3.为人民大众自发组织)
3.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反帝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
共同特点:
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②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③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
结论: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原因:
1.英军入侵:1841年。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2.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3.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决战:
战争爆发:日军突然偷袭---蓄意挑起
主要爱国将领:
海军提督:丁汝昌
定远:刘步蟾;致远:邓世昌;
经远:林永升;靖远:叶祖珪
结果:
①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双方战舰损失相当;
②北洋水师的主力尚在,但李鸿章“避战自保”、陷入被动。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各界人士态度:
①全国人民坚决反对
②台湾人民悲痛万分,誓死保卫台湾
③清政府严禁大陆人民援助台湾军民
台湾保卫战中的主要抗日英雄:邱逢甲、徐骧----义军;刘永福----黑旗军
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②体现了台湾军民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精神
义和团运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1.兴起前身:义和拳,山东、直隶一带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2.兴起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3.兴起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清政府的政策转变: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③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意义:
性质:民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斗争
意义:
①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②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