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第一章学习策略的理论

第一章:学习策略的理论第一节学习原理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用S-R来表示,又称联结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
这里主要介绍桑代克和斯金纳的理论。
㈠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依据用动物所作的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
最著名的实验是用猫作的迷箱实验。
一只饥饿的猫被关进一个迷箱里,箱外放有食物,作为猫逃出迷箱的奖赏。
开始时,饥饿的猫在箱子里乱抓乱跳,偶然地碰到了箱子的门闩装置,便得以逃脱,吃到食物。
当第二次、第三次……将猫放进箱子里,猫触碰门闩装置并逃出箱外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
最后经过24次的练习,猫似乎学会了如何逃出箱子的办法,不再乱抓乱碰。
猫学会了门闩装置与逃出箱外吃到食物之间的“联结”。
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通过“试误”建立起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
“从26个字母到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人之所以善于学习,就是因为他形成了许多联结”。
根据这些认识,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律:⒈准备律在实验中,为了保证猫产生学习行为,必须让它处于饥饿状态,如果猫吃得很饱,就会在迷箱里睡觉。
学习首先必须解决动机问题,人类学习也是如此。
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⒉效果律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除了要让猫处于饥饿状态,解决动机外,食物是必需的。
得到食物是一种奖赏。
一个联结形成时,伴随着令机体满意的情况时,该联结得到增强;反之伴随着烦恼的情况下,该联结受到削弱。
⒊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一个联结形成以后若加以应用,这个联结就得以增强(应用律);反之,如不应用,这个联结就会减弱(失用律),强调练习的重复次数要多,而间隔的时间要短。
初一总结学习策略与方法

初一总结学习策略与方法初中一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是建立良好学习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时期。
通过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问题,以及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的节奏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以下是我在初一学习中总结的一些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初一学习中,由于学科增多、知识点繁杂,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课程表进行分析,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
其次,根据课程的重要程度和自己的理解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最后,按计划进行学习,并及时复习和总结。
第二,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在初中学习中,自学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技能。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首先,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善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资源寻找学习资料。
其次,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多动脑筋,多思考,善于分析和总结。
最后,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学会制作概念思维导图、做好笔记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学习中,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提高注意力和精力集中。
其次,要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学习疲劳。
最后,对于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有重点攻克,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学习中,上好课是促进自己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课前预习,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提出问题。
其次,充分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发言、提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做好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第五,与同学互助合作,共同进步。
在初中学习中,与同学互助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首先,可以与同学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共同攻克难题。
其次,可以组织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学习是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和知识,而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将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使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成功。
同时,学习动机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将介绍学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学习动机。
一、学习的原理1.积极学习积极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参与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积极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认知学习认知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来获取知识,学习者需要利用各种认知策略,如分类、总结、推理、归纳等来帮助自己学习。
认知学习还需要加强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3.负责任学习负责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负责,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并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更好的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4.自我能力学习自我能力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的学习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学习者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二、学习方法1.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一般来说,学习者将一天的时间分成三段:上午、下午和晚上,加上午休息时间和晚上休息时间,一共可以划分成五个时段。
通过将学习时间合理地安排在每个时段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高效记忆发挥记忆力的优势,使信息更容易地被大脑接受,可以提高记忆效率。
高效记忆的方法可以是用关键词记忆法,结合实例来记忆以及主动复习等方法。
3.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学习者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思考新的知识,让知识在脑海中形成全面的印象。
比如,通过与别人分享或讨论学习内容,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和思考知识,甚至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思路。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制定一个每天、每周或每月的学习计划。
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时间利用率。
2. 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习的基石,学生需要注重打牢基础。
对于新的知识点,可以通过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来巩固基础。
3. 主动参与课堂: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要认真听讲和做好课堂笔记,可以帮助巩固学习内容。
4. 多种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结合多种媒体形式的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 制定复习计划:学生需要定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复习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同时,复习时可以通过做题、讲解等方式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合理时间管理: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学习或拖延学习。
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安排时间。
7. 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与同学一起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8. 反馈和评估:学生需要及时反馈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引导与培养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引导与培养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引导与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从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制定的目标和方案,以及实施这些目标和方案的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了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方面。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它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材料的选择和利用等方面。
二、学习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引导与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习效率: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习前的预习和学习后的复习是一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它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2. 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引导与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通过合理的学习安排和活动设计,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三、引导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具体措施1. 目标引导:引导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步骤和计划。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采用实践性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方法、记忆方法、归纳总结方法等。
学习的原理和方法

学习的原理和方法(一)迁移的定义我们知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和认知构造,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根底上进展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历、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比拟容易;学好乘法运算,反过来有有助于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法运算。
关于迁移现象,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二)迁移的意义1.迁移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历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展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历中的问题类型进展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历详细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历的详细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因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造性与已有技能和知识的积极迁移是密切相关的。
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2、认清迁移的实质和规律对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而且,充分认识迁移发生的规律,也有助于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历迁移到新的教学中去。
(三)迁移的分类1、按迁移的性质,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正迁移常常在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时发生的。
如方程式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不等式知识的学习,数学学习促进理化学习等。
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在教育中,学习策略与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并提供一些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改进学习的实用建议。
一、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成效。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清晰地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和预期的收获,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有动力地去学习。
2. 引发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内容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提供正向反馈:及时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保持对学习的积极动力。
二、激发学生思维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与重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1. 提问与讨论: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多元化学习任务: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包括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三、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和风格都有所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1. 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关系,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学习偏好等,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不同程度的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挑战中成长。
3. 多样化评价: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具体目标,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
2. 合理安排休息:适当的休息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短暂的休息时间,帮助大脑恢复精力。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指导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指导学习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任务,而学习如何学习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一些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学生应养成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同时,他们还应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二、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生可以将每日的学习任务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完成这些小目标。
同时,他们还应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优先完成。
三、注意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学生应避免分心,当他们在学习时应将手机等娱乐设备放在一边,避免被外界干扰。
同时,他们还可以使用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技巧,例如扫视法、凤凰架法等。
四、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生应主动提问、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多角度学习多角度学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教材、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听取多位老师的授课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同一门课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六、运用记忆技巧运用记忆技巧是有效学习的关键之一。
学生可以运用联想法、分组法等记忆技巧来帮助记忆知识点。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不断重复、运用知识等方式来巩固记忆。
七、注重复习与总结复习与总结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定期回顾所学知识,并及时总结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通过复习与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八、培养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探讨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学会合理应对压力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压力,学生应学会合理应对。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第三章学习策略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者和教学者在学习中的作用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非常负责。
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兴起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 ,第三种:把学习策略视作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1.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的划分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六个因素:①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任务等;②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③调控,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④审核,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⑤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⑥自检,其功能是对活动和项目做最后的自我评价。
2.温斯坦的划分温斯坦(C.E.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①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②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③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④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学习策略学习计划

学习策略学习计划一、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自我调整和控制,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自觉采取的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和手段。
不同的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动力,因而学习策略的运用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分析我自身的学习特点,深入了解各种高效学习策略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当前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学习策略。
二、学习策略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科,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主要有:1. 记忆策略:包括联想法、串联法、重复法、组块法等;2. 阅读策略:包括预测法、提问法、总结法、图表法等;3. 思维策略:包括归纳法、演绎法、想象法、比较法等;4. 表达策略:包括概括法、接龙法、分类法、演绎法等;5. 沟通策略:包括倾听法、反馈法、合作学习等。
从以上分类可见,学习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学习者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是很重要的。
三、我的学习特点我是一名大学生,现在就读于某某大学的某某专业。
在学习方面,我有以下特点:1. 有着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学习,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2. 在学习中,较为重视记忆和阅读策略,通过不同的记忆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3. 思维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根据以上特点,我明白要利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四、我的学习目标1. 提高学习效率,更快地掌握和消化新知识;2. 增加学习动力,保持对学习的热情;3. 提高学习成绩,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团队作用。
我清楚地知道,只有通过科学的学习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才能最终实现以上的学习目标。
深知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保障。
高等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高等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需要面对更加广阔和深刻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应对学习的挑战,学生需要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高等教育中常用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以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学习策略。
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深入思考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这种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难度和时间分配,制定每日、每周的学习目标,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要考虑到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以确保学习的连贯性和效果。
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高等教育中,学生可以使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来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教科书和讲义,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查阅学术期刊和使用学术搜索引擎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
此外,还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讲座和交流活动,与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
四、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学习策略。
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间隔时间。
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或其他时间管理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可以组建学习小组,与同学一起进行学习和讨论。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学习能够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六、及时复习和总结及时复习和总结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学习策略。
学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复习习惯,及时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并结合个人理解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复习和总结,可以巩固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在高等教育中,学习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以及及时复习和总结等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顺利完成学业。
构建学习的框架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结构方法

构建学习的框架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结构方法构建学习的框架—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结构方法学习是每个人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不断学习能够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增强竞争力。
而要有效地学习,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并遵循科学的学习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种构建学习框架的方法,帮助您实现全面学习。
一、了解学习的本质学习是通过获取新知识、技能或经验,从而改变行为、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可以用学习金字塔来形象地描述:从被动接受信息的阅读、听课等方式开始,到主动参与讲解、教授他人,再到实践应用和分享,最终达到了理解、掌握和创造的层次。
二、建立学习的概念框架学习的概念框架是构建学习体系的基础,它以重要的学科或领域为核心,囊括了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建立学习的概念框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学习的目标:确定要学习的领域或学科,并设立学习的目标,如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等。
2.梳理概念关系:将所选学科或领域的主要概念列出,并按照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和分类。
可以通过脑图或概念地图等工具进行可视化展示。
3.建立概念链条: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关系。
将这些概念连成链条,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
通过建立学习概念框架,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科的结构和知识点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习和记忆。
三、运用学习策略提高效果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意识的行为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帮助您全面学习:1.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相对,主动学习注重学习者的参与和思考。
采用主动学习的方法,如讨论、思考、总结、演讲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2.分散学习:将学习时间分散到一段时间内的不同时刻进行,而不是连续地进行长时间学习。
分散学习可以增加记忆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深度学习:对于所学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思考,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背诵和记忆。
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指导

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指导在教育领域中,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组织、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方法;而学习方法则是学生运用特定方法和技巧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指导,以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一、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学习策略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采用的一系列计划和方法。
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习任务、规划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进度、评估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策略的运用,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从繁杂的学习任务中筛选出重要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同时,学习策略还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增强学习动力: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分解目标为可行的小目标,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组织、监控和评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常见的学习策略1. 预习策略:通过预习学习材料,提前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复习策略: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提问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促使自己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 总结策略: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和概括,帮助巩固知识、归纳规律。
5. 概念映射策略:通过绘制概念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分组合作策略:与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合作,促进互动交流,共同提升学习效果。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是学生在掌握学习策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和学习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学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习方法:1. 划重点法:在学习材料中划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和记忆。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成绩、实现个人成长的关键。
学习并非仅仅是时间的堆砌,更在于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
目标就像是灯塔,为我们的学习指明方向。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科特点、未来规划等,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
短期目标可以是完成当天的作业、掌握某个知识点;长期目标可以是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
明确的目标能让我们更有动力和针对性地投入学习。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也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每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有所差异。
有的学生早上头脑清醒,适合背诵语文课文和英语单词;有的学生晚上思维活跃,更擅长做数学题和物理实验。
因此,要了解自己的生物钟,将重要和困难的学习任务安排在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段。
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给大脑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预习可以让我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发现重点和难点,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听讲。
复习则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复习时,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总结归纳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所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
学会主动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敢于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要主动地去探索和理解。
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要让问题积累。
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参加学术讲座、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能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例如,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动画等直观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可以采用口诀、联想等记忆方法;对于实践操作类的知识,要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印象。
学习环境也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能够让我们更加专注和投入。
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在现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习成绩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许多学生在面对学业时却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们从容面对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一个好的学习计划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学生应该将学习目标明确化,并制定一个可行的时间表,将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到不同的科目上。
其次,学生可以利用番茄钟等学习法,将学习时间切分为若干个小块,每块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一门科目,通过番茄钟的设定,让自己在限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积极的互动。
同时,学生还可以做好笔记,将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和观点记录下来,便于日后复习和回顾。
三、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作业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但很多学生常常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作业上,导致其他科目无法得到充分的学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首先,可以根据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并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其次,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把一些简单的作业或阅读写作等任务提前完成,以减轻作业负担。
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多样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如自主阅读、参加学习小组、参加讲座等。
同时,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听讲、复述、解题、实践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利用电子设备和在线学习资源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五、良好的复习方法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复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例如,制作知识点总结表、做习题、参加讨论、答疑等。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学习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取得。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帮助读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1.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第一步是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掌握重点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动力。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具体明确,例如“学习完整掌握某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而不是“学习这门课程”。
2. 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学习计划可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等。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按照学习目标,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部分,逐步完成,提高学习效率。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阅读、记笔记、讨论等,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取知识。
3. 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如何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对学习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比如关闭手机、电视等。
采取分段学习的方法,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让大脑放松,恢复注意力。
利用工具和技巧,如番茄工作法、时间管理等,帮助我们专注于学习任务。
4.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是必要的。
例如,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参加讲座、实践操作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
多角度、多样化地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笔记记录,还要通过归纳和总结,将学习内容整理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方便复习和回顾。
6. 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可以巩固已学知识。
复习计划可以包括周期性的复习,如每天回顾当天学习内容;随机性的复习,如每周随机选择回顾某个知识点。
通过有计划的复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方法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学习策略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1. 目标设定学习的第一步是明确学习的目标。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考试要求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设定应该具体、可量化和有挑战性。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
2.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之一。
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自身情况制定每日、每周或每月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应该充分考虑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和时间。
同时,制定学习计划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弹性,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做出调整。
3. 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提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拓宽学习资源除了课堂上的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拓宽学习资源来丰富学习体验。
学生可以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培养自律、坚持和专注的学习习惯,减少拖延和浪费时间的行为。
定时复习、总结笔记、完成作业都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6. 分组学习与同学进行分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相互监督和鼓励,提高学习效果。
7. 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例如,制作思维导图、使用口诀和缩写、做示范和练习题等。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因此,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有哪些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有哪些如果只有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那么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有哪些?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01尽量调动所有感官,让学习历程完整深刻听我们人都有一种倾向,就是走捷径,省力气——听课,那就花最小的力气,坐着,听老师怎么讲。
这种学习方式看起来是在认真听,认真学习。
但其实是最懒惰的行为。
不加选择,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这样的行为习惯养成之后,成年后哪里会有一个会思考的成年人。
学生看似被动,其实就是在“主动”等待老师的灌输。
其实,听课也有听课的学问。
早已听懂或没有多少价值的部分,可以不怎么用心听。
学生不要全盘接受。
只记学习重点和难点,灵活去掉无用信息。
抓住要点听课,比全盘都听的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动脑听绝对不能是“被动的听”,不然一堂40分钟的课,就会变成“满堂灌”,正常人到后面都会昏昏欲睡。
集中注意力,避免开小差的最好办法,就是“用脑袋跟着老师走”!优秀的学生深谙此道,他们在听课时就表现出高于普通孩子的思维能力。
直白的来说,就是——高速密集的信息处理运算的能力!聪明的孩子在听课时,不断在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本节课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老师讲课的重点是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么问?我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本的内容吗?今天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我有能力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吗?动手课堂上,我们最常见的动手活动是什么?记笔记!但是很多学生学习很多年都不知道如何做笔记。
坐着听40分钟的课,埋头记40分钟笔记,把老师的讲述和板书一字不落的搬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课后再熟练地背诵。
这样的学习方式简直就是在做苦力,把自己当成知识接受的容器,然后等待时间流逝,记忆的遗忘曲线发挥作用,全部还给老师。
课堂上,千万要记住,不要全程一字不落地做笔记!!不然你会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进行信息的实时处理,忽略了深入思考老师讲解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在上一条说的”用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第三章学习策略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者和教学者在学习中的作用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非常负责。
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兴起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 ,第三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1.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的划分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六个因素:①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任务等;②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③调控,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④审核,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⑤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⑥自检,其功能是对活动和项目做最后的自我评价。
2.温斯坦的划分温斯坦(C.E.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①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②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③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④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3.瑟洛的观点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的,一种是基本策略(primary strategies),被用来直接操作课本材料,如领会和记忆策略;一种是辅助性策略(support strategies),被用来维持合适的进行学习的心理状态,如专心策略。
这两种策略又可以作进一步划分。
基本策略包括获得和存储信息的策略(领会和保持策略),提取和使用这些存储信息的策略(提取和利用策略)。
领会和保持策略又包括理解(understanding)、回想(recall)、消化(digest)、扩展(expand)、复查(review)等五个子策略。
提取和利用策略又包括理解、回想、详述(detail)、扩展和复查等五个子策略。
辅助性策略包括三种策略:计划和时间安排(planning and scheduling)、专心管理(con-centration management)以及监视与诊断(monitoring and diagnosing)。
专心管理进一步分为心境设置(mood setting)和心境维持(mood maintenance)两种。
这些辅助性策略帮助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以使学生有效完成基本策略。
4.迈克卡等人的观点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
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学生使用这些策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由以上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学习策略的成分都是从学习过程的环节或所涉及的诸方面如方法、步骤、手段及组织中提出来的。
分析学习策略的成分不仅要考虑学习活动的类型,而且还要考虑所获得信息的种类。
下面从认知策略和原认知策略两个方面做具体的介绍三、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Bruner)于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形成时提出的。
直到70年代,加涅(Gagne)才在其学习分类中单列一类。
但关于认知策略的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
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Gagne,1977),意在突出个体对自己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调控。
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陈琦,1977),旨在强调其本质属性仍为方法范畴。
还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切方法(张春兴,1994),同时兼具上述两种观点的要义。
我们认为,认知策略是优化信息加工效果、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种认知技能。
它是认知领域中学习策略的最主要的成分。
(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1.复述知识的认知策略复述策略(rehealsal strategy)是指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准确、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2.精加工策略具体包括:1)位置记忆法(loci method)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
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
2)首字联词法(acronyms)这种方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
比如计算机BASiC程序语言就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各词首字母的联词。
此外,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句子记忆术,利用记忆中每个术语的第一个字母作为一个句子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我们常常采用一些歌谣口诀来帮助记忆,常常使用一些简语来帮助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内容为:①要清政府赔款;②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④划分租界,建领事馆。
可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
另外一种首字联词法是用一系列词的第一个字描述某个过程的每个步骤,例如,用某一首古诗中每句的第一个字说明某个行动的每一步。
3)限定词法(peg-word method)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
4)勾画圈点法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书面化的信息材料,通过勾划圈点其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促进对信息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5)摘录提要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信息材料,通过摘录要点、归纳(以材料中的原句摘抄为主、辅以必要的连接、概括),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对信息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6)笔记概述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信息材料,通过笔记形式,区别主次,由博返约、概括整理(以自己的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促进更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organizing strategy)是指梳理所学的新信息,建构其内在的联系,以增进记忆效果。
具体包括 1)归类整理将所学的新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内在的结构组织,以便于记忆。
由于归类有多种不同的维度,其方式方法的运用也就各式各样了:相似归类、对比归类、从属归类、递进归类等。
2)提纲契领运用简要的语向来把握新信息的内在层次结构,并常辅之以数码标记,以显现内隐的结构组织,促进理解和记忆。
对于量大而复杂的信息材料,此举更具优越性,给人以“纲举目张”之感。
3)作图示意运用图解方式来说明新信息的内在联系,并多辅之以连线或箭头标记,以形象显现内隐的结构组织,促进整体把握和记忆。
它又可细分两种:一是关系图示--用图解方式来说明各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有关认知心理学知识的关系);二是流程图示--用图解方式来说明某过程之间的要素的相互联系,如生成学习过程。
4)运用理论模型教师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帮助学生领会复杂的课题。
这种方法就是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某个过程之间的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比如,前面所讲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就是一个经典的理论模型的例子。
运用这种模型可组织和整合信息;电子学、机械、计算机程序以及遵循某个规律的过程都可以利用理论模型加以说明。
当某一课中含有模型时,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能运用他们的学习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过渡性知识的认知策略过渡性知识告诉我们如何做某件事。
要知道如何做某件事,我们不仅要知道过程的每一步,而且还要知道采取每一步的条件。
1、模式再认知识模式再认知识涉及对刺激的模式进行再认和分类的能力。
模式再认知识的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识别某个概念的一个新事例。
比如,再认鲸鱼属于哺乳动物;模式再认知识的第二个重要的例子就是识别符合某个行为的条件或符合应用某个规则的条件,比如,什么时候“倒置分数后相乘”。
和概念一样,模式再认过程是通过概括和分化的过程学习来的。
比如,学生已经学习:凡生命体必须完成八大生命过程:获取食物、呼吸、排泄、分泌、生长、反应、繁殖、运动,这一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现在,学生要利用这一知识注意生命的这八个过程,表示这一过程的条件陈述句是:“如果一个客体执行了所有这八个生命过程,那么它就是活的。
”教师可以用诸如鱼、哺乳动物、植物等生命体作不同的例子,促进概括;还可以列举反例,如水晶石虽也存在促进分化、进行生长的过程,但不实现运动、呼吸和反应等其他生命过程。
2、动作系列知识第二种过程性知识指动作系列知识。
加涅认为,一个动作系列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或认知动作,减法中的借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动作系列首先是当作构成某个过程的一系列步子来学习的。
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执行每一步,一次执行一步,直到过程完成。
例如,学习开汽车,先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首先,如果车门关着,就打开车门;第二,如果车门开着,就坐到驾驶座位上;第三,关上车门;第四,系上安全带;第五,插入钥匙。
”一开始,每一步都要有意识地想着去做,这样效率很低。
但是,随着练习,这一过程就会几乎变成自动化,驾驶员将会不加思索地完成这一过程。
四、元认知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
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类: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比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比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比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