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8-006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9篇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9篇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9篇第1篇示例:机械运动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机械运动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质,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在机械运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需要反思机械运动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置是否合理。

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时,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还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既能符合学生的需求,又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反思机械运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

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示范教学、逐步引导、分组训练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

教师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还需要反思机械运动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方式是否科学有效。

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时,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运动水平。

评价和反馈方式既要客观准确,又要注重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和反馈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视频分析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我们需要反思机械运动教学的协同和配合问题。

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时,老师需要与学校、家长和学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机械运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老师需要与学校协调资源、制定计划,与家长沟通合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机械运动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机械运动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我讲了一堂公开课——《机械运动》。

课后,对我这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具体而言,我的这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教学环节把握不透本课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交流、交流、拓展、问题、交流,每一部分都在教材上用明确的图标表示了出来。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图标,更没有去想这些图标所表达的作用,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偏差,应该让学生交流的部分,变成了自己的讲述,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

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教材第二环节交流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参照物,让学生明确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

由于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不足,在引出参照物概念后没能指出“运动位置变化”,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由于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导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问题三:利用身边资源不够教材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坐在车内体会汽车是否在前进。

教学中,我只是利用课件让学生理解,没有完全以生活中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

这样,学生虽然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一点,但是有些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而不知道怎么来说。

问题四: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太少这堂课的教学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太少了。

而科学课更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

而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看成是给学生讲解知识点,没有意识到这个知识点的获得,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得出来的。

以上几个问题,不仅是在这堂课中暴露出来的,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

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向有应验的老师多请教,争取成为新课程的好教师。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实验中学冀佩英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机械运动的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4. 加速度和减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知识;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理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及计算;2.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描述它们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运动。

2. 知识点讲解:(1) 机械运动的概念: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参照物的作用,举例说明如何选择参照物;(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介绍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4) 加速度和减速度:讲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举例说明如何计算;(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介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一、机械运动1. 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二、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1. 概念: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2. 关系: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之间的联系三、加速度和减速度1. 概念: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2. 计算: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计算方法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 概念: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2. 区别: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运动类型,并解释原因。

初中物理_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会长度,时间的测量(2)知道机械运动:1.参照物2.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分类(3)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会测量平均速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本节课的若干问题,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组合法、等价变换法等物理方法。

学会运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物理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与社会的过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过程目标三步骤①公交车从静止到加速完成,大约需要100米作业的距离,我们先用测量出公交车将要通过的全路程、前半程和后半程,填入表格中。

③用测量公交车行驶前半程的时间、全程的时间,求出后半程时间,填入表格中。

④根据测量数据,分别算出公交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表格次数路程s/m 时间t/s 速度/m/s全程100 10前半程50 6后半程50结论由实验数据可知,公交车在做(“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科学方法1.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可以测量出物体的运动速度,用到了法,2.速度定义、定义式、图像互相变换是_______________法生:完成并回答!v=s/t、刻度尺、秒表、10 、8.33、12.5、变速、组合、等价变换法师:点评。

练习解决常见的计算类问题分三小组合作交流师:影片中公交车的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一座290m的长桥,公交车长是10m,这时公交车速度25m/s,公交车要完全经过这座桥需要多长时间?生:解答、讨论、交流、总结公式:v=(S1+S2)/t师:“过桥问题” t=(S1+S2)/v(板书)师:影片中公交车的前进的速度为80km/h,行驶了2小时,如果这段路程让速度为160km/h的跑车来行驶,需要多长时间?生:解答、讨论、交流、总结等量关系:S1=S2师:“等量问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用公式解答。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一】1.教材中关于机械运动的描述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很抽象,因此本节课的开篇,我通过一些教学视频的利用,直观生动的使学生对于运动的认识变得很轻松,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做了一个在学生闭眼过程中判断我是否运动了的小实验,让学生真正的懂得,我们所认为的运动或者静止,就是根据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作为判断依据的,从而轻松突破这一难点。

2.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让学生通过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感知,再结合第二段视频的观看,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并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发言,我在各组间巡视指导。

看到同学们都能够举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现象和实例来说明上面的问题,是学生真正懂得了,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依据情境中的某个特定的物体来说的,依据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今儿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

再通过全班的汇报、总结。

教师做简单的概述,并帮助学生及时的纠正在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同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最后,教师和同学一起概括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选择的方法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

这一节课整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学习效率很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相对性的讨论没有更多的深入,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还不够。

在热闹的讨论之后,没能给学生一定的静思时间,让学生重新理解这一问题和知识点。

在学生的作业中仍然发现参照物选择不明,判断错误的现象。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若新课引入巧妙,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取得教学成功。

因此很有必要探讨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引入。

一、从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入学生感知世界,大多都是从一篇又一篇的故事出发的,即使到了初中,他们也不愿改变这种方式。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与教学反思_初中生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与教学反思_初中生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与教学反思_初中生物理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与教学反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6μm=70μ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4.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机械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4.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运动员的跑步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运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4.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的特点,如在操场上进行跑步实验,观察物体的抛掷等。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如何计算的?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一次复习课。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及其计算等知识。通过复习,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培养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
2.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学具准备】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1μm= m、1nm= 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A.1 mm B.1 cm C.1 dm D.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地球半径6.4×106m= 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7篇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7篇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总结7篇第1篇示例: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时,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环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机械运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科学合理。

我们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将机械运动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机械运动的技能,提高运动水平。

我们还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机械运动教学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示范教学、指导教学、互动教学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我们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我们需要关注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

在机械运动教学中,我们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还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素质水平。

第2篇示例:机械运动教学是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机械运动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到机械运动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今后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

我认为机械运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机械运动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情绪。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第 机 一 械 章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测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 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用公 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 1).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 2).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3).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2、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 线运动。 3、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
平均速度 时间,得出的速度叫 _____________.
如何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
(3)辅助工具法(组合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4、1).什么是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 叫误差。 2).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的来源) ①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②仪器本身不准确; ③环境温度、湿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25.某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8 km/h,若他骑自行车到 相距3 km的学校上学,为了不迟 到,他至少要在上课前 10 min出发才行. ____ 26.甲物体的速度是72 km/h,乙物体在1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 1.2 km,丙物体的速度是20 m /s,则( D ) A.甲同学运动得快 B.乙同学运动得快 C.丙同学运动得快 D.一样快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 4).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确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1课时)时间主备人:复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准确选择参照物、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参照物选择、速度计算、刻度尺使用。

教学难点:速度计算教学方法:小组交流、师生互评、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复习练习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各节基础练习。

一、展示复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准确选择参照物、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根据学生的基础练习情况点拨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 人眼睛迅速一眨B 人心脏跳动一次C 人正常呼吸一次D 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 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3.某物体直径为125nm,该物体可能是A一个篮球 B一个乒乓球 C 一根头发 D一种病毒4.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总结:长度的单位之间的进制,时间单位之间的进制。

考点2:刻度尺的使用5.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

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1)_________ ______;2)__________ _____;3)___________ ____。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考点3:误差与减小误差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单位:长度测量工具:时间测量单位:工具:定义:机机械运动参照物:定义:械选择: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运动快慢的描述:公式: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例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

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1)。

(2)。

(3)。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我还有这些疑惑:达标检测:内容见幻灯片作业教学后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仪器刻度尺、卷尺、停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课本P10的图片,判断线段AB、CD的长短及两个中心圆的大小,再测量看。

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证明不准确。

(二)讲授新课1、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具体方法见幻灯片2、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练习题详见幻灯片(五)布置作业课本P15 第1、2、3题教学反思: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精 做 参 照 物 , 此 人 是 _________ 的 , 若 以 通常选地面为参照 思路点拨
析 _________做参照物,此人是静止的的。 物。选择不同的参照
速度描述的是物体本身
把 方 2.(2012 四川)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物来观察同一个物 运动的快慢,与运动的路程
向 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 学 反 思
4/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课时
1
设计教师 备课组长
学科
物理
九年级 授课班级
(1)班
课型
复习课 审核领导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三

体结论可能不同。同 和时间无关。
பைடு நூலகம்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取决于所选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的参照物,这就是运
3. 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 96cm 长的导 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线
燃烧的速度是 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 计算公式:v=s t
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
解题方法:
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适的参照物(不能选
用公式: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 被研究的物体作参 方法归纳
典 下是指平均速度。
照物)。研究地面上
“四步法”判断物体的运

(部编)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课》_111

(部编)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课》_111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能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利用公式v=s/t做计算题。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教学分析】本章教材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相对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些,教学程序设计的是对于一些易错比如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尺读数时,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在测量上还有很多的特殊测量,比如一页纸的厚度测量可采用多页的测法;另外还有曲线的测量等,由于课时有限不能一一的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计算出了问题,不要急于点拨矫正,可以让其他的学生继续分析。

【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对平均速度的认识及其公式的应用。

【复习过程】导入环节(-)根据复习计划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日标,指导学生观看。

同时教师板书课题(一)出示复习导课件展示复习指导,学生复习。

以回顺以前所学的主要知识为主,通过课件展示的复习指导与提示,使学生对学过的日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回顾。

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准备展示(二)学生复习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师巡视,指导掌握不足的同学。

(三)复习检测反馈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的问题。

三、练习处理环节1.针对学生复习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注重规律、方法、难道、易错易混点的点拔2.针对本单元复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适时穿插合作学习探究点。

在本环节中以师生合作的形式共同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深度理解。

四、梯度训练(一)请同学们完成学業上拓展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导学案设计
三、教材内容的组织
在如何引出“参照物”这个问题上,用了较为直接的过渡方式,即:在观看神六升空录像后便得出了参照物的概念。

而播放了“沧海中的孤舟”视频短片后由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两种方法的效果都很好,而且后者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要求较高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作为课题的引入要求偏高了,但却是引出“参照物”这个物理模型的好方法。

因为此时学生已了解了机械运动的物理定义,即: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因此先请学生连续观看一组物体机械运动的视频,然后请他们用语言来复述所看到的机械运动,这样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就无意识的讲出了“参照物”的存在及其作用。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看两段,视频资料(“直升机平飞”和“直升机悬停”)的比较,再让学生在有比较的情况下得出参照物的结论。

这样做既为学生的认知设置了由简到难的坡度,同时起到了巩固机械运动概念和提升理解层次的作用。

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教材内容的处理
运用了较多的时间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试验和讨论,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其中有一段特技摄影的视频,学生观看后体会到了“参照物”这个物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经验与教训:本堂课由于内容较为丰富,也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可选取的多媒体资料很多,而且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较高,因此在选择上必须注意如何取舍,原本选取了将近20段视频资料,但在授课时反而出现了时间不够用,每个片段只能一扫而过,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在经过仔细的筛选后,只留下7个片段,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给学生活动和思考,这样一来效果反而好了。

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会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总体效果是较好的,知识点也落到了实处,学生的参与度也较高,学习效果良好。

但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和改进,我将在今
后的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