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终极)
当代政府与政治第一章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府概论第一节国家问题概述一: 国家的概念(一)非马克思主义国家的观点1.社会共体说:(早期西欧思想家及后来思想家)没有指出国家的本质,知识点明国家在其某一方面的特征。
2.社会契约说: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国家学说,代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国家的革命学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3.国家统治说:点明了财产问题,指明国家具有统治特征,但没指明统治的本质特征。
4.国家要素说:三要素说------人民,土地,主权者四要素说-------人口,土地,主权,政府只描述了国家的外观表征,与国度区别不大。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点1.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 国家是表示这个国家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对立面、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至于在无所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驭于社会的力量。
这些力量缓和矛盾、把冲突保证在秩序的范围内。
3.从社会中产生,又自居于社会之上,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国家的本质:(1)实行阶级统治的公共权力组织(2)按地区划分国民(3)特殊的暴力机器二.国家形成的不同形式1.古希腊、古罗马的(典型):对氏族组织、制度进行和平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没有外来的暴力的干涉;民主共和国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彻底废除氏族组织和制度的产物;是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完全的政治国家,为国家形态的民主制度提供了天然的深层土壤,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华夏政治共同体形成:中国奴隶制国家在极为漫长的氏族战争中通过暴力征服形成的;在天然地域范围内是以氏族的兼并、血缘的吸收这两种形式划分自己的居民,组成了一种权力金字塔;在国家形成的一系列形态上的次生形态的氏族国家。
中国国家的形成形式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1使中国在民主制度的荒野,形成超强制的政治统治2.自然理性的法的缺失3.形成了超所有制关系的阶级控制表现:不以财产所有权划分政治权力;脱离地方经济的官僚系统第二节政府理论概要一:定义政府:政府是人和权力的组合体,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代理机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同步练习册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一(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下)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代表统治阶段全面地独立地行使统治的国家机关是(C:国家权力机关)3、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会议举行前,由全体借助参加的、旨在选择出本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并通过本次会议议程和其他准备事项的会议是(B:预备会议)4、邓小平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符合(D:中国实际)5、中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市级人大代表、县级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团所代表的人口数的(D:4)倍。
6、我国地方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产生方式为( A:由人代会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7、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县级人大代表联名以书面方式提出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候选人的法定人数为(D:10人以上)8、现行《宪法》规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国家机关是(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9、台湾籍的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地点在(B:北京)10、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候选人的年龄资格是(C:年满45周岁)11、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全国人大代表应由全国( D: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12、有权发布命令公布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法律案(不包括宪法修正案)的国家机构是(C:国家主席)1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A: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14、省级人代会选举产生的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得到(A: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批准)15、分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机关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判断题1、宪法和法律的解决权属于全国人大委员会(对)2、国务院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对)4、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5、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决定任免驻外全权代表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摘要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的关键性命题之一。
把合法性等同于社会公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和忠诚的观念,代表当代社会对合法性概念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认识。
合法性就是对治权的认可。
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
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
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
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必须克服目前已经萌芽并且有可能扩大的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合法性;合法性危机;政治稳定目录1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3)1.1 合法性的含义 (3)1.2.1 意识形态 (3)1.2.2结构和规则 (3)1.2.3 治理绩效 (3)1.2 政治合法性基础分析 (3)2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危机分析 (4)2.1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 (5)2.2 腐败问题对党和政府形象的侵蚀 (5)2.3 阶级和阶层的新分化 (5)2.4 社会公正问题与贫富两极分化 (6)2.5 意识形态和信仰危机 (6)3 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途径 (6)3.1 大力推进民主宪政建设 (6)3.2 树立共同的政治价值和理念原则....................................63.3 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7)3.4 建设包容性的意识形态 (7)3.5 构建合法性的评价体系................................................7参考文献 (8)引言合法性是一个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现代民主国家都高度重视自身合法性建设,把合法性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而合法性,则是政治的价值判断。
“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
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
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
”[1]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否则,政权就会出现危机。
最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绪论课件ppt
• 在这里,要研究的是国家政治,而且限定了中国的国家政治,研究的 是中国政治活动所遵循的稳定模式即相对稳定的规则。因此,其研究 对象是: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具体:①阐述其历史演变 ②描述其现实运行 ③将其与其他国 家与地区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 ④预测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西方比较: • 集体本位——个体本位 (一元主义——多元主义) • 道德主义——理性主义 (《情与法》、安乐死) • 实用主义——终极关怀 (中国无哲学)
• 政治文化属于狭义文化
• 政治文化:关于政治生活的群体无意识的政治倾向性与价值取向。 (关注群体而非个体,关注无意识心理倾向)
• 如中国政治文化观: • (1)崇尚统一,反对分裂 • (2)对政治权威的服从、敬畏与向往(官本位) • 政治制度的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变迁并不同步。与制度比较,政治文化
• 中医也应属于传统医学的范畴,但是中医
不同于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它以极强的生命力 ,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原因在于独特的疗效和 独特的封闭式的理论体系。但是它仅仅是一门高 度发展起来的经验医学,必须在继承基础上,利 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技术)发展 自己,迅速走向现代化。
• 中西医结合—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 二、内容体系
• 复旦大学浦兴祖等编写的教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国内第一本系 统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教材。该教材主要内容有:人大制度、选举制 度、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 度、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
• 参考教材:谢庆奎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C]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医者(或研究者)把 中医、西医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治疗+研究(中 西医结合)的一门科学。
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利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利主体发起和领导。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长期保持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其中,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此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
多年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似乎中国至今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的任务,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推动下起步的。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这就决定了在我国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没有民主是不行的,不能有序地推进民主也是不行的。
联系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可以注意到,我们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战略,又有策略。
从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至少有以下五点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
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
事实上,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
当前正在实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具有这一特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2、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应由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3、民主集中制、合议制4、常设机关、最高权力机关5、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全体会议6、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民族自治权7、任免权、监督权8、发言表决免责权、人身特别保护权、物质帮助权9、政治领导、不包办、带头尊重和遵守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1、秘密投票原则、差额选举原则12、人大常委会、人大主席团13、阶级统治、社会管理、两重性14、依法、效能15、首长、总理16、权力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17、执行机关、行政机关18、日常工作19、省、自治区、直辖市20、领导与监督权、保护权21、执行机关、行政机关22、小机关、大服务、转变政府职能23、乡、民族乡、镇24、公开、公平、竞争、择优25、定期增资、平衡比较、法律保障、物价补偿26、单一制、民族区域自治27、组织公安部队、干部任用优先28、香港、澳门、台湾、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9、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30、40、20、无居留权31、立法权、监督权、弹劾权32、执掌政权、参与政治33、多党合作制3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5、工人阶级、工农联盟36、政治、组织、思想37、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38、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39、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沟通服务40、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名词解释1、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行政与国家行政(行政广义指管理,中义治各类国家机关的管理,狭义指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政治终极版
1、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们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二、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发展进步。
第四、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要坚持已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第五、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如何认识科学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1)科学发展道路。
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解决我国发展矛盾困难的关键之举;紧紧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PPT课件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国家形式
一、国家形式的涵义 1、涵义 ❖ 国家形式: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
国家结构形式 ❖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 ❖ 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
(单一制、复合制)和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 民主制)。
10
如何理解?
❖ 统治阶级采用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服从其维护阶 级统治和阶级利益的需要的。
❖ 国家制度表明国家政权的性质,表明社会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最集中地反映社 会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统治阶级的 根本利益,是我们分析政治制度性质和划 分政治制度类型的根本依据。
4
二、国家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的关系
1、国家制度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又不能脱离内容。
4、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 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 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 业胜利发展。
8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
1、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 主权利。
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防止和 抵御国际敌对势力侵略。
2、集中力量,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任务。
❖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 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等,是有中国特色的极 为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
❖ 国家制度对这些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以及运 行原则等起着决定作用。
6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 ❖ 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 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特殊形式 ❖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是符合中国国情,
年度终极任务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年度。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各行各业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此,我们对年度终极任务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任务背景1. 国家政策导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亟待提高核心竞争力。
3. 企业内部需求:为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公司确定了年度终极任务,旨在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任务目标及实施情况1. 任务目标(1)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
(2)加强科技创新,争取获得2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
(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4)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失率。
2. 实施情况(1)业务收入:通过拓展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实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超额完成目标。
(2)科技创新:积极开展技术研发,申报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已授权。
(3)节能减排: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较去年同期降低20%。
(4)员工素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员工满意度达到90%,员工流失率降低10%。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市场拓展速度较慢,客户满意度有待提高。
(2)部分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3)部分员工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影响生产效率。
2. 改进措施(1)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客户满意度。
(2)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升生产效率。
五、总结回顾过去的一年,公司在年度终极任务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专项题库+模拟试题】内容简介本资料是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本书从厦门大学、河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名校的考研真题中精心挑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相关试题,并提供详尽的参考答案。
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为专项题库及详解。
本书参考大量政治学相关资料对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的相关的典型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试看部分内容名校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国家结构形式(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研;2005年、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研;2010年河北大学研;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答: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2国体(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研;2011年四川大学研)答:国体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体现,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取向及目标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取向及目标[内容摘要]: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研究在实践中主要面对恰当处理政治稳定、传统政治文化转型为主的两大挑战。
而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成长成为政治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中国的政治发展研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渐进改革为主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基本方向。
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成功实践将累积成为推动政治发展的制度经验。
在渐进平衡中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未来。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渐进改革公民社会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既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三十年。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层面的进步,都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一条渐进的政治发展路径也渐趋清晰。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学理上系统总结和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面对的基本问题政治发展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政治理论学者所提出的政治发展概念框架,就其基本方法和内容建构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是从为发展中国家设计政治发展模式出发,认为政治发展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对现行政治体系进行重组重构,其核心主张是从旧政治制度向新政治制度实现政治“制度化”的彻底转变。
二是从政治实施过程出发,把政治发展理解为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社会适应性改革和完善,这一过程的发展不仅有赖于政治体系和政治结构状况,更取决于公民政治参与和集团政治的发展。
三是从比较政治研究角度出发,把政治发展界定为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的结构日益分化,包括政治体系结构、政治过程结构和政治政策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国外政治发展问题研究肇发于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过程中政治变迁方面的研究,同时它又是当代比较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名词解释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限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地方立法权:是相对于国家立法权而言的,是指有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或授权,依照一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地方性法规的职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地方立法权。
3.地方性法规:指由宪法或法律授予地方立法权限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发布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4.选举: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
这一定义包含五层含义,第一,所谓“社会群体”,包括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组织等,都可以通过其成员的选举行为产生自己的代表或领导,这表明选举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第二,所谓“全体或部分成员”,涉及到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哪些人有资格参加选举,亦即选举主体问题。
第三,任何选举都必须预先设定某种方式(如投票、举手、鼓掌、起立等)和某种程序(如划分选区、提出候选人、投票、计票、宣布投票结果等),否则选举便无法进行。
第四,选举,词义上即选举与推举,选举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有被选举权的人员中的任何人,这是任何选举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所在。
第五,如何选举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即为了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
5.差额选举:实际上是多额选举,即指提供投票的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代表数的一种选举方式。
差额选举给选举人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其民主程度较等额选举(提供投票的候选人数等于应选代表人数)更高。
现代民主国家一般都实行差额选举,且视之为选举制度的一项原则。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二讲 现代国家的形成
达芬奇代表作
《最后的晚餐》中对于多个人物的位置 关系处理成为“多样统一”这一艺术 美学原则无与伦比的范例 。
达芬奇代表作
《蒙娜丽莎》中 对人物的心理刻 画,更是后人津 津乐道的话题。 达芬奇的画以自 尊和高贵的人性 提升着人们战胜 中世纪的信心, 他的艺术实践和 艺术理论都是人 类文化史上最珍 贵的遗产。
• 虽然教会与王朝之间的争权夺利从未见间 断过,但在国家治理问题上,更多的还是 呈现出了通过神权国家这一整体进行社会 治理的状况。
•
• 教权与王权的媾和使个人的任何反抗行为 都指向了神权国家本身,结果是受到教权 与俗权的双重打压。神权统治之下,没有 平等,也无自由;没有人的基本价值,也 无实现这些价值的路径。可以说,近代哲 学意义上的“个人”在中世纪是不存在的 ,中世纪的现实是:每一个人都在精神与 人身两重意义上依附于神权国家。源自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造园思想
阿尔伯蒂(1404—1472)
他提倡以绿篱围绕草地(植坛),强调选址的 重要性,建筑与园林的整体关系、强调协调的 比例和合适的尺度等。 选址:外向,山顶或山坡上;自然环境优美。 布局:划分为几何形状;树木栽植整齐划一, 提倡修剪树木组成花坛图案。 造园要素:树木、草地、溪流、喷泉、石花盆、 岩洞。
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 丁大胆地歌颂人的价值和 尊严,他说: “人的高贵, 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 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他认 为人类有能力在一切学科和艺 术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他主 张“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 以此否定教权高于君权的理论。
人文主义思想反对禁欲主义,强调现实生 活的意义,倡导积极人生,鼓励人们追求 现实幸福生活和世俗享乐。人文主义者对 人的天性和自然要求给予充分的肯定,这 与基督教那种禁欲苦行、追求来世天堂的 说教背道而驰。
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
的,国家是建立在人们 同意的基础之上的,国家是个人及社会的代理者和保护者 ,人 民是国家权力
的最终 拥有 者 。这 也是 政府 权力 合法性 之基 础 。为 克服人 性 和 自然 状态 的缺 陷 ,人 们 相互 订约 ,让 渡 个人 权利 ,建立 国家 。霍 布斯 和卢 梭认 为个人 把所 有 的 自然 权利 都让 渡给 了社会 共 同体 ,结合 成 国家权 力 ,用来保 护个 人权 利 。洛 克则 认 为个人 只让 渡 了部 分权 力 给 国家 ,“ 一个 人 不能 使 自己受 制 于另 一个 人 的专 断权 力 ;而在 自然状 态 中既然 并不 享有 支配 另一 个人 的生命 、 自由或财产 的专 断 权 力 ,他所 享有 的只是 自然 法所 给予他 的那 种保 护 自己和其余 人类 的权力 ;这就是 他所 放弃 或能 放 弃 给 国家 的全部权 力 ”④。政 府 除了实施 保 护人 的 自然权利 以外 并无 其 它 目的的权 力 ,保 护财 产 是 政 府 的主要 目的 ,也是 人们 加入 社会 的主要 目的 , “ 最高 权力 ,未 经本 人 同意 ,不 能取 去 任何 人 的 财 产 的任 何 部分 ” ⑨。 许 多政 治哲学 家都 把财 产权 视为其 他 自然权 利 的基石 和得 以实 现 的保 障 ,早期 自由主义 思想 家 对 财产权 的强调顺 应 了新兴 资产 阶级对 否定 封建 制度 下不 完全 的 、有条件 的私 有制 的要 求 。正如 马
维普资讯
哲 学 视 阈 中 的 有 限 政 府
— —
兼论有限政 府理 念对 当代 中国政 治发展之 意义
电大《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考试题目及答案
电大《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考试题目及答案题目一:请简要介绍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
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等。
国家主席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国家元首职责;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行政管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全国政协是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由各界人士组成。
题目二:请解释中国政府的分权制衡机制。
中国政府的分权制衡机制是指在政府机构中,不同部门之间拥有一定的独立权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机制旨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防止滥用权力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通过分权制衡,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实现政府权力的相对平衡和公正运行。
题目三:请列举中国政府的一些重要部门及其职责。
- 国务院:负责国家行政管理,领导各部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 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各类法律案件,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
- 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监督和检察国家法律的执行,维护法律权益。
- 公安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国家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划。
题目四:请简要介绍中国政府的决策制定过程。
中国政府的决策制定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研究调查阶段:政府部门会进行相关研究和调查,收集数据和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决策方案制定阶段:基于研究结果,政府部门会制定出一系列可行的决策方案,并进行评估和比较。
3. 决策方案审议阶段:政府部门会将决策方案提交给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进行审议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4. 决策方案实施阶段:经过审议后,政府部门会选择最合适的决策方案,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计划进行实施。
5. 决策结果评估阶段:政府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会对决策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
题目五:请简要介绍中国政府的反腐败工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打击腐败现象。
论当代中国政府的行政精神
论当代中国政府的行政精神[摘要]行政精神是行政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体现和价值追求。
新时期中国政府的行政精神体现了法治化倾向、主动干预介入社会生活并扩大行政范围、主张效能民主和平等、强调通过行政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强调服务意识、强调建立政府与民众间的互信机制等特点,新时期现代行政精神也在政府权威来源的转变、政府职能范围调整、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方面展现了新的趋势,并对我国现代行政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的建设并促进了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范围的调整以及电子政府推行。
[关键词]行政精神;服务;电子政府一、引言行政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其专业性一度受到质疑,但行政实践的悠久历史依然会铸就其独特的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精神多为追求民主、公平、透明、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等理念,代表了行政实践进步成果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政府行政的新要求。
现行行政理论和实践对行政精神的探究似乎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结合前人理论成就,探讨行政精神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并借此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并希望唤起人们对行政精神的关注。
二、现代行政精神的内涵关于行政精神的定义和内涵,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把行政精神看成是行政意识发展水平极其先进成果的集合体,所以,这里所指的行政精神仅指行政意识活动的积极成果,其基本构成包括思想、道德和智力、知识两类。
[1]有人则认为,行政精神是一个国家鼓励和倡导的、要求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中,表现出的某些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
它与行政理想、行政信念、行政道德等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共同构成政府组织的“软”环境。
[2]然而,笔者更倾向于把行政精神看作是行政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体现和价值追求。
从本源上说,行政精神源于行政实践,是对行政实践的目的、历史、现状、规律的理性思考,因而也是试图对行政本质做出的反映。
总之,行政精神是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是行政理论和行政实践的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的特征一、一般意义的政府●权威的广泛性●成员的非自愿性●暴力的垄断性●权力的合法性●政府是人与机构的集合体,它的意志具有强制力,它尊重风俗、习惯,提倡道德,制定并执行法律(纪律),以约束人类的行为二、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政府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府和政党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它理所当然地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甚至是执政党在内。
三、非国家机构的政府原始社会民主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由社会需要产生、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权力机构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它理所当然地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甚至是执政党在内。
行政的三种形态的特征1、统治行政特征:●集权管理●人治管理(权治)●强制管理2、管理行政●政治与行政分离,统治职能与管理职能此消彼长,管理职能凸显●政治部门赋予政府以政治的性质,政府以优质高效的管理对政治部门负责●政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越来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内容●广义行政和狭义行政3、服务行政●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公正导向而非效率导向●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开放行政而非封闭行政●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出现了那些变化与特点●在社会自主权方面,放松了对农村的控制●党政关系改革:减少党政交叉兼职;精简了党委工作机构和领导成员人数;明确地划分了党政领导机构的职责●立法体制:两级立法体制●高度集权的体制有所改善:地方政府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政治控制放松了许多中国政府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核心问题:党政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体制的复杂性●单位人●政府体制的不稳定性●政府机构自身和政府管理体制变动的复杂性西方国家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共产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区别就政党与政府的关系而言,议会制与总统制具有共同点:①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是普选;②轮流执政,执政党与政府的联系是暂时的;③执政党的权力是有限的,只局限于国家行政机关;④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是间接的,双方在职能和载体上是分开的。
民主集中制在实际运行中为什么更多地表现为集中而缺乏民主⏹中国共产党是靠基层武装斗争夺取政权⏹长期的武装斗争,党指挥枪,军队中命令—服从关系的集权体制深刻影响党组织⏹农民的个体经济、自然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为脆弱,造成贫困、饥饿,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解救自己,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清官、强人、权威,普遍存在依赖心理⏹长期的帝制传统,儒家传统君主专制思想的影响⏹共产党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强化了依附观念⏹集权制适应了武装斗争和计划经济的需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谈谈改善党的领导⏹党与人大的关系⏹民主改革首先要从党内开始,然后再扩大到社会民主。
党内民主要抓两头:中央和基层。
⏹改集中性原则为民主性原则⏹社会民主方面,改变党的权力行政化倾向,实行社会民主⏹强调公开化原则,要实行民主监督⏹民主选举:不搞暗箱操作,不搞指令性选举、等额选举,不让群众选不认识的人。
尝试直接选举和竞争选举,逐步取消选拔制度。
⏹实行书记任期制⏹改革监督体制,加强舆论监督⏹改革领导方式:从“政策型”向“法治型”转换⏹任人唯贤公推直选与传统干部任职方式有何不同,有何意义与影响开放式提名直接选差额选“倒着选”意义与影响:(1)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2)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增强了执政的合法性(3)有利于防止腐败。
(4)有利于领导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
有利于解决党群矛盾、干群矛盾(5)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意见表达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主体,效果。
•1、社会成员结构分化程度低•2、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3、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政治制度•4、社会组织化程度高•主体:作为意见表达个体(普遍性,专业性)与作为意见表达团体(制度性,结构性,功能性)中国社会意见表达个体有什么特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时间短,表达渠道比较少,个人表达意见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文化素质的制约,民主权利意识淡薄公共事务中“搭便车”的心态,单个公民的限制政府要求及其个人表达意见的行为,可能面临极大的危险 个体意见表达与集体意见表达的联系十分紧密个体充当意见表达主体的普遍性和现实可能性比较小中国社会意见表达出现了那些新特点,以及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效果?党内民主权威影响政治协商会议完成政治动员当代中国政府决策的主体和主要影响力量。
----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为线索的权力机关的决策;----以党的机构及其领导为线索的党的决策;----以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为线索的执行机关的决策。
一、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政府决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中国政府的实际运行情况也是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处于政府决策的中心地位。
⏹党的决策活动和决策权力主要体现在制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上。
⏹重大问题决策过程尚未达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国家权力机关●宪法规定:(1)法律修改制定权。
(2)政府组成人员的选举、监督和罢免权。
(3)审查和批准权。
(4)改变或撤销权。
(5)监督权。
(6)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更实际的决策功能:使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意志合法地转变为国家意志人大党委☐人大: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党委:讨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并做出决议三、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执行功能外,还担负大量行政决策和行政立法权⏹中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1)首长负责制是和决策会议制度相配套的决策体制。
(2)副职领导的“分口”管理体制四、其他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功能主要不是决策,而是执行。
从微观角度看,也拥有对一些具体案件的独立决策功能。
但其采用的法律制裁的被动手段,不具有前瞻性。
⏹国家主席:其职权都必须依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实际是全国人大职能的一种延伸,不独立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如何加强我国的行政监督。
(一)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注意解决好下述问题:1、加强机构建设2、完善法律,明确职权3、完善监督程序4、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的任职资格及履行行政监督的法律职责,提高人民代表履行行政监督的自觉性,保证监督实效(二)充分发挥政党监督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政党监督的作用,需要在制度上解决两个问题:(1)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避免权力过分集中。
(2)党应当依据法律实施监督。
党的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监督对象活动的合法性,因此,应当在法律程序内开展监督,保证自己的党员和党组织严格依法办事。
传统模式下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扭曲表现。
✧传统模式下当代中国中央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的扭曲✧(1)政企一体化◊中央与地方关系变成生产性关系✧(2)党政企三位一体◊政府间关系变成党内组织关系✧(3)上下职能的一致性◊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变得十分随意:基于履行统一职能(组织国民经济)、实现统一目标(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过程中中央分配给地方的权力大小而形成。
改革开放后到分税制改革前,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的调整1、政治关系的调整(1)行政管理权限1982宪法规定: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采取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国务院的职权、中央和省级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的原则划分 (2)立法权限扩大地方立法权限,形成三级立法系统:----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1982年宪法颁布前唯一立法层级----省级人大和省级政府:“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规章。
”----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和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规章。
”(3)干部人事制度中央政府下放和扩大地方政府的干部管理权限,干部管理权限由过去的各级下管两级改为下管一级酝酿、试行国家公务员制度(4)民族自治制度中央政府加强民族自治机关的建设,扩大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2、经济关系的调整:放权、让利(1)中央政府扩大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财权。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2)中央政府扩大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事权。
审批权、外贸和外汇管理权、物资定价权,增加地方统配物资的品种和数量等经济管理“特权”:经济特区等如何理顺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地方分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不要再把单一制同中央集权等同起来。
✧二、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政绩考核时加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考察;✧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三、发展民主政治,实行中央地方政府关系民主化✧建立中央与地方的适度分权体制;✧在强化中央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监督的同时,更应通过完善民主政治以强化来自民众与社会对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制约。
✧四、中央地方政府关系法治化✧迄今为止,中国的中央地方政府关系调整都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谈判妥协的结果,缺乏内在的稳定性和法律保障。
✧地方政府面对的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职权配置格局,不可避免地滋生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
✧中央与地方政府以一对多的博弈要付出高额成本和巨大代价。
✧应该考虑将中央地方政府职权配置和职权调整的程序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如何看待我国政府管理中的“垂直管理”现象。
垂直管理的优势和目标通过保持人事、财务的独立,使其下级部门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加强部门执法监管的权威性、统一性。
改革的目标,实质在于在中央和地方间寻找适宜的权力平衡和制约,以及在“条”与“块”之间寻求最佳权力组合。
垂直管理的问题权力和责任不对等:条条权力在加大的同时,责任却变得越来越小,块块上的权力在流失的同时,责任却越来越大可能剥夺基层政府的执政“要素”,损害地方政府的机构和职权完整性,使“地方政府日渐空壳化”在过多的职权部门垂直管理的情况下,发挥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积极性,难度较大可能造成更大的难以约束的权力如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边界不清晰,仅靠垂直管理,并不足以确保政令畅通和法令统一改革开放以前,当代中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的特点。
整个社会生活高度政治化一、政府对主要社会资源进行直接垄断表现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被取消,政府垄断生产资料政府垄断重要的生活资料政府是社会权力和威望的配置者影响社会组织只能从政府获取所需资源生产生活要素和资源很难横向流动各类社会组织高度依赖于政府二、政府通过“单位制”组织形式对个人进行控制“单位”的概念第一,是一个“基层”法人。
第二,单位必须有自己独立核算的财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