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合集下载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王瑞敏(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问题,顺便提及它与称谓语的关系,以期对称呼语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称呼称呼语语用功能称谓语一、称呼语(一)称呼语的研究历史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又叫称呼,指面称,包括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人称代词等指称方式。

)起着指称功能及角色定位作用,界定双方的话语角色关系,为进一步的话语建构规定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

按照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称呼语的运用应在民族文化的框架内,根据亲疏关系、权势关系、一致关系等不同的人际关系,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认知角色关系,遵循社会所期望的话语角色的言语行为规范。

本文将以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为重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称呼语有更明确的认识。

称呼问题的研究早在60年代就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

美国语言学家布朗和福特就美国英语中的称呼形式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一文中列举和分析了称呼选择中诸多可能的制约因素,并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了美国西部学术界以及19世纪俄语、依地语、波多黎各语中称呼系统的情况;之后又有学者就英、德、法、俄等西方语言中称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布朗(1988)认为,称呼的用法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及亲疏程度相呼应,即语用分析中的地位原则和亲疏原则。

我国对汉语称呼的研究由来已久,赵元任先生早在50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详尽地描述;陈原先生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论及了我国解放后出现的某些新的称呼形式以及产生的新的意义;进入80年代后,我国掀起了称呼系统研究的高潮,诸学者对称呼的类型及使用规则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祝畹瑾参照欧文・特里普的方法设计了一张汉语称呼系统流程图,并在图中增添了汉语中特有的制约称呼选择的因素。

(二)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区别有人把称呼语叫做称谓语,但二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称呼语的人际语用功能研究

称呼语的人际语用功能研究

174作者简介:邹香情(2001— ),女,汉族,湖南永州人。

主要研究方向:语用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嘉兴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项目“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称呼语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D8517203002)。

语言交际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称呼语。

恰当得体地使用称呼语有利于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不恰当、不得体的称呼语使用则可能为交际的进一步开展埋下隐患。

称呼语对于交际顺利推进的重要作用很早就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一直是语用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话题。

近年来,随着人际语用学研究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在交际互动中对于人际关系建立、维护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前人从多种角度对称呼语进行了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些研究大多是静态的、描写性的,对于称呼语在交际互动中的人际语用功能探讨不足。

有鉴于此,本文将从人际语用学视角考察称呼语在交际互动中的语用功能和交际效果。

一、称呼语的功能称呼语具有交际引导、社交指示、社会文化标志等功能。

(一)交际引导功能称呼语的交际引导功能是指称呼语可以作为言语交际的先导语和指向标。

当交际主体想要开始一个言语交际事件时,他往往会使用恰当的称呼语称呼交际对象以明确其话语指向并引起交际对象的注意,从而使交际对象参与到当前事件中来。

在交际过程中,若交际主体想要转移话题,他通常也会使用称呼语来提醒交际对象话题已经转移。

(二)社交指示功能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是指部分称呼语可以帮助我们辨认交际双方的社交身份及彼此社会关系。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观察称呼语的使用来初步判断交际双方的社交身份,还能据此分析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权势关系、一致关系等社会关系。

(三)社会文化标志功能称呼语的使用能够反映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体现特定社会的宗法制度、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

尽管封建的宗法制度早已解体,称呼语系统大大简化,但复杂的亲属称呼语和职衔类称呼语仍然是现代中国社会称呼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称呼语使用上延续“长幼有序,亲疏分明”的伦理道德。

《日用家当》中的称呼语及其文体效果

《日用家当》中的称呼语及其文体效果

《日用家当》中的称呼语及其文体效果《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MiceWalker的一篇杰作。

该短篇节选自Alice Walker197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

小说主要围绕着黑人女大学生Dee在接受白人教育之后回家探亲时与在老家过着简朴而又传统生活的母亲和妹妹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这一线索展开。

作品描写了一个美国黑人家庭母女三人对待由外祖母一针一线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旧衣服拆成的布片缝制成的两床被子的不同态度,反映了母女三人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与观念。

大女儿Dee想要拿走这两床被子,把它们视为艺术珍品挂起来欣赏;而母亲却早已打定主意把这两床被子作为嫁妆送给小女儿Maggie作为日用家当。

国内外学者多注重研究这篇小说的主题,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总体上是一致的――赞扬母亲与小女儿是民族文化的忠实守护神;谴责大女儿是本民族文化的叛逆者。

Nancy了uten与David White认为这篇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位母亲拒绝大女儿肤浅的价值观,接受小女儿传统的价值观,但从更深的层面上讲,作品主要探讨了非裔美国人的文化遗产观。

季静芬、刘英、王晓英三位学者认为,母女三人分别代表了黑人文化遗产的捍卫者、叛逆者和继承者。

他们一致赞扬母亲和Maggie对民族文化的守护精神,否定大女儿对待本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

[3-5]李洁平则认为母亲和Maggie固守传统文化,从未幻想让与自己无关的外部世界(白人社会)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最终只能生活在边缘社会中,而大女儿代表的是具有独立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新一代非裔美国人,他们呼唤边缘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融合。

本文将从称呼语的角度分析《日用家当》中的语言在表现亲疏关系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起的作用。

一、称呼语理论概述(一)称呼语理论发展概况称呼语是英语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称呼语问题开始日益引起社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的重视。

称呼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分析

称呼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分析
择 的称 呼形 式 可 以了解 说话 者 的真实 意 图和 目的。 对 于称呼 问题 的研究 , 在 2 纪 6 代就 引 早 0世 O年 起 了社会语 言学 家 的高 度重 视 。美 国语 言学 家 布 朗 ( oe rw ) R grBo n 和福 特 ( ru reF r ) 美 国英 语 Magei od 就 t 中的称呼形式进 行 了开创 性研究 , 言学 家欧文 ・ 语 特 里普 ( . Ev T p ) S M. ri n— r p 以他 们 的研究 为基 础 , 举 i 列 和分 析了称 呼选 择 中诸多 可能的制 约 因素 , 以流程 并
语用 分析 可 以广 义地 理解 为意 义不 是产 生于 词 汇 和结 构 的形 式特 点 , 而是 由话 语 的表 达 方 式及 语 境 决定 的。2 0世 纪 5 0年 代 末 , 国哲 学 家 奥 斯 汀 英 在 题 为 “ 言 有 所 为 ”( o o D hnswt 论 H w t o T ig i h
●语 言 程 中 的 语 用 分 析
杨 款 生
( 乡学 院 文 学 院 , 南 新 乡 4 30 ) 新 河 5 0 3

要: 称呼在语言交际 中往往成 为传 递给对方 的第 一个信 息。恰 当的称 呼能使交 际得 以顺利 进行 , 不恰 当
的称 呼则会造成对 方的不快 , 为交 际设 下障碍。不同的称 呼不 仅反 映 了交 际双方 的角 色身份 、 社会 地位 和亲疏 程 度 的差异 , 而且 表达 了说话者对听话者 的态 度和思想感情 。为 了保证交 际的正常进行 , 说话 者要根 据对方 的年龄 、
职业 、 地位 、 身份 以及 与对方 的亲疏关系和谈话场合等一 系列 因素选 择恰 当的称呼 。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Word文档]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Word文档]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关键字: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称呼,及其,语用,变化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现代汉语称呼语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模糊的根源在于与称谓语的部分重叠,即有一部分词语既是称呼语又是称谓语,因此,对称呼语进行严谨的界定显得很有必要。

称呼语是十分灵活的语言学概念,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由于受到语用的影响常常发生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本文将从称呼语的界定、称呼语的语用变化这两个部分来对现代汉语称呼语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称呼语称谓语界定语用变化一、称呼语的界定要想对称呼语进行科学的界定,关键是要将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关系整理清楚。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那些认为称呼语就是称谓语并且认为称呼语没有存在必要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称呼语与称谓语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语言学概念。

称呼语与称谓语都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1]。

但是称呼语与称谓语,仅一字之差却又能谬以千里,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呼”字指“大声喊”,“谓”字指“称呼;叫做”。

“称呼”指的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

”而“称谓”则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2]从意义对比上来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的区别。

“大声喊”这一动作是需要有听话对象的,而“称呼;叫做”则不一定需要听话对象,至少“叫做”是不需要有听话对象的。

而“称呼”一词着眼于当面使用,“称谓”一词则着眼于社会关系。

可见称呼语与称谓语有重叠的部分,但是称呼语较之称谓语似乎更加注重语言氛围、语言交往,是“当面招呼”用的名称。

就称呼语本身的特点而言,称呼语多是在语言交际或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文体中出现,所以常常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以及口语化的语言色彩。

称呼语十分灵活且具有强大的派生性,例如“妈妈”这一基础的称呼语,可以衍生出“我的好妈妈、亲妈妈、坏妈妈”等等,并且在一定的语境中用来称呼自己的母亲似乎也不觉得十分拗口。

《红楼梦》中称呼语的翻译及其语用等值

《红楼梦》中称呼语的翻译及其语用等值

《红楼梦》中称呼语的翻译及其语用等值《红楼梦》中的称呼语包括尊称和谦称两类,其中尊称主要是指对长辈、上级、尊贵的人物等的称呼,谦称则是指对同辈、晚辈、尊敬的人物
等的称呼。

以下是《红楼梦》中常见的称呼语及其语用等值:
1.尊称:
(1)爷爷、奶奶、大爷、大嫂、二爷等:用于长辈,表示尊敬和敬重。

(2)客气话、请、叨扰、有劳等:用于尊贵的人物或场合,表示礼貌
和谦逊。

(3)公子、王爷、贵妃、太后、君主等:用于皇室或贵族,表示尊敬
和恭敬。

2.谦称:
(1)小弟、小妹、小姐、小子等:用于同辈或晚辈,表示谦虚和敬意。

(2)内官、小厮、小丫头、婢女等:用于下人或低贱的人物,表示尊
重和礼貌。

(3)老朽、贱民、愚兄、卑职等:用于自己或地位低下的人物,表示
谦卑和自谦。

总的来说,在《红楼梦》的社会背景中,称呼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
交规范,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彼此身份和地位的认知,也是对传统礼仪和
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1.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称呼语来表达自己对受话人的尊重、亲近等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称呼语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称呼语的定义和分类•称呼语的语用功能•称呼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2. 称呼语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称呼语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用以表示受话人身份、地位、关系、情感等因素的一种语言现象。

称呼语也可以看作是对受话人一个适当的尊称或敬称。

2.2 分类称呼语根据使用场合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敬称:用于表示对受话人的尊重和敬意,比如“先生”、“女士”、“教授”等。

•尊称:用于表示对受话人的尊敬和敬重,比如“老师”、“医生”、“长辈”等。

•亲称:用于表示对受话人的亲近和熟悉,比如“爸爸”、“妈妈”、“好友”等。

•称谓:用于表示对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尊重或称呼,比如“总统”、“CEO”、“国王”等。

3.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3.1 社交功能称呼语在社交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社交场合中,使用适当的称呼语可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同时也能够体现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尊重。

比如在商务谈判中,用“先生”、“女士”等敬称表示自己的尊重和对对方身份的认可;在亲密的朋友之间,可以使用“小名”或“昵称”等亲称,表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3.2 敬意和尊重的表达称呼语可以用来表示对受话人的尊重和敬意,尤其是在表达礼节、道歉、致意等情境中。

使用适当的敬称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和谐、协调。

比如在向长辈致意或写信时,使用“尊敬的……”等称谓表达自己的敬重之情。

3.3 社会身份和角色表示称呼语还可以用来表示人们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比如“总统”、“教授”、“医生”等称谓,都可以向外界展示其职业身份和地位。

使用适当的称谓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

3.4 表示感情和亲近称呼语可以用来表达人们之间的感情和亲近程度。

使用亲称可以表示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亲密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浅析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功能

浅析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功能
能, 因此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可 以 影 响 甚 至 决 定 交 际 的 成败 。 关键 词 : 呼语 转换 ; 称 言外 行 为 ; 用功 能 语 中图分类号 :00 H 3 文献标识码 : A
关 于语言 的功 能 ,aod发现 , F sl 当人们在 使用语 言 的 时候 , 他的功能往往超 出了仅仅 用它 来表 达说话 人 的思 想和感情 的范 畴。与此 同时 , 通过 一些 微妙 的方式 , 人们 使用语言来界 定他 们与 听话 人之 间的 关系 , 来确 认 自己 的身份或地位 , 或者建立一种他们 参与其 中的言语活动 。 当称 呼语进入 到言语 活 动之 中后 , 总是携 带一 定 它 量的语法信息 , 让说 话人确认 听者 的身 份或地位 , 听话 让 人 自己确认 自己在 说话人 眼中 的身份 或地 位 , 者表 达 或 说 话 者 对 听者 的 态 度 和 情 感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来 说 , 呼 称 语所能表达 的意义 已经超过 它的字面含义 。它们不仅 可 以搭起一座交 际的桥梁 , 可是 交际 者之 间的有 效 的语 也

sn e i ” ic rt y!
在() , 1 中 觉慧本是决新 的弟弟 , 在正常情况 下 , 他一 般称呼其为 “ 。但是在本 次对 话 中, 哥” 他却 用 了一个 很 正式 、 很违反 常规 的词 项 “ 生 ” 并 用 奚落 的语 气来 表 先 , 达对他 的讽 刺之情。在 ( ) 说话人 对听话人 的浓浓爱 2 中, 意 通 过 称 呼语 的 转 换 溢 于 言 表 。 三 其 他 语 用 功 能
1改 变 话 题 。 .
指 令 功 能
在 日常语 言交际 中 , 们常 常通过 称 呼语 的转化来 人 改 变 话 题 。通 过 称 呼语 的 改 变 往 往 更 能 让 听话 人 明显 地 觉察到说话人语 调的改变。

从校园语言看称呼语的语用功能

从校园语言看称呼语的语用功能

问候 : ( 同学 张丽 与李 老师 在校 园的路 上遇 剑 ) 张丽 : “ 老师 !” 土 王老 师 : “ 丽 ,你 好 !” 张 在 此 例 中 , 称 呼 语 被 拿 来 单 独 使 用 当做 问候 语 , 张 丽 在 说 出“ 千老 师 ”这一 称 呼后 并 没有 说 其他 的任何 话 语 ,但 这… 称 呼 已经 很好 的执 行 了它 的 问候 功 能 ,并表 达 出 了张 丽对 王 老师 的尊 敬 ,而 于老 帅 也 通 过 “ 丽 ” 这 一称 呼 成 功 的 向张 丽 表达 了 问 张 候。 指责 、警 告 、后 悔 : ( 师 正在 上 课 ,张 丽和 李 红 在课 堂 上窃 窃 私语 ,没有 认真 老 听讲) 老师: “ 李红 、 张丽 !” 李红 、张丽 : “ ,老师 !” ( 红 、张 丽 存 说话 停 【说话 是 李 E 的 同时 ,各 自坐 好 ,用 抱 歉 的 眼神 看着 老 师 ,并 认真 开 始听 讲 , 老 师欣 慰 的笑 了笑 。) 此例 中,老师在课堂上看到李红和张丽切切私语 ,并喊} l I 李 红 和张 丽 的名 字 ,有 其 独特 的言 外之 意 ,这 是 在指 责 她们 不应 该 在上 课 的 时候 窃 窃私 语 ,并 警 告她 们 以及 课 堂上 的所有 同学在 上 课 的时 间要 认 真 听讲 ,老师 无 需解 释 ,也 无 需说 更 多 的语 言就

二 、称 呼 语 的语用 功 能
1 以言行 事功 能 . 英 国语 言 哲学 家奥 斯汀 ( u t n J L 在 其 名著  ̄ o o A s i, . ) ( w t H
D T n s o hi g
w t o d 》 ( 《 言有 所 为》 ) r提 出 了 言语 行 为二 分 ih W rs 论 r l

自称称呼语的换用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自称称呼语的换用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自称称呼语的换用及其语用功能分析摘要:自称称呼语即第一人称类称呼语,包括第一人称代词类称呼、名词类称呼和混合类称呼。

本文主要论述第一人称称呼语间的换用并分析其语用功能。

关键词:自称称呼语换用语用功能自称称呼语即第一人称类称呼语,指称说话人。

包括第一人称代词类称呼、名词类称呼和混合类称呼。

第一人称代词类称呼语包括:我、我们、咱、咱们,其中“我”和“咱”1是单数形式,“我们”和“咱们”是复数形式。

第一人称名词类称呼语就是指称说话人且不含代词的称呼语,包括名词称呼语和名词短语称呼语。

混合型称呼语就是第一人称代词称呼语和名词类称呼语复合的称呼语,包括“第一人称代词+名词/名词短语”和“名词/名词短语+第一人称代词”两种形式。

一、第一人称代词类称呼语间的换用及其语用功能(一)单数换用为复数借用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来指代单个的说话者。

即在会话中将单个的说话者编码为复数的形式。

(1)我们(我)2在文中提出的论点还不成熟。

3(2)你不应该去做这些事,这些事是我们(我)应该做的。

(保姆对主人说)(1)和(2)中的“我们”指单个说话者,实际上替代了“我”。

(1)中的换用表达了说话者的谦虚态度。

避免由于过分的突出自我,而与听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距离。

(2)中使用“我们”实际上是社会层次意识在说话者头脑中形成了固定思维,强调了自己是保姆中的一员,突出了彼此的角色地位差别,拉大了彼此间的社会距离。

(二)复数换用为单数换用单数形式来指代复数,说话者虽为单个人,但实际所涉及到的并非只有说话者本人,而是指说话人所在的一方。

(3)还我(我们)河山!(4)你大国敢不仁,我(我们)小国也敢不义(3)经常用作口号、标语。

这样使用不但琅琅上口,而且彰显气势,充分表达出言者匹夫有责的激昂感情。

(4)中用“我”来指称“我们”,主要是受前一句“你大国敢不仁” 韵律和句式的影响,以达到和谐与整齐。

受韵律的影响,用“我”来代替“我们”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我省、我市、我边防队等等,在公开场合和外交场合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称呼语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称呼语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称呼语人际交往中的称呼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信号,它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涵盖社会文化、身份地位、亲密程度、礼仪规范等多种信息,成为人际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来看称呼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达成认同感的功能人们使用称呼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了达到互相认同的目的。

人们在使用称呼语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对方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情况来进行区分,选择不同的称呼语进行称呼,达到体现对对方尊重和重视的效果。

比如对长辈可以使用尊称,对年轻同辈可以使用小名等亲密称谓,对下属可以使用职位称呼等等。

通过这些称呼方式,可以让人们在交流中彼此感受到尊重和认同,建立更友好、良好的关系。

二、确定身份地位的功能在不同的场合中,人们使用称呼语还可以起到确定身份地位的作用。

在正式场合,正式的称呼可以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形成一种中庸、庄重的氛围。

比如在参加重要会议或讲座等场合,人们之间多用先生、女士、教授等尊称,以此体现职务、知识、地位等方面的尊重。

在不正式的场合,称呼可以起到亲和、和谐的作用,比如对好友怎么称呼、对同事的称呼等。

人们通过不同的称呼方式,来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划分彼此之间的关系。

三、表达情感的功能称呼语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

不同的称呼方式,能够传递出不同的情感信息,比如亲密感、尊重感、友好感、敬重感等。

例如对于家人,父母通常会称呼自己的子女为“宝贝”、“亲爱的”等亲密称呼,表达出自己对自己子女的亲切感和爱。

而在表达敬意的场合,人们往往使用尊称,比如对于老师、领导等可以使用“先生”、“教授”、“director”等尊称。

在日常交往中,合理地使用称呼语,可以让人们在交流中更好地表达情感,有效地增进感情。

四、符合礼仪规范的功能称呼语也是社会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往往通过一定的称呼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养,让人得以接受和欣赏。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如宴会、祭拜、婚礼、葬礼等,称呼语的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称谓介绍礼仪

称谓介绍礼仪

(4)注意像一些昵称、小名或者绰号的称呼仅适用 于非正式场合,或者熟人之间,不可在正式或社 交场合称呼对方的小名、绰号。
(5)注意不要以“喂”、“哎”、“3号”、“那个端盘子 的”、“卖菜的”、“老头”等这样的方式去称呼对方, 这样显得很不礼貌,更不能不称呼对方直接进入 谈话。
(6)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
三、介绍的表达方式。
自我介绍的要点
一、什么情况下介绍主角; 两种情况下必须自我介绍: 1、想了解对方情况之时; 2、想向别人说明自己情况之时。
二、介绍自己的顺序。介绍的标准化顺序是所谓 的位低者先行,就是地位低的人先做介绍。
一般的规则:主人和客人做介绍,主人先做
介绍;长辈和晚辈在一起,晚辈先做介绍;男士
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先后顺序。 标准做法为:介绍双方时,先卑后尊。根据 规则,为他人作介绍时的商务礼仪顺序大致 有以下几种: 1、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 介绍上级。 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 后介绍长辈。 3、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 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情景一:
问路:你有急事,要去 其他学校的图书馆
你怎样称呼人家?
情景二:
街头问路:你有急事, 要到某公司一趟,但不 知该怎么走,请向图中 人物问路。
你怎样称呼人家?
情景三:
你和同学在餐厅 就餐,茶水喝完 了,想加水,该 怎样称呼图中人 物?
对陌生人该如何称呼呢?
碰到年轻的男的可以就叫“小伙子”或叫 “哥哥” 碰到年长的男的可以叫“大哥”,有白头发 的就叫“大伯”,恩,但不能叫大爷,“大 爷”也沦陷了 碰到90后MM可以叫“小姑娘” 碰到60、50后女性可以叫“大姐”“阿姨”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及其翻译研究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及其翻译研究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及其翻译研究摘要: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

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

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一步加深,了解现代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对中西方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做好汉语现代称谓语的翻译,更是让中文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步伐。

关键词:现代汉语称谓语;语用功能;翻译(一)前言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

[5]称谓语系统一般由亲属称谓语系统和社会称谓语系统所构成。

汉语称谓语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语系统之一,只有在正确理解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做好汉语称谓语的翻译,避免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出现误解。

(二)现代汉语称谓语现代汉语称谓语发展迅速,部分称谓语语义的变化较大,新的称谓语不断出现,亲属称谓语出现泛化,这需要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下辨析其所指。

1. 现代汉语称谓语语义的变化称谓语与其他的语言表述一样,也经历着自身的变化。

现代汉语称谓语中,有不少是由古汉语称谓语演变而来的,但是它们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如“先生”和“小姐”。

“先生”作为社会称谓语,在古代,一般指老师或某个行业的专家。

而在现代汉语中,“先生”作为社会称谓语时,指的是成年的男子,与“女士”相对应。

如:先生,请问您几位?而当“先生”作为亲属称谓语使用时,指的是“丈夫”。

如:这是我先生,王恒。

值得一提的是,“先生”这一称谓语,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表示老师或者某个行业的专家(且可用于女性)的情况,但能被称之为“先生”的人为数不多,如:察院胡同23号,是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旧居。

在这种情况下,要弄清楚所指对象的性别。

“先生”不一定只指男性。

“小姐”,这一称谓语,在宋代,指地位低微的宫女、婢女、妓女和妾,元朝以后,指未婚富家女子,民国后指未婚青年女子。

新中国成立后,“小姐”这一称谓语又被带上了阶级色彩,指思想腐化、贪图享乐的女性。

英语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

英语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

英语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
英语称呼语是社交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语用功能。

在英语交际中,称呼语主要用于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称呼和尊重,同时也是表达情感和礼貌的常用手段。

英语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达尊重和礼貌:在英语社交交际中,称呼语是表达尊重和礼貌的必要手段,可以体现说话人的敬意和礼貌。

例如,称呼老师为“teacher”、医生为“doctor”、长
辈为“sir”或“madam”等。

2. 确定身份和关系:英语称呼语可以帮助交际双方确定彼此的身份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例如,称呼同事为“Mr./Ms. + 姓名”或“先生/女士”,可以明确
工作关系;称呼朋友为“buddy”或“pal”,可以表达亲近关系。

3. 表达情感和亲密度:英语称呼语也可以用于表达情感和亲密度,例如,称呼伴侣为“honey”或“darling”、称呼孩子为“baby”或“sweetie”,可以表达爱意和亲密感。

4. 反映文化和地域差异:不同文化和地域的人们在称呼语上存在差异,例如,英国人常用“sir”和“madam”表示尊重和礼貌,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使用
“Mr./Mrs./Ms. + 姓名”。

总之,英语称呼语在社交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语用功能,可以帮助交际双方更好地进行交流、建立关系和表达情感。

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

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
分类 及 变 化
我 国 对 汉 语 称 呼 的研 究 由来 已久 ,赵 元 任 先 生 早在 2 O 只 局 限 在 对 解 放 前 使 用 称 呼 语 情 况 的 描 述 ,并 未 涉 及 到 解
析 归 纳 , 不 仅 能 够 总 结 发 展 语 言 理 论 , 而 且 对 于 怎 样 有 效 世 纪 5 年 代 就 对 现 代 汉 语 称 呼 系 统 进 行 了详 尽 的 描 述 。但 O
1 9 ) 。 从 使 用 情 况 看 ,称 谓 语 多 为 书 面 语 , 用 于 比较 正 语 , 如 “ 叔 ” “ 姨 ”; 3 姓 名 , 包括 “ 名 、 学 名 、 98 叔 阿 . 全 式 庄 重 的 场 合 ; 称 呼 语 多 为 口语 , 用 于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交 小 名 、别 名 、老 小大 + 名 ” ;4 通 用 称 呼 语 , 指 可广 泛 应 姓 . 际 之 中 称 谓 语 的 范 围 大 于 称 呼 语 , 几 乎 所 有 的 称 呼 语 用 于 同 一 社 会 范 畴 各 成 员 的 称 呼 ,如 “ 志 ” “ 傅 ” ; 同 师 都 可 以 归 为 称 谓 语 ,但 有 些 词 语 , 比 如 “ 人 、 农 民 、祖 5 职 衔 , 指 职 位 或 头 衔 ;6 零 称 呼用 语 , 只 用 受 话 人 所 从 工 . . 父 、祖 母 ”等 , 一 般 不 能 在 日常 交 往 中 直 接 称 呼 , 只 能用 事 的职业名 称或描述 正在进行 的活动来 呼唤对方 ,如 “ 民 作 称 谓 语 。 本 文 讨 论 的 称 呼 语 是 指 在 目常 生 活 和 文 学 作 品 警 ” “ 自行 车 的 ” 。 骑
中的地位 以及所扮演 的角色所 使用 的名称 。所 谓称呼语 , 就是人 们当面招 呼对方 所使用 的名称 ( 马宏基 、常庆丰 ,

称呼语的变异使用及其人际语用功能分析

称呼语的变异使用及其人际语用功能分析

称呼语的变异使用及其人际语用功能分析摘要:称呼语的使用通常遵循社会文化的规约,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由于受到具体语境及特定交际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和驱动,称呼语往往被说话者变异使用。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称呼语变异使用的人际语用功能,即缓和消极性语用用意的力度、缩短或拉长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等。

关键词:称呼语;变异使用;人际语用功能;语用距离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72-02一、称呼语的变异使用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常最先说出的话语是对听话人的称呼(陈松岑,1989)。

称呼语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它反映了交际双方包括年龄、职业、地位、身份、亲疏等各种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交际意义。

称呼语包含呼语与称谓:称谓是介绍他人身份的词语,与社会指示相关,如李先生,王局长等,具有传统文化规约的的稳定性和礼貌特征;而呼语则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感情可褒可贬,更具有随意性和开放性。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由于受到具体语境及特定交际目的等因素的制约,说话者往往有意违反言语社团的行为规范,偏离称呼语使用的常规,使其呈现出跳跃性、灵活性和变异性。

例如,在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一段对话:mrs.bennet:“oh, sin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single manof large fortune……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mr.bennet:“how so? how can it affect them?”…mrs.bennet:“but, my dear , you must indeed go and see mr. bingely when he comes into the neighborhood”.mr.bennet:“it is more than i engage for,i assure you. ”mrs.bennet:“mr.bennet, how can you abuse your own children in such a way?”mr.bennet:“you mistake me, my dear”.班纳特太太很希望班纳特先生去拜访年轻富有的彬格莱,建立来往,以便将来把自己其中的一个女儿嫁给他,出于这种心理需求,她一开始反复使用昵称“my dear”来称呼老公,以说服他答应自己的请求。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应用探析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应用探析
关键 字 : 称 呼语 ; 指示功能 ; 对 话
中 图分 类 号 : H 0 3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7 3 2 7 ( 2 0 1 4 ) 一 叭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1 5 2 — 0 2


引 言
词 .而忽 视 了去把 握对 话 的 内在 规律 ,就 有可 能 理解偏 颇, 导致 失分 。 二、 社 交 指 示 在语 用 学 中 , 称 呼语 属 于指 示 语 ( d e i x i s ) 的范 畴 , 指 示 语 是语用 学领 域 中重要 的研 究方 向之 一 ,而社 交指 示 也是 指示语 的有 机组 成部 分 。作 为 表达 社交 信息 的重 要 手段 之一 ,称 呼在 日常生 活 中所起 到 的重要 作用 不 言而 喻。 菲 尔莫 曾经 明确指 出 , 语 言 中的社 交信 息可 以在 以下 几方 面充 分反 映 出来 : 1 、 人称 标记 , 比如你 、 我、 他等 代词 的运 用 ; 2 、 不 同 的言 语功 能 , 比如谦语 和敬 语 的差别 ; 3 、 亲属 、 人 名 和 职务 的称 呼 , 比如 根据 说 话 者 、 倾 听 者 和第 三者 的区别 说 出不 同的称 呼表 达方 式 ; 4 、 说话 场合 , 比如 非正 式场合 和 正式场 合 的 区别 ; 5 、 因为社 交需 要而 表现 出来 的言语 方 式 , 比如道 歉 、 问候 和答 谢 等 ; 6 、根 据 其他 社 交行 为 的需 要而 运 用 的 言语 表 达 方 式: 7 、 由于相 关行 为 需 要 , 说 话 者对 倾 听 者 发 出一 定 的 言语 指示 信 息 。 本 文 旨在探讨 称 呼语 的社 交指示 功 能 ,而影 响称 呼 语 选择 的社 会 因素包 括 特定 场合 、 社会 地 位 、 性别、 年龄 、 职业 、 等 级等 等 ( Wa r d h a u g h, 2 0 0 0: 2 6 7 ) 。 三、 称呼 语在 英文 对话 中的社 交指 示 功能 般而 言 , 称 呼语 具有 三种社 交指 示 功能 , 我 们 往往

浅谈称谓语的作用_语境

浅谈称谓语的作用_语境

浅谈称谓语的作用_语境摘要:称谓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要素,合理使用它能够有效地表达主观观点,表达情感和转换话题。

本文讨论了称谓语的作用,特别是在语境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妥善使用这一重要的语言环节。

关键词:称谓语;语境;作用;正文:称谓语是一种语言结构明显的要素,它可以用来描述理性情感,丰富传达信息的内涵。

本文将以语境为例,介绍称谓语的作用,并针对如何妥善使用称谓语加以讨论。

首先,称谓语在语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和行为进行对比、对照,从而丰富表达的内容。

其次,称谓语也可以用来提出质疑,对对方的说法提出质疑、担心、怀疑、批评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再者,称谓语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在社交场合中转换话题,此外,当双方在辩论之中,称谓语也可以用于表达本身的强烈情绪,以便于被对方更好地理解。

总之,称谓语在语境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正确使用称谓语有助于提高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在正确使用称谓语之前,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称谓语的含义,找出语境的特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话题选择合适的称谓语,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应用称谓语需要考虑语境的特点,以及表达的目的。

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分。

首先,在任何语境中,都要具备适当的修辞能力来选择合适的称谓语。

例如,在公式化的交流中,应尽量不使用反身代词,而应选用反复语,如“我感觉”、“我们觉得”等,以减少主观性,更能表达礼貌。

其次,在表达情感时,也可以采用称谓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表达赞同的时候,可以使用“符合”或“支持”这样的称谓语,在表达反对的时候,可以使用“反对”、“不同意”等称谓语。

此外,在语境中,还要考虑称谓语的平衡性。

一方面,一些称谓语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另一方面,使用过多的称谓语会使得交流变得僵硬,也会减弱信息表达的准确性。

因此,在使用称谓语时,要注意平衡,以避免变得过于夸张或过于消极。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及翻译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及翻译

称呼语是指在口头交流中用来称呼对方的词语,它是每种语言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可以表达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表达自己的尊重。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礼貌:称呼语可以表达出一种礼貌的态度,表达出尊重,使双方的交流更加融洽。

2、区分身份:称呼语可以根据双方的身份来区分,例如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和学生对老师的称呼是不同的。

3、表达亲近感:称呼语可以表达出双方之间的亲近感,例如老师对学生说“小明”,学生对老师说“老师”,这些称呼语都可以表达出双方之间的亲近感。

4、表达尊重:称呼语可以表达出双方之间的尊重,例如老师对学生说“尊敬的同学们”,学生对老师说“尊敬的老师”,这些称呼语都可以表达出双方之间的尊重。

称呼语的翻译:
1、礼貌:polite
2、区分身份:distinguish identity
3、表达亲近感:express closeness
4、表达尊重:express respect。

言语交际中的零位称呼与无称呼现象

言语交际中的零位称呼与无称呼现象

言语交际中的零位称呼与无称呼现象称呼语不仅是语法单位,而且还是极其重要的言语交际和语用单位。

现代俄语中称呼语的表达形式十分丰富,它可以行使多种功能。

除了较常见的语词形式以外,还存在零位称呼和无称呼现象。

交际中这两种现象产生的机制和独特的语用功能同样不容忽视。

标签:称呼语;零位称呼;无称呼一、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称呼语是最常用的交际单位之一。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常最先说出的话语是对听话人的称呼。

”(陈松岑2001:18)称呼语系统几乎为世界上所有语言所共有,它以其生动的交际性,成为言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俄语中称呼语的表达形式十分丰富,通常由一格形式的名词、代名词和名词化的形容词、顺序数词等表示,上述的每一类别中又包含若干种扩展类型。

除此之外,在无拘束的、狎昵的日常交际当中,还可以根据受话人的外部特征(一般是偶然的、随机的特征)用分句或者前置词词组等形式来表达称呼。

后者我们把它归纳为称呼语的随机形式。

然而,由于俄语中的称呼语传统上只被视为一种相对自由且相对独立的、较小的语法单位,所以历来不太为语言学家所重视。

我们认为,称呼语与整个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强烈地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

它不仅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与桥梁,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所以,称呼语不仅是语法单位,而且还是极其重要的言语交际和语用单位。

它一方面组织言语指向,一方面调节交际中的相互关系,是交际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实的言语交际过程当中,称呼这样一个语用单位通常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呼唤功能。

О. А. Мизин曾经指出:“呼唤功能是称呼语的一个确定的特点,是第一性的。

”(О. А. Мизин 1973:36)称名性是称呼语的主要特征之一。

称呼语指称具体的人,具有实体性。

作为言语指向的一种方式,称呼语又具有针对性,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呼唤的方式引起对方注意,明确话语指向,建立并且维持彼此的交际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王瑞敏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问题,顺便提及它与称谓语的关系,以期对称呼语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称呼称呼语语用功能称谓语
一、称呼语
(一)称呼语的研究历史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又叫称呼,指面称,包括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人称代词等指称方式。

)起着指称功能及角色定位作用,界定双方的话语角色关系,为进一步的话语建构规定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

按照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称呼语的运用应在民族文化的框架内,根据亲疏关系、权势关系、一致关系等不同的人际关系,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认知角色关系,遵循社会所期望的话语角色的言语行为规范。

本文将以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为重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称呼语有更明确的认识。

称呼问题的研究早在60年代就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

美国语言学家布朗和福特就美国英语中的称呼形式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一文中列举和分析了称呼选择中诸多可能的制约因素,并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了美国西部学术界以及19世纪俄语、依地语、波多黎各语中称呼系统的情况;之后又有学者就英、德、法、俄等西方语言中称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布朗(1988)认为,称呼的用法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及亲疏程度相呼应,即语用分析中的地位原则和亲疏原则。

我国对汉语称呼的研究由来已久,赵元任先生早在50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详尽地描述;陈原先生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论及了我国解放后出现的某些新的称呼形式以及产生的新的意义;进入80年代后,我国掀起了称呼系统研究的高潮,诸学者对称呼的类型及使用规则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祝畹瑾参照欧文・特里普的方法设计了一张汉语称呼系统流程图,并在图中增添了汉语中特有的制约称呼选择的因素。

(二)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区别
有人把称呼语叫做称谓语,但二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称呼是动态的语言使用中的一种面称。

《现代汉语词
典》也对称呼语作了解释: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

显然这种面称是专指能够在口头上当面称呼人的独立的称代性词语。

称谓是静态语言系统中的称代性词语,是在言语交际中可以用来称呼人的一些称代性成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称谓这个术语作了这样的解释:“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社会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母亲”等。

称谓语不仅仅是对交际对象的直接称谓和他称称谓,而是作为一种交际手段被赋予了许多语用功能。

首先它作为一种社会指示语,体现了讲话者之间一种相对应的社会关系;还可用作语码转换的手段来标志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作为礼貌策略来改变和谈话对象之间的社会距离。

选择适当的称谓语可以帮助讲话者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顺利地传递给交际对象。

称谓与称呼的关系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称谓“父亲、母亲”在口语中就称呼为“爸爸、妈妈”,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称谓与称呼并不是相等的。

同样的社会人际关系,要选择一个适当的称呼,会受到诸多语境因素的制约。

(三)称呼语存在的文化土壤
称呼语对民族文化的依赖性很强,文化中亲疏、上下、敬谦等关系往往蕴含在称呼语的运用中,积淀成词语的社会规约意义。

日常交往中的称呼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庭成员和亲属间的称呼,一是社会上人际间的称呼。

称呼语是一个敏感的开放的语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呼语语义及其功能的变化,大多带有丰富的感情及时代色彩,对认识具有导向作用。

因而,就单个称呼语来说,形式与内容,即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相对单纯的或者说是静态的;但在语境中,在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所指是不定的。

在这个层面上,称呼有了变异运用的灵活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新论》中说过:“语言又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文化,这表现为它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文化,
它本身就是一个人类
的文化世界,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文化影响制约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也影响着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

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称呼语的命名和使用不仅具有参与社会组织和文化整合的功能,而且能够反映不同群体中人们对彼此地位、身份及相互关系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积淀于社会规范和个体人格中的文化心理。

在汉族文化中,亲属角色关系在心理接近程度上胜过其其它角色关系,因此,在日常交际中,对于不是亲戚的对方,用亲戚称谓来确定双方关系,就显得更加亲近。

与此相对应,关系最亲切的平等关系的双方,则用“兄弟”、“姊妹”相称,如“兄弟单位”、“姊妹城市”,这在各民族语言中都是一样的。

亲属词是各语言中固有的、古老的、稳定的词语中的一部分,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别重视血缘关系的国家称呼语则较复杂,且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常常表现在称呼语上。

称呼的研究在国内外引起许多学者重视,但大都局限在社会语言学范畴内,是一种静态的描写。

称呼的使用是多变的,并具有一定的集团性和地域性。

二、称呼语的语用功能
语用学研究的兴起开拓了人们的视野,给称呼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称呼进行具体的动态的探讨,有助于对话语含义的深层研究。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的选用常常受心理因素的支配,呈现为主观性的言语选择。

修辞主体出于不同交际动机、主观态度,故意偏离常规的称呼语,使其呈现出跳跃性、流动性、不稳定性;或出于传情达意的需要,有意违反言语社团的行为规范,使其呈现出与话语角色不相称的非规约性。

这种超常规的语言现象,可以说是受社会、文化、心理、语言等因素共同制约的动态言语体系。

如其中的变异运用,表现为称呼语的社会规约义从无标记变为标记性,通过强化称呼语的社会规约意义寄寓某种言外之意:个体角色的多重性及同一角色称呼的多样性使称呼语具备灵活变通的可能性。

在人际交往中修辞主体有意变用称呼语,利用称呼语所承载的社会规约意义构成言语符号的深层语义,以制造审美距离,这样既降低话语刺激强度,迎合了对方的接受心理,又为其留下思索空间,达到含蓄委婉、意在言外的表达效果。

称呼语的变换通常具有变换的行事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和情感的指示功能三种:
(一)称呼语变换的行事功能
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不仅可以传递信息、指称事物,还能够“以言行事”,即表达说话人的某种意图,如请求、承诺、规劝、威胁、批评、赞许等多种言语行为。

称呼语作为语言单位,同样具有这些功能。

在特定的语境中,称呼语的变换能表达多种隐含意义。

(二)称呼语变换的人际关系指示功能
称呼是人们确定彼此关系的用语,称呼语的变换体现了相互关系的变化。

正如欧文・里普所言:“对于具有特定地位的对象,如果有一个公认的称呼,则任何偏差都是一种信息。

”这儿的“偏差”指的就是称呼语的变异形式,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称呼的变换。

人际交往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与之相应的称呼也是多变的。

在不同的语境中,即使是对同一个交际对象,所使用的称呼也是不同的。

它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

(三)称呼语变换的情感指示功能
称呼语是可以表达感情的,不同的称呼语显示出说话人不同的感情,因此,在日常交际中,称呼语已不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符号,而是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充满色彩和激情的。

它的变异运用,将无标记的社会规约意义转化为有标记的语境意义,通过对常规的偏离及对规约的背离,寄托某种言外之意,传达修辞主体的情感态度、言语动机。

变异称呼语不仅仅为了界定角色关系,更是负载情感信息的符号,从中可以透视主体的内在心理动态。

在表情达意上既含蓄委婉,又不乏力度,往往会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

称呼语是社会语言学的一大研究课题,它的选择运用既受制于言语规范,又受主体心理因素的支配,因而称呼语的变异运用往往会折射出主体心理的微妙变化,传达言外之意,取得独到的修辞效果。

三、结语
称呼语历来是人们建立和保持联系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跨入交际大门的一道“门槛”,它对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正确恰当的称呼不仅能够融洽人际关系,有时甚至还能对交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科学高速发展、讲求办事效率的今天,在言语交际中如何恰当地使用称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林彗.称呼的艺术.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 (3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
[3]梁佳.称呼的语用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4]曲婧华.称呼的语用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5]刁世兰.称呼的转换及其语用功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6]梁成功.称呼语变换的语用功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6).
[7]吕海燕.称呼语变异运用的修辞效果.语文学刊.2003(1).
[8]王晓红.称呼语的社会文化标志功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1).
[9]李春华,李勇忠.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10]来鲁宁,郭萌.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20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