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中各种资本的划分

合集下载

201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的划分

201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的划分

201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的划分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考查相对较多,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下简称马政经)又属于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很对考生在备考时,对于马政经中的资本,有部分考生仅有点大致印象,而关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更易混淆,影响做题的正确率。

本文将就马政经中资本的划分入手,系统分析这几个易混概念,助考生精准备考。

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一)划分依据:资本总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执行着不同的职能。

根据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二)划分内容: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使用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加工生产成新产品,而它的价值则随之转移到新产品中。

这种转移并未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只是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在新产品中再现,所以叫不变资本(c)。

2.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消费掉了。

这部分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再生产出来的。

劳动力的使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原来的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三)划分意义:1.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2.揭露了资本家的剥削程度;3.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提供了依据。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一)划分依据:在资本的周转过程中,固定资本对于资本的周转速度影响相对较小,而流动资本对于资本的周转速度影响相对较大。

以此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二)划分内容:1.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2.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三)划分意义: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取决于折旧率的高低。

政治经济学四部曲: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四部曲: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2.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5.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了解,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或两种属性,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培养与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的能力或劳动生产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1.货币: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与商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4.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产物。

6.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2、自动化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劳动。
3、制造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
(4)资本的本质
在本质上,“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 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资本的所 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有工人剩 余劳动的关系。”——马克思
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 如货币、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 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但是它们本身并不 是资本。只有当它们被用来当作生产与获取剩余 价值的手段时,它们才被称之为资本。
如果一个企业主的资产形成是合理的,如自我劳动积累,那么 即使企业主本身不介入直接的劳动过程,只要他依靠其资产所有权 的收益在合乎社会规范的量的界限内,就是正当的权益,是让渡资 产的使用支配权和使用收益权的必然结果,虽然存在一定的剥削, 但这是允许的。
不能抽象谈论剥削是好是坏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是作为劳动者的管理者和指挥 者出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家在劳动过程本身中起 着积极作用。· · · · · · · · 这种与剥削相结合的劳动· · · · · · · · · 当然就 与雇佣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一种加入产品价值的劳动。” 社会的这种指挥监督劳动,当企业达到相当规模,足 以支付其经理(特殊雇佣工人)的工资,资本主义生产所 有权同资本主义生产使用权产生分离时,就无须资本家亲 自担任了,“留下来只有管理人员,资本家则作为多余的 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了” ——马克思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理论过程分析 1、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新价值创造过程
劳动资料 旧价值转移 G——W 劳动对象 劳动力 新价值创造 W′ G′
旧价值转移过程 统一
实践过程分析
2、资本增殖的具体过程(举例) 假定:纺纱工人1小时劳动创造1元的价值;每天工作6小时, 工资6元;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考点手册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考点手册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考点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级考点,单选、多选、简答)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平赎买资本等途径建立的。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②通过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③改造个体私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简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因。

(简答).....................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社会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为其他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指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则是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

6.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兼股份制和合作制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就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般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①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一部类(Ⅰ)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和怎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首先考察简单再生产的原因:(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问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例如]两大部类全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

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

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管理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经济腐朽的一面。

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确定原则是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7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要求制定的。

目的是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上,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理论来源3、马克思的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斯大林的发展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方式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法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目的、要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说明货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的论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的论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的论述摘要:社会资本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以来,3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渗透到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之中。

由于内涵丰富而定义混乱,社会资本理论一直在应用与质疑并存的状态中发展:一方面是承认社会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资本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以来,3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渗透到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之中。

由于内涵丰富而定义混乱,社会资本理论一直在应用与质疑并存的状态中发展:一方面是承认社会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怀疑“社会资本真的是资本吗”。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的相关论述可以解释社会资本之所以被归为资本的基本逻辑。

一、西方经济学对社会资本“合法性”的质疑。

就社会资本概念本身来说,其落脚点应该在“资本”上。

对社会资本的研究需要置于资本的框架之中,才能把握其理论边界,避免出现武考克所说的“社会资本修正派在解释问题上有概念过窄、解释过宽之嫌”[1]34。

然而,资本理论在经济学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人们对资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资本的内涵也由窄向宽发展。

关于什么是资本的问题,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长期的争论中分别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两种不同的认识路径。

西方经济学从资本的自然属性,从直观的物质性出发阐述资本从物到物的增值过程,认为资本、劳动、土地在创造价值的意义上来说都是独立的生产要素。

资产阶级最早的经济学说重商主义将金属货币等同于国家财富进而等同于资本,而重农学派所理解的资本就是指农业物质产品这种实物。

资产阶级早期经济学把资本当作物的思想,影响了古典经济学对资本本质的把握。

亚当·斯密背离了自己一开始认为的资本家收入来源于工人的无偿劳动的观点,走向了双重价值论,把资本与生产资料混为一谈,而其继承者大卫·李嘉图在发展了劳动价值论的同时,却将资本与生产手段等同,混淆了资本与资本的物质形态,最终导致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解体。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汇总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汇总第七章

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1、产业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2、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

如果用G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A表示劳动力,Pm表示生产资料,那么,购买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

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如果用P表示生产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那么,生产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

从生产领域回到流通领域,把由生产阶段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

如果以W'、G'分别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货币,则售卖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W'一G'3、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并分别执行着三种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用公式表示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所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5、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具有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继起性。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与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相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题1、为什么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统一?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矛盾,互相排斥。

商品只有首先证明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为了实现其价值,又需要先让渡使用价值。

并且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怎样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就要把不同形式的具体有用的劳动还原为同质的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这样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样又产生了商品的二重属性。

所以在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价值为什么要表现在货币上?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内在矛盾的产物?答: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够起到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就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希望用自己的商品能够交换自己所需的其他商品,希望自己的商品能够自由地交换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交换矛盾要求社会上存在着为所有商品生产者所认可的价值代表以解决其困难,每个商品所有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在他人商品面前真正的‘价值代表’,就力求把自己的商品首先换成某种人们普遍接受的商品,由于商品金银的自然属性,成为货币,货币由此产生。

4、试论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实现。

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2)价值规律的激励作用。

价值规律能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概念及公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概念及公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概念及公式一、对资本的分类:(根据划分依据、目的内容对象不同加以区分)1.根据是否履行职能作用所有权资本(非职能资本):借贷资本、股份资本、土地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均只获得平均利润)产业资本:根据循环中职能作用的不同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其中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统称流通资本。

生产资本比流通资本重要。

生产资本:根据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一经投入,逐步收回。

流动资本:一经投入,全部收回。

1借贷资本、股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均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结:2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的获利水平通常等于平均利润;3借贷资本、股份资本的获利水平通常低于平均利润;4土地所有者获得的是超过平均利润以外的超额利润。

2.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找剩余价值的源泉)3.根据资本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分为:股份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二、价值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1)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围绕价值波动;(2)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3)在垄断条件下,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1(1)(2)(3)均为违背价值规律;2价格变动均要以价值为基础;3整个社会的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一致;4改变的只是价格表现形式。

三、资本家所获取的利润形式:(1)超额利润 (部门内进行)(2)平均利润 (部门间竞争)(3)垄断利润 (凭借垄断地位)四、计算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2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2)率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揭示资本家的剥削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掩盖资本家的剥削 p’= m/(c+v)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2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3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4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p’=M/(c+v)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超额利润=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4)地租级差地租 =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社会生产价格(5)资本理论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6)社会资本再生产1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 I(v + m) = II c具体实现条件: I(c + v + m) = I c + II cII(c + v + m) = II(v + m) + I(v + m)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首先追加生产资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追加消费资料 II(c + m – m / x)>I(v + m / x)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基本条件: I(v + v + m / x) = II(c + c)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基本原则: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b. m m / xc. 遇到c加 c;遇到v加 v。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资本主义部分)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人们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货币:从商品中脱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通货膨胀:纸币贬值使同样商品的价值表现为更多的纸币数量,出现商品价值的普遍上涨,这一现象叫通货膨胀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可以创造出剩余价值,叫做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用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量。

工资:工资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过程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考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考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考点汇总资本部分的考点既是马政经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不仅要理解资本的概念,还需要区分清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这四个概念,在日常的考试中这几个概念也会搭配着考察。

并不是所有的钱都可以称为资本,只有那些能增值、能带来剩余价值的钱才能称为资本。

马克思根据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把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增殖,英文表示为:C。

简单来说在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这部分资本被称之为不变资本,而且这部分资本还会不断地贬值,比如:机器、厂房、原材料等。

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价值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价值增殖,英文表示为:V。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大的一笔可变资本就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用低廉的资本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而工人的生产不仅创造必要劳动价值,而且创造大量的剩余劳动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可以把资本家付给工资的工资看作是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说明剩余价值不是靠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产生的。

这就进一步揭示了工人的剩余劳动乃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也是理解剩余价值的关键和前提。

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本各个部分在价值流通和周转方式上的不同,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这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并且往往要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反复发挥作用,其价值在每一次生产过程中会一部分一部分的被转移到产品中去。

简单来说就是这部分资本的价值是多次转移到商品的价值中去,比如购买机器的钱,通过一次次的生产转移到产品中去。

流动资本是指体现为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形式的生产资本。

这部分资本在实物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它们的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费掉,从而它们的价值也被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

导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只有在运动中 才能实现价值增殖。

一、资本的循环(研究产业资本)1、含义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称为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有很多种,如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等,但是只有产业资本具有生产职能和流通职能,才能发生价值增殖,能完整地体现资本的运动过程。

►2、产业资本的含义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生产领域,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资本。

3、循环的三阶段(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成生产资本) A G ——W P m在此阶段,产业资本以货币的形式出现。

G 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货币资本。

a. 货币本身非资本,只有在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候才成为商品。

货币G 执行一般商品流通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b. 当货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资本就转化成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态存在的生产资本。

(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AW …P …W'P m G —货币W —商品,生产资本的存在形式A —劳动力Pm —生产资料P —生产过程W'—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流通过程的中断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2022年5月10日10:21W 从上一阶段的形式上的生产资本转化成实际上的生产资本。

不仅执行着一般生产职能,而且执行着资本的职能。

a.W'是已发生了价值增殖的,且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b.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c.(3)销售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W'—G'W'同任何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都需要通过流通转化成一定数量的货币a.资本家出售W'不仅要收回投资或成本(即预付资本),还要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b.(4)总结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概述 P43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力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化生产
体现形式
普遍化商品 经济
基本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私有制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的占有
对生产资料 “一无所有”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 的再生产。
根据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 品的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假定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是4000,可变资本为1000,剩余价值 率是100%,剩余价值为1000;
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是2000,可变资本是500,剩余价值率为 100%,剩余价值是500。
全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为使第二年能够按原来规模进行再生产,两大部类的 全部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32 1
第一,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Ⅰ部类的4000c,这部分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 。在年初开始生产的时候,第Ⅰ部类预付价值4000c的 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到年末结束生产时,全部被消 耗掉,变成社会的现实产品。在下年初社会生产再开始 时,必须用本部类内部的产品(即4000c)进行补偿, 具体办法是:4000c中的一小部分产品直接进入本企业 的再生产过程,作为生产资料补偿消耗掉的那些同种不 变资本要素。另一部分产品则要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企 业的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来实现补偿。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拓宽了其研究范围的经济学,而不时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也可以简称为经济学。

我国现在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类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的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述政治经济学出现的先后顺序: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2)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3)无产阶级的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第二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

劳动过程的简单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类最早出现的和最简单的分工:是自然分工,即原始社会中以人们的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为基础,在纯生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分工。

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比较: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因为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首要的生产力,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离开了劳动者的劳动,所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一堆死的东西;生产力中物中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在生产资料中,作为劳动资料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工具对于生产力气发展有着特殊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生产力发展的善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草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应用。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效率或能力。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基本经济规律:在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生产发展方向。

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的经济关系。

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不同结合方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也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指标。

2,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包括服务),商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必须是一种劳动产品,能满足人民的某种需要;必须用来交换。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3,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使用价值是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所体现的是人和物的关系,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领域就具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5,价值:生产商品的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6,具体劳动: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劳动的永恒性;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7,抽象劳动: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只能在量上发挥作用。

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8,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每一个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人所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等的,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不如说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研究方法)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分来源和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列宁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内在的、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性,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构成中的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注: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生产资料的过程)◆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它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所有制指的是资产的最终归属,即归谁所有,包括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关系。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这些经济关系赖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有同一种实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