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分析讲义
《史记》中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形象特征分析
《史记》中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形象特征分析学号2017214593 姓名黄敏《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史记》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书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作者调动多种文学手段使历史人物真实可感,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在整个历史时期,在各阶层各类人物中“士人”这一群体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仅对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形象特征进行分析。
在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地位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依附于卿大夫,处于贵族阶级的最低层;在经济上,士有一定数量的“ 食田”,禄足以代其耕,可以不劳而食;在文化上,士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教育。
《礼书第一》中记载“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
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至春秋中后期,士作为一个社会等级逐步解体,士人失去了生活保障,除了六艺知识,已经一无所有。
但另一方面,士在失去“铁饭碗”的同时,也摆脱了宗法制的束缚,不再受卿大夫的役使,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
而由于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各诸侯国争相“尚贤”,从而刺激了社会对智能、知识的需求急剧增长。
以传播文化与政治知识为主的私学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培养出大批文化人,而且形成“不争轻重尊卑贵贱,而争于道”的文化理念。
种种历史机缘的遇合,促成了士人的崛起。
《史记》中所记载的士人大致可分为文士与武士两类。
文士多为策士、谋士等,而武士多为刺客、游侠等。
文士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中太史公曰:“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春秋齐国政治、军事家管仲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他礼让天下开法家先驱,被誉为“春秋第一相”。
合纵家代表苏秦,他提出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以遏止秦国、维护七雄均势为宗旨的合纵战略,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中国史学史讲义05封建史学的成熟——隋唐五代史学
第五章封建史学的成熟——隋唐五代史学隋唐时期,史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了封建史学的成熟时期,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私人修史受到了限制,皇家加强了对修史的控制,并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完善了相应的史官制度,管修实数成绩斐然。
第二,是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中逐步摆脱了经学的羁绊而卓然自立的地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这反映在文献整理和科举考试方面尤为突出。
第三,是出现了对史学进行总结的专书,史学批评趋于成熟,标志着史学的发展进入了更加自觉的阶段。
第四,是在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典志体实数这一新的表现形式,表明制度史的撰述受到了史学家的重视,从而丰富了史学的内涵,扩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
第五,是通史撰述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和历史笔记开始发展起来。
史学发展中这些新的内容,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这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史学特点,反映出历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史家自觉意识的增强,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一节、唐初史馆的确立和官修史书的成就一、唐朝史馆的设立1、隋禁私修国史和唐初设立史馆隋唐时期,统治集团的历史意识进一步增强,这在历史撰述和历史思想上都有明显表示。
隋文帝时期,大量收集和整理典籍史料,为唐朝官修前史打下了基础。
为了加强对史学的控制,开皇十三年下诏:“人间有撰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
”(《隋书、文帝纪》)从此,任何人未经朝廷允许都不能擅自撰修国史,这一方面限制了隋朝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唐出史馆制度的确立。
自东汉到隋朝,虽已出现了官方修史的形式或机构,但始终未能形成定制。
贞观三年,,唐太宗因武德年间萧禹等人修史未成,认为很有必要加强史馆领导,建立史馆制度,并由宰相监修,“贞观三年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在门下省北,宰相监修国史。
”(《旧唐书.职官二》)从此,这种官修形式成为定制,历代相沿,直至清朝,无一例外。
2、唐初设馆修史的原因(1)、政治统一。
自汉末到隋统一前,中国长期处于军阀混战,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至隋唐才重新统一起来。
《英雄不怕出身太淡薄》讲义
英雄不怕出身太淡薄——以漫议历史人物为主立昂的兄弟姐妹们:大家上午好!古语说:十年修得一回眸(móu),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佛说:“五百年的回眸才能换来一次擦肩而过,千年的修缘才能换来同枕眠。
”我相信“缘份”二字,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有缘相识并相处于立昂这个大家庭,让我们大家一起互相珍重一份缘,珍爱一份情。
人生识字糊涂始,人生快乐交流始。
一、解题:何为英雄?(勇士、侠士、战场上的胜利者、商战中的成功者,包括现代社会的成功人士。
以前关注成长、成才,现在我要关注成功。
)有人也许会问:英雄一定是胜利者或者成功者吗?——未必!有没有失败的英雄?有。
试举一例:项羽力能扛(读音gāng)鼎,气压万夫,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但最后在与刘邦的楚汉相争中一败涂地。
三十岁时就拿了把宝剑抹了自己的脖子(自刎乌江)。
这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我们见识过“霸王别姬”中的铁血柔情,也看到过“乌江自刎”中的勇于担当(最后宁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也不愿忍辱偷生,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这种有骨气的人我们现代人称之为“是条汉子”,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要大赞大叹这位虽败犹荣的大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英雄都是天生的吗?英雄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水浒》英雄是从江西龙虎山上下来的)——是地里长出来的吗?(地里长出来的西方古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可以算一个,中国没有。
但中国有一个是石头里蹦出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是爹妈给的吗?(现在的话叫遗传的吗?)——是后天努力、艰苦奋斗中产生的吗?这里有一个英雄的出处问题?出处问题是起点问题,是起跑线问题(——现在所谓: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英雄来讲,出处重要吗?出身重要吗?起点重要吗?起跑线重要吗?我认为重要,但也不是特别重要。
说重要,是人生的成功需要一个良好的奋斗基础。
但其实并不重要。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56讲 无产阶级革命家教程讲义(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选修四第56讲无产阶级革命家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1.马克思的主要革命活动2.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3)《资本论》的发表——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杰出成果 ①《资本论》问世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 ②《资本论》的问世,马克思于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1卷;恩格斯花费十年整理出版《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③《资本论》的内容核心,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学说。
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考点二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大会通过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布尔什维克党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①理论上的指导:列宁提出“一国胜利”理论②夺权和建设的理论依据:《四月提纲》——提出革命两个阶段: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③指导武装起义:《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④实践上的指导:回国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①退出一战,工作重点的转移,恢复经济②全国基本建立苏维埃政权③1918年开始和平创造性劳动①“直接过渡”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必修二来掌握)失败;但赢得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②实行新经济政策(结合必修二来掌握),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考点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主要经历(1)投身中国革命(1913—1921年)从信仰改良主义到信仰马克思主义转变。
1920年转为共产主义者;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讲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语文教案
李将军列传无缘封侯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中国西汉名将。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
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英雄悲剧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在那个绚烂的时代,忠臣良将灿若星河。
他们或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因骁勇善战、纵横沙场而被历史铭记,被人民颂扬。
李广,抗击匈奴的大将,千百年来,他悲壮的经历使人们一直赞美他、惋惜他、怀念他。
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悲剧结局,作者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一、通假字1.上山陈.同“阵”,译为“布阵” 2.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同“幕”,译为“幕府” 3.广详.死 同“佯”,译为“假装” 4.汉军罢.,弗能追 同“疲”,译为“疲惫” 5.诸将多中首虏率.同“律”,译为“法令” 6.军亡.导 同“无”,译为“没有” 7.南绝幕.同“漠”,译为“沙漠” 8.军亡导,或.失道 同“惑”,译为“迷惑”9.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同“恂恂”,译为“诚恳的样子”二、古今异义1.以为..前将军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2.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详细情况 今义:弯曲三、一词多义(例句均出自本文)1.及⎩⎪⎨⎪⎧ ①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连词,以及②莫能及.广 动词,比得上2.以⎩⎪⎨⎪⎧①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介词,凭借②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动词,认为③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连词,来④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介词,用⑤专以.射为戏 介词,把 3.为⎩⎪⎨⎪⎧ ①秦时为.将 动词,担任②士以此爱乐为.用 介词,被③无老壮皆为.垂涕 介词,为了4.且⎩⎪⎨⎪⎧ ①杀其骑且.尽 副词,将要②虏多且.近 连词,并且③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连词,况且 5.乃⎩⎪⎨⎪⎧①乃.自以精兵走之 副词,于是,就②李广乃.归其大军 副词,才③乃.我自失道 副词,是 6.之⎩⎪⎪⎨⎪⎪⎧①广之.百骑皆大恐 助词,的②大军不知广所之.动词,往③顷之.,居家数岁 助词,谐调音节④是时单于觉之.代词,这件事⑤广之.将兵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7.用⎩⎪⎨⎪⎧①用.善骑射 介词,因为,由于②用.坚其意 连词,相当于“以”,表目的③士以此爱乐为用.动词,使用,调遣 8.因⎩⎪⎨⎪⎧ ①因.推堕儿 介词,趁机②因.引而入塞 副词,就9.当⎩⎪⎨⎪⎧①如令子当.高帝时 介词,在②当.死,赎为庶人 副词,应该,应当③今乃一得当.单于 动词,面对 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前:上前 ②后.大将军 后:落后 (2)名词作状语①欲夜.取之 夜:在夜里 ②鞭马南.驰数十里 南:向南 ③南.绝幕 南:向南 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从:使……跟从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 归:使……归③络而盛卧.广卧:使……卧④尝夜从.一骑出从:使……从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用坚.其意坚:使……坚(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胡兵终怪.之怪:以……为怪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word版本
汉武帝给司马迁治罪其它原因:“司马迁作《景帝本纪》 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帝怒削而去之,后坐李陵降匈奴,下 迁蚕室。有怨言(可能指的是《报任安书》),下狱死。”(引自卫
宏《汉书旧仪注》。司马迁的死,两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刘向、扬雄、班彪、 班固都不曾说,或者不敢说。)
司马迁对汉武帝的不满:第一,连年征战,诛求无厌,劳 民伤财。他在《平准书》中说:“于是外攘夷狄,内兴功业, 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第二,高 度中央集权、专制独裁、严刑酷法、草菅人命、用人全凭个人 好恶。
(2)忍辱著书 《报任安书》: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 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 于后世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 所趋异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指自杀),若九牛亡一毛, 与蝼蚁何异?……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 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 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这些,使司马迁有扎实的学问和文献基础,来 撰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通史著作。
(2)行万里路。司马迁一生三次漫游,几乎走
遍了汉王朝所有疆域。
第一次:青年时期。此次漫游,历时八九年。
•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司马迁二十岁左右,出
游到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许多地方,到过屈原流放的
沅、湘地区,在屈原自沉的汨罗凭吊;
司马迁还去过西北的空峒(今甘肃平凉。据《五帝 本纪》)。足迹遍及全国,只可惜,他没有留下像《徐霞客游记》 那样的旅行日记,否则,中国又多了一部足可以和《史记》媲 美的巨著。
三次壮游,(一)开阔了司马迁的眼界,使他更深刻更全 面地认识了社会。他认识到,社会不光是帝王将相的,也是贩 夫走卒的。《史记》能描绘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长达三千 多年的广阔的社会画卷,与此密切相关;而这点,恰是别的史 学家难以认识到的(梁启超说:一部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帝王的
历史人物演讲稿3篇
历史人物演讲稿3篇一九九四年、我曾经来台北参加一个和杨照先生、詹宏志先生一起的谈话会(由“人间”、远流出版合办),谈话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到过几个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
听众程度极高,而且问题十分深入,很有深度,和台北的朋友见面实在开心。
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个场面,好像各路英雄好汉来此参加武林大会一样。
其实我本人不大喜欢开演讲会,过去我办《明报》时,若有意见就写社评,不过这有个缺点,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没有赶的,讲得自以为对了,其实对不对也不知道。
所以我不爱演讲,但爱对话。
《中国时报》浮世绘版开办“金庸茶馆”,早期本来想叫“金学研究”,但“金学研究”这四个很不敢当,第一,我的小说不能当成学问,所以金学不成立,但叫“金庸茶馆”,读者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坐下来聊聊天,批评、骂、称赞都好,今天“金庸茶馆”开张,大家坐在这里,对我或我的小说有任何不满意的,都欢迎提出意见。
我的小说一向写人物,而历史又是我一向比较有兴趣的,所以将讲题定为“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大家来听演讲,想必是对我小说中的人物感兴趣。
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我最喜欢哪些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其实中国历史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也没皇位争夺问题,也没做过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一生舒舒服服当个太平皇帝,还为中国建立很大的版图,荣华富贵至死,也没什么家庭悲剧,这个人生是很圆满的。
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大家都知道史诗“伊里亚德”的故事:希腊人去打特洛伊城,就为了一个美人海伦,海伦现在成了西方社会中美人的代名词。
在希腊神话中,有三个女神,一个是希腊大神的妻子朱诺、一个是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一个是爱神维纳斯,她们三个一向自认最美,便请特洛伊城的王子评定谁最美丽?这个评定、选举是经过贿赂的,当然是不公道,说来这种选举文化不但最差、也最落后。
朱诺贿赂王子,要给他全世界最多的金子、财富;雅典娜要给他全世界最大的智慧,成为最聪明的人;维纳斯则说,可以给他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做为爱人。
2021高考江苏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选修4 第1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
第1讲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出色的科学家:李时珍;牛顿。
一、古代中国出色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国统一六国(1)条件①历史趋势:社会经济的开展;各地联系的强化;民族交往的加强。
②秦国实力:商鞅变法后,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③人民愿望:人民渴望统一。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概:广纳各国贤士;制定统一方略。
(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2.秦朝的集权和统一(1)政治: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根本疆域。
(3)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开展;焚书坑儒,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4)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开展。
(5)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开展。
3.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②严酷的刑法:崇尚法治,其刑法不计其数。
③修筑长城: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④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2)影响:最终导致秦二世时代发生了农民起义,并使秦朝很快灭亡。
4.对秦始皇的评价(1)功:完毕诸侯割据,统一了全国,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开展;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保卫者康熙帝1.稳固统一国家(1)祖国统一:平定三藩之乱,使清朝的统治趋于稳定;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使台湾重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崇文尚礼: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的开展步伐。
宋元史讲义
长编卷一六开宝六年二月戊辰:太祖曰:“向者 登科名級,多为勢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 謂也。今朕躬親臨試,以可否進退,盡革疇昔之 弊矣。” 长编卷221熙宁四年三月:文彦博言于神宗:为与 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第十九章《政党政治》: 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 夫之手者,惟宋为然。
人口居住在北方,62%的人口居住到了南方。--(美) 1999年,第2页。
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一)隋唐以前南北经济概况
• 1、楚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
• 2、秦统一:闽江及珠江流域,始皇发五十万人 南戍五岭(史上第一次岭外大移民)。 • 3、汉末的大动乱与吴国的建立 • 北方人口的南流,东南经济的发展 • 4、永嘉南渡的东晋及南朝 • 长江流域经济逐渐赶上了黄河流域
• 宋真宗《劝学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有女颜如玉。
• 明高拱语:诚如此训,则其所养成者,固皆淫佚 骄侈、残民蠧国之人,使在位皆若,人丧无日矣。 而乃以为帝王之劝学,悲夫!(《本语》卷六)
• 古人类似这样的言语甚多。 卖金买书读,读书买金易。(元陶宗仪《说郛》 卷七十三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明沈鲤 《亦玉堂稿》卷六)
• 《通志》卷25《氏族略》第一 •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
• 南宋吴芾《送侄赴廷式》:
• 我是田家本业农,偶然两世到蟾宫。
• 书生天幸有如此,岂复更忧吾道穷。
• 《宋史· 贾易传》 :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织自给,日 与易十钱,使从学。……年逾冠,中进士甲科。 • 孙抃:少时家贫,欲典田赴试京师。(邵氏闻见录卷 八,78页)
梁启超 新史学 讲义
梁启超与“新史学”一、梁启超(1873—1929)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早年就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光绪十五年),广东乡试中举人第八名。
次年,结识康有为,执业为弟子,研究新学,宣传变法。
戊戌政变后,政治思想日趋保守。
他对于西学有广泛的涉猎,宣传阐释,不遗余力,是本世纪初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
史学是其所长,影响亦最大。
二、梁启超的史学著作也与中国的大事息息相关:1898年,梁启超等一批维新派主持“戊戌变法”,随后失败。
——随后撰写《戊戌政变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梁启超撰写《李鸿章》传,又撰写《南海康先生传》,并于1902年发表《新史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梁启超同年撰写《欧洲战役史论》;在一战以后,中国五四运动之后,梁启超又发表一些史学著作:1921,《清代学术概论》1921—1922年《历史研究法》1923,《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几个问题》1927年,《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三、时代背景1、梁启超所处的时代不言而喻,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遭到外族入侵,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以,梁启超的《新史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2、自1898年严复发表《天演论》以来,进化论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以及其他史学思想的传入,构成了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一些内容。
四、梁启超对于传统史学的批判梁启超认为近代以民众的“国家思想”之所以薄弱,是因为中国传统史籍未能发挥其作用,因而首先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传统史籍的四个弊端:1、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他认为,二十四史虽然名为史,其实不过是“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认为中国从来没有一部史书是为了国民而作。
2、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中国传统史籍都是以纪传为主的,这是以单个的人物作为主体,这些作者“以人物为历史之材料”,“以时代为人物之附属”,而不知道把这些人物放到整个时代背景之中,使他们“以人物为历史之材料”,“为时代之代表”。
中国历史之先秦时期(讲义+笔记)
中国历史之先秦时期(讲义)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系列课程历史常识(一)先秦时期小提示幼儿——第296页小学——第285页中学——第297页知识框架(框架讲义无,请看课件)一、先秦时期1.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农皇)五帝: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世俗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燧人氏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伏羲氏教民渔猎、创制八卦神农氏遍尝百草、教民农耕真题练习拓展.(小学、幼儿2015上)下列选项中,被后世尊为我国农耕和医药始祖的是()。
A.神农氏B.伏羲氏C.燧人氏D.有巢氏真题练习(中学2019上)21.中国是丝绸的故乡。
下列传说人物中,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织绢之术,被后世奉为“先蚕圣母”的是()。
A.黄帝B.神农C.女娲D.嫘祖(幼儿2020下)17.“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孙中山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所称誉的是其中之一,该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尧D.禹一、先秦时期2.夏朝——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者: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大禹像3.商朝甲骨文——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4.西周周武王——牧野之战周幽王、褒姒——烽火戏诸侯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井田制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真题练习拓展.(中学2018上)春秋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不同阶层,下列选项中,其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公、王、大夫、士B.公、王、士、大夫C.王、公、士、大夫D.王、公、大夫、士一、先秦时期5.东周周幽王死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6.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和越王勾践。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讲义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怎样围绕主旨选材、建构、运用语言、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演讲。
2.学习以事明理的论证方法。
3.领悟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的人格魅力,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教学难点:1.分析本文如何运用充分典型的论据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2.理解卡萨尔斯的名言。
3.分析本文语言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钱重要还是人格重要?贫亦乐,苦亦乐,甜亦乐,苦亦了,同苦同甘,安之乐之,齐家齐室,心善志坚。
2.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调查显示: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90%以上都不会说自己最尊敬的人是父母,父母是赋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的恩人,我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多多体谅父母。
3.娱乐明星:房祖名、柯震东吸毒事件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剖析白岩松对“人格”一词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一.作者简介(大家知道白岩松吗?)青年”。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参加“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时所作的演讲。
二.题解:你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是怎样的?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人格,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质,健康的人格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善良、诚信等。
具备什么样的人格,也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
三.梳理文章结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论点、论据、论证)。
第一部分(第1段),开场白。
以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卡萨尔斯告诫前来讨教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第二部分(第2~7段),用三个事例来印证卡萨尔斯的名言,自然点题,提示主旨。
第2~3段,讲述北大教授季羡林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替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新学子照看行李包的故事,水到渠成,自然点题,并揭示全文主旨:“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第13课讲历史评人物
第三,大节原则。看待历史人物,应该看他们
的大节,看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如秦始皇,我们看 他,主要是看他对统一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第四,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历史人物都不是
圣人,他们都只能是实实在在的凡人,他们既有好 的一面,也有凡人所必然所有的七情六欲。
第五,客观化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掺 入个人的好恶与感情色彩。
三、按照自己选定的人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这一人物的主要 活动资料。资料的范围可以包括历史通俗读物、图集、影视作品等。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和查阅资料。
四、撰写讲演稿。撰写讲演稿时,在内容上应注意既要有历史人物 某一重要活动的介绍,也要包含自己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评价。
走进历史
第六,多角度原则。对待历史人物,应看他
所处的时间空间的多方面的原因,人物多方面的性 格,不要动不动就简单地给人物贴上好人或者坏人 的标签。
学以致用
试评 孙中山?
再见!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第一,阶级原则。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 主义的眼光对其进行必要的阶级分析。
第二,历史原则。就是要站在历史人物当时所 处的时间和空间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 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我们不 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 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另一种是把历史人物妖魔 化。
活动准备与提示
一、结合教材第一、二、三单元的相关内容知识,复习有关虎门销 烟、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二、结合个人兴趣,自行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近代中国出现的历史 人物众多,除我们教材中重点介绍的如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物外, 其他如黄兴、蔡元培、陈天华、蔡锷等,都可以成为同学们的选择 对象。
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解析
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一)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社会现实。
(3)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1)林则徐①地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2)魏源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3)洋务派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影响(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其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1.背景(1)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3)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核心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5.主要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在维新变法期间,全力策划新政。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宣传民权;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的出路。
(3)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6.影响(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棒!)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甲卷应用文作文--中国重要的历史人物讲义-2024届高考英语复习
中国历史人物描写2023年全国卷甲卷英语作文你校英语报社举办题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征文活动,请你以一位中国历史人物为题写一篇短文投稿参加。
内容包括:1. 人物简介及事迹2. 意义或启示题目分析analysis从写作模式上看,这是一篇给定大致主题的征文投稿。
短文投稿是老高考和新高考都在使用的写作模式。
投稿因可用话题广泛,写作情景易于创设而受到出题人的欢迎。
从出题和测试意图考虑,这是一次典型的中国文化自信类写作任务。
考生需要用英文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人物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实现文化传播。
从写作内容上看,考生可以选择介绍的人物比较多,从自己熟悉的众多中国历史人物中选取即可。
当然,中文熟悉并不意味着英文也熟悉。
平时考生如果没有积累介绍中国历史人物相对应的英文表述,自己再熟悉的历史人物也没法用英文介绍清楚。
除此之外,写作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在考场作文字数所能承载的范围内(通常不超过150单词)把某个历史人物的最为必要信息说清楚。
这些信息通常包括:姓名和时代、职业和成就、影响和贡献、特征和品质等。
由于字数限制,每个方面只能提供简短的描述。
这就要求考生有精炼高效的英文表达能力。
可能用到的词汇和短语Words & Phrases1. historical figure: 历史人物2. biography: 传记3. achievement: 成就4. influence: 影响5. legacy: 遗产6. emperor/empress: 皇帝/皇后7. dynasty: 朝代8. revolution: 革命9. philosopher: 哲学家10. military strategist: 军事战略家11. diplomat: 外交家12. cultural icon: 文化偶像13. enlightenment: 启蒙14. reformation: 改革15. rebellion: 叛乱16. resilience: 坚韧17. visionary: 有远见的18. intellectual: 知识分子19. ideology: 意识形态20. contribute to: 对...做出贡献范文1:The Last Emperor of China - PuyiPuyi, the last ruler of China, witnessed a crucial time that marked the end of imperial rule in the country. Born in 1906, he became emperor at just three years old, representing the decline of the Qing Dynasty.His abdication in 1912 signaled the official end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dynastic rule. Despite his limited authority, Puyi represented the fading tradition of monarchy in a rapidly changing nation. As the last emperor, Puyi experienced the loss of imperial pow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public,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into a modern state. His journey embodi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a nation during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hifts.Puyi's role as the final ruler holds immens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representing the closure of an era 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chapter in Chinese history.写作大意介绍的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中国历史之隋唐
中国历史之隋唐(讲义)知识框架幼儿——301页;小学——290页;中学——302页隋唐历史人物隋炀帝唐太宗历史事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安史之乱(一)历史人物1.隋炀帝①开创科举制夏商周—世卿世禄制(世官制):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两汉—察举制(举孝廉):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以孝廉为重要考察科目。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科举制: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1905年废除。
②修建大运河(一)历史人物2.唐太宗①玄武门之变②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魏徵(魏征)③贞观之治【zhēn guàn zhīzhì】(二)历史事件(1)科举制元(桂榜)②乡试第一名——jiè解yuán会试第一名——会元(杏榜)殿试第一名——状元(金榜)③状元(鼎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二)历史事件2.三省六部制真题回顾拓展1.【中学】(2015上)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中“户部”的行政职能是()。
A.掌管吏政B.掌管财政C.掌管军政D.掌管学政拓展2.【幼儿】(2014下)我国科举考试有“连中三元”之说,其中“三元”指的是()。
A.秀才、举人、进士B.状元、榜眼、探花C.解元、会元、状元D.乡试、会试、殿试(二)历史事件3.文成公主入藏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4.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5.玄奘西游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去印度求取佛法,回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6.鉴真东渡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建唐招提寺真题回顾拓展1.【小学】(2016下)某官员出身寒微,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
下列选项中,该官员生活的朝代可能是()。
A.西汉B.东汉C.东晋D.唐代拓展2.【小学】(2015下)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与松赞干布,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是()。
冯谖客孟尝君讲义
《冯谖客孟尝君》讲义一、《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里面的文章多出自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之手。
到了西汉,学者刘向对这些文章加以整理、修订,编撰成一部书,并把这部书名为《战国策》。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全书包括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个国家,共33卷。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非常突出。
它里面的文章都极富于文采:人物形象都刻画地栩栩如生,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是我国先秦历史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新时期。
《战国策》文学价值很高。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但大部分内容体现的是纵横家追逐名利的价值观念,这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而且过于夸大了纵横家的历史作用。
所以,降低了这部书的史学价值。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各国贵族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然,这些士,也要按照他们各自的才能,享受不同的待遇。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
被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他们手下门客多达千人,而孟尝君手下门客多达三千多人。
本文就是写的孟尝君与门客冯谖之间的故事。
二、简单串讲课文:通读了全文,我们知道,本文主要讲的是,穷困潦倒的冯谖投奔到孟尝君门下做了门客,他这个人行为怪异,自称没任何本事,却几次要求孟尝君为他提高待遇。
自己如愿以偿之后,他也知恩图报,积极为孟尝君出奇谋,献奇策,帮助他巩固了在齐国的政治地位的故事。
在叙事手法上,作者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冯谖的形象。
从情节上看,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冯谖弹剑而歌(求食)文章开篇,先介绍了冯谖的出身,他“贫乏不能自存”,家里特别穷,什么都没有,快活不下去了,于是,他找到了孟尝君,说,愿寄食门下(混口饭吃),孟尝君一直在招贤纳士,希望招来的都是有才能的人,问他有什么爱好、特长,但他的回答却不甚令人满意,他回答说:无好,无能。
【大学语文讲义】李白
太史公:"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 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 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李白既有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功成身退的意识, 如他非常羡慕鲁仲连,范蠡,张良这些功成身退的 历史人物,也曾写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登金陵治城西北谢公墩》)这样的诗句,问题 是我们应当了解这种思想意识的根源."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的"侠"观念对李白之影响便是这种思 想意识的精神文化根源.潇洒 豪放 独立 自由
折柳:离愁之情,思乡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 州词》王之涣)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
李白既有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功成身退的意识如他非常羡慕鲁仲连范蠡张良这些功成身退的历史人物也曾写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治城西北谢公墩这样的诗句问题是我们应当了解这种思想意识的根源
李白
李白》 《唐才子传李白》 唐才子传 李白
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 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竹笛吹奏起"折 杨柳"的曲子,那充满伤感,思念的声音, 怎不勾起我油然而生的怀乡之情? 夜:寂静与思绪 折柳:赠别 故园情:天涯羁旅的思乡之情
折柳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 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 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 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 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 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歷史人物分析」講義進度:第四十九講主題: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參考書目:司馬遼太郎著、江靜芳譯,《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7年1月初版一刷),270頁。
講義下載網址:.tw/pweb/index2.php?pid=2341出身(1)【水戶】:他誕生在水戶的德川家,水戶家是御三家中俸祿最少的,父親齊昭娶了聰明的吉子,慶喜排行第七,第二年就被送給武士撫養,直到十歲才見到父母,免受江戶習氣感染。
施以嚴格如武士的睡姿(右下左上側睡)、寢具非麻即棉(絕不用絹),練字讀書習武,偶爾玩些遊戲,日課不許更動。
慶喜愛習武不樂讀書,直到20歲以後才較喜歡讀書。
(2)【阿部正弘】:老中阿部正弘(29歲)要慶喜成為一橋家(御三卿之一,法制上是將軍的家族成員)養子,現任將軍家慶身體不好,可能要慶喜繼任,以安輔主張武力攘夷的齊昭。
歷來各家有許多養子,卻都很奇怪地早夭,齊昭答應後,11歲的慶喜準備出發。
2幼年(1)【御三家】:水戶家的淵源是德川家康第11子德川賴房,未出現過將軍,而另二家(紀州、尾張)對水戶家有隱然敵意,原因除血緣淡薄外,水戶家歷代以藩費支助學者修纂《大日本史》,其史觀是「尊王賤霸」,傳聞一旦德川家與京都決裂,水戶家會偏向京都朝廷。
將軍慶喜的兒子家定體弱,幕府都擁護這樣「好控制」的世子,(2)【興趣】:慶喜學撒網,漁夫說要三年,慶喜買回家學,一個月就練成漁夫身手。
齊昭拜託很自負的平岡丹四郎輔佐慶喜,慶喜教平岡丹四郎怎麼吃飯拿餐具,慶喜也喜歡梳流行而不是諸侯的固定髮型,僧人義道也說慶喜將來「大有可為」。
家慶曾在一次慣例帶世子狩獵的活動中要帶慶喜前往,可惜在第二年過世了,對慶喜並無安排,那年正是培里叩關之時:幕末動亂的開始。
(3)【少年時期】:繼位者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家定的母親美津十分不喜歡水戶,認為慶喜是被派來謀取德川家業的,美津日夜都向家定灌輸水戶家是鬼的法,這也是有一次家定看到慶喜大呼「好可怕」而跑開的由來。
慶喜想要韜光養晦地請辭,但越前的松平春嶽請見慶喜,說目前能克服危機就是尊王攘夷,就要立慶喜為世子,而春嶽也早已對幕臣賄賂無數。
雖然慶喜本身無意願,但土佐、薩摩等藩都擁護。
薩摩藩的島津齊彬要養女敬子嫁給精神不正常的家定。
(4)【父親】:慶喜不願意當世子,請女官唐橋送信給父親,詎料好色的父親齊昭強暴了唐橋,慶喜對父親起了戒心,但不動聲色。
一橋家的希望寄託在阿部正弘,詎料他39歲時死了(慶喜21歲),慶喜的機會也消失殆盡了。
(5)【井伊直弼與安政大獄】:黑船事件中,井伊直弼擅自簽約,引起諸侯不滿,慶喜去見直弼,先說自直弼擔任大老後就勞煩國事,但詰問直弼為何違敕?接著又問紀州公子已立為世子了嗎?直弼肯定後,慶喜說:「真是可喜可賀,這樣我就安心了。
」返回後告訴平岡丹四郎說:「直弼決斷力和智慧都欠缺。
」直弼為掌握證據,主持安政大獄計畫,慶喜遭到停職,齊昭被軟禁,松平春嶽強制隱居,長州藩吉田松陰處死,西鄉隆盛逃亡,此時隔牆有耳,任何反應都可能是謀反的罪狀,每天端坐,專心唸《資治通鑑》、《史記》,如是過了一年半。
某天,直弼率諸侯登城途中遇刺(櫻田門外),刺客包含水戶派出17名藩士、薩摩藩1名,直弼被人從轎子外面向內刺殺,又被拖出來砍好幾刀。
3風格(1)【救國的希望】:慶喜不按條理行事的話,就不能心安。
慶喜被軟禁期間,持續研究馬的生理、婦女醫學、修理房舍,讀打馬球不行,真是多才多藝,刨的木板平面如鏡子光滑、動作優美溫柔,持續韜光養晦,外界的形象愈來愈巨大,認為是救國的唯一希望。
(2)【後見】:齊昭也過世了,京都派人,薩摩藩島津久光派砲隊支持,要慶喜擔任將軍一職,幕府屈服了,慶喜則說:「幕府要滅亡了,政治之道根本淪喪。
」聽到慶喜擔任後見的大久保利通說:「這不是在做夢吧。
」擔任政事總裁的松平春嶽決定毀約攘夷,建議到了慶喜那邊,幕僚認為慶喜不會否決松平春嶽的決定,但慶喜卻說:「春嶽也是愚物嗎!我國是不可能走回鎖國的老套了。
」書生之見開啟戰端,會被後代譏笑,萬一失敗自取其辱,春嶽還能負責嗎?春嶽苦心是打出攘夷安慰朝廷,是抱著秘密開國主義的「技術攘夷論者」。
全天下攘夷希望都在水戶出身的慶喜身上,但他卻想到京都說服孝明天皇開國。
幕府接受了京都派出特使攘夷的敕命(京都背後有長州藩支持,不接受可能討幕),輿論讚揚,志士對水戶還是期待與信仰的。
後來日本實業家澀澤榮一,當年還率農民奪高崎城攘夷,充滿激情,計畫帶領攘夷義軍襲擊橫濱港,殺戮外國人,向幕府施加壓力。
平岡丹四郎問澀澤頭腦是否清楚?澀澤說願意為慶喜效命。
(3)【辯才】:京都因長州、薩摩執牛耳,快變成獨立的政治都市了,慶喜決定親自前往(不待家茂將軍),溝通,重振幕權。
一行五十騎,不坐轎而騎馬,27歲的慶喜接見請見的武士。
這些武士的攘夷論其實是「討幕論的變形、藉口」,慶喜親訪長州藩掌握的學習院,請教有關敵人狀況,但那些公卿什麼都不懂,只能聽慶喜自己講,慶喜說:「我負攘夷責任,一旦執行,日本六十餘州戰火密佈,不過諸位大人才是發佈攘夷命令的主謀者,屆時請不要害怕砲火聲而逃跑。
」說完向在座公卿一個個看了過去,眾人都被慶喜的氣勢震懾(折)住,他們很意外,一向沒膽量的幕府,竟有說話如此犀利強硬的人才。
(4)【暗殺】:浪人殺了佐幕派,砍下首級給慶喜,左手丟掉岩倉具視家中,有一種脅迫的意味,據說天皇是不知道這些行為的,是三條實美等偽造敕命,天皇也不知道日本與西洋武器的巨大落差(攘夷在現實中是困難的)。
三條實美說如果他不如此,會被長州派志士殺掉的。
慶喜得到消息,志士要在將軍隨天皇祈福行程中刺殺將軍,將軍聽從慶喜建議,決定託病不去。
由慶喜代表將軍接受天皇親賜的節刀,但慶喜生病,被志士批評為「奸徒」,必遭「天誅」。
(5)【澀澤榮一】:慶喜決定攘夷日期後返回關東準備,沒有多久,宣布辭去後見一職。
澀澤榮一質問平岡丹四郎,認為慶喜攘夷態度軟弱不定,平岡夜裡盡量不外出,避免見太多來客。
慶喜請辭,天皇寢食難安,群臣困擾不已,慶喜政治的戲演完後,接受留任,並細心安排家人離開,因為江戶即將成為「戰場」。
4時勢(1)【京都議論轉向開國論】:這次回京都,薩摩藩聯合會津藩將長州人趕出京都,薩州人成為政界主流。
慶喜喜歡騎馬、來福槍、吃豬肉與照相,澀澤榮一聽說後更加喜歡慶喜了。
澀澤被安排擔任慶喜轎前持長槍的護衛工作。
這時連最溫和的春嶽,都懷疑慶喜過於權詐,常常表裡不一。
在薩州運作上,京都的議論漸漸轉向「開國論」。
如果慶喜傾向薩摩藩,幕府將會從內部發難,視慶喜為叛亂之人。
慶喜決定關閉橫濱港,以鞏固幕府的地盤(這是長州藩當政時的最大議題),這時京城的主流議論也認為慶喜瘋了。
京都方面下達不同意封港的敕令,但慶喜在宴席中說:薩人的奸計,天下皆知,首當其衝的島津久光兩手緊抱交叉,「日本國只知有薩摩家臣之主張,而不知我這個後見職。
」說完狀似爛醉倒下。
此後慶喜在京都與薩藩競爭,平岡丹四郎也被刺殺,長州藩更派人喬裝其它藩的浪人或商人,混進京都暗中活動。
慶喜說:「平岡是代我而死的。
」據查,刺殺平岡的是水戶派來的人,顯見慶喜的孤立。
君者有錯,謀臣要付出陳屍路旁的代價。
(2)【長州】:長州軍從大阪上岸,對峙二十餘多天,京都謠傳慶喜是內應,雙方在京城外短兵相接,會津兵敗退,一橋兵並不強,但有振奮士氣的作用。
西鄉隆盛帶領的薩軍最有紀律,擊退長州軍。
長州軍積極再備戰,而此時因列強壓境要求兵庫開港,家茂請辭將軍一職,推薦慶喜就任。
此時長州再興兵,幕府軍漸居下風,家茂在大阪城病逝,年21歲。
家茂矚意的接班人田安龜之助不滿3歲,幕府請求冊立慶喜,但慶喜拒絕了,因不斷「拒絕」,反而造成更大的吸引力。
(3)【將軍的地位】:英國人認同天皇,法國認同將軍,而將軍只是盟主而不是君主,幕府早晚是要解體的,日本已出現二元統治狀態。
慶喜是個歷史主義者,接任將成為舊勢力所有的罪人。
當年德川家康創下的政體,三百年後變成古董,如最初養來打戰的旗本,卻視西洋槍是最下級武士的事,不願學習受訓,只好從民間徵調訓練成法式步兵與砲兵大隊。
旗本則江戶享受太平之樂,財政遲早拖垮,誰當將軍都沒用。
(4)【新盟主】:慶喜喜歡法國政體、軍制、歷史與人材,聘法國大使為幕府顧問,將軍是靠武力興起的,不用選就是盟主,對武力萎縮的德川家而言,不該再被選為將軍了,諸侯應選出新盟主,由三百多大名來選舉。
慶喜願意繼承德川家,但不願繼承將軍職。
繼承十五代德川家業的慶喜,決定發動對長州的討伐,戰爭目的在政治,而非軍事,也得到天皇的支持。
幾天後,高杉晉作的奇兵隊突襲小倉城得手,慶喜要求天皇取消敕令,派勝海舟與長州軍議和。
(5)【孝明天皇】:就任大將軍後20天,孝明天皇(像個佐幕家)就過世了,大久保利通與岩倉具視串通天皇外祖父,對幕府採敵對態度。
但慶喜可以自己說服各藩,明確表示兵庫要開港,對諸侯也都用同輩的鄭重語氣,諸侯謁見時,慶喜拿起菸盒說:「請隨意抽菸!」緩和氣氛,自己也拿點心起來吃。
攝影術剛傳到日本不久,慶喜就為諸侯拍團體照、個人照。
如果前十四代將軍還活著,一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6)【政治上的孤獨者】:慶喜只有與江戶消防隊長新門辰五郎的女兒芳子最受他寵愛,政治上孤獨的慶喜只有對芳子能透露自己的真意。
連當初支持他的春嶽也要離開他,但在慶喜說服下,諸侯們同意兵庫開港,幕府也多延長一陣子的壽命。
薩摩的西鄉隆盛,長州的木戶孝允,都認為慶喜是個可敬的政治對手,討幕活動更要加緊進行,免得幕府勢力坐大。
(7)【坂本龍馬】:土佐的坂本龍馬介紹下,成立以討幕為前提的「薩長同盟」,同時他又向後藤象二郎提出「大政奉還案」,二元政體一體化,土佐對兩方及皇室都有恩惠,土佐也能一躍為時勢的領導者。
慶喜對資訊的斷絕,肇因謀臣之一的原市之進在梳頭髮時被刺殺。
坂本構想中新設的上下議院,請慶喜擔任首席。
慶喜說服幕臣,只有放棄政權,政令出於一途,才是繼承神祖遺志最好方法。
坂本接到後藤的通知,慶喜全盤接受他的提案,未幾,坂本就被幕府的刺客團殺死。
薩藩想走流血革命的方式,也因此被壓抑下來的,但他們不斷挑釁,要幕府「辭官納地」。
(8)【辭官納地】:大久保利通設計這個「辭官納地」案,慶喜放棄與時勢對抗,反而得到世人的同情,自己與德川家也能毫髮無傷。
大久保更深沉的算計是八萬旗本恐不肯就範,屆時就有興兵的藉口。
土佐的後藤象二郎無法像大久保掌握宮中的關鍵點,輸給大久保,宮中全在薩藩的掌握中。
慶喜回答朝敕該領受,但等人心平靜了,再執行此一朝命,且幕府已無四百萬石,實際只有2百萬石而已。
慶喜說服會津藩軍士,退出京都,轉往大阪。
(9)【最後一張王牌】:薩藩在江戶不斷騷擾幕閣,幕府不堪其擾燒掉薩摩藩邸,將士非常興奮,但慶喜擔心大久保正想以軍事上的失敗來換取政治上的勝利。
但1.5萬軍士已自行出發了,先鋒的潰敗,軍士要求慶喜親征提振士氣,慶喜先出去向軍士宣布要準備出兵了,回頭就穿平常衣服與主將一同搭美國軍艦離開,隔天再搭將軍的開陽艦回江戶,殘局交給勝海舟,慶喜再取得出身薩藩大奧們的諒解,恭順換得去除叛賊惡名,贏得後人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