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哲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

《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哲学专业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韩东晖、张旭、周濂、马琳、刘畅等指定教材: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考核方式:考试(闭卷)教学目的:《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旨在教授自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的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脉络、主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核心问题,了解西方文化在现代和当代的演变,提升理论思维的能力。

课程简介:《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内容包括19世纪下半叶的哲学思潮(以非理性哲学为主)、分析哲学运动、现象学运动、20世纪法国哲学、后现代主义等。

该课程以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主要哲学家和哲学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哲学运思的维度,通过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之间的对话,熟悉现代哲学的理论学说,遵循哲学家们的思路,了解哲学家们解决哲学问题的独特方式,掌握哲学概念术语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全面系统地经受理论思维的训练,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确立问题意识、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为进一步研读哲学家的著作,深入把握他们的哲学思想做准备。

第一讲导言教学内容:介绍“现代西方哲学”的概念及其相关争论;介绍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主要人物和主要特点。

必读文献:1.希尔贝克、伊耶:《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童世骏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6、24、25、26章。

2.韩东晖主编:《智慧的探险:西方哲学史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四部分。

3.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讲。

选读文献:1.江怡主编:《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修订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导言。

2.沃森:《20世纪思想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第一部分。

第二讲叔本华、克尔凯郭尔与尼采教学内容:1.非理性哲学概观2.非理性哲学家代表人物(1)叔本华(充足理由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悲观主义”)(2)克尔凯郭尔(孤独个体;那个个人;人生三阶段)(3)尼采(被误解和误用的尼采;重估一切价值;权力意志;永恒轮回)必读文献: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一篇。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

一、后现代主义概说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代表着一种流行、前卫的潮流,影响着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并没有固定的界定,大体而言,它主要是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主义的反省与批判,企图去置疑这些主流的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主题1.后现代主义的起源20世纪后半叶,全球各地的社会现象逐渐地由一元或二元转变为多元社会形态,女性、不同种族、原住民的文化等都要求受到重视。

社会形态上,不再以西方文明以及西方的现代化为唯一的发展方向,而是趋向于肯定不同声音的价值和地位。

多元社会形态带来的是对优势文化的反省及重新评估。

优势文化控制着社会多数族群,在生活、经济、理念上要求认同,同时优势文化所代表的现代化的舒适生活、科技工业、以及经济发展的成果,造成了现代人以现代化为生活的目标,西方的物质文明成为所有政治体系及政策制定的方向。

后现代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在艺术界和思想界产生的一种西方思潮。

大致说来,它是对现代西方文明的一种反省。

具体而言,就后现代主义名词的界定来说是各呈己见。

D. Gatlin认为,前现代是具统一声音的看法,如文艺复兴时期将古典文化视为具最高地位的强权优势文化或高文化;现代时期,仍然主张统一性文化观念的传承与传统权威,但握有权威的不是宗教而是科学;到了后现代主义,放弃对统一性思维权威的追求,而以多元思维及反对独尊科学知识的思索为方向。

Madan Sarup则以在文学艺术界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名词加以分辨。

就后现代主义的起源来说,也有各种说法。

2.后现代主义的主题按照吉诺斯(Henry A. Giroux)的整理,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包括:(1)拒绝强权叙述(master narratives)及基于第一原理的知识传统;(2)怀疑哲学之正统原则及神圣的观点;(3)向知识确定性及学术性学域之固定疆界挑战,称为“对集权的战争”及拒绝包含一切的单一世界观点;(4)否定有高低级文化的明显划分,所谓大众文化、通俗及民间艺术形式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5)启蒙时期的一些看法,如历史与进步并进,现代主义者对理性、科学、及自由的信任招致深切的置疑;(6)人文主义的一些固定的、统一的而且可以确认的主题讨论被多元化及流动性论题及对叙述空间的要求所取代;(7)拒绝接受推动西方文明进步是实现自由的唯一方式、及历史是直线进程的看法。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10-1后现代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10-1后现代主义
危机的表现是快乐主义、服从的缺乏、 自恋主义等。贝尔、利奥塔、德勒兹等是 新保守派的代表。
c. 青年保守派:彻底的“反现代性”。 他们概括了美学现代性的经验,推崇去中 心的主体性、从工作和有用性的强制中解 脱出来。福柯、德里达是代表人物。他们 主张超越现代主义,全盘否定理性主义和 启蒙运动。
二、后现代社会的特征
第十章 后现代主义
第一节 概述
一、“后现代”与“现代性”
1. 现代与现代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20 世纪50年代。现代化指商品化、城市化、官僚机 构化和理性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现 代世界”。
现代性体现的是理性和启蒙的精神,它相信社 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 完善,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
传统形而上学以二元论或两极性为思想 前提,例如善对恶、存在对虚无/非存在、 真理对错误、同一对差异、男人对女人、 灵魂对肉体、心灵对物质、说话对写作。
但二者并不对等,第二项总是被看作是 第一项的否定、败坏,第一项优越于第二 项。存在总是被确定为“在场”、“当下 存在”,这就是以当下存在为中心的本体 论。
书写语言就是不断区分、不断发展,在 空间和时间上扩展和散布的过程。写作就 是制造文本,制造无限开放的轨迹,不是 作者思想的表白或记录,而是为读者提供 追寻意义的无限可能。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不是要进行破坏, 而是把焦点对准理论体系的可能性的根据, 暴露每一种理论在起点上被掩盖的东西, 考察它的前提及其与后续全部概念的联系, 从而批判形而上学的独断性,震撼整体, 打破结构,造成延异,防止思想、文化、 道德体系的僵化和极权化。
4. 心态和思维模式:不确定性、偶然性、 不可化约、不可捉摸、不再顾及逻辑的严 谨性和系统性的理性活动。文化的复制性 质,高节奏,高效率,文化快餐(卡拉OK, 漫画)盛行。

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
2.非中心 3.反基础主义 4、非理性主义
1.“非哲学”
“非哲学”并非某种游离于哲学运思之外 的东西,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它是一种思 维取向,一种态度,一种对传统“哲学” 观念进行否定的态度。
2.非中心
非中心化思想既摧毁了作为中心的、封闭性的主体, 又摧毁了作为中心的、封闭的客体,这就为人们重 新审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与现实的关系、思维 与存在的关系提供了空间。
3.反基础主义
反基础主义从哲学的根基上摧毁了基础主义赖 以存在的基石,并给予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绝 对真理的幻想”以沉重的打击。
4、非理性主义
是对传统理性的“否定”、批判为表征的。认 为理性并不是人的本质,人并不能理性地控制 自己的行动。它强调非理性的情感和直觉方法 的重要性。
(二)基本要点:
(2)解构原有的师生观和知识观
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教学是开放的、对话的和平等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更注重教师和学生对于课本这个文 本的解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在对话和交流中, 达成双方的理解,促成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3)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在后现代的视野下,教学是丰富的和多样的, 是富有情境过程性和启发性的。教师在教学 评价中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并善于接纳学生 不同的反馈意见,作为好的交往者与学生一 起讨论,而不仅仅是一名好的讲解者。学生 的回答、问题是多元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 性,评价不仅仅限于知识层面,要很好地运 用和发挥学生对老师的“期待”效应,教师不 要只作为错误的纠正者,而要了解学生丰富 的心理变化,关爱其缺点,尊重其人格,激 发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师生共同达成理解。
一、概述
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讲的“后现代”主要是指“时代化”意义 上的一个历史时期,而是指一种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 的反思,是对一些不言自明的主流社会观念的质疑,是一种 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

一、后现代主义概说后现代主义就是20世纪后半叶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代表着一种流行、前卫的潮流,影响着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并没有固定的界定,大体而言,它主要就是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主义的反省与批判,企图去置疑这些主流的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主题1.后现代主义的起源20世纪后半叶,全球各地的社会现象逐渐地由一元或二元转变为多元社会形态,女性、不同种族、原住民的文化等都要求受到重视。

社会形态上,不再以西方文明以及西方的现代化为唯一的发展方向,而就是趋向于肯定不同声音的价值与地位。

多元社会形态带来的就是对优势文化的反省及重新评估。

优势文化控制着社会多数族群,在生活、经济、理念上要求认同,同时优势文化所代表的现代化的舒适生活、科技工业、以及经济发展的成果,造成了现代人以现代化为生活的目标,西方的物质文明成为所有政治体系及政策制定的方向。

后现代主义就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在艺术界与思想界产生的一种西方思潮。

大致说来,它就是对现代西方文明的一种反省。

具体而言,就后现代主义名词的界定来说就是各呈己见。

D、 Gatlin认为,前现代就是具统一声音的瞧法,如文艺复兴时期将古典文化视为具最高地位的强权优势文化或高文化;现代时期,仍然主张统一性文化观念的传承与传统权威,但握有权威的不就是宗教而就是科学;到了后现代主义,放弃对统一性思维权威的追求,而以多元思维及反对独尊科学知识的思索为方向。

Madan Sarup则以在文学艺术界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名词加以分辨。

就后现代主义的起源来说,也有各种说法。

2.后现代主义的主题按照吉诺斯(Henry A、 Giroux)的整理,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包括:(1)拒绝强权叙述(master narratives)及基于第一原理的知识传统;(2)怀疑哲学之正统原则及神圣的观点;(3)向知识确定性及学术性学域之固定疆界挑战,称为“对集权的战争”及拒绝包含一切的单一世界观点;(4)否定有高低级文化的明显划分,所谓大众文化、通俗及民间艺术形式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5)启蒙时期的一些瞧法,如历史与进步并进,现代主义者对理性、科学、及自由的信任招致深切的置疑;(6)人文主义的一些固定的、统一的而且可以确认的主题讨论被多元化及流动性论题及对叙述空间的要求所取代;(7)拒绝接受推动西方文明进步就是实现自由的唯一方式、及历史就是直线进程的瞧法。

费耶阿本德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教学课件

费耶阿本德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教学课件
立的单个命题陈述,因为“整个科学是一个力 场,它的边界条件就是经验,在场的周围同经 验的冲突引起内部的再调整,”因此“在任何 情况下陈述都可以是真的,······反之,由于同 样原因,没有任何陈述是免受修改的。” • 调整科学陈述系统的原则:1,保守性原则。2, 简化原则。
8
库恩(T·Kuhn)的范式理论
21
范式的转换是世界观的改变
• 不同范式的科学家带了不同的有色眼镜, 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科学革命时,科 学家对周围世界的知觉必须进行再教育, 心理必须重新定向,重新转换。以前范 式下看不到的新东西看到了,以前看到 的东西也仿佛有了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 意义。
22
科学有无进步?
• “毫无疑义,作为解决难题的工具,牛 顿力学改进了亚里士多德力学,爱因斯 坦的理论改进了牛顿的理论。但是我始 终看不出在它们的前后相继中具有本体 论意义上的发展方向。”
• 功能:治疗性 vs 建设性
40
30
怎么都行
• “怎么都行”不是我推荐的一种新方法论的唯一“原 则”。它是那些坚定地信奉普遍标准理解历史的人唯 一可用的方式。”
• ‘怎么都行’没有表达我的任何信念,它是我对理性 主义者的尴尬处境的诙谐概括:我说,如果你需要普 遍的标准,如果没有独立于情况、独立于世界的形式、 独立于研究的转折点、独立于多变的独特性而成立的 原则你就不能生活,那么我可以给你一个这样的原则, 它将是空洞的、无用的、相当可笑的——但它是一个 “原则”。它就是“怎么都行”的“原则”。
• 认为自然界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是无限丰富的,这种 想法导致作出新发现的愿望,因而导致内容增长的原 则。该原则给了我们另一个据以判定理论的标准:与 已知的内容相比,具有超量内容的理论优于没有超量 内容的理论。这个标准也不是不可触犯的。一旦我们 发现我们居住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中,这个标准便遇到 了麻烦。

第7讲 后现代主义(2)

第7讲 后现代主义(2)
1. 定量不一致 2. 定性失败
Return
编制: 编制:廖汗成
费耶阿本德对“一致性条件”的批判 费耶阿本德对“一致性条件”
“一致性条件”的概念 一致性条件” 一致性条件 新的假说必须与得到确证的理论一致 一致性条件” “一致性条件”的误区
1. 科学史证明现在公认为卓越的科学理论与当时确证的理论并不一 致 2. “一致性条件”实际上是维护“先入为主”,有利于保存老的、 一致性条件”实际上是维护“先入为主” 有利于保存老的、 熟悉的理论
2. 关于提出与观察、事实和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假说的拟规则 关于提出与观察、
观察报告、实验结果、 事实” 观察报告、实验结果、“事实”陈述都是含有理论假定的 一个理论与证据冲突不是因为它不对,而是因为证据受到 污染” 证据受到“ 一个理论与证据冲突不是因为它不对,而是因为证据受到“污染” 批判熟悉的概念、方法和“事实”的第一步, 批判熟悉的概念、方法和“事实”的第一步,必须跳出原来的圈 第二步必须发明与大多数已证实的观察结果相冲突的、 子;第二步必须发明与大多数已证实的观察结果相冲突的、与大 多数貌似有理的理论原理矛盾的新概念系统。 多数貌似有理的理论原理矛盾的新概念系统。
拒绝考虑另外的理论, 拒绝考虑另外的理论,结果就会消除 可能起反驳作用的事实, 可能起反驳作用的事实,就会看不到原有 理论的弱点, 理论的弱点,就会把它们变成教条 费耶阿本德反对一致性条件,主张理 费耶阿本德反对一致性条件,主张理 论扩散原理( 论扩散原理(P152) ) Return
编制: 编制:廖汗成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发展观---非理性主义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发展观---非理性主义 --1. 科学的发展比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否证主义) 科学的发展比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否证主义) 的方法论所设想的要非理性得多 2. 科学是从某种不相关的活动开始(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 科学是从某种不相关的活动开始(批判理性主义认为, 学从问题开始) 学从问题开始) 3. 方法论必须给我们要考虑的理论以“喘息时间” 方法论必须给我们要考虑的理论以“喘息时间” 4. 方法论标准也应接受批判 结论: 结论: 科学比方法论所设想的更“无条理” 非理性” ① 科学比方法论所设想的更“无条理”、更“非理性”。 ② 企图使科学更“理性”、更精确,就会排除科学。 企图使科学更“理性” 更精确,就会排除科学。 无条理” 混乱” 机会主义” ③ “无条理”、“混乱”或“机会主义”对科学理论发展所 起的作用比这些方法论规律更重要

高宣扬:后现代主义专题(课程纲要之一)

高宣扬:后现代主义专题(课程纲要之一)

高宣扬:后现代主义专题(课程纲要之一)字号: 小中大| 打印发布: 2004-11-14 08:36 作者: 高宣扬来源: 本站原创查看: 21756次第三节德里达参考书目[NextPage]第一章教学大纲这门课的主要内容、主要学习方法、程序(阶段和过程)、参考书目及考评方法。

严格地说,后现代主义本身的不确定、含糊不清及其不断创新的性质,不应该对讲授、叙述和研究后现代主义的任何过程,确定任何明确的计划或方法。

这是一种矛盾和无奈。

因此,本大纲只能以含糊的形态大致地制定整个教学的要求。

当然,这一切,正是后现代主义的性质本身所决定的。

但是,针对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依据我们研究生的条件,我们仍然可以订出一个在一个学期内的研究计划。

总的来讲,课程将分为三大部分:一总论部分,先从宏观方面,从历史、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和风格以及思想模式等方面,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

以上用四周时间。

二选择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进行更仔细的微观分析。

初步确定,集中分析福柯、德里达和利欧塔,作为典型,分析他们的基本概念和思想理论。

以上用六周时间。

值得说明的是,把福柯和德里达等人,列入‘后现代’的范畴,是很勉强的,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

但是,在事实上,他们却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方法和策略。

三分析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基本概念,选择波德莱、尼采、本雅明、利欧塔和耶鲁学派的部分概念,进行分析。

以上用三周时间。

除了以上上课时间外,还要抽出三周作为学生讨论发言的时间。

[NextPage]第二章后现代主义的一般特征第一节对后现代主义的总考察关于后现代主义,人们可以给它作出各种不同的定义,但它基本上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切正面和反面因素的矛盾性质;它既表现了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又表现出它的消极性;它既包含创造性,又隐含着破坏和颠覆的因素;它是希望和绝望共存、并相互争斗的一股奇妙社会文化力量和文化生命体。

哲学专业 教学大纲

哲学专业 教学大纲

哲学专业教学大纲哲学专业教学大纲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人类思维的指南针。

它不仅关注人类的本质和存在,还涉及到道德、伦理、知识论等诸多领域。

因此,哲学专业的教学大纲应该全面而深入地介绍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一部分:哲学导论在哲学专业教学大纲中,第一部分应该是哲学导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应该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如真理、知识、道德等,并学习不同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性思想家。

通过学习哲学导论,学生可以对哲学的全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它关注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实在的本体。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应该学习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问题,如实体、属性、因果关系等。

同时,他们还应该研究不同形而上学学派的观点和理论,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实在论等。

通过学习形而上学,学生可以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

第三部分: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的是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的来源。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应该学习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问题,如经验、理性、直觉等。

他们还应该研究不同认识论学派的观点和理论,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等。

通过学习认识论,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第四部分: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中关注道德和价值观的领域。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应该学习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问题,如善恶、义务、自由意志等。

他们还应该研究不同伦理学学派的观点和理论,如功利主义、德性伦理学和权利伦理学等。

通过学习伦理学,学生可以培养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第五部分: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哲学专业教学大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应该学习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和文献研究等。

他们还应该学习如何撰写哲学论文和参与学术讨论。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引言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是为了满足当代学生对哲学知识的需求而制定的一套教学计划。

本文将探讨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并分析其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一、哲学的定义和意义在探讨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哲学的定义和意义。

哲学是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存在意义。

通过学习哲学,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思辨能力,以及拓展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二、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和学派,旨在全面介绍西方哲学的发展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内容:1. 古希腊哲学:学生将学习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和贡献。

2. 启蒙时代哲学:学生将研究启蒙时代哲学家如笛卡尔、洛克和休谟等的思想,了解他们对知识、真理和人类理性的贡献。

3. 实用主义哲学:学生将学习实用主义哲学家如康德、尼采和马克思等的思想,了解他们对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影响。

4. 分析哲学:学生将研究分析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论。

5. 后现代主义:学生将了解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包括福柯、德里达和巴特等哲学家对权力、语言和身份的批判性观点。

三、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结构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的结构通常分为不同的模块或单元,以便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各个领域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可能的结构示例:1. 模块一: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2. 模块二:启蒙时代哲学- 启蒙时代哲学的思潮和影响- 笛卡尔、洛克和休谟的思想3. 模块三:实用主义哲学- 康德、尼采和马克思的思想- 实用主义哲学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贡献4. 模块四: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的重要理论5. 模块五: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 福柯、德里达和巴特等哲学家的批判性观点四、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哲学 教学大纲

哲学 教学大纲

哲学教学大纲哲学教学大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真理的本质以及道德价值等问题,是一门深邃而广泛的学科。

在哲学教学中,需要有一个清晰而有序的大纲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哲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内容。

第一部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在哲学教学的第一部分,应该包括对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的介绍。

学生需要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哲学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影响。

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现代哲学等,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体系。

第二部分:哲学的主要分支和方法论在哲学教学的第二部分,应该涵盖哲学的主要分支和方法论。

学生需要了解哲学的不同分支,如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等,并了解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如自由意志与命运、人类存在的意义等,以及不同哲学流派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第三部分:哲学思想的应用和实践在哲学教学的第三部分,应该强调哲学思想的应用和实践。

学生需要了解哲学思想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如政治、教育、科学等。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和他们的实践,如康德的道德哲学、尼采的超人理念等。

通过学习这些实践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思想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第四部分:哲学的现代问题和未来发展在哲学教学的第四部分,应该探讨哲学的现代问题和未来发展。

学生需要了解哲学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科技发展对人类自由的影响、全球化对道德价值观的冲击等。

同时,还应该展望哲学的未来发展,如哲学与科学的融合、哲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角色等。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的现实意义和未来走向。

结语哲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应该兼顾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主要分支和方法论、思想的应用和实践,以及现代问题和未来发展等方面。

通过有序而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哲学的本质和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哲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7讲 后现代主义(1) 科学哲学课件

第7讲 后现代主义(1) 科学哲学课件
费耶阿本德:理论的扩散越早越好。理论的扩 散对某一理论的反常有放大作用,并促使科 学革命的发生—推翻旧范型。
19世纪中叶有三种观点
1、机械论观点:不但在天文学、动力学、电力学的各 种动力学中表现出来,而且在生物科学,尤其是医 学中表现出来。
2、与热的理论有关的观点,这种热的理论是现象学的, 最后也同力学一到致起来。
1、科学哲学界的怪杰 2 .实在论与工具主义 3 .实在论促进科学进步 4 .哲学论证是不够的 5 .理论一元论与理论多元论 6 .理论的事实发现功能 7 .韧性原理 8 .扩散原理
科学哲学 第七讲
后现代主义(1)
1、科学哲学界的怪杰-----保罗 ·费耶阿本 德( Paul Feyerabend )
另外“事实”是很难直接与理论比较的。“事实” 是否 意味着对一个理论的反驳,取决于许多“辅助学科”, 也取决于理论。 例如对哥白尼理论的检验,一方面涉及有关地球 大气的假定,运动对被动物体的作用的假定(动力
学);另一方面涉及有关感觉经验同“世界”关系的 假 定(认识论、望远镜视觉理论)。 科学家面对这些反面事实,必须提出一些可以使他 们维持理论的方法。韧性原理就是这种方法的第一步。
5 .理论一元论与理论多元论
费耶阿本德认为理论一元论容易导致消除对理论 起关键作用的证据,把一个理论转变为教条的形 而上学系统。 理论多元论是客观知识的本质特征。理论多元性 并不是知识的初级阶段,像库恩认为的那样,而在 未来某个时候将为一个“真的理论”所代替。不管一个 理论多么与事实一致,不管它的用途是多么普遍, 不管它的存在多么必要,只有在与另一个理论比较后 才能证明这个理论究竟如何。因此另一个理论的提出 和发展越早越好。
玻尔解决了这个难题:具有实证主义想的物理学 家把量子公设排除中间状完的存在说成是由于观察 不到,于是把整个论据转了个个儿:不可能观察的 东西不了在,不是本身不存在因而观察不到。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2010级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36 学分:2教学目的:唤醒并促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

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批判和反思,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共有八个部分,导言主要简介哲学与教育的关系,第一章什么是教育哲学、第二章教育哲学简史、第三章人生与教育、第四章知识与课程、第五章理性与教学、第六章自由与教育和第七章民主与教育第八章现代教育哲学流派评析。

导言哲学与教育(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对“哲学是否为一门高深的学问”的形成正确地认识,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要求:了解哲学研究和哲学学习的性质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理解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然性、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节哲学是什么一、通常的理解二、具体的涵义第二节哲学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一、哲学研究的范围二、哲学研究的方法第三节教育与哲学的关系一、杜威的观点二、哲学在教育上的应用第一章什么是教育哲学(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哲学家和外国教育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定义,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

正确地理解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21世纪教育哲学的新定义,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反思性、批判性和价值性等特点,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

能够运用教育哲学的理念对教育价值的重估。

第一节教育哲学的概念一、西方学者的的见解二、我国学者的主张第二节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哲学的学科属性二、普通哲学与教育哲学三、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哲学一、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二、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哲学第二章教育哲学发展史(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放前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和解放后我国教育哲学的取消与重建以及美国教育哲学的历史。

《后现代理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后现代理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后现代理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后现代理论分析/ Analysis of Postmodern theo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美术学学时数:32 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数:2 考核方式:大作业预修课程:西方哲学史西方现代哲学史西方美学史西方美术理论教学参考书:《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法)让·费朗索瓦·利奥塔著、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年4 月第1 版。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著、张志彬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2 月第1 版。

《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著、毛怡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 1 月第1 版。

《后现代的转型:西方当代艺术批判》.(美)金·莱文著常宁生邢莉李宏编译,凤凰出版传煤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年1 月第 1 版。

《西方美术理论教程》:顾丞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 月第 1 版。

《后现代论》:高宣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2 月第1 版。

《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荷兰)约翰·德·穆尔著、徐骆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1 月第 1 版。

《后现代与大众文化文化》.(澳大利亚)约翰·多克尔著、王敏慧王瑶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8 月第1 版。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对表现的反思》.(美)布莱恩·沃利斯主编、宋晓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3 月第1 版。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课程简介:(150~500 字)后现代理论分析是美术学专业骨干理论课程之一,是美术学专业人员建构完整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必要部分。

后现代理论分析课程从哲学、社会学、艺术学、设计学等多个层面上为美术学专业人员提供多种不同于西方传统理论的视角来观察和认识纷繁的当代社会现象,为当代美术学专业人员建立一种判断当代艺术问题的方法论,并提供一种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

后现代科学哲学教学大纲

后现代科学哲学教学大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
外文
教材
任课教师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
先修要求、适用院系及专业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40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
后现代科学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源流,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路,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启发意义及其局限性。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本科《后现代科学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开课单位
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后现代科学哲学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Postmoderni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教学目的与重点
介绍后现代科学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源流,系统介绍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梳理其基本思路,说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启发意义及其局限性,让同学们对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有基本的了解,促进其对现代性和科学的深刻反思。
教学内容概要(共16讲):
1,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2讲)
2,现象学科学哲学(胡塞尔、海德格尔)(2讲)
3,库恩的范式理论(2讲)
4,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2讲)
5,后殖民主义科学哲学(2讲)
6,女性主义科学哲学(2讲)
7,后现代科学纲领(2讲)
8,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1讲)
9,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1讲)
课程负责人
蒋劲松
课程类型
□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第十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postmodernism)

第十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postmodernism)

1946—1949年,学习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1951年,成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心理学辅导教师。
1955—1958年,任教于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 1958—1960年,任法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 1960—1965年,任教于克列蒙-费朗大学。


1966—1968年,任教于突尼斯大学。
二、知识考古学


1966年出版的著作,全名为《词与物——人类科学的 考古学》。出版时,福柯倾向于将该书命名为「事物 的秩序」,但编辑希望改名为「词与物」,最后福柯 让步了。而该书的英文版标题则为「事物的秩序」 (The Order of Things)。 既然「人」的概念并非先验的存在,而是晚近知 识型形塑的结果,那么它也就会被抹去,如同海边沙 滩上的一张脸。这本书的问世使福柯成为一位知名的 法国知识分子,但也因为「人之死」的结论而饱受批 评。让?保罗?萨特就曾基于此点批判此书为「小资产 阶级的最后壁垒」。
一种人文科学考古学

《词与物》一书最主要的论点在于每个历史阶 段都有一套异于前期的知识形构规则(福柯称 之为认识型(épistémè),而现代知识型的 特征则是以「人」做为研究的中心。
知识型(épistémè)

《语词与事物》的副标题是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 一种人文科学的考古学。福柯强调他在这本书里作的是一种考古学研究, 但这绝不是通常意义上作为研究古代文物的考古学,而是指的“知识考 古学”(une archéologie du savoir)。什么是福柯意义上的知识考古学? 福柯认为,在不同时代的知识论述中,事物是有一定秩序的,“秩序既 是作为物的内在规律和确定了物相互间遭遇的方式的隐蔽网络而大的中 被给定的,秩序又是只存在于由注视、检验和语言所创造的网络中。” 正是以一定的秩序为基础,语言、知觉和实践才是有效的,并且三者或 多或少地表达了秩序。“这样,在人们也许称之为对有序代码的使用与 对秩序本身进行反省之间的所有文化中,就存在着纯粹的秩序经验和秩 序存在方式的经验。” 而这本书研究的就是这种秩序经验,要研究的是 在何种基础上知识和理论才是可能的,知识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秩序空间 中被构建起来的。所以,福柯关心的并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进展情况, 也不是科学的分类问题,也不是知识是否为真以及如何为真的问题,他 研究和关心的是整个知识领域、整个认识论领域,知识是通过何种秩序 经验而成为可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哲学》教学大纲 文兵孟彦文张秀琴宫睿编写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446 目录前言 (448)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 (448)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448)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448)第一讲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反中心化概述 (449)一、“后现代”语词的系谱学考察 (449)二、后现代与现代之关系 (449)三、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非中心化特征 (450)复习与思考题 (451)拓展阅读书目 (452)第二讲阿多尔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先驱 (453)一、阿多尔诺的生平 (453)二、阿多尔诺的思想简介 (453)复习与思考题 (454)拓展阅读书目 (454)第三讲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455)一、索绪尔的生平 (455)二、索绪尔语言学基本思想 (455)复习与思考题 (456)拓展阅读书目 (456)第四讲 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状况 (457)一、利奥塔生平 (457)二、利奥塔的基本思想 (457)复习与思考题 (458)拓展阅读书目 (458)第五讲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459)一、福柯生平 (459)二、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基本思想 (459)复习与思考题 (460)拓展阅读书目 (460)第六讲 福柯的权力系谱学 (461)一、无所不在的权力 (461)二、局部具体的反抗 (461)三、评述 (462)复习与思考题 (462)拓展阅读书目 (462)第七讲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463)一、德里达的简介 (463)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 (463)复习与思考题 (464)后现代主义哲学拓展阅读书目 (464)第八讲 勒维纳斯是为他人的人道主义 (465)一、勒维纳斯的生平简介 (465)二、勒维纳斯的基本思想 (465)拓展阅读书目 (465)第九讲 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维 (466)一、哈贝马斯的生平简介 (466)二、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维的基本思想 (466)拓展阅读书目 (467)第十讲 罗蒂与后现代主义哲学 (468)一、罗蒂的生平与主要著作 (468)二、罗蒂的基本思想 (468)复习与思考题 (469)拓展阅读书目 (469)第十一讲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符号哲学 (470)一、鲍德里亚的生平 (470)二、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符号哲学 (470)拓展阅读书目 (471)第十二讲 齐泽克的后现代幻象哲学 (472)一、齐泽克生平 (472)二、齐泽克的后现代幻象哲学思想概述 (472)拓展阅读书目 (474)447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448前言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哲学选修课。

编写目的:大纲的编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把握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在这一基础之上能够扩展阅读和研究。

课程简介:除总论以外,主要是介绍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如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

除此之外,还介绍一些与后现代思潮具有重要关联的哲学家,如索绪尔、哈贝马斯等。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使哲学专业本科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哲学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把握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观点,深入了解后现代主义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有所把握,对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有所了解。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共54学时,具体如下:第一讲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反中心化概述(6课时)第二讲阿多尔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先驱(3课时)第三讲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3课时)第四讲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状况(3课时)第五讲福柯的知识考古学(3课时)第六讲福柯的权力系谱学(3课时)第七讲德里达的解构主义(6课时)第八讲勒维纳斯是为他人的人道主义(6课时)第九讲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维(3课时)第十讲罗蒂与后现代主义哲学(3课时)第十一讲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符号哲学(3课时)第十二讲齐泽克的后现代幻象哲学(3课时)后现代主义哲学第一讲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反中心化概述本讲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讲属于导论性质。

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进行一个初步的介绍,以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

要求学生掌握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学时分配:6学时。

一、“后现代”语词的系谱学考察韦尔施则认为,这个概念有四次“点火”。

前三次没有结果,只有第四次才引发了爆炸。

第一次是1870年前后,美国画家查普曼。

他称,他和他的朋友,准备向“后现代绘画”进军。

这个后现代指称的是比当时最前卫的绘画,即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还要现代的绘画作品。

第二次就是出现在潘维兹著作。

在1917年所著的《欧洲文化的危机》中,他在书中提到了“后现代人”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实际是在尼采的“超人”意义上使用的。

第三次是汤因比。

汤因比在他的《历史研究》缩写本中又使用这个术语,意指始于1875年西方文明的新的一轮循环。

第四次是1959年爱尔文•豪(Irving Howe)。

他断言,当代文学不同于叶芝、艾略特、庞德、乔伊斯为代表的现代的文学,当代文学的特点是:启蒙理性主义的衰退、创造性潜能和说服力的减退。

从他提出这一概念以后,就开始了延续至今的有关“后现代”的辩论。

这还主要集中在文学批评之中。

在思想界、哲学家,后现代主义的广泛争论,主要是由哈贝马斯与利奥塔之间的争论引起的。

1979年,利奥塔出版了《后现代状况》一书。

正是这部著作引起了在哲学领域的广泛讨论,有的学者(赵敦华)认为这是后现代主义进入哲学的标志。

这部著作有人认为是针对哈贝马斯的。

利奥塔认为,哈贝马斯所说的“共识”,实际上是一种政治上的恐怖。

因为所谓的“共识”往往是建立在强势群体把他们的意见强加给弱势群体之上取得的。

1980年9月,哈贝马斯在法兰克福市给他颁发阿多尔诺奖时,发表了题为《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规划》的演说,对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把利奥塔、贝尔等人指责为“新保守主义”。

这引发了一场围绕后现代性问题的哈贝马斯-利奥塔之争。

1984年罗蒂在法国的《评论》杂志专门发表了概述两者论争的文章《哈贝马斯与利奥塔论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与现代之关系后现代与现代是一个什么关系?是把“后现代”看成“现代”之“后”?还是否认“后现代”的独立存在,把“后现代”就是“现代”的延续?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众说纷纭,甚至是同一个思想家往往也有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把后现代作为一种历史的分期,是与现代相断裂的。

利奥塔在1979年发表的《后现代状况》。

杰姆逊(Jameson),把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认为后现代主义代表的是一种文化风格或文化逻辑。

他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资本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是现实主义的;第二个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是现代主义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它的文化逻辑就是后现代主义。

但他与利奥塔又一些不同,他并不把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甚至现实主义截然对立起来,而是认为,在整个资本主义的文化之中,后现代主义只是变成了一种“文化主导因素”,而现代主义或现实主义与之并存,只是不再成为占据主导的地位的因素。

第二种是认为后现代是内在于现代之中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这样一些:一是现代的晚近阶段。

利奥塔在1982年发表的《何为后现代主义》中,认为后现代是属于现449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代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后现代实际上就是现代之中的一种冲动,即一种不断自我更新的冲动。

利奥塔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认为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主义的充分发展。

二是认为后现代只是现代之中不同的现代性冲突的表征。

华勒斯坦(Wallerstein)(美)的观点:“我要说明,后现代主义所说的根本不是现代之后的事,而是以人类自我解放现代性的身份反对技术现代性的一种方式”。

英国的吉登斯,也是反对所谓后现代性社会来临的提法,认为我们并没有超越现代性,只不过是生活在更为激进的阶段上。

三是认为现代性尚未有终结。

哈贝马斯在1980年发表的《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规划》中,宣称现代性尚未有完结,虽然它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它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哈贝马斯是现代性的坚决的捍卫者、辩护者。

在他看来,根本不存在一个与现代截然对立的后现代。

有意思的是,哈贝马斯把后现代理论家都指责为“青年保守主义者”,这也说明,在哈贝马斯的眼中,后现代主义者并非是在现代之“后”的东西,而是现代之“前”的。

三、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非中心化特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有很多的争议,但从哲学上来说,则相对容易剖析,概括起来,就是一起哲学上的口号或命题。

诸如: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理性主义……等等。

但我认为,反中心化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东西。

(一)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及理论效应1.解构策略非中心化,在德里达的“解构”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德里达的反中心主义,是从哲学的根底上进行的。

第一,解构并不是完全消极的。

德里达对人们认为他的解构就是摧毁一切,感到很恼火。

他一再申辩:“解构不是否定的,而是肯定的。

……如果一定要确定通过解构人们构建了什么,我要重复我说过的:那就是世界的新面貌,人、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新面貌,以及通过解构寻求的新的规则和法则”。

第二,是从内部展开的。

是要利用所要解构的文本的内在矛盾,使其自行瓦解。

第三,解构并不是要建立不同于以往的等级秩序,把边缘的推向中心。

解构就是要彻底颠覆这种等级秩序,破解中心化的思维方式。

2.理论效应(1)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初到50年代,要求获得与男人同平等的机会和权力;第二阶段:以1968年五月风暴为上限的新女权主义,一反当初的追求平等的策略,强调性别差异和独特性。

但这很容易导致“逆向性歧视”;从理论上来说,这实际上还是坚守二元对立,只是用女性中心置换了男性中心。

第三个阶段,是后女权主义。

强调男女之间的互补关系。

(2)后殖民主义赛义德发表《东方主义》,他宣告:东方主义时代行将结束。

他把东方主义称为西方对东方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建立在对东方文化的歪曲和压制的基础之上的。

(3)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解构主义在70年代传入美国,被耶鲁的四人帮(哈特曼、布卢姆、米勒、保罗•德•曼)发展为一新的文本阅读和文学批评的方法。

3.重要意义(1)它能为边缘话语的存在提供一个空间,对其它话语的存在抱持宽容的心态。

450后现代主义哲学(2)它能够打破我们那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

4.理论悖论从哲学上来说,德里达的这种反中心,实际并不彻底。

他在反一切中心的同时,自己又设立了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是什么?就是“文本”。

有的学者批评德里达的整个思想是一种“文字中心主义”。

德里达把人类借语言表达出来的一切成果,都看成是一个文本世界,而且,我们在理解文本时,根本不需要关心它的作者及其意图,也无须关注文本之外的客观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