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雾化专家共识
儿科雾化专家共识PPT课件
![儿科雾化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9bab0659eef8c75ebfb316.png)
雾化治疗的概述---吸入疗法的历史沿革
1.苏长海、卢立山. 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 中国药师. 2008;11(8):985-7. 2.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8). 3.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9 ).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2004;42(2):100-6.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53.
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超声雾化与氧射流的比较
直径1~5 μm 的雾粒最为适宜
射流雾化:微粒2-4u,适用于上下气道,稍贵; 超声雾化:微粒大小不等,3.7-10.5u,适用于上气道
1.洪建国等.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 ,27 (4 ):265 2.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 ,11 (2 ):105
1.申昆玲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 (1 ):86 2.申昆玲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 (6 ):504
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雾化的种类
射流雾化
氧射流雾化 空气压缩泵雾化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专家共识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53f7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2.png)
慢性咳嗽是指持续时间超过4周的咳嗽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感染、过敏、气道高反应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等。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雾化吸入疗法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能够快速缓解咳嗽症状,改善气道通气功能。
在慢性咳嗽治疗过程中,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等。在急性喉炎治疗过程中,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等危险情况,应及时就医。
急性喉炎是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以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
原理
利用高速氧气气流或超声波振动,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雾滴,再通过呼吸道吸入,药物在局部发挥治疗作用,同时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
适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以及需要局部给药的其他疾病。
对于呼吸道狭窄、呼吸道发育不全、呼吸道异物等患者应慎用雾化吸入疗法。
禁忌症
可能引起不适
成本较高
01
02
03
04
雾化吸入主要适用于呼吸道疾病,对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雾化吸入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正确使用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部分患儿可能对雾化吸入治疗产生不适感,如憋气、咳嗽等。
相对于其他治疗物治疗相比
雾化吸入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但需要专业操作,而口服药物方便易用,但起效较慢。
适应症
激素类药物、支气管舒张剂、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
常用药物
儿科雾化吸入疗法的专家共识
![儿科雾化吸入疗法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a4fbad17f12d2af90242e61a.png)
1.前言
2.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3.常用雾化吸入方案及剂量推荐 4.雾化吸入方式
5.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6.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一、前言
目前关于雾化吸入治疗的用药方案以及药物配伍的信 息非常有限。近期美国发表的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混合配伍 指南采用了易于使用的表格形式,为临床提供了可供雾化 吸入的药物及其配伍的各种参考信息。 在该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 现状,国内儿科呼吸专业的专家们制定了儿童雾化吸入治 疗共识,根据不同疾病提出了雾化治疗推荐方案,供临床 医师参考。
SABA SAMA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但 我国有较多的临床应用经验 ,因此必要时可酌情添加
症状严重或不能缓解时添加肾上腺素 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表2 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治疗推荐方案
•
• 伴喘息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推荐方案
SABA
备注
• 伴咳痰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黏液溶解剂
SABA
•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 全球哮喘防治建议 -GINA2006 及以后的改版、中 国儿童哮喘防治指南 2008版均建议在哮喘急性发 作或恶化发生时,应及时予以吸氧、吸入 β2 激动 剂和应用全身激素。 • 如果反复经常使用全身激素,不可避免会带来很 多不良反应,可以取之以代的应该是雾化吸入高 剂量的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应用β2激动剂。
二、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 为糖皮质激素,其次为β 2-受体激动
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及其
他。
(一)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强效的气道局 部抗炎药物 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雾化吸入激素。
目前布地奈德混悬液是唯一FDA批准的可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c052124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f.png)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一、概述呼吸道疾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其中雾化吸入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通过雾化器转化为气溶胶形态,由患儿通过吸入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此方法具有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迅速、副作用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儿童患者,因其能够避免口服药物可能带来的胃肠道刺激,以及注射药物可能产生的疼痛和不便。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童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差异,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童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制定一份关于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临床操作,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共识将围绕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基本原则、适应症、禁忌症、药物选择、设备使用、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全面、准确、实用的指导。
同时,本共识也将关注雾化吸入治疗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如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等患儿的治疗策略,以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
通过本共识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期望能够提升我国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的整体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促进儿童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1. 简述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儿童呼吸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呼吸道较为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各类呼吸道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多种形式,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儿童呼吸道疾病还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等特点,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暴发流行。
2022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2022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96b6f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7.png)
2022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全文)摘要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针对临床雾化治疗中的常见困惑,邀请了国内部分儿科呼吸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就雾化疗法过程中的20个常见问题达成共识,希望能够为儿童雾化疗法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雾化吸入疗法因其具有主动持续释雾、可多药合用和使用时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低等特点,更适用于儿童。
雾化吸入疗法已成为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临床医师对雾化吸入疗法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特邀请国内部分儿科呼吸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就雾化吸入疗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达成共识,希望能够为儿童雾化吸入疗法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一、雾化吸入疗法的作用机制是什么?雾化吸入疗法是指用专门装置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气溶胶形式,吸气时气溶胶随气流进入呼吸系统的给药方法,它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已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
气溶胶的大小通常用气体动力质量中位数直径来衡量,通常为0.01~10.00 μm,是决定雾化治疗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3个:惯性碰撞、重力沉降和布朗运动。
惯性碰撞主要发生在大气道,气溶胶则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末梢气道,部分在肺泡沉积,大部分会随呼出气流排出。
雾化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其有效雾粒直径和单位时间的释雾量也不同。
二、呼吸系统适合雾化给药的特点有哪些?与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能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或肺脏。
肺脏表面积巨大且气血屏障菲薄,婴儿的肺泡表面积为3~4 m2,是体表面积的20多倍。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标准版)ppt资料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标准版)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1d691d0975f46526d3e17c.png)
c)布地奈德也可用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治疗。
症状严重可不能缓解时添加肾上腺素或吸入性糠皮质激素
3)地塞米松:
人工合成的水溶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难以通过细胞 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雾化吸入与气道粘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 气道内滞留时间短,难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不常规推荐 用于喘息性疾病。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 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目前的静脉注射用药,无论是在药物 选择,还是配伍方面都有一定的安全 用药参考信息,可供临床医师、药剂 师和护士参考。然而,关于雾化吸入 治疗的用药方案以及药物配伍的信息 却非常有限。
一、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二、常用雾化吸入方案及剂量推荐 三、雾化吸入方式 四、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五、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1)布地奈德混悬液
目前最常用的雾化吸入剂型 根据病情采用适宜治疗剂量(见下表)
2)丙卡氟替卡松
雾化剂型在国外上市,国内暂无
布地奈德与丙卡氟替卡松大致等效剂量 (5岁及以下儿童)(ug)
A、沙丁胺醇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最强,5min内起效,疗效维持4-6h,是哮喘/喘息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运动性哮喘、早产
二、常用雾化吸入方案及剂量推荐
• 哮喘急性发作时应规律给予SABA吸入治疗,间断按需可显著缩
短住院时间免得、降低雾化治疗的次数,减少心悸的发生。
• 与单药治疗相比,重度哮喘急性发作,联合SABA和SAMA治疗 可更好地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率,对于轻中度哮喘尚存在争议。 一般建议SABA单药使用,当效果不佳时再考虑联合雾化治疗。
2、支气管舒张剂
1)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
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A、沙丁胺醇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最强,5min内起效,疗效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2)精选全文完整版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2)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8001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篇一:儿科指南目录(中文)1.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2年版)2.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3.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4.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5. 中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22年)6. 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7. 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8.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9. 2022国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10. 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制定)11. 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2.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22 年版)13. 性早熟诊疗指南( 试行)14.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15.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16.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17.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22年18.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2022年19. 新诊断儿童癫痫的初始单药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20. 免疫异常儿童疫苗接种 ( 上海 ) 专家共识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22.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22 年北京修订)23. 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22-标准版)2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2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26.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27. 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28. 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29.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建议30.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31.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复杂性尿路感染医脉通LOGO32.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建议 33. 儿童夜间遗尿症诊治指南34. 2022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35.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22版)36. 免疫功能异常患儿的预防接种专家共识(试行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7. 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22年修订版)38. 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22年版)39.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一)_激素敏感、复发_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40.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二):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41.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三):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指南42.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四):原发性IgA肾病诊断治疗指南43.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五):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疗指南44.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六):狼疮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45.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46.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22年)47. 2022 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48. 2022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一) 49. 2022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二)50. 2022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三)51. 2022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52.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53.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54.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5.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6.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改善儿童健康成长的应用:专家共识57.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158.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259.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660.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烟酸61.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22年)62. 2022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建议63.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诊断标准64.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 :概述65.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66.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三):脉冲振荡67. 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儿复苏方法的建议68.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支持专家共识69.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70. 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71. 细胞移植治疗小儿严重脑损伤及神经残疾专家共识 72.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及围产期管理专家共识73. 儿童治疗性药物监测专家共识74.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75.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76.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22)77. 中国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22)78. 2022 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79.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22年版)80. 2022年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81. 2022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82.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8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指南84. 2022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85. 2022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86. 2022 儿童心肌病遗传代谢性病因的诊断建议87. 2022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88. 2022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专家共识89. 2022 儿童肺间质疾病诊断程序专家共识90. 2022 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91. 2022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92. 2022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93. 2022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94. 2022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95.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22版)96. 2022 婴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营养干预路径97. 2022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98. 2022 儿童心肺复苏指南99. 2022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少关节型)诊疗建议 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2022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2022 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7 ~ 24 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_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制定)2022 儿童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儿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制订) 2022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篇二:2022版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发表者:徐大林(访问人次:1562)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Nebulization Inhalation Therapy in ChronicRespiratory Disorders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包括气雾吸入、经储雾罐气雾吸入、干粉吸入以及雾化吸入等,而以雾化吸入疗效最确切,适应证也最广泛。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832a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1.png)
01 02
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常用、有效的药物之一,可 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 少哮喘复发,减少哮喘住院率。
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支气管舒张剂,尤其是气雾吸入 及干粉吸入广泛用于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治疗。
03
关注患儿心理健康
在关注患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未来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 实践将更加注重患儿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干预和支持,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THANKS
感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专家共识的意义和影响
提供规范化指导
本次专家共识为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提供了全面、系统的 规范化指导,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推动临床实践发展
通过总结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本次专家共识促进了儿科门 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本次专家共识强调了医护人员培训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医护人 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设备准备
确保雾化设备清洁、完好 ,并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 选择合适的雾化器和吸入 药物。
环境准备
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 境,减少外界干扰,确保 患儿能够配合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规范
正确使用雾化设备
指导患儿或家长正确使用 雾化设备,包括药物的放 置、设备的启动和调节等 。
观察患儿反应
密切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 中的反应,如面色、呼吸 、心率等,及时处理异常 情况。
抗胆碱能药物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
,起效也较慢,但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药,对老年人的疗效不低于年轻
儿童常用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常用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1b10fd7a1c7aa00b52acbe2.png)
.
4/1/2017
4.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以200ug/L,气雾
浓度(雾化液浓度20mg/ml )吸入11h,共用4天。由于 应连续吸入,需在封闭空间 进行,故不常规推荐。其适 应症是明确的病毒感染。
4/1/2017
5.其他
中成药注射液:雾化吸入使用的临床
经验及基础研究均不足,疗效的可靠 性及安全性均有待验证,不常规推荐。
. 化使用。有临床应用报道。 (2016)无雾化剂型,对视网 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 容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失 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 患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 损伤,吸人气道内可致炎症加 重并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
4/1/2017
4/1/2017
4/1/2017
4/1/2017
注意
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液体经雾
化吸人到体内,也有可能导 致肺积液过多(肺水肿), 或气道内附着的干稠分泌物 经短时间稀释后体积膨胀, 导致急性气道堵塞。
4/1/2017
影响雾化吸入治疗的其他非药物因素
1、认知和配合能力:患者的认知和配合能力 也决定了是否能有效地运用雾化器。无论使 用何种雾化器,只要患者正确使用装臵,则 所达到的临床效果相似
4/1/2017
5.其他
3%的高渗盐水:国内外循证医学表
明,3%的高渗盐水能有效缩短急性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住院时间,有效 降低毛支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严重程 度。使用方案为毛支轻症患儿每天使 用3-4次,直至出院。重症患儿可采 取连续8次3%的高渗盐水雾化后,改 为每天3-4次,直至出院。如果使用 3%的高渗盐水48-72h患儿临床症状 不缓解或有刺激性呛咳,应停用。支 气管哮喘患儿禁用(易气道高反应)。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f238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1.png)
并发症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立即停止雾化吸入
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 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治
疗。
评估患儿状况
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和影响。
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根据患儿状况采取相应 的救治措施,如给予抗 过敏药物、吸氧等。
05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计划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number {01} 汇报人:xxx
2024-01-05
2023版)解读
目录
• 雾化吸入治疗概述 • 雾化吸入药物选择与使用 • 护理操作规范与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计划 • 总结与展望
01
雾化吸入治疗概述
雾化吸入治疗定义与原理
02
雾化吸入药物选择与使用
常用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1 2
3
糖皮质激素
通过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缓解呼吸道炎症,改善通气功能 。
β2受体激动剂
激活气道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肥 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舒张支气管, 缓解哮喘症状。
抗胆碱能药物
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 管、减少黏膜液分泌的作用。
药物准备
核对医嘱,准备正确的药物和剂量,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
检查流程
开机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测试雾化吸入功能是否正常,调整合适的雾化粒度和气流量。
患者评估与教育指导内容
患者评估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过敏史等相 关信息,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配合 程度及心理状况。
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 心理疏导和安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 从性。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f6444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8.png)
1、初步认识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 四、怎样抢救船上落水人 【案例】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喘憋症状较重的患儿,可选用以氧气作动力进行 雾化吸入
ICS临床疗效优于其他控制药物
很多研究证实
ICS可减缓哮喘患者严重发作时肺功能的下降程度
2项纳入近1000例5岁及以下儿童的研究证实
ICS控制哮喘优于色甘酸钠(A级证据)
一项为期1年的开放研究比较了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雾化治疗 在400例患儿的疗效
总体评价结果支持布地奈德
Th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ga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updated 2009):8
3.雾化吸入时最好让患者进行慢而深的吸气,吸气 末稍停片刻,使气雾吸入更深
4.雾化吸入后应及时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 停留。使用面罩雾化吸入者应洗脸,以消除残留在 脸部的药物
射流雾化的使用注意
LC D只能用于可以保持上身直立吸入的患者(门诊) LC P只用于卧床患者,LC V只能连接呼吸机使用
<0.5 m 虽能达到下呼吸道,潮气呼吸时,90%药物微粒又可随 呼气排出体外1
申昆玲,等.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86-91.
3 雾化吸入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1.雾化前不要抹油性面膏,并要防止药物进入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 接触面大, 利于药物与气道黏膜 上皮细胞接触发挥药效。 直径1~5 μm 的雾粒最为适宜: > 5 μm, 多被截留在口咽部 < 0.5 μm, 能达下呼吸道, 90%随呼气排出 雾粒形态影响药物在气道的分布, 不规则形状的雾粒更 易进入下呼吸道。 最不需要患儿刻意呼吸配合, 适用于儿童。 药量少,避免/减少了全身给药的潜在不良反应。
雾化治疗的注意事项: 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作雾化吸入。 碱性药液、高渗盐水及蒸馏水可致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痉 挛,应避免用于雾化吸入。 油性制剂也不能以吸入方式给药,否则可引起脂质性肺炎。
主要内容 有关雾化吸入治疗的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治疗的概述 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及推荐方案 雾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雾化药物种类
常用药物
吸入性激素
备注
布地奈德 丙酸幅替卡松: 地塞米松:无亲水基团,难通过细胞膜与激素受体结合,不易 发挥局部抗炎作用。不常规推荐 SABA: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 SAMA:异丙托溴铵 盐酸氨溴索(国外有雾化剂型,国内有经验报道) α-糜蛋白酶(有效性尚须进一步证实) 乙酰半胱氨酸(国内有吸入剂型,儿科用药经验少) α-干扰素(有临床使用经验,无儿童剂量,有效性待确定) 利巴韦林(20mg/ml,吸入11小时,4天;不常规推荐) 局部应用很少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易引起过 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我国无专供雾化吸入的制剂,静脉 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硫酸盐等,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儿科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欧维琳 ouweilin@
主要内容 有关雾化吸入治疗的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治疗的概述 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及推荐方案 雾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有关雾化吸入治疗的专家共识 洪建国等.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中 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 ,27 (4 ):265 申昆玲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 (1 ):86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呼吸与危重 监护杂志,2012 ,11 (2 ):105
雾化治疗的注意事项:
少数患者雾化后,不仅没有出现支气管舒张,反而诱发 支气管痉挛,即所谓“治疗矛盾现象”.
可能原因: 药液低渗,防腐剂诱发,气雾的温度过低或对 药液过敏。 应寻找原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呼吸与重监护杂志.2012 ,11 (2 ):105
申昆玲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 (1 ):86
吸入雾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 在气道内的分布
10 m
10 m
布地奈德
二丙酸倍氯米松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时, 呈不规则形状的雾粒更易进入下呼吸道1
1.Sbirlea-Apiou G, Katz I, Caillibotte G, et al. Deposition mechanics of pharmaceutical particles in human airways.//Hickey AJ. Inhalation Aerosols. Informa Healthcare USA,Inc. 2007:1-30.
原理:压电晶片产生1 MHz~2 MHz高频超声在储药池顶层液面形成雾粒
申昆玲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 (1 ):86
超声雾化与射流雾化的比较
洪建国等.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 ,27 (4 ):265
主要内容 有关雾化治疗的专家共识 雾化治疗的概述 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及推荐方案 雾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雾化治疗的概述---吸入疗法的历史沿革
吸入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的印度1,19 世纪手持式玻璃球雾化器发明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应用吸入疗法防治哮喘
雾化吸入治疗概述 雾化吸入治疗方式: 射流雾化 氧射流雾化 空气压缩泵雾化 超声雾化
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常用的雾化技术----射流雾化:
压缩泵或氧气驱动; 雾粒大小与气流压力、流速有关: 流速↑→输出量↑→ 雾粒小,雾 化时间↓→ 患者依从性好。 药池液量:2~4 ml,5~10 分钟内 输完。 喘息急性发作、呼吸困难的患儿, 以氧驱动雾化给药为宜,流量: 6~8 L/分。
申昆玲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 (1 ):86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不适用于哮喘治疗
药雾微粒不能完全到达 能形成雾粒的液面顶层 气雾水粒密度大,增加 哮喘患者的 气道阻力
影响某些 药物的活性
药物雾化不充分,有效 药雾微粒数量少,大部 分药物停留在残液中
嗣后吸入疗法被《全美哮喘诊治规范》、GINA2,3、《全 球哮喘管理与预防策略》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2003年起,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儿童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治哮 喘的首选疗法4,5
1.苏长海、卢立山. 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 中国药师. 2008;11(8):985-7. 2.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8). 3.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9 ).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2004;42(2):100-6.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