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9篇)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9篇)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9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反思篇1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数学阅读理解本事的重要性。

锻炼学生阅读理解本事,能够减少学生大脑加工数学概念、作业题目意思出现理解错误的概率,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理解知识点的水平,发展学生数学综合本事。

本文根据小学生理解力发展水平,简要阐述了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

数学阅读理解本事的提高,有时候比数学计算对学生生活帮忙更大。

数学阅读本事是一种理解知识的本事,不仅仅体此刻理解数学作业题目的本事,也体此刻理解数学知识潜在表达的含义本事,减少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的学习误区,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当中,跟随课本的介绍和教师引导,学会“理解数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阅读理解的意义数学除了具有计算意义的符号,也包含很多语言知识。

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本事,是为小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一切知识都离不开文字的传递过程,在学习知识文化时,阅读理解在知识传递过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例如:教师解释“加法”的意义,加法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或者量合在一齐,变成一个数或者量的计算过程。

这些涉及数学本质的概念知识就需要学生有比较好的理解力,才能在课堂上理解数学表达的含义。

异常是小学生智力发育不均衡阶段,不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划分,认为每一个学生都不需要数学阅读本事锻炼,就能理解数学表达的意思。

简单粗暴对那些阅读理解本事发育较慢的学生给予“笨”的评价,会消耗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强化小学数学阅读的方法(一)提高教师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传统小学数学教育一向围绕计算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数学阅读本事没有得到开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发展。

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阅读理解的认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加入语言阅读理解的教学资料,教育学生学会信息加工、信息筛选、信息重新组合,提高学生学习本事。

数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

数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

数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数学教学反思篇一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本月六节数学公开课我认为成功的方面在于1.创设情景,让学生专心听,积极动脑,主动发言。

课中遵循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是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直接告诉,而是根据内容创设开放性的问题。

如陈艳红执教的《乘法的简算》。

25×12,让学生想办法变为三个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寻找答案。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再如王晋平执教的《5的口决》通过一只小手有5个手指,学生列式,写口诀。

教师讲得少,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下总结经验,学生发言积极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本质是思维参与,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要加大学生思维空间以及创造空间,使学生能更加深层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陈艳红在教学中,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再想一想。

本次活动促使我再一次的重新学习《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这里,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在应用这些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时,还要注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反思篇二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一)学习10 的分解组成。

1、故事导入(1)有几只小兔?(2)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二)游戏活动“猜猜猜”。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880字。

相关文章《大班教案《球体与圆柱体》含反思》:大班教案《球体与圆柱体》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区别圆片和球体及圆柱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的立方体》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的立方体》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的立方体》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立方体的几何属性,并进行相关计算。

2.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立方体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立方体的计算公式。

3.立方体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阶段
1.老师简单介绍立方体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鼓励学生自我思考。

2.教师设计一个趣味性的小游戏,要求学生快速回答出几道简单的与立方体相关的问题,如面数、边数等。

2. 操作阶段
1.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张立方体的图片,并问学生它们有哪些锥体属性。

2.教师讲解立方体的公式,如长、宽、高等,并让学生进行模拟测量,写出计算公式并实际计算。

3.教师辅助学生设计一些“立方体”实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立方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 总结阶段
1.教师向学生重点强调立方体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教师布置“立方体”相关的数学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

3.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立方体”的异常趣味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学会了立方体的基础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中的互动环节,相信他们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愉悦的学习数学。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篇一」活动目标:1、尝试探究及学习准确的测量方法,并能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3、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活动重、难点: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也越少。

活动准备:铅笔、路线图每人一份。

测量工具:回形针、火柴、吸管。

音乐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狗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好朋友。

小狐狸也想参加。

小狗说:“小狐狸只要你量出你家到我家有多长,我就让你参加。

”小狐狸说:“行。

”小狐狸它会量,你们会量吗?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

(1)师讲解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不要搬动小椅子,用盒子里的回形针去测量一下小狐狸到小狗家的距离,看看你用了几个回形针。

记在心里,呆会儿告诉大家好吗?(2)交流:你的测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测量的?你来示范给大家看好吗?(强调:一个紧挨着一个测量,用投影仪展示测量方法,首尾相接。

)3、探究方法,表达见解。

(1)小狐狸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小熊的生日聚会。

别的小动物听说后也很感兴趣。

它们说要是只有一根回形针能不能测量出准确的距离呢?你们说能不能?请小朋友搬好小椅子用你的方法去测量一下吧。

测量完后别忘了在记录表上记下你用了几根回形针?(2)师巡回指导,隐形提示:盒子里老师还准备了白纸、铅笔,你需要的话可以用上去。

)(3)引导孩子交流操作情况,统计测量结果。

提问:你是怎么测量的?测出来的距离是多少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的?(先找到起点,从起点开始放回形针,在末尾处做好标记,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做标记的地方开始量,每量一次都要做上标记,最后看看量了几次。

(4)引导幼儿探究最准确的一种测量方法,你认为什么方法测量最准确呢?4、运用方法,再次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悟空分桃》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悟空分桃》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悟空分桃》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普及中国经典故事《悟空分桃》。

二、教材分析教材:《悟空分桃》。

教学方式:情境教学。

学生特点:大班学生,年龄偏小,尚不具备学习抽象概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师引入1)合理利用PPT和黑板、教师口头讲解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情境中领悟整数加减法的概念以及其意义;2)讲解中国经典故事《悟空分桃》,并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思考、猜测,领悟其中的整数概念。

2. 教师示范1)建立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模型,并对误差与检查进行讲解。

2)利用例题讲解不同类型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 学生互动1)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练习中总结运用经验,提高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情境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帮助年龄较小的大班学生深入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并通过《悟空分桃》的故事引入,培养学生对整数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认可。

在教师示范和学生互动环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题目,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答疑解惑。

在练习巩固环节中,设计的练习题除了培养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熟练掌握外,也着重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本次教学实现了既普及中国经典故事又让学生深入了解整数加减法知识的目的。

通过教学经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也帮助老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数学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数学的教学反思数学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的教学反思1生命因思想而精彩,人生因教育而美丽。

四月二十二日,第三次数学集体备课。

窗外,雨点儿沙沙,不停地下,窗内,大伙儿你问我答,你言我续,交流激烈。

此时此刻,思维在碰撞,智慧在流通,成功在共享。

回到自己的学校后,又一次欣喜地发现,收获不小,反思总结谈一二。

一、重视课本阅读。

很多时候,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总是聚焦小黑板、大黑板、投影仪、大屏幕。

一堂课下来,发觉书本几乎没怎么利用,更别谈自主阅读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自主阅读能力可能因此会下降,所以适当的时候,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自己阅读还是很有必在的。

阅读例题,阅读一些法则、定律,阅读书本的“你知道吗?”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喘气的空间,也可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助教学。

原先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因为想不出合适的导入,我准备直接揭题进入主题。

可后来集体备课时,有老师谈到猜谜引入揭示画图法这个情境的创设效果不错,使我深受启发,修改了教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导入:请两位同学上台,教师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卡片,俩人一个人想办法告知对方,但规定不能说话,另一个猜。

很显然学生会用手划出图形的形状,进而教师指出:用画的方法最能让人了解各种图形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

这样的情境花时又少,又富有趣味性。

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又很自然地引入今天的主题。

可是,难道情境创设只能适用于导入吗?练习中可否创设一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中,设计了小游戏,充分地利用了学生的学号。

数学活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数学活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数学活动教学反思数学活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活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活动教学反思1几年前听过这节数学活动,对课上老师的娓娓道来和小朋友的积极参与还记忆深刻。

所以这次对家长开放活动想着也克隆一回。

说干就干,我找到原来的听课记录,凭记录和记忆开始了课前准备。

扑克牌手边就有,就先不考虑了。

四种花色标记,就画了35个。

最后查牌的大汽车卡片没有,再画。

班上35个孩子就要画35辆汽车,不知不觉我的手就有点酸了。

一直忙到下午终于万事具备—都准备好了。

活动开始了,胸口贴上花色标记的小朋友格外地兴奋。

我用眼神示意他们安静,他们抿着小嘴忍住笑意。

我以旅行社大导游身份开始了导入。

接下来是认识四花色,按花色分类,按顺序给各排扑克牌排队等等。

孩子们特别积极,每每我一提出问题,就举起了好多小手,一时间我不知道叫谁好了。

没被请到的孩子叹了口气,令我有点难过。

下面的家长也两眼紧盯着自己的孩子和黑板上的题目,看到自己孩子回答对了,脸上一抹笑,没被请到的则有些失落的样子。

看来家长也很情绪化了。

最后是操作活动选旅客(扑克牌)并送旅客(扑克牌)上车。

孩子们孩子观察,怎么贴牌,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赶过来帮助了。

一会儿完成了,纷纷到我面前询问:老师,啊对?一节活动就这样热热闹闹地结束了。

总结活动的成功之处:一、活动材料来源与生活。

扑克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常会看见家长用扑克牌进行娱乐。

另外我还提前发通知请家长引导孩子玩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孩子认识熟悉扑克牌。

所以当我出示扑克牌时,孩子们都感到既熟悉又兴奋。

这些都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以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活动开始,我以大导游的身份引导幼儿当小导游去认识四种花色。

这样的游戏性语言轻松愉快,幼儿很快被吸引到活动中来。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列车》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列车》

《水果列车》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水果,能够说出水果的名称和颜色。

2.技能目标:通过排序活动,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各种水果,进行简单的排序活动。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水果的规律,进行有创意的排序。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水果模型、水果图片、排序卡片、音乐播放器。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火车站的场景,设置水果列车。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火车进站的音乐,吸引幼儿注意力。

(2)教师扮演火车司机,引导幼儿进入火车站场景。

2.认识水果(1)教师展示各种水果模型,让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和颜色。

(2)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水果歌,巩固水果的认知。

3.水果排序(1)教师展示排序卡片,引导幼儿发现水果的规律。

(2)幼儿分组进行排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请各组幼儿展示排序成果,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评价。

4.水果列车游戏(1)教师扮演火车司机,邀请幼儿加入水果列车。

(2)幼儿根据排序规律,将水果模型放入火车车厢。

(3)教师和幼儿一起开动水果列车,到达终点站。

(2)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

五、教学反思1.优点(1)通过火车站的场景设置,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利用水果模型和图片,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各种水果,提高认知效果。

(3)分组进行排序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2.不足(1)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水果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排序过程中出现困难。

(2)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过于兴奋,导致场面稍微混乱。

3.改进措施(1)针对幼儿对水果认知程度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前进行家庭教育,让家长协助幼儿认识更多水果。

(2)在游戏环节,教师应加强管理,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数学活动有很高的兴趣,但在认知和技能方面还有待提高。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半点》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半点》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半点》这是一节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半点》的教案,同时也包括了本人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半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单位长度的概念。

2. 单位长度的度量方式。

3. 认识半点:是长度单位中的一半。

4. 通过半点,了解如何量度长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单位长度的概念,了解单位长度的度量方式。

2. 能够认识半点,知道半点是长度单位中的一半。

3. 能够通过半点,了解如何量度长度。

能力目标:1. 能够用正确的方法量度长度。

2. 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认识半点:是长度单位中的一半。

2. 通过半点,了解如何量度长度。

难点:1. 如何用正确的方法量度长度。

2. 如何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关于长度的“半点”知识。

(2)导入知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度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长度呢?如何度量长度呢?2. 讲解(1)讲解知识:在了解了长度的概念和度量方式之后,我们来说说“半点”是什么?它是长度单位中的一半。

(2)讲解方法: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如何通过半点,量度长度。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物品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将半点放在物品的起点处,开始测量。

3. 实践(1)实践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半点,量度一下课桌的长度。

请大家分组,各自拿起半点,并在桌子的起点处将半点放好,然后将半点向桌子终点处移动,再看看我们所得到的长度值是否正确。

(2)讲解方法: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演示一下如何通过半点测量物品的长度。

4. 提高水平(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正确的量度方法。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测量物品的长度,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水平。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些小比赛,如:谁能够最快速地测量出某个物品的长度,谁的得分最高等等。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相邻数》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相邻数》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相邻数》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知道相邻数之间的差是1。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相邻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差是1。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教鞭。

2.学具:数字卡片、小卡片。

3.环境布置:教室四周贴上数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将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列。

(二)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相邻数的概念,并用教具演示。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找出给定数字的相邻数。

3.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相邻数。

(三)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将卡片按顺序排列。

2.教师出示一个数字,要求幼儿找出它的相邻数。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四)游戏环节1.游戏一:找相邻数。

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幼儿找出相邻数并贴在黑板上。

2.游戏二:猜数字。

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幼儿猜测它的相邻数。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相邻数,培养观察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相邻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2.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游戏环节设计有趣,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了相邻数的概念。

4.课堂氛围活跃,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5.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个别幼儿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6.本节课存在的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相邻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3)教师语言表达需进一步改进,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相邻数的概念。

(4)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调整游戏设计,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椭圆形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椭圆形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椭圆形教案反思1、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椭圆形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椭圆,掌握其特征,学会正确区分椭圆和圆。

2.激发孩子学习图形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孩子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椭圆形物品,并将这些物品摆放到教室的各处。

2.老师的演示设备:电脑课件,圆形和椭圆形的图片,由圆形转化为椭圆形,用可移动的距离测量棒从圆心到侧面,成直角放置。

3.儿童学习工具:地板上画有圆心的圆和椭圆,测量儿童长度的绳子,操作面板上圆形和椭圆形纸板拼出的图案,圆和椭圆的集合图等。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认识椭圆,正确说出它的名字。

难点是比较椭圆和圆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观察感知椭圆形1.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把圆变椭圆。

幼儿观察圆变成椭圆的过程,认识不同位置的椭圆。

2、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椭圆形的形状,并正确为椭圆形命名。

二:操作比较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1、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用圆形慢慢地变出了椭圆形,那么圆形和椭圆形它俩一样吗?到底哪儿不一样呢?下面小朋友自己来测量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教师用绳子指导孩子们三人一组在地板上的圆和椭圆前操作和测量。

因为幼儿有测量圆的经验,教师指导幼儿通过测量和比较得到椭圆的特征。

3、指导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而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圆圆的圆,椭圆形是长长的圆。

4.教师总结,展示圆形和椭圆形的图片,比较圆心到圆边的距离,从而确认幼儿的发现是正确的。

三:实践应用,观察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1、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活找到了之后,用你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吧!”2.老师组织孩子在教室里四处寻找:桌子上,窗台上,玩具柜里,等等。

《直线的位置关系》公开课教学反思

《直线的位置关系》公开课教学反思

《直线的位置关系》公开课教学反思•相关推荐《直线的位置关系》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10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公开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直线的位置关系》公开课教学反思篇1我在本校录播室上了本学期第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为七年级三班的全体学生。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深刻意识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教师方面:1.课程准备不足,缺乏活动。

相较七年级一班的公开课,我觉得自身的课程是非常失败的。

一班的课程流畅,教师、学生都准备充足,并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反观自身的课程,缺乏活动,学生在表述问题的时候表述不清,自身在过渡语方面也不够清晰明朗。

这些都是因为课程准备不够充足而造成的。

2.教育机智欠缺。

在授课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这次也不意外。

在解决本节课重、难点时,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表达一个角的时候,忘记带角,而我并未有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并改正它。

这是一个老师并不该犯的错误,我要以此为戒,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细节,更加严谨。

语言不够精炼。

这一问题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的过渡语方面体现尤为明显,虽然课下想好了过渡语要怎样讲,但在实际情境中,还是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而且我觉得语言不够明晰准确也会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个人性格问题。

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自身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3.板书问题。

板书不够清晰明朗,排版不好,这一问题在平常授课中也非常常见。

一是因为备课不足,二是因为上课较为随意,不够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缺乏气氛调动技巧。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都缺乏积极性。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1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

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

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上完这节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一、将生活引入课堂“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

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SOS、P、M、CCTV……)电脑演示。

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3、由儿歌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

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一)猜年龄。

1、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2、提示:老师比xx大24岁。

3、让学生推算在不同年龄阶段时,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例如:1+24=25(岁)2+24=26(岁)3+24=27(岁)……11+24=35(岁)(二)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1、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

摆a个呢?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6篇

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6篇

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6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地方,像是编写各类报告、总结、会议纪要甚至邮件等。

文章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写文档,能帮助你不断地理清思路,好的文档,也能更高效地沟通。

写好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甚至升职加薪都有可能。

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工作量以及心血所完成的工作,最终会体现为这样一份书面文档,包括领导在内的其它人能看到的可能也就只是这份文档而已,因此,它的质量,不仅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于此项工作的看法,往往也会影响着别人对于文档作者的评价,因为透过这些文字,不仅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认识、思考和创造,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乃至工作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走捷径,那就是参考和借鉴别人写的文档,学以致用,转化成我们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6篇,希望能够帮到您!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1初中数学课改反思——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

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及中学生的特点,就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粗浅做法与大家共勉:一、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言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是强调了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堂课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一堂课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一堂课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一堂课的教学反思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关于一堂课的教学反思高二地理组:刘丽关于一堂课的教学反思六年的教龄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回想刚上班时尽管缺少经验,但是也算是努力,会把一节课从开头合计到结尾,甚至连时间都会算计到,现在想想还是挺愧对第一批学生的,因为知识实在是有限,现学现卖总是有点踉踉跄跄,可是毕竟有股执着的劲头儿,如今,尽管对于知识大部分已经轻车熟路,但是缺少了股较真的精神,虽不是浑浑噩噩,却也很少精益求精。

在本学期讲诉旅游地理一课时,在课堂上信口胡说,把马克思的家乡说成了英国,当时就有学生反驳,我就搪塞过去,课下查阅资料知道自己讲错,也觉得羞愧难当,尽管这不是考试内容,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抱着这样不求真、不求实的态度是及其不对的,让学生笑话是小,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示范是大,做什么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没有严谨求学的态度,是做不好学问的。

想想自己在课堂上说错话、走神也不在少数,上班踩点来,上课没有精心准备、学校任务马虎完成等等,工作久了就掉以轻心,课越来越好上,自己也越来越麻木,可以用不思进取来形容,有人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可是,工作即是生活,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是息息相通的,工作应付了事,生活也不会精致到那里去,我们生活的圈子很窄,工作不好,生活又如何开心呢?因为自己是慢性子,所以总是感觉任何工作都是急匆匆,可以用脚打后脑勺来形容,导致自己总是感觉很疲乏,生活上也就一团糟,所以,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调节心态,改变不良习惯,努力学习,让改变成为习惯,慢慢把工作做到更好。

我喜欢“学到老活到老”这句话,人生就是个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过程。

还有很多事情要去经历,还有很多书要去读,还有很多故事要去聆听,还有很多传奇要去创造,生活是美好的,少些倦怠,少些抱怨、少些麻木,多些积极,多些激情、多些奋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行。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5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5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5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1 上星期我上了一节《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公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根底上,探究图形在坐标系内平移的变化规律的。

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经过点和图形的平移的观察、画图、猜测、归纳、比拟、分析^p 等活动,最终探究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我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局部让学生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是什么?通过考虑,学生可以验证观察后的推断。

然后把点A分别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

通过以上环节,大多数学生都会发现点平移的规律,进而归纳出点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其他同学的帮助得到点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

在这一分层递进教学环节中,四人学习小组大进步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根底较差的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局部参与而大局部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气氛,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四人学习小组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互助精神,好生辅导差生,学生用他自己的语言教学生,可使局部学生比听老师讲更容易承受,可帮助根底差的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理论活动,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详细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最终归纳总结点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就相对简单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还在结论的后面总结了一句口诀:左右平移,左减右加纵不变;上下平移,上加下减横不变。

通过口诀的记忆,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在这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5个有梯度的练习题,大局部学生都能轻松地解决了这5个习题。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物体特征分类》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物体特征分类》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物体特征分类》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材料:各种颜色、形状的玩具、图片等。

2.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颜色、形状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玩具可以怎样分类呢?”2.探索(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颜色、形状不同的玩具。

(2)教师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尝试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将玩具分类。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

3.展示(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分类结果,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2)教师对幼儿的分类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4.游戏活动(1)教师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分类知识。

(2)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到与自己手中玩具颜色、形状相同的玩具,组成一对。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分类,培养数学思维。

四、教学反思1.优点(1)本节课以幼儿熟悉的玩具为载体,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类知识。

(3)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2.不足(1)部分幼儿在分类过程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处理不够熟练,需要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2)在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过于兴奋,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3.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幼儿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方法。

(2)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3)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详细设计及对话补充:导入环节:教师展示各种颜色、形状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些玩具,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幼儿回答:“这个是红色的,那个是蓝色的。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本子》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本子》

《各种各样的本子》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种类的本子,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2.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

3.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本子,学会分类和统计。

2.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本子(包括练习本、图画本、作文本等)、分类卡片、统计表。

2.学具:每组一套本子、分类卡片、统计表。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用过哪些本子呢?生:练习本、图画本、作文本……师:那你们知道这些本子有什么不同吗?生: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厚度不同……2.探索活动(1)观察本子生:共同点:都是用来写字、画画的;不同点:大小、颜色、厚度等。

(2)分类本子师:请你们按照本子的大小、颜色、厚度等特征,将本子分成不同的类别。

生:按照大小分、按照颜色分、按照厚度分……(3)统计本子师:请你们统计一下,每种类型的本子有多少个?生:统计结果。

3.小组合作(1)讨论统计方法师: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如何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记录每种本子的数量?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用数字表示等方法。

(2)统计本子师:请你们按照讨论的方法,统计每种本子的数量。

生:统计结果。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学到了什么?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本子,学会分类和统计。

五、教学反思1.优点(1)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合作,掌握了本子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学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各种本子,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本子的种类,提高学习积极性。

(3)注重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在统计本子数量的环节,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不足(1)部分幼儿在统计环节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活动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部分环节时间过长。

3.改进措施(1)在统计环节,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幼儿掌握统计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菊泉中学郭银笑
本节公开课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与配套问题)。

教学目标是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现将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两方面来突破重、难点:1、设计简单而对本节课有启发作用的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完成,使学生在上课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利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把已知和未知的条件找出来,有利学生分析理解和找等量关系。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模式:1、小组内交流,中心发言人回答,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

这样有利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气、才能和个性,使学生思维更清晰。

2、组外的交流,如果整个组的同学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则可以作为外援到其他组进行帮教,并利用加分的评价机制进行激励。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对后进生进行帮扶,也能引领和鼓舞优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热烈,思维完全放开,有见地的结论不断涌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应注意改进的方面有:1、把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写出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改成填空的形式。

2、课堂容量不足,应把重点放在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上,解方程部分可省略,这样就可以增加
题量。

3、如果能把工作量变式为分数,能提升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

4、提出问题以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以上都是有待改进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