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主流文化”对当前青年群体的多重影响
非主流文化对当今青年群体的影响剖析
作者 简介 : 黎 (93 ) , 庆人 , 都 理 工 大 学 ( )成 都 60 5 ) 蒋 18 一 男 重 成 四1 1 109 传播 学 院20 级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科 技 新 闻传 07 研
播: 盈 (9 4 ) , 川 成都 人 , 都理 工 大学 传播 学院2 0 级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科 技 新 闻传 播 。 伍 18 一 女 四 成 07 研
一
首 先 。 质 生 活 的 富裕 与精 神 生 活 的贫 乏 , 者 的不 平 衡 物 两
是 造 成 该现 象 的 主 要 因素 之 一 。一方 面 , 今 的青 年 大 多 是独 如 生 子 女 .父母 的娇 惯 和 现 代 生 活 条 件 的 改 善使 他们 在物 质上
能 够 轻 易得 到 满 足 : 一 方 面 , 于缺 少 与 父 母 的 相 互 沟 通 , 另 由
青 春 期 。 性 鲜 明 独 立 、 胜 且 充 满 想 象 力 。 一 方 面 他们 反 对 个 好 墨守成规且并不 在乎世俗的舆论 ; 一方面 , 着社会经 济 、 另 随
文 化 和 科技 的发 展 . 他们 对 各 方 面 的 自我 心 理 需 求 更 加 强 烈 , 对 新 生事 物 充 满 强烈 的 好奇 心 。 第 三 . 少人 生 观 的 引导 。五 花 八 门的 大 千 世 界 里 , 批 缺 这 青 年 在 缺 乏 足 够 引 导 和 一 定社 会 文 化 生 活 经 验 的 情 况 下 , 对 社会上形形色色 的文化现象还不能完全独 立地分析思考 , 对 真 善 美 与 假 恶 丑 的 区 分 还 仅 仅 是 感 性 认 知 , 对 于 阅 历 尚 这 浅 、 乏 判 别 能 力及 自控 能 力 的青 年 来 说 , 缺 很难 全 面认 知 和适 应 现实 社 会 。
非主流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产生和影响
主流与非主流模式的冲突
• 主流(常规固定模式): • 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 顾名思义,主流并不是指时尚潮流的追求 ——而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接受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不接受真正的主流观点的, 不是时下被称为非主流的社会现象中的跟 风者——而是指尼采等理想主义哲学家。) • 非主流(非常规流动模式): • 小众文化价值观,与现实的价值观格格不 入。卧轨自杀的海子,举枪自杀的梵高, 都是非主流小众文化价值。
非主流音乐来源 据研究,非主流的老祖宗正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 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朋克文化属 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 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 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 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 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Emo文化同样发源于音乐领域, 但很快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中国当下兴起的非主 流也就是Emo文化. PUNK, 是兴起于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 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里的解释 是(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 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于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 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什么是 R&B?他跟非主流音乐有什么关系?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怨曲"。广义上, R&B可视 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于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来和摇滚 来的基础,Billboard杂志曾介定 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 Jazz和Blues之 外,都可列作 R&B,可见 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 的 Hip Hop系,但是现在的90后等拿来R&B愣说是非主流音乐。
非主流文化论文.文档
第”卷第5期2005年lO月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V01.27.No.5Oetober.2005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王萍涛邓彦(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从文化层面考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迷茫与失落都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
社会转型时期,非主流文化呈现出:从无足轻重到息息相关;从线性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实物世界到虚拟空间;从平面单元到先锋多元的新变化。
与之相对应,大学生价值观则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和不稳定性的新特点。
“新变化”与“新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表明,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形式上,直接、内在、自发;机理上,多维、随机、大众、不可控;特征上,社会性、伴生性、现实性;性质上则取决于非主流文化内容的属性和大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选择。
因此,在应对这种影响的策略上,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看待;以良好的机制消除负面效应;以大学精神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灵魂支持。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价值观;影响;规律;对策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05)05—0100—07价值观是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观念。
它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与提高,迷茫与失落等都是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的,既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也受到非主流文化的渗透。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思想、文化、价值观等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革,各种非主流文化以不同方式、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研究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的规律,并探讨其对策,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因为做课题的需要,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问等形式对国内东中西部地区重点与一般院校共5所高校的大约1000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如下特点:(一)多元性一是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试析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
、
入到与求取高薪职力有关的英语、 计算机等各种社会过级考试上, 学习进 入到“ 考证时代”部分学生甚至认为高校“ ; 两课~有没有都行”他们对 ; 专业课学习保持一种“o 6 分万岁” 的态度; 他们热衷于经济、 管理类等能 产生“ 效益” 的学科……在调查中, 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学习是为 自己而 学, 没有考虑过为国家和为社会而学习。这也反映出目前大学生群体存 在一定程度的个人主义, 学习目的性比较强, 学习动机比较务实, 学习带 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这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功利化的价值取向。 2学习方式网络化 、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和学习的模式, 在网络中, 大学生们可以 查找资料、 浏览信息、 下载文件、 制作作业、 通信联络、 讨论问题( B )文 BS 、 书处理、 编写程序。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帮手, 但有的学生学习 过分依赖网络, 到了离开电脑无法学习, 不上网完不成作业的境地。 尽 管网络具有辅助学习的功能, 但知识需要学生自身的消化吸收。大学生 对世界的认识, 除了感性思维, 更重要的是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 而网络 忽视了这方面的锻炼, 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空间发展片面化, 尤其缺乏逻 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抽象本质的精神。另外, 大学生过多地消费现成 的网络快餐式文化, 会形成他们思维的被动和僵化。 3学习态度懒散 、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中的消极 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懒散 的学习态度的重 要原因之一。多数成绩较差的学生除了本身基础较差的原因外, 还源于 自身长期逃课、 旷课、 不认真完成作业 , 他们的学习完全缺乏动力和 自 觉 性。同时, 由于受不良宿舍文化的影响, 有的寝室长期出现了不学习而成 天看电视、 玩游戏、 打扑克牌的现象, 导致学生静不下心来学习, 让娱乐充 满了整个课余时间。同一寝室的学生作为一个相互活动、 接触较紧密的 群体, 同学之间的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相线都会起着不可估量 的影响, 学习风气不佳的寝室, 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显得懒散 , 个别现象 影 响了群体行 为。 4学 习动机不强 、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共同影响, 最关键的 是内部动机。学习主体具有强烈的内部动机是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 提, 当然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小视。由于受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上课 时, 学生们难免会被形形色色的课桌文化吸引, 被此起彼伏的短信声打乱 思维; 寝室里, 难免会被贪玩的室风所影响, 被低俗的卧谈影响休息; 生活 中, 难免会被成双成对的情侣所感染, 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兼职所打动…… 学生即使在入学时有美好的人生规划, 但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也就动摇 了学习的决心, 而一个设施完备、 幽雅宜人的校园环境, 则可以有效地提 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扩展他们的思维方式, 让他们
浅论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2)
浅论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论文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成长青少年犯罪[论文摘要]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不良网络文化使部分青少年迷失了方向甚至走向了犯罪道路。
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表现在思想、道德、犯罪甚至身体各个方面,全社会应当积极配合,维护网络世界的良好环境。
互联网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在逐步增多。
在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不良文化在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日趋严重,色情、暴力、迷信和邪教信息在网上泛滥成灾,网上道德逐渐沦丧,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威胁文化安全的世界新公害。
网络青少年群体在享受高科技带来欢乐、恩泽的同时,其身心也在承受着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煎熬。
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等造成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综合素质。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和特征(一)网络文化的含义互联网是人类借助数字通信、信息技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模拟综合,构建起的一个与人类精神世界紧密结合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网络群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心理、价值取向以及较恒定的行为模式,它们可以被称为“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优势和高效新奇的特点。
第一,开放和虚拟。
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没有中心的、开放的网络世界,无人控制,也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对它负责。
这样就使得网上交往完全是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由于网络的无限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的不真实性与虚拟性。
大多数网民都不愿意用真实的姓名,由此提供的交流信息真伪难辨。
第二,自由与个性化。
与传统文化相比较,网络传播是开放的,任何网民的地位是平等、自主而自由。
欧美非主流
欧美非主流欧美非主流文化的兴起导言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个性与独特性的追求日益增加,这种追求在文化领域尤为明显。
非主流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已经在欧美地区迅速兴起,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研究欧美非主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其特点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欧美非主流文化的起源欧美非主流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
那个时期,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的主流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反感,开始寻求独特的标识和表达方式。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思潮和文化现象。
例如,朋克文化、哥特文化、摇滚文化等都是欧美非主流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欧美非主流文化的特点1. 特立独行的审美观念欧美非主流文化的人们通常具备敏锐的审美观念,他们倾向于以独特、鲜明的方式表达自己。
他们大胆地摒弃传统的审美标准,追求非凡的个人风格。
无论是艺术、服饰还是音乐,都能够体现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审美观。
2. 内心独特的个性非主流文化中的人们通常有着独特的个性。
他们拒绝成为主流社会的一部分,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在穿着上还是在言行举止中,他们都极力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拘一格。
3. 对社会规范的挑战欧美非主流文化作为一种激进的文化现象,常常具有对社会规范的挑战精神。
他们拒绝被主流文化所束缚,追求更为宽容和包容的价值观。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社会观念,以个人独特性和多元化来定义自己。
三、欧美非主流文化的影响1. 多元化的社会景观欧美非主流文化的兴起,为社会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景观。
人们可以在城市中看到各种风格独特的服饰、音乐和艺术作品,这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包容。
非主流文化的存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青年人精神独立性的提升非主流文化对于年轻一代的影响尤为明显。
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和追求独立的平台。
许多年轻人通过非主流文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从而愈加自信、独立。
3. 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非主流文化的兴起也带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艺术家、设计师、音乐人等都能够通过非主流文化找到更多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非主流 调研报告
非主流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个性和独特性,对传统流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厌倦。
非主流文化成为了一种热门现象,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其对年轻人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
2.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一定规模的年轻人群体进行了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涵盖了非主流文化的兴趣、参与度以及对其影响的看法。
访谈环节,则通过深入与个别调查对象的交流,获得更多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3. 调研结果3.1 非主流文化的定义调研结果显示,非主流文化是指一种与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相悖的文化现象,以突破常规和独特化为核心特点。
非主流文化通常表现为追求个性化的服装搭配、艺术表达和行为方式。
3.2 非主流文化的起源非主流文化起源于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逐渐兴起。
它最早由美国的朋克和垮掉的一代运动引领,随后又受到日本的原宿文化和欧洲的哥特文化等多种元素的影响。
如今,非主流文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青年文化现象。
3.3 非主流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非主流文化的特点包括:- 强调个性和独特性,反对从众和平庸;- 反叛传统,崇尚个人自由和不拘一格;- 追求艺术表达,注重审美和创造力。
非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 打扮:穿着怪异、夸张、超越主流审美的服装;- 音乐:喜欢独立音乐、朋克摇滚和嘻哈音乐等非主流音乐类型;- 艺术: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例如涂鸦、手绘和摄影等;- 社交媒体:通过个人网页、微博、抖音等平台展示非主流文化的生活方式。
3.4 非主流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非主流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塑造:非主流文化提供了一种展示个性和独特性的方式,帮助年轻人树立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我表达:非主流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年轻人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真实的自我;- 社交群体:非主流文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交群体,使年轻人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建立互助和支持的关系;- 反叛精神:非主流文化反叛传统审美和常规观念,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这种反叛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立场并对社会问题抱有批判的态度。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影响
.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影响郝汉卿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德育的发展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对具有较高知识技能的大学生来说是立竿见影的。
非主流文化在配合主流文化塑造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发挥着其负面影响。
1.1价值观念的逐渐偏颇非主流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和辅助,主流文化拥有其不可辩驳的主导地位,因此非主流文化要呼唤自由、反对权威。
它在给大学生提供一片自由的土壤,让他们的心灵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糟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大学依始,各种版本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必做的N件事情:至少逃一次课,挂一次科,谈一次恋爱&&充盈在他们的周围,让他们口木舌结。
昔日牢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主义等开始动摇,而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占上风;昔日的报效社会、感恩亲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理想开始转变,而自我为上、自我设计、自我拼搏、自我实现、自我张扬逐渐成为人生信条。
殊不知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承担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1.2消费观念的逐渐扭曲大学的自由环境使得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对金钱的自主权,大学生的消费主要为吃、穿、书籍、电话费和上网费等。
在非主流的猎奇、张扬、自我的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逐渐失去了边界。
一些人追求感官的刺激,放纵自我贪图享乐,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盲目消费、炫耀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物欲消费、名牌消费和攀比消费等。
这对于家境较好的学生来说主要表现为超前消费、名牌消费和炫耀消费甚至是浪费。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这种不良消费观念的驱使下,他们不知珍惜劳动成果,过度的依赖父母,任意浪费,逐渐丧失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及对将来生活的适应能力。
对家境较差的学生来说,经济方面的困窘,与同学相比的悬殊,会增加他们的心里负担使其产生自卑、忧郁、缺乏自信而无心与学习,甚至逃课去兼职,更甚者,一些学生出现仇富心理,大学内部的失窃现象便是最好的证明。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6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6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非主流文化”一词开始在网络中流行,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青少年,作为思想最活跃、最不稳定的群体最易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本文对非主流文化的概念、存在、特征、变迁进行了阐述,客观辨析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或负面的影响,从而使我们能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和富于创造力的人生价值观。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使用与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青少年开始青睐“鬼脸装”、选秀、中性装扮、饶舌歌曲、颓废文学等文化表现形式,并把这些当成“非主流文化”。
可随着“非主流文化”追随者不断增多,倡导者水平参差不齐,“非主流文化”正被误读曲解,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病态审美的趋势,长久下去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据了解,非主流文化是一种青年体验型文化,强调原创、反传统、个性独立,诞生于上世纪的西方国家,目前世界上不少成熟的艺术家、文学家、导演和演员,青年时期都曾是非主流文化的忠实拥护者。
但时下青少年关注的所谓“非主流文化”是近年来随“哈韩”、“哈日”风流入的,其中的独创成分和深入研究所占比例很少,更多的是从报刊杂志的海报中模仿明星的装扮,以此来标榜自己。
非主流文化具有社会性、伴生性和现实性。
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不平衡、不稳定的,其发展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不相冲突,并被社会所接受或认可,则有可能转变为主流文化;第二,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背,则被社会所扼制和局限;第三,既不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背,也不被社会明确认可,继续自发地发展。
非主流文化的产生是社会成员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
因此,在形式上,非主流文化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内在的、自发的;在性质上,非主流文化对成员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主要取决于非主流文化内容的属性和社会成员的选择。
在当今中国,随着《劲舞团》等低龄网游带来的漫画风格的非主流,到了中国后完全变成了青少年的精神寄托。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1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文化,从它和所属社会制度是否一致上分,有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反主流文化;从层次上分,有深层文化、浅层文化。
在我国,大学生在学校受的主要是主流的深层文化,诸如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及各学科的知识教育。
而在社会上则主要受非主流的浅层文化的熏染,诸如价值观、习尚、影视书刊、歌曲、服饰、发型、语汇、饮食等等。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随着开放而来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揉杂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存在,使得一些浅层文化带上反主流性质,对大学生的德育产生了消极影响,表现在:l、价值观念的混乱导致一些大学生追求目标的偏离。
现在的社会使一些大学生困惑的是:有的青年不是凭品学兼优,而是凭种种“关系”谋到令人羡慕的好职业。
反观“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知识贬值”,许多苦学几十年,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专家、学者生活却仍然清贫。
这使一部分大学生认定学文化没用,混文凭,早赚钱来得实惠,从而丧失理想。
追求实惠成为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时,他们必然偏离正确的目标。
2、受外来非主流浅层文化的影响,形成超前消费的生活习尚。
这类习尚时下十分时髦的有:(l)节日互致贺卡。
说实在这活动本身并不坏,它的确有助于联络感情、加强友谊。
问题在于它花费十分可观。
现在被认为不寒掺的贺卡,1张价值都在l元以上,高档的张好几元。
在城市,一个大学生,每个节日向几位教师或好同学送贺卡,一次要花十几元或几十元。
(2)过生日。
以前过生日仅是年逾“耳顺”的老人的事。
自从西方的生日吃蛋糕,点燃与年岁同数蜡烛,唱《祝你生日快乐》作为一种文明传来之后,现在大学生为自己过生日或相互祝贺生日已是寻常事。
较普遍的做法是要好的同学送小礼物祝贺,生日的主人邀同学到家,吃蛋糕,喝饮料,听。
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玩物,加上这些吃喝,一次生日花费在百元左右。
“新潮”的或“富裕”的,还会邀同学上咖啡厅,其花费则在百元以上。
不是说过生日就不好,而是说几经宣传和“加温”的大学生生日,已大大超过多数靠工资收入的家长的承受能力,若不加以适当引导,这生日习尚将越来越令人不堪负担。
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的飞速普及,非主流文化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向往、接受这种文化。
然而,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非主流文化的定义非主流文化又称“次文化”,是指与当下主流文化相异的各种文化形态,例如个性化、另类、反传统、独立思考等等。
与传统文化不同的是,非主流文化强调个性、独立、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1. 培养创造力非主流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所体现的个性和创造力。
对青少年来说,接触非主流文化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不拘一格、全神贯注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使得青少年能够不容易囿于传统文化的束缚,更加勇敢的表达自我,具备了更高的美学诉求及一定的审美能力。
2. 使青少年更加开放接触非主流文化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开放和接受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
非主流文化不拘泥于传统社会的规范,它涵盖了各种各样与传统主流文化相比显得特别的思想和行为,这为青少年提供了广泛的文化选择,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种开放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够沉淀青少年心态中的气度与包容,还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韬光养晦,以独树一帜的思维方式占据未来的主导思潮。
3. 增强自信心非主流文化鼓励人们勇于表达自我,倡导个性与独立。
对年轻人们来说,这种理念是非常促进其成长的,使他们在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青少年在接触非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探索自我的好奇心,开始找到属于自己独有的归属。
这种过程不仅让青少年获得自信,还可以让他们对未来怀有积极的看法。
三、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1. 容易成为“逆反族群”非主流文化往往标榜反传统、反主流、独立思考等口号,对年轻人们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有些孩子为了追求与众不同,往往会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原则,不加思考的盲目从众,成为了一个“逆反族群”。
浅析青少年网络非主流文化
浅析青少年网络非主流文化——王秀冬摘要:网络非主流文化是当前流行于以90后为主体的青少年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它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本文在分析网络非主流文化的特征、盛行原因的前提下,分析非主流网络行为折射出90后的心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网络非主流文化;青少年;自我同一性随着时代变迁,为数众多的青年表现出与社会主流大相径庭的思想与行为,即“非主流”。
面对非主流文化,无数青年热衷地崇拜、模仿以及被同化,并以此为荣。
一、网络非主流文化概念非主流文化是从美国青年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这里所说的非主流文化指的是一种个性,更确切点说是符合青少年个人心理的或者超前,或者滞后的一种行为。
结合主流文化来说,主流的就是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非主流当然就不是跟随众潮流的东西,另类些,张扬些,是一种具有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特点的文化。
因此,网络非主流文化可以归结为:以90后为代表的青少年一代为主体的利益群体,以网络为媒介,通过在网络交流与传播过程中“交互”沟通,所形成的以表达这一群体特征的具有颠覆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一种青少年特殊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主要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之中,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城市化的产物。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校园“非主流”文化一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又是特定地域氛围下有意无意地流露出青少年的心态,折射着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而“网络非主流”现象更是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逆反性、阶段性等特点。
二、网络非主流文化的表现特征和分析(一)、“眼球文化--非主流网络图片凸显非主流图片上一般表现为另类、奇怪的图片,网络上称之为脑残。
网络非主流图片的色彩平衡通常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编排的,常常使用调暗画面的光源,LOMO效果,正片负冲,黑白效果,5像素模糊,10像素模糊,柔光,溶图,笔刷,错落不一、字体各异的文字以及特殊角度等等来制造画面效果,力求使图片从构图到色彩再到排版都表达某种心情。
非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非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而在社会文化格局中与主流文化并存的非主流文化,也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非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从众心理和猎奇意识同在、文化适应和文化自卑共显以及现实主义与虚幻主义交织等特点,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思想倾向及认识特征,需要通过实施多元校园文化战略、注重媒介素质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等有力措施以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标签:非主流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在社会多元文化格局中,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一起对青年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建设者,本身因为独特的生活环境与民族传统,因而在具有大学生一般特征的同时也会具有极强的特殊性。
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不同文化形态的理解认知状况,把握其思想变化的主要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以提高教育实效,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非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的主要影响非主流文化是指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在一定时期内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以新潮和另类为主要标志并且只对部分群体发生作用的各种思想及行为方式的总和。
近年来,在社会及高校校园中流行的非主流文化主要有二次元文化、粉丝文化、萌文化、恶搞文化、自黑文化、奇幻文化等。
为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认识现状,我们在内蒙古地区一些高校中抽取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概括来讲,非主流文化现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从众心理和猎奇意识并存。
在调查中,当问到“对非主流文化的了解程度”时,16%的人选择非常了解,28%的人选择一般了解,37%的同学选择不太了解。
在问到对非主流文化的认识问题上,有18%的人选择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有42%的人认为这只是休闲娱乐的方式而已,有16%的人认为这些是浪费时间的东西。
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推进 主流文化 的向前发展。再者 , 发挥媒体 的传播力量 ,合理运用 网络媒介 , 抵制低俗 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侵蚀 , 媒介文化容易为青 少年所接收 , 好 的媒介力量给青少年传播无 限的正 能量 ,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 作 为高等教育 中教育者的我们 , 面对非 主流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正负效应 , 要 因势利导 ,更新 观念 ,在讲授文化知识 的 同时 ,更要 推进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 , 及时 与青 少年进行沟通交流 , 及时解决青少年 的 疑问,增强对青少年的个体尊重 , 弘扬非 主
非常容 易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本文就针对非主流文化的概念,特点,进程等方面进行介绍 , 客观分析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 从而可以恰 当的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积极的价
值观。
关键词:非主流 ;文化;青少年
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 , 非 主流文化 日 益 的 走进年轻人 的生活 ,选秀 , 颓废文化等形式 受到很 大青少年 的追捧 , 而青少年还没有形 成完善的价值观 , 不太懂得是非取舍 ,容易
一
的非 主流文化 ,符合社会 的整体共识 ,在主
流文化的恰 当引导下 ,寻求积极的非主流文 化的补充 , 这样非 主流文化可以在客观上去
善 。另一方面 , 非主流文化中有很多不受社 会期待 , 有悖 于社会传统道德观念 , 其张扬 , 颓废的文化形式 , 颠覆 了涉世未深 的青少年 的价值观 。 一些盛行的网络非 主流文化对青 少年的冲击 日益严重 , 使得青少年沉迷于游 戏 ,聊天 ,日 益 的上瘾 ,离开 了网络就无法 继续去生活 , 网络的虚幻也影响 了他们 的正 常生活 , 其现实生活 中的人生观 , 价值观也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非 主流有很 多非理性的 东西 , 拜金 , 官本位使得青少年越来越现实 , 承受能力又很差 ,自 私 ,视生命儿戏 ,经不 起挫折 , 这些非主流文化 给青少年的影响就 是致命的 , 不仅对于青少年个人 , 更是对整 个家庭。长久下去 , 对于整个社会也会成为 非常不利的发展 因素。 现代 的青少 年总 是想要 彰显 自己的个 性与另类 ,来显示 自己的与众不 同与 自信。 网络中特别 看重外观 的流行装扮 , 喜欢发些 劲爆的视 频 ,图片 ,希望具有 冲击力 ,实质 上 内容空洞 , 毫无实际意义 , 多半复制粘贴 ,
浅谈非主流文化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校园文化素以人才与知识密集而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文化,具有思想活跃、文化品位高等诸多特点,呈现出积极、健康、清新、高雅的总体风貌。
但是在肯定校园文化的主流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非主流的一面。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只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
随着体制的转换与重构、利益的分化与重组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渗透,校园文化呈现出斑斓繁杂的局面: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高涨,另一方面则是非主流文化的不断滋长。
而这些非主流文化的表达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让人不禁感叹,也因此而担心,担心知识的殿堂会被摧毁。
就现在的大学校园来看,有以下几种“非主流文化”:一、有一种“艺术家”气息的课桌文化当前,在大学生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就是在课桌上舞文弄墨,乱写滥画,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课桌上字迹斑斑,画痕累累,几乎很难找到一处“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据年研一份调查表明,大学教室中只有12%的桌面是清洁的,其余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摧残。
此外,刻画现象也很严重,有27%的书桌上有刻痕。
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格调高雅的“精品”不多,而平庸之作过滥。
或以桌面为考试作弊之依托,或宣泄个人情感之体验,或即兴而作以感慨一时之感受、随意涂改。
同时一些格调低下,明显带有“痞”和“俗”的文化形态也能在课桌上找到。
二、格调不高的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学生的“家”,是集学习、休息、娱乐与交际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
学子们在这个自由天地里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光、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缩影。
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于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宿舍文化中出现了许多黑色的潜流,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环境,也影响了大学生良好风貌的形成。
宿舍装饰渐趋世俗化,各类明星风采、美人玉照把宿舍装扮得“满是脂粉味”,宿舍语言渐趋庸俗化,一些粗野的词汇在宿舍中使用频率极高,甚至有人还为此创造一些污言秽语。
青少年网络非主流文化浅析
络文化变化已影响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因此逐渐引起学界的
关注。对“非主流文化”的研究目前仅处于起始阶段,有关“非
图一 摩天轮(摘自网络)
图二 头像(摘自网络)
主流”在高校校园内的发展,对作为非主流文化一个重要滋
非主流图片在网络上一般表现为另类、奇怪的图片网
生传播地—— —“网络”以及“非主流文化”的生力军—— —青少 络非主流图片的色彩平衡通常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编排的,常
网络普及的推进和现代文化思想的开放性深入,使网络非主
流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不断发展。
非主流文化,顾名思义,是指独特、与众不同、非人云亦
云的小群体亚文化,是社会大众媒介主流文化的补充。由于
“非主流”标榜的独特性与新颖性恰恰符合青少年心理与审
美观念,所以传播对象主要以青少年为主,是近几年才在网
络中快速发展起来的新文化分支。由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生网
2008 年第 12 期 (总第 52 期)
72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2008
足,但又忽视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4、网络媒介自身的缺失
(3)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为大众媒介之一的网络媒介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在
作为亚文化,网络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 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
和 谐
程度上操纵了青少年的价值观。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受到 具备网络伦理观念,合乎道德地运用网络媒介,抵制低俗文
社会负面影响而沉湎于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学习兴趣下 化和外来文化的侵蚀,利用网络媒介来提升和发展自我。其
降,沉迷网络娱乐、游戏、聊天等,将思想颓废、精神萎靡作为 次,学校应注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陈旧、落后的“填
解读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原因与对策
解读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原因与对策作者:周晗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7期摘要:非主流文化即大众流行文化,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大众人群里广为传播与推崇的文化,表现为流行音乐,服饰,发型,言论等方面。
在当今这个开放的、相对自由和宽松的信息社会里,青少年年作为一个能动的受众群体,密切关注着大众流行文化的嬗变与兴替,对青少年产生着巨大影响。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青少年影响作者简介:周晗(1985——),女,山东德州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7-0083-01一、非主流文化解读“非主流文化或者称亚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在特定人群中流行的与主流社会流行有异的政治态度、信念、价值观等。
非主流文化多流行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小社会群体)中,它具有特殊的价值取向、生活目标、行为规范等。
”[1]在文化人类学中,亚文化是指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价值体系有所不同的群体文化。
总而言之,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而亚文化是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我们看到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是并存的,“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存在几种关系:(1)补充关系。
亚文化并不反对主流文化,只是在某些生活方式上与主流文化不同,甚至先于主流文化。
(2)对抗关系。
亚文化具有反主流文化的倾向,但不是反文化。
(3)混合关系。
亚文化渗透着主流文化的影响,有对主流文化某些方面有所超越与突破。
”[2]非主流文化是植根于社会整体文化模式当中的,它无论如何也脱离不了现代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
二、非主流文化影响青少年的原因1.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涌入,有些人盲目地崇洋媚外,无原则地追求个性解放,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等种种因素,使转型期道德的状况危机重重。
我国目前不少人对于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是麻木不仁的,道德观念相当淡薄,有的根本就不清楚道德观念内容。
青年群体中的非主流文化
青年群体中的非主流文化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的频繁,各种非主流文化现象已成为都市的一道显在文化景观。
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外来的节日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中国节日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也逐渐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掩盖,个别形式的亚文化滋生在非主流文化中,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思想,而正是这种思想却在青年群体中大受追捧。
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含义主流文化,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社会意识形态上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比如,我们所说的传统道德观,民族意识等。
非主流文化与此相反,不属于主流的事物,它属于非大众的文化,换句时尚前卫的话说就是要张扬个性,并适合现在年轻人口味的另类文化[1] 。
非主流文化应该保持它的活力和创造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也是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向,也算是人类前进的活力源。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这种非主流文化逐渐的渗透入中国的各个阶层,但是由于民族文化、价值观及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的不同,使得这种非主流文化在传入的同时,发生了一些变化。
国内的非主流最初表现为主流一词的否定式,后因外来文化的传入,逐渐有了深刻的含义。
二、非主流文化形成的社会心理层面研究要探讨一种事物的心理层面的形成原因,必然先要找到形成其的外部层面的条件,比如社会、地域、教育及一系列的影响因素。
非主流文化也一样,要探讨其心理层面因素,必先从外部原因入手。
非主流文化样式的形成和传播与现时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与当时各个层面社会成员的社会心理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
(1)外部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的变化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的变迁带来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评估、调整和个性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人们在社会变革中享受,张扬着前所未有的活力的同时,也充分感受着它的压力、无奈、冷峻甚至残酷。
非主流对我们的影响作文
非主流对我们的影响作文《非主流对我们的影响》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非主流曾如一阵独特的风,悄然吹过我们的生活,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影响。
非主流起初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吸引着一部分年轻人。
它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于美的定义和行为模式的束缚,倡导独特、张扬自我。
在那个时期,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夸张的发型、奇异的服饰搭配,以及充满个性的表达方式。
对于一些追求与众不同、渴望展现自我独特性的青少年来说,非主流无疑给了他们一个释放内心想法和情感的空间。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非主流让我们更加敢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再一味地随波逐流,培养了我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它促使我们去思考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不盲目跟风大众潮流,学会在众多选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这对于我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非主流也并非完全没有负面影响。
过度沉迷于其中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过于自我中心的状态,忽略了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
过于追求独特而忽视了基本的礼仪和社会规范,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一些障碍。
而且,在追求非主流的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会花费过多的精力和金钱在不切实际的装扮和行为上,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重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非主流逐渐从主流视野中淡去。
但它留下的痕迹却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它让我们明白,在追求个性的同时,要把握好度,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又要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融合。
它让我们懂得,真正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外表的与众不同,更在于内在的品质和素养。
回顾非主流对我们的影响,它就像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道别样风景,有过惊喜,也有过反思。
它让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逐渐成熟,走向更加成熟和理性的人生道路。
我们应该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它,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让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稳健、自信地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促进青年文化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多元文化的选择过程中,当代青年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成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依然成为主导。新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正是完善青年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对提高青年媒介使用的自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文化的建设除了政府、非政府组织之外,主要就是媒介机构的职责。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媒体的自律;另一方面,政府、学校以及媒体必须从社会发展与理论建设的角度,加强对各种观念的梳理,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并把握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为青年文化的发展确立核心。
2、在尊重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合理推进非主流文化的发展。主流文化在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并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和行为准则。积极向上的青年群体的形成来自于文明健康的文化熏陶和习得。所以,非主流文化的建设有赖于主流文化的引导。只有强化历史传统和主流文化,才能为青年提供核心理念和可供选择的文化标准,使他们从中获得高尚的文化追求。同时,媒体应在满足非主流文化建设的“教育性原则”基础上进行观念更新,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发展性的原则,使非主流文化同社会主流文化互为补充,起到长期、潜在的积极作用,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健康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
三、非主流文化对当前青年的多重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非主流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一方面,积极的非主流文化可以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修正和提升,扬弃传统文化中重视整体主义、集体主义,而忽视个体存在的意义的倾向,而重塑个体在建构和创造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个体自我意识。尽管非主流文化往往以一种反叛和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式出现,但它却发生在符号和表征领域,对青年来说能够起到情感的宣泄作用。而且,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某种背离可以起到警醒社会的作用,消除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也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有益补充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年只是希望将鲜明的个性展示到位并获得令人欣赏的满足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到自我价值和潜力,避免青年行为“出轨”或误入歧途。
一、非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其表现特征
当代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转型以来,青年价值观又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呈现出务实、多元的特点。其中,一部分青年开始表现出与社会主流大相径庭的思想与行为,即所谓的“非主流”现象。面对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突,一些有着优越生活条件的青年群体则表现出极富“叛逆”思想的价值取向,如视觉艺术追寻伤感、空虚、色情、暴力与血腥等诡异元素风格;过度沉溺于网络并频繁地使用“火星文”(起源于台湾,以繁体、日文、拼音、同音字、特殊符号等来表意的文字,诸如“侽孓-男子”、“劳工-老公”“灬↘☆..·°”);喜欢用图片编辑软件夸张渲染照片,拍照时喜欢嘟嘴、睁大眼、颓废表情、侧面拍等。面对这些非主流文化,无数青年热衷地崇拜、模仿以及被同化,并以此为荣。
另一方面,消极的非主流文化往往有悖常识常规和行为道德规范,从而导致一系列浮躁、庸俗化的言行。如青年非理性地过度反叛和过度张扬,无节制地自我放纵、行为无序、伤及个人精神世界等,由此产生的弊端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困扰与负担,这不仅损坏了自我形象,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整体形象。
四、构建新时期青年群体健康向上文化的思考
关键词:青年 价值观 非主流文化
“这个世界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曾经这样教导年轻人。
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主人翁,他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承载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希望。他们又有着无穷的“潜质”,“一遇风云便化龙”。因此,他们能否成材,能否“化龙”,将直接影响社会的未来发展。青年时期又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不论是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还是步入社会就业的青年,他们所学习的专业或所担任的工作,其社会任务的性质均已比较确定,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何种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明确。这个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逐步趋于稳定,并形成较为独立的人格和行为模式。虽然如此,青年时期的价值观毕竟还不像成人那样难以改变,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四年学制使他们所承担的社会任务远没有成人那样具体而明确,所以整个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只能说日趋稳定。而另一方面也必须指出,大学生与未上大学而直接就业的青年相比,虽然在承担社会任务方面不像已就业者那样直接,但在涉及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方面,则有更多的学习和探讨的机会,这又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价值观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非主流文化(Non-mainstream culture)呢?有人提出,非主流文化是指与时代主旋律背道而驰的,宣扬色情、暴力、迷信的消极、颓废的文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着重渲染色欲而不是爱情,容易使人产生性困惑,甚至导致性犯罪的黄色文化;二是表达孤独、被误解、迷惘的心态,让人由有信仰变得迷失信仰,从有序变到无序的低格调的灰色文化;三是宣扬暴力或一些蛊惑人心的、极端的、无原则的政治谣言和小道消息,让人迷茫、崇尚武力,对现行的政策制度、领导权威缺乏信任的黑色文化,还有诸如“酒吧文化”、“舞厅文化”、“麻将文化”、“桑拿文化”、“地摊文化”、“帝皇文化”等表现形式。本文认为此种看法似乎有失偏颇,不能将非主流文化一棒打死,要在批判的同时,挖掘其合理之处,用扬弃的眼光来审视这一现象。因此,要真正了解非主流文化,必须得追本溯源,对此进行辨证分析,千万不能因为洗澡水脏,而把婴儿也一起倒掉了,因噎废食的巨大代价我们承受不起。
浅谈“非主流文化”对当前青年群体的多重影响
时间:2011-4-14 21:41:06 编辑: 作者:陈丽丽
摘要: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青年群体中流行的非主流思潮进行批判性界定,阐述其时代特征,追溯其形成和发展的源头,并归结造成其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用辩证的观点深入剖析探讨非主流文化对青年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为应对非主流文化对青年的各种不良影响,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教育和引导。
1、引导青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青年对当前的文化选择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而非主流文化也是青年心理的内在需求,其表现在从精神层面上提出更高的补偿和满足。而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忽略了青年“使用与满足”的客观存在。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正确把握社会期待与青年主观发展需求之间的差异,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和切入口,改变以往强制性的灌输模式和空洞无味的说教模式;另一方面,既要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又要增强文化面向青年的独特性和开放性,以自主选择为主体,管理引导为手段相结合[7],使青年的合理需求得以实现。这不但可以使青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也能调动他们面向社会主流文化的积极性。
二、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及其原因
考察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发展及传播,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伦敦的“朋克文化”。追求时髦的青年们以“另类、散漫、叛逆”的朋克音乐文化为源头,将其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90年代以来,在各地的街边、校园里随时可以看到大批青年身着奇装异服、染头发、戴耳环、脚穿“懒汉鞋”等等,他们以新奇、合群为主调,形成了一种追求个性的独特文化,这在当时的青年群体起到极大的号召作用。这就是非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可见,非主流文化并不是仅具有隐蔽性、渗透性、欺骗性和破坏性的负功能,在一定意义上还有彰显个性、突出自我、打破传统、反抗现实的精神在里面。因此,本文认为,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是指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流行次文化或亚文化,它代表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新兴文化,诸如音乐、服饰打扮、写作风格、奢侈消费品等众多领域所突显的时尚前卫、张扬个性等特征,非常符合时下青年的流行趋势。但这些自诩为“非主流”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行为,也许可理解为那些暂时性地偏离了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常规,如不加以诱导,其严重性也可渐次提升至破坏社会秩序之违法或犯罪行为的。
这些非主流文化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也即造成青年非主流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认为,从可能性上来说,当今社会发展为青年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以及多元性的现代文化,对于他们来说,“非主流”正是向世人宣称独立与个性的一种方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物质生活的富裕与精神生活的贫乏,两者的不平衡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如今的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和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他们在物质上能够轻易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与父母的相互沟通,爱的缺失或过度令他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其精神上仍缺乏坎坷与磨练,继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情感和心理定位;其次,从生理及心理特征来看,这批青年正处在最活跃的青春期,个性鲜明独立、好胜且充满想象力。一方面他们反对墨守成规且并不在乎世俗的舆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他们对各方面的自我心理需求更加强烈,对新生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再次,缺少人生观的引导。五花八门的大千世界里,这批青年在缺乏足够引导和一定社会文化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还不能完全独立地分析思考,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分还仅仅是感性认知,这对于阅历尚浅、缺乏判别能力及自控能力的青年来说,很难全面认知和适应现实社会;最后,传媒的失职。媒介的发达使青年变成“容器人”,其中不乏腐败、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的广泛传播。尤其在市场经济时代,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媒体的道德也面临挑战,他们为追求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而过度迎合非主流文化的需求,客观上助长了非主流的盛行。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但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年产生误解及错觉,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甚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