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亚文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网络亚文化研究
内容摘要:新媒介的产生必将伴随这新文明的产生,对于如今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青年网络亚文化也是日趋的受到关注。
对于其特点自发性、不定性、批判性、颠覆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并且对于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及分析。
引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在当下信息交流更是简单容易的情况下,如何看待网络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一、青年网络亚文化的产生和面临的问题
1.1青年网络亚文化产生的背景
“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青年亚文化这一概念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是由于近几年新媒体的推波助澜。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青大学生成了互联网上庞大的生力军,不同程度地被卷入青年亚文化的创造与传播过程中,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积极参与者。
而社交网络(SNS)作为青年群体最常使用的媒介形态之一,凭借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变成了能够赋予参与者狂欢式审美体验的文化广场。
1.2青年网络亚文化面临的问题
青年网络亚文化是一个容易走偏的亚组织文化,并且其受众数量不容小觑,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使得该亚组织文化群体越走越远,不能像爵士、摇滚诸如此类在当时视为亚文化一般走向被认可的文化。
因为,如何引导青年网络亚文化走向正确的道路,我们需要对其内部的构建和传播进行研究。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特征
1.1肇始的自发性
任何一个青年亚文化群体, 在发生阶段都不是由于外在施加压力而形成的, 也不是社会系统中所固有的组织形式, 这也是其区别于由社会相关行政部门引导并批准的主文化群体的重要特征。
青年亚文化群体一般是以相近的年龄结构、地域区分、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为标志而构成的。
1.2发展的不定性
青年亚文化群体在初始阶段总是由某一个发起者或核心组织倡导或实施的, 而由于其缺乏强烈的长期的目标指向、稳定价值和各方保障, 导致这个群体的发展往往过分依赖于某个人或组织的发展或某种风潮的兴衰, 当这个核心出现问题或产生偏差时, 这个群体也会相应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往往出现“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的景况。
1.3内容的批判性
这是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核心特征之一。
青年亚文化群体从诞生那一天开始便贴上了青年人特有的开放、激进, 批判性、边缘性和颠覆性的标签。
这种批判多体现在青春期中的人们对未来的迷茫、对社会的愤怒、对权力的反抗和对自身的否定。
当前的青年亚文化群体继承了欧美“嬉皮士”传统, 表现为那种“列侬式”的抗争意识, 又融合了全球化的特征, 表现为以狂欢化的文化消费来抵制成年人文化。
如近几年出现的“哈韩”、“哈日”现象, 是偶像亚文化的典型, 我们的社会并没有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准备好合适的文化形式, 因此, 他们对成年人强加的文化产生抵触在所难免。
这种批判性又突出了游戏、发泄特性, 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迷, 就有类似的特点, “为了玩而玩”成为青年们游戏
人间的一个主要特征。
这种批判性还表现为旷日持久、不分场合和地点的狂欢活动, 青年们在狂欢中宁愿迷失自我、麻木神经, 也不希望向所谓的“主流文化”缴械投降, 形成了青年们宁“低俗”、不“媚俗”的心理特征。
1.4形式的颠覆性
当今社会的高度发达和信息量的日益扩张, 导致各种思潮的泛滥, 折射在青年中便出现了光怪陆离、林林总总的群体。
如流行于大学校园中的“考研族”、“乐活族”、“月光族”、“拇指族”、“剩女族”、“同居族”、“街舞族”、“麻将族”、“玩车族”、“挂科族”等等, 只要有一个人存在, 就有一群人跟随,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信奉的人生哲学。
青年网络亚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1、网络的普及型
期初的互联网时代,没有那么多的社交平台,似乎这个问题还不够突出,到现今例如微博、BBS、QQ、YY、B站等可以传播信息并且可以交流信息的平台日益增多,出现了很多网红,最早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还算比较励志,最近出现的叶良晨、赵日天简直是无法理解,只因为几句看起来看做作的对话就在微博等平台盛行,甚至在朋友圈中都能看到朋友诸如此类的话语。
不得不的说,如今的互联网这样的频繁信息交互性,而且人类大多数是属于更风从众的一种心理,只要在平台上一个信息比较火热,然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去跟随。
这也就会出现有人恶意炒作,利用私心让人们去从他所想达到的效果,虽然如今好像这也没有什么,这必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如果人们开始看这些平台的时候,这些信息已经被定制好,人们又去接受了诸如此类的信息,必然会受控与其。
2、人类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herd mentality)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观念。
因为人们在信息丰富的互联网中会容易迷失自己,盲目从众。
所以一个信息在这个人群里是人们普遍的声音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就会积极去符合诸如此类的信息,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力量的一个群体组织。
3、社会经济生活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不够正确。
叛逆不好学辍学,碌碌无为上了不好的大学等,青年抱怨的内容多了,就会容易成为这个群体的一个信息源。
大家都认可了这个信息在我们这样的群体里是特有的,且共鸣的,也就会随之跟随。
总结:总的来说,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形成是必然的,但是要在知道其的特点上加以引导,是其文化不走偏,让有所企图的不法分子错误引导了我国的栋梁。
这必将是很多文化研究者的一个重大任务。
青年网络亚文化群体归根结底是社会经济生活在网络中青年的体现形式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让青年学会控制自身行为, 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 全社会也要加强媒体的自律意识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反对和控制那些为了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而过度地迎合青少年的亚文化需求, 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2】高军, 李晗龙, 等.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及其类型分析[ J] .学术交流, 2010.2 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