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言
中医熟记100句名言

中医熟记100句名言1. 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解释:治疗疾病并不难,难点在于诊断病情。
这句话强调了准确诊断病情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准确地诊断出病情,才能针对性地开出药方进行治疗。
2.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解释:作为医生,必须具备仁爱之心,能够关心、体贴患者,才能真正地治疗疾病。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人文素养和医德的重要性。
3.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解释:医生必须熟悉医书,才能够理解医学原理,从而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4.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刑。
解释:治疗疾病需要像用兵一样讲究策略和方法,医生需要像用刑一样严格遵守医学原则和规范。
这句话强调了治疗疾病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5.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解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治疗疾病时医生应当怀有崇高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6. 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解释:药物既能治疗疾病也能带来副作用甚至致命危险,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必须十分谨慎。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在用药时的严谨性和责任心。
7. 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解释:世界上没有难以治愈的疾病,只有不善于治疗的医生;药物没有难以替代的品种,只有不善于使用药物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对于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8.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解释: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或抑制疾病的发展,而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因为大多数疾病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或环境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是导致疾病的根源。
因此,要彻底治愈疾病,需要消除这些不良因素。
9.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中医医德名言名句集锦

中医医德名言名句集锦中医医德名言名句集锦:1、淡泊名利,廉洁行医。
2、德艺双馨,廉政行医。
3、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4、清风行医,我心无忧。
5、阳光行医,无私奉献。
6、医乃仁术,无德不医。
7、医生,先治好自己吧!8、医生之本,慈心济世。
9、医生之本,救人为先。
10、医者良心,患者放心11、面对面问诊,心连心开方。
12、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13、以病人为中心与病人谋健康。
14、病人以命相托,医者以诚相助。
15、莲,因洁而尊;医,因廉而正。
16、所谓大医精诚者,仁心仁术也。
17、做人一身正气,为医一尘不染。
18、不畏权势,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
19、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20、自己的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
21、行医莫做亏心事,救人还需有心人。
22、立志行医德为先,治病救人心所系。
23、为医者必先为德,从医者必定从民。
24、自古名医人赞颂,从来庸医理难容。
25、走医者仁心之路,倡清正廉洁之风。
26、“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基本任务。
27、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行医三要。
28、阳光满怀高风亮节,济世行医仁心仁术。
29、医生,应该献身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
30、行医造福人民,首先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
31、廉洁从医为民服务;舍生忘死,甘于奉献。
32、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
33、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
34、知荣耻,树新风,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35、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36、黄牛虽老,余力犹存,霜染鬓华,壮心愈迫。
37、医者之德,德被天下;医者之爱,大爱无边。
38、以医疗质量为中心,而不是片面患者为中心。
39、专心良心责任心是每个医生行医时应做到的。
有关中医的名言名句

有关中医的名言名句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恶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19、养心莫善于寡欲。
中医最经典的医德名言

中医最经典的医德名言1.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呐!”就像孙思邈那样,一心为患者着想,倾尽全力去救治,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呀!比如面对一个贫困的病人,医生不仅精心治疗,还自掏腰包为其买药,这就是在践行大医精诚啊!2.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哇,这得多高尚的情怀呀!想想那些为了预防疾病而努力宣传的中医们,不就是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嘛,就像小区里义务给大家讲解养生知识的老中医,真的让人敬佩!3.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
”可不是嘛,一个没有医德的医生怎么能算好医生呢!就好像那个只想着赚钱而不顾病人感受的医生,能让人信任吗?而那些真正有仁德的中医,总是能赢得患者的心啊!4.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这话说得太对啦!人的生命多重要啊,就如同那千金般珍贵。
当医生全力抢救一个濒危病人时,不就是把人命看得比什么都重吗!5.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
”哎呀呀,这要求可真高呀!就像那位对每个病人都充满耐心和关爱的医生,真的如同佛一般慈悲,这样的医生才是大家需要的呀!6. “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哇塞,医术要像神仙一样高超才行呢!你看那些妙手回春的中医大师,他们的医术可不就是接近仙了嘛,能把那么多疑难杂症都治好!7. “悬壶济世,医者本分。
”对呀,医生就是要济世救人呀!就如同那个奔波在乡村为百姓看病的中医,不辞辛劳,这就是在履行医者的本分呀!8.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这是多好的志向啊!就像那个放弃从政而选择从医的人,一心想着为人们解除病痛,多么伟大呀!9.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
”真的是这样啊!医生一辈子都要为病人负责呢。
像那位老中医,即使退休了还经常回医院指导年轻医生,这就是鞠躬一生的体现呀!10. “敬畏生命,尊重患者。
”这绝对是必须的呀!想想如果医生不尊重患者,那怎么能行呢?只有像那些认真倾听患者诉说的医生,才是真正敬畏生命的好医生啊!我觉得中医的这些医德名言真的太重要了,它们体现了中医的高尚品德和对患者的关爱,是中医传承的宝贵财富,应该被每一位中医铭记和践行。
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

中医的名言警句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分享。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1.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3.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4.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5.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6.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7.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8.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9.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1. 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12.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13.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脾喜燥而而恶湿。
14.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15.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6. 百病生于气;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7. 久病先针足三里。
18.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19.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20.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21.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22.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23.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4.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25.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唐] 孙思邈26.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唐] 孙思邈27.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28.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29.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30.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31.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2.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33.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34.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35.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中医名言

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
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中医经典名句60条

中医经典名句60条1. 上工医未病,中工医欲病,下工医已病。
2. 阴阳失调,百病乃生。
3. 气血调和,百病不侵。
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5.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
6.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
7. 肝主疏泄,开窍于目。
8. 肺主气,开窍于鼻。
9. 脾主运化,开窍于口。
10. 肾主水,开窍于耳。
11. 阴阳互根,互为其根。
12. 阴阳消长,相互制约。
13. 阴阳平衡,健康之本。
14. 寒热虚实,八纲辨证之纲。
15. 标本缓急,四诊合参之要。
16.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法。
17. 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18. 扶正祛邪,阴阳并调。
19. 攻补兼施,治病之要。
20. 调理气血,固本培元。
21. 内外合治,标本兼顾。
22. 调和阴阳,平衡气血。
23. 疏经通络,气血畅通。
24. 扶正祛邪,恢复平衡。
25. 固本培元,增强体质。
26. 食疗养生,治未病之先。
27. 情志养生,心身和谐。
28. 运动养生,强身健体。
29. 导引养生,吐纳调息。
30. 中医养生,健康长寿。
31. 药食同源,药补食疗。
32. 食药兼用,调理身体。
33.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34. 分清寒热,用药之要。
35. 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36. 调和阴阳,固本培元。
37. 扶正祛邪,增强体质。
38. 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39. 疏经通络,活血化瘀。
40. 调和气血,阴阳平衡。
41. 平心静气,调畅情志。
42. 劳逸结合,保持健康。
43. 戒烟限酒,健康之基。
44. 适时进补,增强体质。
45.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运动。
46. 预防为主,治未病之先。
47. 早睡早起,顺应天时。
48. 心静自然凉,清心寡欲。
49. 养心安神,睡前静心。
50. 中医养生,健康之宝。
51.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52. 病理从内,正气为主。
53. 内外合治,标本兼顾。
54. 扶正祛邪,阴阳调和。
55.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56. 食药同源,药补食疗。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中医名言名句集锦(一)一、天人合一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XXX 《千金要方·大医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XXX《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XXX《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XXX则死。
(明·XXX《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XXX《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XXX《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XXX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XXX《医述·医学溯源》)9.XXX长,XXX。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XXX、XXX、XXX。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六合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2、摄生保健1.XXX即卧,乃生百病。
(XXX《备急令媛要方·道林养性》)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XXX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4.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XXX《孟子·尽心》)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名言名句

中医名言名句1.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2.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4.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5.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6.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7.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8.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篇》10.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篇》)11.上工治未病。
——《难经·七十七难》12.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1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1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15.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16.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17.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18.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
——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19.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中医临床名言122句

中医临床名言122句1.“标本兼治,才能治本。
”2. “病从口入,治从口出。
”3. “五脏六腑皆有主宰。
”4. “虚实相生,阴阳调和。
”5. “疾病有因,根据治疗。
”6.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7. “外感病以寒热论,内伤病以阴阳论。
”8. “药食同源,食疗治病。
”9. “治疗要因人而异。
”10. “精神情志和谐,健康长久。
”11. “病在五脏,治在调和。
”12. “药性有毒,用量要准。
”13. “针灸调和气血,治疗疾病。
”14. “良医治未病,巧医治欲病,庸医治已病。
”15. “寒热虚实,总要分清。
”16. “预防重于治疗。
”17. “疾病不离经络。
”18. “治疗要顺应自然规律。
”19. “中医注重治未病。
”20. “五脏之气,调和为主。
”21. “病因多元,治疗要全面。
”22. “经络关系身体各部分。
”23. “药物相克,用药需谨慎。
”24. “宜急宜缓,治疗需得当。
”25. “常怀敬畏之心,医术方可精进。
”26. “五谷杂粮,滋补养生。
”27. “治病需先明病因。
”28. “心态平和,身体才能健康。
”29. “针灸治疗,疗效神奇。
”30. “药食同源,药膳滋补。
”31. “身体虚弱,宜补气血。
”32. “预防疾病,从日常生活做起。
”33. “疾病反复,治疗需持之以恒。
”34. “五脏六腑,相互协调。
”35. “药物毒性,用药宜谨慎。
”36. “治疗疾病,应综合施治。
”37. “调和阴阳,疾病自愈。
”38.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
”39. “疾病不同,治疗方式不同。
”40. “药物副作用,需注意预防。
”41. “饮食失调,易引发疾病。
”42. “针灸治疗,安全无副作用。
”43. “药物功效,要因时而异。
”44. “疾病预防,健康长寿。
”45. “身体亏虚,宜滋阴补阳。
”46. “中药汤剂,多方调配。
”47. “治疗疾病,要有耐心。
”48. “药物治疗,需因势利导。
”49. “精神调节,调和身心。
中医必看名言50则!

中医必看名言50则!展开全文踏雪无痕,韩愈后裔12:23中医必看名言50则!1、医者,意也。
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3、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汉张仲景《伤寒论·序》4、医能治一病谓之巧,能治百病谓之良。
是故良医服百病之方,治百人之疾。
——(汉)王充《论衡别通》5、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孙思邈(见《旧唐书本传》)6、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
绝驰鹜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
如此则心识自明,神物来相,又何戚戚沽名,龌龊求利也。
——(宋)张杲《医说》7、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8、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宋)《医工论》9、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
——(宋)《医工论》10、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
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励之不暇。
——(元)戴良《丹溪翁传》11、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12、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13、人身疾苦,与我无异。
凡来请召,急去无迟。
——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14、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与吾不合之人求治,予以活人之心,不记宿怨。
——(明)万全《幼科发挥》16、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
——(明)赵献可《医贯》17、至重惟人命,最难却是医。
病源须洞察,药饵要详实。
当奏万全效,莫趁十年时。
死生关系大,惟有上天知。
叮咛同志者,济世务加思。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三芝堂中医体悟医者仁心,传承大家风范。
这100句中医名人名言,建议大家熟读成诵,在脑海中多思考,说不定能让你受益终生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
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8、尝思用药如用兵。
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16、医者,意也。
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3.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4. 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5. 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6.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8.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明·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
9.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10.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同病各发
1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2.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3.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4.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重中医的国家,而中医名人也是不胜枚举。
在这些名人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名言警句。
下面,我将为大家列举100句中医名人名言,以供大家参考。
一、黄帝内经篇名言1. 听善言,扬善行,此医道之要义也。
2. 夫医者,能工巧匠也;尽其技,不自失也。
3. 胜者之策,治人为治己,治己为治人。
4. 安忍为身主,真防为心本,心本安忍,而病安从。
5. 心不惊,神不惧。
神不惧,即无事。
6.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7. 不念居何世,不问志何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二、扁鹊天下名言8. 夫乐队之不偏,声调乃正。
9.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 由于养生,以待病之不来;及病之至,则已防范。
三、华佗名言11. 把握全局,循序渐进。
12. 以病论病,以人论人,方能制治有方。
13.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4. 尽可能地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尽可能地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15. 非我之人,其心不我;不我之人,虽举案如山,不亦轻乎?四、张仲景名言16. 不畏病之来,但畏病之久留。
17. 惟形劳之所生病,皆可以形劳之所除。
18. 上工者有治未病者,中工者有治已病者,下工者有治已死者。
19.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0.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五、葛洪名言21. 良医所以治病者,以其道自在也。
22. 虚虚实实,道之所藏;深深浅浅,道之所成。
23.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万虑,必有一失。
24. 行道者不行过,言道者不出口。
25. 逆境之所以为神仙,顺境之所以为凡人。
六、雷公炮名言26.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7. 独卧寝息之时,为姓名实无分别。
28. 治病先静心,用药须谨慎。
29. 病在千头万绪中,治病只求一个确实。
30. 不求全责备,但求有建设性的批评。
七、朱震亨名言31.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32. 未病先防,已病先治。
33. 中国有养生之道,老有养老之路。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许多名言名句成为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指导,深受医学界和广大民众的推崇。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医重要名言名句,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精髓。
患病篇1. 名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名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解析:这句名言形象地比喻了疾病来临时的痛苦与恐惧,以及康复后的缓慢恢复过程。
3. 名言:"寸金难买寸光阴,寸光阴易得寸金难。
"解析:这句名言表达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提醒人们重视健康,及早预防疾病,避免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治疗篇1. 名言:"医者,对证则治,无证则不治。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的特点,指出了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2. 名言:"先调气血,次调阴阳。
"解析:这句名言是中医治疗中的基本原则,强调了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3. 名言:"不留余毒,不伤正气。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治疗的温和性质,主张通过调理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养生篇1. 名言:"时常按揉的人是不需要医生的,时常需要医生的人是不会按揉的。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按揉穴位来促进健康的方式。
提示人们平时要注重养生,保持身体健康。
2. 名言:"百病皆由虚。
"解析:这句名言说明了中医对于虚寒、虚热等体质的重视,以及通过调理体质来预防疾病的观点。
3. 名言:"补肾先补脾胃"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中的重要脏腑-肾脏与脾胃之间的关系,提示人们在养生过程中需注意调理这两个脏腑的功能。
中医名言录

中医名言录是中医文化中的瑰宝,它们凝聚了历代医家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一些中医领域内广为流传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名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这句话揭示了中医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强调优秀的医生注重疾病预防,其次才是治疗疾病的萌芽阶段,而一般的医生则主要在疾病明显发生后才进行治疗。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了解疾病关键的重要性,对症下药才能迅速解决问题,否则可能会使病情复杂化。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增强体质、维护正气,当人体内的正气充足时,外邪难以侵犯人体导致疾病。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提醒人们过度饮食会损伤脾胃功能,倡导合理饮食以保持身体健康。
“气血充盈,百病不生。
”这句话体现了气血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充足的气血供应能够保证身体各器官正常运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治病必求于本。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强调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探究病因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非仅仅针对症状做表面处理。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表达了医者的责任重大,救治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并提倡医术与医德并重。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难经》通过描述各个部位依赖血液运行来完成生理功能,强调了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根据四季变化调整养生方法,春夏季节应养护人体的阳气,秋冬季节则需滋养人体的阴液。
这些名言充分展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原则以及防重于治的智慧。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医学教育网 2016-07-06 20:15:27一、天人合一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二、养生保健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名言[推荐] 中医内科名言外感病证伤风【名言】1 有汗当实其表,无汗当发其表。
凡发不可大发也,又当以疏泄之。
【名言】2 治法不宜表散太过,不宜补益太早。
须察虚实,审轻重,辨寒热,顺时令。
中暑【名言】1 治暑之法,以祛湿热清心利小便为主,气伤宜补真气为要。
【名言】2 治法大要,虽贵于驱暑,尤贵于和中。
痢疾【名言】1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名言】2 治痢大法,不过“通”、“塞”二义。
霍乱【名言】凡治霍乱者,必宜以和胃健脾为主。
健者,培补之谓,因其邪气已去,而胃气受伤,故非培补不可也;和者,调和之谓,以其胃气虽伤,而邪犹未尽,故非察其邪正,而酌为调和不可也。
疟疾【名言】1 无汗者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者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
【名言】2 人壮盛者,宜单截也;人虚者,截补兼用也;疟久不愈者,先截后补也;疟已后者,须调养气血也。
湿阻【名言】1 湿热者宜清宜利,寒湿者宜补脾益肾。
【名言】2 治湿不宜热,不宜寒,风胜湿,燥胜湿,淡渗湿,三者尽之。
肺系病证咳嗽【名言】1 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
【名言】2 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
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
【名言】3 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
咯血【名言】1 先痰嗽后见血,多痰火积热;先见血后痰嗽,多阴虚火动。
【名言】2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唯火唯气耳。
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
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
哮病【名言】1 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扶正气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
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加温补,或子温补中宜量加消散,此等证候,当倦倦以元气为念,必致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
【名言】2 气顺痰自消,气行血亦活。
喘证【名言】1 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
【名言】2 治外感须于实处求虚,治内伤须于虚中求实。
【名言】3 治实者攻之即效,无所难也。
治虚者补之未必即效,须悠久成功,其间转折进退,良非易也。
肺痈【名言】1 肺痈毒结有形之血,血结者排其毒;肺痈由热蒸肺窍,致咳吐臭痰,胸胁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
【名言】2 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浊秽脓血,日渐下移为妙。
【名言】3 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
……初用疏瘀散邪泻热,可冀其不成脓也,继用通络托脓,是不得散而托之,使速溃也,再用排脓泄热解毒,是既溃而用清泄,使毒热速化而外出也,终用清养补肺,是清化余热,而使其生肌收口也。
【名言】4 用清凉之药以清其火,滋肺之药以养其血,滑降之药以祛其痰,芳香之药以通其气,更以珠黄之药解其毒,金石之药填其空,兼数法而行之,屡试必效。
肺痿【名言】1 热痿宜生津清肺,寒痿则宜温中守液也。
【名言】2 大要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以通之小管,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
肺痨【名言】1 治疗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
【名言】2 治疗肺痨,勿忘护肝。
肺胀【名言】1 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
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又风寒郁于肺中,不得发越,喘嗽胀闷者,宜发汗以祛邪,利肺以顺气……【名言】2 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祛瘀,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
本虚者,当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
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肺癌【名言】1 治疗肺癌必须处理好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祛邪与扶正的三个关系。
肺癌晚期患者不能手术,不能放疗、化疗,或放疗、化疗的间歇期,患者脾胃尚可,此时当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兼顾脾胃;手术后,一般见虚证为多,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清理余毒为辅,以加速体力和脏腑功能的恢复;放疗时的反应多见热毒伤阴,治以清肺养胃滋肾为主;化疗时的反应,以药毒伤及气血、脾胃、肝肾为多,常用解毒、调脾胃、补气血、养肝肾为主的方药;在用药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攻不能过,过则伤正。
补不能腻,腻则有碍脾胃。
【名言】2 肺癌的虚以阴虚、气阴两虚为多见,实则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之病理变化。
因此,对于肺癌治疗……以养阴生津、益气养阴、益气健脾、滋阴温阳等扶正为主,佐以化痰软坚、理气化痰、清热解毒的祛邪药物进行治疗。
心脑病证心悸【名言】1 治疗之法,宁其心以壮胆气,无不瘥者矣。
【名言】2 治之之法,怔忡者,与之逐水消饮之剂;惊悸者,与之豁痰定惊之剂……总之,要在调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
【名言】3 心律失常一证颇为难治。
一是要善于识脉,二是要善养心神,三是要善治兼证。
胸痹心痛【名言】1 补必兼通,通必兼补。
虚尚不能急补,滞可先予开通。
【名言】2 初病宜温宜散,久痛宜补宜和。
【名言】3 微者但通其上焦不足之阳,甚者必驱下焦厥逆之阴。
眩晕【名言】1 治痰须建中,息风可缓晕。
【名言】2 条其治法,上焦窍络火郁,用泄热法从胆治之;中虚风阳扰胃,用填补法从胃治之;下元水涸火升,用摄纳法从肝肾治之。
中风病【名言】1 此证予历治历效者,良由先为疏通经络,活血调气,然后以补剂收功。
【名言】2 养血则风自灭,顺气则痰自除。
二语乃治风之纲领。
【名言】3 此病宜开者最多,宜于固气以回阳救逆而固脱者甚鲜。
此数十年临症之验耳,不可不察。
失眠【名言】1 失眠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
失眠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
【名言】2 导痰清火以治其标,稍得效验,仍须养血收神,兼之静定以治其本,则不再复以竭其真也。
痫病【名言】1 治此者,当察痰察气,因其甚者而先之。
【名言】2 治之不需分五,俱宜豁痰顺气,清火平肝。
【名言】3 治法要以补肾为本,豁痰为标,随经见证用药。
癫病【名言】1 治癫先逐其痰,次复其神,养其阴。
【名言】2 欲去病根,非求之情志不可。
狂病【名言】初病者,宜泻其实;久病者,宜安其神。
脾胃病证胃痛【名言】1 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
夫通则不痛,理也。
但通之法,各有不同。
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名言】2 胃病治肝,本是成法,但治肝应知肝为刚脏,内寄风火,若一味刚燥理气,则肝木愈横,胃更受伤矣。
【名言】3 治疗慢性胃炎用药方面,一须注意“灵通”二字;二须注意“升降”二字;三要在辨证用药的同时,注意结合辨病用药。
痞满【名言】1 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为患。
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久之固中气……【名言】2 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忌破气、攻下、湿润、苦寒。
宜健脾,兼散结滞、甘温、辛香。
腹痛【名言】1 治之皆当辨其寒热虚实。
随其所得之证施治,若外邪者散之,内积者逐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闭则通之,血则消之,气则顺之,虫则追之,积则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调养气血,斯治之要也。
【名言】2 理气滞不宜动血,理血滞则必兼行气也。
古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治痛大法,不外温散辛通,而其要则初用通腑,久必通络。
呕吐【名言】1 治呕吐必泄肝安胃。
用药主苦降辛通,佐以酸泄。
【名言】2 当以祛饮为主……热者宜佐苦寒以降火,寒者宜佐辛温以暖中。
【名言】3 停食痰积者,则当顺气和胃而消导之。
呃逆【名言】1 寒呃宜温宜散,寒去而气自舒;热呃宜降宜清,火静而气自平;虚脱呃则非大补真元,必难镇慑也。
【名言】2 呃逆证凡声强气盛而脉见滑实者,多宜清降;若声小息微而脉见微弱者,多宜温补。
噎膈【名言】1 初期运用疏肝理气,豁痰化湿,活血通络治其实;后期重在滋阴润燥,益气养血治其虚。
【名言】2 凡治噎膈大法,当以脾肾为主。
盖脾主运化,而脾之大络布于胸膈;肾主津液,而肾之气化主乎二阴。
故上焦之噎膈,其责在脾;下焦之闭结,其责在肾。
治脾者宜从温养,治肾者宜从滋润,舍此二法,他无捷径也。
泄泻【名言】1 凡泻皆兼湿,初值分理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提,必滑脱不禁,然后用药涩之,其间有风胜兼以解表,寒胜兼以温中,滑脱涩住,虚弱补益,食积消导,湿则淡渗,陷则升举,随证变用,又不拘于次序,与痢大同。
【名言】2 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
【名言】3 久泻虚中挟实,不宜分利,不宜纯补,以免伤阴恋邪,要注意邪正关系,调虚实,调寒热,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
便秘【名言】1 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
【名言】2 治阳虚者,但益其火,则阴凝自化;治阴虚者,但壮其水,则泾渭自通。
【名言】3 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
【名言】4 肠胃皆腑,以通为用。
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
吐血【名言】1 治实火之吐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吐血,养正为先,气壮则自能慑血。
此治疗之大法,不可违也。
【名言】2 凉血必先清气……气凉则血自归经。
若有瘀血凝滞,又当先去瘀而后调气,则其血立止。
便血【名言】1 大要,初起当清解肠胃之湿热,久则调和中焦之气血。
【名言】2 胃热肝火宜乎清,凉血柔肝常同进;若遇血涌当急止,为防瘀留应祛瘀;生血统慑赖乎脾,见虚当补理易明。
胃癌【名言】1 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以补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阴育阳,健脾调胃,佐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名言】2 临症每多注意兼顾,用药亦多寒温并用,升降并用,补泄并用。
肝胆病证黄疸【名言】1 阳主明,治在胃;阴主晦,治在脾。
【名言】2 阳黄者,湿热证也,宜于清利;阴黄者,血气败也,宜于温补。
【名言】3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须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胁痛【名言】1 治之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而导其气。
【名言】2 胁下有瘀血,行气药中加桃仁不去皮尖,并香附之类。
胆胀【名言】胆胀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
临床当辨虚实,虚者宜补中宣通,实者宜泻中通降。
鼓胀【名言】1 证偏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者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证偏重气滞、瘀血、水饮者应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总之,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
【名言】2 疏肝调郁为主,配合活血化瘀、咸寒软坚,调整阴阳,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治疗。
【名言】3 此病本虚标实,岌岌可危。
其治在中焦。
应从长计议,以扶正调理为主,祛水攻邪为辅。
单纯攻伐,有失整体治疗精神,为医家所忌。
肝癌【名言】1 肝癌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为虚实挟杂,既有毒瘀之实,又有气血亏损之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