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设计原理: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
设计原理: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1.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是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能够直接传递情感和意义。
在学习和应用色彩搭配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原理:1.1 色轮理论色轮是指由各种颜色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组成的圆环图。
常见的色轮包括RGB、CMYK以及RYB等。
通过色轮,我们可以了解到颜色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1.2 色彩属性除了颜色之外,每种颜色还具有不同的属性,例如亮度、饱和度和纯度。
这些属性对于表达特定情感非常重要。
1.3 色彩的情感联想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
例如,红色常被认为代表活力和激情,蓝色则经常与冷静和稳定相关联。
2. 色彩搭配原则了解了基本原理后,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有效地进行色彩搭配:2.1 对比原则对比是通过差异来引起注意的一种方式。
在色彩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对比来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常见的对比方式包括互补色、对立色和明暗对比等。
2.2 类似原则类似是指将具有相似颜色属性的颜色放在一起,构成某种主题或氛围。
这种搭配方式可以产生和谐、平静或温暖的感觉。
2.3 调和原则调和是指将不同颜色进行柔和地结合,形成一种柔美的效果。
通过调和,我们可以避免过于鲜艳或突兀的搭配。
3. 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响应。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色彩搭配及其情感表达:3.1 红 + 黑这种搭配常被用于传递力量、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意义。
它往往被运用于运动品牌以及具有冲击力需求的设计中。
3.2 蓝 + 白蓝白相间往往给人一种清新、冷静的感觉,常被用于健康、科技和教育相关领域。
它可以传递专业、稳定以及可信赖的情感。
3.3 黄 + 橙黄橙搭配常被用于传递活力和温暖的情感。
这种颜色组合往往在娱乐、旅游和食品行业中被广泛使用,因为它能够引发快乐和愉悦的联想。
结论色彩搭配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运用基本原理和搭配原则,可以准确表达出所需情感。
产品包装设计色彩搭配
产品包装设计色彩搭配一、引言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搭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恰当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还能传达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形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原则、技巧以及实际应用,以期为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1. 色彩和谐: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和谐性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确保所选色彩在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上相互协调,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
2. 突出主题:色彩搭配应围绕产品的主题和定位进行。
例如,对于环保主题的产品,设计师可以选择绿色调来强调其环保属性。
3. 吸引注意力:色彩具有吸引注意力的特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对比强烈或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4. 传达情感:色彩能够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信息。
设计师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喜好,选择能够引发积极情感的色彩。
三、色彩搭配的技巧1. 对比与协调:通过对比和协调不同的色彩,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设计师可以尝试使用补色、类似色或渐变色等搭配方式,以达到对比与协调的平衡。
2. 色彩层次:在包装设计中,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可以形成色彩层次感。
这有助于增强包装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
3. 色彩面积:合理控制不同色彩在包装上的面积分布,可以突出产品的重点信息。
一般来说,主色调应占据较大面积,而辅助色彩则用于点缀和衬托。
4. 色彩与文字:色彩与文字的搭配也是产品包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师需要确保文字与背景色彩的对比度足够高,以保证文字信息的清晰可读。
四、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 食品包装:在食品包装中,色彩搭配通常用于强调食品的口感、营养成分或品牌形象。
例如,对于健康食品,设计师可以选择绿色调来强调其天然健康属性;对于甜品,则可以使用粉色或黄色调来激发消费者的食欲。
2. 化妆品包装:化妆品包装中的色彩搭配通常用于展现产品的质感、功效和品牌形象。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来突出产品的特色,如使用粉色或紫色调来表现女性的柔美和浪漫。
色彩构成的形式美原则
19
色彩的层次
精选ppt课件
20
精选ppt课件
21
五、点缀色
点缀是面积对比的一种形式。点缀色在色彩构成中能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画龙点睛的“点睛” 指出了点缀色布局位置要恰当,不 点在眼睛之上,就会变成画蛇添足;“点睛”还表明点缀色在 面积上也要恰到好处,面积太大则使统一的色调遭到破坏,面 积太小则容易被周围的色彩所同化而不能起到作用。点缀之色 都具有醒目、活跃的特点,有经验的配色师总是十分慎重、十 分珍惜地将最鲜明、最生动的色彩用到最关键的地方,让点缀 之色真正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色彩的层次表现主要依靠明度对比。所谓“层次”从一定意 义上讲即“明暗也”。
要表现色彩的层次感必须遵循自然色彩明暗变化的规律,只有 当色彩建立深、中、浅或浅、中、深的明暗渐变关系时才能构 成层次。色彩中黑色明度最低,白色明度最高,它们常常被用 来衬托和加强色彩的层次。
精选ppt课件
18
精选ppt课件
色彩构成
精选ppt课件
1
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色彩构成,狭义就是色彩的布局。色彩艺术设计要求各种色彩 在空间位置上必须是有机的组合,它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 有秩序、有节奏地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 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现就其构成的基本法则阐述如下。
一、色彩的均衡 均衡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各种色块的份量将会在人们审
精选ppt课件
22
点缀色
精选ppt课件
23
精选ppt课件
24
六、色彩的衬托
色彩的衬托是指图色与底色(或背景色)的关系。
衬托依赖于面积对比,没有面积对比就谈不上衬托。衬托主要 有下列形式:
1.明暗衬托 用较大部分的亮色(或暗色)把较小部分的暗 色(或亮色)包围起来。如浅色地配深色图,深色地配浅色图。
ui设计的色彩搭配及原则
ui设计的色彩搭配及原则在UI设计中,色彩搭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用户体验和界面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色彩搭配可以让用户感到舒适和愉悦,同时也能传达出产品或品牌的特点和个性。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帮助你设计出生动、有吸引力的界面。
1. 对比度原则:对比度是指两个颜色之间明暗程度的差异。
在色彩搭配中,合理的对比度可以增强界面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一个明亮的主色调,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深色或浅色的辅助色调。
2. 类似色彩搭配原则:类似色彩搭配是指选择色相相近的颜色进行搭配。
这种搭配方式可以创造出柔和、和谐的效果,常用于传递温暖、柔和、舒适等感觉。
例如,选择不同深浅的绿色来搭配,可以给人一种自然、生机勃勃的感觉。
3. 互补色彩搭配原则:互补色彩搭配是指所选颜色在色相上呈180度的关系。
这种搭配方式对比强烈,使色彩更加鲜明,常用于突出重点或引起注意。
例如,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它们的搭配可以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4. 色彩分割原则:色彩分割可以通过在界面中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块来达到。
这种方式可以清晰地分割页面的不同部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层次结构和组织方式。
例如,在设计一个网页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背景来突出不同的内容区块。
5. 色彩渐变原则:色彩渐变可以通过在相邻的颜色之间平滑过渡来达到。
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传达某种变化或色彩层次感。
可以使用线性渐变或径向渐变来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在按钮上应用渐变来增强立体感。
综上所述,色彩搭配在UI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掌握对比度、类似色、互补色、色彩分割和色彩渐变等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生动、吸引人的界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目标用户群可能需要不同的色彩搭配方式,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
色彩设计如装饰设计的其他部分设计一样,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室内外空间的功能与色彩的关系,以及色彩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等,创造出美观、和谐、舒适的色彩环境。
色彩设计遵循的原则如下。
1.满足功能要求由于色彩能从生理、心理方面对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而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因此,色彩设计应充分考虑空间环境的性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等等。
例如,教学楼、办公楼是人们学习、工作的场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色彩对人们视觉的调节作用,色彩变化不宜过多,以柔和、明亮、淡雅的中性色构成室内简洁、明快、稳重的色调,营造出一个安宁、平静、轻松的色彩环境。
商场、商店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出售商品,色彩设计应以突出商品为目的,其界面、货柜架等色彩应以简洁淡雅的中性灰色为主,并以此来衬托出色彩丰富、琳琅满目的商品。
副食店鲜肉部的墙面,不宜用红或偏红的色彩,因为色彩的对比与补色残像作用会产生绿色补色,使鲜肉看起来不新鲜。
相反,若用浅绿色墙面,这样的对比可使鲜肉看起来更新鲜红润。
满足功能要求不能仅仅从概念或一般理解中去考虑,现代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致使许多环境也改变了原来固有的某种模式或概念。
在设计中,应认真分析空间环境的性质、用途,分析人们对色彩的感知过程和变化因素,只有认真分析,才能找出适合的色彩。
譬如,医院应该是清洁、干净,传统的色彩概念以白为主的,但现代科学证实,人们长期在白色的环境中,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视力疲劳,并且会联想到疾病与死亡,对人心理、生理都是不利的。
2.符合形式美原则色彩设计也应该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处理好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平衡与稳定等关系。
(1)基调与辅调。
室内外色彩的基调,也称为主调,是指空间的界面、家具以及陈设中,面积最大,感染性最强的色彩,它在室内外空间的环境气氛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空间的冷暖、性格、气氛等都要通过主调来体现;辅调是指与主色调相呼应的,在空间中起到点缀、平衡作用的小面积的色彩。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在建筑艺术设计中,色彩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它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
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还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
为了保证色彩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准确表达和统一规范,我们需要了解色彩运用的原则和规范要求。
一、色彩运用的原则1. 色彩环境的协调性原则在建筑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应考虑到整体环境的协调性。
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应当遵循色彩搭配的原则,如冷暖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相近色搭配等。
通过合理的色彩组合,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建筑环境。
2. 色彩的表现力原则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用于表达建筑的功能、特征及内在的含义。
在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域中,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来体现其特点,如用明亮的色彩来表达开放、活泼的空间,用低调的色彩来表达稳重、庄重的空间,以及用温暖的色彩来表达温馨、舒适的空间等。
3. 色彩与光线的相互作用原则光线是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色彩的表现也受到光线的影响。
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中,应注意光线的影响因素,如自然光、人工光和照明设施等。
合理利用光线与色彩的相互作用,可以达到细致、丰富的色彩效果。
二、色彩运用的规范要求1. 建筑风格与色彩的一致性建筑的整体风格与色彩应相互匹配,以保持建筑的整体统一性。
不同风格的建筑应运用相应风格特征的色彩,如传统建筑可以采用较为鲜明、深沉的色彩,现代建筑则多采用简约、明亮的色彩。
2. 色彩与功能的适应性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域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
公共空间通常需要明亮、热情的色彩来提升人们的活力与积极性;私密空间则需要安静、温暖的色彩来营造放松、舒适的氛围。
色彩的运用应与功能相适应,并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
3. 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建筑的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过于突出或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以及周围建筑的色彩都应考虑在内。
合理选择与周围环境融合的色彩,能够使建筑更好地融入整体环境。
设计的颜色搭配与配色原则
设计的颜色搭配与配色原则在设计中,颜色的选择和搭配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视觉效果,还能够传递出特定的情感和信息。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深入了解颜色的搭配原则和配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设计的颜色搭配与配色原则,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一、颜色搭配原则1. 色彩相近原则色彩相近原则是指选择颜色时,可以选择相似色系或相邻色系的颜色进行搭配。
相近色搭配可以使整个设计看起来和谐平衡,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例如,在设计一个自然风景的插画作品时,可以选择绿色、黄色和棕色等相近色系进行搭配,以展示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2.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使用颜色,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吸引人的眼球。
常见的对比方式包括互补对比、对比对比和冷暖对比。
互补对比是指使用两个互补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等。
对比搭配让色彩更加鲜明,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3. 色彩均衡原则色彩均衡是指在设计中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不同颜色,避免过多地使用某一种颜色,使整体呈现均衡美感。
在进行色彩均衡时,可以根据颜色的明度、饱和度和色相来进行合理的搭配。
色彩均衡的搭配方法可以包括使用主色调、辅助色调和中性色调等。
二、配色原则1. 色彩三分法色彩三分法是指在配色中使用三种色调,分别为主色调、辅助色调和强调色调。
主色调是整个设计中占主导地位的颜色,辅助色调则是用来衬托主色调或增加整体色彩层次感的颜色,而强调色调则是用来进行突出和吸引注意力的颜色。
2. 色彩四分法色彩四分法是在色彩三分法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基调色。
基调色是整个设计的基础色,用来给整体设计增添一种稳定和统一的感觉。
三、实用的配色技巧和建议1. 色彩心理学了解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选择和搭配颜色。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绿色代表和谐和平静,蓝色代表冷静和信任等。
根据不同的情感和目标,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所希望的信息和情感。
2. 色彩工具的应用使用色彩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颜色的搭配和选择。
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
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规范要求色彩是环境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感受以及对环境的认知。
因此,在环境设计中,正确运用和规范要求色彩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环境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原则,以及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
一、色彩运用的原则1. 色彩搭配原则在环境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十分重要的。
色彩的搭配需要考虑整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以及与设计目的相符合。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和同色系法。
对比法是指运用对比色进行搭配,以达到产生强烈对比的效果;类比法是指使用颜色相近或有某种关联的颜色进行搭配,以柔和的方式展现设计意图;同色系法则是在同一颜色系列内进行搭配,以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2. 色彩心理学原则色彩心理学是研究色彩对人的心理、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在环境设计中,运用色彩心理学原则可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例如,红色能够激发人们的注意力和活力,适合运用在活动场所;蓝色有一种冷静、安静的感觉,适合运用在休息区域。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心理学原则,可以更好地调动人们的情感和体验。
3. 色彩与功能的结合在环境设计中,色彩的运用需要与具体的功能和设计目标相结合。
不同的功能对色彩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医院需要运用冷静安静的色彩,办公场所需要运用激发创造力和专注力的色彩。
因此,在色彩运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使用场所的功能,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感受。
二、规范要求1. 色彩选择的规范在环境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首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以免造成眩目或黯淡的效果。
其次,需要遵循不同场所的色彩规范,例如医院通常倾向于使用淡雅的色彩,而儿童乐园则可以使用明亮鲜艳的色彩。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色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以及与其他设计元素的协调性。
2. 色彩运用的安全规范在环境设计中,色彩运用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例如,在紧急逃生通道和应急出口处,需要使用明亮的色彩,以便人们能够清晰地辨认出来。
建筑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原则
建筑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原则一、引言色彩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受,传达建筑的特定信息和意义。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原则,以指导设计师在项目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二、色彩与环境1. 心理影响不同的色彩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红色可以激发人的兴奋和活力,适合用在体育馆等场所;蓝色则有安静和宁静的效果,适合用在图书馆和休息区域。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使用场所和期望的情绪效果,选择适合的色彩。
2. 文化和语境不同文化中,色彩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代表纯洁和清新,而在东方文化中,白色往往与丧礼和悲伤联系在一起。
因此,设计师在选择色彩时,需要考虑到所处的文化和语境,以避免产生误解或不适宜的效果。
三、色彩的组合与搭配1. 色彩相容性在建筑设计中,色彩的相容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相邻色彩的搭配应该具有和谐的感觉,不能产生冲突或不协调的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相似色,即在色轮上相邻的颜色,来构建柔和和谐的色彩组合。
2. 色彩对比色彩的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强调建筑的形状和结构。
例如,使用互补色,即在色轮上相对的颜色,可以创造出明亮而引人注目的色彩对比效果。
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目标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的色彩对比方式。
四、色彩的空间运用1. 色彩的空间感受颜色会对空间产生影响,改变人们对空间的感知。
深色可以让空间显得更加紧凑和温暖,适合用在较大的室内空间;浅色则可以让空间显得更加宽敞和明亮,适合用在较小的室内空间。
因此,设计师在选择颜色时要考虑到空间的大小和预期的感受效果。
2. 色彩的空间分隔色彩的运用可以将空间进行分隔和界定。
例如,在大开放式办公区域中,设计师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来营造出不同的功能区域,提供更好的工作体验和空间组织。
五、色彩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 建筑风格与色彩不同的建筑风格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偏好与运用。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是指各种颜色之间的搭配和协调,使整体色彩产生视觉上的和谐感。
以下是实现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
1. 对比原则:相互对比的颜色能够增强亮度和饱和度的感知效果,常见的对比方式包括暖色与冷色、互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2. 色彩搭配原则:选择相近色调的颜色进行搭配,能够创造出柔和和谐的效果。
例如,使用相邻的蓝色和绿色或红色和橙色等。
3. 三原色原则:红、黄、蓝被认为是色轮的三原色,它们可以通过混合产生其他所有颜色。
在色彩调和中,合理地使用这三个基本颜色可以使整体效果更加和谐。
4. 色彩明暗原则:通过增加或减小颜色的明暗度,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
明亮的色彩搭配会给人带来活泼、轻松的感觉,而暗淡的色彩则会产生稳重、沉稳的效果。
5. 色彩饱和度原则:鲜艳的颜色能够吸引眼球,但过于饱和的颜色也可能引起视觉疲劳。
因此在设计中,适度控制颜色的饱和度,平衡整体效果。
6. 色彩的空间分布原则:在设计中合理分布色彩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和动态效果。
通过将鲜艳的颜色放置在关注点附近,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
综上所述,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包括对比、搭配、三原色、明暗、饱和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考虑,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原理,可以创造出视觉上和谐、舒适的色彩效果。
色彩设计的五大原则1-2
有了白色,红色更注目; 有了白色,红色更注目; 有了红色,白色更干净。 有了红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更干净。
红色:燃烧,燥热, 红色:燃烧,燥热,刺眼 白色: 白色:焦点
有了黑色,红色更热情; 有了黑色,红色更热情; 有了红色,黑色更庄重。 有了红色,黑色更庄重。
相邻色搭配技巧1: 相邻色搭配技巧 : 一种颜色纯度较高的 时候, 时候,另一种颜色选 择纯度或明度较低的。 择纯度或明度较低的。
同一颜色可以充当多 种角色。 种角色。 大段文字内容, 大段文字内容,其背 景色通常采用跳跃的 颜色。 颜色。
深棕色 蓝色
双 色 设 计 更 有 个 性
淡棕色
当主色不明确时, 当主色不明确时,可用色彩基调判断法
辅助色的秘密
判断辅助色用得好不好: 判断辅助色用得好不好: 去掉它,画面不完整;有了它,主色更显优势。 去掉它,画面不完整;有了它,主色更显优势。
传播内涵(阅读心理) 传播内涵(阅读心理)有可能高于面积原理
区别主色的关键:
十分抢镜的颜色,有 可能是主色,也有可 能是点缀色。 区别的重点:谁在第 一时间进入你的视野, 影响你对整个作品的 感官和印象。 点缀色通常是面积较 小的部分,为了方便 阅读提醒注意而出现 的。
区别主色的关键:
深棕色 蓝色 淡棕色
橙色是主色吗? 橙色是主色吗?
同类色使画面柔和,对比色较强烈,间隔色介于两者之间。 同类色使画面柔和,对比色较强烈,间隔色介于两者之间。
点缀色的应用
点缀色特点:出现的次数多;颜色非常跳跃,与其他颜色反差 点缀色特点:出现的次数多;颜色非常跳跃, 大;引起阅读性
点缀色能决定 画面的色彩关系
相邻色搭配技巧2: 相邻色搭配技巧 : 选择同一色相, 选择同一色相,改变其明度 和纯度。 和纯度。
设计的配色原则如何选择适合的颜色搭配
设计的配色原则如何选择适合的颜色搭配在设计领域中,配色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用户的感受。
正确选择适合的颜色搭配是一门艺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设计配色原则,帮助您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让您的设计作品更加出众。
一、色彩搭配原则1. 色轮理论色轮理论是基于颜色环,将颜色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图表。
常见的色轮有三原色、六色和十二色等。
色轮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颜色之间的关系,根据色轮的位置选择相邻色、互补色或对比色进行搭配。
- 相邻色:色轮上相邻的颜色会有一定的相似性,搭配在一起可以形成柔和、和谐的效果。
比如选择相邻的蓝色和绿色进行搭配。
- 互补色:色轮上互补的颜色位于相对的位置,搭配在一起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比如选择红色和绿色进行搭配。
- 对比色:色轮上距离较远的颜色形成对比色,搭配在一起可以形成鲜明、抢眼的效果。
2. 灰色系搭配灰色系是指以灰色为主要色调搭配其他颜色。
灰色可以中和其他颜色的过于鲜艳或过于深沉,让整体感觉更加平衡。
在搭配灰色系时,可以选择搭配的颜色在灰色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亮度和饱和度,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 搭配高亮度的灰色:与高亮度的灰色搭配可以形成清新、明亮的感觉。
- 搭配低亮度的灰色:与低亮度的灰色搭配可以形成稳重、内敛的感觉。
3. 色彩三分法色彩三分法是通过在色轮上将颜色分为冷色、暖色和中性色三个类别,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搭配的颜色。
冷色给人一种清新、沉稳的感觉,暖色给人一种热情、活泼的感觉,中性色则相对稳定、平和。
- 冷色系搭配:选择冷色系能够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比如蓝色和绿色的搭配。
- 暖色系搭配:选择暖色系能够给人一种热情、活泼的感觉。
比如红色和黄色的搭配。
- 中性色系搭配:中性色系可以与其他颜色很好地进行搭配,形成柔和、稳定的效果。
比如灰色和棕色的搭配。
二、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1. 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选择适合的配色方案可以帮助建立品牌形象和提升产品的可识别性。
UI设计之色彩三色搭配原则
UI设计之色彩三色搭配原则色彩是UI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能够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于产品的感知和使用体验。
在UI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而色彩三色搭配原则是指利用三种颜色进行搭配,以达到视觉的美感和协调。
色彩搭配原则是基于色彩的三大属性:明度、色相和饱和度。
明度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程度,色相指的是颜色的种类,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1.对比原则:色彩搭配要有明显的对比度,以确保UI界面的清晰和易读性。
对比度可以通过将颜色与其互补色进行搭配来实现。
互补色指的是位于色彩环上互为对称的两种颜色,它们之间的对比度非常高。
例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
通过使用互补色进行搭配,可以使UI界面的元素更加突出和醒目。
2.类似色搭配原则:色彩搭配要选择相邻的色彩进行搭配,以形成和谐的色彩组合。
类似色搭配可以通过色相相近的颜色进行搭配来实现。
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相邻的颜色。
类似色搭配能够产生柔和、平和、舒适的视觉效果,适合用于营造和谐的氛围和风格。
3.三角形搭配原则:色彩搭配要选择形成三角形的颜色进行搭配,以达到动态和有趣的效果。
三角形搭配可以通过在色彩环中选择一个主色,然后选取与主色相等距离的两种颜色进行搭配来实现。
例如,选择红色作为主色,然后选择与红色相等距离的绿色和紫色进行搭配。
三角形搭配能够产生活力、有趣和动感的视觉效果,适合用于强调和突出一些元素。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考虑目标用户的喜好和使用环境。
根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合的色彩组合。
例如,如果目标用户是年轻人,可以选择明亮、鲜艳的色彩组合;如果目标用户是商务人士,可以选择低调、稳重的色彩组合。
2.其次,要考虑色彩的情感表达和品牌定位。
色彩能够传递情感,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
通过选择适合的色彩组合,可以与品牌形象相呼应,传达出正确的情感和信息。
室内色彩设计的要求及基本原则
室内色彩设计要求及基本原则一、室内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1、空间的使用目的。
不同的使用目的,如会议室、病房、起居室,显然在考虑色彩的要求、性格的体现、气氛的形成各不相同。
2、空间的大小、形式。
色彩可以按不同空间大小、形式来进一步强调或削弱。
3、空间的方位。
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因此,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
4、使用空间的人的类别。
老人、小孩、男、女,对色彩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色彩应适合居住者的爱好。
5、使用者在空间内的活动及使用时间的长短。
学习的教室,工业生产车间,不同的活动与工作内容,要求不同的视线条件,才能提高效率、安全和达到舒适的目的。
长时间使用的房间的色彩对视觉的作用,应比短时间使用的房间强得多。
色彩的色相、彩度对比等等的考虑也存在着差别,对长时间活动的空间,主要应考虑不产生视觉疲劳。
6、该空间所处的周围情况。
色彩和环境有密切联系,尤其在室内,色彩的反射可以影响其他颜色。
同时,不同的环境,通过室外的自然景物也能反射到室内来,色彩还应与周围环境取得协调。
7、使用者对于色彩的偏爱。
一般说来,在符合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合理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才能符合使用者心理要求。
在符合色彩的功能要求原则下,可以充分发挥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
二、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1、色彩的协调问题室内色彩设计的根本问题是配本问题,这是室内色彩效果优劣的关键,孤立的颜色无所谓美或不美。
就这个意义上说,任何颜色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不恰当的配色,而没有不可用之颜色。
色彩效果取决于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其色彩效果可以迥然不同,这是色彩所特有的敏感性和依存性,因此如何处理好色彩之间的协调关系,就成为配色的关键问题。
如前所述,色彩与人的心理、生理有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注视红色一定时间后,再转视白墙或闭上眼睛,就仿佛会看到绿色。
此外,在以同样明亮的纯色作为底色,色域内嵌入一块灰色,如果纯色为绿色,则灰色色块看起来带有红味,反之亦然。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原则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原则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是决定整个空间氛围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使室内空间更加美观、舒适,而错误的色彩搭配则可能会给人带来不适或视觉上的混乱。
以下是一些室内设计色彩搭配的原则:1. 确定主色调:在室内设计中,通常会有一个主导的颜色,这是整个空间的主色调。
主色调可以是墙壁、地板或家具的颜色。
选择主色调时,应考虑其与室内其他元素的和谐性,以及它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暖色调(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可以营造出温馨和舒适的氛围,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和紫色)则更适合冷静、清新的氛围。
2. 色彩平衡:在一个室内空间中,色彩的平衡至关重要。
要避免使用过多的颜色和过亮的色彩,以免让人感到混乱和不安。
一般来说,一个房间的颜色不要超过三种,而且要确保其中一种颜色是主色调。
3. 利用对比:对比是室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原则。
通过对比不同的颜色,可以使空间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使用对比色的墙壁和家具,或者在同一个空间中使用不同明度的颜色。
4. 与家具的搭配:颜色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家具的颜色和材质。
例如,深色的木质家具适合与淡色的墙壁搭配,而金属或玻璃家具则更适合与暗色或亮色的背景搭配。
5. 创造层次感:在室内设计中,创造层次感是关键。
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材质,可以使空间更加立体、有深度。
例如,可以使用渐变的颜色或使用不同材质的组合。
6. 考虑心理效应:颜色对人的心理和情绪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如蓝色让人感到平静和放松,红色可以激发人的热情和活力。
因此,在选择颜色时,应考虑到它们可能引起的心理效应。
7. 适应空间用途:室内的色彩搭配还要考虑到房间的用途。
例如,暖色调和软质材料更适合作为卧室的主色调,因为它们有助于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冷色调和硬质材料可能更适合作为厨房或工作室的主色调,因为它们更耐脏,也更容易清洁。
总的来说,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包括美学、心理学、实用性和环境因素等。
建筑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建筑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一、建筑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1.和谐搭配:在建筑色彩搭配中,要追求和谐统一的效果。
设计师需根据建筑的特点、风格和功能来选择合适的色彩,使建筑色彩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
2.对比突出:对比是建筑色彩搭配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建筑的线条、造型和层次感。
合理运用对比,使建筑在整体和谐的基础上,更具特色和视觉冲击力。
3.符合功能需求:建筑色彩搭配应符合建筑的功能特点。
例如,办公建筑可选择稳重、低调的色彩,而教育建筑可选择活泼、明亮的色彩。
4.考虑地域文化:建筑色彩搭配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因素。
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着各自的色彩特点,如我国传统建筑的色彩搭配强调红墙、绿瓦、金黄装饰,体现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5.注重环保与生态:建筑色彩搭配应注重环保与生态,尽量选择与环境相协调的色彩。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可选择与周边植被、水源等自然元素相近的色彩,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二、建筑色彩搭配的技巧1.掌握色彩明度:明度是色彩的亮度,掌握色彩明度有助于营造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建筑色彩搭配中,可通过不同明度的色彩组合来突出建筑的层次感和线条感。
2.运用色彩纯度:色彩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在建筑色彩搭配中,适当提高色彩纯度,可以增加建筑的活力和个性。
但需注意,过高纯度的色彩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应适当控制。
3.利用色彩互补:色彩互补是指在色轮上相对位置的色彩,如红与绿、蓝与橙等。
在建筑色彩搭配中,利用色彩互补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使建筑更具特色。
4.渐变色彩运用:渐变色彩是指色彩由一个颜色逐渐过渡到另一个颜色的过程。
在建筑色彩搭配中,运用渐变色彩可以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5.注重色彩比例:在建筑色彩搭配中,合理控制色彩的比例和分布,使各个色彩之间形成和谐、平衡的关系。
综上所述,建筑色彩搭配需遵循基本原则,同时运用一定的技巧,才能营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外观。
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建筑色彩搭配贡献力量。
界面设计色彩原则
界面设计色彩原则在界面设计中,色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运用色彩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品牌形象,传递信息和情感。
下面将介绍一些界面设计中常用的色彩原则,帮助设计师在色彩选择和运用中提供指导。
一、色彩搭配原则1. 色彩对比:在界面设计中,色彩对比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信息的层次和关系。
通常使用互补色(如红色与绿色)或对比强烈的互补色(如黑白)来增加对比度,使信息更加清晰。
2. 色彩平衡: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应该呈现一种平衡感,不过分偏向某种颜色。
可以使用相近色或相同色调的颜色,使整个界面看起来和谐统一。
3. 色彩饱和度:色彩的饱和度可以影响用户的情感体验。
通常,饱和度高的颜色更加鲜艳、活泼,适合用于突出重点信息;而饱和度低的颜色则更加柔和、稳重,适合用于传达稳定和安全感。
二、色彩传递信息原则1. 主色彩:界面设计中通常会选择一个主色彩来代表品牌或产品的特点和风格。
主色彩应该与品牌形象相符,能够传递出正确的信息和情感。
2. 辅助色彩:在主色彩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辅助色彩来增加界面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辅助色彩应该与主色彩相协调,不过分抢夺用户的注意力。
3. 功能色彩:界面设计中的一些功能模块需要通过色彩来进行区分。
例如,可以使用红色表示警告或错误,绿色表示成功或完成,黄色表示警示或注意。
三、色彩心理学原则1. 色彩情感: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
例如,红色代表激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信任,绿色代表自然和健康。
在界面设计中,可以根据品牌或产品的定位选择适合的色彩来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
2. 色彩文化:不同的文化对色彩有不同的理解和喜好。
设计师需要了解目标用户所处的文化背景,避免选择可能引起误解或冲突的色彩。
四、色彩可访问性原则1. 对比度:界面设计中,色彩对比度的选择对于视觉障碍用户来说尤为重要。
要确保文本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足够大,以提高可读性和可访问性。
2. 色盲友好:考虑到色盲用户的需求,在界面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过分依赖颜色来传递信息。
产品色彩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Tபைடு நூலகம்anks
产品色彩的定位方法
• 根据品牌定位
在为已有品牌开发新产品时,产品色彩设计要严格与品牌推广策略,品牌形象保持一致。
产品色彩的定位方法
• 根据流行的消费价值定位
产品色彩设计常常由产品的消费价值出发进行定位。
产品色彩的定位方法
• 根据流行色定位 密切关注市场的色彩喜好,根据色彩流行趋势不断改进产品的色彩设计
2、产品色彩设计的程序
④ 重点部位的色彩设计 主色调确定后,为了强调某一部位而进行重点配置,重点施色常用于操作部 位,引人注明的运动部位和商标等。
2、产品色彩设计的程序
⑤ 实验与实施 进行实验来确定色彩设计与产品的配合,发现并修正相关问题。
2、产品色彩设计的程序
⑥ 追踪与管理 收集产品在市场上的相关信息,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调整色彩设计策略,为色 彩设计改进找到切实的依据。
《产品设计基础》
产品色彩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1、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
• 功能性原则:功能为主,表达功能 • 环境性原则:人、机、环境相协调 • 工艺性原则:充分考虑到工艺对产品可能产生的影响 • 嗜好性原则:不同国家地区对色彩的爱好和禁忌 • 经济性原则:成本控制、绿色设计,材质本色 • 人性化原则: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属性和人机关系等各个因素 • 美学原则:运用统一、调和、均衡、比例与分割、韵律等审美法则
2、产品色彩设计的程序
① 市场调查及色彩设计定位 色彩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从市场调查实践中而来,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得 出科学的结论确定产品色彩设计定位,并应用于具体的产品设计中。
产品色彩的定位方法
• 根据本产品发展阶段定位
产品的生命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前两个时期,配色主要突出产 品的功能特点。后两个阶段,注重挖掘市场潜力,如:增加色彩方案,采用流行色等。
论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原则与方法
论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原则与方法色彩是赋予影视动画角色形象以及影视动画故事情节意义的重要元素,它不仅会影响观众的心理感受,还会影响观众的行为反应和情绪变化。
因此,设计师必须恰当地运用色彩,以便充分地突出影角设计的特色,增强影视故事的魅力和可视性。
一般来说,色彩的运用应该有着一定的原则,以下就是运用色彩原则和方法。
第一,根据色彩的性质进行选择。
色彩有着不同的特性,比如红色代表激情、黄色代表朝气、蓝色代表温柔等,这些颜色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影角角色时,需要根据色彩的性质来选择具体的颜色,以更好的突出素材的效果和观众的情感反应。
第二,根据背景制定色彩搭配。
影角角色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色彩本身,而且还要考虑影片背景,因为背景往往会影响影角设计的效果。
例如,在颜色搭配上,如果背景是绿色,那么影角设计时应该使用强调绿色的色彩,以便与背景色调搭配,以凸显影片整体格调;如果背景以活泼的橙色为主,那么影角设计时应该选择色调和橙色搭配的色彩,以便凸显影角角色的特色。
第三,应用色彩比例原则。
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应当遵循一定的色彩比例的原则,这样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使观众在观看时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涵。
一般来说,色彩比例原则表明,设计师可以将多种颜色调和混合,以形成平衡比例,但最终结果应当具有和谐和统一的效果,以确保作品在色彩方面具有优秀的质量。
第四,要考虑色彩的温度感。
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设计师还要考虑色彩的温度感,包括冷色调和暖色调,以期在情绪描述上更加准确地传达影片的特性。
冷色调能够给观众带来冷静、淡定、放松的感受;暖色调则能够带给观众激动、兴奋和欢乐的情绪。
通过正确的温度感来表达情感,可以起到增强影片效果的作用,也能使观众更能够感受到影片的主题。
综上所述,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应当具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无论是根据色彩的性质和背景制定色彩搭配,还是应用色彩比例原则,都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把握;此外,还要考虑色彩的温度感,以正确地表达影视动画中的情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设计的依据与原则是什么?一、形式和色彩服从功能充分考虑功能要求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
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
二、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
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
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
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三、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
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四、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
但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
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
色彩包围出的好心情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
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风格。
色泽功能色彩的心理作用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
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
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色彩与空间感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
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
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色彩与人的情绪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
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
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
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
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墙壁用色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
墙面色彩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
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
墙面的色彩选择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
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
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
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
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
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
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
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
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
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
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音乐与色彩的关系声色迷离色彩与视觉◆颜色感觉要素一个物体在视觉上引起的颜色感觉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l)物体表面将照射光线反射到主间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表面物理与表面几何特性。
(2)照明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波长构成特性一光能在相关视觉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从光源的色品质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温。
(3)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与传送光刺激的能力。
◆色彩视觉的三要素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
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觉采区分色谱段。
缺失了这种视觉属性使无所谓色彩了就像全色盲人的世界那样、根据有无色相属性,可以将外界引起的色感觉分成两大体系:有彩色系与非彩色系。
(l)有彩色系即具有色相同性的色觉。
有彩色系才具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量度。
(2)非彩色系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
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2.饱和度饱和度是那种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觉属性。
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
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浓艳,饱和度也愈高。
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深、浅。
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同我们在彩色显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饱和度感觉也不一样。
眼睛对红色的光刺激强烈,对绿色的光刺激最弱,饱和度低。
因此,中国满大街小巷里跑的红色出租车。
从视觉科学来讲,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没有人喜欢长时间盯着红色的出租车,这么多的红色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的情绪。
而司机之所以选择红色的理由无非有两条,一是红包车价格便宜(红色染料易得到),另一个理由即是所谓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吉利。
其实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毫无科学道理。
3.明度明度是那种可以使我们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觉的视觉属性。
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
请注意:不要对这一定义产生误解,即并非有彩色系便没有明度属性,只是强调明度这一视觉属性是排开色相属性,只涉及明暗层次的感觉,就像用黑白全色胶卷拍照片,只记录明暗层次而不记录色相那样。
根据明度感觉的强弱,从最明亮到最暗可以分成三段水平:白-高明度端的非彩色觉;黑-低明度端的非彩色宽;灰-介于白与黑之间的中间层次明度感觉。
绘画中的素描和不着色的雕塑就是利用这种明度层次来表现艺术主题的。
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
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
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
研究也发现,人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
因此,从打动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
略带黄绿色光最醒目。
人们还发现。
人眼的光谱敏感度也是与亮度水平有依赖关系的在低亮度水平下这条光谱机敏度曲线将会向短波方向平移。
使人眼对短波系列的色彩变得相对地更为敏感起来。
这使得拂晓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变得幽蓝,蓝紫色的花草或物体变得醒目起来。
夜色总是一派乌蓝景象便是这个道理。
这为我们设计户外广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日照特点和不同的环境,设计选择醒目的色彩基调,同时根据广告的面积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
◆视觉适应效果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
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
眼睛构造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
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
这样,人可以藉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明暗适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
例如,从黑暗的屋子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会充满白花花的感觉,稍后才能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
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随之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
视觉的明暗适应能力在时间上是有较大差别的。
通常,暗适应的过程约为5~10min,而明适应仅需0.2s.人眼这种独特的视觉功能,主要通过类似于照相机光圈的器官-虹膜对瞳孔大小的控制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以适应外部明暗的变化。
光线弱时,瞳孔扩大;而光线强时,瞳孔则缩小。
因而在任何光亮度下,人们都能较容易地分形辨色。
3.颜色适应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
法国国旗为红白蓝三色,当时在设计时,该旗帜的最初色彩搭配方案,为完全符合物理真实的三条等距色带,可是这种色彩构成的效果,总使人感到三色间的比例不够统一,即白色显宽,红色居中,蓝色显窄。
后来在有关色彩专家的建议下。
把一者面积比例调整为红:自:蓝= 33:30:37的搭配关系。
至此,国旗显示出符合视觉生理等距离感的特殊色彩效果并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感受、这说明光的颜色会使人的眼睛产生形状大小的错觉。
受色光影响而发生视错的现象还有著名的柏金赫现象。
据国外科研机构测定,红色在680nm波长时,其在白色光照中的明度要比蓝色为480nm波长时的明度高出近10倍。
而在夜晚,蓝色明度则要比红色的明度强出近16倍。
对视觉来说,白天,光谱上波长长的红光其色感显得鲜艳明亮,而波长短的蓝光则显得相对平淡逊色。
但到了夜晚,当光谱上波长短的蓝光色感显得迷人惹眼时,而波长长的红光色感则显得惨淡虚弱。
换句话说,随着光亮条件的变化,人眼的适应状态也在不断地被匡正与调整,对光谱色的视感也与之同步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