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_疯狂的石头_之解构策略
电影欣赏与评价案例分析: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 欣赏与分析
电影欣赏与评价案例分析
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
错身而过,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这就是电影的意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苏联)
英国著名导演盖·里奇(Guy Ritchie)的处女作电影《两杆大烟枪》一上映,变引起了轰动。影片中的故事有皆因哈利 一面设计艾德,使艾德输掉10万英镑病欠下50万英镑的债务,一面派人去偷两杆大烟枪而产生。之后的巧合层出不穷。 《两杆大烟枪》虽只有两条线,但其后来巧合很多,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影片首创多线叙事的黑色喜剧风格被许多导演 真相模仿。 而这一多线叙事的黑色喜剧风格在国产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得到体现,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宁浩也凭借着这部 黑色喜剧电影一炮而红。 首先先谈谈故事情节的设置,这样的情节在中国电影中算是比较新鲜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汇聚着大批的观众。 电影的主线很清晰:发现石头——偷石头——保护石头——假石头换真石头——真石头换回假石头——假石头最终换 回真石头。这样的主线是很具有戏剧性的,而全剧的所有情节都是围绕着主线展开并且环环相扣的。这么一来便很容易 抓住观众的思路。其实中国电影这几年都偏向于走好莱坞的剧情路线:设置矛盾——矛盾对抗——解决矛盾。而无疑 本片中偷石头与保护石头,真假石头的三次调换,这两对动作与反动作正好构成了矛盾的对抗,而最后假石头登堂入室, 真石头遗落人间更显讽刺。假石头展示的是现实社会的浮华,虚假以及人情淡薄。真石头之所以挂在老包女朋友身上显 示的是人间的真情与关怀。比如说有一个情节是说老包还前任5000块的时候,他女朋友毫不犹物的处理。作者选取的几乎全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和普通人物。当然大老板和国际大盗 除外。通常社会的底层人物和一般的普通百姓更能增加电影的纪实风格,虽然这部电影并不走纪实风格路线,但是小人 物的选取却更能让观众感到真实。就好像《偷自行车的人》丢了工作的安东谋生的工具被偷之后带着儿子在市区中寻找 自行车,无奈中只好去偷别人的自行车。人物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现如今的失业率严重,人们对一夜暴富的期 待的惰性精神的社会里,是去描述一群廉洁的不行的努力下降失业率的官员或者是一群热情遵守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毛 主席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打击犯罪的好警察,还是去描述出于各种困境下的普通人?哪一种更加可能接近社会现实?答案 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越来越多的仿港台,仿好莱坞的影视剧出炉,反而效果却让人恶心的原因。很简单, 港台剧,好莱坞由他们自己的生产模式与文化氛围。脱离大众去单独模仿却只能适得其反。那种公司老板,电脑天才, 美女特工不是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拍出来只能让人恶心。疯狂的石头里,老包是个面临下岗的工人,因 为以前学过刑侦,被厂长临时调去当保安主任。三宝是梦想一夜暴富的惰性精神的代表,厂长的儿子是现下流行风气影 响下的代表,市侩,现实,要面子,不学无术。小经理是假资本主义的代表,至于那群小偷则充分体现了现实社会下的 贫穷与虚荣,拜金还有自身的无奈。每一个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部影片较之时下泛滥的武侠大片来说更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与生活气息。并且我可以说,它比什么《英雄》,《无 极》,《夜宴》更让观众容易接受,并且印象深刻。毕竟,好的电影不是光靠特效,明星,金钱就能打凿出来的。关键 是看能不能。
《疯狂的石头》四两拨千斤策略
《疯狂的石头》四两拨千斤策略《疯狂的石头》自2006年6月30日上映以来,票房成绩一路飙升,《石头》上映首周票房达到了200万元,而第二周不可思议地暴涨到了620万元,最后更是已经超过了2300万。
在这个大片越大,小片越小的年代,导演宁浩创造了一个小片的票房神话。
甚至有人提出,《疯》的出现是中国大制作的结束和小制作电影的开始。
提起《疯狂的石头》,相信很多人都观看过,而且还不只一遍的看过。
《石头》确实够疯狂,引得媒体和网络论坛讨论连连,评论界与观众交口称赞,俨然形成一种“石头现象”。
一部无明星、低成本、毫无前期新闻话题的国产电影走出如此直线上扬的票房曲线,堪称奇迹。
营销专家孔长春先生认为这个四两拨千斤的案例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石头》:小导演、小制作、照样出奇制胜!企业:大投入、大手笔,未必有大回报!不出名的导演,成本只有300万的《石头》竟一举拿下两千万元的可观票房,成为国产电影一匹十足的“票房黑马”。
在中国电影界,实属罕见。
而很多大牌导演执导、拥有大牌明星阵容、前期制作超亿元的所谓大片,竟被贬为“口水片”。
就像很多企业,自以为财大气粗,聘请名演员代言、花重金聘请大牌策划公司,结果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麦肯锡兵败实达、叶茂中败笔红金龙……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一部电影好比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而导演好比是策划人。
企业需要的是能够执行的策划,而不是看似华丽,华而不实的一堆废纸。
对于企业而言,量体裁衣相当重要。
否则,企业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营销专家孔长春先生认为,策划人作为企业的军师,眼睛不能只盯在企业的荷包袋上,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创作出具有创新力和执行力的策划方案,创意出具有销售力的广告方案,让企业的每一分钱都能够花在刀刃上,用最小的投入获得企业最大的成功。
二、《石头》:无名角、无炒作、照样叫座叫好!企业:无品牌、缺资金、一招鲜吃遍天很好使!没有大牌明星、制作成本仅仅300万元的《疯狂的石头》,营销的费用同样少得可怜,在造势方面,他们没有选择烧钱式的、狂轰滥炸的广告攻势,而是看重了口耳相传的口碑效应。
电影_疯狂的石头_中的反讽叙事
MOVIEL ITERATURE /作品透视2010年第18期电影 疯狂的石头 中的反讽叙事!夏冬星(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32)[摘 要] 反讽之于 疯狂的石头 具有双重意义,一重是它成功地解构了现代性宏大叙事虚构的世界。
影片通过多层面的反讽策略,在对立的结构中对道义、道德、责任、忠诚、事业、专业、权威、信誉、素质等宏大叙事话语进行了解构,从而迎合了受众以宣泄为目的的消费文化需求;另一重是它呈现了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世界,从而促进了人们的生存反思。
[关键词] 反讽;解构;呈现;生存反思宁浩执导的 疯狂的石头 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保护翡翠的故事。
该影片之所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是因为影片通过多层面的反讽策略,在对立的结构中对道义、道德、忠诚、责任、事业、专业、权威、信誉、素质等宏大叙事话语成功地进行了解构,从而迎合了受众以宣泄为目的的消费文化需求。
反讽是表象与事实相反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的最显著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存在着相互矛盾。
美国佩思大学的罗伯特∀迪雅尼教授把反讽分成四类:(1)语言反讽,即说反话;(2)情境反讽或命运反讽,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表象与事实之间制造的反差:其二是叙事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希望某件事会发生,结果相反的事却发生了;(3)戏剧性反讽,即故事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形成反差;(4)语调反讽,即叙述者以一种语调方式暗示所指与能指的分裂。
电影 疯狂的石头 成功地运用了这四种反讽方式来解构宏大叙事。
一、语言反讽影片中一些语言#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的是否定语言能指的含义,构成了最常见的语言反讽。
如影片中三个土贼中的老大被命名为#道哥∃,字面上的意思应该是讲道义的大哥;讲究道义本是江湖世界中的通行法则,可事实上,这个道哥一点都不讲道义。
在黑皮被困下水道向他求救时,他只想着翡翠,却不管黑皮的死活。
道哥自身的行为否定了#道哥∃这个语词的含义,从而完成了对道义的解构。
生存的困境_电影_疯狂的石头_的结构主义解读.
生存的困境———电影《疯狂的石头》的结构主义解读王文斌作为一部国产小成本电影,在取得超过两千万人民币的票房的同时,还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疯狂的石头》实在是难能可贵。
媒体纷纷评价其为近年来一部难得的喜剧电影佳作,然而我却以为,说《疯狂的石头》是一出黑色幽默是不过分的。
事实上它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轻松诙谐,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悲剧感。
表面上看似一场荒诞不经、笑死人不偿命的后现代游戏,实质却揭示出工业社会给人带来的深刻的生存危机,一种永恒的生命困境,一种残酷的真实。
如导演宁浩所说,电影为了制造真实性,在“本土化”上下足了工夫。
我以为,真实性恰恰是《疯狂的石头》取得成功的一个最大法宝,它使电影精确地反映出了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真实生活。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不论是王国维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还是马克思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杜夫海纳说的“世界是一切真理的祖国,是艺术的根源”,都提醒我们不能脱离一定的客观社会环境对文艺作品进行所谓纯粹的“内部研究”,对于曾在西方风靡一时的英美新批评派方法,不能不存有一丝怀疑。
文学作品尚且如此,更不用提电影艺术了。
电影的商业性与大众性从命脉上决定了它,甚至不能与小说、诗歌那样玩一玩“风花雪月¨的个人游戏,没有票房,电影就不能生存。
电影是与时代契合最紧密、最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门类。
除开艺术性的高低,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能够痛快淋漓地宣泄内心情感的电影。
反之,一部差的电影则很可能是由于曲高和寡,偏离了大众的“期待视野”。
因此,如果我们基本同意在现在的中国,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是而且也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紧密反映,而且《疯狂的石头》正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的话,就可以进行对影片的具体论述了。
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s e m i ot i c r e c t a ngl e理论,为本文的深层诠释提供了结构框架,运用这一“矩阵”对《疯狂的石头》的电影文本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应的“叙事语法”结构。
电影《疯狂的石头》解说文案
电影《疯狂的石头》解说文案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翻建公共厕所时发现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为缓解厂里连续八个月没有开支的窘迫,谢厂长顶着建筑开发商冯董和他的助手秦经理的压力,决定举办翡翠展览,地点就选在工艺品厂附近的关帝庙。
为筹备展览,全厂唯一上过警校的保卫科长包世宏承担起展览的安全保卫工作。
就在包世宏周密部署安保防范措施时,电视新闻播出这样一则新闻:山城连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盗贼以搬家公司为掩护,招摇过市、屡屡得手。
入室盗窃的主犯叫道哥。
此时的道哥正带着他的两个小兄弟黑皮和小军在地铁上演起了双簧,用可乐兑奖的伎俩骗一女士的财,可最终还是没有得手。
没办法,三人只好来到机场碰碰运气,而这时一个从香港飞来的国际大盗麦克被道哥盯住。
随即道哥和黑皮略施小技,顺手提走刚刚走出机场的麦克的手提箱。
麦克是房地产开发商冯董授意秦经理请来的高手,目的在于拿到工艺品厂发现的翡翠。
打开到手的手提箱,道哥发现来者是同行,结合报纸和电视上关于工艺品厂发现翡翠的新闻,道哥以他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推断,来者是冲着翡翠而来的。
很快,道哥带着他的兄弟住进了工艺品厂举办展览附近的夜巴黎招待所。
巧合的是,道哥的房间,和准备“居高临下、尽在掌握”的包世宏只隔着一堵薄薄的墙。
从这一天开始,包世宏在墙这边和同事三宝研究如何防范,一墙之隔的那边道哥和他的俩兄弟在琢磨如何突破。
与此同时,麦克也在暗中踩点调查,而谢厂长的儿子谢小萌,一个号称搞人体艺术研究却干着游手好闲粘花惹草差事的年轻人,为讨好那些漂亮的女孩子,也打起了翡翠的主意。
此时的他正在撩妹,而且撩的还是道哥的女友菁菁,在展览会的第二天晚上,道哥等人开始行动了,这时的包世宏正在展厅里和同事们一边撸串一边聊天,突然门外传来了消防车的警报声,可是等他们出去查看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着火,包世宏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果不其然,展厅里的警报也响了起来,包世宏等人赶紧冲进了展厅,追着黑皮和小军一路赶,而谢小萌也开始行动了,他采用了狸猫换太子的办法拿到了翡翠,并将翡翠用给了菁菁,接着两人就被道哥等人抓奸在床,谢小萌被打的满身是伤,道哥问翡翠是真是假,他回答是与否都遭到了毒打,最后昏迷的谢小萌被道哥装进行李箱带了回去,不得不说这三人也是傻,到手的翡翠他们还准备换成假的。
宁浩导演《疯狂的石头》影片分析
商业电影的小成本表达——《疯狂的石头》叙事特色分析《疯狂的石头》作为小成本、低投资的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这部影片是由新人导演宁浩指导拍摄的,具有强烈的贴近生活的幽默感,是一部经典的诙谐现代喜剧。
影片利用多线叙事的模式,各条线索之间平行发展、交织相会,掺杂着大量的幽默元素,表现了社会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暗讽了贪得无厌的虚荣心与利益心。
导演以重庆这座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当前复杂的中国社会中生存斗争的故事,向观众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和东方传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疯狂的石头》中既有来自香港的拥有高科技手段的资深大盗,也有充斥着伪劣低俗气息的地痞流氓;既有被推倒的破旧厂房,也有拔地而起的华屋美舍;既有地铁、缆车等现代化工业进程的象征,也有代表传统的古老庙宇,构建了一个融现代与后现代于一炉的异样社会。
影片在反映城市空间和平民生活的基础上,以低成本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黑而不俗的影视宴席。
影片中各种极具代表意义的符号的反复出现以及它们之间强烈的视觉冲突和由此造成的反讽效果,巧妙地为我们揭示了影片情节之外深层的内涵。
一、幽默诙谐的方言影片结合了大量重庆本土方言俚语,掺杂着横跨南北的地区方言,令整部电影不但充满了乡土味,而且妙趣横生。
方言所具有的草根气质和身份标志及其特定的文化背景,透露出了角色的性格特征。
在各种发音的背后,隐藏着非语言因素——社会地位、阶层、人文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即使一个小角色,导演也让其在方言上出彩,如谢小盟在追求道哥女朋友时贪婪好色的本性,在其故作高深的港台呛的掩饰下显得更粗俗、浅薄和滑稽;一口一个“注意素质”的作为盗窃团伙领头的道哥;还有国际大盗麦克常挂嘴边的“我顶你个肺”。
台词寥寥数语,人物就显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从而赋予人物更大的形象张力。
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该片成功的另一原因,当属巧妙的故事设计,呈现出了黑色幽默式的荒诞喜剧。
这部电影是将一个荒诞的故事以一个极其严谨的情节设计书写出来,正如影片开头各条线索的平行发展,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设计,使整部电影环环相扣,故事发展曲折迷离,让人在笑的同时也为这情节安排而拍案叫绝。
尤鑫 浅析《疯狂的石头》
宁式商业喜剧电影叙事研究——浅析《疯狂的石头》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电影叙事是其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不仅因为电影是现代大众艺术,更重要的是因为电影是集各种叙事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从电影角度来说,叙事就像穿珠之线,没有叙事,电影就退回到最原始的杂耍状态,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电影中的叙事是电影各种要素中最具表现力和最富魅力的因素之一。
宁浩电影的横空出世,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人们视线之外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而且电影采用多线索穿插叙事的非线性结构,打破惯有的时空顺序,极富悬念。
不论在叙事结构上,还是表现手法上极具个人特色,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既迎合了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又给电影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事实上,一部带着镜头结构组合尝试的中国式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中国电影历来偏重镜头“展现”,而弱于镜头“表现”。
这点也是大陆电影与欧美甚至台湾的很大区别。
大陆导演如张艺谋,出身摄影师,对镜头展现有非常独到的地方,惯常用摄影师的视觉去讲故事,这样的电影拍出来很美,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而台湾如侯孝贤、杨德昌,这些导演更喜欢用镜头的多变来表现故事的进程,令到观众自觉地感受大量镜头外的东西,这便是电影之张力所在。
《南国再见南国》《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电影里,你会在一种导演刻意把你领进的氛围中感受到经典的味道。
在谈论宁浩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之前必须要提到一个人,就是麦当娜的导演老公盖里奇,这位曾经当过电影院放映员的独立影人因为电影处女作《两杆老烟枪》而名声大噪的,他的这部经典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受到追捧,在影片中盖里奇似乎独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随后他的第二部同风格作品《偷骗拐抢》也大获成功,以简单的纯娱乐性吸引了无数的年轻观众。
然而在几年以后,他却急转直下,先是玩砸了影片《踩过界》,随后重回老路推出黑帮电影《左轮手枪》依旧是劣评如潮。
盖里奇的失败很大程度是由于他开始在乎自己作品的思考性,当他将哲思引入到原本结构复杂的影片中,让原本好玩的电影开始变得生涩难懂,从而丧失了他原先作品的简单和纯粹。
《疯狂的石头》碎片结构分析
《疯狂的石头》碎片结构分析发表时间:2019-07-23T11:58:08.4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作者:郑晓霞[导读] 《疯狂的石头》是由宁浩执导,郭涛、刘桦、黄渤、徐峥等主演的喜剧电影。
在我国新生代导演当中,宁浩当之无愧是一位极具特色的电影导演。
本文通过对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碎片化剪辑进行分析,让我们能够对碎片化结构和《疯狂的石头》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疯狂的石头》是由宁浩执导,郭涛、刘桦、黄渤、徐峥等主演的喜剧电影。
在我国新生代导演当中,宁浩当之无愧是一位极具特色的电影导演。
本文通过对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碎片化剪辑进行分析,让我们能够对碎片化结构和《疯狂的石头》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疯狂的石头》;剪辑;碎片结构在我国新生代导演中,宁浩当之无愧是一位极具特色的电影导《疯狂的石头》是由宁浩执导,郭涛、刘桦、黄渤、徐峥等主演的喜剧电影。
该片获得了第四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和第七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等三次获奖和两项提名。
奖项的获得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一、碎片结构的定义以及观察的视角电影最基本的结构就是线性、非线性以及反现性。
而碎片结构就是明显的非线性结构。
碎片结构顾名思义是就是各种零落散碎的东西拼接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用在电影上就是将各种破碎的、零散的叙事碎片中积累一定的叙事动能和戏剧张力,在无序中制造一种有序的叙事结构。
破碎化的叙事方式并不是一种十分适应当下商业电影语境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法往往会形成一种具备多种解读的可能性的叙事逻辑,对于观众理解剧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会让电影与观众之间产生距离感。
[1]但是,也会对电影的艺术风格产生直接的影响。
就像宁浩在采访中回答对于其电影类型的提问: “这样的电影,其实是一种类型片,他们都有一种后现代的情调,都强调偶然的情境。
《疯狂的石头》荒诞喜剧的中国式解读
《疯狂的石头》荒诞喜剧的中国式解读电影《疯狂的石头》是一部享誉国内外的荒诞喜剧电影,由许诚毅导演,刘德华、郭涛、刘烨等人主演。
本片通过描绘几位城市底层人物为了寻找宝藏而展开的一系列离奇冒险,展现了中国式荒诞幽默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该电影展开中国式解读,分析荒诞元素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一、荒诞与社会现实在《疯狂的石头》中,导演将荒诞性质的元素融入了城市底层生活的描绘中。
主人公们频繁面临的拮据生活、失业的压力、房子买不起的无奈等社会现实问题,与他们之间所展现的出人意料、滑稽可笑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对现实的夸张处理,既是对黑暗社会现象的嘲笑,也是对人们对困境的无奈的戏仿。
二、荒诞与反讽《疯狂的石头》中的人物形象多为社会底层或游走在社会边缘的普通人,他们的行为往往较为荒谬、古怪,同时也透露出种种对社会体制的讽刺。
比如,剧中摩托车上市场女人无视交通规则,强迫一切汽车停下;角色玉凤的身份尴尬,既是黄牛又隐瞒自己偷运走的补贴猪腰子;九剑的团队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屡屡犯错,常常为他们的失败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些反讽暗示了社会中权力与利益的扭曲,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无力与挣扎。
三、荒诞与情感表达《疯狂的石头》通过荒诞喜剧的手法,以一种夸张的形式展现了主人公之间的友谊、兄弟情感。
他们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独特而荒诞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也考验着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
电影中通过一系列语言上的误解、争吵和特立独行的举动形成一种荒诞的感觉,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
四、荒诞与中国式幽默荒诞喜剧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而《疯狂的石头》则是这一类型的经典之作。
电影充满了中国人独特的幽默感,其中一些荒唐搞笑的情节,或通过语言的滑稽应用,或通过角色形象的古怪展现,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笑料。
这种幽默感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观众们带来了别样的视觉盛宴。
五、荒诞与视觉呈现《疯狂的石头》中的荒诞并不仅仅停留在剧情和人物描绘上,导演在视觉呈现上也下足了功夫。
《疯狂的石头》成功营销详解
营销策略精准
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电影《疯狂的石头》针对年轻观众群体,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和定位,成功吸引了目标受众的关注。
多渠道宣传推广
电影在宣传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通过广告、预告片、口碑营销等多种方式,扩 大了影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影片还积极开展线下活动,如首映礼、观众见面会等,进一步拉 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角色设定丰富多样
影片中的角色性格各异,特点鲜明,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力。
演员表演出色
演员阵容强大
影片汇聚了一批实力派演员,他们凭借出色的演技为角色注 入了生命力,让故事更加可信。
角色塑造深入人心
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深入挖掘角色特点,将角色的性格、情 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提高电影质量包括提高故事情节、演员表演、制作水平等方面的质量,同时还需 要注重电影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对未来电影营销的启示
重视目标市场研究
目标市场研究是电影营销的关键,通过对目标观众的喜好、 消费习惯和心理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营 销策略,提高电影的票房和口碑。
目标市场研究不仅包括对观众群体的分析,还包括对竞争对 手的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和市场占有率,有助于 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
创新营销方式
创新营销方式是电影营销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新颖、独特的营销方式, 可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兴趣,提 高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营销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体 营销、口碑营销、跨界合作营销等, 这些方式可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提高电影的曝光率和销售量。
“疯狂”背后的理性与逻辑
“疯狂”背后的理性与逻辑摘要《疯狂的石头》以一部低成本影片引发了去年酷暑影市一场不大不小的疯狂,而其合乎叙事学基本规范的剧情是该影片成功的根本,本文从叙事功能和叙事序列两个角度对《疯狂的石头》的叙事框架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和研究。
关键词叙事功能场景偿报惩罚《疯狂的石头》作为一部疯狂的电影,充满了幽默的元素,精巧的剧本,恰当的演员选择,优秀的场面调度。
风格化的后期剪辑,以及少有破绽的表演。
把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推到一个极致的地位。
一部低成本影片却引发了酷暑影市一场不大不小的疯狂,中国电影在大片沉沦后仿佛重见曙光。
然而。
如果媒体和观众把这部影片的成功仅仅归结为摄影、剪辑、台词、表演这些够酷够疯的表象,则无异于南辕北辙、舍本逐末,合乎叙事学基本规范的剧情才是影片成功的根本。
本文叙事分析围绕的是行为者,所关注的是每一场中行为者的功能以及各行为者之间的关系。
行为者就是引起和经历事件的行动者,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就构成了事件,再通过导演的编排,一个完整的有一定意义的故事就展现出来了。
《疯狂的石头》基本上是多线索的叙事,多线索地叙事让观众从不同的距离和透视点介入了故事。
观众的好奇欲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又被导演合乎逻辑的剧情所吸引,因此导演的功力就在场景关系的转化上体现出来,导演在关注细节讲述的同时加入和大量的幽默元素,于是《疯狂的石头》在合乎逻辑的叙事的基础上真的疯狂起来。
按照叙事功能,影片角色分属六方:1 翡翠的拥有者――厂长谢千里,目标在炒作翡翠,卖个高价。
最终救活该厂。
2 翡翠的保卫者―― 以保卫科长包世宏为首的保卫团伙,其目标在保护翡翠拿到工资,协助拥有者救活该厂。
3 翡翠的窥视者――冯董、助手四眼,目标在获得翡翠,占有该厂。
4翡翠的盗窃者A――三个毛贼(道哥、小军、黑皮), 目标是偷盗翡翠,卖掉翡翠以获取钱财。
5 翡翠的盗窃者B 国际大盗迈克,目标在偷取翡翠,从开发商那里获取佣金:6翡翠的盗窃者C――厂长儿子谢小盟,目标也在偷取翡翠,用来泡妞。
疯狂的石头影评
《疯狂的石头》蒙太奇手法分析影片《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引起、一个令人疯狂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厂长和他儿子,保卫科长和他的跟班,贼头和他的同党,房地产商和国际大盗,巧妙的结合到了一起、无论是情节设计,语言构造,还是视角选择,都是匠心独具、巧夺天工、例如方言和黑色幽默恰到好处的表达,时空颠倒手法创造性的运用,都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投资不太、也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以及宣传、但却奇迹般地轰动了整个中国电影圈、我认为影片剪辑的非常成功、对于蒙太奇的运用把我的恰到好处、使故事显得很丰富、下面我就片子的几组镜头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影片一开始谢小盟从索道上扔下可乐罐与包世宏汽车被砸构成了一组平行蒙太奇、同时、包世宏车撞宝马又和道哥小偷三人帮与交警交涉构成一组平行蒙太奇、这样的安排是影片一开始节奏感就很强、几条线索平行表现、相互烘托、使片中看似没有联系的人物、很自然的被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影片一开始即有回环往复的魅力、影片开始的时候交代了道哥一伙人办成搬家公司的人去居民区偷东西、但此时并没有很清楚的交代出他们一伙人的身份、接着影片通过公交车上的电视新闻再现道哥一伙人偷窃时的画面、从而清楚地交待出他们的真实身份、影片这一段国际大盗麦克说需要准备一台车、紧接着下一镜头就切到一台空车、然后谢小盟从车上下来、这一镜头的切换显得很流畅自然、使影片的的转场显得很是连贯紧凑、片中道哥一伙人偷走麦克的箱子、打开箱子发现里面的照片、暗示出接下来的故事将围绕他们两伙小偷展开、埋下伏笔、通过打电话画面一切为二的设计、以及对右边女人腰上纹身的特写暗示出道哥和她的关系、也为后来谢小盟把翡翠送给了这个女人、从而引出接下来的故事做了铺垫、影片中对于第一次庙中盗窃的拍摄,通过包世宏、道哥小偷三人帮和国际大盗麦克的不同视角,将整个盗窃过程描述的淋漓尽致,从而使观众作为一个完全明白的旁观者,对拙劣的偷窃与抓捕过程印象深刻、黑皮与麦克一上一下被困及脱身的平行叙述也很出彩,使用平行蒙太奇、很好地避免了平铺直叙所造成的单调感与乏味感、包世宏与道哥会面的一场、片中花开分两支、分别穿插叙述道哥和包世宏的活动、通过分开穿插叙述、很好地把握了节奏、使观众不至于一眼看到底,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这种表现手法,通过对一个活动的反复渲染,从而产生了一种横看成林侧成峰的多意效果,很好地避免了平铺直叙所造成的单调感与乏味感。
疯狂石头蒙太奇手法分析
《疯狂的石头》蒙太奇手法分析今天是上《影视文学脚本创作》的第二天课,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课程感觉挺新鲜、神秘的,专业老师是一个高挑帅气的男人,不管对女孩还是男孩来说都是养眼的,呵。
老师的名字也起的很好,叫张智乐,智慧并且快乐。
今天张老师给大家看了一部名为《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挺喜剧的,特别很多情节都挺细致的。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现代喜剧,郭涛、刘桦、黄渤、岳小军主演,片长98分钟,于2006年6月30日上映。
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引起,讲的是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厕所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工艺品厂为了创收特别搞了一个翡翠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避免破产的命运,以及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
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的道哥、小军、黑皮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两拨贼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妄图窃取翡翠。
于是围绕真假翡翠的一系列明争暗斗隆重上演,展现了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至于里面运用了多少“蒙太奇”的手法我也只能是说一些力所能及的言词。
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很多关于“蒙太奇”手法,于是我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在网络上也对蒙太奇进行了一些了解:“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现在为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即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
当这些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从而可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简单点地说,“蒙太奇”就是“剪接”,即把一段连续的画面,与另一个不同的连续画面边接起来,而使之成为有新的意义的一段画面。
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 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其中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种主要用以表意。
平行蒙太奇是蒙太奇手法的一种,也就是两条线索交叉剪接,它属于叙事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
解读疯狂的石头
主题——“笨贼娃子故事”的回归与颠覆
• 影片中警察在这场反盗窃活动中完全是失职的,虽然包世宏是从 警校毕业的,学的是刑侦专业,不属于国家暴力机构成员,仅仅 是一家即将倒闭的国营企业(市工艺品厂)的保卫科长,但自始 至终与大盗小偷斗智斗勇的都是他,而且最后也是他用最不“文 明的执法”把麦克捉住。影片中有四处出现警察,一处是交警处 理道哥三贼以搬家之名行盗窃之实时的违章停车,交警无法识破 盗贼的伎俩,后来我们在公车上播报的新闻画面上也没有看见那 个交警的介入。二是消防警察发现是谎报火警后对包世宏一本正 经的质问。三是包世宏到警局报告谢小萌被绑架之事,他们的侦 察却被谢小萌的父亲“卡”掉了。最后一次是包世宏捉住麦克时 警察的出现,警察举枪对准电梯的结局与香港流行警匪片一样, 总是在“战争”结束时才到达横尸遍野的现场打扫清洁。这与主 旋律的电影也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解读疯狂的石头
• • • • • 作者:川江耗子 片名:疯狂的石头/贼中贼 译名:Crazy Stone 导演:宁浩 主演: 郭涛 饰 包世宏 刘桦 饰 道哥 黄渤 饰 黑皮 连晋 饰 麦克 徐峥 饰 冯董 岳小军 饰 小军 王迅 饰 四眼 刘刚 饰 三宝 类型:黑色喜剧 片长:98分钟
• •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
配曲——对作品的画龙点睛
• 览开始之时,来看展览的人来来往往,包世宏 正在紧张地看护现场,歌曲飘荡在古老的罗汉 寺周围,似乎真的在酝酿一个美丽的传说。 但,这是一个并不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 头也没有唱歌,坚强者依然坚强,懦弱者依然 懦弱,善良者没有欢乐,勤奋者没有收获,盗 贼不辞山高路远,天长地久已经失落。展览之 末,石头已经易主,传说也已经结束。
• 片名——“石头”为什 么“疯狂”? • 配曲——对作品的画龙 点睛
疯狂的石头影视剪辑技巧
声音转场
• 声音转场:这一转场技巧在影片中使用得非 常频繁。如在展厅,包哥推搡三宝结果烫破 了展柜里的绒布,为了掩饰顾左右而言它说 到“:这个灯„„灯有点问题。”接话者却 是冯董的手下秦丰收,将宝马车的车钥匙给 麦克以作战备工具,在对话的前后衔接中不 动声色地完成了时空的转换。
声音转场
• 利用声音过渡的和谐性自然转换到下一段落,其中,主要
电影剧情
• 由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以其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 外国电影的拍摄技巧,细致巧妙的剧情安排,为人们带来了 一部充满了逻辑美感的作品,更为国产电影注入了的新的 活力。 它是一部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 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 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特此搞 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 面。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 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 逼近。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 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 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 一把。
复现式蒙太奇
• 复现式蒙太奇,在《疯狂的石头》有好几个重要 的情节都被运用到了。包括,一,在影片开始的 时候,由于谢小盟的可乐从缆车掉下来,包哥的 车被“击中”,继而“无人驾驶”撞倒了老板助 手的BMW,使得道哥逃过一劫,不用被踢穿是假 搬家真盗窃。二,包哥等三人,和高手各自对展 馆进行进攻,盗窃翡翠,包哥和三宝对此展开防 贼,做贼。三,包哥“带着翡翠”在约定的地方 等道哥。这三个剧情都分别运用了复现式蒙太奇 的手法作为剪辑,从不同的人的方面进行镜头的 拍摄,同时,又对前一个人的镜头拍摄进行了提 升。使得观众真相(结果)不是一下子就被观众 知道,而是层层递进,逐步了解。
《疯狂的石头》叙事策略探析
8
7
是观众窃笑的对象,透过他们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可笑的方方面面。我 们在嬉笑中,看到了现实社会的荒谬,也成就着影片的票房奇迹。
总之,本片在票房和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叙事方面的策划。 多视点的叙事,多线索叙事,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平行交叉蒙太奇和 陡转的运用共同构成了本片的叙事策略。也正是这样的叙事策略,使 影片增加了许多看点,引发了人们的疯狂的观看热潮,使本片成为人 们当年热议的热点,成为难得的小制作影片成功的经典,对我国小制 作电影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启示。
叙事策略之一:聚石成翠——多视点的互动 影片从不同主人公的视点角度,对同一件事进行了不同的阐释,
1
这种叙事手法是对经典叙事蒙太奇的一种突破。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 用影像呈现一个故事意味着架构一个可供观看和阅读的文本,叙事人 是每个叙事文本不可或缺的。就《疯狂的石头》而言,视点是该片最 富有活力的叙事功能,不同的视点构建起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叙述角度, 确立了不同的叙事视点和范围。不同的视点构造出不同的叙述层次, 形成各种各样的叙事焦点。本片正是充分调动了各种视点,并且成功 地在各种视点之间形成互动,这些视点犹如碎石一般散见于整部影片 当中,导演正是充分地调动了这些视点,使本来就零散的石头,在导 演的鬼斧神工之下,变成了晶莹剔透的、众偷关注的翡翠。
疯狂的石头用了什么营销策略
疯狂的石头用了什么营销策略
电影《疯狂的石头》是一部于2006年上映的中国黑帮喜剧片,由宁浩执导。
该片以一个寻找埋藏在一座公路下的宝藏为主线,通过荒诞搞笑的情节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那么,《疯狂的石头》是如何利用营销策略来吸引观众的呢?
首先,“疯狂”两字在片名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两个字眼不仅能够吸引那些喜欢冒险和刺激的观众,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这样的片名在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上非常新颖,能够迅速引起观众的关注。
其次,影片的预告片和宣传海报都充满了幽默和荒诞感。
预告片中展示了一系列搞笑的场景和对白,让观众在短短几分钟内感受到了影片的喜剧风格。
宣传海报则以明亮的颜色和夸张的造型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电影的故事情节。
此外,影片的演员阵容也是一大亮点。
《疯狂的石头》邀请了一众当红演员出演,如刘德华、郭涛、谢霆锋、王宝强等。
这些演员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他们的加入不仅提升了电影的知名度,还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
此外,电影在上映前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例如,导演宁浩和主演们参加了各大媒体的采访,向观众介绍了电影的拍
摄花絮和幕后故事。
同时,电影还在各大城市进行了巡回宣传,举办了一些与电影有关的活动,吸引了很多观众的参与。
综上所述,《疯狂的石头》通过新颖的片名、幽默搞笑的预告片和宣传海报、明星阵容以及宣传活动等多种营销策略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这些策略的运用让电影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并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部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空间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09No.8王笛在分析影片《疯狂的石头》具体的解构策略之前,本文拟对解构主义理论及其核心概念做一简要梳理。
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而来的,其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其所要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路,是指对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
在德里达看来,延异“不是一个名称,不是一个纯粹的命名单位,而且在一个变化和推延的置换链中不停地自我移位”,延异的领域是不可认知的,但是没有认知的知识(在场的领域),它不可能出现。
这是因为在人类经验里我们和它关联,通过语言而且总是通过概念和论断的方式与它关联。
同一性是所谓的是其所非,非其所是。
德里达熟练地应用许多不同的且常常惊人的隐喻来重复同样的观点,他习惯于信手拈来地抓住一些经典作家和理论家的作品中常为人所忽略的词语,从歧义相关的角度深入剖析,即兴地创造出一些“解构式”术语。
例如,“延异”、“播撒”、“涂改”、“痕迹”、“替补”等等。
正是这些术语,构成了他解构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有力武器。
其中“延异”与“播撒”,是最为核心且被德里达频繁使用的两个重要概念。
下面我们借助这两个概念来分析刮起国产电影旋风的《疯狂的石头》具体的解构策略。
一延异:通向异域的“涂改”在影片《疯狂的石头》里,片中的角色形象,无论是包世宏、道哥、黑皮、国际大盗麦克,还是次要人物谢小盟、秦秘书,他们对传统经典形象进行了肆意的“涂改”。
由于传统经典形象所代表的古典、正统、理性与常规的世界,与当代多元化、后现代文化语境下普通人所身处和感受到的世界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与冲突,因而他们一出场就被“延异”,以一种戏谑嘲讽的姿态和奇异怪诞的风格通向“异域”,从而产生强烈的解构效果。
影片一开始没多久,谢小盟在缆车上对一女孩说:“每当我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就强烈地感觉到,城市是母体,而我们是生活在她的子宫里面……”光从这段话,谢小盟的言行举止俨然一个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但是它却出自于一个小混混般的败家子之口。
说到“子宫”的时候,旁边两个大娘吐出短短的两个字“流氓”。
“子宫”这个词本是现代社会的科学术语,但在电影特别营造的语境里却被两位大娘视为下流词汇,让人忍俊不禁。
接下来,在秦秘书的出场中,“延异”所造成的解构效果更为强烈。
撞车之后,秦秘书说:“狗日,高科技啦,无人驾驶!没看到啊,别摸我,开不了不要开嘛!”所有知识都是语境化的,并受文化、传统、语言、成见、信仰背景的影响。
因此,解构通过在对任何特定的世界观中可供选择的意义和真理的说明,对客观知识的主张表示怀疑并提出质问,不管这种世界观的追随者是否认识,它是确实的存在,这些意义将破坏正在讨论的世界观。
在这里,“BM W”原初的或客观的意义被“涂改”,被破坏得完全相反甚至没有意义,剩下的只是“痕迹”。
大盗麦克在大陆的出场,英姿飒爽,但是打的士的时候,箱子被拐走,经典台词“顶你个肺”首次出炉。
后来,麦克又用看似专业的手段,从梁上垂下绳子来偷翡翠,结果绳子不够长。
他不由发出感叹:这奸商!麦克从罗汉寺脱身,一身狼狈地出来,给秦秘书打电话:“出了点小意外,情况还在我控制中。
”“我的招牌是讲诚信,跟你老板说,我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麦克的粤语腔配上他自己的狼狈情况,专业的手法和不专业的结果形成的反差,给我们带来的是对国际大盗强烈的解构效果。
本该具有反派大佬英雄气质的国际大盗被演绎成了笨手笨脚、洋相百出的滑稽小丑。
经典台词“顶你个肺”成为社会流行语,如同“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句话一样,经过“涂改”,被“延异”成特殊语境的一种特殊表达。
“延异”思维作为一种解构策略,不仅表现在表演、台词及镜头语言上,而且充分体现于电影整体的构思、故事编排和角色设定等方面。
先来看故事的整体构思。
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
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特搞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
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
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
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解构了一把。
整个故事情节大胆、痛快,让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一次次被“涂抹”,而且越抹越黑。
导演用卓尔不群的构思和十分娱乐的台词,让观众在“延异”中体验了传统的中心、价值观与世界观被无情奚落的快感。
在故事的编排和角色的设定上,故事中谢小盟的话要是摆在其他电影里让一些“艺术家”一本正经地说出来就可彰显自己的深刻和玄妙,但是在这里只是一个浪子用来泡妞的语句。
导演有意铺垫起来的浪漫情境,观众还没来得及沉浸,就被“涂抹”得变了味,通向了“延异”的异域。
二撒播:多元歧义的丰富联想将不同语境中完全相同或谐音相关的词语以及特征类似的形象并置在一起时,常常会产生多元歧义的效果,引发摘要本文以当代中国影像传播现象中的突出个案作样本,结合后现代理论的解构策略对样本进行具体分析,并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延异、播撒”作为文本分析的工具,从思想内容、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具体的解构策略。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延异播撒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电影《疯狂的石头》之解构策略201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09No.8艺术空间读者或观众丰富的联想。
在喜剧中,这种并置是很常见的创作手法。
喜剧创作者看中的不是并置的词语或形象本身,而是它们并置的关系———即并置项之间的夹缝或叠合处。
因为,这个夹缝或叠合处具有潘多拉魔盒般的神奇功效,让奇异美妙的意义和效果源源不断地产生。
《疯狂的石头》中,三个贼去旅馆开房的路上,道哥说:“我说你这里面的衣服花里胡哨的,要走性感路线呐?刚出道时要低调,低调!”“性感路线”本是近年来新名词,本用于时尚圈,但是贼们却把它用于偷盗的行业。
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业用“性感路线”连缀起来,并置在一起,让人产生的形象联想,其实就是德里达的一次“延异”式“涂改”,而其产生的效果,则类似于德里达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播撒”。
“播撒”与“延异”密切相关,是德里达解构话语的另一个核心词,在中文里有的译为“播撒”,有的译为“撒播”。
在《立场》一书里收录了德里达的一次谈话。
德里达说,播撒是延异的种子,它因分裂的形式和力量而破除了语义学的视界,所以不能被概括为一种精确的概念大意———被命名为“播撒”的一般原则的操作者将自身嵌入“延异”、“替补”、“药”和“处女膜”等开放的链条中……撒播,意味着空无,它不能被定义……它产生了无限的语义结果,但却不能还原到一种简单起源的现存性上,也不能归结为一种终端的在场。
它表示一种不可简约的“有生殖力”的多元性。
替补和缺乏的骚扰打破了文本的界限,禁止它的形式化完备起来,或者至少不准将它的主题、所指和意义集中分类。
事实上,更通俗地说,撒播就是延异运动产生的效果,它本身不具有意义,却是意义的种植、生衍和弥漫。
我们看下边两个例子:1谢厂长在办公室挥舞大刀锻炼身体,三宝过来问谢小盟的下落,“我都在找他,你找到他之后告诉我一声,我一刀砍死他……你找他做什么?”“砍死他!”谢厂长说一刀砍死他的时候正好挥舞着大刀往下砍。
2秦秘书求冯老板再给他一次机会,结果撕破了脸皮,用他了解冯老板的黑幕来威胁冯老板,但却被冯老板射杀,他倒地时说了一句“百步穿杨!”。
秦秘书第一次说这话“百步穿杨!”是冯老板射杀了一只鸡之后他的马屁之语,没想到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如此,只是这次受害的是他自己。
这两个“百步穿杨!”以及发生在谢厂长和三宝的对话之间两个“砍死他”,引发了观众丰富的联想,严肃的“话语”被涂改为“播撒”的游戏,固定文本在互文中形成不同的语境,叠加到其他文本领域,从而产生无限的语义结果。
这种“播撒”特征正是解构主义书写的典型特征。
当秦秘书倒下的那一刹那,导演宁浩在搞笑的同时也搞出了一片悲情,恐怕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但这或许正是“解构”的逻辑必然:在解构一切时也解构了自己。
参考文献:[1]朱立元、李钧:《20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3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俞吾金、吴晓明、黄颂明:《20世纪哲学经典文本:欧洲大陆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1999年。
[3]尚杰:《德里达》,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王笛,男,1974—,四川岳池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传播、广告传播,工作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电影,作为人类一种蕴涵形式最广阔最丰富的综合性艺术,它吸纳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要素。
在这些艺术要素中,每一种要素对电影都具有特有功能,缺少任何一种,电影都不可能存在。
因此,音乐对于电影的作用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现代立体声音响的出现,杜比录音技术的统一、数字多轨录音技术的运用,不仅更好地诠释了电影在听觉上的伟大创造,同时也越来越成为影片用于走向世界的品牌。
电影《夜宴》中的音乐,从开始到结束,始终以越人歌为主线,只要在太子出现的时候,就有越人歌的旋律,本文将在音乐在对电影中的人物的性格的塑造以及形象的衬托上加以研究探讨。
无论是妖艳、哀婉、毒辣、缠绵的皇后,还是清纯、执着的青女。
无论是残暴贪恋王位却又舍不下美女的历帝,还是重情却软弱的太子都离不开色彩和音乐对人的视觉与听觉的充斥。
故事结束了,可音乐还在耳边萦绕,音乐就是以它这种特有的听觉艺术,让人对其中的人物无法忘怀,音乐对人物的塑造作用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代替台词的“无声胜有声”电影是直接诉诸观众听觉与视觉的音画艺术。
电影的具体形象,特别是人物形象必须在第一时间直接诉诸观众的眼睛与耳朵这两个视觉、听觉感官。
不可否认,台词是一个角色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有利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电影台词有不同于戏剧的台词优点在于是它可以连同其他介质发挥出综合的作用。
在必要的情况下,其他介质本身也不排除这种作用。
电影音乐可以渲染画面情绪,烘托画面气氛,描绘画面所表现的事物特征。
画面和声音是电影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
电影中,画面和音乐相互融合,向读者展开了一个“听侯宝才摘要电影中的形象必须从视听两个方面展示给观众,因此音乐在对电影中的人物的性格的塑造以及形象的衬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观众正是在这种萦绕的声音和不停变换的画面感受着电影的思想、情节、人物之间的感情纠纷和爱、恨、情、仇。
电影《夜宴》的制作,在其思想、艺术、情节策划等方面都发挥到了极致,而音乐在对人物塑造和衬托上亦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