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流整理

合集下载

气液两相流 整理

气液两相流 整理

第一章概论相的概念:相是体系中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一部分,与体系的其它均匀部分有界面隔开两相流动的处理方法:双流体瞬态模拟方法和精确描述物理现象的稳态机理模型是多相管流研究的主要方法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1、多相流问题未得到解析解;2、油气水三相流的研究不够深入;3、水平井段变质量流动研究较少;4、缺乏向下流动的综合机理模型;5、缺乏专用研究仪器气液两相流的分类:1、细分散体系:细小的液滴或气泡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2、粗分散体系:较大的气泡或液滴分散在连续相中3、混合流动型:两相均非连续相4、分层流动:两相均为连续相气液两相流的基本特征:1、体系中存在相界面:两相之间也存在力的作用,出现质量和能量的交换时伴随着机械能的损失2、两相的分布情况多种多样:两相流动中两相介质的分布称为流型3、两相流动中存在滑脱现象:相间速度的差异称为滑脱,滑脱将产生附加的能量损失4、沿程流体体积流量有很大变化,质量流量不变气液两相流研究方法:1、经验方法:从气液两相流动的物理概念出发,或者使用因次分析法,或者根据流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得到反映某一特定的两相流动过程的一些无因次参数,然后依据实验数据整理出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经验关系式。

优点:使用方便,在一定条件下能取得好的结果缺点:使用有局限性,且很难从其中得出更深层次的关系2、半经验方法:根据所研究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假设和简化,再从两相流动的基本方程式出发,求得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函数关系式,最后用实验方法确定出函数关系式中的经验系数。

优点: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应用广泛缺点:存在简化和假设,具有不准确性3、理论分析方法:针对各种流动过程的特点,应用流体力学方法对其流动特性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起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解析关系式。

优点: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可以得到解析关系式缺点:建立关系式困难,求解复杂研究气液两相流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不能简单地用层流或紊流来描述气液两相流2、水平或倾斜流动是轴不对称的3、由于相界面的存在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4、总能量方程中应考虑与表面形成的能量问题5、多相流动中各相的温度、组分的浓度都不是均匀的,相之间有传热和传质6、各相流速不同,出现滑脱问题,是多相流研究的核心与重点流动型态:相流动中两相介质的分布状况称为流型或两相流动结构流型图:描述流型变化及其界限的图。

汽液两相流复习纲要

汽液两相流复习纲要

汽液两相流复习纲要1、质量含气率x:单位时间内流过通道某一截面的两相流体总质量中气相所占的比例份额。

2、容积含气率β:单位时间内流过通道某一截面的两相流总容积中,气相所占的比例份额。

3、截面含气率α(空泡份额):两相流中某一截面上,气相所占截面与总流道截面之比。

4、容积含气率β与截面含气率α的区别:β是容积流量比,表示流过通道截面的气相容积份额。

α是体积比,表示存在于流道中的气相容积份额。

由于气液两相介质的流速并不相同,故二者不等。

5、两相流的总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任一流道截面的汽液混合物的总质量。

6、质量流速G:流道单位截面通过的质量流量。

7、容积流量V:单位时间内流经通道任一流通截面的汽液混合物的容积。

8、折算速度j:单位流道截面上的两相流容积流量,也表示两相流平均流速。

9、气(液)相折算速度:意义是假定两相介质中的气(液)相单独通过同一通道时的速度。

10、漂移速度:各项的真实速度与两相混合物平均速度的差值。

11、漂移通量:表示各相相对于平均速度j运动的截面所流过的体积通量。

12、循环速度:与两相混合物总质量流量相等的液相介质流过同一截面通道时的速度。

13、循环倍率K: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某一通道的两相介质总质量与其中气相质量之比。

物理意义是:循环多少次全部变成蒸汽。

14、两相介质的流动密度:单位时间内流过流道某一截面的两相介质质量和体积之比。

15、两相介质的比容:单位时间内流过流道某一截面的两相介质体积和质量之比。

16、什么叫流型?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两相流的流型是指汽(气)液两相流动中两相介质的分布状况。

影响因素:1质量含气率、压力、质量流速、流速2流道是否存在热交换3流道结构4流动方向。

17、垂直上升不加热管的流动形式?什么是泡状流、弹状流、环状流?五种流型:泡状流、弹状流、乳沫状流、环状流、细束环状流;泡状流特征:1气相不连续,液相连续;2气泡大多是圆球形;3管道中部气泡密度较大;4出现范围:低含气率区(一般阿尔法小于0.3)弹状流特征:1大气泡与大液块相间出现,且呈弹状;2气泡与壁面被液膜隔开;3大气泡尾部常出现许多小气泡;4出现范围:中等截面含气率和流速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两相流

两相流

井筒两相流 一、流动型态
油气水混合物在井筒中的 流动型态大致可以分为以 下五种: •1、泡状流 •2、段塞流 •3、过渡流 •4、环状流 •5、雾状流
井筒两相流
1 泡状流
井筒内流体的压力稍 低于饱和压力,少量的 气体从油气中分离出来, 以小气泡的形式分散于 油中
பைடு நூலகம்
井筒两相流
2 段塞流 井筒内流体压力进一步降低,气体继续分 离出来,并且进一步膨胀,且炮弹形大气 泡形成气体柱塞,使井筒内出现一段液体、 一段气体的柱塞状流动 气体段塞对液体举升有很大作用,气体的 膨胀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这种气 体段塞好像不严密的活塞,在举液过程中, 部分已被上举的液体又沿着气体段塞的边 缘滑脱下来,因此仍有一定的滑脱损失
井筒两相流
3 过渡流
井筒两相流
4 环状流
随着气体的继续分离和膨胀,气体段塞不断加长而 突破液体柱塞,形成中间为连续气体,管壁附近为 环形液流的流动型态
井筒两相流
5 雾状流 气体的量继续增加时,中间的气 柱几乎完全占据了井筒的横断面, 液体呈滴状分散在气柱之中,由 于液体被高速的气流所携带,所 以几乎没有什么滑脱损失。此时, 气体的速度增加很快,开始出现 明显的加速度损失。

第十章两相流动理论基础

第十章两相流动理论基础
1
第十章 两相流动理论基础
本章介绍两相流动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及一些处理方法。 鉴于两相流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深入分析所涉及的知 识十分广泛,这里仅介绍常见的两相流动现象及确定一些重要参 数的简单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两相流动奠定基本的理论 基础。
2
§10-1 两相流动概述
所谓“相”是指物质存在的形态。通常有固、液、气三 相。任何两相或两相以上不相溶物质的混合流动,统称为多 相流动。多相流动是自然界、人类日常生活和许多工程中常 见的流动现象。如自然界的云、雾、雨、雪现象,大气中的 烟尘、水流中的泥沙、生物体内的血液流动、发动机、锅炉 中的燃烧、发电、制冷和蒸馏过程中的蒸发、凝结循环系统 中的流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输送,化工生产中各种炉 、塔中物质的流化,采矿工业中的选矿,环保工业中的除尘 等等。
9
1、自由沉降末速
球形颗粒在静止流体中沉降时,所受到的作用力有:
重力
W
d
3 s
6
gs
浮力
Wb
d
3 s
6
g
阻力 R rds2u2
则颗粒的运动方程为W
Wb
R
m
du dt
,
代入三个力的表达式

d
3 s
6
(rs
r) rds2u2
d
3 s
6
rs
du dt
,
则 du rs r g 6u2r
dt rs
ds rs
3
两相流动根据物质的状态可分为三类:气—液两相流; 液—固两相流;气—固两相流;由于气—液两相流涉及热力 学较多的知识,故本章重点介绍液—固两相流和气—固两相 流的相关知识。
4

8 两相流动

8 两相流动
4 R 3 g 2 Ru 3
2

浮力 Fb 与流体运动无关
2010/4/26
流体对颗粒的形体曳力 Fp 正比于流速 u — — 形体曳力(Form drag)
5
曳力与曳力系数(Drag and drag coefficient) 流体流动对颗粒表面的总曳力为摩擦曳力与形体曳力之和
u p u ut
u = 0,up = ut 流体静止,颗粒向下运动; up = 0,u = ut ,颗粒静止地悬浮在流体中; u > ut , up > 0, 颗粒向上运动; u < ut , up < 0,颗粒向下运动。
2010/4/26 13
沉降速度的求法:
求沉降速度通常采用试差法。 ① 假设流体流动类型; ② 计算沉降速度; ③ 计算Re,验证与假设是否相符; ④ 如果不相符,则转①。如果相符,OK !
2010/4/26
2

— — 表面曳力 (Wall drag)4
曳力与曳力系数(Drag and drag coefficient) 流体静压强对整个球体表面的作用力在流动方向上的分量为
Fn d cos p
2

0
0
r R
R
2
sin d
3 u d p0 gR cos cos R 2 sin cos d 2 R 0 0
A
ap a
非球形颗粒4个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
d eV A d eA
d ea d eV
2
工程上多采用可以测量的等体积当量直径 deV 和具有直观意 2010/4/26 15 义的形状系数A。

5.3两相流

5.3两相流

两相流的均匀流模型
两相流的均匀流模型是把气(汽)-液两相混 合物看作一种均匀介质,其流动特性参量取两Leabharlann 相的相应参量的平均值。均匀流模型假定:
(1) 气(汽)相和液相的速度相等,即S=1;
(2) 两相之间处于热力学平衡态,即TL=TG; (3) 摩擦系数使用单相流的公式计算。
均匀流模型把复杂的两相流动作为单相流动处理,掩 盖了两相流中的一些复杂的问题。因此这种模型比较 粗糙,适用于两相质量流密度较大和压力较高的情况, 符合泡状流型,沫状和雾状流型。
L 1 x ( 1 ) G
两相流的局部压降
孔板 管道 uG uL
孔板
uG A uL A0 AC
pTP 1.26 pL pG
2
1 L 1) 1 x( 2 L A2 A1 A2 G
2
pE ,TP
m2 1 1 L 1) 1 x( 2 L A1 A2 G
两相流的局部压降-截面突然缩小
说明:两相流在流经突然 缩小的截面时,有一个 静压力降。

1 vf 1 x 1 S x v g 1 1 x 1 x
xe
H H
fs
H fg
描述两相流的特征参量2
折算速度:假定两 相流中的某一相介 质单独流过该通道 截面积A时的速度。 两相混合物速度
两相流基本方程二:动量守恒方程
dp dp dp dp dz dz F dz A dz G
摩擦压 力梯度
加速速度 压力梯度
重力压 力梯度
两相流基本方程三:能量守恒方程

气液两相流整理

气液两相流整理

第一章概论相的概念:相是体系中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一部分,与体系的其它均匀部分有界面隔开两相流动的处理方法:双流体瞬态模拟方法和精确描述物理现象的稳态机理模型是多相管流研究的主要方法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1、多相流问题未得到解析解;2、油气水三相流的研究不够深入;3、水平井段变质量流动研究较少;4、缺乏向下流动的综合机理模型;5、缺乏专用研究仪器气液两相流的分类:1、细分散体系:细小的液滴或气泡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2、粗分散体系:较大的气泡或液滴分散在连续相中3、混合流动型:两相均非连续相4、分层流动:两相均为连续相气液两相流的基本特征:1、体系中存在相界面:两相之间也存在力的作用,出现质量和能量的交换时伴随着机械能的损失2、两相的分布情况多种多样:两相流动中两相介质的分布称为流型3、两相流动中存在滑脱现象:相间速度的差异称为滑脱,滑脱将产生附加的能量损失4、沿程流体体积流量有很大变化,质量流量不变气液两相流研究方法:1、经验方法:从气液两相流动的物理概念出发,或者使用因次分析法,或者根据流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得到反映某一特定的两相流动过程的一些无因次参数,然后依据实验数据整理出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经验关系式。

优点:使用方便,在一定条件下能取得好的结果缺点:使用有局限性,且很难从其中得出更深层次的关系2、半经验方法:根据所研究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假设和简化,再从两相流动的基本方程式出发,求得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函数关系式,最后用实验方法确定出函数关系式中的经验系数。

优点: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应用广泛缺点:存在简化和假设,具有不准确性3、理论分析方法:针对各种流动过程的特点,应用流体力学方法对其流动特性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起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解析关系式。

优点: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可以得到解析关系式缺点:建立关系式困难,求解复杂研究气液两相流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不能简单地用层流或紊流来描述气液两相流2、水平或倾斜流动是轴不对称的3、由于相界面的存在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4、总能量方程中应考虑与表面形成的能量问题5、多相流动中各相的温度、组分的浓度都不是均匀的,相之间有传热和传质6、各相流速不同,出现滑脱问题,是多相流研究的核心与重点流动型态:相流动中两相介质的分布状况称为流型或两相流动结构流型图:描述流型变化及其界限的图。

两相流学习总结

两相流学习总结

两相流学习总结首先我们学习了两相流的简介,了解了一些关于两相流的基本知识。

相的概念,相是具有相同成分和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部分,即相是物质的单一状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两相流动的研究中通常称为固相、液相和气相。

相与组分的联系和区别,首先组分是指混合物(包括溶液)中的各个成分,组分与相没有明显的联系。

两相流(多相流)的概念,两相流是指物质两相同时并存且具有明显相界面的混合流动。

多相流是指多相流.相的判断,判别单相体系和两相体系主要依据以下两条,是否系统内的各部分的性质均匀,是否存在明显的相间界面。

两相流的研究方法有:理论分析法、数值计算法、实验研究法。

通过对两相流的一些初步的了解,我们发现两相流由于其故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测量手段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这一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将继续是一个各抒己见,实验性强,充满着机会和突破的学术领域。

然后我们学习了两相流的各种流型,在此我们引入两种对两相流的分类方式,第一,根据两相之间界面结构的不同,具体分类为下面显示部分,在此各种流型的图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第二,根据混合物两个组成部分的物质状态和状态的差异来分类接下来,我们学习了稀疏和稠密的悬浮体两相流,1.相密度ρk :该相的质量 k m σ同该相的体积之比 k V σ;kk k V m σσρ=2.分密度k θ:某一相k 的分密度是该相的质量 k m σ 同混合物体积V σ 之比;V m k k σσθ= 3.质量分数 k ϕ:混合物中,相k 的质量k m σ与混合物质量 m σ之比;mm k k σσϕ=4.4.体积分数k α:混合物体积 V σ中,相k 所占的体积k V σ的份额;k k V V σσα= 两相流的基本方程:1、多组分气体的基本关系式,应用Reynolds 输运定理,可得基本守恒方程组(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扩散方程,能量方程,反应率方程,状态方程)2、定常、二维层流边界层方程3、相内的‘微观’守恒方程将单向流动的基本守恒定律应用于第k 相的微观体积dVk 中,在低马赫数和各项比热为常数的条件下,欧拉坐标下k 相内的微观守恒方程可写为:11==∑∑k kk k ϕα其中,~表示相内的“微观”真实值, 分布是反应放热和辐射传热,Y ks 是k 相 s 组分的质量分数,ks 是k 相s 组分的反应率。

第3章-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第3章-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三. 能量方程
单位时间内, 控制体内总能量的增量 等于加入控制体的热量 与外界对其所作功之和。
dQ dL dE
pg
流体流动方向为正
dp dF g sin W dW
dz dz
dz
3.2 单相流体一元流动的基本方程
一. 连续方程
AW A
0
z
t
二. 动量方程
dp 0Ph g sin W dW
dz A
dz
三. 能量方程
dp dF g sin W dW
dz dz
dz
3.3 两相流分相流模型一元流动的基本方程
一. 分相流模型的定义及基本假设
❖ 基本思想:把两相流看成是分开的两股流体流动,把两相分 别按单相流处理并计入相间作用,然后将各相的方程加以合 并。
❖ 适用于分层流、波动分层流、环状流等。 ❖ 基本假设:
W ''2 2
dz
z
''
AW
'' U
''
W ''2 2
dz
z
pAW
'' dz '' AW
''
g
sin
dz
i
PhiWi
dz
Wi 2 2
mdz qi Pidz
稳定流动时,单位质量两相混合物的能量方程
dqo
d
(1
x)U
xU
d
(1
W '2 x)
2
W ''2 x
2
d
pm
g
sin dz
内能的增量

两相流_中文

两相流_中文

流体流动模型: 两相流两相流简介以下例子分析多孔介质中的两相流. 描述流体如何不发生混合同时通过一个孔隙可以回答很多环境和工业问题. 不幸的是, 多相分析很复杂需要求解一些未知量以及多个相关变量. 多相彼此之间的液体属性与每个液相压力和饱和级有关.这个问题验证两相流按照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实验结果(参考文献1). 这个试验表明实验和数值计算的两相流结果相符. 通过这些实验, 科研人员估计流体对(空气-水, 空气-石油, 和石油-水)变化的流动, 然后使实验结果和计算机使用保持和渗透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的结果相匹配. 这个讨论根据Lincoln土壤和使用Mualem (参考文献2)和van Genuchten(参考文献3)给出的流体属性解析公式展开.图2-42: 在Hopmans和其他(参考文献1)两相流实验几何结构.这个例子分多步. 第一部分建立水和空气的两相流模型; 方程求解压力. 饱和度随解而变化. 需要强调假设在整个分析时间里土体中存在一些残余空气和水. 模型追踪空气前锋移动过湿液体通过观察饱和度而不是假设离散界面. 第二部分修改空气-水属性对空气-石油和空气-水系统进行仿真.模型定义在空气和水的实验中, 插入空气到充满水和沙的实验柱体中. 进入的空气 (对该流体对为非湿相)强迫水(湿相)向柱体基础出口流动. 在入口, 空气压力随时间逐步增加, 并且在柱体顶端没有水存在. 在向出口流动, 水通过一个空气流动不可渗透的圆盘. 空气和水都不能通过柱体垂向壁面. 出口处的水压随时间变化, 对应着滴定管中液体高度增加. 柱体总体高度8.34 cm, 半径6cm, 并且圆盘厚度0.74 cm. 实验时间170 hours.以下讨论给出两相流仿真计算的步骤. 首先观察控制方程和定义流体保持和渗透的解析关系(参考文献2和参考文献3). 然后给出一些详细的执行过程和模型数据表. 后面给出结果. 最后在图形用户界面逐步建立模型.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多孔介质两相流满足湿(w)和非湿(nw)流体的独立方程:(2-4)(2-5)其中θs 为总气隙或者饱和体积率; Se 为有效饱和函数; t 为时间(s); κint 为多孔介质固有渗透率(m 2); k r 为给定液体的相对渗透函数; η为流体动力粘度(kg/(m·s)); p 为压力(kg/(m·s 2)); ρ为流体密度(kg/m 3); g 为重力加速度; 和D 为垂向坐标(例如, x , y , 或者z )(m).如果流体分布为连续的, 流体在整个分析时间内未完全填充土壤, 给定湿相容积率, θw , 和非湿项, θnw . 对湿相, θ从0或者很小的残余值θr 到总体孔隙率, θs . 有效饱和度, Se , 源自比例系数θ关于θs 和θr 从0到1变化.θ和Se 为系统中所有液体压力的函数. 定义毛细压力:(2-6).气孔可以在给定时间内被一种气体完全填充: (2-7).饱和度随毛细压力如何变化, 如下所示(2-8)其中C 为指定容积, 下表“p ”表示单位压力.使用方程2-6, 方程2-7, 和方程2-8在方程2-4和方程2-5简化数值模型. 控制方程变为:(2-9)(2-10).可以同时求解系统方程得到p w 和p nw . 这个例子中, 两种流体不可压缩, 但是无需如此假设.初始, 柱体中的水和空气服从静力分布. 边界条件允许水仅存在于土壤柱体的基础中. 对于湿相, 边界条件为(2-11)其中n为边界法向的单位向量.因为空气从柱体顶端进入但是没有出来, 所以非湿项的边界条件为(2-12)保持和渗透关系可以从试验数据, 任意数学公式, 和模型中的其他方程内插建立两相流分析并定义系数θ, C, Se, k r, 和p c如何同时变化. 已有模型从参考文献2和参考文献3中的保持和渗透关系表示系数θ, C, Se, 和k r作为p c函数的变化. 因为p c较大并且由于θ, C, Se,和k r的变化较小, 这些表达式转化为与相同水柱等高的毛细压力或者毛细压力头如H c = p c/(ρwater g). 水压属性相对湿流体为(2-13)其中α, n, m, 和L为van Genuchten参数表示土壤属性. 注意两相流, van Genuchten-Mualem公式与H c 有关.对于非湿流体, 属性为(2-14)对湿相的定义同理可得.不同流体对在空气-水, 空气-油, 和油-水之间转换试验, 可以根据Leverett (参考文献4)灵活使用界面张力比例. 不考虑流体对Leverett比例调整柱体顶端的非湿相压力生成相同体积的湿流体从柱体底端流出. 使用With Leverett比例, 在流体对之间转换要求使用正确的流体对的流体属性ρ和η并根据以下公式调整边界和初始压力在这些方程中, σ表示不同流体之间的界面张力, 并且下标表示流体对. 这些值出现在这部分内容末尾的表格中. 例如, σao /σaw等于0.373, 和σwo/σaw等于0.534; 此外, 对空气-水系统第一项非湿相压力头(水以米为单位)为0.4 m, 空气-油系统为0.1 m, 和水-油系统为 0.2 m.因为多孔介质的相对渗透率和保持属性与流体流过该介质有关, 所以要求改变流体对的时候也改变模型的保持和渗透属性. 这个要求可以通过插入新试验数据或者调整数学公式实现. 这个模型中, 作者通过对解析公式拟合得到渗透率和保持率参数. 通过调整参数α, n, κs, 和θr为每种流体得到最佳拟合. 以下数据表显示不同流体对对应的比值α上面给出的σ比值近似相等.执行过程: 数值微分估计C这个例子使用解析表达式估计指定湿度, C. 因为C为q和H c的曲线斜率, 也可以通过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微分运算符计算得到C例如Cp,w(p w) = pdiff(theta_w,Hc)ρwater-1g-1因此可以书写任意表达式或者使用数据θ. 这个方程对流动体积率的微分考虑到毛细压力头. 此处除以水的重量将表达式转化为与压力变化相关. 相同类型的符号diff可进行微分运算. 两个运算符的差别在于diff可识别空间和时间的导数并且已经定义在COMSOL Multiphysics中(例如, p x, p y, p t), 然而pdiff为纯符号不能应用到与变量相关的链式法则中.执行过程: 逐步改变边界以下部分逐步减少通过使用内插函数定义入口处时变步进非湿相压力. 在COMSOL Multiphysics中内插直接可选. 打开选项菜单对话框, 建立时间和相应压力头表, 为插值函数定义名称, 并在其他需要使用函数的地方通过函数名调用, 在求解域设定对话框. 为了激活创建的函数, 输入带变量的函数名(例如, p_nw), 变量即括号中的时间t. 命令如下p_nw(t) = H_nw_t(t)*rho_water*g_w方程中出现水的密度因为参考文献1利用水柱高度定义边界压力.数据模型中使用的数据对应参考文献1给出的Lincoln 沙中空气-水的试验结果:不同流体对的van Genuchten 参数如下所示:根据下表入口处的空气压力头随时间增加.变量 描述 单位表达式g rAcceleration due to gravity m/s 2 9.82 ρfw Fluid density, water kg/m 31000ηw Dynamic viscosity, water Pa·s1·10-3ρfg Fluid density, gas kg/m 31.28ηg Dynamic viscosity, gasPa·s1.81·10-5κint Intrinsic permeability, column m 2 2.48·10-12 κsPermeability, discm 21.33·10-14 q s,w Saturated volume fraction, column0.32 q s,wSaturated volume fraction, disc0.5 p nw,top Initial nonwetting phasepressure head, inletm water0.2变量 描述 单位 空气-水 空气-油 油-水q r,w Residualvolume fraction0.021 0.00001 0.0072α alpha parameter m-1 1.89 5.29 3.58n n parameter, column 2.811 3.002 3.1365 LL parameter, column 0.5 0.5 0.5 κsPermeability, discm -22.48·10-121.09·10-120.94·10-12压力头(m 水) 起始时间(小时)0.4 0 0.6 21.25 0.8 45.251.0 691.5 932 122.54 155在水的出口处, 滴定管的流体级随时间从0 m到0.1 m线性增加.结果和讨论图2-43给出试验柱体从COMSOL Multiphysics两相流解的早期图像. 阴影描述非湿相的有效饱和(空气), 同时箭头给出湿相(水)速度.图2-43: 两相流模型在0.1小时的解: 非湿相饱和(表面图), 湿相速度(箭头). 结果对应从US EPA (参考文献1)中Lincoln土壤的空气-水试验结果.图像给出非湿相流体进入土壤柱体并取代湿相流体. 因为多步压力变化压迫非湿相进入.图2-44给出沿着柱体不同高度的毛细压力在入口边界处的步进压力头. 指定后处理中输入时指定观察点. 两相流问题的解与参考文献1的结果完美一致.毛细压力头标定空气入口压力如图2-44轨迹一致说明试验成功. 为了获得渗透率和保持属性的高分辨率解, 作者在参考文献1设置压力步长足够大使土体中的冲击变为瞬时. 如图2-45所示, 渗透率在整个土体中瞬时变化.图2-44: 在Lincoln土壤(源自US EPA, 参考文献1)中空气-水流动的入口压力头(实线)和毛细压力头(虚线).图2-45: Lincoln土壤在 x = 0.03 m (源自US EPA, 参考文献1)处水的渗透函数(实线)和空气的渗透函数(虚线). 空气-油和油-水系统的两相流动解如图2-46和图2-47所示.图2-46: Lincoln土壤(源自US EPA, 参考文献1)空气-油的入口空气压力头(实线)和毛细压力头(虚线).图2-47: Lincoln土壤 (源自US EPA, 参考文献1)油-水的入口空气压力头(实线)和毛细压力头(虚线).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的空气-油和油-水两相流问题的结果证明与参考文献1的结果完美一致. 通过Leverett比例系数可以设置入口压力以便空气-油和油-水系统从空气-水试验生成体积流出率. 与空气-水系统相同, 空气-油试验的毛细压力头和空气入口压力为瞬态的. 然而, 对水-油系统, 非湿相和湿相之间有滞后.参考文献1. J.W. Hopmans, M.E. Grismer, J. Chen, and Y.P. Liu,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two-fluid capillary pressure saturation and permeability functions,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600/R-98/046, Cincinnati, Ohio, 1998.2. Y. Mualem, “A new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hydraulic permeability of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Water Res. Research, vol. 12, 1976, pp. 513–522.3. M.Th. van Genuchten, “A closed-form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hydraulic of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oils,” Soil Sci. Soc. Am. J., vol. 44, 1980, pp. 892–898.4. M.C. Leverett, “Capillary behavior in porous solids,” Trans. AIME, vol. 142, 1941, pp. 152–169.模型库路径: Earth_Science_Module/Fluid_Flow/twophase_flow_air_water 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建模: 空气-水系统模型导航视窗1 打开模型导航视窗下的新增页面, 在空间维度列表选择2D.2 从应用模式列表选择地球科学模块>流体流动>达西定律>压力分析>瞬态分析.3 在因变量编辑区输入p_w, 并在应用模式名编辑区输入w.4 单击多物理场按钮, 然后单击新增.5 再次在应用模式列表选择地球科学模块>流体流动>达西定律>压力分析>瞬态分析.6 重复以下步骤, 改变因变量为p_nw和应用模式名为nw. 单击多物理场按钮, 然后单击新增.7 单击确定.几何建模绘制两个矩形创建几何结构.1 从绘图菜单选择指定对象>矩形.2 输入以下设置;设置完成, 单击确定.参数值Width 0.06Height 0.0074x 0z 03 除了以下设置重复上面的过程:参数值Width 0.060.0834选项Height x 0 z4 在主工具条单击缩放至视窗大小按钮.1 选择选项>常数.2 输入以下名称, 表达式, 和描述(任意的); 设置完成, 单击确定.名称表达式描述SPH 1[h/s] Seconds per hour rho_water 1000[kg/m^3]Density, waterrho_w 1000[kg/m^3]Density, wetting fluidetaw 0.001[Pa*s]*SPH Dynamic viscosity, wetting fluid rho_nw1.28[kg/m^3]Density, nonwetting fluid etanw 0.0000181[Pa*s]*SPHDynamic viscosity, nonwetting fluid3 从选项菜单选择表达式>标量表达式. 输入以下名称和表达式(都在一条线上); 设定完成, 单击确定.名称表达式p_nw_top 0.2[m]*rho_water*g_nwp_nw_init p_nw_top+(8.34[cm]-y)*rho_nw*g_nw p_w_init -rho_w*g_w*yp_w0 0.1[m]*rho_water*g_w*(t/170[s]) Hc (p_nw-p_w)/(rho_water*g_w)Se_w (1+abs(alpha*Hc)^N)^(-M)*(Hc>0)+1*(Hc<=0) theta_w (theta_r+Se_w*(theta_s-theta_r))*(Hc>0)+theta_s*(Hc<=0) kr_w ((Se_w^L*(1-(1-Se_w^(1/M))^M)^2)+eps)*(Hc>0)+1*(Hc<=0) Cp ((alpha*M/(1-M)*(theta_s-theta_r)*Se_w^(1/M)*(1-Se_w^(1/M))^M))/(rho_water*g_w)*(Hc>0) Se_nw 1-Se_w theta_nw theta_s-theta_wkr_nw ((1-Se_w)^L*(1-Se_w^(1/M))^(2*M))*(Hc>0)+eps4 从选项菜单选择表达式>求解域表达式. 输入以下名称和表达式为两个求解域; 设置完成, 单击确定.名称求解域1求解域2theta_s 0.5 0.32 theta_r 0.0211 kap_s 1.34e-14 2.48e-12alpha1.89N 2.811M 1-1/NL 0.5现在使用内插方法为非湿相边界建立步进压力.5 从选项菜单, 选择函数.6 单击新增按钮.7 在函数名编辑区输入Hp_nw_t并选择内插法选项.8 单击确定.9 输入下表中的值; 完成输入, 单击确定.X Y0 0.421.20 0.421.25 0.645.20 0.645.25 0.868.95 0.869 1.092.95 1.093 1.5122.45 1.5122.5 2154.95 2155 4200 4物理量下面部分首先为每一个相建立材料属性, 初始条件, 和边界条件, 然后将两个方程建立联系.应用标量变量建立模型垂向和重力常数, 转到物理量菜单并选择标量变量. 按照如下参数修改默认值; 完成设定, 单击确定.名称表达式D_w yg_w 9.82[m/s^2]*SPH^2D_nw yg_nw 9.82[m/s^2]*SPH^2这步将模型基本时间单位从秒转化为小时. 因此, 任何时候用户交互界面出现的时间单位为秒—既有显式, 如m/s, 或隐式的, 如Pa (= kg/(m·s2))—代替小时.求解域设定—湿相1 从多物理场菜单选择达西定律(w).边界条件—湿相从物理量选择边界设定, 然后设置以下边界条件; 完成设置, 单击确定.求解域设定—非湿相边界条件—非湿相方程系统2 从物理量菜单选择求解域设定. 输入以下设定, 然后单击应用. 设定 求解域1 求解域2Storage term User defined User definedS0 Cp k Skap_s kap_s*kr_w ρfrho_w rho_w η etaw etaw3 单击初始选项卡. 同时选择求解域1和2, 并在p_w(t 0)编辑区为压力输入p_w_init . 单击确定.设定 边界2 边界1, 3, 5–7Boundary conditionPressure Zero flux/Symmetry p 0 p_w01 从多物理场菜单选择达西定律(nw).2 从物理量菜单选择求解域设定. 在求解域选择列表选择1, 然后清除启动本域的复选框.3 选择求解域2. 输入以下设定.设定 求解域2Storage term User definedSCp κSkap_s*kr_nw ρfrho_nw η etanw4 单击初始选项卡. 同时选择求解域1和2, 并在p_nw(t 0)编辑区为压力输入p_nw_init . 单击确定.1 从物理量菜单, 选择边界设定.2 设置以下边界条件; 完成设置, 单击确定.设置 边界3, 4, 7 边界5BoundaryconditionZero flux/Symmetry Pressure p 0 Hp_nw_t(t)*rho_water*g_nw1 从物理量菜单, 选择方程式系统>求解域设定.在对话框信息中, COMSOL Multiphysics转化输入值为系数求解有限元模型. 框中包含每种模型类型: 2D问题中的求解域, 边界, 和点.2 单击d a选项卡. 此处其中系数为压力变化率乘以时间. 4-元素矩阵原本对角线为: 湿相压力, p w, 对湿相方程; 和非湿相压力, p nw, 对非湿相方程. 因为两相问题有储存项对非湿相和湿相的方程, 可以给矩阵填充合适的项. 修改矩阵如下所示:PW PNWCp+eps -Cp+eps-Cp+eps Cp+eps注意eps为一个非常小数.3 单击确定.网格生成1 从网格菜单, 选择自由网格参数.2 单击边界选项卡. 使用Ctrl键选择边界4和5. 在最大单元尺寸编辑区输入0.001.3 选择边界2, 并在最大单元尺寸编辑区输入0.005.4 单击重化网格按钮, 然后单击确定.求解1 从求解菜单, 打开求解器参数对话框. 在求解器列表选择稳态(如果还未选中).2 在时间编辑区, 输入0,0:0.01:0.1,0.1:0.1:1,1:170. 单击确定.3 在主工具条单击求解按钮.后处理和可视化按照如下步骤生成图2-43:1 从后处理菜单, 打开绘图参数对话框.2 在绘图类型区, 选择表面和箭头复选框. 在不同时间的解列表选择0.1.3 单击表面选贤卡, 并在表达式编辑区输入Se_nw, 其表示名称为nw的应用模式计算的有效饱和(Se).4 单击箭头选项卡. 在内建物理参数列表选择Darcy定律(w)>速度场. 转到箭头位置区. 在点数列, x点和y点编辑区输入25. 转到箭头参数区. 单击颜色按钮, 改变颜色为黑色, 并单击确定. 清除自动复选框, 并在比例刻度编辑区输入0.5.5 单击确定.继续如下步骤生成图2-44:1 从后处理菜单, 打开剖面绘图参数对话框.2 单击点选项卡. 在表达式编辑区, 输入Hc. 在坐标区, x编辑区输入0.03 0.03 0.03, y编辑区输入0.02 0.04 0.06.3 单击线设定按钮. 设定线样式为虚线, 然后单击确定.4 单击应用.5 在表达式编辑区, 输入p_nw/(rho_water*g_nw). 在坐标区, x编辑区输入0.03, 在 y编辑区输入0.0834.6 单击线设定按钮. 设定线样式为实线, 然后单击确定.7 单击通用选项卡. 选择保留目前的图复选框, 然后单击应用.继续下面步骤生成图2-45:1 仍然在通用页面, 从绘图于列表选择新图.2 单击点选项卡. 在表达式编辑区输入kr_nw.3 在坐标区, x编辑区输入0.03 0.03 0.03, y编辑区输入0.02 0.04 0.06.4 单击线设定按钮. 设定线样式为虚线, 然后单击确定.5 单击应用.6 在表达式编辑区, 输入kr_w.7 单击线设定按钮. 设定线样式为实线, 然后单击确定.8 单击通用选项卡. 选择保留目前的图复选框, 然后单击确定.两相流: 改变流体对这是两相流动例子的第二部分. 这里可以修改例子在第一部分创建的空气-水模型文件以仿真计算空气-油和油-水两相系统的流动特征, 参见参考文献1. 在空气-油系统中, 油为湿相而空气为非湿相. 在油-水系统中, 水为湿相.将空气-水系统转变为空气-油或者油-水系统需要改变流体属性和几个多孔介质参数. 为了获得不同流体对生成湿相流出率其仿真过程与空气-水系统类似, 如前面讨论的在入口处界面张力随压力比例增加模型库路径: Earth_Science_Module/Fluid_Flow/twophase_flow_air_oil模型库路径: Earth_Science_Module/Fluid_Flow/twophase_flow_oil_water 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建模: 空气-油和油-水以下部分打开文件twophase_flow_air_water.mph并修改为空气-油和油-水系统. 下面给出的表和说明描述了如何改变参数以满足两相系统仿真的要求.模型导航视窗1 打开模型导航视窗并单击模型数据库选项卡.2 在模型数据库列表中选择地球科学模块>流体流动>twophase flow air water.3 单击确定.选项物理量—非湿从多物理场菜单, 选择达西定律(nw).边界条件—非湿相1 从选项菜单, 打开常数对话框. 按下表所示修改密度, 粘度和界面张力; 完成设定, 单击确定. 约束 空气-油 油-水rho_w 800[kg/m^3]1000[kg/m^3] etaw 0.00392[Pa*s]*SPH 0.001[Pa*s]*SPH rho_nw 1.28[kg/m^3]800[kg/m^3] etanw 0.0000181[Pa*s]*SPH 0.00392[Pa*s]*SPH sigma_ao 0.0259sigma_aw 0.06810.0681 sigma_ow 0.0364 2 选择选项>表达式>标量表达式.3 修改以下表达式; 设定完成, 单击确定.项 空气-油 油-水p_nw_top 0.2[m]*rho_water*g_nw*sigma_ao/sigma_aw0.2[m]*rho_water*g_nw* sigma_ow/sigma_aw p_w0 0.1[m]*rho_w*g_w*(sigma_ao/ sigma_aw)*(t/170[s])0.1[m]*rho_w*g_w*(sigma_ow/sigma_aw)*(t/170[s])4 选择选项>表达式>求解域表达式.5 在求解域选择列表, 选择2.6 改变如下表达式的值; 完成设定, 单击确定.名称 表达式 kap_s 0.94e-12theta_r 0.0072alpha 3.58 N 3.13651 从物理量菜单, 选择边界设定.2 在边界选择列表选择5.3 设置如下条件; 完成设定, 单击确定.边界条件 变量 表达式Pressure(for Air/Oil p 0 Hp_nw_t(t)*rho_water*g_nw*sigma_ao/sigma_aw求解后处理和可视化重复生成图2-44的步骤生成图2-46和图2-47.本文档由lhpvibration 整理 model)Pressure(for Oil/Watermodel)p 0 Hp_nw_t(t)*rho_water* g_nw*sigma_ow/sigma_aw1 从求解菜单, 打开求解器参数对话框.2 在求解器列表, 选择稳态(如果还未选中).3 转到时间步长区. 在时间编辑区输入0,0:0.01:0.1,0.1:0.1:1,1:170. 单击确定.4 在主工具条单击求解按钮.。

两相流回路 热管理

两相流回路 热管理

两相流回路热管理嘿,朋友!您知道什么是两相流回路热管理吗?这玩意儿啊,就像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不停地在为咱们的各种设备输送“养分”,保持它们的健康稳定运行。

咱先来说说这两相流,它可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

您就想想家里烧开水的时候,水从液态变成气态,这就是一种相变。

而两相流呢,就是液态和气态一起在管道里流动,就像一对好搭档,携手前行。

那两相流回路热管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啥用呢?比如说在电脑的散热系统里,要是没有它,您的电脑玩一会儿游戏就可能变成“热锅上的蚂蚁”,卡得要命!又好比电动汽车的电池组,要是热管理没做好,那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都会大打折扣,您的爱车可就跑不远啦!再瞧瞧那些大型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整天忙得热火朝天,产生的热量那叫一个惊人。

这时候,两相流回路热管理就像是个超级英雄,迅速把热量带走,让服务器们能安心工作,不至于被“热晕”。

您说这两相流回路热管理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是个幕后的魔法师,默默地保障着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那它是怎么工作的呢?其实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物流系统。

液体在受热的地方吸收热量,变成气体,然后带着热量跑到冷却的地方,再变回液体,如此循环往复。

这过程就好比一辆辆装满货物的卡车,从生产地出发,到目的地卸货,再空车返回,不断运输。

而且,这两相流回路热管理还得考虑好多因素呢!比如管道的材质,要是不结实,万一漏了可就麻烦大了。

还有流体的选择,就像选鞋子,得合脚才行。

怎么样,是不是对两相流回路热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这玩意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所以啊,咱们可不能小瞧了它,得好好研究,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气液两相流 第2章-两相流的基本理论

气液两相流 第2章-两相流的基本理论

x
1 (1 x)
G G
• 对于均相流动,考虑流体流过微元流道的平衡方程式,设流道截面积为A, 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θ。
• 针对最普遍问题,不做任何简化:非稳态、非等截面、有换热、有内热生成
• 2.4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q
z
qv
Vm
A
p
θ
τ0
q -经流道壁面进入系统的热流密度,W/m2 qv-单位体积的内热发生率,J/m3·s P - 流道周界长度
该方法能较深入地探究两相流的本质,更具有普遍意义,应当说更准确和 有前途。
另一流体力学分析法是:现在已有人直接从两相或多相流体的基本微分 方程出发进行求解,不过在寻求方程封闭时,仍可能要根据具体问题( 或流型的特点)来找出特定封闭方程
2.3 气液两相流的基本模型
(主要用于泡状流、雾状流)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分析方法,又称为“摩擦因子”模型或 “雾状流”模型。 基本思想:将两相混合物看作是混合均匀的、具有平均流动 特性和平均物性的单一流体来处理。 基本假定:⑴两相具有相等的线速度;⑵两相间处于热力学 平衡;
其流动参数如速度、截面含气率等不仅沿其流向发生变化,而且在 管道同一截面上也有变化,而且由于相间的相互作用,从本质上来 讲,更多情况下是一个三维的流动问题(如水平或倾斜流动)。
三维流动对两相流进行分析是非常困难的:
要匹配截面上非轴向的两个坐标方向上的封闭方程:边界条件、 传输关系等
2.4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2.1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
9、滑动比s:(slip ratio) 气相真实平均速度和液相真实平均速度之比。 s=VG/VL(反映两相间流速的不同)
10、滑移速度Vs:(slip velocity) m/s 两相间速度之差。(与两相间的动量交换密切相关) Vs=VG-VL=VGL=-VLG

两相流的一些介绍

两相流的一些介绍

166757.72 166757.8
166757.41 166757.02
0.3125 -0.21875
Your site here
六面体-水为第 二相-空气密度
六面体-水为第 二相-水的密度
六面体-空气第 二相-混合密度
六面体-空气第 二相-空气密度
六面体-空气第 Your site here 二相-水的密度
六面体网格的各相体积分数
六面体-水为第二相-空气的体积分数
六面体-水为第二相-水的体积分数
六面体-空气为第二相-空气的体积分数
多相流模型
王新慧
2011.10.20
一.多相流概念与分类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相的流体混合在一
起的流动 第 二 相
分类:
1气-液或者液-液两 2.气-固两相流 3.液-固两相流 4.三相流
主 相
Your site here
二.问题设置和基本流程
Your site here
1.求解器的设置 步骤:Define ->
Your site here
网格划分
四面体网格 六面面体网格
蓝色面为压力入口,红色面为压力出口,黄色面 为对称面,黑色的地面和RVE框架为WALL
Your site here
压力对比
四面体网格水为第二相
四面体网格 空气为第二相
六面体网格水为第二相
六面体网格 空气为第二相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3.湍流模型 步骤:Define -> Models >Viscous
设置:K-ε 模型 原因:Spalart-Allmaras 机
翼上的超音速、跨音速流动 ,边界层流动等 k-ε模型应用广泛用于 可压缩, 浮力,燃烧等。多相流动动 量方程中所模拟的项数是非 常大的,这使得多相流模拟 中的紊流模型非常复杂。这 一模型可以满足。 k-ω模型对于有压力梯度的大范 围边界层流动航天和涡轮机 械领域

两相流整理

两相流整理

1、 扩散速度:相速度与混合物质心速度之差,kcm k cm v v v =-v =k kgggll lv cmkvv dv v V v V m dvρρρρ+=⎰⎰2、 表观摩擦压降:就是按折算介质流速来计算的摩擦压降。

3、 真实密度:两相流场中单位体积的质量成为真实密度。

4、 面积质量流速:单位流通截面的质量流量。

5、 质量含气率:流场中某一控制单元内气相所占的质量份额,称为质量含气率。

6、 滑速比:气液两相速度的比值。

7、说明均相模型、分相模型、二流体模型的优缺点、适应性和局限性.答:见下表:8.给出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型分类,并绘制Baker 流型图答: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型分类:1) 泡状流;2)团状流;3)层状流;4) 波状流;5) 冲击流;6) 环状流;7) 雾状流。

9、请写出垂直和水平倾斜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的相关式模型方法名称各4种共8种。

答:水平倾斜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的相关式模型:洛克哈特蒂内利(Lockhart -Martinelli )、杜克勒(Dukler )І、杜克勒(Dukler )ІІ、贝克(Baker )、杜克勒-埃顿-弗莱尼根(Dukler-Eaton-Flanigan )、埃顿(Eaton)、贝格斯-布里尔(Beggs-Brill )、弗莱尼根(Flanigan )、奥维德·巴克尔(Ovid Buckle )。

垂直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的相关式模型:Orkiszewski 法、 Hagedorn-Brown 法、Beggs-Brill 法、Hasan-Kabir 法、Duns-Ros 法和Cornish 法、 Aziz-Govier-Fogaras 法、 Ansari 法。

10、由 2211XX C l ++=φ 推导 221X CX g ++=φ 其中2l φ表示分液相(只考虑液相部分)摩擦压降修正因子2g φ 表示分气相(只考虑气相部分)摩擦压降修正因子Martinelli 数2F F l gdp dp X dz dz ⎛⎫⎫=⎪ ⎪⎝⎭⎝⎭ (10分) 推导:摩擦压降可用下面公式表示:22200(1)14[]2x F l l l L G x p f dz D x φρ--∆=⎰2F l l p φ=-∆()2220214[]2()x F g g g F g gL G x p f dz D x p φρφ-∆==-∆⎰所以22()()F F Fl l g g dp dp dp dz dz dzφφ== 所以 22=/F F g l lgdp dp dz dz φφ⎛⎫⎫⎪ ⎪⎝⎭⎝⎭ 222/g l X φφ= 所以2222=X 1g l CX Xφφ=++11、下式是油井多相管流的压力梯度数学表达式请简述表达式左边各项的意义及各变量的物理意义 (7分)答:表达式左边各项的物理意义:因举高液体而克服重力所需的压力势能、流体因加速而增加的动能和流体沿管路的摩阻损失。

两相流基础复习题

两相流基础复习题

两相流基础复习题总复习题⽬⼀、名词解释⽜顿流体:切应⼒与剪切变形率成正⽐的流体。

⾮⽜顿流体:粘滞系数不是常数,或者要达到屈服应⼒才能运动的流体。

漂移速度:某相介质的速度与混合物速度之差。

vcg=vg-v,vcl=vl-v阻液和倒流:在直⽴管的⽓液两相流中,当向上的⽓流速度⾼到某极限值时,液体只随⽓流向上流动,不向下流动,即阻液现象;此时若降低⽓流速度,直到液体⼜开始向下流动,即倒流现象。

等容粒径:与泥沙颗粒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

沉降粒径:与泥沙颗粒密度相同、沉速相等的球体直径。

球形度:⾮球形颗粒接近球形的程度。

Ψ=As/Ap摩擦阻⼒:由切应⼒产⽣,主要发⽣在边界层内的阻⼒。

压差阻⼒:主要由于流体绕曲⾯体或有锐缘棱⾓的物体流动时,边界层分离产⽣漩涡所造成的阻⼒,与物体形状有关,⼜称为形状阻⼒。

输送浓度:两相流体通过管道输送到⽬的地后的浓度。

当地浓度:某⼀瞬间在某⼀体积或某⼀质量两相流中固体的含量。

速度松弛和温度松弛:⽓体-颗粒流中有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速度,以致两相间发⽣相互作⽤,使它们的速度、温度逐渐接近,最终达到某相对平衡状态的过程。

平衡流/冻结流:速度、温度松弛时间⽐所研究课题的特征时间短/长得多的⽓固两相流。

⼲涉沉降/⾃由沉降:固体颗粒在有限/⽆限流体空间内的沉降。

⽔⼒坡度:两相流中固体物料⼀般在紊流中输送,其悬浮程度主要取决于紊流扩散有关的浆体流速同时某⼀压⼒下,浆体在管道流动中必须克服与管壁产⽣的摩擦⼒和湍流时层间的阻⼒,统称摩擦阻⼒损失,也即⽔⼒坡度。

含沙量:单位体积的浑⽔中所含的⼲沙的质量。

固液两相流体的稠度:体积稠度:固体体积流量与液体流量之⽐。

ct=Qs/Qf质量稠度:固体质量流量与液体质量流量之⽐。

cz=ρs Qs/ρfQf宾汉流体:切应⼒达到某屈服应⼒时才开始发⽣剪切变形,但变形率也是常数的固液两相流体。

伪塑性流体/涨塑性流体:流动曲线的坡度随剪切变形率增加⽽减⼩/增加的流体。

两相流_第2章_两相流的流型和流型图

两相流_第2章_两相流的流型和流型图

1.单相流 2.泡状流 3.塞状流 4.弹状流 5.波状流 6.环状流 1.单相流 2.泡状流 3.塞状流 4.弹状流 5.波状流 6.环状流
流型演变与P 流型演变与P、q、Wo密切相关 很高时,塞状流和弹状流消失; P:当P很高时,塞状流和弹状流消失; 较大,环状流所占范围扩大; q:q较大,环状流所占范围扩大; Wo:Wo高 惯性作用增强,可消除波状状流, Wo:Wo高,惯性作用增强,可消除波状状流,流型不对称 性减小,接近竖直管中的流型。 性减小,接近竖直管中的流型。 注意:从工程角度,避免水平布置;当水平布置时, 注意:从工程角度,避免水平布置;当水平布置时,需要提高 入口水的流速, Wo>>1m/s,可避免波状流。 入口水的流速,使Wo>>1m/s,可避免波状流。
二.流型图
1.实验条件 1.实验条件
空气和多种液体混合物,d 空气和多种液体混合物,di=25.4mm,P=0.17MPa
2.坐标参数 2.坐标参数
横坐标
(j Fr =
g
+ jf ) gd
2
j2 = gd
3 = µ ρ σ w w w
ρ ′′j g
2
三.流型图
目前广泛采用的流型图均 为二元的, 为二元的,其坐标为流动参 数或组合参数。 数或组合参数。 选用右图流型图注意 1. 实验条件 P=0.14-0.54MPa, Di=31.2mm; P=0.14-0.54MPa 流动工质是空气和水。 流动工质是空气和水。 2. 该图和应用P=3.45-6.9MPa 该图和应用P=3.45 6.9MPa, P=3.45汽水混合物在D =121.7mm管 汽水混合物在Di=121.7mm管 子中得到的实验数据符合良 好。

两相流答案(终极版)

两相流答案(终极版)

《两相流理论》学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按状态划分,流态化可分为散式流态化、聚式流态化(鼓泡流态化)、三相流态化三种。

2、气固颗粒系统中,非正常流态化主要有腾涌、沟流、分层、气泡过大。

3、传热的动因是存温度差,传质的动因是物质浓度不均匀。

传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基本形式。

4、流化床中的传热可分为低温对流和沸腾高温传热两种情形,后者又包括对流和辐射两类。

5、气固流化床床层与容器壁面或其它埋设传热表面间的传热由、、三部分组。

6、外力场流态化系统有振动流态化、磁场流态化、搅拌流态化等。

(电场流态化、脉动流态化、离心力场流态化)7、气体分布器的主要类型有直孔式分布板、弧形分布板、填充式分布板、喷嘴与泡帽型分布板、管式分布器、无分布板的旋流式喷嘴等。

8、分布板的压降和开孔率是设计布风板时主要确定的参数。

9、布风板的临界压降指能使流体均匀分布,并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最小压降。

10、流化床的主要测量参数有床层密度、气泡、固体颗粒流量、压力等。

11、气固流化床的压力和压降通常用U型管压力计来测量,需在压力计插口配置过滤器,以防止粉尘进入。

12、当振动周期小于形成一个完整气泡所需时间时,振动流化床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破碎气泡的生成。

二、简述和论述题1、两相流类型及主要研究方法。

两相流类型:通常根据构成系统的相态分为气液系、液液系、液固系、气固系等。

气相和液相可以以连续相形式出现,如气体-液膜系统;也可以以离散的形式出现,如气泡-液体系统,液滴-气体系统。

固相通常以颗粒或团块的形式处于两相流中。

研究方法:大量理论工作采用的是两类简化模型:①均相模型。

将两相介质看成是一种混合得非常均匀的混合物,假定处理单相流动的概念和方法仍然适用于两相流,但须对它的物理性质及传递性质作合理的假定;②分相模型。

认为单相流的概念和方法可分别用于两相系统的各个相,同时考虑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种模型的应用都还存在不少困难,但在计算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颇有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扩散速度:相速度与混合物质心速度之差,kcm k cm v v v =-
v =k k
g
g
g
l
l l
v cm
k
v
v dv v V v V m dv
ρρρρ+=
⎰⎰
2、 表观摩擦压降:就是按折算介质流速来计算的摩擦压降。

3、 真实密度:两相流场中单位体积的质量成为真实密度。

4、 面积质量流速:单位流通截面的质量流量。

5、 质量含气率:流场中某一控制单元内气相所占的质量份额,称为质量含气率。

6、 滑速比:气液两相速度的比值。

7、说明均相模型、分相模型、二流体模型的优缺点、适应性和局限性.
答:见下表:
8.给出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型分类,并绘制Baker 流型图
答: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型分类:1) 泡状流;2)团状流;3)层状流;4) 波状流;5) 冲击流;6) 环状流;7) 雾状流。

9、请写出垂直和水平倾斜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的相关式模型方法名称各4种共8种。

答:水平倾斜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的相关式模型:洛克哈特蒂内利(Lockhart -Martinelli )、杜克勒(Dukler )І、杜克勒(Dukler )ІІ、贝克(Baker )、杜克勒-埃顿-弗莱尼根(Dukler-Eaton-Flanigan )、埃顿(Eaton)、贝格斯-布里尔(Beggs-Brill )、弗莱尼根(Flanigan )、奥维德·巴克尔(Ovid Buckle )。

垂直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的相关式模型:Orkiszewski 法、 Hagedorn-Brown 法、Beggs-Brill 法、Hasan-Kabir 法、Duns-Ros 法和Cornish 法、 Aziz-Govier-Fogaras 法、 Ansari 法。

10、由 22
11X
X C l ++
=φ 推导 22
1X CX g ++=φ 其中2
l φ表示分液相(只考虑液相部分)摩擦压降修正因子
2g φ 表示分气相(只考虑气相部分)摩擦压降修正因子
Martinelli 数2
F F l g
dp dp X dz dz ⎛⎫
⎫=
⎪ ⎪⎝⎭⎝⎭ (10分) 推导:摩擦压降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2220
0(1)1
4[
]2x F l l l L G x p f dz D x φρ--∆=⎰
2
F l l p φ=-∆()
2220
2
1
4[
]
2()x F g g g F g g
L G x p f dz D x p φρφ-∆==-∆⎰
所以
22()()F F F
l l g g dp dp dp dz dz dz
φφ== 所以 22
=/F F g l l
g
dp dp dz dz φφ⎛⎫

⎪ ⎪⎝⎭⎝⎭ 2
2
2
/g l X φφ= 所以
222
2
=X 1g l CX X
φφ=++
11、下式是油井多相管流的压力梯度数学表达式
请简述表达式左边各项的意义及各变量的物理意义 (7分)
答:表达式左边各项的物理意义:因举高液体而克服重力所需的压力势能、流体因加速而增加的动能和流体沿管路的摩阻损失。

为多相混合物的密度; 为多相混合物的流速; 为多相混合物流动时的摩擦阻力系数;
d 为管径;p 为压力;h 为深度;g 为重力加速度;
为井斜角的余角。

12、请简述油气水多相管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及热点。

(8分)
答:多相管流研究的进展:1)从经验、半经验关系式发展到统一流动模型的发展过程;2) 多相管流由静态经验或半经验关系式发展到瞬态模型的转变;3)多相管流经历了从现象到物理机理研究的发展过程。

2
sin 2
m m m m m m m v d f dh dv v g dh dp
ρρθρ++=m ρθm f m v
多相流研究的方向有以下几种: 1)基本的经验关系式在流型划分、持液率和压降预测上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应在基本经验或半经验关系式的基础上,确定每种关系式的适用范围,将这些基本的经验关系式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得到一些适用范围更广、精确度更高的组合模型关系式。

2)深入研究各种流型的流体力学行为,建立各种流型转化的物理机理模型;利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流型的模型方程。

3)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进行各种流型瞬态模型研究,建立瞬态模型,在计算机上求解瞬态模型。

多相管流研究热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地形起伏多相管流的研究;多相泵和多相流量计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